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场上看美国人的忠实和朝鲜人的忠诚

时间:2019-05-15 08:3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赛场上看美国人的忠实和朝鲜人的忠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赛场上看美国人的忠实和朝鲜人的忠诚》。

第一篇:从赛场上看美国人的忠实和朝鲜人的忠诚

从赛场上看美国人的忠实和朝鲜人的忠诚

中国人看朝鲜,虽不是忆苦思甜,也总有那么一点“回头看”的意思,生怕不小心又走上了回头路。——老海

民众聚集之地,通常是文化集中表现和矛盾积聚冲突之处。赛场就是这么一个去处。那里有足够多的民众,而足够多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不同文化、不同年代的民众,当都以几乎一体化的肢体语言集中表达内心诉求时,社会核心价值也就随之表露无遗。在美国,赛场往往都是五彩缤纷的世界,观众摇旗,击鼓,吹哨,呐喊,怪叫,裸奔,手舞足蹈而狂欢,民众尽情去激动,尽兴地享受。而在朝鲜,场面满目灰压压,观众木讷着端坐,赛事在静默中进行,又在静默中结束,只在主席台响起掌声后,民众的激动才从主席台两侧慢慢响起,然后迅速包围全场,达至最后的高潮。显然,美国人在赛场上是随心所欲去享受激动,他们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全凭个人的心跳与心情,他们完全不必顾及主席台上的感受。而朝鲜民众却是在有控制地去激动,他们一切听从指挥,事前要受组织安排才可去观看赛事,因为观看赛事是一种资格待遇的摊派,而不是一次快乐消费的享受;赛场上的旗子和哨子是领来完成鼓舞赛场、激励场上运动员的工具,不是观众用以自我标志的表达工具,也不是民众借之自我解脱的发泄物;赛事前还要噤若寒蝉去聆听领导的重要讲话,因为赛事也是一堂社会主义特色的寓教于赛的政治课,民众来看赛事的同时,也来上政治课。

置身现场,只需闭目去听掌声从哪里发起便可知道自己身在美国还是朝鲜。朝鲜赛场上首先响起的掌声,一般都会从一个地方就是有领导或领袖在座的主席台那里响起,民众的掌声一般只在那里的掌声响起后才尾随而上,及时赶往“报到”。朝鲜人的掌声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一如他们的国民经济。而在美国,掌声则会从赛场的任何一个角落响出,哪里有激情哪里就有掌声,因为,激情与掌声,都是美国公民的自由之物。同样参与赛事观看,美国人和朝鲜人就是这般相去甚远地为这个世界奉献两种截然不同却又不失各自精彩的镜像,他们展现的是人类社会民主在不同国家的发展与成就。赛场上的美国人体现出的是公民个人的价值追求:自由地享受,并同时享受着自由。而朝鲜人体现出的是民众群体的价值追求:义务地承担,同时又承担着义务。所以,朝美两国的民众是带着不同的心态进入赛场的,美国人带的是忠实,他们是自己生活和个人价值的忠实追随者;而朝鲜人带的是忠诚,他们是集体义务和群体价值的忠诚执行者。

在美国,一场赛事最好的广告是赛事里的运动员和竞技本身,比如足球赛事里马拉多纳或梅西的出场,一般都会吸引属于他们个人时代的大批粉丝,市场经济的明星效应决定了门票的销售。朝鲜不然,赛事的最大的广告不是赛事本身,而是领导或领袖的驾到。就像近日金正恩伉俪光临的赛事,整个场地无一空位。日理万机的领袖都来观看赛事了,国民再忙也要服从组织安排,及时赶往赛场,就算困到要睡了,也要到赛场上对号入座,然后再打你的瞌睡去。市场规律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门票摊派的计划经济反而大显身手。

不难看出,赛场是美国公民个人私生活的空间,公民爱怎就怎,只要是在法律允可的范围。朝鲜民众就没有这个福气,他们必须把赛场当做展现忠诚的舞台,去有效组织,有纪律地参与,在分享赛事精彩的同时,他们其实已完成了属于国家政治计划里的这个前提,换言之,他们在观看赛事的同时,他们也在竭尽忠诚。

温家宝专机“技术性”晚点里的政治深远性

老海

一个外交小插曲。

今天是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之日,昨日自然就是各国首脑抵达截止日。提前到达开会地,早来早休息,给自己预留一点时间筹措会议发言稿及会议期间所有大小琐巨外交事项,这是对亚欧会议及与会各国一种起码的尊重。这也是一个不成文的国际礼节规则,不由胡来。即使事前没有准备,不打算在会上匆促发言草草倡议,这个国际社会上“吃遍天”的潜规则也必须做到踏雪无垠,让人无话可说才行。

更何况,开会是为了共商亚欧发展大计,不是筹委会特意安排首脑们溜出国来忙里偷闲一回的,而且外交事务还是件现代女性都不愿接近的“绣花活”,事要无所不细,礼要无所不忌,要细腻到每名外宾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里的每一个习惯性微妙小动作和每个人衣食起居里的个人性、季节性、国家性及文化性的变化细节都不能忽略和犯错。所以,提前到,那还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自爱。

不容置疑,总理温家宝,自然会在国际潜规则的时间段里抵达。

会议在老挝。抵达机场是首都万达机场。小插曲就发生在这机场上。

总理的专机原定是在当地时间晚上七点降落老挝,后来却是在当地时间当天晚上八点整降落,足足晚点一个半钟。为什么晚点?按凤凰卫视《正点新闻》报道,是“技术性”晚点。既然是“技术”层面的要求,那自然就是一件高难度的技术活。连世界第二经济体国务院总理的专机都需要“技术性”晚点了,这“活”就不简单了。那么,那又是一件什么“技术活”?

时间还得回到当地时间晚上六点半,也就是日本外相野田的专机抵达万达机场的那个时间。就在那个时间段里,机场主要贵宾室的门前都悬挂着标语欢迎日本野田首相,显眼的地方都还插着日本太阳旗。老挝人的迎宾礼节还未结束。大会前夕,来的都是各国首脑,是老挝三百年内都“惹不起”的亚欧老大们。弱国无外交。这外交来了,老挝哪能不跑前跑后跑断腿。不用说,那忙乎,确够老挝喝一壶。

怎么办?就原定时间降落,中国的专机就会降落在布满日本太阳旗的地方。尽管这不是机长有意“飞向”太阳旗,这种场景如果进了各国记者的镜头,那就成了日本各大媒体第二天的头版头条,指不定还会被日本右翼人士随手拈去大做文章,吟诗作对,左揶右揄,大损吾民国尊。

如果“老老实实”听凭机场调度降落,损了国尊还不算,最关键的,还连累了辛辛苦苦替亚欧各国筹备这次首脑会议的老挝。作为东道国,老挝也不想在自己的国家因为自己调度不当、筹划不周、沟通不足而导致发生中日尴尬这等惹不起、划不来的外交礼节上的严重失误。更何况,被自己拖入尴尬的还是自己社会主义阵营里的真老大,而且还是大手一挥就免掉了老挝再过三十年也还不起的巨额外债的“大债主”。老挝或会为此百年不安。

外交失误一旦铸成,那就是一系列的政治“海啸”:伤害中老两国友谊不说,老挝主办国际会议的能力从此备受责疑,外交礼节的形象从此破损不堪,一蹶不振。弱国本无外交,从此更是断绝。

不求一时一刻之快,可得中老友谊长长久久。崛起之大国,这等小事自然拿得起放得下。更何况,文明之邦,帮了友邦又帮己,何乐不为?

小插曲,大外交。国际政治,深不可测!

