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我院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第二条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以成长和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与成长成才的知识,传授心理调试的方法、技能,强化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理念,帮助大学生缓解和调试学业与发展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预防心理疾病、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以获得更完善的发展;
(二)适应性的心理咨询:对部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惑和心理矛盾的学生以及具有某些心理弱点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干预,排解他们在情绪与情感、择友与恋爱、环境适应、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困扰,减轻压力,改善和提高适应能力,防患于未然,促进他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和预防严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
(三)障碍性诊断与处理:识别和初步诊断有较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的学生,视情况转诊或协同专科医疗机构进行干预矫治;
(四)心理危机干预:对于发生重大事件后的当事人或目击者,发生异常行为的当事人,有自杀意向或行为的当事人,情绪、行为失控的当事人等主动发现、识别,及时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专业性的危机干预处理措施;
(五)前瞻研究:立足本院的学生群体特点,研究心理健康工作规律和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心理健康的诊断标准和心理诊断应用技术,对进一步的工作设想和决策提供依据,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部门提供依据;
(六)全面规划与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发展和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具体指导。
第三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每年新生心理普测
每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对于筛查出的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心理辅导员及时给与咨询辅导,对于属于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建立档案,并反馈给相关,进行进一步的干预和处理。
(二)每学期重点人群排查工作
每学期初,心理咨询室组织,各系落实,辅导员具体实施,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对重点人群进行排查。
重点人群包括:新生中第一次课程不及格、大二多门课程不及格、大三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存在严重或慢性生理疾病的学生;既往发生过心理障碍的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失恋应激反应明显的学生;近期发生人际冲突的学生,等等。
(三)重度心理问题学生心理档案
对新生普测筛查出并谈话确定的、每学期重点人群排查后确定的、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和心理咨询过程中确定的重度心理问题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及时在院、系两级档案中同步更新学生情况和干预辅导情况。
(四)院心理工作例会
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师和各系心理工作负责人每1-2月召开心理工作例会,沟通信息、交流经验。
第四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与干预;
(二)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三)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
(四)进行专题讲座或开展小型心理辅导培训班;
(五)培训、指导以及协调各系学生工作人员和骨干学生;
(六)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活动;
(七)编写相关文字材料,利用学院广播、计算机网络、校刊、宣传手册等媒体或载体进行宣传。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
第五条 学院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系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全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学生骨干人员组成。
第六条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统管,实行以学生处和各系分工管理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第七条 努力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学院辅导员队伍及学生心理骨干队伍组成,建设符合我院实际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
(一)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隶属于学生处心理咨询室,由学生处和教师所在系共同管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职责是设计、组织和实施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训指导学院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心理测评和咨询服务、预防和处理重度心理问题学生等工作。
(二)学院辅导员队伍是本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是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识,积极开展生命教育,配合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做好大学生的个体咨询及团体辅导,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学院、系内、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网络建设。另外,每个系全体辅导员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并选定一名辅导员为“系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该负责人在本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下,在学生处心理咨询室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学生心理骨干队伍由每个班级的心理委员、宿舍长构成(可由班级生活委员兼任),心理委员按照每班1-2人的数量配备,各班心理委员、宿舍长受辅导员领导,负责组织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个系各班心理委员、宿舍长组成本系的学生心理组织——“心灵小组”,“心灵小组”在“系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面向本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八条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专职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我院师资培训计划,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其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并逐步建立培训机制和制度;按上级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职责规范
第九条 心理咨询工作中的职责规范:
(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禁止宣扬和采用迷信、虚幻、神灵等一切非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二)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热情、真诚、耐心、认真地全心全意地为来访者服务;
(三)对来访者一视同仁;
(四)要尊重来访者的人格、权利、个人意愿和隐私,对来访者个人的资料予以保密,确因工作或研究需要而使用咨询资料时,应以确保当事人的隐私权等民事权利不受侵害为前提;
(五)严格执行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的道德要求。在实施有关人格、智力、情绪和心理健康等心理测试时,均应向受试者说明测试的目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在测试后应结合测量工具的信度、效度及适用性将结果向受试者做出反馈和客观适当的解释,但解释时不得使用极端的词汇,不得夸大心理测量工具的效用,不得随意给来访者做出有关精神疾患的诊断,不得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妄下结论;
(六)在与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或实施心理治疗之前,应告知来访者此次咨询或治疗的目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对问题的界定、预期的目标、采取的措施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应当告予当事人,并与当事人协商以求达成一致意见;若治疗属实验性或研究性的,应经当事人同意之后方可进行;
(七)在咨询过程中,如发现来访者情绪不稳、行为反常、有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倾向以及其他危机个案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学生所在系和有关部门;
(八)在咨询过程中,如感到无法帮助来访者或来访者问题已超出心理咨询室的服务范围时,应及时终止咨询关系,转给专家或其他有关机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或通报;
(九)与来访者保持适当的人际关系。在咨询工作中坚持客观性原则,注意保持角色的一致性,不将个人的情感、好恶掺杂在工作之中,不代当事人作决定,不与当事人发生非咨询的或不正当的关系;
