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训练苦
课目:正确对待军事训练的艰苦
目的:使大家正确看待军事训练中苦与乐,激发同志们的训练热情打牢训练的思想基础,服务于部队,服务于社会。内容:一:现代条件下军事训练带来的新特点。
二:军事训练艰苦可以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1:艰苦的军事训练可以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2艰苦的军事训练可以培养军人的气质。
3艰苦的训练可以培养军人能力的提高。
4:艰苦的军事训练可以塑造军人强健的体魄。
三:必须正确看待军事训练的苦与乐,树立立志从武的志向。重点:第二内容 时间:45分钟
一:现代条件下军事训练带来的新特点。
生活在军营中,就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艰苦的军事训练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军人特有的气质。我们知道:军事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军事训练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军队的整体素质的高低。中国有句古话:“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这句话告诉我们,军队只有进行严格的训练,才能有战斗力,才能以少胜多,才能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在现代战争中,随着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战争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大大与增强,使战争变得异常残酷、复杂,致使对军人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刺激,精神上的承受力越来越大。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实施陆、海、空、天、电磁一体战的高维化、高速化、变透明化、高烈度化、高智能化、高精度化、高效率化、高合成化、高隐蔽化的高技术战争,使伊拉克许多官兵产生了“恐怖症”身心受到极大压抑和摧残。而多国部队则受到鼓舞和振奋。显然,现代高技术战争,更要求军人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心态,具备了这种素质才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沉着应战,无往不胜。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人要是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只有意志坚强如铁的人,才能经得起人生路上风风雨雨,才能不被任何艰困苦所压倒。而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格,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轻松舒服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艰苦奋斗中磨练和锻造的,艰苦磨练是一座熔炉,只有敢于投入它的怀抱,才能使自己百炼成钢。有位诗人写过这样一首诗:人的杂念和私心,在艰难困苦中滤尽,人的痼癣和惰性,在艰难困苦中消遁;人的智慧和情感,在艰难困苦中蒙发;人的理想和追求在艰难困苦中升腾但是现在有些干部、战士却把高技术与过硬的军事素质分割开来,他们认为,现代条件下的战争,靠的是技术、靠的是科学含量,并非是体力的抗争,而忽视军事训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军武器装备水平、物资生活条件同外国军队还有较大的差距,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还不十分完善,高技术武器还没有装备部队。更要坚定我们对军事训练的信心,加大力度、从难要求正确地看待其中的苦与乐,继承和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旺盛的斗志,永不言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末来高技术件下的局部战争。
1:艰苦的军事训练可以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无论是军官还是战士,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就没有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把握;担负急难险重任务时,就难以完成祖国和人民的重任。以往人们往往把军事训练看作强健体魄的一个代名词。其实不然,训练场的训练,是体力的抗争、意志的抗争,是向极限挑战的最好时机。多次为祖国争得荣誉、称雄世界的超级速滑明星,我军冰上训练基地运动员叶乔波,先后参加124次国内外重大比赛,共夺得133枚奖牌,实现了中国在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艰苦训练使她浑身是伤,可手术后第三天就开始下地练习,但是身体不争气,一次次地摔倒,一次次地爬起,大滴的汗珠冒了出来,剧烈的疼痛由膝上传到心里,她的膝盖骨已经错位,锯齿一样的边沿锉在关节腔内的软骨层,是块铁也要出印啊。更艰巨的是滑板训练,当时乔波已经连续冲击了10堂课时,她急促地喘息着,豆大的汗珠滚滚而落,她的脸开始发白,嘴唇开始发紫,极限,到了极限,可她想到的是:顶!只有顶到别人达不到的极限,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成果。她拼尽全力一秒一秒地顶着,顽强地支持着------然而就是训练中的汗水,挥挥洒洒,熔铸了一个奋斗者的刚强。
每一次向极限挑战,则多一份收获,我们刚开始训练时,五公里、障碍、奔袭等等项目与现在比较起来,又是有多么大的进步,每个人在军事训练中体验了苦,又享受了从中获取的欢乐,没有艰苦的训练就造就不了军人特有的刚毅和坚强。
2、艰苦的军事训练可以培养军人气质