第二篇:从诸葛亮看忠诚勤政的文化内涵

从诸葛亮看忠诚勤政的文化内涵

摘要:诸葛亮一直被誉为忠诚的楷模、勤政的榜样,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被国人世世代代尊崇敬仰。诸葛亮的忠诚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佐先主忠诚不二;辅后主专权不越位。他一生中的勤政业绩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突出方面:安民为本、举贤任能、事必躬亲、严于律己、赏罚分明、南征北伐。

关键词:诸葛;忠诚;勤政;文化内涵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一直被誉为忠诚的楷模、勤政的榜样,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被国人世世代代尊崇敬仰,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一、忠诚的楷模

忠诚一词,最早见于《荀子〃尧问》:“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是说人的忠诚产生于思想内部,而修饰表现于外在,传播于四海。忠诚是指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对上级、对朋友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表里一致,没有二心。如:忠诚老实、忠诚可嘉、忠诚勇敢、忠诚可靠、对祖国无限忠诚。忠诚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

忠诚,是诸葛亮一生的做人准则,他在《兵要》一文中说“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是说一个人的忠诚好比鱼和水的关系,鱼没有水就会死,人如果没有忠诚的思想观念,就会变得凶残,没有人性。他还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诸葛亮《察疑第五》),简短的四句话,就把世间的忠诚比喻的十分贴切。诸葛亮的忠诚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佐先主忠诚不二。自从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山以后,就一直鞍前马后、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辅佐。尽管刘备当时势力单薄,还没有立足之地,又被曹操追的弃新野、奔樊城、败当阳、逃夏口,东奔西走,狼狈不堪,但诸葛亮从来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和怨言,始终忠诚不二的跟随刘备,不离不弃,为刘备出谋划策,携手共度难关,帮助刘备占荆州、取益州、夺汉中,终于使刘备一步步的转危为安,势力扩大,设坛称王,成为可以与曹操和孙权对峙鼎力的强大诸侯,最后在成都立国称帝,割据一方。

章武三年(223)四月二十四日,昭烈皇帝刘备病死在白帝城(重庆市奉节县)的永安宫。临终前,刘备诏诸葛亮、李严等托付后事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邦定国,一定可以成就大事。如果我的儿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干不了,你就可以亲自夺取皇位。当时,诸葛亮一听,立即跪地叩头,而且痛哭流涕的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见诸葛亮《泣答皇帝托孤》)。诸葛亮说,我一定会竭尽全部的力量,报效我忠贞的气节,直到我死为止!刘备被诸葛亮深深的感动了,他老泪纵横,当面给他的儿子刘禅、刘永、刘理交代,要他们今后一定要“父事丞相”,把诸葛亮当做父亲一样尊敬。后来十二年的事实证明,诸葛亮到病死在五丈原北伐前线,都一直在忠诚的辅佐后主刘禅,从来没有丝毫的不忠行为。为此,东吴太子太傅张温曾经评价说:“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见《三国志〃吴书〃张温传》)。象诸葛亮这样忠贞不

二、肝胆相照的感人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

2、辅后主专权不越位。后主刘禅即位以后,只有十七岁,根本没有实际能力管理国家,朝廷一切大事不得不都由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来处理君王的事情。当初,由于刘备率蜀汉倾国之兵为关羽报仇而在夷陵之战惨败,使蜀汉国力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东吴孙权与蜀汉的联盟关系因为刘备的伐吴而彻底决裂,破坏了原来诸葛亮苦心经营多年的“孙、刘联盟”战线,迫使东吴不得不给曹魏称臣,开始对蜀汉政权虎视眈眈。恰在此时,国内的西南少数民族首领高定、朱褒、雍闿、孟获等又乘机纷纷叛乱,烽烟四起,他们攻城略地,残杀汉人官员,人心惶惶,蜀汉政权堪称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因此,诸葛亮迅速派遣邓芝为使者恢复孙、刘联盟,解除外来压力,回过头来,又亲自率领大军南征平叛,坚决镇压西南地区叛乱首犯高定、雍闿和朱褒,同时对威信较高的孟获,采取了“攻心为上”的怀柔政策,进行七纵七擒,孟获不得不十分佩服的对诸葛亮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从而彻底征服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叛乱,安定南方。彻底解除了内忧外患的局面后,诸葛亮又全力以赴的处理内政。

诸葛亮在处理内政时,无论是国计民生、官员升迁、降职或者是赏罚,他都事事与大臣们商议,向后主刘禅请示汇报,做到了忠于职守,公正廉明,根本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和政治野心,无论做任何事情,他从来都不会越位。正因为如此,诸葛亮的忠诚、勤政、廉洁思想和行为,不但被后主认可和信任,而且被朝廷官员和老百姓尊重敬仰,真正做到了“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袁子》)。当时人评价说:“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见《三国志〃蜀书〃邓芝传》)。

就连被诸葛亮亲自处理过的马谡、李严、廖立、向朗等人,都很服气,根本不怨恨诸葛亮。诸葛亮死后,有的人还失声痛哭,认为再也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而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了。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在当时影响之大。为此,蜀汉蜀郡太守杨洪评价诸葛亮说:“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见《三国志〃蜀书〃杨洪传》)。象诸葛亮这样忠君敬业而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人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是中华民族忠诚的楷模。

二、勤政的榜样

勤政一词,最早见于晋人成公绥(231—271)的《贤明颂》,文中说:“王用勤政,万国以虔。”成公绥是魏末和西晋初年的博士,历任中书郎,很有才华。由于当时的皇帝司马炎能够勤于政事,所以,他写书歌颂司马炎是贤明的君主,其他国家都会虔诚的来归属朝贡。勤政,就是指恪尽职守,勤于政事,认真负责地为国为民做事。恪尽职守,勤于政事,历来被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所提倡,也为儒家思想所肯定,同时也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

诸葛亮自从出山辅佐刘备以来,就一直忠心耿耿、勤政敬业的为刘备和后来的蜀汉帝业勤奋做事,归纳起来,他一生中的勤政业绩有以下几个突出方面:

1、安民为本。诸葛亮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见《尚书》)的道理,因此,他说“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见《又称蒋琬》)。他认为,政治工作首先要以安抚老百姓为根本要务,不要去作虚假的表面工作。因此,他在益州作军师时,就十分重视水利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办事,解决民生问题。当时,他自力更生发展蜀锦丝绸业和煮盐,成为当时益州重要的经济来源。做了蜀汉丞相以后,他更加重视国计民生大事。首先,他派3000士兵长期驻守在都江堰,维护和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以保证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老百姓的生活利益。

南征时期,他给西南少数民族带去了汉民族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技术,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至今西南各民族都还在怀念诸葛亮,说诸葛亮当年教他们盖房子。教他们种地,还教他们做漂亮的衣服和帽子。

北伐期间,诸葛亮又让军队治理汉江,发动群众,因地制宜修建堰、塘水库设施,防止旱、涝灾害。同时,又因地制宜开创冬水田,帮助老百姓种地,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军队军需,造福汉中人民。七十年代以来,勉县蜀汉墓葬出土的陶水塘、坡池、冬水田和持偛俑模型等文物,就是最好的证明(见郭清华《论勉县出土的三国文物》文博,1994年第三期)。即便是在五丈原与魏军对垒的百余天中,他还让军士轮流与当地老百姓一起种地。他说:“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进民财”,做到“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秋有余粮,以给不足”(见《诸葛亮集〃治人》)。

2、举贤任能。诸葛亮说:“治国犹若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治身,举贤求安”(见《诸葛亮集〃举措》)。他把治国举贤和养身做了形象的比喻,充分认识到成大事必须用贤才的道理。他还说:“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他又说“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见《举措第七》)。他认为,修建房屋必须用直木为柱子才能够坚固,辅佐必须用品格端正的人士才能够为贤良。真正的好木料出于大森林,真正的人才不但出于下面,而且都有特点和个性。选择人才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不能够因人而设位臵。不然,就要出乱子。按照这些标准,诸葛亮先后破格提拔了蒋琬、李绍、马勋、宗预、秦宓、杜威、俊彦、费祎、董允、郭攸之等一大批人才,这些人才后来都成为蜀汉的栋梁之才。

