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划引导 实施项目带动 务实推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贡井区)

时间:2019-05-12 01:3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规划引导 实施项目带动 务实推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贡井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规划引导 实施项目带动 务实推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贡井区)》。

第一篇:加强规划引导 实施项目带动 务实推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贡井区)

规划引领

项目推动

务实培育区域特色旅游产业

(2015年2月5日)

近年来,为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贡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并实施了“旅游活区”战略,全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14年,我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2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性收入22.18亿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受到各方关注,中航·自贡航空文化旅游新区项目策划已基本完成。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定位,明确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因盐而兴的贡井,不仅是盐都自贡的产盐基地,更是自贡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一直是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由于全市产业布局调整,贡井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服务业发展,成为贡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如何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被列入全区重要议事日程。经过专家、学者认真调研、反复论证认为:贡井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没有发育成熟的自然风景区和旅游景点,但是贡井具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相对便捷、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城郊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等比较优势。为此,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在错位发展中凸显比较优势、在融入发展中挖掘发展潜力”的发展思路。在发展定位上,确定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两大方向,以项目实施

整体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空间布局上,确定了产业培育的“三大板块”(井盐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板块、特色农业休闲板块、绿色生态板块),即,在城区,以众多井盐历史文化遗存为支撑,实施文化资源开发,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在近郊,以城郊型特色农业为依托,发展城郊乡村旅游;在远郊,以丰富的林业资源为依托,着力培育以莲花—牛尾旅游森林公园为载体的休闲观光产业。

(二)规划引领,找准旅游产业发展途径

旅游产业发展和培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多方协作、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严谨的规划作为工作的引领和导向。为此,区政府把规划编制放到十分重要位置。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拟定了中国井盐文化主题公园的总体策划方案,编制了《大公井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贡井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艾叶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开发保护规划》、各级文保单位保护利用规划。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我区按照“特色农业支撑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路,编制了《贡井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贡井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和《贡井区特色农业产业道路建设规划》,编制了《贡井区环城市乡村度假旅游带旅游开发策划方案》、《贡井区桥头—莲花—牛尾生态走廊旅游开发策划方案》以及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此外,区政府十分注重规划间衔接,对可能涉及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规划编制、旧规划调修,都充分征求旅游部门意见,把旅游发展规划同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商业业态规划进行全面对接。各级各类相互衔接

第二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1-8-

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作者:蒋勋功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对提升农业产业素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市将在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上下功夫。

一、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施品牌战略发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根据衡阳实际,我们认为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必须从实施品牌战略上发力。

1、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加,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但随之而来的生产盲目性,导致结构调整多变,主导产业不突出。目前全市只有粮食、生猪、家禽、黄花等几个产品产值过亿元,产值过10亿元的只有粮、猪、禽三个项目。实施品牌战略,能凭借名牌产品广阔的市场,通过生产组织体系的连接,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和专业化生产,形成农业区域合理分工,逐步做大规模,以优质的产品质量,获得市场认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我市衡东县为了做大做强蛋鸭产业,培育了衡金优农的“红心”牌咸蛋黄和亚峰食品公司的“香香”牌皮蛋两个品牌,带动3000余户农户养殖蛋鸭200万羽,2006年销售鸭蛋制品3亿多枚,实现产值过5亿元,使蛋鸭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2、实施品牌战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超额利润,驱动农业生产者重视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在种子选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全过程,积极采用先进科技,实行科学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业向集约方向转变。如我市衡东县爱平养殖集团为了提高生猪养殖效益,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了种猪扩繁场,从美国引进良种猪改良品种,实行科学饲养和管理,生猪品质得到改善,“爱平”牌生猪以体壮味美、生态安全享誉国内外市场。去年销往香港、澳门等地3万多头,出口创汇3000万元,一头猪所创效益是普通猪的2倍。

3、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农业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龙头,是“船”,而品牌是引领企业开拓市场的旗帜,是“帆”。品牌效应越大,“帆”的推力就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大。通过创名牌,将促进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并依靠名牌的辐射扩散效应对企业产生强大的牵引带动,真正起到龙头作用。同时,通过“同创共保”名牌,可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增加相互信任,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村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组合,增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如我市祁东的黄花菜以前是家庭作坊式小生产,处于“散兵作战”状态,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极其低下。映武黄花集团成立后,改进了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出了新产品,注册了“映武”牌黄花菜,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带动16万户农户种植黄花菜18万亩,产品销售收入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006年完成产值3.7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

