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把握数学课中动态生成的魅力

时间:2019-05-12 11:2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有效把握数学课中动态生成的魅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有效把握数学课中动态生成的魅力》。

第一篇:如何有效把握数学课中动态生成的魅力

如何有效把握数学课中动态生成的魅力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教学中有动态生成是必然的,在开放、互动的课堂中,时时处处都有生成的可能。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让这些动态生成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呢?

关键字: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得以自然回归,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呼唤和重视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构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围绕着一致的目标,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教师、学生和课程文本的交流、碰撞与对话的过程,是课程的意义重建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体验、感悟和创新的过程。

那么,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有效把握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对教师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实践表明,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基础和自我研究能力。要想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广大教师应积极学习课改《纲要》、《数学课程标准》,深入解读与“动态生成”教学有关的理论书籍和论文,并认真做好有关业务学习笔记。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与实践的联系。教师可定期上一节有关“动态生成”的实验教学课,并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从而促进自身理论的内化、吸收,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调整好相应的教学心态。

1.对待预设,要有坦然的心态。要想形成预设的坦然心态,教师就应重视课前备课。课前备课包括“短期备课”与“长期备课”。

2.对待课堂应着力关注与期待。对待数学课堂,我们应着力关注与期待。如何更有效地把握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有哪些具体的路径呢?

(一)精心课堂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要确定学习内容的目标、学生的学情,以及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在的逻辑归纳和引申,他们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学生这些学习起点资源,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

(二)灵活调控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关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问题集中强调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那么如何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呢?

1、开发生成资源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目标。在课堂上生成的目标是着眼于其自身内在需求,这样的目标更具诱惑力。

2、寻找生成时机

动态生成的课堂,既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其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更多的问题,而且,动态生成的课堂,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

3、留足生成时间

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要因为和老师的表达有分歧时,怕浪费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从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去理解、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在知识的发生、拓宽,应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

课堂上,教师不是选择逃避或强制学生同意大家的看法,而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再次进行摸球活动,以事实为依据。第二次实验,收获的不只是那个倔强的孩子,每个同学各有所得,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也会更合理。通过教师的引领,使课堂中生成了有价值的信息。

4、加强生成指导

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也是教学的生成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生成的有效资源。

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见解”的基础上,通过师生讨论,学生认识到:应用题中的列式是不能简略的,因为这样是不符合题意的,但在具体计算时是可以简便运算的,从而及时、深刻地纠正了学生在应用题解答中的这一“错误”概念。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传递信息的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教师胸中要时刻装着学生,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让动态生成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杨宏丽.论生成性教学[J].福建教育,2004,(7).[2]李?t.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0).

第二篇:把握动态生成形成互动交流

把握动态生成形成互动交流

——浅谈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贵州省绥阳县风华镇中心小学徐光荣

口语交际作为学生言语训练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使学生逐步具有想说的欲望,敢说的胆量,乐说的兴趣,会说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通过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但由于口语交际的言语实践过程都是在动态生成中进行的,一些教师驾驭课堂的灵活性不够,往往会错失互动交流的良机。本文就结合自己看到的口语交际课堂,谈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形成真正意义的互动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倾听、表达、互动、交流”就成了口语交际课型的基本特征,而话题和情景就成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核心要素,在现在的教学中,我认为口语交际的教学流程一般是:创设情景,明确话题——师生互动,示范交流——小组合作,生生互动——汇报展示,群体互动——师生小结,形成技能。在这个教学流程中,核心是“二三四”三个流程,在这三个流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和点拨上。口语交际的教学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属于言语实践,只要学生在说,就好像达到了要求,讲它复杂,就是老师们在教学中,面对学生自由的说话,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而束手无策。新课程的课堂,教师要注意的首要问题是,不能把教学预案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施工蓝图”,而要把它看成是随着学生思维变化而随时调整的“机动工程”。口语交际由于预设时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把学生的思维情况考虑得十分周全,所以,要上出一堂出色的好课,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把握好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找准口语交际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既能滔滔不决地表达,又能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交际能力,为培养“铜牙铁齿”式的交际能手奠定基础。

一、尊重主体,巧妙嫁接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教你学一招》,一位老师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执教者创设了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后,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向组内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本领和窍门。同时,其他同学纷纷向介绍的同学提问。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想说、敢说、乐说、会说的局面初步形成,-1-

