民族民间舞目录

时间:2019-05-15 08:1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民间舞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民间舞目录》。

第一篇:民族民间舞目录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一级

1、小熊舞(儿童舞蹈)

2、西 瓜(儿童舞蹈)

3、球球操(儿童舞蹈)

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5、小蜗牛(儿童舞蹈)

6、我的小小手(儿童舞蹈)

7、飞吧小蜜蜂(蒙族风格)

8、数星星(儿童舞蹈)

9、我是小画家(儿童舞蹈)

10、小鸡啄米(汉族风格)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二级

1、小红扇(安徽花鼓灯)

2、吐泡泡的小鱼(傣族)

3、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

4、划船(客家)

5、捉迷藏(儿童舞蹈)

6、老鹰捉小鸡(汉族风格)

7、燕儿飞(蒙族风格)

8、拔 河(儿童舞蹈)

9、蹦蹦兔(儿童舞蹈)

10、小小运动员(儿童舞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三级

1、小丫丫(哈尼族)

2、小鼠上灯台(汉族)

3、跳皮筋(儿童舞蹈)

4、抓 包(云南花灯)

5、企鹅(东北)

6、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

7、小鸭嘎嘎(苗族)

8、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

9、小象洗澡(傣族)

10、长辫子(维吾尔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四级

1、剪羊毛(蒙族)

2、扭扭舞(苗族)

3、花皮球(东北秧歌)

4、小木偶(儿童舞蹈)

5、踢毽子(藏族)

6、踩水乐乐(水族)

7、鼓儿咚咚响(汉族)

8、快乐的小鸟(达斡尔族)

9、会唱歌的盘子(维族)

10、渔家欢歌(客家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五级

1、小骑手(蒙族)

2、彩绸飞舞(东北秧歌)

3、腊梅花开(河北秧歌)

4、亮装之舞(傈僳族)

5、弄钱鼓(闽南地区)

6、打歌(彝族)

7、天山云步(哈萨克族)

8、小卜少(傣族)

9、狩猎娃娃(鄂伦春族)

10、尝葡萄(维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六级

1、池塘里的小青蛙(汉族)

2、欢腾腰鼓(河北秧歌)

3、跷跷板(朝鲜族)

4、打柴舞(黎族)

5、新年来到(汉族)

6、挤奶员(蒙族)

7、抛绣球(苗族)

8、花伞(云南花灯)

9、渔趣(傣族)

10、吉祥如意(畲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七级

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藏族踢踏)

2、小雨滴(安徽花鼓灯)

3、小马蹄(蒙古族)

4、小格格(满族)

5、戏鼓仔(广东地区)

6、鸭子戏水(苗族)

7、小放牛(河北拉花)

8、铃鼓舞(维吾尔族)

9、戏蝶(东北秧歌)

10、阿美队舞(高山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八级

1、花棍飞舞(汉族风格)

2、团团扇(满族)

3、丢手绢(东北秧歌)

4、大雁(蒙族)

5、小小嫚(山东胶州秧歌)

6、绕三灵(白族)

7、踏踏踏(藏族踢踏)

8、漓江小阿妹(壮族)

9、采蘑菇的小姑娘(彝族)

10、皮影娃(河北唐山皮影)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九级

1、拾青稞(藏族踢踏)

2、织呀织(景颇族)

3、花儿与少年(回族)

4、摆手摆(土家族)

5、金花遍地开(白族)

6、茶香飘飘

7、放风筝

8、阿细娃娃耍月

9、摘苹果

10、快乐罗嗦

(浙江地区)(河北沧州落子)(撒尼族)(朝鲜族)(彝族)

第二篇: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

舞蹈表演专业 《中华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华民族民间舞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专业 【授课单位】音舞教研组 【开课学期】六学期 【学时数】324节

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该课程是舞蹈专业基础训练必修课程,通过“动感、动势、动律”,递进式引导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各舞种来源的历史成因,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课程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四个民族(汉、藏、蒙、维)五个舞种的基本动律、动作,了解其文化成因。技能要求:要求技能上从单一组合训练到综合性的风格组合,循序渐进把握其风格特点。