二、衡阳的农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品牌农业发展不快

近年来,我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挖掘农业资源优势,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已核准注册的农业产品商标167件,其中,国家认定商标8件,拥有湖南省著名商标15件,获得市级名牌产品称号达98件。品牌农业已成为促进衡阳农民增收的亮点。但是,我市品牌农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名优品牌农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还不大。这种状况与我市农业大市的地位不匹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究其原因,一是创建品牌意识不强。重有形资产的拓展,轻无形资产的增值,没有把创名牌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我市农产品注册商标数量占各类注册商标总量的比例仅为十分之一,而先进地区(浙江省)一个地级市的比例则高达五分之一,像“蒙牛”、“长白山人参”等那样称雄全国市场的农业品牌还是空白。二是产业竞争优势不足。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粮食、生猪、家禽产量居全省第一,油料、瓜果居全省第二,黄花菜、藤茶、席草、香芋、葡萄在全省以至全国都占据“一席之地”,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产品初级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原料性的产品多,终端消费品少;传统产品多,与高新技术相关联的产品少,难以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小,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全市7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只有1家,过5亿元不到3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候割据、各自为政”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比如生猪,我市年出栏在900万头以上,按城乡消费标准,全市内销300万头,每年600多万头生猪销外地,而本市的猪肉加工是空白,更谈不上肉食加工品牌,远远滞后于市场的需求。三是品牌运作策略不巧。一方面,品牌创建水平不高。政府品牌扶持政策比较零散,重申报评价,轻后续跟踪管理,忽视品牌的策划、宣传和维护,尤其是企业品牌运作短期化,未进入农业企业和企业家的核心理念,对商品品牌的认定与保护研究不够,缺乏高水平的品牌管理人员,创品牌工作零敲碎打,对产品质量管理不严,像衡山的“湘黄”鸡、衡东的“爱平”猪、祁东的“映武”黄花菜、衡阳的双低油菜、衡南的“环球”饲料等一批有着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一直未能把品牌真正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品牌优胜劣汰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业不发达,农产品进入市场手段简单,一些企业和农民受眼前利益驱使,竞争行为不规范,赚取短期超额利润,影响了品牌的美誉度。

基于上述分析,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关键举措来抓。总的思路是:按照“树立一张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地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坚持用“品牌的理念,市场的机制,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全面提高衡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十一五”品牌农业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各类农业企业上市农产品商标注册率达90%以上,新增全省著名商标20个以上,实现全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新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定各100个,在粮、猪、禽、烟、草、茶等六大主导产业中形成1—2个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大品牌,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竞争实力强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三、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重在培育做强上下功夫

市委、市政府拟出台《关于加强培育农产品品牌工作的意见》,从工作重点、发展载体、基地建设、扶持措施、奖励办法等方面具体部署。从具体措施上主要抓:

1、突出龙头企业建设,培育品牌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品牌建设的重要主体和先导力量。优势品牌的形成,有赖于一批龙头企业的崛起和带动。一是落实政策扶强龙头。我市从2004年起,已集中5亿元以上的资金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衡政发 [2003]12号文件精神,集中涉农资金,重点扶持金雁、金鲲、金泰、环球为代表的粮食产业龙头,以爱平、怡农、华港、唐人神、新五丰为代表的生猪加工龙头,以达冠、亚峰、衡优、温氏集团、巨东勤业为代表的家禽产业龙头,以金鹏、逢缘为代表的席草加工龙头,以湘竹木业、天天见梳篦、开福家俱、岑芳木业为代表的林产品加工龙头,不断扩张企业规模,形成一批大的集团,增强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二是招商引资提升产业。近年来,已经有新五丰、温氏集团、唐人神、华港、巨东勤业等一批知名企业进驻我市。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责任,优化招商引资环境,鼓励外来资本依托我市的粮食、生猪、家禽、蔬菜等大宗优质农产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力争年内新增20家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境外企业先进的技术、资本和管理优势,与市内企业强强联手,实现企业改造提升。三是引导服务推进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者深化对品牌的认识,树立品牌兴企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鼓励和支持温氏集团、新五丰等已有一定规模和市场潜力的企业办理商标注册,引导新五丰、怡农、金雁等已有注册商标的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新品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商标信誉,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竞争力、有较大市场份额的知名品牌。

2、突出优势产业带建设,夯实品牌基础。发展农产品品牌需要有优势特色产业作支撑。自2004年来,我市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建设规划,集中抓好优质稻、优质猪、优质禽等19类具有衡阳特色和地区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目前特色仍不明显。为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我市将围绕一个优势产业,确定一名负责领导,成立一个专门班子,扶强一个龙头企业,开发一个知名品牌,实行专班专抓负责到底,推进形成区域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生产基地,形成几乡一品或一县几品的产业带。一是抓好粮食产业建设。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0亿公斤以上。大力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突出抓好衡阳、衡南、耒阳、衡东等4 个商品粮基地和90个乡镇的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力争2007年全市发展优质稻500万亩。下大力气抓好粮食深度加工转化,打响粮食品牌,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力争2007年全市粮食产业的总产值由现在的60亿元提高到80亿元。二是抓好畜牧产业建设。围绕推进“双万工程”,大力发展以生猪、家禽为主要内容的养殖业,重点抓好以322国道和107国道为轴线,年出栏300万头的优质生猪产业带,以衡南、衡阳、耒阳、衡东、衡山为重点的优质家禽产业带,力争全市出栏生猪1200万头,出笼家禽过亿羽。大力发展生猪和家禽的饲料、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到2007年底,全市生猪、家禽产业产值分别提高到120、50亿元。三是抓好特色产业建设。立足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业。进一步抓好衡南、耒阳、常宁、祁东等地的优质烟产业带,衡山、祁东、衡阳、常宁等地的席草、龙须草产业带,发展优质烟20万亩,席草18万亩,龙须草10万亩。

