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文字素材4 新人教版必修3
群落的结构要素
生物的每一组织水平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并与其功能相联系,生物群落也是如此。群落结构是群落中相互作用的种群在协同进化中形成的,其中生态适应和自然选择起了主要作用,因此,群落外貌及其结构特征包涵了重要的生态学内容。前一节介绍的种类组成也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特征,这一节着重介绍群落的空间结构(或物理结构)及其生态内涵。
一、群落的结构要素(一)生活型
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植物生活型的研究工作较多,最著名的是丹麦生态学家C.Raun-kiaer生活型系统,他选择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做为划分生活型的标准。因为这一标准既反映了植物对环境(主要是气候)的适应特点,又简单明确,所以该系统被广为应用。根据这一标准,C·Raunkiaer把陆生植物划分为5类生活型。
(1)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 cm以上,又依高度分为4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m),中高位芽植物(8~30 m),小高位芽植物(2—8m)与矮高位芽植物(25 cm一2m)。
(2)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 cm之下,多半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3)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4)隐芽植物(cryptophytes):又称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5)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以种子越冬。
上述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植物在其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可做为某地区生物气候的标志。
Raunkiaer从全球植物中任意选择1 000种种子植物,分别计算其上述5类生活型的百分比,其结果为高位芽植物(Ph.):46%;地上芽植物(Ch.):9%;地面芽植物(H.):26%;隐芽植物(Cr.):6%;一年生植物(Th.):13%。上述比例被称为生恬型谱。C.Raunkiaer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归纳得出4种植物气候(phytoclimate):①潮湿地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②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包括温带针叶林、落叶林与某些草原);③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一年生植物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④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
用心
爱心
专心 1 C.Raunkiaer将地图上同一生活型谐的地点联合成线,称为等生活型线。他又把高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加以比较,发现随高度增加,地上芽植物的比重增加。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在不同气候区域的主要群落类型中生活型组成各有其特点。在天然存在的状况下,每一类植物群落都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组成但其中有一类生活型占优势。一般凡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的.反映了群落所在地生长季节中温热多湿的特征;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地下芽植物占优势的,环境比较冷、湿;一年生植物最丰富的,气候干旱。例如,表中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面芽植物次之,就反映了该群落所在地的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但有一个较长的严寒季节。至于寒温带暗针叶林,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地下芽植物次之,高位芽植物又次之,反映了当地有一个较短的夏季,但冬季漫长,严寒而潮湿。
(二)叶片大小、性质及叶面积指数 1.叶片大小及性质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它的大小、形状和性质直接影响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例如,针叶、阔叶,常绿、落叶等是决定群落外貌的重要特征。叶片的大小与水分平衡密切相关。有人据此建立了叶子大小与水分条件关系的模型,以预测最佳叶子大小。大叶比小叶更能阻碍空气的对流和热的散失,所以在太阳光照射的条件下,大叶比小叶的叶温高、蒸腾量大。相反,在荫蔽的条件下,大叶的叶温降低也较快,叶温影响光合速率,所以叶子大小与光合收益的效果有密切联系。蒸腾量大小要以植物的根从土壤吸收水分的多少为代价。最佳叶子大小就是根据经济学上收益—成本分析方法,以平衡蒸腾失水的植物根吸水量作为成本,以光合收益高低作为收益,从这两个参量随叶子增大而变化的相互关系中,求得收益与成本相差最大时的叶子大小。蒸腾耗水随叶子增大而上升,而光合收益随叶子增大而上升的曲线有一高峰值,超过此限,光合收益反而减低(这是受气体交换所限制的)。
通过这种收益—成本分析,预测在各种光照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最佳叶子大小。荒漠和热带旱生林的植物叶子都较少,这与模型预测在较高辐射和较低水分的最佳叶子相符合。图中被虚线分隔的斜带可代表雨林的林冠(右上)到地被(左下)的光照和水分条件,根据热带雨林调查结果,叶子大小由林冠向下有增大,然后再变小的倾向,与模型预测也相符。古植物学家还根据叶子大小对地质时期的气候进行预测,所采用的叶长与降水和温度关系的数据,由此可见,根据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降水和辐射,对植物生长型、陆地植物群落类型的预测是有根据的。2.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是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与群落的功能有直接关系,一般定义为: LAI=总叶面积(单面计算)/ 单位土地面积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层片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前苏联著名植物群落学家D.H.Cykaqeb(i957)指出:“层片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这些种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分”。层片与德国学者提出的生态种组有相似之处,但层片强调的是群落结构组分,而生态种组则强调其生态性质的指示作用。一般讲,层片具有下述特征:
①属干同二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有其个体数量相当多,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片。
②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③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片是群落的三维生态结构,它与层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质的区别。例如,森林群落的乔木层,在北方可能属一个层片,但热带森林中可能属于若干不同层片。一般层片比层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例如,常绿夏绿阔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都含有两种生活型。再如草原群落中,羊草、大针茅和防风属于同一层 次,但羊草是根茎禾草层片,大针茅是丛生禾草层片,而防风则是轴根杂类草层片。
(四)同资源种团
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被称为同资源种团,它们在群落中占有同一功能地位,是等价种。如果一个种由于某种原因从群落中消失,其他种就可能取而代之,因而可利用它们进行竞争和群落结构的实验研究。另一方面,同资源种团作为群落的亚结构单位,比只从形态或营养级划分更为深入,所以一些学者认为同资源种团的研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很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五)生态位