(十)努力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第十条 系级辅导员心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全面负责本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认真学习心理辅导知识及心理学理论,掌握切实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对轻度心理问题能进行处理。
(三)组织本系新生心理普测,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四)指导本系心理委员、宿舍长组织各项活动,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第二课堂活动,适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五)经常与本系辅导员、学生联系,及时掌握材料,随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不等不靠,不受时间影响。
(六)确定具体辅导对象,并作长期观察辅导,做好辅导的内容记录,整理备案并妥善保存。
(七)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转介到心理咨询室;发现学生危急事件及时向系负责人汇报。
(八)每月填写并上交《系级学生心理状态汇报表》;经常、及时地与心理咨询室保持工作上的沟通联系。
(九)每学期写好工作总结,并上报心理咨询室。
(十)做好有关保密工作。第十一条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人格修养,不断研究新问题,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
第十二条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第十三条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定期轮流选派专业人员参加校外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定期邀请专家对从业教师的心理咨询与培训等工作进行专业督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促进专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与个人成长。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党总支、系(部)、部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卫生部
共青团中央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20〕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面临的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紧迫课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基本原则。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其基本原则是: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疏导、调适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试能力。
5.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为大学生办实事。
(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3.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
4.传授心理调试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5.构建和完善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体系,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处、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务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校医务室负责人和各系(部)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组成。负责全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对日常工作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具体负责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确定的相关工作任务;协调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学院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负责对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进行初步评估,提出危机事件初步处理建议,及时有效开展危机干预工作;负责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对各系(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评估等任务。教务处负责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工作;学生处负责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以及对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相关常识培训;团委负责通过学生会、团委、班集体、社团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毕业生的求职面试心理健康教育;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和校医务室分别负责大学生安全教育和身体健康保健教育。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五级网络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五级网络体系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委——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各系(部)作为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
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完善由主管学生工作领导负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旨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好学生在生活中的学习、就业、人际调节和生活适应的指导和帮助工作,对同学当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绪反应及时化解,避免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件的发生。通过系(部)管理,明确责任,落实目标,建立从宿舍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专职教师到系(部)、部门、学院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校医务室、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形成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场所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情绪减压室、音乐放松治疗室和团体辅导室等场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四)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
要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需的经费和条件保障,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四、扎实有效、形式多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要求全院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教育部、教育厅以及我院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件,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形成全体师生共同关心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行动,全方位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精神,努力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加强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针对学生管理干部、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定期组织专题报告、参观学习、研讨等形式,加强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业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制度。
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有计划地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机会。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业务水平,规范他们的职业道德。并使每一位学生工作者都基本具备教育心理学意识和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四)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工作队伍。
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并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系列或相应专业系列,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要计算工作量或给予合理报酬。(五)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工作。
