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屈伸”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5 05:5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屈伸”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屈伸”的重要性》。

第一篇:浅谈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屈伸”的重要性

中央民族大学论文

浅谈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屈伸”的重要性

姓 名: 程龙 学 号: 院(系):

专 业: 年 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2014年3月

摘要

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更熟练地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律和舞蹈特点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提高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这其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屈伸”,以藏族和东北秧歌为主要内容,抓住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点,把屈伸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屈伸的节奏和动作开始由简到繁地展开训练,循序渐进,然后再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屈伸;风格韵律;舞蹈教学

Abstrac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ethnic folk dance, the more skillfully grasp the style of the folk dance rhythm and dance characteristics is pretty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perceptual experience and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folk dance, among them,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he “stretch”, Tibetan and the northeast yang ge as the main content, to catch the moving la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danc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eaching, the flexion and extension of rhythm and movement from flexion and extension train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Jane to numerous, step by step, and then to learn folk dance combin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eaching.Keywords:Flexion;Style of rhythm;Dance teaching

目录

一、屈伸动律的基本分类........................................................................5

1.1 慢屈伸............................................................................................5 1.2 快屈伸............................................................................................5

二、中华民族民间舞屈伸的具体体现....................................................6

2.1藏族舞中的屈伸特点....................................................................6 2.2东北秧歌中的屈伸特点................................................................7

三、屈伸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7

3.1屈伸在协调性的训练中的重要性.............................................8 3.2屈伸在控制力的训练中的重要性.............................................8 3.3屈伸在增强情感的表现力方面的重要性.................................9

四、结语.....................................................................................................9 参考文献...................................................................................................10 致 谢.........................................................................................................10

一、屈伸动律的基本分类

“屈伸”是所有民间舞中国必不可少的基本动作,同时也是民间舞中具有典型的动作,屈伸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原地、有移动,幅度有大有小,节奏上也有许多变化,力度上也是忽强忽弱。正是这千变万化的屈伸动作,使民间舞的风格各异而同时有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动律。舞蹈风格上的体现最重要的是“屈伸”上的把握,屈伸是一切动作的核心,民间舞中的舞姿、动作过程、风格的把握、节奏的掌握全部由“屈伸”来决定。主要的屈伸动律可有:“慢屈伸”、“快屈伸”(即颤动律)。

1.1 慢屈伸

说道慢屈伸,我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藏族舞,藏族舞蹈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种屈伸形式便是慢屈伸,它不光是藏族舞蹈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类型舞蹈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所在。在常见的“弦子”、“果卓”、“卓”、“牧区”等舞蹈形式中均要用到慢屈伸。与此同时,慢屈伸包含重拍向上、重拍向下这两种表现形式,可以说舞蹈的动作都是附着在这种具有独特审美意识的屈伸动律上的,没有了屈伸动律也就等于失掉了舞蹈的风格。

1.2 快屈伸

在慢屈伸的训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便是快屈伸了,所谓快屈伸,就是加快膝关节的运动而形成富有弹性,并且要求灵活的、轻盈的膝盖部位的动律。相对于慢屈伸,快屈伸对学生的要求更加的严格,它要求学生必须要保持上、下身肢体的协调一致,以及气息与屈伸的和谐配合,如果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就会出现不均匀的、颠簸的视觉效果。“果谐”、“堆谐”以及“卓”和“牧区”表演的快板中多数用到快屈伸。此外,在“慢屈伸”和“快屈伸”的训练基础上再细分出来的部分就是上文提到的重拍向上和重拍向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加准确地实施教学,就要用到重拍向上和重拍向下。如“弦子”的屈伸大部分是要求重拍向上的、饱满充实的;而“牧区”则运用重拍向下的屈伸来体现牧区人民生活劳动的场景和历史的厚重感。再如“堆谐”则以重拍向上的颤动律体现了城市生活欣欣向荣的形象。