C.Elton(1927)把生态位定义为种在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后来,许多人认为生态位可与资源利用谱等同(May,1976)。根据G.P.Gause(1934)等人的实验,生态位相同的种不能共存,因之有人提出每个生态位一个种的概念,上边谈到的同资源种团,实际上它们的资源利用谱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生态位与群落结构有密切的联系,群落结构越复杂,生态位多样性越高。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高中数学《条件语句》文字素材4 新人教B版必修3
必修3“条件语句”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算法是设计高中数学课程的一条主线,程序是由若干算法语句组成的有序集合。“算法语句”是继“程序框图”之后学习的内容,是解决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的算法的程序实现。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算法的概念、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对于顺序结构的算法或程序框图,我们可以利用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写出其计算机程序,对于条件结构的算法或程序框图,要转化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算法语句,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条件语句。条件语句与程序框图中的条件结构相对应,它是五种基本算法语句中的一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了解算法语句,并能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前面学过的语句,并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本节课对学生算法语言能力、有条理的思考与清晰地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算法的目的,不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而是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算法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清晰思考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运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标》要求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条件语句的基本格式、种类以及应用,与条件结构的关系 难点:条件语句的应用,会编写程序中的条件语句.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理解基本算法语句---条件语句,以及与条件结构的关系,初步体验如何由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
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如下:
IF 条件
THEN
IF 条件
THEN
语句体1
ELSE
语句体
语句体2
END IF
END IF
能力目标:通过条件语句的学习,了解条件语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从具体的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师启发引导、讲练结合,螺旋上升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对设计算法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黄岩火车站快要开始营业了
规定:火车托运p(kg)行李时每千米的费用(单位:元)标准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0.3pp30kg y0.3300.5(p30)p30kg请设计算法,并画出行李托运费的程序框图
[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应当从问题开始,以实际应用问题作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新知识。
2、解决问题
(1)探讨条件结构的特点
以学生所画的程序框图为例,概括条件结构的特点,并与顺序结构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条件结构的特点是有一个判断过程,如果满足条件就执行某种操作,否则执行其他操作,执行到哪一步,需要根据条件作出选择。(2)引入新知识,学习条件语句
算法中的条件结构可以用条件语句来实现,其一般格式与对应的程序框图(书p10)如下: IF 条件
THEN
IF 条件
THEN
语句体1
ELSE
语句体
语句体2 END IF
END IF
[学生活动]:书翻到第10页,把条件结构对应的两种程序框图写出条件语句(运用新知)(3)解决问题1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1所画的程序框图以及原先学过的输入、输出、赋值语句,编写程序,同时教师随机让两名学生板演:
INPUT
p
IF p<=30 THEN
y=0.3p
ELSE
y=0.3300.5(p30)
END IF
PRINT y
END [教师小结]在应用条件语句编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条件的判断与执行语句的顺序(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IF)条件符合,那么(IHEN)执行语句体1,否则(ELSE)执行语句体2。② IF与END IF要配对使用,不能只用其一。
③ 区分END IF与END的区别,前者是结束条件语句,后者是结束整个程序。
④ 编写程序时注意不要漏掉一些条件的结束语句,特别是条件语句比较多的时候,因此书写的时候可由里向外将每个条件结构错开位置。
3、简单应用(随堂练习)
练习1:将p11图1.110中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
问题2:阅读下面的程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① IF x>0 THEN ② TNPUT x
用心
爱心
专心 y=1 IF x<0 THEN ELSE x=-x y=0 END IF END IF PRINT x END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件语句,熟悉条件结构与条件语句的互化,进一步体会赋值语句、条件语句,而且还能锻炼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
问题3:编写一个程序,求实数x的绝对值
[设计意图]:不仅是为了应用条件语句,而且再次提供了完整经历算法设计全过程的机会。
3、深入探究,条件语句的深层应用
问题4:将p12图1.111求解一元二次方程axbxc0的算法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 算法分析:观察程序框图可以发现,此题并不简单,原因是框图中包含了两个条件结构,而且内层的条件结构是外层的条件结构的一个分支,属于多层结构的嵌套问题。[设计意图]:本例所设计的算法本质是“公式法”。是给出框图之后,进而用条件语句来编写程序。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若有困难,老师加以分析、提醒,如算术平方根的符号为SQR等等,再补充几个比较常见的函数及功能,如ABS是x的绝对值,LOG是x取自然对数,它们都是QBASIC中的标准函数,可以直接应用,另外再补充QBASIC中常用的算术运算符,如,/,,MOD,分别表示乘,除,不等,余数,整除。[教师小结]:对于两个条件结构嵌套的一般格式如下: TF 条件1 THEN 语句体1 IF 条件2 THEN 语句体2 ELSE 语句体3 END IF ELSE 语句体4 END IF 问题5:编写一个程序,输入两个实数,并由大到小输出这两个数。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算法的程序,并学习一些编程的小技巧,进而完成三个数的问题。算法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可用条件结构的算法问题,设计的思路和问题3相似,完整地经历了先用自然语言写出算法步骤,接着画出程序框图,最后把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的全过程。本例的程序中使用的“小技巧”是借助一个中间变量“t”来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INPUT “a,b=”;a,b IF b>a THEN