3、突出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质量。一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加强工业“三废”和农业废弃物的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逐步淘汰高残毒品种,大力推行有效低毒低残留品种。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动植物无疫区建设,抓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力争今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100万亩,新增“三品认证”60个。二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遵循创建知名品牌的要求,加大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控制,实行名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规模化。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积极推行先进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继续完善市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进7县市和南岳区的检测站建设,抓好各县市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与各乡镇农贸市场的检测站建设,建立三级质量监测网络。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杜绝有污染、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

4、突出科技创新,推进品牌做强。一是大力开发优质特色产品。加快建设和巩固优质稻育种基地、优质苗木基地、良种家禽和鱼苗繁育基地,突出抓好农业示范园、市种畜场、市中心苗圃、农科所等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苗产业体系。积极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大力推广超级杂交稻、杂交猪、名贵鱼等良种,力争我市农产品优质率上升5个百分点,达到60%。二是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和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先进种养技术、信息技术和贮藏加工技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强安全性和保健性。推进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导环球科技、新五丰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成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运用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控制设备,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业企业家、农业科技人员、农民的整体素质。优化和整合农业科技力量,鼓励科研组织和农技人员以技术入服的方式参与品牌经营。组织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创新,重点研究和攻克优质高产多抗动物品种选育、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技术难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突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品牌营销。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合作社法,在资金投入、税费优惠、注册登记等方面予以支持,在农产品优势产区培育农业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100家。帮助专业协会制定和完善章程,让农民自主参与协会的管理和决策,自觉维护会员的权益,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在带领农民发展生产、创建品牌、搞活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等多种模式,完善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结起来,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衡阳西园农产品市场、祁东果蔬市场、衡东城关农贸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在重点乡镇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贸市场,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主体、以乡镇集贸市场为依托、以省内外农产品大市场为窗口的农产品销售网络。积极扶持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业发展,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方式,增强农产品市场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三是大力推进品牌营销。科学制定有效的品牌战略,强化品牌创意和营销策划。深入挖掘衡阳丰厚的文化底蕴,开发农业的生态、生活和文化功能,以“特”扬名,以“土”取胜。充分利用省农博会、西洽会、珠洽会等国内外农业展示展销平台和网络、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和推介农产品品牌,扩大品牌影响,促进产品销售。(作者系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第三篇:禹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禹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十二五”时期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根据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禹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特提出禹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如下: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进行培育,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出台优惠政策,增加资金投入,使我市旅游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7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区1处(钧官窑址博物馆),国家3A 级景区2处(森林植物园、大鸿寨);共有旅行社12家,其中:国际社1家,国内社11家;有星级饭店4家,其中:四星级1家(禹州宾馆)、三星级1家(梅园酒店),二星级2家(锦阳宾馆、良友大酒店),正在进行评定的星级饭店2家(开元国际饭店、梨园大酒店);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3家,旅游车队1家,旅游车辆

台;旅游企业经理

人、获得导游资格证

人、旅游从业人员

人。发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神垕镇),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鸠山镇),建成各类农家乐

家。全市己初步形成了以“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为主体,其它关联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全市年平均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共接待游客1291万人次,比“十五”增长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8亿元,比“十五”增长

%,占全市GDP 的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先后编制完成了《禹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部分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加快项目建设

有利地促进了钧官窑址博物馆、神垕古镇、大鸿寨、森林植物园、逍遥观、周定王陵、吴道子故里等景区的开发。

——旅游服务功能大力提升。通过加快公路网络和城市道路、公用场馆建设,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旅游配套及城市功能设施日趋完备,旅游交通(标识、标牌、标线)、旅游厕所、通讯、供水、供电等设施供需矛盾基本解决。

——旅游品牌形象逐步叫响。通过创新运用多种宣传促销手段,大力实施旅游品牌营销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的宣传推介。来禹观光人数和旅游咨询逐渐增多,禹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通过景区创A、宾馆、旅行社创星、旅游名镇(村)创建等活动,大力推行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强化,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工作机制,极大地改善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环境。“大旅游”的产业格局已经初步行成,“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氛围日益浓厚。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说处于起步爬坡阶段,投入不足、发展不够、实力不强仍然是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是旅游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水平低,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宣传促销力度较为薄弱,宣传促销的手段和办法还比较单一,旅游产品缺乏包装策划。三是旅游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一批高素质的研究、规划、策划、管理人才和大量的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服务人员。四是旅游企业行业竞争力不强,“小、散、弱、”的现象依然存在。五是管理体制不顺,保障体系欠缺,还不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另外,周边市县都在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区域竞争日益加剧,一些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旅游开发较早,旅游产品成熟,设施完

善,形象较好,在旅游资源类型、客源市场构成等方面都与我市有着较大共性,不可避免地会分流客源,对我市旅游业发展造成一定压力。

二、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旅游业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旅游企业为抓手,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强力打造“钧瓷古镇文化游、历史文化古迹游、生态休闲度假游、中医药文化游”四大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品综合竞争力,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把旅游业逐步培育为我市的重要产业,一批在全省和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旅游品牌进一步彰显,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使我市成为特色鲜明、品质优良、便捷舒适、管理上乘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城市建设、农村面貌和精神文明的新变化。全市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0万人次,年均增长2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翻两番的目标,相当于全市同期GDP的2%以上;提供直接就业

