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课堂体验
中华民族民间舞课堂体验
从小我就对舞蹈有一种特殊的热爱,认为跟随音乐相和舞蹈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体现,更是情绪的一种外向释放,更何况这种艺术形式动静结合,可以培养小女孩的形体美和独特气质。因此我在小学期间一直学习民族舞,虽然后来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但我心中对于舞蹈的热爱从来没有泯灭过。近两年一直举办的中美舞林大赛我更是期期不落,尤其喜欢中国的唐诗逸和张傲月,每一期都不仅能给我美的感受,让我惊叹于舞蹈家们精湛的技巧、沉浸于他们饱满的情绪、折服于他们行云流水的动作,更让我有一种心潮澎派的感觉,真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用舞蹈展示自己的情绪。到了大学终于有机会进入啦啦操队,并跟随老师学习了一些爵士、街舞以及现在流行的韩风的舞蹈等,虽然学习起来也算得心应手,但内心深处总少了一些小时候的影子和觉得自己很美的自信的感觉。终于在大三的时候,抢到了中华民族民间舞这门课,着实让我期待了一个假期。原以为这门课归在艺术的学分中,只会涉及理论知识,却没想到,是真正的学习组合跳舞,这让我兴奋不已,暗下决心,一定要一次不落地上好这门课。
第一节课便有一个意外之处:老师要我们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相和,这仿佛让我见到了古代节日集会时大家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的场景。虽然歌曲的词我时至今日还不理解,但可以从那简单的哼唱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喜悦之情。还有一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的技巧大赛,朝鲜族舞蹈、秧歌、蒙古族舞蹈等精彩的舞蹈纷至杳来,真真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安徽花鼓灯,“小花场”那种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有人物、情节的小舞剧。这种表现男女相互爱悦、嬉戏逗趣的情景,表演起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整体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让我兴奋不已。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通过向我们描述各种动作所代表的含义的方式,让我们将舞蹈动作与少数民族服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相串联,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更容易记忆动作,掌握动作所传达出的感情。比如:藏族人民解放较晚,之前一直处于农奴制的社会中,这种长期的压迫和剥削生活使他们有一种谦卑的习惯,因此跳舞时不会有一副挺胸抬头、得意洋洋的体态,多为又松胯、弓腰、曲背、弯膝、“一边顺”的样子膝盖部位还会有放松连续不断的小而快的颤动、或者是有弹性的颤动、还有连绵柔韧的屈伸。又或者藏族人民生长于青藏高原,性情纯厚致善、端正诚实,崇拜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因此他们的舞蹈也是婉转豪放、热情稳重,经常有很多踢、踏、悠、摆的动作,看起来潇洒灵活,第一个组合中有一个分别向两侧斜后方撤步,同时展开双臂的动作正是模仿草原的雄鹰。还有一个我最喜欢但却经常做不好的动作:勾脚抬腿,就好像勾起裙摆做出一个欢迎的动作。新疆舞则与藏族舞迥然不同,学习新疆舞过程中老师总是跟我们强调体态昂首挺胸,抬起鼻子,立腰、拔背,给人一种高傲、外向的感觉。在学习基本步法时,让我们感受仿佛头后又一根大辫子在摇摆,以培养我们的神韵和仪态感。还有一个双手手心朝内,高举胳膊过头的动作,就仿佛是在迎接太阳又或是在表达对神明的尊敬,老师运用了读书这一比喻,立刻将遥远的少数民族生活情境拉近到了眼前。再比如新疆舞中一边以脚尖打拍子一边左右轻轻摆头的动作就像在轻轻嗅花。而有时手部灵巧的翻腕、绕腕,以及“先正看而后低手闭目”的眉眼运用又一瞬间让人感受到了小女儿家的娇羞。仔细想来,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身就是集合多民族人民情感和生活主题意义的舞系,它本身就是最直观体现以人为本,深刻体现各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及人们的思想感情的最好样板。更何况,舞蹈的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历史长河的发展,民间舞蹈还体现了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因此中华民族民间舞的继承性、群众性、娱乐性,其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以及在当代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发展的多元性都给我们以一种其他民族舞蹈无法替代的民族情节在,这是芭蕾的古典优雅、hip-hop的动感嘻哈、热烈奔放的拉丁都无法比拟的。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我们的领悟力有限,还不经常及时复习,导致下一节课上课时经常把上节课的知识忘了大半,常常需要老师反复带领我们,例如在第一个藏族舞组合中的第二小节,好像太阳下山,藏族群众将自家的牲畜驱赶回圈的动作,节拍时常出错,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训练最终使我记住了这一难点。虽然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迫使老师不得不将动作改成更简单的版本,但是真心希望课程持续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让我们感受一下如维吾尔族的快速旋转般技巧、美感与特色兼具的标志性动作。
课程进行了大半之后,我不仅深入体验了各民族舞蹈的特点,发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更学会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理解到:原来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学习文综科目,例如地理习题中,一个厂房的设置要考虑到地形、气候、交通、文化、政策、历史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民族舞的学习。略有遗憾的是,难得享受到有一面墙镜子,三面环绕着把杆,胶质地面的高级练功房,却没有好好把握,尽量多练习一会基本功。
最后,希望今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到舞蹈学院学习民族舞!