t=a
a=b
b=t END IF
PRINT a,b END
用心
爱心
专心
2变式:编写程序,使任意输入的3个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
[教师小结]:这个算法编程时主要是重复用到变量的交换,这是程序的关键之处。基本思想是先将a与b比较,把小者赋给b,大者赋给a;再将a与c比较,把小者赋给c,大者赋给a,此时a已是三者中最大;最后将b与c比较,大者赋给b小者赋给c,a、b、c就按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了。
推广:编写程序,使任意输入的n(n是正整数)个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生讲思路)[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思考,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学会举一反三。练习2:
(1)读程序,说明程序的运行过程: INPUT “Please input an integer:”;x IF 9 (3)闰年是指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编写一个程序,判断输入的年份是否为闰年? [设计意图]:体现学习是再创造。学习不再看成是一种被动地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 4、归纳小结,启发创新 问题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课后作业:设置一个含嵌套结构的问题,画出程序框图,编制相应的程序,准备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条件结构及条件语句的特征。同时,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道理。 四、几点反思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条件语句的结构、特点、作用以及用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条件语句一般用在对条件进行判断的算法设计中,如判断一个数的正负,确定两个数的大小,解一元二次方程等问题,还有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等,往往要用条件语句,有时甚至要用到条件语句的嵌套。 2、本节课算法教学采用“问题教学”,从具体的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问题1),创设情境,结合原有的知识,让学生体会条件结构的特征;紧接着通过练习 1、问题 2、问题3,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条件语句,熟悉条件结构与条件语句的互化,进一步体会赋值语句、条件语句,而且还能锻炼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然后通过问题4引出多重结构嵌套,深化对条件结构的认识;最后通过问题5以及变式与推广,进一步认识算法的程序,并学习一些编程的小技巧,让学生学会思考,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学会举一反三。 这样的教学路线,使得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探究过程中,既有行动上的参与,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好习惯。也正因为这样,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条件语句是算法中的一个知识点,而算法本来属于信息技术的内容,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成为课程标准制定的一个基本理念。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而我们这边的学生使用的都是一般的计算器,只有计算功能,没有绘制功能,所有算法相应的程序语句是否可行、可靠?根本无法验证,仍然是“纸上谈兵”。对程序框图的可行性缺乏验证,会缺乏真实感的信任,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兴趣、参与的激情,课堂上如有机会,我们老师尽量通过计算机来验证,不过效果不是很好,这是教学中令人非常遗憾的地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改善。 用心 爱心 专心 5 雷 雨 从容说课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代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该剧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从而真正把握剧中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重点掌握戏剧冲突的独特性及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表现力。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表演)、探讨式、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表演课本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在观剧、讨论中不断领略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拟定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简介作者,观看第一场的戏剧表演,初步感知剧情,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总结第一场戏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观看第二场的戏剧表演,分析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发展,并由此进入主题提炼,标题阐释,深 入鉴赏本剧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分析两场戏剧冲突,并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以及学生对戏剧主题的理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分组编排表演《雷雨》中的两场戏。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2.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善于分析冲突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理解戏剧的主题。 3.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排自演,在表演中激发兴趣,体会戏剧艺术的迷人魅力。2.通过冲突中人物的言行分析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灭亡的必然趋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认识了一个善良美丽而又不屈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现在还是先来欣赏几位同学的表演吧。 推进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 课文节选了剧本的第二幕,这一幕又可分为两场,现在就请看第一场的表演。(台上倾情表演,台下凝神观看,表演结束后掌声四起) 师 好,掌声很热烈,说明演员们的课前努力没白费,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 整个过程很流畅,演员的态度也很认真,感情很投入,表演基本到位,特别是周朴园的虚伪奸诈表露无遗,但鲁侍萍内心的复杂心情表现不够,当然,我有点吹毛求疵了。 师 很中肯,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演员们的辛勤付出。好,这一场实际上是两个人之间的戏,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该怎么分? 生 可分为,偶遇——相认——冲突——缓和,四个阶段。师 很准确精练哟!他们是在什么情形下相遇的? 生 鲁侍萍来周家看望女儿四凤,意外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周朴园,就这样两个冤家就相遇了。 (学生笑) 师 当时环境怎么样? 生 很压抑。 师 从哪看出来的? 