要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各任课教师都要主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结合我校实际,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或必选课程,设置2学分,32-36学时,保证在校学生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课程讲授心理健康常识,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教学方法与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广大同学都能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六)稳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工作。
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为保证测评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要大力加强对参加测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的有效完成,建立完善、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而做到对学生心理问题有效筛查、干预、跟踪和控制,使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七)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积极扶持大学生心理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展网上心理健
康教育空间,利用留言板、电子邮箱、QQ等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咨询等活动;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电影赏析、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城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但必须看到我市的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农村教育总体还比较薄弱,城乡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为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省、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加快我市农村教育发展,推动我市教育快速、均衡、可持续发展,特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一)建立“以县为主”的财政保障制度。市政府承担对辖市内义务教育的主要财政责任,加大市级财政对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确保公办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人员经费、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积极争取省、市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市政府新增教育经费要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教育转移支付等省、市专项补助资金统一纳入市级财政教育专项经费预算,全额用于教育事业,做到专款专用。乡镇(街道)要积极筹措资金,按有关规定提供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舍所必需的土地,改善农村中小学、乡镇(街道)成人学校和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乡镇(街道)按不低于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5%安排用于农村教育事业,并作为市政府对乡镇(街道)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二)合理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市财政统发,实行市长负责制。教师工资统一城乡同类学校教师的收入分配政策,中小学教职工应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所需经费由财政承担。统一城乡教师的医保、社保政策,城乡教师的住房补贴与公务员同步,中小学教师增收节支奖力求享受当地国家公务员平均增收节支奖励水平。对经过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多方筹集资金后仍有困难的乡镇(街道),中小学教师增收节支奖发放,市财政予以专项补助。原乡镇(街道)涉及到教职工的奖教福利待遇、教师探亲每周报销费用、外地教师生活或工作补贴等有关优惠待遇,乡镇(街道)要继续予以保证。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缩小城乡教师收入的差距,逐步使其达到同等水平。
(三)建立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所在市域、规模大小、布局调整等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确定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并切实保证公用经费到位,对农村中小学运转所需的公用经费要重点予以保证。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要高于城镇同类学校标准,除学校收取的杂费全部用于公用经费开支外,不足部分由市财政统筹安排,并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校。鼓励农村学校开展小班化试点探索,对小班化试点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核定、教师编制核定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对农村学生数较少的学校及寄宿制学校,在公用经费核定时要予以照顾。各乡镇(街道)、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中小学收费的规定,规范收费行为,不得擅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四)进一步加大教育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建设中小学校舍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所需基本建设经费,列入政府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土地出让金的一定比例、财政新增收入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按规定征收的城乡教育费附加等资金,全额用于中小学、幼儿园、农村成人学校的基本建设和设备添置。控制新的基本建设债务,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调整之前形成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建设债务,由市、乡镇(街道)合理安排还贷计划。城乡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对农村学校的设备配置实行专项补助。将新增危房和破旧校舍勘察、维修改造列入正常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五)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元投资体制。以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薄弱学校、政府新建学校以及后勤项目为重点,在明晰产权和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对政府投资资金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租赁、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办学。继续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等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捐款,应在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继续开展“希望工程”、“爱心捐款”等活动。
二、加快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调整和优化中小学布局。继续实施《2005-2007年**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按照小学就近入学提高水平、初中相对集中满足需要、高中规模建设优质发展的思路,加大跨乡镇学校撤并力度,着力建设**六中、**中学和**初中等三大农村初中,做强做大**高中,使全市农村中小学布局更合理,资源更优化,效益更突出。启动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工作,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全面实施“万校标准化”工程。结合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基础建设。从2005年起,通过5年的努力,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建成结构安全、设施完备、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标准化学校。
(三)积极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积极实施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争取到2007年底,建成3所省级示范性寄宿制初中。农村小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行寄宿制。认真实施省人民政府“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解决好师生就餐困难,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寄宿要建立护理、护送制度,配足配强专职保育员,确保学生安全。
(四)统筹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财政投入,重点保证农村中小学现代化教育设备购置和更新。从2005年起,实施全市中小学起始年级多媒体进教室工作。2006年,全面完成“校校通,实现以有线光缆为主干,以高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技术为核心技术,分级连接全市中小学校的高速教育网,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联和共享。
三、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创造条件,推进教育公平