执教者积极参与各组的互动交流,待每组学生都较为充分表达后,教师因势利导把课堂活动转入第三个环节,小组内选派代表介绍自己的本领或窍门。第四小组推选的代表首先发言,该生左手托着自己用木板、鲜橙多瓶、矿泉水瓶等材料制作的《兔子的家》,右手指着作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制作材料、制作步骤、制作注意事项和为什么要这样制作等方面一一进行了介绍,这个学生一口气说了五分多钟。当大家都认为他要停下的时候,该生话锋一转:“这个《兔子的家》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话说五百年前„„”这时,执教者走到该生面前,说到:“你讲得真好,停一下好吗?”示意该生坐下后,面对全班同学“哪个组来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没有一个学生主动来说,教师在片刻的冷场后,采用了点名的方式让每组推选代表进行了制作情况的简要汇报,但课堂气氛“冷”了,群体互动的局面没有真正形成。

执教者在谈自己的想法时,说到:新课程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个学生说多了,会影响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这个片断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是否影响目标,而在于如何正确处理这一动态生成,使其既不偏离教学的目标,又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既不伤害学生乐于表达的自信心,又能让生生互动的场面持续下去,达到课深入、趣正浓;课已了、趣未了的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把基础教育阶段划分为四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具体的阶段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课堂教学活动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的。教学活动当然不应该偏离课堂教学目标,偏离目标的教学尤如脱疆的野马,是没有具体的路径和目的的。

笔者认为,这一生成可采用尊重主体,巧妙嫁接的方法进行处理:

一是从目标达成角度出发,打断学生发言,但应巧妙运用嫁接策略进行处理。一种处理办法是:教师从学生语言组合、知识视野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使表达的学生充满自豪感,并埋下一个伏笔,把你的故事放在下次我们召开一个故事会的时候讲,全班同学都去收集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这样处理,既保护了学生乐于表达的自尊心,又能激发全班学生课外阅读,收集信息资料的兴趣,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第二种处理办法是用商量的口气说:“你可以停一下吗?”接过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让其他同学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在该生解答了其他学生的提问后,教师补充一句,把你的故事在课后讲给大家听一听,我们在这节课上让其他同学介绍介绍他们的本领和窍门,看看你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又能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作品来。这样处理,使该生有一种成功感、成就感,在保护自信心、自尊心的同时,又能使其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使课堂教学不偏离自己预设的目标。

二是从张扬学生个性出发,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跨越自己预设的教学时空,使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得到较好的显现,把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成本领窍门的相互介绍学习,故事会和生活常识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口语交际课,把阶段目标的达成进行整合,用2-3节课时间来完成这节口语交际课。这样,既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放飞心灵的空间,又能使课堂教学氛围始终处于一种高亢、群情激昂的状态,其他学生在倾听别人表达的同时,在“三维”目标方面受到熏陶,教师只要能准确把握以学定教、顺学巧导的技巧,适时进行评价、小结、引导,学生才会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会说得小脸通红、手舞足蹈。学生在言语表达的同时,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

二、凸显主导,巧引妙联

一位教师在执教国标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时,用同一教学流程分别在两个班教学,其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教师用古诗《游子吟》导入,用“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以及其他亲人的关爱”过渡,用教师自身经历的故事作为示范牵引,让学生在小组内先交流,再汇报,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回报爸爸妈妈以及其他亲人对自己的关爱,讨论后又汇报。最后用即将到来的母亲节、父亲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自制贺卡或写诗写信表达自己对父母亲关爱的感谢,然后在歌曲《有妈的孩子是块宝》中结束。

片段一:在一班教学时,小组汇报学生只能谈自己的事情,学生甲说:“自己发高烧35 0c,得到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学生乙手拿着一件玩具说:“这是我过生日时,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学生丙拿着一本书说:“我去年过生日时,妈妈送我一本书。”学生丁说:“我的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了,我和舅妈家一同生活。”

在这个片断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据执教讲,丧失的原因是面对这种状况,不知如何处理),交际不是互动交流,而成了学生的单向语言表述。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在学生讲完后,适时插话,四个学生的发言,应该有四个切入点,让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学生甲讲完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你们听了他的故事后,有什么想问的吗?“35 0c高烧”就可引入学生互动的话题。学生乙和丙接受的生日礼物,又可以导出送礼物的意义等内容的话题。学生丁的故事既可引出除爸爸妈妈外其他亲人对我们的关爱,又可以引出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外出打工,自己在家中该怎么办等互动交流的话题。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预设,二是生成,预设可以按照目标、教材内容和学情来设计,而生成就主要靠教师应用自己的教学