生 课文开始一段话:“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潮湿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 师 这段话在戏剧中叫什么? 生 舞台说明。 师 正确。有什么作用呢? 生 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师 不错啊!看来同学们对戏剧常识掌握得很好啊!两个冤家30年没见了,相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鲁侍萍是凭房间布置认出周朴园,那么,周朴园又是怎么认出鲁侍萍的呢?大家讨论两分钟时间。 生 鲁侍萍的动作引起了周朴园的疑心,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舞台说明文字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从而引起了周朴园的疑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因而让她“站一站”,并追问她贵姓。 生 鲁侍萍那熟悉的无锡口音,使周朴园陷入对往事的沉思,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30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身份时,周朴园终于意识到眼前的鲁侍萍正是30年前被自己所抛弃的梅侍萍。 师 相认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周朴园在相认前后对鲁侍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相认前他是怎么评价侍萍的? 生 周朴园极力地美化梅侍萍,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 师 她为什么要这么违背事实地美化梅侍萍呢?(学生热烈讨论) 生 因为侍萍是他的初恋嘛,初恋当然刻骨铭心也是最美好的了。(学生哈哈大笑)师 好直接哟!同学们不要笑,他说的还是有些道理嘛,但分析得还不够深入。 生 老师,我觉得,人类总是有怀旧的心理,常常回忆的过去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他并 不是一开始就很坏很虚伪,他那时对侍萍可能还真是一种美好而纯真的爱情呢,只是到了后来自私地为了攀附富家小姐才残忍地抛弃了她,因此我估计他与侍萍相恋的日子应该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因此,他在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室内布置保持原样不变,而且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甚至连穿衣也要“我的旧雨衣”“旧衬衣”,这样,他后来极力美化他的初恋情人是可以理解的。 师 好,越来越深入了。 生 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周朴园逼死侍萍之后,心里内疚,他所谓“美化”“纪念”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丑恶的灵魂而已,一言以蔽之,虚伪。 生 我不否认周朴园虚伪的本质,但我觉得不能把人一棍子打死嘛,再坏的人也有他可取的一面。 师 好啊,越辩越明了,还有吗? 生 我还有补充的,他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是因为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周朴园的妻子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新式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她对周朴园很不驯服。周朴园的儿子则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在家里很不规矩”。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他始终不能忘怀那曾被他抛弃的“很贤慧”的侍萍。 师 几位同学的分析都精彩极了,鲁侍萍对此评价有什么反应? 生 否定。她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师 她实际上否定了30年前的自己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轻声议论,时间1~2分钟) 生 那是后悔自己年轻时做错了事,所以后来她又说“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 生 我觉得她这里更像是反话,表面上在否定自己实际上揭露了周朴园的伪善的本性。生 话里还含有很重的怨气,平淡的语气中却郁集了浓重的悲哀和怨恨。 师 很好,紧接着的谈话中,在鲁侍萍的悲愤控诉下,周朴园的虚伪、自私的本质一点一点暴露出来,那么,周朴园的丑恶嘴脸是什么时候彻底暴露的? 生 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30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 师 在逐步暴露的过程中,周朴园有什么表现?请阅读课文,用铅笔画出。生 当听说侍萍“现在还活着”时,周朴园惊愕地问道“什么?”,吃惊而发愣,按理说前面那么想侍萍,这时应欣喜若狂才对,但他却因她活着而害怕,虚伪本性已渐显露。 生 当知道那个小孩“也活着”时他忽然立起问道“你是谁?”,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并对鲁侍萍的身份起了疑心。 生 当鲁侍萍告诉他“就在此地”并问他“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他却连忙说“不,不,不用”已显露出他薄情寡义的本性。 生 当鲁侍萍介绍了梅侍萍近况处境困难并问他“老爷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竟然无动于衷地说“好,你先下去吧”,毫无帮助侍萍的意思,薄情寡义的丑恶嘴脸至此暴露无遗。 师 他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 生 这些表现和他在前边所表现出来的对侍萍的怀念、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言一行都暴露虚伪的本性。 生 看得出来周朴园关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个人的私利,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在家庭的尊严。 生 他害怕自己与侍萍的关系再次暴露,害怕别人从这种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使他身败名裂。 师 至此,鲁侍萍终于认清了周朴园的自私虚伪的本性,“望着周朴园,泪要涌出”。激愤之下,她乘周朴园找衬衣之时以一件绣着一朵梅花和一个萍字的衬衣,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面对着侍萍,周朴园是怎么反应的?采取了什么做法?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扮周朴园,女生扮鲁侍萍,朗读时要把握语气、语调与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绪相一致。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感情很投入,我们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学生掌声热烈响起),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后的反应。 生 态度陡变,终于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来是不是要敲诈我?”当鲁侍萍说“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又责问“谁指使你来的?”言外之意是“一定是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吧!”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从他的阶级本能出发,“冷冷地”说出“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是“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这儿来究竟怎么样呢?” 师 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终于露出自己的狰狞面孔,随后,他为了稳住鲁侍萍采取了哪些手段? (学生热烈讨论)生 先“稳”,缓和气氛。当鲁侍萍怀着满腔“怨愤”哭诉周家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时,周朴园惟恐将事情闹大,则又极力淡化事态的发展,一再说“你可以冷静点”“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生 旧情重提,软化鲁侍萍,当侍萍说“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时,周朴园看到鲁侍萍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时,惟恐事情败露,于是,抓住鲁侍萍心软的弱点,虚伪地谈起旧情,“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生 拿出钞票,封人嘴巴。