第二篇:中华民族民间舞海阳秧歌
中华民族民间舞海阳秧歌 一、基本风格教学组合(2个)
1、气息组合2、滚浪组合
二、中华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2个)
1、快板组合2、步伐组合
三、民间艺人传统短句(13个)凤采牡丹 招扇推山 金鸡报晓 金鸡沐浴 喜鹊衔梅 白鹤踏月 彩蝶纷飞 鱼龙盘柱 风摆杨柳 丑婆拱花 蜻蜓点水 紫凤朝阳 金蝉脱壳
中华民族民间舞胶州秧歌 正丁字步伐训练 倒丁字步伐训练 推扇组合 小曼走场
中华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 清蓝蓝的河 *其他的真记得了
第三篇:中华民族民间舞知识
中华民族民间舞知识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众多的民族发展成为今日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汉族
汉族自古以来歌舞活动丰富多彩,并随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过传衍与发展。对于今天的城市居民来说,出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狭窄的居住空间与相对疏远的人际关系;外来文化因素与高科技娱乐的引进等多种因素,使城市中的一代代后人,已在逐渐忘却、脱离、以致根本不了解和不再会跳自己民族的舞蹈。而时常由此导致作出汉民族没有舞蹈的结论。其实,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因地区的不同,也会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
汉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传统文化的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民族系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中部和东南部广大地区。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汉族最为隆重和热烈的传统民俗节日。人们对于一年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的祝福,对于未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祈求,以及获得一年中唯一一次身心的彻底放松和欢乐,便把所有的时间和心力统统贯注在春节期间所举行的活动之中。
只要在汉族生活的地区,从农历的腊月下旬至新年的几乎整个正月,都可称作春节期间。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制作新衣、清洁宅院、准备祭祀供品、筹做节日佳肴到准备欢庆活动仪式、演出等倾注着百般的热情,以获得对新一年期盼的实现。冬季的正月,是中国所有农区的农闲期,为筹划、欢庆春节提供了条件。在汉族,春节民众欢庆活动,因南北方地域的不同,而分别开始于正月初三或初五,但基本都以正月十五的灯节作为活动的最高潮和终结。当然,也有个别地区,在正月二十八还要举行一次“团圆年后的再团圆”。《龙舞》、《地龙》、傩舞、狮子舞、《懒婆娘抢场》、秧歌都是汉族舞蹈中有代表性的表演形式。藏族
在我们熟悉的四种藏族民间舞中——堆谐、果谐、锅庄、弦子——无论哪一舞蹈,其体态特征都带有坐胯、弓腰、曲背的特点。显然,对于西藏舞蹈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是其现在所存在着的自然环境,而是藏族人民的性格特征。要探究形成西藏舞蹈体态特征更为本质的原因,还需要更深远地去追寻一下藏族的历史及社会制度和宗教。藏族在历史上是一个身处世界屋脊高山与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民族,有着强悍的体魄与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尽管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给当地人民的生存繁衍带来了诸多艰难,但是世代生息于此的藏族人民以其勤劳与智慧,创作了独具特色的悠久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宗教构成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民族生命的脉络。虔诚的宗教信仰与情感心理加之日常繁重的体力劳动与生活习惯,形成了藏民日常生活中弯腰弓背的生活体态,反映在舞蹈中就进一步造成藏族舞蹈坐胯、弓腰、曲背的基本体态特征,并且发展成为一整套的动律风格系统。
对以上两个民族民间舞的分析,从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衍生出来的人体艺术文化,是对该民族精神目标与价值的认可,并在这种认可后,用舞蹈来强调并强化这种精神,于是该民族也就在这种力量的凝聚下团结、强大。因此,建立在一个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基础上的民间舞蹈文化必然被本民族的人们认同与喜爱。作为一种精神的产物,他既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群里联袂踏歌舞蹈中,把民族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了生存而奋斗。
由此可见,民间舞蹈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旨在自娱并与它的生长环境融为一体的舞蹈形式。民间舞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轨迹和表演系统,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在社会中它有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人民群众拥有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使它更健康地沿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蒙族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地跨东北、西北、华北三大区域,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相接,西部与甘肃、宁夏相连,北部与蒙古国接壤,东北部与俄罗斯联邦交界。