人,带动城乡间接就业

人。培育1-2家旅游龙头骨干企业,A级旅游景区达到6家以上,星级旅游饭店达到15家,旅游名镇(村)达到5个以上,“农家乐”和“农家宾馆”达到

家。

三、旅游产业发展措施

(一)修订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升

产业竞争力。修订完善《禹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禹州旅游宣传营销方案。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修订完善区域性旅游规划和专项旅游规划,引领全市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建立严格的执行、监督、检查制度,维护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更改和变更。所有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按照先规划、再评审、后建设的原则,未经市旅游主管部门审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滥开乱挖旅游资源,坚决杜绝私自开发、无规划或不按规划建设等现象。

(二)打造我市特色旅游产品

1、打造国际性钧瓷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围绕钧瓷文化,依托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建设,以神垕古镇为核心载体,以钧官窑址博物馆为前沿阵地,以钧瓷生产企业为产业支撑,以古街道、古民居、古玩市场、钧瓷的体验制作等为独特卖点,构建完整的钧瓷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把钧瓷古镇文化旅游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2、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古迹旅游产品。围绕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文化,以画圣故里、逍遥观、定王陵等旅游景区开发为重点,以具茨山岩画、瓦店遗址、古钧台、禹王锁蛟井、张良洞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性开发为延伸,把历史文化古迹旅游打造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产品。

3、打造区域性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围绕生态文化,以大鸿寨、森林植物园、白沙水库等景区为核心载体,以颍河景观带、南水北调景观带等城市休闲旅游区为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休闲、户外运动、农家旅游、城市旅游、水上运动为特色要素和核心吸引力,开发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周边区域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4、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围绕中医药文化,以提升现代养生、健身、心理疗养等功能为目标,以十三帮会馆、怀帮会馆的修缮保护为基础,以规划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为

核心,以药用植物园和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旅游服务功能完善为重点,以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和中医药炮制加工企业培育为产业支撑,开发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

(三)加快推进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1、钧瓷文化旅游

(1)神垕古镇保护开发。完成两街(神垕老街、钧瓷文化街)、两园(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陶瓷工业园)、一河(驺虞河)的规划建设,把神垕古镇建成以钧瓷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古镇和世界文化遗产地,力争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钧官窑址博物馆游览区。在完成钧官窑址博物馆建设后,对市区钧官窑路钧瓷销售一条街进行仿宋风格改造,增加钧瓷文化符号和景观小品,打造钧瓷文化特色街区,把钧官窑址博物馆游览区建成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和集研发、展示、游览、体验、购物为一体的钧瓷文化旅游的主导产品,积极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休闲旅游

(1)大鸿寨闯王峡生态休闲度假区。总投资1.48亿元,未来五年要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开发温泉旅游资源,建设理疗中心、单体别墅、游乐场所和标志性建筑,修筑景观水系,把大鸿寨景区建成集观光休闲、拓展训练、登山健体、温泉养生为一体的区域性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积极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白沙湖。景区内白沙水库是省级重点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2.98亿立方米。主要景点有水库大坝、泄洪闸、森林公园、黑龙潭、东岭关遗址、鬼谷子洞、姜子牙钓鱼台、古栈道遗迹、湖心岛等。东岭关是三国时期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第一关。未来五年要完善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把白沙湖建成集观光、会务、度假、娱乐、拓展训练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积极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

景区。

(3)大禹赛车场。总投资1.25亿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个跨界拉力赛车场。该项目主要包括赛车场、机动车监测中心、驾驶员考务中心和赛车学校。2011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将组织承办每年一次的亚太地区冠军赛、每季度的全国锦标赛、每月的全国或地区比赛,成为集汽车运动、汽车文化与汽车娱乐为一体的大型运动场所,届时将对提升禹州的知名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森林植物园。对景区重新定位,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加快部分景点的改造和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增加建设中医药文化旅游项目,把景区建成药用植物园,充分发挥旅游功能。

(5)颍河景观带和南水北调景观带。修建亲水、滨水休闲娱乐设施,设立各类功能性商业服务设施,设置与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有关的文化墙、雕塑、景观小品等文化符号,成为提升我市形象的亮点。

3、历史文化体验旅游

(1)画圣故里景区。按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整修画圣故里、画圣纪念馆,建设艺术广场、国画产业园区,恢复300亩桑林苑,重修汤王庙及门阁,按唐朝建筑风格重修法融寺,建成集游览观光、修学、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游览区。

(2)吕不韦故里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投资26亿元,占地4000亩,主要建设吕不韦故居、吕氏庄园、嵩阳书院、吕不韦文化研究院、大秦西市、“一字千金”城门及富甲天下等景观及景观水系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吕梁江,发展生态农业,把吕不韦故里建成集商圣文化体验、温泉休闲度假和生态农业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3)定王陵、逍遥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按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旅游景观,创建国家AA级景区。

(4)具茨山史前文化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具茨山自然风光秀丽,史前神秘符号和巨石阵分布广泛,十二五时期,要对该资源进行深

度挖掘,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旅游景观,对神秘符号进行保护,制作各种标识标牌,初步具备旅游接待能力。