有诗道“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以勇猛坚韧著称的巴顿将军,他的无畏和坚强也不是天生的。巴顿早就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毫无顾虑。他决心锻炼,克服恐惧心理。骑术练习和比赛时,他总是抵消挑最难越过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里,有几次阻击训练,他突然站起来把头伸进火线区之内,为这事他父亲责备了他。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只是想看看自己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处处不胆怯。他当指挥员时,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如在炎热酷暑季节,部队在沙漠地区已训练了一整天,大家又累又饿。这时,他让军官们再跑一哩路,而他却要多跑了1/4哩路。士兵们明白,无论巴顿叫部下怎样吃苦,他自己会更吃苦,由于巴顿自觉磨练出自己的坚韧不拔、勇猛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使他所率领的部队成为二战中让敌人望而生畏的特别能战斗的部队。我们现在在军校学习煅炼,为了更好地适应部队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战场的需要。我们要不断地加大训练强度,提高个人的军事家技能。磨练自己的气质,为自己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艰苦的军事训练,有利于军人能力的提高。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一个人没有吃苦精神,没且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事业的成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当沈阳军某团十一连中尉排长李忠获国际军事体育五项比赛个人全能冠军时,很多人想不到。因为李忠刚参军时,瘦得像“豆芽菜”似的,投弹扔不出成果30米。可是他们不知道,李中为了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在小兴安岭奇冷的冬天里,除参加正常训练外,每天早晚要坚持5公里山地越野跑。每次跑下来,他都是内衣淌着热汗,外衣挂着冰霜。手榴弹连投训练,他一次投几箱,外加一颗连队自制的两公斤重的特号手榴弹。最较劲儿的是李忠每晚就寝前要坚持俯卧撑、仰卧起坐、高抬腿100下,再抡起18磅大铁锤砸100下树桩。就这样,李忠入伍不到一年,就成了训练尖了。当他参加沈阳军区训练比武时,被八一体工队的庞清云教练看中。庞教练说:“看看他身上那些伤痕,就知道他平时是怎么训练的,这个兵我带走了。”李忠进到国家军体训练基地后,更加勤奋刻苦,以惊人的毅力硬是创造了我军军事五项8公里越野跑的最高记录,创造了国际障碍跑的最高纪录。在训练大队评选的“十虎”中,他名列榜首,被誉为军中第一“虎”。红就了军中第一“虎”的本领,拿世界冠军的奖牌还奇怪吗?!经过4年的军校艰苦的军事训练,我们体会得最为深刻的是我们的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回忆我们走过的经历,我们又有许多感慨,从一名普通的地方青年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官,从中流了多少汗,但是回报我们的是荣誉和自己的能力的增长。
四:艰苦的军事训练可以塑造军人强健的体魄。
现代条件下的战场对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强健的体魄都是进过刻苦的锻炼出来的。18世纪初中叶欧洲一代名将查理十二世,11岁时离豪华的宫廷,去军营“学会当一中真正的士兵”。隆冬季节,他跟士兵一起锻炼卧雪宿营,冰块浴身。在崎岖山路和陡峭悬崖上,练习马术和负重攀登。俄国军事学术奠基人之一的苏沃洛夫,从小身体瘦弱,父亲不允许他从军。于是,他每天洗冷水浴,无论天气怎样寒冷,都坚持打开窗户睡觉,冒着倾盆大雨骑马奔驰,刻苦锻炼身体和磨练意识。被称为“18世纪西方第一战略家”的马尔马勒,13岁就开始刻苦学习剑术,从而养成了勇武性格和具有强健体魄。
三:必须正确地看待军事训练中的苦与乐,树立立志从武的志向。
要正确地看待军事训练的艰苦,必须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这样才能保持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国家用的安宁,人民的幸福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的表率,当我们在训练中遇到困难时,想想我们的革命老前辈,他们为祖国的解放甘愿抛颅、洒热血,经历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而我们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国际上相对和平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鸦片战争不能忘记八旗子弟由强盛到衰败的历史,前世不忘,后世之师,我们只有加强训练,刻苦训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苦与乐的问题,才能更加坚定我们立志从武的志向。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增益其所不能。”这话对迈入军营,将要担负起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历史重任的现代军人来说,是极有启迪的。让我们记住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只有不畏劳苦的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二篇:·谈“动态”作文训练
·谈“动态”作文训练一种全新的作文训练思路 ——谈“动态”作文训练
“动态”作文教学。是相对于我们目前被动的、静止的、孤立封闭、教师难于参与作文实践却又基本上支配着整个作文起始过程的教学训练方式而言的。“动态”作文的基本特征是随机、开放、沟通、合作、教师参与和学生自评等。它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四点:
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绝对差异与发展的相互依赖;
二是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关于“乐学”的教学思想;
三是系统自控的原理;
四是个人的认知与社会环境发展之间合乎逻辑的统一,即作文教学当中必须体现出生活固有的逻辑。
下面我以记叙文的写作为例简要地进行阐明: 如《美在我们身边》是一次作文练习的题目(也可以申学生自由拟题、电视剧的续写或只提供有内在联系或没有内在联系的中心词等)。教师把学生或学生按自已的意愿分几个小组,把小组的名单登记下来。写作时,不是要求每人完成一篇独立完整的作文,而是,要求这个小组完成一篇作文,这可以是把各人所写的材料连缀成为一个具有可读性的故事。或是小组事先讨论好,在构思好故事的大致轮廓之后,大家分头完成各自相应的部分。