二、中华民族民间舞屈伸的具体体现

不同的民族民间舞所体现出来的是风采各异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信仰,有这样的宗教人文因素的使然才形成了各种民族民间舞的运动规律和美学概念。在动与美的影响下,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所有中华民族民间舞当中,膝盖有规律地屈伸和颤动,是它们均有的动作特点。可以说,要想较好地完成中华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需要肢体达到在松弛中的协调而不僵硬。要想塑造好这样的体态,主要是依靠训练膝盖部位的屈伸动律来实现的。腿的屈伸是所有舞蹈的基本动作,同是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舞最最典型的动律。屈伸动律的动作形式多种多样:有原地、有移动;幅度有大有小;节奏有快有慢;力度有强有弱等等。正是有了这些千变万化的屈伸动律,才使得中华民族民间舞的风格变得多彩多姿。在教学中,为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各个民族舞蹈的风格和动律特征,将腿的屈申作为主要的动律进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结合教学实践,来小谈中华民族民间舞中的屈伸动律。

2.1藏族舞中的屈伸特点

提起屈伸,我想所有的同学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藏族舞。因为藏族舞的屈伸是非常明显的。在舞蹈时,屈伸的下肢律动是由始至终都存在的。藏族舞中的屈伸大体可分为“颤”屈伸、“柔”屈伸和“硬”屈伸三种,检验“颤”,屈伸是否自如运用的依据是踢踏。踢踏是舞者用脚掌分别先后,轻重的在地面上做节奏性的运动,发出各种不同的“踏”、“踏”声音。在踢踏中膝的屈伸频率较快,幅度较小,形成了上下快速颤动的屈伸动律,故而称“颤”屈伸。在动作中,舞者的膝部要做到松驰而富有弹性。“柔”屈伸要求膝部屈伸的频率较慢,形式为一屈一伸,连绵不断,既松驰又有控制能力的柔软屈伸是其内在的动律核心。舞者只有通过膝部屈伸的柔韧性、连贯性、控制能力的训练,才能学习好藏舞中的“弦子”。如“弦子”中的三步一抬、三步一撩动作,甚至简单到一个靠步,舞者都必须具备上述膝部的屈伸能力,否则舞者不可能表现出“弦子”舞特有的韵味,如果掌握了这种能力,再加以头部、躯子、胯部巧妙的配合,形成内在微妙的晃动,由此引发出藏民间舞的舞姿及连拉性动作的三道弯特征。“硬”屈伸在藏民间舞中的训练主要依靠锅庄来完成,虽然也是双膝一起颤动,但它的节奏铿锵有力,有连续、有停顿。舞者的躯干与上肢随脚下步法而动,具有块状的整体感,表现出藏族舞中憨厚、深沉的个性特征。当舞者经过硬屈伸训练后,膝部具备了很好的控制力,才能更好的表现出锅庄舞飞奔跺踏的韵味及风格特点。2.2东北秧歌中的屈伸特点

我们再来看看东北秧歌。东北秧歌的屈伸也是比较明显的,但它的屈伸是有停顿的。在这点上它就和藏族贯穿始终的屈伸有所不同。东北秧歌的屈伸同样有三种:软屈伸、硬屈伸和双屈伸。

所谓软屈伸就是在一定的节奏中,伴随着各种不同的秧歌步法而上下曲直。这种屈伸要求沉稳、柔韧。凡是快的步法,如男性的抬踢步、蹲后踢步,以及走场步等,是强拍向下,都要以沉稳而均匀的屈伸来完成。像踢步,如前、旁、后踢步,在屈伸时要求一长一短的节奏,即屈快慢起,或屈慢快起。这种屈伸是东北秧歌双膝的主要动律,是完成各种步法的基础。

硬屈伸。这种屈伸是在均匀的节奏中完成的。弱拍下屈,强拍上直。即强拍向上,要顿挫有力。最后就是双屈伸,双屈伸要柔韧而有弹力,是在一定的节奏中上下屈伸两次,要有一种颤动的感觉。屈伸时要节奏均匀,即强拍向下。在做各种步法屈伸时,女多为上立,男为向下刹。要有蹲的感觉,就要在上立时双膝不能绷直。东北秧歌中的屈伸多为提压式屈伸,如前踢步、后踢步、顿步,不同之处只是在节奏重拍的处理上和脚运动的方向上。这种提压式屈伸在准备动作时,膝部的直——微屈是有控制的,其中孕育着一种短促而有弹性并带有一种提压式的屈伸力量。踢步在瞬间的屈膝和出脚之后,接下来便是一种缓慢的膝伸和稳稳的收脚,从而形成“出脚急、落脚稳”的动感特点;顿步中的屈伸力量较短促而有弹性,与此同时双膝存有反弹的力量,也就是重量下压并迅速提起,有了这种特殊的屈伸动律,再加上舞者手臂的绕花及躯干协调颤动式的起伏和扭动感,就把东北秧歌“艮、俏、浪”的独特美感活生生的表现出来。所以在东北秧歌中,只有先解决了舞者膝部的这种提压式屈伸,才能体现出膝的这种自下而上的连锁反应的协调训练,体现出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双屈伸是指双膝在一定的节拍中曲直两次。双屈伸多为强拍向下,两次屈伸要有连续性,动作时要一小二大,即第一次屈伸要小,第二次屈伸要大,屈伸有颤劲。该屈伸既能表现健康向上有力的动作,又能表现俊俏而洒脱的情绪。