3、教学目标:掌握单一元素动作训练,逐渐递进至综合组合训练,进一步把握其风格性。通过不同舞种的学习,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及表现力,以达到外在形体运动的协调和内在精神气韵的和谐。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民族民间舞课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同舞蹈基训课、古典舞身韵课共同构建了舞蹈专业课程的基本框架,共同承担了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任务。

5、教学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主要课程内容 第一学期 藏族

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基本体态,初步掌握颤膝动律与脚下的打点配合,以及上身被动跟随重心晃动的规律,初步了解屈伸动律的松弛柔和。

2、教学重点:①颤动律 ②屈伸动律

3、教学难点:①膝盖的松弛与脚下动作的配合 ②屈伸动律中抻韧性的把握

③藏族舞蹈“一顺边”的运动方式的把握

4、教学内容:①屈伸动律训练 ②颤动律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5----8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颤动律和屈伸动律训练基础上,形成步伐的重心移动,带动上身的松弛运动,通过各种步伐的掌握,加强屈伸动律在藏族舞蹈动作中的重要性,下肢的灵活自如运用。

2、教学重点:

①准确把握各种步伐的动作要领。②下肢步伐与上身、手臂的配合运用。

3、教学难点:

①膝部的屈伸与脚下步伐的统一

②不同步伐体现的韵律感,流畅性以及动作之间的衔接规律。

4、教学内容: ①撩步训练 ②踮步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风格性组合(9---12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属于综合提高阶段,学生在把握基本动作基础上更高层次上体会藏族舞蹈的风格,以达到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及腿部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具有表演层 面。

2、教学重点:

①了解藏族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 ②熟练掌握不同风格动作的要求

3、教学难点: ①娴熟动作基础上的表现力 ②手和脚、头配合的协调性

4、教学内容: ①“卓 ”风格性组合 ②“依”风格性组合 ③ “牧区”风格性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 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四单元 综合复习(13—15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复习巩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让学生全面多方位的对所学内容加以复习,消化,练习,强化,对所有单一元素训练的掌握和了解融入风格性组合中,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应用技能,展示更好的学习效果。

2、教学重点:

①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②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元素

3、教学难点: ①复习所有组合

②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③全面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教学内容:复习所有所学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学期 东北秧歌、蒙族 东北秧歌:

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2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动律特征,以腰发力的上下、前后、划圆动律。

2、教学重点: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划圆动律在不同舞姿上的运用

3、教学难点:以腰发力的运动方式

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3---5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东北秧歌特有步伐为主,准确掌握膝部稍屈,身体略前倾的基本体态和出脚急,落脚稳,胯部上提的基本动律,使学生了解到东北秧歌音乐“一拍紧催一拍”的节奏特点,同时将手巾花的运用和步伐的协调配合融为一体,展现东北秧歌的“美劲儿”。

2、教学重点: ①踢步的快出,慢转移重心 ②手巾花的熟练把握 ③培养学生以情带动的表演

3、教学难点:手巾花的运用与步伐的配合

4、教学内容: ①踢步组合训练 ②手巾花组合训练 ③顿步组合训练 ④走场组合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综合复习(6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综合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贯穿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特点。

2、教学重点: ①复习所有组合 ②提高表现力

3、教学难点:

①熟练掌握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处理 ②以情带动的美感特征

4、教学内容:复习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示范教学、讲述重点、动态纠正和静态纠正、理论结合实践

6、作业形式:整理课堂笔记,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蒙族:

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7---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蒙古族舞蹈的体态、肩部训练、手腕、臂部、步伐的训练,使学生从脚下的灵活敏捷,到膝部的屈伸控制,肩部的松弛自如,臂部与腕部的柔韧优美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要求从有节奏的呼吸到外在的体态动势以展示蒙古族舞蹈典雅、优美、洒脱的舞蹈风格。

2、教学重点:

①了解蒙古族舞蹈的体态特征

②熟练掌握肩部、腕部、臂部的动作要领 掌握各种步伐,与上身动作协调配合

3、教学难点:

①呼吸的运用带动动作的起伏变化

②肩部的松弛自如,展现出其力度、韧性、弹性、灵活性 ③蒙古族舞蹈体态在组合里的运用

4、教学内容: ①体态组合 ②肩部组合 ③腕组合 ④柔臂组合 ⑤胸背组合 ⑥马步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前面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将盅碗

筷子这些风格性组合训练有选择性的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技巧性,将道具的使用与身体韵律融为一体,加强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性把握。

2、教学重点:

①了解筷子、盅碗的使用方法

②熟练的掌握筷子、盅碗在动作韵律中的运用 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教学难点:综合表演能力

4、教学内容: ①筷子组合 ②盅碗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 第三学期 胶州秧歌、维族 胶州秧歌:

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训练胶州秧歌的“三道弯”体态,及脚下的步伐,以达到抬重、落轻、走飘,行动起来扭断腰的风格特点,脚下的拧碾,促进膝部的粘劲儿,带动腰部的扭劲儿和手臂的抻劲儿,从而体现胶州秧歌的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

2、教学重点:

①把握“扭”在胶州秧歌中形成的体态和动作发力点 ②体现“抻”、“韧”的身体内在力量控制

3、教学难点:

①小臂8字走势,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 ②快发力,慢延伸的运动方式的把握 ③手绢、扇子道具的运用与身体的协调配合

4、教学内容: ①正丁字拧步组合 ②倒丁字碾步组合 ③提拧步组合 ④走场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综合组合训练(5----8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丁字步伐训练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组合训练,运用胶州秧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加以变化,学生从节奏、动律、风格全面把握其风格特点,做到静中有动,线条流畅,动作饱满、干净。

2、教学重点:

①脚下的“拧”、“碾”,是自下而上的动作发力点 ②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3、教学难点:①以脚下的运动为支点,带动腰上的扭,形成“拧”、“碾”的动律 ③手臂动作与脚下的协调配合

4、教学内容:综合型组合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维族:

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9---10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学生维族舞蹈体态、动律特征为主,以达到“挺拔而不僵”的体态要求,在此训练中,学生要立腰、拔背、挺胸、昂首,“点颤摇身”动律,要求学生在保持体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运动路线,且膝部有控制、有弹性的动律。

2、教学重点:

①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②把握自下而上的螺旋式的点颤摇身动律

3、教学难点:

①点颤摇身动律两侧发力平均而没有动感。②点颤摇身动律和手的配合

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11—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步伐训练,通过维族舞蹈特有的步伐,训练学生脚下灵活,节奏准确,维族舞蹈的节奏与动作多符点,体现在脚下则需要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步伐灵活善变,两者缺一不可,同时膝部有控制的内在弹性,手臂在舞姿变化中的控制能力和手腕灵活运用能力与步伐配合运用,全面把握维族舞蹈的动作动势。

2、教学重点:

①“微颤而不窜”,步态平稳中带有内含的起伏。

②“脚下不离散”,脚下幅度小,很少离散开,但上身动作幅度要大。

3、教学难点:

①脚下步伐跟膝部的微颤动律的融合 ②在步伐运动过程中体态的保持

4、教学内容:

①三步一抬组合 ②垫步组合 ③进退步组合 ④跺移步组合 ⑤滑冲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综合性的组合训练,强调学生在基础组合训练基础上把握维族舞蹈的风格性,节奏多符点是形成舞蹈风格动律的重要因素,通过赛乃姆和多朗奇克提曼不同节奏型舞蹈训练,已达到学生对维族舞蹈的全面把握。

2、教学重点:

①熟练掌握不同节奏型舞蹈风格 ②综合表演能力

3、教学难点:

①动作与动作的衔接转换

②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③奇克提曼节奏型的把握

4、教学内容:综合表演性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共开设三个学期 第一学期,15周,每周6学时,共90学时(藏族共15周)

第二学期,16周,每周6学时,共96学时(东北秧歌6周,蒙族10周)

第三学期,16周,每周8学时,共128学时(胶州秧歌8周,维族8周)

三、教材及参考书:

《中华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书及视频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桑姆老师藏族舞蹈教材》

四、教学环境要求:

环境要求:舞蹈排练厅,音响,多媒体播放机

第三篇:民族民间舞教材内容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一级

1、小熊舞(儿童舞蹈)

2、西 瓜(儿童舞蹈)

3、球球操(儿童舞蹈)

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5、小蜗牛(儿童舞蹈)

6、我的小小手(儿童舞蹈)

7、飞吧小蜜蜂(蒙族风格)

8、数星星(儿童舞蹈)

9、我是小画家(儿童舞蹈)

10、小鸡啄米(汉族风格)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二级

1、小红扇(安徽花鼓灯)

2、吐泡泡的小鱼(傣族)

3、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

4、划船(客家)

5、捉迷藏(儿童舞蹈)

6、老鹰捉小鸡(汉族风格)

7、燕儿飞(蒙族风格)

8、拔 河(儿童舞蹈)

9、蹦蹦兔(儿童舞蹈)

10、小小运动员(儿童舞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三级

1、小丫丫(哈尼族)

2、小鼠上灯台(汉族)

3、跳皮筋(儿童舞蹈)

4、抓 包(云南花灯)

5、企鹅(东北)

6、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

7、小鸭嘎嘎(苗族)

8、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

9、小象洗澡(傣族)

10、长辫子(维吾尔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四级

1、剪羊毛(蒙族)

2、扭扭舞(苗族)

3、花皮球(东北秧歌)

4、小木偶(儿童舞蹈)

5、踢毽子(藏族)

6、踩水乐乐(水族)

7、鼓儿咚咚响(汉族)

8、快乐的小鸟(达斡尔族)

9、会唱歌的盘子(维族)

10、渔家欢歌(客家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五级

1、小骑手(蒙族)

2、彩绸飞舞(东北秧歌)

3、腊梅花开(河北秧歌)

4、亮装之舞(傈僳族)

5、弄钱鼓(闽南地区)

6、打歌(彝族)

7、天山云步(哈萨克族)

8、小卜少(傣族)

9、狩猎娃娃(鄂伦春族)

10、尝葡萄(维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六级

1、池塘里的小青蛙(汉族)

2、欢腾腰鼓(河北秧歌)

3、跷跷板

4、打柴舞(黎族)

5、新年来到(汉族)

6、挤奶员(蒙族)

7、抛绣球(苗族)

8、花伞(云南花灯)

9、渔趣(傣族)

10、吉祥如意(畲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七级

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藏族踢踏)

2、小雨滴(安徽花鼓灯)

3、小马蹄(蒙古族)

4、小格格(满族)

5、戏鼓仔(广东地区)

6、鸭子戏水(苗族)

7、小放牛(河北拉花)

8、铃鼓舞(维吾尔族)

9、戏蝶(东北秧歌)

10、阿美队舞(高山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八级

1、花棍飞舞(汉族风格)

2、团团扇(满族)

3、丢手绢(东北秧歌)

4、大雁(蒙族)

5、小小嫚(山东胶州秧歌)

6、绕三灵(白族)

7、踏踏踏(藏族踢踏)

8、漓江小阿妹(壮族)

9、采蘑菇的小姑娘(彝族)

10、皮影娃(河北唐山皮影)

(朝鲜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九级

1、拾青稞(藏族踢踏)

2、织呀织(景颇族)

3、花儿与少年(回族)

4、摆手摆(土家族)

5、金花遍地开(白族)

6、茶香飘飘(浙江地区)

7、放风筝(河北沧州落子)

8、阿细娃娃耍月(撒尼族)

9、摘苹果(朝鲜族)

10、快乐罗嗦(彝族)

第四篇: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介绍东北秧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动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东北秧歌的介绍,让学生熟悉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东北秧歌的兴趣。

2.通过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和动律特点。

教学准备:

音乐;东北小曲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手巾花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东北秧歌基本体态的把握。

2.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2.3.4.5.6.7.8.一、检查作业(还课)

1.提问:东北秧歌的文化背景? 2.提问:东北秧歌所运用的道具? 3.提问:这个道具的作用和意义? 4.提问: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二、导入新授课