机智来把握。这堂课教师如果抓住了互动交流的切入点,凸显主体,巧引妙联,就将会是一堂精彩的口语交际课。

三、情绪迁移,变序教学

片段二:在二班教学时,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当教师用自己的情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后,学生情绪高涨,当学生开口讲述时,由于该班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较多,学生想起父母时,就开始掉泪,当一个学生哽咽地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时,班上有近半数的学生开始抽泣,看课的老师也有人在抹眼泪,执教者面对此情此景,束手无策,只能按照自己的预设方案,把学生硬往自己的思路上拉,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主要受自己教学预案的牵制太大,面对这种情感生成而不知如何处理。笔者认为,就本堂课而言,应该采取情绪迁移,变序教学的策略来处理,教师应尽快组织这样的语言,“是啊,你们的父母亲为了你们生活得更美好,为了你们今后读书时不缺钱花,在你们需要照顾的时候,很不忍心又毫不犹豫地外出打工,你们很思念他们,他们也很想念你们!你们知道吗?再过一段时间,也就是五月份的第二周星期日和六月份的第三周星期日分别就是母亲节和父亲节,为了感谢父母和其他亲人对我们的关爱,请大家把对父母的思念化为具体的行动,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如何在母亲节和父亲节的时候献上你的一份孝心,如何在今后的日子里回报父母以及其他亲人对你们的关爱。”这样的过渡语言既可以稳定学生的情绪,使思念情感转化为报恩行动,又可以使自己的教学能够进行下去,只是要采用变序教学的策略,把自己的教学流程进行调整,先讨论回报,再说父母及亲人对我们的关爱。

我国著名语言大师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课堂教学之所以称为教学艺术,就是因为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一堂成功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课,就是能依据学生现场思维或疑难问题,按照教学目标及时调整预设方案而重新生成的教学流程。

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经常都会发生该不该打断和学生单向互动,学生情绪流露不利于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生成,执教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要作出快速反映,准确判断课堂生成的有效性,避免进入生成陷阱。使口语交际课真正成为学生互动交流的阵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场所。

说明:本文发表在2007年第9期《小学语文教学》(17页)。

第三篇: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常州市觅渡桥小学郑 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进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有的“意外”能生成生动活泼、丰富复杂的教学现象和教学细节,而有的却给教师带来意外的烦恼。的确,生成的未必都是有效的。对于生成出来的“意外”,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扰乱师生的视线,带来“散乱的活跃”,有的甚至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使学生陷入困境,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从某中意义上讲,善于捕捉和巧用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是一个成熟教师的标志,也是一个教师富有教学智慧的标志,还是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

下面这堂课是我在三年级上的,所上的内容是3B的Unit11的第一课时。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打算让学生先掌握认读单词再学句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单词:swimming, skating, climbing, skiing, rowing, fishing, running和句型I like „。为了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图片和头饰创设一个虚拟的情景进行教学。随着一副副图片的出现,我叫学生们边设想图片里的场景边做动作,学生们的情绪也不断高涨,纷纷抢着戴上头饰来表演:“I like „。”特别是平时一些爱表现的学生,更是站立起来,大叫着“Let me try!”恨不得冲到讲台上来当“小老师”。

看着学生一个个兴奋的表情,我真是得意于我的预设是如此成功。正当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只见有一只手仍然固执地举在那里。我一看原来是乐桦杨: “Le Huayang,any questions?”得到允许地他很快地站了起来,说:“Miss Zheng,我一点都不喜欢跑步,你为什么一定要我说I like running.呢?你能不能先问一下我们是否喜欢,喜欢的话再叫我们这样说,顺便也教一下我们不喜欢怎么说。Thank you!”一说完,他如释重担地松了一口气便坐了下来。这下可好,全班学生听了他的一番话,纷纷自由发言起来,“是啊,我也一点不喜欢跑步„„”“对啊,老师,你应该先问一下我们是不是喜欢啊„„”“老师,你教我们不喜欢怎么说吧„„”“乐桦杨说得对„„”„„讨论后他们一起把矛头指向了我。此时此刻我犹豫了,如果顺着他们的意思进行下去的话,那就和自己备的教案大相径庭了。但我转念一想,与其让他们不情愿地被我牵着鼻子走,不如尊重

他们的意愿。在强烈的求知欲的影响下,或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再者下一堂课要学的正是这个句型,如果他们今天学会了不也是一举两得吗?我稍做思索就与学生们展开了下面的对话。

T:I like running.Do you like running?