三、屈伸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的动作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伴随着屈伸而进行的。小到手指尖,都有屈伸的动律存在。舞蹈中经常有停顿的动作,特别是民间舞,但我们细细观察连接动作的时候屈伸的运用会更加明显。比如说东北秧歌中“艮”的动作过后,接放松下肢的一些动作,就能明显地看出来驱动力是在于屈伸。有的时候屈伸会直接被沿用到舞蹈作为动作使用。像海阳秧歌中的“直波浪”就是很好的例子,动作是由胯带动逐渐屈伸向下,再由旁腰挑起的一个向上的波浪。更有的时候,民族民间舞动作的力是直接由屈伸的进行而获得的,这样以屈伸借力的动作在朝鲜族舞蹈里面最为常见。朝鲜族舞蹈中的鹤步就是典型的借屈伸的力而完成的动作,上身放松,膝盖弯曲,屈伸经过膝盖、脚踝,在立起半脚掌的时候由屈伸的力量推人向前。

在民族民间舞课中,我们每每刚开始接触新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的时候,首先要学的就是动律。比如说膝盖的上下屈伸动律,上下肢的屈伸动律等等。动律的特点可以说是各个民族民间舞所特有的,尤其是屈伸动律。它的强弱深浅区分着不同民间舞蹈。在教学中首先掌握好一个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性动律,往后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学习研究。老师反复不断地强调训练屈伸的重要性,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抓住特征性的东西,从而达到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更高的层次。其次,在屈伸训练中,针对性地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单一的训练,更有助于学生明了,屈伸的发力和运用等基本要素。比如说,在单一地做藏族颤膝动律的时候,老师会要求同学们按照节奏快慢、颤动深浅、时间长短进行不同形式的训练。这样一来,存在于民族民间舞学习中的一些基本动律的问题就会随着单一训练的深入而得到解决。下面从三个方面详细的分析屈伸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

3.1屈伸在协调性的训练中的重要性

虽然在舞蹈训练中最基础的、最单一的训练内容便是屈伸,但民族舞蹈的灵魂却凝聚其中。不管对于一个舞蹈学员或者舞蹈演员来说,在训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屈伸动律的训练和运用。虽然屈伸的每个动作都看似简单易懂,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其对训练的重要意义,就如同达芬奇重复的绘画鸡蛋一样,看似简单枯燥的重复工作,其中却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对学生身体协调性训练的最佳手段就是保证下肢与头部、上肢、胯部的摆动相配合。正是这种单一的屈伸动律形成了藏族舞蹈独有的审美特质,要实现屈伸在舞动过程中平稳性,膝部的力量必须要得到保证,不能让人有爆发或者断截的感觉,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3.2屈伸在控制力的训练中的重要性

膝关节的运动是实现屈伸的关键所在,而膝部作为人体主要的运动关节,在人体步行、奔跑、舞蹈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膝部的控制力起增强作用的还有膝关节周围的多个韧带组织,它们对保护膝关节,增强膝关节的力量方面同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屈伸的控制力体现在组合中对不同节奏、不同类型的舞蹈的表现。要想达到不同节奏的屈伸对比鲜明的效果就要加强膝部控制力,同时还要保证不同类型的屈伸保持相互一致,从而应用多种屈伸动律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多种屈伸动律的组合在提高组合的观赏性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致,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屈伸不单单对膝部有训练价值,对大腿、腹部以及背部的控制力也有训练的价值,这是由于支撑起整个身体,单靠膝关节是万万不够的,膝关节只是作为一个主要的支撑点而已,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带动身体各部位,最终才能得到造型饱满、充实的舞姿。