4、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

(1)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对怀帮会馆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力争2012年年底前建成并对外开放,形成中医药文化的集中展示基地。

(2)中华药城、药膳馆、养生馆和中草药种植基地。拉长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按照旅游标准完善中华药城服务设施,开设药膳管、养生馆,增加中药种植面积,形成中药炮制展示、中药养生和中草药观光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

5、特色工业旅游

(1)钧瓷生产厂家。对这些重点钧瓷厂家进行包装提升,建成钧瓷文化游景点。

(2)神龙发制品公司和银梅饮料公司。按照工业游示范点标准,完善接待功能,展示我市特色旅游商品生产过程。

6、乡村旅游

(1)农家体验。指导这些四季采摘园增加服务品种和游客参与项目,在不同季节进行重点推介,把生态采摘开发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特色旅游村镇。顺应周末度假需求及节假日调整的新形势,利用好镇村特色景观资源,2011—2015年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培育2个旅游名镇(神垕镇和鸠山镇),7个旅游村(鸠山后地村、魏井村,浅井马沟村,无梁王家村,鸿畅山底吴村,磨街乡大涧村和小吕乡大吕村)

(四)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

1、完善旅游交通。加强旅游交通建设,提升主要交通干线和通往主要景区道路档次,建设旅游景观道路。规划并开通通往各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专线。支持成立专业旅游汽车运输公司,鼓励旅行社成立旅游车队,提高旅游团队接待能力和水平。鼓励成立旅游汽

车租赁公司,适应散客自助驾车旅游消费需求。

2、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以满足游客“食、宿”需求为目标,大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力争在三年内,在城区或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五星级饭店1家,建设或改造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4家、二星级饭店5家;在乡村旅游景区规划建成“农家宾馆”300家。同时,城区要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餐饮中心区和美食街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积极引进全国知名餐饮连锁集团落户禹州,形成高中低档相结合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

3、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要积极扶持和引导钧瓷、发制品、红薯“三粉”、中药材等具有禹州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对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的指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社会经济实体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建设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旅游商品定点企业和旅游推荐商品,加强旅游景区购物网点、市区旅游购物商店及旅游商品市场建设,构建旅游商品销售网络体系。

4、发展文化娱乐业。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建、改造各类娱乐场所,大力支持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大众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的开展,重点推出富有文化特色、游客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满足游客娱乐需求。加快大禹赛车场、体育中心和广电文化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各景区也要结合自身人文资源,编排文娱节目,提高文化旅游档次。

5、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在市区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全面推动综合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交通、公路、建设等部门要在干线公路、城市出入口、车站和通往景区公路完善各类标识标牌。各旅游景区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旅游景区要逐步完善停车场、公厕、供电、供水、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导游服务系统,各旅游景区要加强导游服务人员配备,逐步实现主要旅游景区无线导游和多语种自动导游机服务。

6、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城

区卫生环境、交通经营秩序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努力创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着力搞好景观道路,按照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的标准,扎实推进我市7条景观道路建设,确保重点道路形成景观。切实抓好景区生态建设,各旅游景区要强化旅游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绿化投入,提高森林覆盖率,着力打造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旅游景区。

(五)强化旅游宣传营销

1、拓展旅游宣传营销渠道。按照旅游营销策划,在全社会广泛征集,确定旅游品牌形象口号。启动钧瓷和钧瓷文化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申遗带动钧瓷文化品牌的塑造和提升。策划拍摄禹州旅游风光宣传片、开拍30集电视连续剧《钧瓷》,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在国家级、省级等强势媒体媒介大力弘扬钧瓷文化,提高禹州知名度。举办“禹州国际钧瓷产业文化高峰论坛”,组织开展钧瓷文化神州行、宝岛行、海外行等活动,积极在海内外广泛宣传钧瓷旅游品牌。

2、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四大特色旅游品牌,推出“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线路,努力将钧瓷文化游纳入河南省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郑州、洛阳、开封、平顶山、南阳等周边地区的合作,把我市旅游线路纳入周边的旅游线路或旅游网中,共同发展跨区县的旅游线路,联手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3、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充分发挥节会活动的宣传促销作用,坚持办好“钧瓷文化旅游节”和“孙思邈医药文化节”,实现节会活动与文化、旅游业的有机结合。通过举办推介会等方式,大力宣传我市四大特色旅游品牌。各旅游景区要结合景区特点,策划举办各具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节会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节会,形成节会旅游品牌。

(六)创新旅游产业发展体制

1、深化景区体制改革。按照“统一管理、行业指导、企业运作”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政策法规,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

2、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加大对现有旅游企业的改造和整合力度,促进企业规模集团化。以神垕古镇、钧官窑址博物馆和钧瓷生产销售企业为依托,组建钧瓷文化旅游集团;以森林植物园、纸坊水库、白沙水库等景点为依托,以北京天地吉祥文化传媒公司为投资主体,组建三国文化旅游集团;以大鸿寨生态休闲自然风景区为依托,组合颍河景观带、逍遥观、定王陵等景区,吸纳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车队、旅游餐饮、购物、演艺等组建生态休闲旅游集团。