(一)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逐步把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教师专业成长上来。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要求,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2005年起,市财政按每年不少于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用于中小学师资培训及培养。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高学历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结构合理化。新认定一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享受现有市等级骨干教师待遇。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办法,中、高级教师职称评选适当向农村倾斜。改革和完善农村教师进城考制度,在促进师资合理流动的前提下,切实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城市学校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制度,适当延长支教时间,以发挥支教教师的作用。倡导全社会关心和爱护教师的良好氛围,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待遇,市政府每年用10万元奖励长期在农村从教的优秀教师。
(二)积极推进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扶贫助学力度。设立扶贫助学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助学。市财政按省下拨的扶贫助学专项资金落实配套资金。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办法,通过实行教育券制度等,专款专用,确保扶贫助学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不使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在现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扶贫助学资助范围,将特困残疾人子女、重点优扶对象子女、特困职工子女及其他低收入困难家庭子女和少数民族学生列入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资助对象。对因病、因灾等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可根据困难程度实施减免。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所需资金由财政保障。规范扶贫助学行为,切实做到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各类资助金额、物资的分发情况。
(三)大力实施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帮扶弱校”工作,让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偏远学校结成城乡学校共同体,明确相关各方的责任与义务,使共同体各校教育理念共享、教师统筹、管理同步、责任共担,真正在管理、发展、考核等方面结成一体。市、乡镇(街道)对实施共同体学校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市政府对每一个共同体每年补助6万元,对促进共同体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相关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进一步做好流动学生的义务教育工作。按照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的原则做好流动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工作。把流动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民工子弟学校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考核逐步与当地公办学校一致;公办中小学接纳民工子弟入学的按当地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拨付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流动学生的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政府的教育责任。
(五)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和行为有偏差、学业有困难学生的关爱和帮教。学校要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把中小学生推向社会,坚决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学习,尊重学生有适合自身成长的个性发展。改革农村学校德育方式,大力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努力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各方面发展和关怀的需要。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督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六)进一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乡镇中心幼儿园实行“以乡为主、县乡共管”的体制,明确乡镇(街道)的办园主体地位,市教育局负责教师配置、人事管理及业务指导等。落实农村幼儿教师社会保障政策,努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逐步过渡到教师由公办教师担任。依法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整治力度,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行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抓好幼儿教师的培训进修,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持证率。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争创市级示范幼儿园。量力而行发展婴幼儿早期教育。
(七)规范学校、幼儿园产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地不得将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以出售、拍卖等方式进行转让,已经转让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减损或群众反响强烈的要及时予以纠正。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不得以个人承包方式办园,已承包的必须及时收回。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转制必须按规定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报省教育厅批准后方能实施。要认真清理和妥善处置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学校资产,要切实做好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办理工作,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简化手续,为学校及幼儿园办证提供方便。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置换,置换所得资金要全部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农村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落实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责任。乡镇(街道)确保不低于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5%用于农村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市对乡镇(街道)的教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辖市内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卓有成效的乡镇(街道),市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责任、完成任务不好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市政府每年公布对各乡镇(街道)上述内容的考核结果。
(二)各乡镇(街道)和发改、教育、财政、民政、物价、人劳社保、城建、国土、农林等有关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有关教育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通力合作,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督查已经出台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实行通报制度。
第四篇: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 施 意 见
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教育部又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条件保障,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说明。
我区是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区,区教委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我区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组织培训了心理辅导员,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研课题,编写出了一批有关的材料;有90%的小学和75%以上的中学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和咨询工作,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区教委还于1999年7月成立了“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规范化的管理与指导体系之中。
为进一步贯彻全教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落实我区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特制定《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希望各中小学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与组织机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创造型