在选拔人才的同时,诸葛亮还做到了“用人唯贤”不避仇。比如:建安十三年(208),刘巴北上归降了曹操,赤壁之战后,他受命为曹操招降纳叛,想帮助曹操收复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直接与刘备和诸葛亮为敌。后来,刘巴归降了益州牧刘璋,又帮助刘璋抵抗刘备取益州。刘备取益州后,诸葛亮不计前嫌,一再说刘巴是个难得的人才,劝刘备重用,果然,刘巴被刘备封为尚书令,在帮助刘备发展益州经济和稳定局势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再如黄权,原来是刘璋部将,他曾经积极帮助刘璋抵抗刘备取益州,是个强劲的对立面人物。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发现他是一个各为其主的忠诚良将。刘备取益州后,诸葛亮就劝刘备破格提拔黄权为偏将军,忠心耿耿的为刘备服务。

杨洪原来是李严部下的功曹小吏,诸葛亮发现他才识非凡,破格提拔为蜀郡太守。杨洪的同乡杨戏,仅仅二十余岁,诸葛亮发现他管理监狱和法典是个人才,就破格提拔,果然,杨戏“职典刑狱,号为平当”(见《三国志〃杨洪传》),口碑很好。再如,将军向宠忠诚老实,精通军事,又屡有战功,为此,诸葛亮在北伐曹魏上《出师表》时,向后主刘禅推荐说“将军向宠,性行淑匀,晓畅军事”,建议后主在他走后,国家军事方面的事务多多和向宠商议。诸葛亮认为,费祎、董允、郭攸之都是“智虑忠纯”的大臣,因此,宫中的大小事务,多和他们商量,必然会有所广益。

3、事必躬亲。诸葛亮早在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隆中对》时,就为刘备策划了夺荆州、取益州、定汉中,和“联吴伐魏”的决策,并且毅然决然的出山辅佐刘备。从此以后,他就跟随刘备东征西讨,出谋划策,不辞劳苦,一步步实现了计划。

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摄一国之政事,行邦宇之大权”,他遵照白帝城托孤,全力辅佐后主。但是,诸葛亮“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见《兵要》)。他十分明白“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勤功也。君勤其政,臣勤其事”(《便宜十六策》)的道理。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臵,勤勤恳恳的主动做好自己份类的工作。当时,蜀汉国力衰败,叛乱迭起,人心惶惶。加之蜀汉政权的人员既有刘备的故旧亲属派、襄阳派、益州派。外来降将派,还有不少的西南少数民族派,结构十分复杂。这些人的语言、生活习惯、信仰各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触犯刑律和管理规定的事情。为了严肃刑律与管理章程,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到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防止发生冤案或者产生更大的矛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诸葛亮事必躬亲,大小事务一一过问,凡是将士杖责二十军棍的,都要经过他的亲自审查批准,足见其繁忙和辛劳。

4、严于律己。诸葛亮说:“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见《君臣第二》)。短短的几句话,把各种关系的处事原则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此以来,诸葛亮始终严于律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处事不偏不倚。他还说:“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见《将苑〃出师》)。不要高高在上而瞧不起人,不要固执己见而违背众议,更不要因为自己有功劳而失信于人。作为蜀汉国家一人之下的最高领导人,诸葛亮规定自己必须做到,“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见《教令第十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建兴五年(227),诸葛亮为了北伐曹魏,亲自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安营扎寨之后,就紧锣密鼓的准备第一次北伐事宜。次年春天,他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出击眉县,自己准备出其不意的进攻曹魏腹地祁山。为了给两路大军运送粮草,诸葛亮让自己的义子驸马都尉诸葛乔(当初,诸葛亮无子,将哥哥诸葛瑾次子诸葛乔过继为子。227年7月,才生了亲子诸葛瞻)负责押送粮草走最艰险的五百里栈道褒斜道,给赵云、邓芝军营送粮草,结果,诸葛乔累死在运粮草的路上,这时候,他才二十五岁。诸葛亮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乔本当回成都,思维宜同荣辱。今使乔督六百子弟兵传入谷中”。作为统帅的诸葛亮,把自己心爱的义子安排在最艰苦的道路运粮草,不搞特殊化,没想到累死在前线,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再如,建兴六年(227)春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不听众将劝谏,执意派遣马谡去守街亭(今天甘肃省秦安县西北九十里之陇城镇),结果,马谡兵败又弃军逃跑,迫使蜀军全线败退,给北伐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事后,诸葛亮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他除杀了心腹爱将马谡以及张休、李盛,夺了将军黄袭的兵权,处罚了陈式等其他有过之人之外,还因功劳奖励了副将王平、高翔。除此之外,他还给后主刘禅上表,追查自己失察和用人不当的严重错误,要求将自己贬官三级,以示惩罚。

5、赏罚分明。早在刘备214年取得益州之后,诸葛亮就和刘巴、法正等人制定了《蜀科》法典,作为管理益州的法律依据。后来,诸葛亮又定下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的相关戒律条款,明确告诉大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此让大家自觉遵守。诸葛亮认为,“教令为先,诛罚为后。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赏罚第十》)。从此以后,诸葛亮一直按照相关的法典和戒律来管理蜀汉事务,真正做到了赏罚分明。如:骠骑将军李严是蜀汉的重臣,刘备的心腹。刘备死后,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关键时刻讨价还价,不服调遣,尽管诸葛亮处处关心照顾他,让着他,但他仍然不满足。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时,让李严从汉中往祁山前线运粮草,李严贻误了时期,又怕军令责罚,便伪造后主刘禅诏书令诸葛亮撤军,给北伐带来严重后果,李延自作聪明,还想把责任推给诸葛亮。事后,诸葛亮查明事实真相,上表后主,将其贬官为民发配梓潼郡。

长水校尉廖立,自认为是刘备的襄阳旧部,有背景,应该是诸葛亮第二,所以狂妄自大,不分场合的蔑视刘备和廷大朝臣。为此,朝廷大臣多次向诸葛亮反映,说廖立是“乱群之羊”。经过诸葛亮多次教育,他就是不改,诸葛亮不得不上表后主,将其贬官为民,发配汶山郡。

再如益州旧臣彭羕,曾经毁谤益州牧刘璋而被处“髨刑”(剃去毛发)。后来归降刘备,他旧病复发,说三道四,诋毁朝臣。诸葛亮多次教育就是不改,因此,他提醒刘备说:“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让刘备注意此人,刘备将彭羕降职使用。彭羕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的污蔑刘备与朝臣,还联络马超准备造反。马超汇报给诸葛亮后,诸葛亮便上表刘备,将其收监,彭羕更加牢骚满腹,结果,被处死在狱中。

诸葛亮说:“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答法正书》)。诸葛亮在赏罚上从来是泾渭分明,因此深得人心。真正达到了“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见《三国志〃诸葛亮传》陈寿评语)。为官能够达到这样境界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影响感动了当时的蜀汉朝和魏国,例如,蜀汉尚书令樊建说:诸葛亮“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附“董厥、樊建传”)。蜀汉的辅汉将军张裔评价诸葛亮也说:“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见《三国志〃蜀书〃张裔传》)。就连魏国大鸿胪刘晔也评价说:“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实为国之栋梁也”(见《三国志〃魏书〃刘晔传》)。魏国扶风太守傅干评价说:“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见《补三国志〃傅干传》)。