3、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放宽准入、降低门槛、激发市场活力等有关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投资合作等方式,壮大旅游产业发展资本。积极探索景区所有权、经营权或门票收入作为抵押进行融资的新方式。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政府投入。市财政要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旅游宣传推广、旅游规划编制、旅游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发展奖励和旅游重点项目引导性投入。中央和省、市安排的促进服务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移民后扶、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以及其它与旅游业相关的资金,要对旅游项目予以支持。各乡镇(办)应根据财力状况,安排相应的旅游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推动多渠道资金投向旅游业。

2、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旅游企业用地可享受省、市政府出台的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列入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旅游重点项目用地纳入全市用地计划。

3、落实税费价格政策。对涉及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商品产销等旅游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是收费标准有上下限幅度规定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费。完善价格政策,对旅游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普通工业企业实行同等价格。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予以优惠。旅游企业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允许旅游运输企业实行淡季报停制,停业期间免收运输管理费。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活动推向市场,将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旅行社代理有关会议、交通、食宿、考察等事项。

4、完善旅游发展激励政策。对旅游包机、专列、新评或升级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的宾馆饭店、4A级以上(含4A级)的旅游景区、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的旅行社以及在旅游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分别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八)强化保障体系

1、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禹州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的领导协调职能,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加强协作,不断强化旅游发展的合力。建立定期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勤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一把手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2、部门配合推动。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把支持旅游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涉旅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旅游资源开发的整合力度和宏观指导;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建设部门要把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国土部门要在用地计划指标中对

重点旅游项目用地给予优先安排;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制定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旅游运输;卫生、安监、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发改、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物价、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推介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3、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大力推进依法治旅,贯彻国家有关旅游法律法规,健全我市旅游法规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建立覆盖全行业的标准体系,用旅游行业标准来规范旅游市场。引导企业创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鼓励专业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旅游行业社团组织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开展行业文明创建和诚信建设,推进旅游行风建设。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完善旅游统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统计手段的信息化水平。建立旅游餐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出台并实施具有旅游行业特点的旅游餐饮标准和服务规范。

4、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和完善旅游管理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充实旅游规划、人才培训、商品开发等方面的力量。优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有效整合和利用全市教育资源,鼓励支持旅游人才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建立完善各类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重旅游高端人才的引进,优化旅游人才结构。

5、加强考核监督。把旅游业发展目标、品牌培育、项目建设、宣传促销、行业管理等纳入市目标考核体系,统一进行评分和考核,严格奖惩,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的旅游发展长效机制,营造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发展旅游的浓厚氛围。

第四篇: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一、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重要意义

(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是促进文山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山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自治区相连,南与越南接壤,是云南通往广东、广西的重要通道,素有“颠桂走廊”之称。1992年,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329万人民群众,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文山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三个重点,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打造通道经济、特色经济、工业经济和旅游文化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州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文山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比内地整整晚了14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还比较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发展思路,这些问题仍旧很难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旅游业是效益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朝阳产业,旅游产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

边关文化独特、生态环境舒适、资源品位高、景观组合好、区位优势凸显等特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十五”期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由2000年的130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260万人次,五年中翻了一番,到2005年旅游总收入近17亿,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4%,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1.3万人。到2008年,全州接待国内还游客3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4亿元,分别增长5.7%和6%,已成为文山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文山州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产品结构不合理,仍然停留在小、弱、散的基础上;投入不足,缺乏融资主体;管理体制不合理,政企、政社不分;缺乏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发展机制等问题,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众观以上问题的出现,在于我州对旅游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对外开放,带动相关产业乃至推动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且存在思想落后、改革创新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深层次的原因。当前,全国乃至全省大部份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我州旅游业正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时期,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旅游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只有加快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才能解决我州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旅游产业自身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进全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是云南省推进旅游“二次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以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为目的,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破除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从计划经济的事业型旅游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型旅游的转变,实现从粗放型旅游到集约型旅游的转变,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推动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趋于完善,旅游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旅游整体形象更加鲜明,旅游环境更加优化,城市功能更加配套,旅游产业链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旅游经济效益实现显著增长。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770.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46亿元,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30000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以上,把文山建设成为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越南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政府调控宏观,在观念、政策、规划、资金、社会领域中提供支持和保障;由市场调控微观,发挥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二者兼存

1、科学规划,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走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之路。遵循先规划设计、后开发建设的基本原则,严禁盲目开发、低水平建设等破坏、浪费旅游资源的行为。全州以及各县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全州以及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委托具有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的机构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及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景区(点)在新建、改建、扩建旅游项目时,应依据总体规划进行,并报有关部门审批,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建设、环保、卫生、文化、扶贫等部门,在编制、修订规划时,应加强与旅游规划相互衔接。

2、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

(1)构建“一个中心”:即是把文、砚、平城市群落建设成云南面向泛珠三角经济区和越南的旅游集散中心。

(2)培育“两条精品线路”: 培育跨省的普者黑—坝美—驮娘江—广西,跨境的普者黑—老君山—天保—越南两条精品旅游线。

(3)打造“两大旅游精品区”:以普者黑为龙头,着力把普者黑、坝美景区打造成精品旅游区,同时做好老君山景区、天保旅游区的策划开发。

普者黑景区:突出“岩溶湿地、水山田园、荷花世界、彝家

旅游、边境旅游、民俗体验、特色工农业旅游六大产品。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文山州因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山水相依的自然环境以及河流、湖泊、温泉等,从海拔、气温、风速、日照、湿度、降雨等方面评价,文山州均为开展休闲度假旅游的优质地区,普者黑旅游度假区、坝美、八宝等,都是开展休闲度假旅游的良好依托地。

