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差异及成因分析
中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差异及成因分析
(综合网络资料而得)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经过漫长历史过程的发生、发展、整合的不断运动,中国域内大致形成了东北饮食文化区、京津饮食文化区、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区、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区、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区、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区、中北饮食文化区、西北饮食文化区、西南饮食文化区、东南饮食文化区、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区、素食文化区。
一、中国饮食文化三字经
涮北京包天津甜上海烫重庆鲜广东麻四川辣湖南美云南酸贵州酥西藏 奶内蒙荤青海壮宁夏醋山西泡陕西葱山东拉甘肃炖东北稀河南烙河北 罐江西馊湖北汃福建爽江苏浓浙江香安徽嫩广西淡海南烤新疆
二、我国八大菜系的特点
鲁菜的特点: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内地以咸鲜为主,沿海以鲜咸为特色,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善于以葱香调味。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
川菜的特点: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
苏菜的特点: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燻;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
浙菜的特点: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运用香糟调味。常用烹调技法有30多种,注重煨、焖、烩、炖等。
粤菜的特点:用料广泛,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口味上以爽、脆、鲜、嫩为特色。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脆嫩不生,油而不腻。
湘菜的特点:讲究菜肴内涵的精当和外形的美观,重视原料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酸辣。烹饪技法:湘菜早在西汉初期就有羹、炙、脍、濯、熬、腊、濡、脯、菹等多种技艺,现在技艺更精湛的则是煨。
闽菜的特点: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为主;刀工巧妙,一切服从于味;汤菜考究,变化无穷;烹调细腻,特别注意调味。
徽菜的特点:清雅纯朴、原汁原味、酥嫩香鲜、浓淡适宜,选料严谨、火工独到、讲究食补、注重本味、菜式多样。烹饪技法: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三、影响我国饮食文化的因素
(一)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地域因素的影响
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人们嗜食鱼虾,且尚生猛;而西北地区与海无缘,当地居民基本不吃海产鱼虾;中北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是“饭稻羹鱼”、时鲜蔬果、精细点心、风味小炒。一般地域相邻地区的饮食文化差异相对较小。当然这要以自然地理不出现巨大反差以至造成物修差异过大为限。例如,西藏高原毗;连四川盆地,但地理物修的不同是十分显明的,以至饮食文化形成巨大的反差。
(二)政治经济与饮食科技因素的影响
1、城市的区位往往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该地的饮食文化,例如北京,自古为中国北主重镇和著名都城,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文荟萃,各地著名风味和名厨高手云集京城,各民族的饮食风尚也在这里相互影响和融合。
2、经济的发展,对饮食文化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在古代是一个以采集——渔猎和游牧文化为主的地区。然而随着大批汉人的不断徒入和垦殖、开发,中原农业文化渐渐普及于白山黑水之间,尽管其文化特征与中国传统的农业文化不尽相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农业文化。其饮食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点。
(三)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因素
我国民族众多,宗教信仰也不尽相同,这也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我国的饮食文化。如回族不吃猪肉,而其他民族则以猪肉为主要肉食;蒙古、维吾尔和哈萨克等典型的游牧民族,其饮食具有鲜明的食肉饮奶的特点
第二篇:韩国和中国饮食文化差异
中韩饮食文化差异