人才的重要环节。我区的广大干部和教师应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学生为宗旨,结合科研课题,扎扎实实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实施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开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由教委中小教科、崇文分院、区教研中心的人员组成的业务机构,负责组织、规划、协调和指导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实施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两项主要任务: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生活等方面的教育与辅导,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克服焦虑、承受挫折、调解情绪,提高他们调控自我、适应环境、善于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行为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通过自我调节,尽早消除障碍,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实施:
1、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进行渗透。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及班主任工作中,全体教师都应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培养。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与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能利用活动课、班校会、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或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各校应利用广播、闭路电视、板报等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宣传工作。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由学校心理辅导员对少数出现心理问题或心
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科学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学校还可开设热线咨询电话和心理咨询信箱,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4、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在有条件的学校可尝试为学生建立心理教育档案,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待条件成熟,再逐步推广。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环境。通过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咨询活动等各种方式,积极宣传心理健康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
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科研课题为依托,扎扎实实地深入研究,稳步推进,逐步建立行政、教研、科研三结合的工作体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科学的、规范化的有序轨道。
三、工作要求
1、各校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教基[1999]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北京市教委京教德[1999]004号文件《关于转发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提高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2、各校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或研究小组),由主管校长负责。逐步形成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思品课和政治课教师、班主任、专职团队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将这一计划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之中。
3、到2000年底之前,我区各中小学都应配备专(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各校要尽快确定一名素质较高的专(兼)职人员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并参加“中心”组织的专业培训。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
不到要求的,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4、学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人、财、物和时间上给予保障。要逐步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管理。专职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所从事的有关工作都应计入工作量,并给予合理的报酬。
5、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并将这一工作纳入我区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各校要支持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进修学习,不断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对于校级领导、德育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和广大教师也将逐步分岗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各校也要有计划地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或研讨活动,提高广大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6、各校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研究工作,深入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规律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及学科教育教学的关系,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策略等。区教委今后将定期召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对这项工作开展得好的学校及个人给予表彰。
崇文区教育委员会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00年5月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一)建立“以县为主”的财政保障制度。市政府承担对辖市内义务教育的主要财政责任,加大市级财政对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确保公办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人员经费、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积极争取省、市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市政府新增教育经费要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教育转移支付等省、市专项补助资金统一纳入市级财政教育专项经费预算,全额用于教育事业,做到专款专用。乡镇(街道)要积极筹措资金,按有关规定提供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舍所必需的土地,改善农村中小学、乡镇(街道)成人学校和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乡镇(街道)按不低于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5%安排用于农村教育事业,并作为市政府对乡镇(街道)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二)合理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市财政统发,实行市长负责制。教师工资统一城乡同类学校教师的收入分配政策,中小学教职工应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所需经费由财政承担。统一城乡教师的医保、社保政策,城乡教师的住房补贴与公务员同步,中小学教师增收节支奖力求享受当地国家公务员平均增收节支奖励水平。对经过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多方筹集资金后仍有困难的乡镇(街道),中小学教师增收节支奖发放,市财政予以专项补助。原乡镇(街道)涉及到教职工的奖教福利待遇、教师探亲每周报销费用、外地教师生活或工作补贴等有关优惠待遇,乡镇(街道)要继续予以保证。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缩小城乡教师收入的差距,逐步使其达到同等水平。