生态康体旅游产品:生态康体旅游是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旅游产品。文山有良好的气候、优美的自然环境,应本着亲近自然、体验文化、享受生活、关爱生命的康体旅游理念,培育开发生态康体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文山州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原生态的环境保持得比较好,有浓郁乡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族特色,优美的田园风光,可以在城市周边以及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好的偏远的地带开展以体验自然风光、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以亲近自然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边境跨国旅游产品:文山州为云南省重要的边境地区,有麻栗坡、马关、富宁三个县与越南接壤,拥有438公里的国境线、1个国家级口岸、3个省级口岸,中越两国边境地区具有合作开展跨国旅游的巨大优势。

民俗体验旅游产品:文山州是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壮族、苗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与岩溶山水环境构成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以民俗集镇、特色村落、节日庆典、音乐舞蹈、服装

10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各县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把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与景观资源有机结合,以景区景点为载体,充分挖掘、整理民俗、民间节庆、民间艺术资源优势,开发利用壮苗山歌、洞经音乐、民族戏剧、歌舞等民间文化资源,在策划具体的旅游项目、在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应尽量考虑体现大众参与性、观赏性、民族性的节目,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文山县依托三七产业园区,重点挖掘三七文化,将三七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策划一批三七文化旅游产品。丘北县要重点挖掘、保护僰人文化和彝族文化,对挖掘整理出来的文化进行包装,使之很好的融入到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广南县要重点挖掘整理“句町文化”的和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在深度挖掘“句町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精心策划一批特色鲜明、有生命力的“句町文化”旅游产品。富宁县作为歌书发源地,百越母亲河,重点打造以壮族“坡芽歌书”为核心的旅游产品。

5、拓展旅游市场

顺应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方向,文山州将进一步加大开拓客源市场的力度。认真分析研究自身的条件,打造“永远的三七之乡、最后的世外桃源”旅游形象主题,同时也要顺应经济的发展规律来思考问题,认真定位客源市场。发挥旅行社桥梁的作用,通过走出去推介、请进来采线的形式,让旅行社先了解景区景点和线路产品,通过旅行社进行宣传,做活市场推介工

2逐步规范化、程序化。

7、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旅游业主导和政策扶持的认识。政府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夯实旅游发展平台,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业。同时要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调动全社会发展旅游的积极性,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部提高宾馆、餐饮的服务环境。不断加大对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旅游经营行为。实行旅行社诚信经营、导游员诚信执业公告、奖惩制度及旅游投诉披露制度,旅游企业要接受旅游行政执法人员的检查和指导。鼓励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以行业协会形式建立自律机制,深度治理“零负团费”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机构,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工商、建设、公安、旅游、交通、文化、卫生、技术监督等部门要不断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严肃查处和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毁约失信,以及使用与星级或等级标准相同和相似符号、标志及攀附性文字进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为文山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

8、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

牢固树立旅游人尽其才,旅游才尽其用,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4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2)理顺政企、政社关系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设置彻底解决旅游行业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的现象,明确职能划分,让许多部门从企业社团中退出,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让协会真正担负着向上与政府沟通,向下协调会员关系,制订行业自律公约的作用,真正按市场规律来运行旅游产业。

(3)建立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体制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撑,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然而,我州星级宾馆、饭店、景区(点)都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同时进行管理,形成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相互制约的局面,制约着星级宾馆、饭店、景区(点)的建设和管理,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必须改革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旅游管理新机制。对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实施彻底的三权分离,成立独立部门,充实力量,完善内部机构,建立健全工作运作机制,使其集中力量抓宏观管理、旅游规划落实、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市场管理与监督,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积极推进旅游企业改革,加快企业优化重组步伐 为提升我州旅游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现代产业化水平,必须积极推进旅游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的主体能动性和竞争力。积极扶持国有旅游骨干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企

6资机制。搭建旅游融资平台,通过招商引资的突破,带动项目建设的突破。鼓励州内有实力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可以迅速募集资金,集中大量资本从事大规模开发经营。进行项目融资,推出适应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的可持续发展旅游项目,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的投资。旅游景区可出让开发经营权,转让给企业经营,使资源与资本有机组合,让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建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交由专家组成的管理机构运作。可以同过采取抵押景区门票未来收入实现融资的方式开发景区建设。

(三)对开放的主要任务

1、大力推进旅游区域合作

在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旅游地之间加强联系,进行竞争性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着资源共用、市场共拓、信息共享、实现多赢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与东盟、泛珠三角区域,省内滇东南片区和州内的旅游合作,同时也要加强与上海、重庆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建立无障碍旅游区,实现真正意义上交通、市场、信息、管理无障碍,旅游社、旅游管理、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信息交流、旅游规划共同合作的格局,推进旅游区域合作的共同发展。