饮食文化是最明显看出各个国家文化差异的一部分。因为人们生活当中,“食”的问题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通过各国家的饮食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文化。中国有一句,“食在广东”意思是在中国广东地区的菜很丰富而且很有名。由于这种原因我调查广东菜,进而我为了品尝正宗广州菜的味道,亲自去在广州里有名的几个饭店或酒家,那时,发现两国饮食文化差异,简单来说,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韩国是‘饭文化’中国是‘菜文化’。在韩国点菜时,点一个菜(主要汤、全体料理)的话一般免费提供小菜。但是在中国点菜的时候,没有像韩国那样的免费小菜,要点各种菜。
第二,吃的速度也不一样。有个研究表明“中国人基本上有慢慢的性质,还有喜欢边吃边谈,所以一般中国人吃的速度较慢”,但是在韩国有一种“快快”文化。已经快快的文化浸透日常生化,所以吃的速度也很快。还有吃饭的时候,中国人双方一起对话着吃饭,但是以前在韩国不喜欢一边吃饭一边说话。这样以为没有礼貌。但现在韩国年轻人也喜欢双方一起对话着吃饭。
第三,韩国和中国都是用筷子但样子不同。因为在中国常常吃的鱼是比较大,容易剔出鱼刺,所以筷子的梢模样比较圆圆的。但是在韩国常常吃的鱼刺是又薄又细,所以为了容易剔出鱼刺筷子的梢模样比较尖溜溜,短一点。
第四,现在韩国爱咖啡但中国爱茶。现在在韩国有很多咖啡厅甚至在城市里中心地方从摸一个咖啡厅到另外咖啡厅不到一百米。现在韩国的年轻人越来越爱喝咖啡。但是,中国是茶的国家。中国人吃饭的时候以喝茶代喝水,还有出驻车司机也放在驾驶座椅旁边茶以后常常喝茶。韩国人是如果要减肥的话有一些人为了减肥花很多钱 但是中国人不要太努力比较容易一些减肥因为茶有中和作用所以即使大部分中国菜有多油也不会那么胖。
第五,邀请客的时候,中国人认为留饮食有礼貌,所以迎接客人的时候,主人点多菜或者做了多菜,客人留下一点食物,但是在韩国留下食物不太礼貌。韩国人认为给东道主看出空碗就是真正表示感谢的象征。
如许,两国国家一瞥很近似,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很多不同的点。所以仔细看饮食文化是以可以知道国家的文化。了解把中和韩饮食文化差异可以帮助了解两国文化。如果无论你去哪儿,那国家的文化认识很重要。所以我希望你们去别的国家时候,不要怕吃不同的国家饮食,通过饮食进一步了解那国家的文化。
第三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分析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家曾为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西方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他们也会将它吃下去,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西方人认为,饮食仅是生存的手段,用以果腹充饥而已,只不过它采用了一种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方式。如他们的中小学校都配有营养师,以保证青少年的营养充足和平衡。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观念,是值得中餐借鉴的,但同时这又使西餐在用料上受到极大的局限。如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以及一切他们认为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同时在烹饪技巧上也显得机械呆板,牛排就是牛排,鸡就是鸡,各式蔬菜也决不会混杂串味,也不会变出多少花样来。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讲求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如福建名菜“佛跳墙”,里面有鸡肉、鸭肉、猪蹄筋、鲍鱼、海参、猪肚、鱼翅等多种主料,还有数种副料。这样调制出来的成品,个性全被埋没,而整体却光彩熠熠,这与中国人贬抑个性、讲平均、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中国饮食过分强调味感,以及用餐的精神享受,忽视营养分析和营养的合理搭配,有其片面性。而西方饮食注重科学分析与营养,虽有其机械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发展是积极的。因此,中餐在其发展中,应汲取西餐的“科学”观念,取长补短,使之更为完善。中西方饮食内容的差异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都从动物身上取料炼而制。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由于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又加之人口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通常多食“素菜”,年节里才加进荤菜。这一饮食习惯又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认为,动物是“生灵”,而生灵是不可以杀死的,更不能食用。加之道教亦忌食鱼肉等荤腥,从而在中国大开素食之风,同时也推动了蔬菜类植物的栽培与烹调制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豆类制品技术的发展。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观念的普及,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正在加大肉类和奶类食品的比重。同样,在西方人的饮食结构里,蔬菜类也明显在增加,中西方饮食结构已趋向融合。中西方在饮食内容上的差异还表现在西方人喜爱冷食、凉菜,从冷菜拼盘、色拉到冷饮,餐桌上少不了冷菜。