当稳住鲁侍萍后,周朴园还是怕丑事外露,尤其怕“很不老实的”鲁贵知道,而影响他的荣誉、地位。因此又提“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言外之意是“找出一个双方面都好的办法了结这件事情”。当得到鲁侍萍的许诺“他(鲁贵)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的”“他(大海)不会认你做父亲”时,周朴园想更进一步以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的怨愤,了结他的罪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课堂小结 师 周朴园的反应一层层地剥去了虚伪的外皮,在这场戏剧冲突中人性的美和丑产生了激烈碰撞,人物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布置作业 师 今天的作业就是分别概括周朴园与鲁侍萍一场戏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并准备第二场戏剧表演。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微笑)上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课文的第一场戏,戏剧冲突主要在主人公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产生,人物的性格在冲突中逐渐得到了展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总结周朴园与 鲁侍萍在第一场戏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这也是留给同学们的作业,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推进新课 生 我比较喜欢鲁侍萍,所以我来概括她的性格吧。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师 很好,还有周朴园呢? 生 这个人物比较令人讨厌,他自私、冷酷、虚伪。当自身利益没有威胁时,他就以一付道貌岸然、温情脉脉的面孔出现,而一旦有人侵犯到他的名誉、地位、利益时他可以瞬间暴露出他无情自私的狰狞面目,不惜牺牲别人的幸福甚至生命,鲁侍萍很不幸地成为他的牺牲品。 师 两位同学都总结得很好,在这场戏中,周朴园已经很坏了,仅仅如此吗? 生 还不止呢?这场与他三十年前旧情人的冲突中,他还多少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到了后面情节中他的表现更是坏到骨子里去了。(学生笑) 师 是吗?我们不如暂停分析,先来观赏第二场的戏剧表演好不好? 生(齐声)好。师 有清我们的演员。(学生热烈鼓掌) (演员倾情表演,观众凝神观看。表演结束学生热烈鼓掌)师 掌声说明同学们的表演是成功的,但任何事物也很难十全十美。请同学们进行评点。生 戏剧语言必须富有表情性,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短短一句话却充分表现了鲁侍萍眼看着周萍打自己的弟弟的复杂、悲愤、失望的心情,但表演者从语调到表情表演不够到位。表演整体还是很流畅的。 师 很中肯,没有表情的语言是僵化的语言。好,我们来看看这场戏的主要冲突在哪两个人之间产生? 生(齐声)周朴园与鲁大海。师 他们俩是什么关系? 生 鲁大海是周朴园的私生子。师 周朴园知道吗? 生(齐声)知道。 师 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 生 冷酷无情、嘲讽打击,周朴园为了自己的利益已丝毫不念骨肉之情。生 老师,周朴园这个人太坏了,俗语说“虎毒不食子”,他比虎还毒呢!(学生大笑) 师 这位同学是义愤填膺了,他们的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生 周朴园是工厂董事长,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鲁大海是罢工工人的代表,两人之间是阶级利益的冲突,不可调和。 师 准确,政治课上得很不错啊!(学生笑)在这次父子俩的较量中谁是胜利者? 生 周朴园。 师 他用了什么手段来对付他的儿子鲁大海?大家不妨讨论一下,两分钟。(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视答疑)生 用金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分化瓦解工人队伍。 生 对态度坚决的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鲁大海毫不留情地予以开除。师 这与他对付鲁侍萍所使用的手段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议论纷纷,讨论热烈)生 都是软硬兼施。生 都想用钱收买人心,只不过鲁侍萍很有骨气,断然拒绝,甚至撕掉周朴园给的支票,而与鲁大海一道的其他工人代表是“软骨头”很轻易就背叛了自己的良心,出卖了工人的利益。 生 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冲突中虽然虚伪、冷酷、无情,但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旧情在,而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时的做法让人体会不到丝毫的骨肉之情。 师 总的来说,在两场斗争中,老奸巨猾的周朴园都掌控着全局,运用卑鄙、奸诈的手段一一化解损害到他利益的危机,而他灵魂中丑恶狰狞的一面也在他的胜利中一步步突显出来,特别是在与鲁大海的斗争中更是戳穿了其伪君子的面孔,大家看看周朴园做了哪些昧良心的事情。 (学生阅读课文,用笔标注信息点,老师巡视) 生 为镇压工人罢工,命令“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生 “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他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生 老师,我觉得他做的坏事应该不止这些,当鲁大海愤怒地揭露他时,周朴园已经变得恼羞成怒了„„ 师 他在与鲁大海的冲突中不是一直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吗,怎么这时候失了态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 他的罪恶发家史一旦被揭穿将威胁他的名誉、地位与利益,他当然感到害怕啦。生 而他的失态正反证了鲁大海说的都是事实,因此他才会不顾仪态脱口而出“你胡说”,厉声说道“下去”,要不是周萍打断鲁大海的话,肯定还有更多的罪恶被揭露出来。 师 好,现在我们可以看出第二场戏中周朴园的性格比第一场有了哪些发展? 生 周朴园在第一场戏的自私、冷酷、虚伪基础上又添加了老谋深算、冷酷无情、丧失人性等特征。 师 好,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课文的第二幕戏中通过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的剧烈矛盾冲突集中塑造了一位自私、冷酷、虚伪、老谋深算、丧失人性、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形象。而戏剧艺术往往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的,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本文的主题思想。请同学们讨论两分钟。 (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视答疑) 生 周朴园是《雷雨》中的核心人物,他是2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反映出来的丑恶腐朽的特点也应是当时整个资产阶级的本质,因此我认为本剧塑造周朴园这个人物是为了揭露和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 师 有道理,不过,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吗?这种社会定性有点问题哟!生 当时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 对,所以,周朴园虽为资本家,但却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这在与他的妻子繁漪的冲突中反映出来,繁漪具有当时新式女性的特点,而周朴园却要以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去约束她。所以我们在分析主题时还应判断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请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 周朴园对工人们的态度还反映了剥削阶级的吃人的本质特征,这也应该是作者要批判的内容之一。 