6、南征北伐。章武三年(223),刘备在白帝城病死,临终前托孤给诸葛亮,让他全权辅佐后主刘禅。幼主刘禅即位以后,大小事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诸葛亮肩上。这时候,蜀汉国力由于刘备为关羽报仇的夷陵之战惨败而极度的空虚,曹魏和东吴对蜀汉政权又虎视眈眈,国内的西南地区叛乱四起,形势动荡不安,人心惶惶。为了巩固蜀汉帝业,诸葛亮日夜操劳。他内修政理,安定人心,对外又迅速派遣大臣邓芝与东吴修好,尽快稳定局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内部叛乱忧患,他亲自挂帅,南征高定、雍闿、朱褒,用攻心术“七纵七擒”孟获,终于平定了西南叛乱,稳定了后方,同时也使蜀汉国力大增。特别是,诸葛亮为了报三顾之恩,尽托孤之忠,实现他提在《出师表》中提出的“收复中原,兴复汉室”,让后主“还于旧都”长安的目的,他亲自率军进行五次北伐强大的曹魏,《三国演义》称为“六出祁山”。当时,曹魏占据全国十个州,人口四百四十三万,而蜀汉仅仅益州一个州,人口九十四万,蜀汉与曹魏在各方面的悬殊都很大。可是,诸葛亮认为,曹魏伐蜀汉是迟早的事情,“与其坐而待毙,孰于伐之”(见《后出师表》),因此,他积极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不断地主动出击,北伐曹魏,把战场摆在敌方,变被动为主动,使曹魏始终不能够实现图蜀的目的。北伐期间,诸葛亮每次都是率军亲征,运筹帷幄在第一线,直接威胁着曹魏,使曹魏“畏蜀如虎”(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

为了蜀汉帝业,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最后,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军中,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见杜甫《蜀相》)的结果。他死后,还遗命葬在汉中定军山下,以自己死虎的余威为蜀汉守护着北大门,激励后来的将士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北伐曹魏。诸葛亮的这种勤政敬业精神,让后世代代怀念和称颂。

历朝历代歌颂诸葛亮的诗歌、文章和匾额、楹联以及碑刻等等比比皆是,有关他的成语典故、歇后语、谚语耳熟能详。诸葛亮活动过的遗址、纪念祠庙到处可见。他的相关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难看出,诸葛亮世世代代受到了人们的尊崇和爱戴,他是中华民族无可替代的形象大师,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参考文献

[1] 罗贯中.三国演义.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 郭文清.三国风云定军山.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年.[3]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4] 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第三篇: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中国文化

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中国文化

10年前,一部中国题材的好莱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在全球推出,取得了当年票房排行第13的成绩。这部影片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国人的热议。10年后,《功夫熊猫》使这一局面再次上演。“熊猫”来了,许多人不禁惊呼:“谁的熊猫,谁的文化?”梦工厂对中国文化的发掘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四个模式出发,以《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简单分析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被好莱坞利用,他们是如何利用中国文化的,中国受众的态度以及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等几个问题。

文化研究有四个基本模式:“研究文化产品生产(者)的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接受(者)的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文本‟自身特征的模式,以及研究文化产品生产的环境之状况的模式”。本文试图从这四个角度出发,以《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简单分析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被好莱坞利用,他们是如何利用中国文化的,中国受众的态度以及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等几个问题。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从北朝民歌《木兰辞》开始,木兰这一艺术形象便一直活跃在戏曲、说书等各种艺术形式中。迪斯尼电影公司拍摄的《花木兰》则将木兰带到了大洋彼岸,让她在动画形式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影片《花木兰》直接取材于中国故事,《功夫熊猫》更进一步,利用熊猫、功夫这些在外国人眼中早已被贴上了中国标签的东西,用好莱坞式的方式和眼光自编自导了又一部富含中国元素的动画大片。然而好莱坞为什么要将目光投向中国呢?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功夫熊猫》的导演斯蒂文森说:“十多年前我们就有这个计划了,为了它,我们准备了十五年之久。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支持弱者和战胜恶魔的情节,而我又是一个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所以《功夫熊猫》的主意就是这样出来的。可以说,这部动画片是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_2]斯蒂文森的话里透露出拍片是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敬意。这可看作是理由之一,但并非真正目的。“好莱坞电影师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自己就曾坦率的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题材创新成了好莱坞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1996年就来华创建了艺玛电影公司的好莱坞知名独立制片人⋯ ⋯彼得·罗异也说过:„上百年来好莱坞电影人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的本土题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他说:„中国丰富的题材、众多电影人才和低廉的制作成本,将吸引国际电影资本流向中国。”大众文化要不断地迎合大众的口味,就需要不断创新。题材的穷尽无疑限制了这一点。因此好莱坞不得不从全球范围内寻求可利用的文化资源,重新编码,推出经过文化转换的新产品,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如《埃及王子》就取材于《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的故事,《美女与野兽》则是由法国民间传说改编的。

要想让自己的文化传出去,就需要先图解自己,与别人的文化进行协商。好莱坞动画片加入中国元素,正是这样一个举措。《功夫熊猫》不仅在情节上取材于中国文化,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中国的动画设计师也参与了其中。这部影片有25%的前期制作是由深圳一家动画公司完成的。中国影星成龙也受邀对这部影片提了意见及音。事实证明,这一举措获得了成功。美联社对《功夫熊猫》评价道:“夏季大片耗资越来越多,却经常令观众感觉越来越无趣。简单而风格轻松的《功夫熊猫》是个例外。” 把中国有丰富的电影题材以及在电影制作方面具有优势条件这些理由归结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好莱坞生产中国题材动画大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进人中国市场,继而满足自己的利益所需,这些需要包括商业的以及娱乐的追求。既然《花木兰》、《功夫熊猫》取材中国文化,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中国文化与美国大众文化相冲突的问题。毕竟,两种文化间有着太多的不同。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好莱坞也下足了功夫。首先,在态度上表明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敬意。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既没有生搬硬套,也没有肆意改动。有人拿《怪物史莱克》和《功夫熊猫》进行了对比,认为取材于欧洲古老故事的前者在被好莱坞改编时,运用了恶搞无极限的方法,但在对于中国题材的动画片进行制作时,却显得小心翼翼,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接受限度。因为他们认为中国观众在这方面十分敏感,随意恶搞的结果必然会遭到排斥,所以在制作时只是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地方进行改动,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令人一笑而过,尽量做到不触动中国观众的情绪。而《功夫熊猫》的首映式一度计划在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卧龙举行,后来因地震取消了这个计划,并于2008年6月18日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特别放映暨首映活动,把当天的票房全部捐给四川I地震灾区。这一切都是在某种意义上向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主动示好。

其次,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中国文化,寻找两种文化之间的可接合点。在中国人心目中,木兰身上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而在影片《花木兰》中这些都得到了肯定,但在这个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内容,如木兰是为正义、家庭荣誉、保卫国家而去从军,显然这与忠孝观念并不相违背。影片中木兰是一个女英雄,通过她表现出“一个勇士有时就可以决定一切”的观点。木兰在剧中说:“也许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是为了我自己。”这又表现出女性的独立意识。这些思想,中国观众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在这部影片里,木兰身上既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忠孝观念,又反映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对好莱坞来说,通过不同文化间的协商,它实现了将外来文化本土化继而全球化的目的。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一点通过简单分析《功夫熊猫》的文本就可以看出来。这里表现了儒冢思想:和平谷里和平安宁,居住的都是善良的居民(兔子、猪、鸭子)。所有的居民都遵从上天的安排,相信上天会选出龙斗士来为他们维护和平。徒弟们尊敬浣熊师傅,浣熊师傅对乌龟大师景仰。他们有着“善最终会战胜恶”的观念,有着积极乐天的人生态度。这里蕴含着道家思想:龙之典的秘诀是“无”。最厉害的武功招数“无极拈花指”,以无招胜有招。龟仙人貌似颤颤巍巍,实则高深莫测。阿宝貌似无用实有大用。这里有禅宗的思想:龙之典的秘诀是靠阿宝顿悟而得,只有阿宝能心领神会。而一心想得到龙之典的豹子,用尽所有招数,终是强求。如果没有这些作支撑,那么《功夫熊猫》就只剩一副干架子:一个平庸的无名小辈,某一天突然成为上天选定的“救世主”,在各种极其巧合的情况下获得了秘笈与功夫,最终拯救了苍生,成为大侠。这是许多武侠片里惯用的情节。这样的故事如果不赋予它深层文化内涵,换以新的面貌出现,估计不会大受欢迎。相比之下,围产武侠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在文化内涵上的发掘上似乎就显得欠缺了。以至于我们打开这部动画片,不看画面,就只听得一片打打杀杀之声。所以很多人感慨,为什么迪斯尼一拍就是全世界,而我们拍了这么多功夫的片子,却似乎没有很好地做到让人了解功夫背后的文化层面的东西。