小组内部可以对彼此的作文进行评论改正,作文的评分主要根据小组成员自己进行评议打分;教师本人也要求参与某一组的活动,但不参加该组的评分,在学生把几篇作文交上来之后,教师可以依据其可读性进行评分,但所占的权重较少。学生在写作与协调的过程当中可以向老师请教,要表扬那些由于好问而发挥较好的同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从繁复的单调劳动当中解脱出来,教师评阅的也不再是一篇篇似曾相识的“旧脸孔”;一起参与学生的创作,对于自己教与学的得失容易了解,摆脱了被动施教的枯燥感,体会到与学生一起创作、“同甘共苦”的乐趣,对学生的影响被降至“最低”。
就学生而言,这样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培养了他们求同存异的团体合作精神,使人乐此不疲,虽未刻意求“文”,但“文”(如团结、效率;竞争、坦城、合作等观念的培养)在其中;无意苦求“工”,但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却在这样真实的交流环境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最终的分数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喜好,学生能够放胆作文,经历一段绝无仅有的创造历程,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此而激发出的师、生的热情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将是无法估量的,而这对于民族精神的优化;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说明文;议论文与应用文的写作训练也可以遵循同样的原理,灵活地进行;如对议论文来说,就可以分为对立的双方,彼此完成后把文稿交给对方,对方写上自己的反驳意见后交还作者,作者再依此写出第二稿,反复进行,最后彼此评出分数。又以应用文的书信写作来说,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三方,两方为互诉心声的青少年,一方为替他们解疑释惑的长者,大家互问互改,最后得出彼此的得分。总之,就是要构思具有一定情节的情境,营造具有开放、参与、合作、竞气氛的即时效果,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动态”的作文训练方法可以与原有的作文训练方法结合起来,它极大地弥补了传统训练的单调与枯燥之感,还它应有的活力与魅力。这一作文训练方式,也可以扩展到课外,如把学生所接触的环境分为寝室生活场景、教师生活场景、社会家庭生活场景、文体生活场景等,每个班级在开学初即接受一个生活场景的写作任务,再由各班级把任务细分到各个小组,到了期中时再汇总起来,编成情节性较强的故事,有条件时把他们打印或抄写贴出,供大家阅读,校与校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可能这类故事会有点“荒诞不经”,但这也没什么关系,一来只不过是一种训练练而已,可算是正课之余一道风味独特的调味品;二来正是循规蹈矩使得我们的思维禁钢,借此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要编好自己的故事,学生不得不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就有效地把课内与课外两个课堂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贯穿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
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在由个性各异的学生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动态”作文教学,就是以艺术般的形式在训练当中再现这种生活的逻辑,这也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语文观”(笔者亦称之为“生态语文”),它把系统性、科学性、主动性与人文精神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更有意义的是,这一训练方式所体现的开放合作自控、个体沟涌交流、设置有意义情境为核心的训练思想,为迎接信息时代的网络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网络所具有的简便的修改功能、快速的信息传输功能、强大的信息储存与信息检索功能,将会使这一训练方式的优越性得到最完美的体现。学生在网上作文同样可以受到集体主义的熏陶,感受到团体合作的紧张与活泼。教师的作用与地位至此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甚至只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与组织者而已,当然也还有—定的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学生真正成为了本质意义上的学习与发展主体。传授知识将不再是教师最紧要的任务,语言的学习具有自然习得的特点,学生可以借用各类学习软件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所必须的大多数知识,而把知识与学生两者有效地组合起来进行训练,用以吸引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通常人们认为只有通过面对面的接触与进行体育活动等才能获得的一些人格品质,成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的技能。