P1:Yes.But I like swimming,too.Do you like swimming,Miss Zheng?

T:No,I don’t.Do you like fishing?

P2:Yes.Do you like fishing,Miss Zheng?

T:Yes.I do.„„

随着对话的进行,我把下堂课的重点句型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写在了黑板上。我当时还想暂时中断一下师生的对话来领读一下这个重点句型,没想到学生在听了几遍师生问答之后竟然都掌握了这个句型的认读。他们纷纷转向自己的好朋友,你问我答热闹了起来,学生们完全投入到了热烈的对话中,听着他们的对话,我不禁感慨万千。原来一次不经意的“抗议”竟也能收到如此好的效果。这使我不禁明白,顺畅的课堂教学如果被意外事件所打乱,只要我们能正确对待,顺着他们的思路,解答他们的疑问并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原本的“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课堂的小插曲还让我明白了杜威斯说过的一句话:“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认为最理想的教学活动就是完成预设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曾几何时,我们对待课堂中生成资源的态度和我们对待生活垃圾颇为相似。我们认为垃圾就是废物,必欲弃之而后快,而今天,我们终于认识到,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对待课堂中的生成资源的态度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以前,我们一味地讨厌、惧怕“生成”,对它常常视而不见,任凭那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殊不知,只要我们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就能让全班学生都受益。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来捕捉和利用那些偶发事件来促成我们课堂动态生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

程。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能够生成动态资源的课堂氛围必然是民主的平等的和宽容的。

2善于捕捉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的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或者是在课堂中突发的某一事件,或是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情绪等,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机会。这一资源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在学生资源出现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分析、判断,看是否有利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是需要及时捕捉(立刻接过学生的话题)还是延时捕捉(课上不予理会,课下再说);是可以直接引用(学生资源顺势就能用)还是间接引用(需要转化之后才能用的)。这里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显现出的学生资源是否有益于课堂教学、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只要是有益的教师就要捕捉。在课堂中仅仅几秒钟的时间教师就要做出短时判断,这确实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需要教师时刻带着学生资源意识,这样才能进行捕捉。

3重视教学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接受”的一个思考活动过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当教学生成与预设出现矛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其次,预设再充分,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这就要教师注重设计一些有弹性的教学预设。

4坚持写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提高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有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经验多了,在教学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就丰富了。特别是作为我们年青教师,要在不断地反思中取得不断的进步。

叶澜老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

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的“预设”固然重要,但若一心跟着预设走,又哪来课堂上孩子们绽放的智慧火花?所以我们不该代替孩子思维,而应该走入孩子的思维空间,就像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纯真世界,用一颗童心来和孩子们交流,以心换心,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样才会得到更多意外的精彩。

第四篇:倡导动态生成促进有效教学

倡导动态生成 促进有效教学

──────“动态生成”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随州市曾都区淅河镇小学 余姣

【摘 要】“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合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动态生成”指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的生成过程。在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通过随机评价的手段,适时利用这种新的教学资源,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生成,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动态生成 有效课堂教学 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变化”的状态。在语文课堂中应看不到知识的填压,只有教师的引导,只有不断地生成,只有智慧的闪耀。而教师引导是教学走向生成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预设。大家也都是这样做的,课堂上教师根据自己事先设计的教案将教学内容按部就班讲授。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教师问出的问题,就希望学生答出所要的答案。学生稍越“案池”半步,便遭封杀,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变得异常沉闷,机械与僵化,学生主体创造精神的焕发几乎是丧失待尽。

“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是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一、抓“精彩”促生成