3.3屈伸在增强情感的表现力方面的重要性

细腻、优美、舒展的感觉是慢屈伸所要追求的;而快屈伸则倾向于追求欢快、喜庆、轻松的感觉,人们在快屈伸与慢屈伸的综合作用下可以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值得注意的是,在组合训练或是剧目编排中切记不要使同一个节奏类型的反复出现,因为这会给人一种乏味的感觉,适当的、合理的调剂是人们的审美所需要的,这就要求编排者应当适应受众者的需要,采用不用的节奏韵律,尽量做到不重复,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如添加一个或者多个大幅度的屈伸动作到一系列的屈伸动作中去,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控制力,更加重要的是,也给受众者新鲜、愉悦的感觉。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创新就可以给受众一种全新的,美好的感觉,可见屈伸在增强情感的表现力及感染力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屈伸动律的分类以及屈伸在藏族及东北秧歌舞蹈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引出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屈伸”的重要性,从上面所展现的两个民族民间舞看来,有时屈伸像是一具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品”动作;有时象“粘合剂”把动作和动作有机连接起来;有时又象“涟漪”似的连续不断地贯穿在各种动作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膝的屈伸是舞蹈生命力的一种体现,笔者认为,能否准确、自如、充分地掌握与运用不同民间舞种当中的膝的屈伸,是检验一个优秀的民间舞表演者的重要依据。舞蹈中膝的屈伸动作形式多种多样:有原地的、有移动的;幅度有大有小;节奏有快有慢;力度有强有弱等等。正是这些千变万化的屈伸动作,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中国舞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抓住了各民间舞中膝的屈伸动律的妙处所在,它的风格韵味才会巧妙而自然的流露出来,这样它在教学中自然会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也是其重要性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淼.试论 “屈伸” 在藏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华章, 2012(26).[2] 吴颖梅.腿的屈伸——在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J].黄梅戏艺术, 2008(3): 54-55.[3] 李北达.中国少数民族舞蹈[M].中信出版社, 2006.[4] 尕藏.浅谈对藏族舞蹈中核心动律 “屈伸动律” 形成的几点思考[J].文學教育, 2010, 2010(2B): 47-48.致 谢

转眼间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回首往事,曾经在校园里发生的一幕幕似乎仍在昨天,而面对现实我却已是一名即将离开学校的毕业生。这篇论文可以说是我在这四年学习中所得的一个总结。四年大学生活,使我获益良多,在这里我忠心感谢朴永光老师对我的精心指,以及我的父母、我的同学以及所有帮助过我、鼓励过我的人们。没有大家的鼓励和帮助我无法顺利完成我的大学毕业论文,也无法给我的大学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更加刻苦努力,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我相信我会为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争光的。

第二篇:“屈伸动律”―民间舞教学的钥匙

一、民间舞的特性

民间舞是人类在生活与劳动中运用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的一门传统艺术。它具有突出的民俗特征――地域色彩分明、风味浓郁、形象生动、表现形式多样。教学内容包括:藏族、蒙族、维族、朝鲜族以及汉族等各民族舞蹈,以分期进阶式方式教授,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和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动律与风格。因为民间舞课学习内容众多,风格也相差甚远,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难而复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各民族的动作动律,更要让学生在掌握动作动律的同时舞出地域风格。要想达到民间舞的教学目的,有效的让学生准确把握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每个民族的动律开法儿尤为重要。它是学习民间舞的入门,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就是膝部的“屈伸”。