我们通常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而这种训练方式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自能作文,而是“自求作文”,对知识的学习演变成了对兴趣的追求。孔子有句话很有意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就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教学的目标实际就是要我们培养对事物的正确兴趣与对生活的正确信念,以“乐之”作为教学的目标,是取法乎上的作法,即使不太理想,犹能“仅得其中”。倘是只以“知之”作为目标,是取法乎下的做法,即算勉力而为,到底费力不讨好。语文教学中“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提法,听来似乎很有辩证的韵味,实则是偏重学科工具性的思想指导下的认识。它忽视了对主体情感、兴趣等个性品质的重视,忽视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停留在“知之”这个水平,落后于我们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应该注意克服其负面影响。在整个语文教学当中,“写”是最难培养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讲,也是最富于创造性,最能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一项练习,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必然会迁移到听、读、说等领域,由点及面地唤起其对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兴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形成,“动态”作文训练的思路,是符合语文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的。
教育的改革有赖,于教育思想的转变与教育技术的发展,把语文教改的目标定位在学生“乐学”的基础上,把它放在未来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去进行探索,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认识之我希望有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对这方面的内容抱有兴趣,也欢迎大家和我联系,一起进行探讨。
第三篇:正确对待训练中的苦与累
正确对待训练中的苦与累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 课 人:
教学目的:通过教育,使同志们充分认识苦练精兵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苦与累观,增强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砺自己的自觉性,争当一名合格的军人。
授课要点:
一、充分认识苦练精兵的重大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苦累观;
三、勇于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砺自己。
授课内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昭示人们:宝剑之所以锋利无比,是因为它在打制过程中经受了成千上万的打压和磨砺;梅花之所以清香怡人,是因为它能经受住严冬的侵袭。我们对待军事训练也是如此,要提高军事素质,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树立正确的苦累观,在刻苦训练中实现一名合格军人的价值。
一、充分认识苦练精兵的重大意义
刻苦训练是提高军事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中国,有句古话:“军无习练,百不挡一;习而用之,一可挡百。”这句话告诉我们,军队只有进行严格的训练,才能有战斗力,才能以少胜多,才能在战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一支部队不管数量多大,装备多么精良,没有人员素质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不具备军事过硬这个条件,就不可能有过硬的战斗力。世界各国军队无一不重视通过刻苦而严格的军事训练来提高战斗力。美军规定部队全年训练不少于1800小时,德军为1980小时,美军还规定,新兵每周训练6.5天,每天训练12小时。西点军校为锻炼学员野战条件下的作战和生存能力,刻意在荒漠和原始森林中进行极其艰苦的“兽营”训练、前苏联驻远东地区部队,规定士兵冬季用雪擦身,赤膊滑雪,在严寒中风餐露宿。纵观人类历史,大凡强军劲旅,无一不是从勤学苦练中摔打出来的。
现在有的同志认为,信息化战争靠的是技术,靠的是科学含量,并非体力抗争,不用在刻苦训练了。这是非常错误的,信息化战争更需要勤学苦练。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战争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大大增强,战争变得异常残酷、复杂。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实施陆、海、空、天、网、电六位一体的高速化、高透明化、高隐蔽化的信息化战争,使伊拉克军队产生了从未体验过的恐惧,身心受到极大压抑和摧残,纷纷缴械投降。战争实践证明,军人只有具备了顽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心态,才能在残酷的信息化战争中沉着应战,无往不胜。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格,不是先天就有的,只有坚持从严要求,从难训练,勇于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砺自己,才能适应全天候、全方位、快节奏、高难度的信息化战争。
二、树立正确的苦累观
苦累,是指人们在从事某项工作和职业中所要经受的身心上的考验和
2磨砺。军人所面对的苦累,既不是单纯字面意义上的吃苦受累,也不同与宗教中所谓的“褂欲”修行,而是指在为崇高理想和共同事业的奋斗中,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性格和品质。有人说,军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种特殊材料就是经过苦累熔铸出的钢筋铁骨。可以说,军人所面对的苦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分餐露宿宁非库,且试平生铁石心”,正是我们军人面对苦累仍执着追求的真正含义。