在洪美恩的经典受众研究《看达拉斯》中,分析了受众对《达拉斯》这部当时风行欧美的美国电视剧的不同态度。《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后,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三种不同的态度来。

第一种是完全肯定的态度。这类受众的主要理由如下:搞笑的情节、丰富的中国元素、精湛的动画制作技术、良好的视觉效果。大众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具有娱乐价值。《功夫熊猫》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个笑料抖出,令观众笑个不停。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将日常积累起来的压抑感释放掉了。大众快感主要以两种方式运作:~ 是躲避的快感,一是生产的快感。大众文化要躲避正统的、主流的、官方的东西。传统的动画片中,尤其是在中国动画片里,好人好到极点,坏人坏到极点,脱离了生活,且多为说教,看多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令人不想再看到这种动画片,反而会去认同那些有着丰富性格特征、甚至有种种缺点的形象。《功夫熊猫》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躲避心理,影片没有严肃的说教,风格是活泼轻松的。阿宝一改传统荧屏中独行江湖、高人一等大侠形象。侠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变得非常富有人情味,贴近了观众。阿宝他很胖,他性格温和,容易相处,他和普通人一样爱幻想、贪吃⋯⋯完全没有了往日大侠的风范。阿宝既是英雄,也是普通人。许多人豁然发现原来大侠也有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的一面,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从中生产出了意义,得到了快感。当然,一片赞扬之声中也不乏明显过了头的。如网络上流传的“一部《功夫熊猫》就胜过《论语》”以及“别人的一切都好,我们的一无是处”之类的论调。这不是面对差距的正确态度,倒反映了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感。

第二种态度是抵制。这部分受众的主要理由如下:《功夫熊猫》是一种文化侵略,是纯商业性的、无价值的,是对中国文化的不敬。抵制《功夫熊猫》最出名的人莫过于所谓的“熊猫”艺术家赵半狄。他将抵制的横幅拉到了放映现场,又拉到了广电总局门口,还在博客上、视频里到处发表抵制言论。赵半狄认为,《功夫熊猫》伤害了国人的感情。灾后的中国处于悲痛中,好莱坞来到中国放映徒具中国元素外衣的美式俗套无聊的电影以捞钱,这是不能容忍的。赵半狄在忧虑什么,忧虑我们的钱被骗走了?可是其他好莱坞大片来中国上映时,他为什么没有出来抵制。忧虑我们受到精神伤害?可事实上或许只有他自己觉得受到了伤害。恐怕他真正忧虑的是中国的熊猫会变成美国的熊猫,即中国文化的丧失。好莱坞电影是一种文化侵略,这是许多人都持有的一种观点。“当全球化处在以强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为主导力量的后殖民背景中时,好莱坞电影便成为了文化帝国主义大军的一支生力之师,它用《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前传》等重磅炸弹轰炸全球,几乎将全世界变成了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它不仅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吞噬着他国家的本土电影工业,而且还因为其对美国式的时尚、风格、意识形态价值、文化理念的传播而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民族想象和文化认同,因而,以经济、政治、文化力量为驱动的全球化过程往往不可避免地呈现一种„单向性‟,一种单向的„同质化‟和„同步化‟。这一点,也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好莱坞电影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中。”l5 在这种观点指导下,抵制者认为《功夫熊猫》反映出好莱坞正在拿走我们的文化,经过加工,再转手推到世界观众的面前。表面上看是被中国文化吸引了,实际上是以这个外表来推行自己的文化。但是在对待《功夫熊猫》时人们似乎并不是这样认为的。许多主流文化代表者和大众都持第三种态度——要进行反思。他们既承认《功夫熊猫》拍得好,又不盲目赞同,也不将其上升到文化侵略的高度。当赵半狄出来抵制时,盲从他的人并不多,人们认为与其抵制,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不足,想想如何应对。他们呼吁中国电影业能够快点发展进步,迎头赶上。

2008年6月27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在此期间,召开了“2008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富的文化资源,我们自己却利用得不好,国产原创动漫何时才能突围?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也讨论了这个话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我们应当如何利用文化资源拍出优秀的影片来。在承认《功夫熊猫》拍得好的前提下,人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拍不出《功夫熊猫》这样的片子。在对待抵制事件上,广电总局也保持了客观理智的态度,进行了妥善处理。

声称反思的人中间还有一种论调惊人地一致,就是在承认《功夫熊猫》拍得好,要进行反思之后,使用了“耻辱”、“羞愧”、“扇耳光”之类格外刺眼的词。正视现实,进行反思,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但问题是这些人为什么会感到是耻辱呢?这是因为这些人觉得我们在弘扬自己文化方面做得太差了。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没有做好,所以导致了今天的结果。我们觉得自己的文化正在被他人利用。我们白白浪费了自己优秀而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害怕自己的文化被他者侵害,我们感到不能容忍。这折射出一种民族文化自恋的心态。我们迷恋于自己的文化,坚定地认为我们的文化非常好,并且认为我们的文化只能由我们自己阐释,别人不可以改动。当他者的文化与我们的文化相交往,对我们的文化进行阐释时,我们把这视作对自己文化的破坏。因此这些人虽然在表面上承认《功夫熊猫》好,说自己要反思,但内心实际上是排斥《功夫熊猫》的。通过分析,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就是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好莱坞利用的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这里面诚然有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产生陌生化效果,实现创新的原因。但是,吸引好莱坞目光的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呢?在他们眼中,中国文化是不是就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属(下转第56页)性标志。别人对我们文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电影输出方面,我们对外展示的也多是传统文化。进军好莱坞的中国电影《英雄》、《十面埋伏》、《功夫》、《无极》等无不说明此。因此全面展示中国文化是很有必要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完美的阐释,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好莱坞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电影题材,也表明了全球化的趋势。罗兰·罗伯森说:“从特定的意义七说,全球化是指不同的生活形式之间常有争议的结合。” ‟这意味着全球化是文化之间有争议的结合,是文化的过程。霍尔也说:“全球化绝不能视为一个文化同质化的简单过程;它总是地方的、特殊的和全球的东西的一种结合。” ‟所以《花木兰》、《功夫熊猫》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化的产物。我们在这些影片中看到了中西文化相交融,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之间也有消弭了界限的趋势。但是这些并不是天衣无缝地存在于影片中的,这样的影片是混合体而不是统一体。我们依然可以很轻易地从中分离出不同的文化来,并且很有可能读出隐藏于其中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来。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历经10年,人们已逐渐接受了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改编。在这种语境下,更多人有了思考空间,更愿意站在理性思考的高度看问题。“熊猫”来了,如何应对?或许还是引用《功夫熊猫》中的一句话比较合适:战胜你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参考文献: [1]刘志友.文化研究的四个研究模式[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2]阎云飞.新闻晨报:《功夫熊猫》是写给中国的情书[DB/OL].http://ent.QQeom.2008—5—26. [3]白彩霞.好莱坞勾兑中国故事的若干方法—— 以迪士尼经典动画片《花木兰》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第四篇:从西游记看团队建设和团队绩效