当学生对话精彩时,鼓励、赞赏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只停留在赏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把这种“精彩”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那么,而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资源,通过即时评价,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课堂上,当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回应,也就是对学生回答给予及时的赞扬或者表示接受学生的观点。表扬是对学生回答的充分肯定。接受学生的观点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继续下一步的教学,具体表现为:认可学生的观点,或者对它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比较或者概括,这会使学生更愿意参与问答。课堂上,我们还经常碰到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情况,有时甚至出现“冷场”,这对每个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此时如果教师消极地应对,批评斥责往往会使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受到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这种应对往往会适得其反,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的。那遇到这类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探问和转问,教学的再组织无疑是理答的有效方式。

正如钟启泉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成长的场所,它应当焕发出无穷的生命的活力。而生成性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才具有生命的价值,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获得生机和独特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才能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二、抓“肤浅”促生成

由于受年龄和学历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感悟上,难免会有所肤浅。如果我们把这种状况视为一种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深入浅出。

比如五年级在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中,有一句“鲁迅以他的笔作武器,与反动派作斗争。”,老师问:“什么把笔比作武器?”一名学生回答:“因为笔是尖的,可以戳伤敌人。”惹来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没有取笑,而是追问:“笔可以戳伤人倒是一种方法。可是笔有更重要的用途呢,是什么?”学生们恍然大悟,最终理解了鲁迅“用笔写文章,来揭露反动派的阴谋”的主旨。老师及时而智慧的引导会使学生思而有得,帮助学生读懂了文本的内在含义,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抓“争论”促生成

在互动对话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某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面对学生的争论,我们应牢牢把握良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

例如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有学生质疑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进法”,他认为: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越短。可其他学生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究竟打几口井?点应该定在哪儿?此时,学生情绪亢奋,正是探索的契机。教师牢固把握,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场所和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针对以上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教师提示学生画示意图。学生将课文上的语言表达在示意图上,又将图示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知识达到了真正的内化,最后形成了一致的观点。

可见,教者要善于捕捉在师生互动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适时组织合作学习,通过纷纷发表不同意见,通过心灵碰撞,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交锋、碰撞、融合,从而生成新的认识。

四、抓“错误”促生成

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我们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错误中可利用的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反诘归谬,以学生错误为答案为前提,推衍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

例如《草原》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发现了吗?课文前面说的“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后面又说:“车子飞了起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马上读课文,不一会儿课堂里小手如林,个个面露喜色,急于发表自己的“发现”。)

生:一开始刚进入草原,草原十分辽阔,一碧千里,走了一百五十华里后还是望不到边际,觉得车开得特别慢,所以课文用“走”。

生:后来看到蒙古族人民那么热情,走了那么多的路,身穿节日的盛装来迎接他们,作者的心情激动极了,也就觉得车子开得很快,所以课文用“飞”。

生:其实不是车子在飞,而是作者的心在飞。“飞”表现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走”和“飞”在课文中是极平常的两个字,教者却从中抓出了一对矛盾,以自己对课文的敏锐的感受,为学生的研究、探索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感悟到隐含在两个词语中的丰富而独特的信息,与作者产生了默契。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情感,突出人物和事物特点的,貌似矛盾,实则统一。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只看到矛盾处,看不到统一点,理解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可抓住教材中貌似矛盾的地方,设置话题引发矛盾,引导争辩,求得理解,解决矛盾,与作者产生共鸣──抓“错误”促生成。

五、抓“意外”促生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而后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在教学《猫》时,一位教师拿出的小猫脚印,有位学生突然叫起来:“哇,这么难看,还像梅花?”这一超越预设与教学冲突的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也让教师措手不及──原本教师是想借图来感受猫的可爱。于是教师稳了稳心神,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白纸上的脚印像梅花吗?”学生都说没梅花好看。此时教师抓住契机借势引导:“既然猫脚印不好看,有时还让人感到脏,为什么老舍爷爷说它像几朵小梅花?”就这样将一个与文本冲突的问题,缩小成为一个与文本密切关联的生成点,引导学生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镇定自若,遵循导引的规律,将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意外”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这样既可以回避“啊,这么难看,还像梅花?”这个已经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又让学生对猫的可爱有了充分感受,由衷地喜爱它,并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种平衡后的突破,更是一种突破后的生成。

抓“意外”促生成的策略,是指课堂上学生出现了与学习内容无关的生成,这时应该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学习任务上来。这时需要老师发挥教育机制予以应对,巧妙地将学生从“歧路”上拉回来。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而概略地安排教学程序,尽可能地全面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充分作好处理突发问题的预案以及教学方式,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契机。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认识的深化,强调了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体现这种理念的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烁着创造的光辉。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个性飞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初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动态生成》作者:何颖