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绿菜花、西兰花等也都生吃。而中国人喜欢热食,除正菜前的小碟是冷菜外,主莱都是热的。在中国人看来,热菜凉了,就少了许多味,趁热吃才能吃出菜的味来,俗话说“一热三鲜”就是这个意思。中西方烹饪的差异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它以极强烈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吸引着以饮食为人生之至乐的中国人。烹调之于中国,简直与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一样,拥有提高人生境界的伟大意义。中国烹饪方法奇多:溜、焖、烧、汆、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无所不有,做出的菜肴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中餐工艺的变化较为复杂,很多菜点都费工费时,点缀过多,进盘的很多不能食用,不但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效果未必好。中国厨行有句话:“厨师三分艺,用料七分功”强调厨师个人对原料的选择、分档使用的重要性,也就是原料的标准对菜肴的出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西方人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肴制作规范化,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
再者,西方人进食的目的首在摄取营养,只要营养够标准,其他尽可宽容,因而今日土豆牛排,明日牛排土豆,厨师在食客一无苛求极其宽容的态度下,每日重复着机械性的工作,当然无趣味可言。西方的烹饪方法不像中国那样复杂多变,西餐的装盘立体感强,可食性强,所有进盘的食品绝大多数都能食用,点缀品就是主菜的配菜。西餐的原料多选择新鲜、无污染、天然、操作工艺自然的,尽量发挥其本味,干货原料用的不是太多,牛奶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供应商已根据原料的特点,使其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厨师不再是单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和确定使用哪种原料。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饮食方式也即怎么吃的问题,中西方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中国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正式宴席,都是聚餐围坐,共享一席,人们相互敬酒、劝菜,要借此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相互尊敬、礼让的美德以及和睦、团圆的气氛。特别是在各种年节里,更是借饮食而合欢。这种会食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上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国人进食的过程中无须他人事先进行食物的分配,而是各取所需,食客的进食量或者说是每个人所消耗的食物的量占总食物量的比例是不确定的。西方人习惯于分而食之,有专人先行分配食物,是一人一份的定量供应。在西方宴会上,虽也围坐,但各人的食物是单盘独碟的。
不必固定座位,可以自由走动,不仅可以充分满足个人对食物的喜好,还便于社交,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而不必在餐桌上将所有的活动公之于众。这种用餐方式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对人性、对自我的尊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此外,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用餐器具的不同。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
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色彩与菜品的协调,讲究“美器”。精美的食物要有精美的器具搭配,并且要注意搭配和谐,菜肴与器皿在色彩纹饰、在形态上、在空间上都要讲求和谐相配,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不仅要一饱口福,还要从中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西方人多用金属刀叉,以及各种杯、盘、盅、碟。但西餐在装盘配器上不像中国人这样强调艺术美,其餐具的种类、菜肴的造型,都较为单调。简言之,西方人重在食物的内容,而中国人则强调菜肴的形式和从中获得的感受。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的餐饮器具正以“专业化、多元化、组合化”的新面孔亮相,为日常家庭用餐增添了新意和情趣。西方也开始注重对餐具的设计,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餐具,这些餐具通常都带有色彩和图案,并以各种不同的样式出现,具备了观赏性、趣味性等特点,并把餐具作为礼品来销售。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换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人们将会享受到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的食品。