“当兵不怕苦,怕苦不当兵”,这首歌在我军广为传唱,伴随一代代官兵在风霜雪雨中成长。但是,现在我们少数同志却不想吃苦,怕吃苦,甚至为此而消极对付,躲避训练。有的担心累坏身子,不敢刻苦训练;有的意志薄弱,冬怕寒风冽冽,夏怕烈日炎炎,不愿刻苦训练;有的出工不出力,精力不集中,总是现在训练中怕托后退;有的一搞训练就想出公差,想请假看病,借以躲避训练。这是非常有害的。军事训练确实是个苦差事,但“苦”是军事训练本身决定的,也是掌握军事技术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做一名军事过硬的军人,就必须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自觉加大训练难度和强度,一丝不苟的练好每一个动作,精益求精地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对所训科目,一招一式都不马虎,敢于“较真”,不走过场。实践证明,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练就强中强,有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收获。只要我们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拼搏精神,兵就会越练越精,武艺就能越练越强。
三、勇于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砺自己
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不是一穿上军装就有的,只能在艰苦的磨
砺中形成,在不懈奋斗的砥砺中造就。一是要勇敢无畏。“夫战,勇气也。”勇敢无畏是军人必备的意志和品格。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将士不怕艰险,不畏强敌,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形成了其他任何军队都无法比拟的革命英雄精神,锻造了我军敢于压倒一切困难、敢于战胜一切敌人、无所畏惧、敢打敢拼的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打赢信息化战争,更需要把这种精神进一步发扬广大。具体到军事训练中,就是要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与快的赛,在争先创优中苦练精兵。二是要坚韧顽强。吃苦耐劳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而是贯穿与军旅生活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对各种情况的适应能力,在艰苦的军旅生活中磨练顽强的毅力。当你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汗水顺着额头和脊背滴淌的时候;当你在训练后腰酸背疼,两只手连端饭碗也觉得颤动的时候,说能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谁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从一定意义上说,军人吃大苦耐大劳的品格,就是用这样一个个再坚持一下的努力编织起来的。我们要从完成每个训练科目。每项工作任务做起,一点一滴磨砺顽强毅力。三是要讲究科学。我们提倡刻苦训练并不是不讲科学,苦练不等于蛮干,苦练中要尊重科学,注意巧练。苦练加巧练,才能事半功倍,提高训练效果。比如,我们要学好某项技能,不能自己蛮干,应当在有经验的人的指导下和示范下,按照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不能急于求成,一味加班加点,搞疲劳战术,应当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循序渐进。对4
待体能训练,要掌握运动生理知识,力争把生理上的苦累疲劳降低到最低程度。
思考讨论题 谈谈如何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砺自己,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答: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不是一穿上军装就有的,只能在艰苦的磨砺中形成,在不懈奋斗的砥砺中造就。一是要勇敢无畏。“二是要坚韧顽强。三是要讲究科学。
第四篇:谈中小学田径队训练管理
谈中小学田径队训练管理
田径队训练是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运动员的自身价值、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带动全民健身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它也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面貌。因此,各个学校对田径队训练和比赛都相当重视。如何训练和管理好田径队运动员,是我们每个教练员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从事了几年田径队管理工作后我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清学校体育训练体教结合的趋势是进行田径队训练管理的前提 目前,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学校体育逐步走向俱乐部的环境影响下,田径队训练已是各个中小学必不可少的一项体育工作,它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每一位教练员都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和挑战。运动员是田径队的一部分,他们大都是从普通同学中挑选出来的,具备了一些项目很好的运动素质,进入田径队后,肩负着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同时,学校培养这些运动员的目的不是想他们都成为专业运动员,而是要把教育和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他们既能受到文化知识的教育,又能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田径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学校争得荣誉。
二、加强运动员自身的教育和管理
1、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做好中小学田径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训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一支队伍整体的精神面貌和训练的效果。