1.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2.教师简述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其内容如下:东北秧歌市汉、满两个名族之间歌舞艺术的结晶,它源自中原,又深深印上了黑土地所滋养出的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感情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有北方特色的秧歌,由于特殊的地域与习俗,东北秧歌形成了稳中带浪,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伴奏乐器不同的功能和声色赋予了舞蹈独有的韵味。唢呐的悠长旋律与小钵的急促节奏互相呼应,充满张力,相得益彰。音乐的特殊性使舞蹈动作突出三点,延伸“线”,动静相宜。而大钵和鼓则激发出热辣的情绪,使东北女性特有的“温中浪”得以更充分的表现。

丰富多变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细致的刻花出女性性格中的不同侧面。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小燕子展翅”直接表现了小姑娘的俏丽活泼;出手花的抛接直观的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

东北秧歌教材主要采用高跷秧歌的动作形态并结合当地秧歌发展而成。课堂中虽不踩跷,但依然遵循高跷秧歌的动律特征:以下肢带“艮劲儿”的步法带动腰部扭动,随即顺延至上肢及手腕(手巾花)由下至上的协调是体现“艮俏”劲儿的关键,是不可缺失的过程。而“扭”是东北秧歌韵律的核心,艺彦所说的“踩在板上,扭在腰眼上”,正是由下肢带动重心移动而产生的腰部动态。手巾花是“扭”的延伸与配合。在动律训练中,强调腰部的轴心作用和扭动状态,奠定韵律基础。

3.学习基本体态。

做法:正步,重心前倾;双膝略存,提跨,拔腰;含胸,垂肩;双眼平视。

过程:a.教师示范

b.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给予纠正)

c.简单介绍双叉腰。

双叉腰:双手背分别插于腰际,双肘略向前,指尖对后斜下方。

d.双叉腰配基本体态完成。4.介绍持巾法。

a.握巾

做法:手握手巾三分之一处,五指松弛,食指顺手巾的圆形方向自然延伸。

b.三指夹巾。

做法:手巾花对折,手心对上,中指于手巾花下面;食指、无名指于手巾花上面,成三指夹巾。

注:作法在缠花时运用。

5.动律训练基本动作介绍。

a.动律

1.上下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下压,另一侧腰上提,交替进行,呈下弧线运动,重心在下,四拍、两拍成一拍完成。

2.前后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前送,另一侧腰回拉,交替进行,重拍在里,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

3.划圆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作法:腰部为轴,左右两侧腰围绕腰轴前、后、上、下交替划立圆,重拍在前下,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

b.压脚跟。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脚跟快起快落,分量沉重,重拍在下,强调稳、艮。6.组合编排:

准备:正步,垂手。

前奏:四拍。

5——6拍 斜下方摊手。

7——8拍 双手里绕腕经体前划半弧线回叉腰。

音乐:1X8 压脚跟四次

2X8 上下动律,压脚跟

3X8 压脚跟

4X8 前后动律,压脚跟

5x8 压脚跟

6X8 压脚跟划圆动律

注:强调“扭”。脚跟下的“艮”(即点)带动腰部的“扭”(即线)压脚跟强调艮,动律强调扭。

7.学上自由讨论,自由练习,教师给予个别纠正。

三.布置作业。

书面:写下东北秧歌基本知识。

课下练习本节课内容,下节课还课。

四.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来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了解基本体态。

学生在完成体态时,肩膀容易耸肩。压脚跟时,艮劲不够,几个基本动律,学生完成的也不够好。上下动律,提肋压肋,学生容易扭胯,前后动律扭的也不够好。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体态的训练。

第五篇:探析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

探析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

摘要:我们要善于运用“新旧相交”的授课方式,即便没有学习新动作,也要将旧动作重新组合,使其产生变化,同时,为学生设定新的目标,以达到新的训练目的。进而能够使学生一直保持对民间舞课堂的浓厚兴趣,对整堂课不仅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新旧相交