二、打开民间舞教学的钥匙――屈伸动律

从人体运动解剖学来说,膝关节在关节分类中属运动关节,它的运动形式以屈伸为主。在民间舞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每一个民族的动作动律都离不开膝部的屈伸,它显现了不同民族的迥异风格。膝部的屈伸虽然是一个简单的上下弯曲或蹲起的运动过程,但它却是民间舞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动律。在舞蹈中膝部的屈伸动律多种多样:有原地的、有移动的;有绵长的,有短促的;节奏有快的,有慢的;力度有强的,有弱的等等。每个舞种的屈伸动律都展现了这一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性格。例如:云南花灯中流畅悠然的屈伸展现了四季如春、繁华似锦的云南风光以及云南人的纯朴自然。藏族舞蹈中细碎连绵的屈伸展现了藏族人民的豪迈粗犷和潇洒灵活。在民间舞蹈中膝部的屈伸有时象“粘合剂”把动作和动作有机连接起来;有时又象“涟漪”似的连续不断地贯穿在各种动作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膝部的屈伸是舞蹈生命力的一种体现。能否准确、自如、充分地掌握与运用不同民间舞种当中的膝的屈伸,是检验一个优秀的民间舞表演者的重要依据。

三、下面以东北秧歌、藏族、胶州秧歌、维吾尔族这几个舞种为例,来具体说明膝部屈伸动律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

1、东北秧歌

东北秧歌是汉族民间舞的一种,它的风格特点可概括为:“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而脚下的基本步法是体现这一风格的关键点。而这些基本步伐都必须依靠膝部的屈伸来引发。例如:前踢步。膝部的动律是慢屈快伸,只有掌握了这一屈伸动律的特点才能达到前踢步的出脚急、落脚稳的风格要求。由此可见,东北秧歌中膝的屈伸是影响着舞蹈风格的。

2、藏族

因为地域的辽阔,藏族舞蹈在民间呈现的形式和种类各异,但无论怎么变异各种门类的藏舞在动律上有个共同的特征――膝部上的连续不断快而细碎的颤屈伸和连绵柔韧的柔屈伸。检验颤屈伸是否自如运用的依据是踢踏。踢踏要求舞者膝部松弛,重拍在下灵活自如的颤动。体现了藏族舞蹈朴实自如,潇洒灵活的风格特点。“柔”屈伸要求膝部屈伸的频率较慢,形式为长伸短屈,连绵不断,既松驰又有控制能力的柔屈伸是其内在的动律核心。舞者只有通过膝部屈伸的柔韧性、连贯性、控制能力的训练,才能学习好藏舞中的“弦子”。

3、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给人一种坚韧、挺拔、舒展、利落的美感形象视觉。在学习中要让学生掌握拧、碾、抻、韧四大特征、使动律和音乐融为一体,真正用身体去体现它的内涵,达到神形兼备。步骤上,首先以丁字拧步、小?拧等基本动律和动作,来解决脚下的抬重、落轻、走飘,始终贯穿于体态上的“三道弯”,在力度、幅度的展开方面,使身体运动方式处于对抗状态,逐渐从碾、拧、抻、韧中达到上下配合自如、整体协调一致。既然有了“拧”,就离不开膝部的屈伸。只有运用好膝部的屈伸才能更好的体现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

4、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舞蹈对身体的表现力要求非常细腻,如脚、膝、腿、躯干、腰、胸、臂、腕、手、颈、头等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动态、神态、动感、力感的“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洒的开”等风格特点。其中,步法的变化丰富多彩,节奏多有符点,膝部要求有微颤动律,大体可分为点颤式屈伸和一步两颤式屈伸。点颤式屈伸出现在赛乃姆舞蹈节奏中,一步两颤式屈伸在齐克提麦舞蹈中有所体现。这两种膝部有规律性的颤动,需要膝部的屈伸平稳有力,平稳中带有内含起伏,体现出维吾尔族舞蹈脚下“颤而不窜”风格特点。因此,学习维族舞必须先从膝部屈伸练习开始,训练膝部使之达到既有控制又富有内含的弹性。

四、结 论

通过对以上几种民间舞蹈分析来看,膝部不同的屈伸动律体现了不同民族的迥异风格:膝部的提压式屈伸动律体现了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颤”屈伸、“柔”屈伸体现了藏族舞蹈中踢踏的潇洒灵活、弦子的优美流畅;而膝部屈伸的柔韧绵长则体现了胶州秧歌拧、碾、抻、韧的四大特征,展现了胶州秧歌坚韧、挺拔、舒展、利落的美感形象;点颤式屈伸和一步两颤式屈伸动律,体现了维族舞蹈“颤而不窜”的风格特点;由此可见,把握好膝部的不同节奏、幅度和力度的屈伸是掌握各民间舞动律风格的重要环节及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抓住了各民间舞蹈中膝部屈伸动律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动作动律以及风格特点。因此,在民间舞教学中,膝部的屈伸训练是学习各民族舞蹈的开始,也是掌握各民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关键。