⑴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目的、意义的教育。队里有些运动员由于训练目的不明确,是带着玩的心理或是出出风头的虚荣心进入田径队,在训练中自由散漫、吃不起苦,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干扰正常训练,给集体带来不利影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练员要及时找运动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因势利导地启发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目标。
⑵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运动员认为训练是为我们教练员和学校,取得了荣誉都是教练员和学校的。教练员发现运动员有这种思想问题时,应及时的纠正指导。告诉他们训练不是为了教练和学校,而是为了他们自己。获得了荣誉也是为自己将来取得竞争胜利增加了砝码。同时要让队员们知道自己进入田径队是来之不易的,全校这么多学生就选了你们几个,应该好好珍惜。学校为你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应该好好地把握。
⑶运用有效的精神激励。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运动员的精神激励,经常和他们讲讲刘翔、王军霞等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利用空余时间组织队员观看女排比赛获胜的录像,激发他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集体荣誉感,这样有利于挖掘运动员的内在潜力。
⑷做好运动员的文明道德教育。我们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目的首先是要他们学会做人,然后才能谈训练。在中小学田径队里难免会有一些语言举止不文明的运动员,对于这些运动员我们教练员应时刻关注,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可开除出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田径队在全校师生心目中的地位。运动员才能成为同学们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2、严格实行训练队管理制度
严格实行训练管理制度是整个田径训练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保证训练工作正常进行而且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首先运动员要有正确的导向,应该使他们懂得言行的准则、严明的组织纪律。懂得哪些应该做,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对于那些经常无故旷课、缺课、迟到、训练自行其事的运动员,教练员应该及时批评指导,详细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原因,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尽量避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免伤害运动员的自尊心。其次,教练员更应该严格实行制度,如训练不迟到、早退,不轻易放弃一节训练课,不论刮风下雨都提前到达训练场。这样才能在运动云心目中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才有利于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3、处理好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关系 学生运动员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其次才是训练。作为教练员必须帮助运动员正确处理好学习和训练的关系,让他们做到学习和训练两不误。
⑴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利用每星期的课外活动时间及周末空闲时间进行训练,再在两个假期安排训练时间,保证学生训练的系统性
⑵要让运动员学会怎样合理安排训练和学习时间,每次训练队员要抓紧时间,不能拖拖拉拉,教练员也要会掌握训练时间,课紧少练,课松多练,让学生以学习为重,不能因训练而耽误学习。
⑶教练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和班主任老师及家长联系沟通,对学习成绩下降的运动员及时进行帮助,如发现运动员成绩下降后要及时找家长和老师帮助他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及时进行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可暂停该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直到成绩恢复。
⑷对因参加比赛而影响学习的队员进行及时补课,以免耽误学习。
三、加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管理
1、运动训练过程的管理
⑴制定运动训练目标。训练目标是运动训练的起点和归宿,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目标是比赛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练员有很强的业务和决策能力,建立一套全面、细致、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使其协调、统一、层次清楚。
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在训练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此作为教练员应及时果断处理,了解事件情况,分析事件原因,找出解决方法,以免影响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⑶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物质保障。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为运动员提供必须的政策和物质保障。如奖励政策,训练条件以及后勤保障,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吸引更多有运动潜力的学生加入田径队。