蒙古族舞蹈属于草原舞蹈文化系列,自古以来内蒙古一直是诸多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纵马驰骋的天地。自春秋战国时代起 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劳作游牧,打下了“草原文化”的基础。
民间舞蹈内容基本包括两大类:一是宗教习俗舞蹈。宗教习俗舞蹈包括祭神树舞, 战旗舞, 十二属相舞, 丹布尔舞, 藏传佛教舞, 萨满教舞等。二是节日庆典舞蹈。节日庆典舞蹈包括:布里亚特婚礼舞,陶布修勒舞, 筷子舞, 盅碗舞, 盘子舞, 浩德格沁舞, 雅布根好布吉木舞, 安代舞等。维族
维吾尔族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地域辽阔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就指出了这里“国尚乐音,人好歌舞”。千百年来,居住在新疆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乐舞文化,为丰富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乐舞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总体看,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继承了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的乐舞传统,又吸收了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具有多种形式和独特风格的民间舞蹈艺术。我们从今天流传于维吾尔族民间的各种舞蹈和民族习俗中,仍能发现它的历史发展轨迹。
新疆地域宽阔,居住在不同地区的维吾尔族人民,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其舞蹈既有共同的风格,又有不同的地区特色。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昂首、挺胸、立腰是舞蹈的基本体态,擅长于头部和手腕的运用,通过移颈,头部的摇、挑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动作加之眼神的巧妙配合,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微颤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最富特色的动律。膝部规律性的连续微颤,或变换动作时那一瞬间的微颤,使舞蹈动作柔美,衔接自如。旋转 :维吾尔族舞蹈中广为运用的技巧动作。舞蹈讲求旋转快速和嘎然而止,犹如隼回旋迎风,骤然伫立。各种舞蹈形式都有各自特点的旋转动作,通常把竞技性旋转表演作为舞蹈的高潮。节奏:在维吾尔族舞蹈中,不同的舞种都有特定的音乐节奏。通常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以及在弱拍处给以强奏的艺术处理,以强化舞蹈的风格韵味。这种动与静,强与弱的节奏处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维吾尔族舞蹈主要分为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和风俗性舞蹈。目前流传在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主要有:赛乃姆、多郎舞、萨玛舞、夏地亚纳、纳孜尔库姆、盘子舞、手鼓舞等,此外还有其他表演性舞蹈。朝鲜族
在中、日、朝三国的古代艺术史上,朝鲜历来以乐舞领先,而中、日两国则分别以诗歌与绘画见长。因此,朝鲜的民间舞可谓既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充分表现出朝鲜民族含蓄内敛、坚韧刚毅的性格。其代表性的民间舞有歌谣舞和即兴舞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舞蹈动作有手拉手和不拉手之分,而表现内容则有男子祈祷许愿和女子消怨解恨之别;后者则是舞者情绪高涨时,自由自在,即兴发挥的舞蹈。即兴作舞、师法自然、动静结合与气韵生动,这是朝鲜民间舞的四大基本特征。
在具体的舞蹈节目中,最典型的则有鹤舞、扇舞、僧舞、消怨舞、项帽舞、太平舞等等。这些代表性的舞蹈和舞蹈家由于韩国政府参照1950年由日本创建、联合国随后推广的“无形“文化财”—“人间国宝”体制,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健康的发展。
第四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说课
中华民族民间舞
(一)说课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中华民族民间舞
(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我本次课程的设计理念,下面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我的说课课堂。
一、教材分析
公共音乐是酒店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中华民族民间舞又是欣赏课中一不可少的部分。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艺术见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这门课程实施,可以实现酒店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培养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酒店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本教材中的音乐部分,对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根据这些情况,我把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蒙古族舞蹈和傣族舞蹈,使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蒙古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认识,能够正确的辨别出这两种舞蹈。
3.情感目标:创造“情、韵、美”的境界,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 难点:辨别舞蹈