生 我觉得还应看到鲁侍萍与鲁大海身上反映出的无产阶级的坚贞而富于反抗的优秀 品质,他们是腐朽社会的掘墓人,也是未来中国的希望所在。 师 精彩,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很强。下面由老师来总结一下:《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最后我们来看看作者为本剧取名“雷雨”有什么用意呢? (学生轻声议论,时间为1~2分钟) 生 首先,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比如:戏剧情节在一个“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的下午趋向高潮,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 生 我认为作者这里是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课堂小结 师 一场雷雨下,周家死的死,疯的疯,旧世界的腐朽造成了人间的巨大悲剧,也毁灭了它自己,曹禺用悲剧《雷雨》控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布置作业 师 今天的作业就是写一篇《雷雨》读后感,谈谈自己阅读这部剧本的感受。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情节发展阶段:偶遇——相认——冲突——缓和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 一、戏剧语言的主要特点有:高度个性化,丰富的潜台词,富于动作性。请阅读《雷雨》全剧,研究曹禺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撰写一篇小论文。 二、在《雷雨》中最复杂的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问题,他对鲁侍萍的爱情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到底有没有爱过,仔细阅读《雷雨》说说自己的看法。 窦娥冤 从容说课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教学要在整体把握全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要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对【滚绣球】一段,要反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含义上去理解、把握。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探讨式、鉴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定三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背景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了解 主要矛盾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高潮部分第三折的一、二场戏,通过表演带动气氛,鉴赏曲词,分 析人物。 第三课时:分析第三折的第三场戏,解读戏剧主题,品味关汉卿的“本色化”戏剧语言。教学重点 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透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2.实践活动,通过表演激发兴趣。3.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喜欢看连续剧吗? 生(齐声)喜欢。 师 当你看的连续剧中的主人公以悲剧告终,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 生 老师,当我看到心爱的主人公死去时会很痛苦,仿佛世界一夜之间变得灰暗了,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甚至会痛哭流涕。 生 老师,我倒不会那么投入,因为我会提醒自己那仅仅是一部戏,但我会思考悲剧后面的原因。 师 看来前一位同学比较感性,感情丰富;后一位同学比较理性,善于思考。悲剧在众多的艺术品中是最具震撼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使欣赏者在感情激荡中得到净化,并更加深刻地认识现实生活,因此,很受艺术家的欢迎,从而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比如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国的十大悲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由元代戏剧大师关 汉卿创作的经典名剧《窦娥冤》。这是一部元代杂剧,课前让大家上网查找元杂剧和关汉卿的相关资料,现在就请同学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推进新课 生 老师,我来介绍元杂剧。 多媒体课件展示: 元杂剧是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戏剧形式,它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师 非常感谢这位同学为我们提供了这么详细的资料,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关汉卿堪称一绝。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生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艺。当时由于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不愿做官而进入社会底层。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流传较广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关汉卿剧作之所以有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艺术魅力。他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出人物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朴实自然的本色,又有艺术韵味,也被历代评论家称为本色派之首。 师 好,掌声感谢这位同学。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窦娥冤》。这部剧共有四折,课文节选了前三折,请大家简要概括每一折的故事情节,五分钟时间。 (学生浏览课文并动笔概括) 师 时间到,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生 楔子部分的情节是,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 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生 第一折的情节是,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生 第二折的情节是,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生 第三折的情节是,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 师 这几位同学概括得很精练,课前预习效果很好。那么,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家用两分钟分析讨论一下。 (学生热烈讨论) 师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要言之有据哟!生 她很坚贞刚烈,当蔡婆劝她将就嫁给张驴儿时,她不但断然拒绝,“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而且当面指出婆婆不是,“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百步相随”。 生 窦娥还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女子,她宁愿自己屈死也要保得婆婆不受伤害,“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而在去往刑场的路上,她要求走后街则是怕婆婆伤心,“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生 她还具有很强的反抗性,在去法场的路上,她指天骂地,行刑前则许下三桩誓愿以示冤屈。 师 总之,窦娥是一位善良、孝顺、坚强的女性形象,但这么美好的人却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是谁之过错呢? (学生议论纷纷) 生 老师,这都是那个无赖张驴儿造的孽。 生 不对,我觉得那个昏官桃杌应该负更大的责任,要不是他昏庸无能,草菅人命,窦娥才不会落得屈打成招,身首两处的下场。 