民族民间舞纳入舞蹈教学,成为舞蹈教学的独立学科,已近几十年的历程,成绩之显著,成果之辉煌,有目共睹。基于对前辈民间舞教学的学习和研究,现就对民间舞课堂的教学做出以下的分析和阐述。

一、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与舞台是相一致的,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把课堂上的教学成果搬到舞台上才是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样,课堂教学也是舞蹈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民间舞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堂上的民间舞教材是无数舞蹈工作者把从原始民间舞蹈中吸取、提炼、加工、改造、发展的民间舞素材,编排成的民间舞蹈语汇、舞句和组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并且得到锻炼,为丰富舞台经验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民间舞课堂的组织

(一)备课是组织好一堂课的必要准备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对教学大纲及教材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并且在掌握每一个动作的训练意义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做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积累教材和教学经验的好机会。

备课的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教学大纲和教材,它决定了课堂的进度和质量的要求,大纲中所规定的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要根据教学对象和个人经验设计出上课的具体程序、每个动作的分解方法以及组合方法,并根据预测的难点设计出解决方法;二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已知学生的身体素质、已有水平和当前的思想情绪、群体优点,尤其要考虑到优秀学生的水平和较差学生的距离,找到合适的水平线,确定上课的具体方案,使备课具有针对性。

(二)“新旧相交”的授课方式

“新旧相交”的授课方式有两种:一是完全练习上一堂课的全部动作,为巩固已学过的东西,使其更加熟练;二是仍用学过的动作,只是组合的方式有变,新旧参半。我们要善于运用“新旧相交”的授课方式,即便没有学习新动作,也要将旧动作重新组合,使其产生变化,同时,为学生设定新的目标,以达到新的训练目的。进而能够使学生一直保持对民间舞课堂的浓厚兴趣,对整堂课不仅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堂的全方面训练

1.形体及基本动律训练

民间舞的形体包括挺、含、曲、伸、圆、三道弯等等,这是民间舞的根,无论怎么变都离不开它们。动律开法儿就是各民族舞蹈所提炼出的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有训练价值的基本动作,这种基本动作就是民间舞的基本动律元素,即“根”元素,而这种“根”元素也正是各民间舞中的核心,是民间舞基本动律的综合体。如:“云南花灯”中的“崴”,其特征是行走时出胯,脚型不勾不绷,自然抬起悠出。在“崴”的动律基础上,“崴”步又分“小崴”、“正崴”、“反崴”等基本动律。根据不同“崴”步的特征再编排出“崴”步的段落组合,让学生展开有顺序、有层次、有规律的反复练习。如果不能掌握单一动律就不能形成基本动作,也就不能形成组合,更不符合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统一。由此可见,民间舞动律和形体训练是民间舞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舞蹈的表现力

如果说艺术是人类心智的凝结,那舞蹈则是人类情感最直接、最自由、最酣畅淋漓的抒发和宣泄的一种形体活动。舞蹈通过心态、呼吸、情感与动作的结合,使其能够充分的表达出舞蹈的中心思想。

(1)表情

面部表情是舞蹈情感表达最直接、最重要的部分。而眼睛则是传递情感的窗口、是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的集中表达。在学生理解动作要领,掌握民族舞蹈风格的同时,要仔细揣摩舞蹈的艺术形象,把自己融入音乐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

(2)呼吸与舞情

舞蹈是情感的产物,情感是舞蹈的核心。“呼吸”在舞蹈的情感表现中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有长短、动静、轻重、缓急,在舞蹈中随着情感的起伏、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而发生变化。正如情绪高涨时,呼吸随之沸腾,而悠闲徜徉时,呼吸变得平静。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合理的运用呼吸,以把握动作的内在力量,使肌肉充分舒张、收缩,从而达到动作流畅、形止而神不止的目的,使舞蹈也更具感染力。

3.重视民间舞的技巧训练

技为艺而存在,而无技的艺却无法存在。技巧对中华民族民间舞来说,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民间舞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法。