(三)建立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所在市域、规模大小、布局调整等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确定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并切实保证公用经费到位,对农村中小学运转所需的公用经费要重点予以保证。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要高于城镇同类学校标准,除学校收取的杂费全部用于公用经费开支外,不足部分由市财政统筹安排,并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校。鼓励农村学校开展小班化试点探索,对小班化试点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核定、教师编制核定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对农村学生数较少的学校及寄宿制学校,在公用经费核定时要予以照顾。各乡镇(街道)、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中小学收费的规定,规范收费行为,不得擅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四)进一步加大教育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建设中小学校舍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所需基本建设经费,列入政府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土地出让金的一定比例、财政新增收入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按规定征收的城乡教育费附加等资金,全额用于中小学、幼儿园、农村成人学校的基本建设和设备添置。控制新的基本建设债务,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调整之前形成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建设债务,由市、乡镇(街道)合理安排还贷计划。城乡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对农村学校的设备配置实行专项补助。将新增危房和破旧校舍勘察、维修改造列入正常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五)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元投资体制。以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薄弱学校、政府新建学校以及后勤项目为重点,在明晰产权和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对政府投资资金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租赁、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办学。继续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等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捐款,应在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继续开展“希望工程”、“爱心捐款”等活动。
(二)全面实施“万校标准化”工程。结合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基础建设。从2005年起,通过5年的努力,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建成结构安全、设施完备、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标准化学校。
(三)积极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积极实施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争取到2007年底,建成3所省级示范性寄宿制初中。农村小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行寄宿制。认真实施省人民政府“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解决好师生就餐困难,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寄宿要建立护理、护送制度,配足配强专职保育员,确保学生安全。
三、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创造条件,推进教育公平
(一)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逐步把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教师专业成长上来。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要求,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2005年起,市财政按每年不少于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用于中小学师资培训及培养。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高学历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结构合理化。新认定一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享受现有市等级骨干教师待遇。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办法,中、高级教师职称评选适当向农村倾斜。改革和完善农村教师进城考制度,在促进师资合理流动的前提下,切实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城市学校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制度,适当延长支教时间,以发挥支教教师的作用。倡导全社会关心和爱护教师的良好氛围,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待遇,市政府每年用10万元奖励长期在农村从教的优秀教师。
(二)积极推进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扶贫助学力度。设立扶贫助学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助学。市财政按省下拨的扶贫助学专项资金落实配套资金。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办法,通过实行教育券制度等,专款专用,确保扶贫助学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不使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在现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扶贫助学资助范围,将特困残疾人子女、重点优扶对象子女、特困职工子女及其他低收入困难家庭子女和少数民族学生列入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资助对象。对因病、因灾等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可根据困难程度实施减免。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所需资金由财政保障。规范扶贫助学行为,切实做到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各类资助金额、物资的分发情况。
(四)进一步做好流动学生的义务教育工作。按照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的原则做好流动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工作。把流动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民工子弟学校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考核逐步与当地公办学校一致;公办中小学接纳民工子弟入学的按当地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拨付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流动学生的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政府的教育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乡镇中心幼儿园实行“以乡为主、县乡共管”的体制,明确乡镇(街道)的办园主体地位,市教育局负责教师配置、人事管理及业务指导等。落实农村幼儿教师社会保障政策,努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逐步过渡到教师由公办教师担任。依法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整治力度,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行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抓好幼儿教师的培训进修,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持证率。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争创市级示范幼儿园。量力而行发展婴幼儿早期教育。
(七)规范学校、幼儿园产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地不得将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以出售、拍卖等方式进行转让,已经转让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减损或群众反响强烈的要及时予以纠正。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不得以个人承包方式办园,已承包的必须及时收回。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转制必须按规定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报省教育厅批准后方能实施。要认真清理和妥善处置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学校资产,要切实做好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办理工作,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简化手续,为学校及幼儿园办证提供方便。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置换,置换所得资金要全部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农村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落实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责任。乡镇(街道)确保不低于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5%用于农村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市对乡镇(街道)的教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辖市内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卓有成效的乡镇(街道),市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责任、完成任务不好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市政府每年公布对各乡镇(街道)上述内容的考核结果。
(二)各乡镇(街道)和发改、教育、财政、民政、物价、人劳社保、城建、国土、农林等有关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有关教育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通力合作,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督查已经出台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实行通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