生 我觉得蔡婆也有很大责任,正是他的软弱不贞、引狼入室埋下了祸根。 生 窦娥她父亲也该算上一个,他为了自己的前程,撇下年幼的女儿,也是窦娥悲惨命运的促成者之一。 师 看来是“人人有责”了,(笑)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还没抓住本质,不够全面,再想想„„ (学生沉默做思考状) 生 老师,可能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吧! 师 有点不够自信哟!非常正确,既然“人人有责”,这“人人”不就构成了一个社会嘛!正是他们形成的合力一步步把善良的窦娥逼入死地。大家再想想看,窦娥所处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学生热烈讨论)生 恶劣。生 荒谬。师 何以见得? 生 首先,窦天章是一介书生,却落魄到卖女还债的地步;其次,一个“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的江湖庸医却成了“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欠人十两银子就想着勒死债主;再者,张驴儿凑巧救了蔡婆,就恃恩耍赖,涎着脸皮硬逼要双双入赘;更荒唐的是,“明镜高悬”的衙门里坐的竟是念叨着“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这一类话的贪官。所以,窦娥很不幸地生活在一个暗无天日、是非颠倒的社会。 师 很好,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属于什么类型? 生(齐声)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师 对,正是无赖张驴儿和昏官桃杌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无情地毁灭了一位具有美好灵魂的女子。随着剧情发展,眼见着善良美丽的窦娥一步一步被推向死地,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 既痛苦又无奈,特别是看到窦娥指天骂地那一段,让人有撕心裂肺的感觉。师 真情流露,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窦娥冤》活生生地展示了黑暗社会吞噬人的过程,使观众的情感得到涤荡,激起人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课堂小结 师 本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戏剧情节,并分析了戏剧的矛盾冲突,初步领略了《窦娥冤》的悲剧美,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欣赏关汉卿笔下的悲剧世界。 布置作业 师 同学们,欣赏戏剧光阅读剧本是不过瘾的,我们应该向关汉卿学习,“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亲自登台演出,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排演第三折戏。下课。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微笑)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欣赏了《窦娥冤》,今天我们来重点品味第三折,在这一折中,剧情走向高潮,窦娥的形象在剧烈的戏剧冲突中被塑造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本折可以分为几个场景? 推进新课 生 可分为三个场景。)赴法场 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情节结构见蔡婆 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型场 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师 很准确,我们先朗读第一个场景的两段曲子,读的时候要充分体现窦娥当时的激愤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 好,读得很不错,说明同学们已能体会窦娥当时的心情了。那么这两段曲子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 写了窦娥的愤怒控诉。师 控诉什么? 生 控诉天地不公。师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现在怎么却成了斥骂的对象呢? 生 善良美丽的窦娥蒙受如此深重的冤情,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难道不该骂?所以当窦娥痛快淋漓地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我心里痛快 极了。 师 说得好,窦娥是真的要骂天地吗? 生 老师,我觉得这里的“天”指的是封建统治者,而“地”则指的是昏庸的官吏,实际上,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激烈控诉。 师 深刻,那么,你从中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呢? 生 有一股怨气,“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平白无故地被送上断头台,当然怨了。 生 还有恨,“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生 很无奈悲哀,“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有屈无处伸,这种痛苦是无法言喻的。师 看来同学们是用心去读了,这两首曲子感情是如此的激昂,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去营造这种效果的?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师 哪位同学先来发表高见啊? 生 这里用了对偶,“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句式整齐,语气连贯,使感情犹如水银泻地酣畅淋漓。 生 还用了对比,“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有寿延”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生 呼告,“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强烈的情感喷薄而出,有极强的感染力。 师 看来讨论很有成效啊,正所谓思想的碰撞会产生火花嘛,几位同学分析得都很有见地,这正反映了关汉卿语言大师的英雄本色。(学生笑)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人民的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因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场景,先请几位同学来表演“诀别婆婆”这幕戏好不好? 生(齐声)好。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学生表演,气氛热烈) 师 从掌声中听出,这几位同学的即兴表演还是很成功的,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生 我来说说吧,首先很难为这几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流畅地演完这一幕戏,基本还是能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情感特点,特别是那个刽子手就演得出神入化,(学生大笑)美中不足的是,窦娥的那种悲彻动人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演员表演有点造作,不是发自内心的。 师 很中肯,那么你认为这一场景写窦娥与婆婆诀别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生 悲彻痛楚,哀婉凄恻。 师 非常准确,这一场景汇总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呢? 生(齐声)善良、孝顺。师 很好,作者实际上有意通过这一场景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帮助? 生 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是通过善良被毁灭来揭露社会的黑暗,窦娥越是善良孝顺,揭露的意义就越深刻。 师 真是一语中的。 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重点欣赏了第三折戏的前两个场景,领略了窦娥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美,更进一步体会到黑暗社会吞噬善良的悲剧性。 布置作业 师 关汉卿是以“本色化”著称于世,他所写的人物的唱词,在抒情中蕴涵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剧本找出例句加以鉴赏点评。