在民间舞课堂上,首先应进行元素性技巧训练,即从民间舞中技巧部分提炼和分解成的元素技巧动作。如:维族舞中的“夏克转”、朝族舞中的“原地转”和“移动垫步平转”、蒙族舞中的“碎抖肩”、东北秧歌中的“花邦步”和“圆场”都是要重复单一训练的,其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为元素技巧动作在整个连贯的表演性技巧中打下基础;其次,是进行短句性技巧训练,即民间舞中的技巧同风格动作组织串连起来的连贯短句,如:运用道具的朝族舞中的边击长鼓边旋转的动作、东北秧歌中一边脚下花邦步一边抛手绢花的动作、维族舞中头顶碗下身跪转的动作等等,其训练配上音乐伴奏,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还使学生在掌握技术技巧的同时又强化了民族风格;第三是表演性技巧组合训练,把技巧、风格和表演结合起来编排组合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民间舞技巧在舞蹈中的价值由此可见,集技巧、风格、情感为一体的民间舞更具有民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四)科学安排整堂课

一般来说,民间舞课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复习课,通常是在前半堂课或是用整堂课的前三分之一时间来完成,重要的是为了巩固学过的动作、组合,这时就可以运用“新旧相交”的授课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其动作的风格韵味;二是开新课,在复习旧课后按教材进行新课的教授,从讲解动作的风格特征开始,到基本的动律训练,再到其表现力,最后进行技术技巧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安排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进行的,只有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才能使民间舞的教学成果有更好地展示。

三、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来完善课堂的教学内容

(一)加强自身修养

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学的成果。舞蹈属于非语言文字的文化范畴,在研究舞蹈文化形态特征时,必须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述民族舞蹈形成的文化背景、民族特性及风格特征等,这就要注重文化和理论的学习,要在教学实践中边学习边教学,弥补理论的不足,用理论指导实践,丰富知识、增加才干,做到教学中“神形兼备”。

(二)注重情感与心灵的沟通

虽然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但组织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在于时刻与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的沟通。与学生相处时,应具备很好的亲和力,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多交流,使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能够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做到教师的眼里有学生,学生也能时刻感到教师的存在。

综上所述,民间舞课堂教学是发展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和培养优秀舞蹈艺术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舞蹈艺术的工作者,必将这条路走得更宽更广。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李春燕.对中国民间舞教学的思考[J].安阳大学学报,2003.

下载民族民间舞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民间舞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民族民间舞大赛致辞

    XX民族民间舞大赛致辞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大地春回、金羊开泰的美好日子里,由XX局主办、县文化馆承办、XX旅游开发公司协办的“XXXX县民族民间舞大赛“,隆重启动了。在此,......

    民族民间舞考级内容(共五篇)

    第一级 1、西 瓜(儿童舞蹈) 2、小熊舞(儿童舞蹈) 3、球球操 (儿童舞蹈) 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5、小蜗牛(儿童舞蹈) 6、我的小小手 (儿童舞蹈) 7、飞吧小蜜蜂 (蒙族风格)第五级 1、小骑手......

    民族民间舞考级一级曲目(模版)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一级 一、西 瓜(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 歌:西瓜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

    浅谈对民族民间舞的认识(5篇)

    浅谈对民族民间的认识 中华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它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以其绚丽多姿的风采和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深得中国各民族......

    民族民间舞四级扭扭教案设计五篇范文

    4-6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石家庄 培训时间:2015-12 培训级别: 4-6 答卷人:王艳芳 教案。 民族民间舞《扭扭》(苗族) 教学目标:舞蹈取决于苗族舞蹈中的扭摆动律,以胯部的......

    民族民间舞教学动作规格论文(共5篇)

    摘要: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始终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内在所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风格特......

    观民间舞有感

    观民间舞《沉香》有感 高一(1)李子辰 沉香,一种可以沉入水中的带有香味的珍贵木料。我想,将中华民族民间舞取名“沉香”代表了这些中华文化的深厚、醇香。这场舞蹈以本色纯粹的......

    中华民族民间舞课堂体验

    中华民族民间舞课堂体验 从小我就对舞蹈有一种特殊的热爱,认为跟随音乐相和舞蹈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体现,更是情绪的一种外向释放,更何况这种艺术形式动静结合,可以培养小女孩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