第三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课堂体验

中华民族民间舞课堂体验

从小我就对舞蹈有一种特殊的热爱,认为跟随音乐相和舞蹈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体现,更是情绪的一种外向释放,更何况这种艺术形式动静结合,可以培养小女孩的形体美和独特气质。因此我在小学期间一直学习民族舞,虽然后来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但我心中对于舞蹈的热爱从来没有泯灭过。近两年一直举办的中美舞林大赛我更是期期不落,尤其喜欢中国的唐诗逸和张傲月,每一期都不仅能给我美的感受,让我惊叹于舞蹈家们精湛的技巧、沉浸于他们饱满的情绪、折服于他们行云流水的动作,更让我有一种心潮澎派的感觉,真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用舞蹈展示自己的情绪。到了大学终于有机会进入啦啦操队,并跟随老师学习了一些爵士、街舞以及现在流行的韩风的舞蹈等,虽然学习起来也算得心应手,但内心深处总少了一些小时候的影子和觉得自己很美的自信的感觉。终于在大三的时候,抢到了中华民族民间舞这门课,着实让我期待了一个假期。原以为这门课归在艺术的学分中,只会涉及理论知识,却没想到,是真正的学习组合跳舞,这让我兴奋不已,暗下决心,一定要一次不落地上好这门课。

第一节课便有一个意外之处:老师要我们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相和,这仿佛让我见到了古代节日集会时大家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的场景。虽然歌曲的词我时至今日还不理解,但可以从那简单的哼唱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喜悦之情。还有一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的技巧大赛,朝鲜族舞蹈、秧歌、蒙古族舞蹈等精彩的舞蹈纷至杳来,真真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安徽花鼓灯,“小花场”那种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有人物、情节的小舞剧。这种表现男女相互爱悦、嬉戏逗趣的情景,表演起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整体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让我兴奋不已。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通过向我们描述各种动作所代表的含义的方式,让我们将舞蹈动作与少数民族服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相串联,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更容易记忆动作,掌握动作所传达出的感情。比如:藏族人民解放较晚,之前一直处于农奴制的社会中,这种长期的压迫和剥削生活使他们有一种谦卑的习惯,因此跳舞时不会有一副挺胸抬头、得意洋洋的体态,多为又松胯、弓腰、曲背、弯膝、“一边顺”的样子膝盖部位还会有放松连续不断的小而快的颤动、或者是有弹性的颤动、还有连绵柔韧的屈伸。又或者藏族人民生长于青藏高原,性情纯厚致善、端正诚实,崇拜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因此他们的舞蹈也是婉转豪放、热情稳重,经常有很多踢、踏、悠、摆的动作,看起来潇洒灵活,第一个组合中有一个分别向两侧斜后方撤步,同时展开双臂的动作正是模仿草原的雄鹰。还有一个我最喜欢但却经常做不好的动作:勾脚抬腿,就好像勾起裙摆做出一个欢迎的动作。新疆舞则与藏族舞迥然不同,学习新疆舞过程中老师总是跟我们强调体态昂首挺胸,抬起鼻子,立腰、拔背,给人一种高傲、外向的感觉。在学习基本步法时,让我们感受仿佛头后又一根大辫子在摇摆,以培养我们的神韵和仪态感。还有一个双手手心朝内,高举胳膊过头的动作,就仿佛是在迎接太阳又或是在表达对神明的尊敬,老师运用了读书这一比喻,立刻将遥远的少数民族生活情境拉近到了眼前。再比如新疆舞中一边以脚尖打拍子一边左右轻轻摆头的动作就像在轻轻嗅花。而有时手部灵巧的翻腕、绕腕,以及“先正看而后低手闭目”的眉眼运用又一瞬间让人感受到了小女儿家的娇羞。仔细想来,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身就是集合多民族人民情感和生活主题意义的舞系,它本身就是最直观体现以人为本,深刻体现各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及人们的思想感情的最好样板。更何况,舞蹈的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历史长河的发展,民间舞蹈还体现了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因此中华民族民间舞的继承性、群众性、娱乐性,其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以及在当代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发展的多元性都给我们以一种其他民族舞蹈无法替代的民族情节在,这是芭蕾的古典优雅、hip-hop的动感嘻哈、热烈奔放的拉丁都无法比拟的。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我们的领悟力有限,还不经常及时复习,导致下一节课上课时经常把上节课的知识忘了大半,常常需要老师反复带领我们,例如在第一个藏族舞组合中的第二小节,好像太阳下山,藏族群众将自家的牲畜驱赶回圈的动作,节拍时常出错,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训练最终使我记住了这一难点。虽然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迫使老师不得不将动作改成更简单的版本,但是真心希望课程持续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让我们感受一下如维吾尔族的快速旋转般技巧、美感与特色兼具的标志性动作。