第四篇:关于江西省饮食特色及成因分析的调查报告
关于江西省饮食特色及成因分析的调查报告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江南地带,东临浙江、福建,南嵌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是中国毗邻省市最多的省份,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西经济区等发达地区的共同腹地。自古以来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江西自古以来被称作“鱼米之乡”,因而特色美食不计其数。
一、调查起因:中华饮食文化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提交一份对家乡饮食特色及成因分析的调查报告。我的家乡是钟灵毓秀的江西。
二、调查目的:了解江西省饮食特色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了解江西饮食文化中的文化成分,历史典故等,争取了解到一些几近失传的古老菜肴,并运用现代市场运作手段,使该特色菜品得以“重见天日”。
三、调查时间地点:2012、10、1——2012、10、20,江西省南昌市,抚州市,婺源,赣南地区,鄱阳湖区。
四、调查方法:实地走访调查加上网上查阅资料。
五、调查人:赵婷婷,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102班,学号1005020253
正文
一、简要介绍江西菜品的主要特色,烹调方法,以及江西人在饮食上的偏好。
江西属吴头楚尾,部分地区又属越,所以江西人的饮食习惯具有吴、楚、越的特点。
嗜辣成性,无辣不欢,不亚于湖南、四川,乃属楚国氛围。家家户户基本都有直接
剁辣椒吃的习惯,故此,人们常以“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来概括江西、湖
南、四川三省嗜辣习惯。
佐以甜味,这原为吴菜风味,但赣抚平原也喜在菜肴中放糖,如红烧肉、糖醋鱼之
类,这都属吴菜风味。
吃生吃鲜,这又为越菜风味,如赣南、赣东的鱼生、鱼丸、鱼泡、烫鲜虾、活
鲤鱼等。赣东属吴越之“越”,赣南属百越之“越”,所以江西的越菜风味既含浙江风
味,又含广东风味。广东人喜食蛇、蛙、鼠,赣南人也喜食之。由此可见,江西饮食文化兼有蜀、湘、鄂、皖、浙、粤风味,在多
种风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江西由于地处南北主要通道之上,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南来北往
者络绎不绝。客商们为江西带来了全国各地的饮食制作,并融进到江西的饮食文化之中,使江西古代饮食具有南北饮食的概括性。如峡江的牛
肉炒粉,将西北回民吃牛肉的习惯与江西人爱吃米粉相结合,形成为一
种全国性的大众小吃;江西的锅贴饺子,本为北方食品,但因江西盛产
植物油,贴饺时下油多,配馅时下料重,特别姜末、葱花、胡椒粉、热
水烫面擀皮,成为独具特色的江西锅贴饺。
江西素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大米的产量质量在全国都是排的上号的,用
其做出的米粉也是江西人民主要的美食。它的做法工艺上与炒面类似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口感上确实独特一体的,硬度适中,口感舒适。此外还有一种出名的米粉
叫做凉拌粉,这种粉是基于南昌米粉的工艺上有所创新制成的,做熟的粉细嫩绵长,亮色洁白,长时间的浸泡也不会有烂的可能,在锅中可以尽情的翻炒,韧劲适中一
点不硬,是江西美食独特地一系列。
其他的一些小吃各具特色,饭糊果就是其中大放异彩的一种。在其他地方你
是不会找到这种特色小吃的,这是上饶人在立夏时节的习俗,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的被大部分城市居民遗忘,被众多的快餐所替代,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依然记得这个习俗,所以你想品尝这种特色的美味一定要来古朴的江西小村。这种饭糊果是江西人民用米饭团混合多种调料精制而成的,经过代代江西人口味上的检验,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制作工艺,口味上拥有无尽的醇香,汤也很好喝,不愧是一大特色小吃。说到这种果形的食物,这里还有灰煎果、灯盏果、吊浆果等,这些特殊形状的美食,在口味上各不相同,大都基于香甜的大米而制成的,你像吊浆果就是用糯米加上糖蒸出来的面食,三角体的形状,外环抱着一片粽叶,一般都在年关的时候才吃的。这些特色小吃一般都会与当地的习俗相连,不同的时节不同的美食,四季不断。
江西古代饮食,具有俗家饮食与佛道等宗教饮食综合的特点。江西
以道教为中心,自张道陵于江西创符派道教后,丹炉派道教亦于江西境内传开。受道教影响,江西饮食很注意养身之道,药膳成了江西饮食的一大特色。如暴炒枸杞叶、肉炒车前草、木槿花蒸蛋、百合焖肉、油炸天门冬、淮山炖肉等大众菜,既芳香可口,又有防病养身之功效。
二、赣菜的构成与菜式
(一)构成赣菜是由南昌、鄱阳湖区和赣南地区菜构成。这三地菜肴的共同特色是:味浓、油重、主料突出、注意保持原汁原味。在品味上侧重咸、香、辣;在质地上讲究酥烂、脆、嫩;在烹调上以烧、焖、蒸、炖、炒。炒菜重油,保持鲜嫩,如赣州名菜“小炒鱼”。蒸或炖的菜,保持原汁,不失原味,既全营养,又有补益,如“清蒸荷包红鲤鱼”、“清炖乌骨鸡”。
焖制的菜,酥烂,味香而浓,如久负盛名的“三杯鸡”。
(二)菜式
赣菜的菜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既有各种筵席菜,也有适应家庭便宴和民众聚餐的菜肴。