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师(微笑)上节课,我们就开始进入《窦娥冤》高潮部分,这节课呢,我们将进入高潮中的高潮了,(学生大笑),第三个场景写了什么? 推进新课 生 写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师 哪三桩?分别说明了她的什么愿望? 生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师 三桩誓愿在程度上„„ 生(抢答)逐步加深。 师 情感也逐步达到高潮,非常好,这三桩誓愿是向谁发下的? 生(齐声)向天地。师 这就奇怪了,在第一个场景中,窦娥不是刚刚把天地骂了个狗血淋头吗?干吗现在又去求人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学生议论纷纷) 生 我认为并不矛盾,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而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则希望上天来主持公道。 生 我不同意,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这说明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师 不错嘛,能够联系作家背景去分析,还会透过作品去分析作家思想,见解深刻。这誓愿在现实世界里能实现吗? 生 不能,是幻想。 师 那为什么它们在剧中还能一一兑现?(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视答疑) 生 这里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师 分析得很好啊,在第四折里,作者又用了同样的手法安排窦娥的鬼魂出现向已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父亲窦天章伸冤,最后终于真相大白、沉冤得雪,张驴儿和赛卢医得到应有的惩处,张驴儿被砍头,赛卢医被流放。 (学生鼓掌) 师(笑)真是大快人心!关汉卿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证明。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将找出的语段画出来,时间2~3分钟)师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例子评点一下。生 我要评的是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那些话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也使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 生 张驴儿俗不可耐,面目可憎,连言语也令人作呕,他对蔡婆说:“你教窦娥随顺了我,叫我三声嫡嫡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他。”这虽是三言两语,却活现出一副恶棍无赖的口吻。 师 评得不错啊,戏剧大师关汉卿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又博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融合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欣赏。 课堂小结 师 在本课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善良而美丽的灵魂,也感同身受地体会了遭受丑恶社会势力吞噬的孤独无助的痛苦,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它让我们憎恶邪恶,向往善良,希望我们在戏剧的艺术世界中沐浴,洗去心灵的尘埃。 布置作业 师 在文学世界里,我们阅读一个人物应该深入他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他的心,然后,我们就能成就一颗善感的心灵,请课后继续揣摩窦娥这个人物,以“窦娥,我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赴法场 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情节结构见蔡婆 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型场 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第三课时 血飞白练三桩誓愿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活动与探究 一、阅读剧本第四折,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安排窦娥的父亲为她平冤昭雪? 二、剧本里窦娥三桩誓愿一一实现,这是关汉卿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假设,把这部分情节还原为现实主义,情节应该怎么发展?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新人教必修四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标准。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0、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限发展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5、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方法论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6、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指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7、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8、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成功。30、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使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3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方法论) 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9、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40、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质:“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1、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怎样理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42、创新对社会的作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3、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人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根据。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 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5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53、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54、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55、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56、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1)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第三篇: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2.雷雨)
第四篇: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窦娥冤)
第五篇:高中政治_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_新人教必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