从西游记看团队建设和团队绩效

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和提高团队绩效,是组织行为学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而我们小组认为影响团队建设和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有这么几点:

1.2.3.4.5.6.7.中国的古代小说西游记,描述了一个任务型的团队是如何出色的完成任务的,有意思的是,在学习了OB之后,再看这部小说,就发现其中已经包含了我们上述的7个成功团队的基本要素,很值得我们借鉴,古人的智慧实在让人敬佩。

下面我们就结合西游记来和大家聊聊如何打造好的团队和完成好的团队绩效

一、首先是团队的目标必须明确

当个人无法完成或者是很难高效,出色的完成一项任务,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就需要组织团队来执行这项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之所以组织团队,就是为了更高效率的完成某项工作,所以,从团队的组建开始,就必须明确团队的工作目标,所以,在组建团队之处,就必须立下明确的目标,离开这个,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这一点上,取经小组没有什么问题,他们的任务是去西天取经,而且是步行,这项工作是由如来佛祖发起,观音菩萨安排人员并全程监控,由取经小组去完成的。这个目标在取经小组的组长—唐僧的心目中,是异常坚定的,在取经路上,他曾经被妖怪抓去N次,多次差点被吃掉,但是,他从始至终坚持这个信念,并带领其他的组员,虽然是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最终还是成功的完成任务。所以说,一个团队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坚定的目标,我们都知道,任何工作,尤其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组团去完成的工作,在其执行的过程当中,往往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有的时候甚至在人们看来是进入了死胡同或是绝境,团队的成员,尤其是团队的领导要将该目标看成工作的要矢志不渝的完成 团队目标明确 人员配备合理 成员分工明确 及时解决冲突 内部沟通充分 外部资源利用 自我价值实现

二、在有了坚定的目标,之后就需要进行分析,如何招募合适的人员来执行任务。为了完成该项工作,需要什么样的团队成员,队员们需要具备哪些才能和哪些特质,这是团队组建时的必须要解决的团队基本问题。在这里有一个误区,人们通常认为,一个由精英所组成的团队的效率就一定比那些相对那些精英而言,相对要平凡的人所组成的团队要出色,实际的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的。一百个高级管理者加一个生产工人的组合,其生产产品的效率,就一定会高于一个高级管理者领导下的一百个生产工人的生产效率吗?

从人员配备的角度看,取经小组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组合:

唐三藏是西天取经的灵魂人物,也是团队的精神领袖。他具有强烈的愿景与使命感,即使困难重重,历经万难仍不改初衷,人格特质具有持续力、为人慈悲为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唐僧人长的很帅而且EQ很高,善于人际沟通。(注意,是人际,遇到妖怪就立马没戏了)

孙悟空神通广大、火眼金睛、机智过人,每每在危机关头,发挥创意、化险为夷,显示其高度的行动力、思考力、独立性及革新力,但却个性冲动,显示EQ及慎重力不足。

猪八戒则好逸恶劳,说得多做得少,优点是个性热情亲善,具高度共感性、柔软性,但独立性及挑战性低,易受诱惑与煽动。

沙悟净是团队里默默奉献的人物,谨守本分,虽欠缺挑战与创意的胆识,但持续性、柔软度及EQ皆佳,在紧要关头常发挥冷静、沉着的稳定力量。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观音菩萨在选定这四个队员的时候,依次是沙僧,八戒,悟空和唐僧,并且对队长---唐僧同志的出身进行了一番考察才定下来的,所以从这个次序上也可以看出,对于这个取经的组合,在对人员进行安排的时候,越是团队中的关键人物,就越需要领导的精心评判和挑选,越是要慎重对待,人员的安排好坏,直接决定了团队任务是否能够实现。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观音菩萨是下了一番心思和功夫的。如来说过:“这个挑选取经人的工作非观音菩萨不可。”

三、合理的人员分工: 下面看看他们的分工: 一把手: 唐僧

唐僧是一个目标坚定、品德高尚的人,他受命唐王,去西天取经。

要说降妖伏魔的本领,他连最差的白龙马都赶不上,但为什么他能够担任西天取经如此大任的团队领导?

关键在于唐僧有三大领导素质:

首先,目标明确、坚定愿景。

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能够为团队设定前进目标,描绘未来美好生活是必要素质。领导如果不会制定目标,肯定是个糟糕的领导。唐僧从一开始,就为这个团队设定了西天取经的目标,而且历经磨难,从不动摇。一个企业,也应选择这样的人做领导,团队的领导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只有他自己坚定不移地信奉公司的文化,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实现团队的目标。

其次,手握紧箍,以权制人。

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估计早被孙悟空一棒打死,或者使唤不动他。这也是一个领导的必备技能,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没有权威,也就无法成为领导。但是唐僧从来不滥用自己的权力,只有在大是大非的时候,才动用自己的惩罚权,这对企业领导也是有借鉴意义的,组织赋予的惩罚权千万不要滥用,奖励胜于惩罚,这是领导艺术的基本原理。

第三,以情感人,以德化人。

最初的时候,孙悟空并不尊重唐僧,老觉得这个师傅肉眼凡胎、不识好歹,但是在历经艰险后,唐僧的执著、善良和对自己的关心也感化了孙悟空,让他死心塌地保护唐僧。作为一个团队领导,情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往往是做生意先交朋友,先认可人,再认可事,对事情的判断主观性比较大。所以在塑造团队精神的时候,领导一定要学会进行情感投资,要多与下属交流、沟通,关心团队成员的衣食住行,塑造一种家庭的氛围。

总的来说,作为企业领导,要用人为能,攻心为上。目光如炬,明察秋毫,洞若观火,高瞻远瞩,有眼光就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二把手: 孙悟空

孙悟空的个人能力强,有个性、有想法、执行力很强,也很敬业、重感情,懂得知恩图报,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如何才能留住他,如何提升他的忠诚度,这要靠领导艺术,靠企业的文化。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刚刚认识不久,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遭到唐僧斥责,结果孙悟空一生气,自己走了,但后来在东海龙王那里看了黄石公和张良的故事,加上龙王又说:“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孙悟空一盘算,觉得有道理,自己被唐僧搭救,而且还可以通过取经变妖为仙,自己怎么能这么轻率地就走了呢?所以后来他又回到了唐僧身边。第二次被赶走是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决意不能留他,悟空无奈,只好离去,但“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但已经心系唐僧,一听说师傅有难,马上不计前嫌,重新回到团队中去,还要在东海里沐浴一下,生怕师傅嫌他。

唐僧用什么方法让孙悟空这么死心塌地?