江西筵席菜肴有以鱼为主的鱼席,也有以咸鲜兼辣的地方风味菜肴,并配以时令蔬菜、水果,组合新颖,品种繁多。江西传统筵席的主要菜肴品种有:三杯鸡、红酥肉、南、清炖武山鸡、清蒸荷包鲤鱼、、小炒鱼、炒石鸡等。
家庭宴会菜式,习惯用全鸡、全鸭、全鱼制作的菜,此外,号称四星望月的粉蒸鱼就是一道著名的家宴菜。
大众化菜式亦称家常菜,这种菜式取料方便,制作简单,一般家庭随时都可制作,餐馆中也有家常菜的供应,常见的家常菜有:米粉肉、家乡肉、、糖醋鲫鱼、糖醋排骨等。
三、江西八大特色(1)坊间至今流传着的“民以食为天,食以汤为先”,就是汤文化几千年历史的生动写照。江西瓦罐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而且远近闻名。正宗的南昌煨汤是完全采用民间传统的煨汤方法,以土质陶器为瓦罐,精配食料,加以天然矿泉水,置入1米方圆的巨型大缸内,以硬质木炭火恒温传统式六面受热,煨制达7小时以上,过程是160℃煨2 到3小时,接着降温到120℃煨2个小时左右,再用文火慢慢煨。瓦罐之妙,在于土质陶器秉阴阳之性,久煨之下原料鲜味及营养成分充分融解于汤中,汤汁稠浓,醇香诱人,风味独特,食补性强。该汤充分吸收中药材的药理成份,更有消除疲劳、补肾强身、益智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达到了食补的最高境界。分别有鸡汤系列、鸭汤系列、排骨汤系列、肉饼汤系列、猪杂汤系列、滋补汤系列等。
(2)相传,明万历年间,南京户部右侍郎余懋学是婺源人。他告老还乡时,皇帝从御花园的池塘里捞出两尾红鲤赏赐给他。余懋学将其带回老家放进池塘饲养,由于婺源水质优良、气候适宜、无污染,便发展成现在的这一品种。婺源荷包红鲤鱼肉质肥美,营美丰富,具有“妊安孕,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胆”等功效闻名功效,一些患子宫虚寒症而不育的妇女,食用荷包红鲤鱼后,怀胎生子:某些风湿关节炎患者食此鱼后得以痊愈,故以为荷包红鲤是洛鲤。清代著名学者汪绂喻其为人间天物。
3荷花广莲,特点:莲子酥烂,香甜糯粘,形似荷花。
江西广昌县是“中国白莲之乡“,一年夏天,天气异常炎热,南宋岳飞元帅到广昌大株乡营下村慰问将士,向乡民题写“墨壮”匾额后,一路风尘仆仆,大汗淋漓,返回县衙。中午,县衙设宴为岳元帅洗尘,为解除岳元帅鞍马劳顿,县衙吩咐厨子做一道菜为岳元帅消暑且体现地方特色,厨子灵机一动,用莲子做成荷花状。酒过三巡,端上此道“荷花广莲”,岳元帅连声赞叹,暑气立消,因为此菜状似荷花,故岳元帅将此命名为“荷花广莲”,这道菜在广昌县流传了八百多年。
4传统粉蒸肉色泽红亮、肉质酥烂、米粉糯软、辣香适口、味道鲜美。
古传有一对恩爱夫妻,生活清贫安逸。丈夫立志发奋、寒窗苦读,妻子勤劳善良、温柔体贴。几年后,丈夫进京赶考,临行前,妻子连续三天三夜纺线织布,然后卖布买肉,当夜炒米磨粉,制做家乡米粉肉,送夫上路。谁知丈夫赴京科考,金榜题名,在外为官,数年不归。妻子思念丈夫,多次托人捎信要官人回家看看,当每次捎信都未能触动官人回乡之心。
后来,妻子常常想起丈夫临行前的一幕,于是,不再托人捎信,而是请人送去一碗家乡米粉肉。
5临川藕丝刀工精细,制作特殊,藕质粘滑,入口香脆。
蒋经国任江西保安司令部督练处处长时,在临川温泉训练新兵。蒋经国初到温泉饭馆吃饭,当地为他上一盘银鱼藕丝。他望着色泽银灰、成粘糊状的藕丝问店老板:“老表,这是什么菜?”“这就是我们临川有名的银鱼藕丝”,老板自豪地答道。蒋经国平日只见藕块藕片,从没见过这等细如发丝、制作精细的藕丝,他夹起一尝,藕质粘滑,味美可口,果真不同凡响。打这以后,蒋经国凡要吃炒藕丝就命店老板来,直至出任赣州专员。据说,蒋经国离开温泉后,再没有机会吃上纯正的临川银鱼藕丝,常叹:“药不过樟树不灵,藕丝离开临川不香”。
6色泽金黄、味道香浓。
三杯鸡是江西传统名菜,为北京奥运会指定菜品,起源于江西宁都。所谓三杯,米酒一杯,猪油一杯,酱油一杯。鸡肉柔滑爽口,入口带有酒香。相传有一户农家,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因生活贫困,弟弟要外出谋生。临行前,姐姐将家中仅有的一只母鸡杀了,剁成块,连同内脏装在砂钵里,苦于无调料,只放些米酒、猪油和酱油与鸡同煮。不料烧沸时香气四溢,惊动了在官府做厨的熊某。他登门拜访品尝了一块鸡肉,其味甚美。熊某当即求教,并加以改进和完善,用于酒宴,深受赞誉。从此,三杯鸡名扬四方。
7南城麻姑酒为江西历史名酒之一,属甜黄酒,系南城县传统佳酒。以香气浓郁、味美甘甜、酒性柔和、醇度适中而名。
麻姑酒因产于江南“洞天福地”麻姑山而得名,是中国传统名酒,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有麻姑酒的功能与文字记载,早已世所公认;麻姑仙女用神功泉酿成的麻姑酒带到蟠桃会献于西王母的神话传说,给麻姑酒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诞辰、举办蟠桃大会,各路神仙齐来祝寿。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位花仙特邀麻姑同往。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为王母娘娘祝寿。麻姑没有什么好献的,就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造寿酒,献给王母,这就是麻姑献寿的来历,麻姑由此被王母封为女寿仙。
8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东坡这句诗形容江西菜最合适不过,谚云:“三月藜,四月蒿,五月当柴烧”,“鄱阳湖里的草,南昌城里的宝”,每年阳春三月,南昌人特别偏爱用藜蒿炒腊肉。腊肉金黄,藜蒿青绿,脆嫩爽口,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道。在所有蔬菜与腊肉的组合中,数藜蒿达到了最高境界。咸香柔软的腊肉,愈发衬出藜蒿特立独行的香气。招待外地朋友,藜蒿炒腊肉也成了首选,近年来更成了赣菜之中的代表性菜品。
五,赣菜的未来在何方?