四、教学方法 1.参与式教学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首先,利用导入部分引起学生们对上学期的知识进行巩固回忆,从而营造出一种民族氛围。
然后,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教学,让学生对蒙古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有了正确的认识。利用参与式教学法,加深对蒙古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了解。
最后,通过辨别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从而检验出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中华民族民间舞7—9级理论试题
中华民族民间等级考试 7-9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12-13岁儿童
授课舞目:八级舞目——花棍飞舞(东北秧歌)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注释:(也可按自身具有特色的授课方式进行创造性设计)《花棍飞舞》 教案内容:打花棍是我国普遍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表演时,舞者手持花棍,击打自己的肩、背、手、膝、足等身体部位潇洒作舞。该舞运用了民间绕、打花棍的动作,结合汉族民间舞中常用的“十字步”等,使学生初步掌握花棍的基本打法。
教学准备:花棍、8级DVD、CD碟等
教学目标:通过击打花棍,训练学生们手腕灵活性和花棍的基本打法 教学重点:绕棍踢跳、横打肩转身、磋步打棍短句 教学难点:
1、绕棍时注意手腕放松向内绕,平转花棍
2、绕棍踢跳踢出出和绕棍在同一拍完成,重拍在外
3、磋步注意不要上下窜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辅导法、练习法
教学步骤:
1、学习绕棍,注意手腕放松向内绕,平转花棍
2、学习绕棍踢跳
3、学习横打转肩、磋步打棍短句
4、舞蹈教学: 前奏
[1] —[2] 四人体对8点于台左后区准备,右手持花棍。第一遍音乐
[1] 1—4 右脚先起踩踏步两次向2点行进,右起双摆手两次,眼随手动。
5—8 快一倍做1—4动作两次。[2] 1—8重复[1] 1—8动作。
[3] 1—2体对2点,绕棍踢跳,左手身侧随摆。
3—4左后踏步左转体,肩前持棍,左背手,头左倾。
5—8 横打肩两慢三快。[4] 1—8重复[3] 1—8动作。
[5] —[6] 体对一点,原地做[1]1—8动作两遍成横排。[7] —[8] 做磋步打棍短句。第二遍音乐
[1] 1—4 绕棍踢跳逆时针行进两次成圆圈。5—6 横打肩转身。
7—8 磋步,双手持棍至上位,眼随手动。[2] 1—4 绕棍踢跳两次。
5—8 左手斜上位,原地击打左手、右肩、右腿。第三拍上肢保持舞姿,左起跳踢步四次。[3]1—4 绕棍踢跳两次,体对圆心。
5—8 转身体对1点成两横排,绕棍踢跳两次。
[4] 1—2 正步位半蹲,左起交替横向击打双腿三次,第四拍打右肩,左手背后,目视1点。
3—8 做1—2动作3次。鼓点
[1] —[2]1-8 右侧两人做第一遍音乐[1] —[2]动作,最后两拍,右区人体对2点正步位半蹲,双手持棍至右肩,左倾头,目视1点。左区人做反面动作。
二、请结合您所学习的《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教材》,思考如何利用本套教材培养学生的表演性以及对不同舞蹈风格性的把握,请试取教材中两个剧目进行分析说明。
答:首先运用不同民族民间舞向学生讲述各个民族的居住地域及日常劳动生活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兴趣,其次再了解并掌握各民族舞蹈的不同风格、动律及典型性动作,明确在此舞目中的关键动作和训练目的,最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循序渐进中给予不断的渗透和提示。以此确保学生对该舞目动作和风格的掌握,并且为不同级别中相同民族的舞目学习打下基础,进一步掌握更多不同动律和动势。同时也应了解舞目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同元素是民俗生活中对日常劳动的模仿?是体育游戏的舞蹈化?还是民族的图腾崇拜?学生在对各民族舞蹈的特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后,在舞目表演中就会有更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如:白族舞蹈《绕三灵》,先给孩子们介绍一下白族,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介绍一下“绕三灵”的由来,“绕三灵”又称“绕山林”又称祈雨会,绕三灵堪称是白族最富于激情的节日。白语叫“观上览”,即洲逛山林的意思。时间为每年农历4月23日至25日,届时大理、洱源的白族群众都要停下生产,离家沿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尽情游乐歌舞,途径崇圣寺佛都,圣源寺神都、金圭寺仙都等地。每队领头的是两位年长男子,他们共挟一支杨柳,高八尺许,横一彩绸,一葫芦。一手挟枝,一手执蚊帚,或一把扇,或一块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拍打,后面跟着众男女,充满狂欢情绪,历时三日三夜。一向温和文雅的白族人,在这三天里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情感和欢乐。
在《绕三灵》中包括有:“执树舞”、“霸王鞭舞”、“八角鼓舞”、“双飞燕舞”等。这个舞蹈选自其中的霸王鞭舞,舞动过程中霸王鞭击打地面、脚心、膝盖等部位,即刚毅矫健又婀娜多姿,呈现出热烈、欢腾的气氛。由这些风俗及舞蹈特点来引导孩子去表演去把握本舞蹈的风格。
佤族《舞动的长发》,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佤族民间舞蹈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节奏感和韵律感强,动作幅度大,有较大的随意性。甩发舞是佤族妇女自娱性舞蹈,它潇洒健美,充分的表现了佤族妇女豪放、爽朗的性格。这个小舞蹈就让学生初步体会佤族甩发舞的魅力。然后再初步学习和感受佤族舞蹈的基本动律,让学生掌握几种简单的甩发动作,循序渐进,为后边高级别的舞目打下基础,从而进一步掌握不同的动律和动势,进而掌握佤族舞蹈的风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