首先是规章制度——紧箍咒。规矩是权威,企业的制度就要有权威,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严格,不管刚开始推行的时候有多少阻力,但只要坚决执行下去,逐渐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与文化,让大家自觉地去遵守。

但制度的力量是有限的,制度只能让员工不犯错,但要让员工有凝聚力,与企业同心同德,还要靠情感,唐僧就是靠他的情感管理,用他的执著和人品感化了孙悟空。

没有修成正果的目标和愿景,孙悟空也许中途就回去了;没有师徒的情分,估计孙悟空也不会这么卖命;当然,如果没有偶尔的紧箍咒,也许悟空早酿成大错。

但孙悟空这样的员工只能是一个好员工,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什么意思呢?孙悟空最大的乐趣是降妖伏魔,常说“抓几个妖怪玩玩”,这是一种工作狂的表现,他不恋钱财、不惧劳苦,在降妖伏魔中找到了无限的乐趣。他天性顽皮、直言不讳,经常把玉皇大帝、各路神仙都不放到眼里,注定他无法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

但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有了唐僧,就不需要孙悟空有领导能力,否则唐僧的地位肯定要受到动摇。这也就是为什么团队成员的选择要非常慎重,要能够优势互补、能力互补、个性互补。

孙悟空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爱卖弄,有了业绩就在别人面前显示显示,而且得理不让人,这显然也影响了他继续发展的可能。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非常清楚下属的优缺点,量才而用,人尽其才。

三把手:猪八戒

猪八戒是个什么样的员工?从好的方面看,他虽然总是开小差,吃的多、做的少,时时不忘香食美女,但是在大是大非上,立场还是比较坚定,从不与妖精退让妥协,打起妖怪来也不心慈手软;生活上能够随遇而安,工资待遇要求少,有的吃就行,甭管什么东西,而且容易满足,最后被佛祖封了个净坛使者,是个受用贡品的闲职,但他非常高兴,说“还是佛祖向着我”。更为重要的是,他成为西天枯燥旅途的开心果,孙悟空不开心了,就拿他耍耍,有些脏累差的活,都交给他,他虽有怨言,但也能完成。如果没有猪八戒,这个旅途还真无聊。猪八戒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对唐僧非常尊敬,孙悟空有不对的地方,他都直言不讳,从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唐僧作为领导的协调和管理作用。

从不好的方面看,他经常搬弄是非,背后打小报告。另外,在忠诚度方面也差,尤其是刚加入取经团队的时候,动不动就要散伙走人,回高老庄娶媳妇,影响了团队的团结和睦。

看上去八戒既馋又懒但是有两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a 不要过于强求

佛曰,人有七苦。每一种苦都让我们伤心欲碎,但我们不能就此一蹶不振!八戒由仙贬妖,而且还成了猪妖,可谓人生不顺,但他过得很快乐。经理人有时在职位、薪酬等个人发展上不得志,是难免的,要学会解脱,不要过于强求,这是人生一大智慧。b 不要过于压抑

经理人压力大,上有领导,下有员工,外有工作,内有家庭。工作、生活,有的还要边读书,供房、买车,中国人的压力本来就比较大,所以要学会自己找乐。八戒压抑不压抑?不但没了老婆,自从跟了师傅,就没吃饱过。但八戒很厉害,人家见人参果就吃,见美女就泡,见妖怪就打,见地方就睡,这叫活得洒脱。不要过于压抑,是一种人生智慧。四把手: 沙僧

如果唐僧这个团队只有他和悟空、八戒三个人,那还是有问题,唐僧只知发号施令,无法推行;悟空只知降妖伏魔、不做小事;八戒只知打打下手、粗心大意;那担子谁挑、马谁喂、后勤谁管?

沙和尚就做了个管家的角色,任劳任怨,心细如丝。他经常站在悟空的一面说服唐僧,但当悟空有了不敬的言语,他又马上跳出来斥责悟空,护卫师傅,可谓是忠心耿耿,企业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给予恰当的位置,如行政、人事、质量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

沙和尚忠心耿耿,他是唐僧最信任的人,是老板的心腹,但属于那种有忠诚度但能力欠缺的人才,老板喜欢用,但如果重用、大用,就会出问题。许多企业和团队之所以失败,往往坏在沙僧这类角色上,因为是老板的心腹,他们就会得到相当高的权力、地位,但由于能力有限,又无法担当重任,所以往往会造成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四、及时解决冲突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和冲突,其实在一个团队中产生矛盾和冲突并不是什么坏事,通过沟通,往往可以使得团队成员在冲突过后更加加深了理解和默契:冲突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三打白骨精时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团队刚刚组建,尚处于团队的磨合期,师徒四人的价值观、性格、经历、心理状态截然不同,师徒之间沟通不足,默契程度不高,悟空火眼金睛,但性急遇事不请示领导,八戒偷懒、馋嘴,喜好溜须奉承邀功弥补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悟空与八戒相互较劲内耗,沙僧的协调工作效果不明显。同时作为领导的唐僧领导水平不高,战术上轻敌,对取经的危险认识不充分,固执己见,不善于分析问题,不善于反思,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辨别真伪的能力有待提高,激励手段不足,方法论也有问题,有家长做派(动辄念紧箍咒),更加致命的问题是唐僧对主要目标信念不明确(见悟空杀“无辜”,居然认为取得真经也没用),信心动摇,长期忍耐性不足,逆境商不高,遇到挫折撂挑子,团队的管理控制系统调节失效。此时的取经团队简直具备了所有失败团队的特征,唐僧落入白骨精的魔爪也就顺理成章了。经历这场灾难后的取经团队能够吸取教训,亡羊补牢,尽管风风雨雨,但是团队的磨合逐渐演变为一种默契,最终取得真经

从团队发展历程的角度而言,团队建设必须经历磨合、相容两个阶段,最后达到一种默契的境界。团队好似一台精密机器,各个零件(即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零件之间的公差匹配就是默契程度,公差匹配差必然导致机器磨损加剧,机器提前“退休”。因此一个团队的默契程度往往决定团队的整体绩效,一个优秀的团队在默契方面的成功往往是失败团队的学习榜样,同时授权不充分、同床异梦、内部不团结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团队成员之间默契的程度不高,或者根本就是南辕北辙。上下同欲者胜、和如琴瑟、爱兵如子、周瑜打黄盖等等典故、词语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默契的外部特征,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默契的充要条件就是“上下同欲、心有灵犀、坦诚相待、相互信赖、充分授权、以心换心”。

五、内部沟通充分

沟通的四种主要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其必然有着充分的内部沟通机制或是氛围,每个人可以很自然和无拘无束的说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和看法,以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促进队员之间的信任,并且达成团队的综合意见和行动方案,降低行为监督的需要。

在西游记的这个四人小组中,唐僧是个凡人,一开始对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的本领并不是非常的了解,一个领导对下属的本领不是特别了解,而其又要领导他们去干活,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看看唐僧是如何通过“沟通”实现控制,激励,表达和获取信息的。例如:乌鸡国王已经死去三年,全仗着井龙王的一颗定颜珠才保得尸身不腐,猪八戒就向唐僧进言:“孙悟空能有手段救活这个皇帝”,好了,唐僧开始并不知道孙悟空有这个本事,现在获取了这个信息之后,就激励悟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要孙悟空帮忙救人,孙悟空推托此事难度太大,救不了,八戒又再次献计,要唐僧把紧箍咒念念,在这种情况下,孙悟空答应去找阎王帮忙,结果又再次被八戒揭穿,最后只得同意去找太上老君要九转还魂丹来就国王。从这个团队的决策过程中,可以看出,唐僧为人很好,首先的沟通方法是进行激励,在没有什么效果时,就只好通过念咒语来实现了控制和情绪的表达,而八戒则很好的向领导传递了重要的信息,最后是小组决策让孙悟空去求太上老君。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进行团队建设是有借鉴意义的,首先,这个团队的领导非常民主,成员之间交流充分,没有什么内部矛盾,即使是有些话说出来会得罪某些其它成员,但是该表达的意见还是会在谈论决策的过程中说出来,而在事后,成员之间也不会有什么对彼此的成见产生。这样一来,经过充分讨论的结果,往往是要优于个体所独自做出的决策。还是以此为例,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唐僧就不会知道孙悟空能借来丹药救国王,他本人更是对此事无能为力,乌鸡国王活不了,猪八戒知道孙悟空的本领,可是他不会念咒,约束不了孙悟空,乌鸡国王还是活不了,孙悟空只想保唐僧,没有动力去救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乌鸡国王的结局可想而知了。就是由于经过充分的沟通,由唐僧领导做出了决策,由悟空执行,将国王救活了。