2、加快建设彰显地方特色且与国际接轨的标准服务体系

8旅游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项目。切实减轻旅游企业负担,坚决取消各种违规收费项目;实施税费优惠,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对重点发展的旅游企业,要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凡在州内投资兴办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适当给予税收减免。对争取到我州举办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文艺、体育等重大节事活动,政府要对承办单位给予支持,减免一定的税费。对旅行社组团到我州境内,以收取的全部旅游费减去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门票或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根据全州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经政府部门批准,到我州投资超过 1 亿的旅游项目,给予一定税收减免;优先安排土地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对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依据有关政策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旅游项目建设需要占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国土资源部门要适当安排用地指标,优先办理用地手续。实力雄厚的国内外大企业来我州投资兴建旅游项目的及对列入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旅游区和旅游项目要合理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全州旅游业发展具有拉动作用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适当减免土地出让金。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按缴纳。

3、加大资金投入,助推旅游业发展

州级以及旅游重点县财政应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加大扶持力度,主要由于旅游宣传促销、编制规划、0务中心。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和推广旅游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普及旅游标准化应用。通过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体系,营造安全、便利、舒适、友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第五篇:旅游规划引领樟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规划引领樟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樟树市以文化兴市为契机,把深挖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升温升级作为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通过旅游规划引领、项目支撑、产业融合,全力打造文化休闲游、养生度假游、工业游和乡村游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项目,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赶超发展。目前,该市已有2A级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3A级乡村旅游景区1个。今年1至7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3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亿元。

该市利用独特的“药酒盐、古道闲”等自然、人文特色资源,围绕打造“中国第一养生天堂”和江西旅游新地标,主动融入全省旅游网络,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深度开发,着力建设融国教、国药、国酒于一体,集休闲、疗养、保健于一堂的养生休闲旅游胜地。聘请专家编制《樟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阁皂山药道养生、中国古海休闲度假、三皇宫历史文化街、吴城商邑文化、筑卫城远古文化等旅游板块,形成以葛玄路养生休闲旅游带为轴,以筑卫城、吴城文化创意旅游区为翼的“一轴两翼”集群规划体系。该市投资1亿元拉通了从城区直达景区的旅游公路,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配套设施,开通旅游观光专线。市财政每年还安排60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条龙”服务,让游客“既有看头,又有玩头”。

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项目的支撑。该市在用地、用工、税收、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办旅游项目,以大项目拉动旅游产业聚集发展。投资31.65亿元的“中国古海”养生旅游项目,依托该市丰富的岩盐资源,巧打“盐文化”休闲旅游牌,开发海洋之恋、养生会馆、3D漂浮影院、盐晶动感SPA、大极盐泥馆等特色景点,创立“旅游+养生”新模式,填补了复合型养生旅游度假项目的市场空白,为江西旅游在红、绿、古的基础上增添了一道“蓝色”风景。该景区刚开业不久,就出现了游客“井喷”现象,单日最高接游量突破8000人次。投资6.8亿元的阁皂山旅游开发项目,依托悠久的道教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养生保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养生福地,与中国古海景区遥相呼应,形成了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该市注重文化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文化旅游元素注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打造仁和863医药科技园、四特酒文化城、三皇宫历史文化街区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关联项目,使全市各

地景点串点成线。同时,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在葛玄路沿线大力发展乡村游、采摘游、观光游、农家乐等休闲文化旅游,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让游客体验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目前,该市已发展星级农家旅馆3家、农家乐104家,三层楼、松湾、芦岭、大汗等地的“农家乐”已成为全省闻名的乡村品牌旅游点,年均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认为:樟树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最初的业态——农家乐,农家乐的特点是符合一家一户的经营,但对于资本下乡来说还需要休闲农业。

下载加强规划引导 实施项目带动 务实推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贡井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规划引导 实施项目带动 务实推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贡井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最终版)

    《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发布 新闻日期: 2010年07月03日 08:43:37 海南通过建设“国际旅游岛”,成为中国旅游对接世界的一面旗帜;云南通过“七彩云南”旅游形......

    区域旅游规划项目所遵循的原则

    东部旅游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是以苏家屯东部旅游经济区旅游资源现状和现有绿岛度假区、白清寨风景区、马耳山生态旅游区的发展为基础,以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需求,尤其是以沈阳为......

    积极实施项目 推进茶业发展

    积极实施项目 推进茶业发展 (贵定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 根据上级领导的安排,现将我县2008年以来茶产业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关于实施茶产业项目的情况(2008年6月—201......

    区域旅游规划项目的发展策略及功能定位

    汶上县域经济欠发达,旅游发展缓慢,以垄断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恢复宝相寺为契机,开发世界一流的创意项目,给市场以震撼,使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县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五河县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及推进情况汇报

    五河县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及推进情况汇报 五河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蚌埠市抓住了五河旅游项目就抓住了蚌埠市旅游业的未来。在五河发展旅游业有着五大优势: 一、......

    实施一统三分战略推进区域跨越发展

    实施一统三分战略推进区域跨越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以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为主线,以“抢机遇、定规划、办......

    推进产业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推进产业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相......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0123162 程晓强 国民经济管理121 摘要:婺源主要产业以茶产业,旅游业,小水电业及县工业园区 为主,其中尤以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根据婺源的综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