2、重视比赛管理工作
比赛是检验训练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比赛使运动员发扬一种奋发向上、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同时,给运动员一个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因此,教练员必须充分重视比赛的管理工作。赛前,开好准备会,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考虑在比赛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应对,如何与教练和队员沟通,明确方法。赛中,教练员要时刻关注运动员的一举一动,运动员也要用预定的方法与教练员沟通,以便教练员作出判断,调整比赛计划。赛后,教练员和运动员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奖励。对比赛中没有预料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落实到平时的训练中去。
四、加强教练员自身管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练员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才能提高训练的效果。
1、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训练效率。教练员是运动员的直接领导者。教练员的一言一行,运动员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练员必须以身作则,身正为范,树立良好形象,这样才能受到运动员的尊重和爱戴,才能够带动全队的言行,才能够去深入细致的有的放矢地做队员的思想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
2、加强教练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训练质量。首先,教练员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多钻研,利用网络查阅国内外最新的信息资料,把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引入到训练实践中。其次,可以带领学生观摩专业队训练,吸收宝贵的训练经验。最后,教练员之间要经常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诊”,真正作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中小学田径队训练是一个长期、系统、辛苦的教育教学过程,只有教练员认真做好每个田径队运动员的思想工作,学校制定明确的制度和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加强教练员自身的管理,这样学校的田径队训练才能取得另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鲜阳、扬子良、孙明 对高校田径队管理上的一点看法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 陈渊淇 让学生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 中国学校体育 [3] 美国田径运动协会 美国田径训练指南 人民体育出版社
第五篇:谈低年级少先队员行为习惯训练
低年级队员行为习惯训练点滴谈
印度谚语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语道破了习惯与命运的息息相关的关系。习惯对于人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养成良习,终身得益,社会受益;养成恶习,终身受累,还要殃及他人,贻害社会。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也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对于低年级队员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远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然而行为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方法,需要耐心,需要长期的坚持与不断地强化。下面笔者粗浅地谈一下自己是如何对低年级队员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
一、细化行为习惯的要求。
对于低年级队员来说,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晨读、课前准备、课堂听讲、课间活动、放学路队、教室卫生等,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但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对行为习惯的要求无法正确的理解和接受。本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训练”的宗旨,我在学校制定的《小学生一日常规》的基础上,对某些要求进行更具体化,细致化。如学习用品的放臵,我是这样要求的:放在左上角,书在上,本子在下。如果有几本本子,则规定小的本子在上,大本子在下;又比如排队出操:起立、放凳后,按组次排队出发,坐在外的孩子先走,成一列纵队,走出教室后,恢复两列纵队。出操回教室则反之;做值日也有要求,9个孩子一组做值日,四人扫地,两人擦桌椅,一个擦黑板、关窗户,两人拖地,一放学,就各就各位,同时行动(拖地的孩子在同伴扫地时负责清洗拖把,把水沥干一些);晨读的要求: 一放二拿三读——进教室后,放下书包,拿出回家作业本和书,就大声读语文或英语。管理晨读的小干部等到大家都到齐后,发令上传回家作业本,然后诵读古诗一遍,再由英语或语文课代表负责晨读……
为了便于记忆,可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口诀、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拿出书和本,准备把课上,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开学第一个月,每一节课前预备铃一响,就让学生背一遍儿歌,学生一边背一边不由自主地由喧闹变为安静,等待老师来