六、善用外部资源:

有效的工作团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从组织那儿得到支持,包括及时地信息,技术,人员,鼓励和行政支持。当一个团队在工作中遇到了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所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一个高效的团队就会去主动寻求上级力量的帮助,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完成工作,而不是自己在那儿一筹莫展干着急,或者是反复的作无谓的尝试,浪费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寻求帮助并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相反,它表现了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智慧。当然也要避免凡是遇到一丁点的困难就去找组织这样的行为。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法力高强,见多识广,但是就是这样,他有时也无法单靠个人力量击退敌人,还需要猪八戒相助,甚至藉助外力才能救出师傅。这样的例子在小说当中有很多:比如在小雷音寺,为了从弥勒佛的黄眉童儿处将唐僧救出,孙悟空先后请了:二十八宿星辰,龟,蛇,龙神,小张太子,四大神将,最后在弥勒佛的帮助之下,才将妖怪收服,救出师傅。

七、自我价值实现

期望理论和成就需要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两个很著名的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告诉我们:员工会在以下情况中受到激励,从而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员工相信努力工作能够产生好的绩效,好的绩效能得到回报,回报能满足员工个人目标。而成就需要理论则说明:有一些人对于获得成功有着强烈的冲动,他们追求的是个人的成就感而不是成功后的奖赏,他们渴望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更有效。他们喜欢接受困难得挑战,为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承担责任,而不是将结果归因于运气或其他人的行为。

我们知道,在这个取经的队伍里,他们加入这个组织都是有着自己的个人目标诉求的: 白龙马是要立功活命,沙僧是本意是要官复原职,猪八戒是要将功折罪,脱离灾瘴,孙悟空是要修成正果,不当妖仙,唐僧是要救苦救难。

通过完成取经这个任务,他们每个人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的理想。也就是说,要想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就必须先去完成组织的目标,这一点对我们以后进行公司的人员管理和激励很有借鉴意义。但是这几个人里面,他们又是有个体差异的:唐僧和孙悟空可以归为一类:他们两个的行为可以用成就需要理论来很好的解释:他们都是属于高成就需要者,对于他们来说,这份工作能够给他们带来个人责任感,信息反馈,同时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冒险性,因此,在取经的过程中,他们两位都产生很强的完成工作的内部驱动力,一路上,唐僧多次被妖怪所掳,但是其始终不为所动,而孙悟空则是非常积极的主动的承担了除妖伏魔的任务,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多次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很好的创意,很出色的完成任务。

所以这类人的共同点就是:只要目标非常明确,那么他们就会去想尽办法去实现该目标。他们并不关心努力-绩效,绩效-奖励和奖励-目标之间的联系。在这个案例中,唐僧和悟空又是小组中的灵魂人物,从这个角度上看,观音菩萨看人用人确实是很准确的。

而猪八戒的行为则与期望理论很好的对应了起来,八戒这个人,本来就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喜欢吃喝,生性懒惰,取经对其来说,是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将功赎罪这个目标,对其个人来说,并不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目标,在他的内心深处,当一个能够吃饱喝足的妖怪,也是一件很快活的事情。所以,如果为了达到这么一个他并不是非常渴望的目标,而去要求他完成一件对其来说很困难的工作,他就会觉得很有点得不偿失,那么他中途走人遇到困难就要走人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而且在实际的取经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事实确实如此,因此,西行的路上,八戒同志就多次在遇到唐僧被掳的情况之后,提出散伙的建议来。

沙僧和白龙马则属于两者之间,他们有自己的目标,也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但是他们的能力非常的有限,所以他们在队伍里任劳任怨的干一些基础工作。

所以呢,取经小组在高成就者唐僧和悟空的积极带领下,在对八戒的不断教育和鞭策中,在沙僧和白龙马踏踏实实配合下,才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胜利。

第五篇:从军训看个人管理和班级建设

从军训看个人管理和班级建设

八月二十五至二十八日,在我们的初中生活即将开始之时,我们这群从小学生变为初中生的同学们,在龙潭寺某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军事训练。

在小学的学习生涯中,我们也参加过一次军训。回想起那次军训,真是又刺激又好玩。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次军训。可是我们刚到基地,教官便给了我们一个恐怖的开端——烈日下站军姿。教官一边巡视,一边告诉我们:“站军姿需要做到抬头、挺胸、收腹、背挺直、膝盖还要往下压。”我们在火辣辣的阳光的照射下站了大概30分钟的军姿。教官的严格训练毫不留情地将我们美丽的幻想一一击碎,当我们的幻想都变成了炽热的阳光、满头的大汗和全身的酸痛时,我才明白什么叫军训。

走正步是我们所学的众多姿势中最难、最累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一项。教官让我们把脚踢到离地30公分的位子上,并保持这个姿势。其实保持这个姿势还不算很难,而正步要走整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为既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到位,又要考验我们这个集体的默契程度和整齐化一。刚开始,我们全然不顾别人的节奏,觉得自己做好就行了,结果正步踢得是一塌糊涂。有的人踢得快,都跑到队列前边去了,踢得慢的,都快站到后一列去了,排面一点也不整齐。教官说,我们必须要做到团结一致,快的走慢一点,慢的步子跨大一点。就这样,我们反反复复练了很多遍才合格。经过这次训练,我意识到团队的精神的重要性。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我们要互相帮助,要包容他人,还要服从指挥。军训在艰苦训练之余,也有许多有趣的活动。例如拔河、拉歌比赛等。在拔河赛中,我们班虽然输了,但输赢并不重要,过程才是关键。在拔河中我们学会了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会了尽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团结就是力量”真切地融入拔河比赛中。

通过这次军训,我感觉自己跟从前不一样了。以前,我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而现在我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会了遇到困难不放弃,学会了坚强;还懂得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同样,在我们回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团结、服从、积极进取也同这次军训一样,不但要完善自我,还要服从团队的安排。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成都列五 初一(6)班

张鸿宇2011-8-30

我推荐的班训:心存鸿鹄志存传民族魂

下载从赛场上看美国人的忠实和朝鲜人的忠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赛场上看美国人的忠实和朝鲜人的忠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华西村看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从华西村看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有“天下第一村”之美誉。如今,华西村家家住400-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3辆小汽车,过上了“实现小康、中康,奔大康”的......

    论从仇和行政看效能建设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仇和一到昆明,就叫人感觉到了他的“快 ”:开会快、用餐快、步伐快,以致女部长张红萍都不敢穿高跟鞋,惟恐跟不上他的步伐,文章说,在有朝一日,使像张红苹一样......

    从辨证角度看伦理文化观和宗教文化观

    从辨证角度看伦理文化观和宗教文化观 摘要:和这两章作者分别从伦理的角度和宗教的角度阐述了文化并探讨了伦理以及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辨证的角度,在作者的研究......

    从党章看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从党章看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曲青山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正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那么,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其科学内涵......

    从全球化和多元化看奥斯卡奖[范文模版]

    从全球化和多元化看奥斯卡奖 全世界的电影奖林林总总有几百种,而美国的电影奖数最多,大约上百种,既有权威机构(如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的学院奖等,又有影评人......

    从《教师法》看教师的地位和责任

    从《教师法》看教师的地位和责任 【摘要】 《教师法》是教育政策与法规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项法规,它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教师法》的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论文作者:刘小芳 专业年级:13级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XXX 日期:2016年9月10号 摘要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其代表作《简·爱》中成功......

    从马航事件看微信和微博

    从马航事件看微信和微博 3月8号,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于凌晨2:40失去联系,原本北京时间6:30分抵达北京,机场里接机人苦苦期盼,等来却是网络上航班失去联系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