课程进行了大半之后,我不仅深入体验了各民族舞蹈的特点,发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更学会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理解到:原来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学习文综科目,例如地理习题中,一个厂房的设置要考虑到地形、气候、交通、文化、政策、历史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民族舞的学习。略有遗憾的是,难得享受到有一面墙镜子,三面环绕着把杆,胶质地面的高级练功房,却没有好好把握,尽量多练习一会基本功。

最后,希望今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到舞蹈学院学习民族舞!

第四篇:中华民族民间舞海阳秧歌

中华民族民间舞海阳秧歌 一、基本风格教学组合(2个)

1、气息组合2、滚浪组合

二、中华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2个)

1、快板组合2、步伐组合

三、民间艺人传统短句(13个)凤采牡丹 招扇推山 金鸡报晓 金鸡沐浴 喜鹊衔梅 白鹤踏月 彩蝶纷飞 鱼龙盘柱 风摆杨柳 丑婆拱花 蜻蜓点水 紫凤朝阳 金蝉脱壳

中华民族民间舞胶州秧歌 正丁字步伐训练 倒丁字步伐训练 推扇组合 小曼走场

中华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 清蓝蓝的河 *其他的真记得了

第五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说课

中华民族民间舞

(一)说课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中华民族民间舞

(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我本次课程的设计理念,下面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我的说课课堂。

一、教材分析

公共音乐是酒店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中华民族民间舞又是欣赏课中一不可少的部分。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艺术见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这门课程实施,可以实现酒店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培养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酒店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本教材中的音乐部分,对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根据这些情况,我把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蒙古族舞蹈和傣族舞蹈,使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蒙古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认识,能够正确的辨别出这两种舞蹈。

3.情感目标:创造“情、韵、美”的境界,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 难点:辨别舞蹈

四、教学方法 1.参与式教学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首先,利用导入部分引起学生们对上学期的知识进行巩固回忆,从而营造出一种民族氛围。

然后,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教学,让学生对蒙古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有了正确的认识。利用参与式教学法,加深对蒙古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了解。

最后,通过辨别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从而检验出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下载浅谈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屈伸”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屈伸”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民族民间舞知识(5篇材料)

    中华民族民间舞知识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

    中华民族民间舞7—9级理论试题

    中华民族民间等级考试 7-9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12-13岁儿童 授课舞目:八级舞目——花棍飞舞(东北秧歌)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中华民族民间舞理论考试三级划船教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贵州省艺术学院培训时间:10.1-10.4培训级别:1-3级答卷人: 考试标准及要求: 1、本次考试两题均为论述题,每题答......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四至六级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四——六级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 四级 1、剪羊毛 (蒙族) 2、扭扭舞 (苗族) 3、花皮球 (东北秧歌) 4、小木偶 (儿童舞蹈)......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一至三级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一——三级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 一级 1、西 瓜(儿童舞蹈) 2、小熊舞(儿童舞蹈) 3、球球操 (儿童舞蹈) 4、打花巴掌 (汉......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七至九级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七——九级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 七级 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 (藏族踢踏) 2、小雨滴 (安徽花鼓灯) 3、小马蹄 (蒙古族)......

    傣族民间舞教学设计

    《傣族民间舞》教学设计 ———— 文科专业组刘充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傣族民间舞》选自幼教专业教材《舞蹈》第三章第六节内容。民族民间舞是幼教专业技能考试......

    教学中班规的重要性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初中学生可塑性强,再加上他们的志趣爱好、性格脾气、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发展目标等各方面差异都很大,在这样的群体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