如果不是这次调研,我还不知道江西有这么多美食,自己的足不出户让自己如此孤陋寡闻,与此同时我询问了我身边的江西老乡,他们除对本地的特色有了解外,对省内其他地区基本跟我一样无知,我觉得要发扬赣菜还必须先从省内做起,先让本省人熟悉、了解自己的饮食,将各市的特色推广到全省,进而推广到全国,在广告上,市场营销上多下功夫,形成自己的品牌。
根据我的了解,基本上有名的赣菜都只能在饭店吃到,只有大厨们才能做出来,而在家里基本无法做出。所以我认为应该注重烹饪技术的创新,使这些大菜也能出现在日常的餐桌上出现。
最后,还需要勤劳的江西人,努力将品牌做大做强,整合那些零散的资源,发挥聪明才智,让赣菜走向世界。
第五篇:“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开题报告最终
“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研究性学习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指导老师:王静 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 第1、2、3、4组
单 位:淮安市清河中学高二(8)班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有助于深刻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不同之处,跨越文化交流障碍,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饮食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会。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的优点,吸收并运用到中国饮食文化中,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进一步促进中外联系与交流。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给中西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影响。在21世纪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怎样在饮食方面进一步消除中西方人民的交流障碍,实现中国与西方更好地交流。
二、研究的背景
由于中西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联系越来越频繁。作为打开中西方人民交流的重要切入点,探讨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就变得十分重要。
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
全班同学分为9个小组,各组提出本小组最想研究的二个课题,然后在所有小组提出的十八个课题中进行投票,最终选出本研究课题,由第1、2、3、4组进行研究。2.制定方案,分组调查
为了更充分的研究本课题,三个小组的成员进行了分工合作,并展开各种讨论,具体如下:
第一组:负责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内容、分工,撰写开题报告。组长:
组员:
第二组:负责设计、打印、分发、回收、统计调查问卷。组长: 组员:
第三组:负责搜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组长:
组员:
第四组:负责搜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组长:
组员:
3.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结果
第三、四组成员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筛选有用的材料。四个组的成员对本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同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以求对其的研究更加深入。4.评价审核
(1)各小组展示研究材料,预期研究成果。(2)撰写心得体会。
四、研究内容
1.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各自的发展状况。2.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多方面差异。3.西方饮食文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现代社会人们对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的看法。
五、研究方法
上网查询资料,调查问卷,讨论,整理,归纳,分析,总结。
六、预期达到的水平与目标
了解、认识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2 达到双方文化上的有效融合,从而促进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七、研究成果及鉴定方式
1、研究成员的心得体会
2、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1、2010年9月1日—2010年9月7日: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2、2009年9月8日—6月14日:撰写开题报告 3、2009年9月15日—9月27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 5、2009年9月28日—10月18日:研究中期阶段性成果展示 6、2009年12月20日:课题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