上课。在平时可经常用手势或老师说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行为规范,使队员明确哪些行为“可为”,哪些“不可为”。
行为习惯的要求具体化了,队员们知道该怎么做,每一步的操作步骤,达到入心入脑的程度。
二、强化行为习惯的训练。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我认为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1.反复训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练习。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同坏习惯作斗争才能形成,在训练中要强调“反复”、“严格”四个字,不怕麻烦。如: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要经过多次严格训练,反反复复,循环往复。听到口令,教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提出问题,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如有小动作专门训练1分钟无小动作。不过光“苦练”还不行,要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因为一年级的队员毕竟年龄还小,如果一味单调训练他们就烦了,因此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开学初,一些学生的坐姿不好,我采取趣味训练,在班上找小榜样,开展“请你像他这样做”的有趣活动,在课前或课中适当的时间,请小榜样做出一个正确的姿势并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同学们立刻学做,并说:“我就像您这样做,”反反复复经常不断,学生很有兴趣。为了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我及时更换小榜样,使学生进一步在有趣的活动中强化训练,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2.分阶段落实。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这就说明养成习惯要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方达目的,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就是“多次慢动,逐渐加速”。每周我确定一个行为习惯训练的内容及要求每天进行强化训练,如果一周达不到要求,下周继续训练,绝不含糊。
三、建立行为习惯的评价制度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平时的评价就显得更为重要。建立规范合理的班级评价制度,有利于对队员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队员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
1.苹果奖卡。为了巩固行为习惯的形成,为了使每一次的训练都有效果,我在班上开展了“比一比,赛一赛”的队活动。行为习惯做得好或比以往有进步,都能获得一枚或几枚绿色苹果奖卡,集齐十枚奖卡,即可与老师换取一个金苹果,贴在墙上。墙上的金苹果满十个,又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一本崭新的课外书。诱人的奖励措施,促使队员为此努力着,改变着自己。虽然一开始,队员努力中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获取奖卡、奖品),但这至少说明他是积极上进的。他希望老师、同学、家长都觉得他是最棒的。比如他第一次捡拾垃圾是为表扬,那我们就表扬,不吝啬。得到表扬与奖卡的他当然会去捡第二次、第三次,长此下去,今后形成习惯了,内化成为他自身的素质了,即使没有了奖卡,他也会主动地捡拾起来,这就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效果。
2.一日班长
现在的孩子喜欢当“官”,我觉得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服务意识。而我组织的“一日班长”的评选,除了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只有全体队员都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才是我教育的目的。我精心设计了两张漂亮的 “班长”胸卡,让一天中进步最大的两个孩子佩戴,并让他们负责一天的行为规范监督工作,工作认真,得到全班同学的肯定,就能到两张苹果奖卡。孩子们争当“一日班长”的劲头十分高涨,从而促进了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一周之星。
除了评比“一日班长”外,我还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如: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礼仪习惯、安全习惯等五个方面,每一个习惯下面再分解出具体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每周进行量化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根据每块内容的累计积分,每周评出学习星、卫生星、劳动星、礼仪星、安全星,把学生的名单(附照片)张贴在周明星栏中,并发喜报的形式给他们的家长报喜。
孩子们每周都能朝着争班长、争明星的目标努力,其行为习惯的教育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当然,在行为习惯的奖励制度上,我们应偏向于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这些孩子内心其实也很要求进步,但由于自身因素,经常控制不了自己,达不到行为习惯的要求。我就降低要求,放宽时间。一发现有进步,就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树立孩子的自信,达到目的。
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我相信,有了好的开端,有了好的激励机制,随着低年级队员年龄的增长,他们身上的好习惯将会更加稳定,并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寿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