2.《构建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方案》作者:沈海波 3.《试论语文课堂导引的动态生成》作者:蒋兰 4.小学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实施策略

5.《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作者:叶澜: 6.《新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余姣,女,随州市曾都区淅河镇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学会会员。1979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随州师范学校,2004年自修本科毕业。从教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

十年耕耘,十年收获。2003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04,2005,2008,2009年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教育方法,讲究授课艺术,注重学生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时刻注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情感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撰写的语文课题论文、语文教学案例,活动课题论文,劳动论文多次获区、市一、二等奖。

邮政编码:441326,联系电话:***,电子邮箱:353336637@qq.com

第五篇:课堂的动态生成

读书心得体会

——浅谈数学课中如何促进“动态生成”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最近读了关于“动态生成”的两篇文章,《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和《构建生成课堂,打造生命教育》,这两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不生动可变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始终充满真实和活力。

一、在自主提问中促进“动态生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否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是实现学生发展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动为学习任务定向,让动态生成于学习活动之中。

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在教学中并未遵循课本上的教学流程,先教面积定义,再研究表面积的算法,而是整体入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的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给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是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动态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讨之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学习问题: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如果说学生自主提问是动态生成过程,那么学生在充分研讨、在大组充分展示和教师适时参与诱导的过程也就是目标动态达成的过程。

二、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动态生成”

对小学生来讲,真正的知识开始于客体的操作活动之中。因此,实际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学生的思想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在实际操作时,要向学生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步骤,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

如教学“圆面积”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和剪刀,要求学生去操作。抓住如何利用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帮助我们解决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思路组织教学,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在教学的启发下,学生剪拼出近似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几个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自己得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操作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学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是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看到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怎样由已有知识探究出来的思维程序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动态生成”。

三、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动态生成”

转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动态生成的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对有关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这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我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推脱过去,但看着学生渴望的眼神,我马上在教室里的电脑里搜索出了有关闰年、平年的知识,带着学生研究了为何公历规定有平年、闰年之分,结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研究了为何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虽然学生的问题打乱了原定的教学程序,但学生满足的神情不正说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正是源于这些不断出现的“生成因素”。教师必须有动态生成的观点、强烈的课程意识,把各种有意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教学要体现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四、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动态生成”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突出学生自己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注意综合把握各个环节中学生呈现的信息,并即时做出判断、归纳、引导,使学生的学习随机动态生成。如对学生知道的角,引导归纳为图形的角、物体的角、动物的角等;学生第一次画角后,引导他们发现角的一些特点;学生第二次画角后,请他们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既有共同的看法:两条线的一端要碰在一起,也有争议:两条线是否要一样长?张口处要不要再画一条线?这时投影书本上规范的角,请学生谈新的认识,学生不仅对争议问题有了清楚统一的认识,还发表了很有价值的观点:角的边是很直的,角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的求知为主线,面对知识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和探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学生对角在认知上产生矛盾的冲突,在冲突中逐步建构角的概念。这时,学生对数学角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记忆、练习强化,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主动建构完成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教师应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读书心得体会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下载如何有效把握数学课中动态生成的魅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有效把握数学课中动态生成的魅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不仅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编写教案,依据教案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是充分考虑师生生命活动、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来推进教学过......

    关注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关注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摘要]语文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是在整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以崭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使语文课堂教学焕......

    语文教学的动态生成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动态生成 内容提要:本论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动态生成的本质特征,结合典型的教学案例探究阅读教学动态生成的......

    小学数学《让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在魅力中生成》数学吧优秀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让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在魅力中生成》数学吧优秀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让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在魅力中生成》数学网优秀教学论文 数学网推荐论文@文文 :从教数学到至今,我一......

    如何正确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问题分析3

    如何正确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问题分析 也尔古丽 课堂生成源于学生的思考过程。思考指向于目标的达成,是一种为解决问题所进行 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上的生成应当是学生围......

    浅谈数学课中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

    浅谈数学课中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 嘉兴市实验小学蒋永康 【摘要】数学阅读教学是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它不同于语文阅读,有其特殊性。在数学教学中要......

    “动态生成”使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动态生成”使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江阴市西石桥中心小学盛琴凤走进新课程,我们看到了令人振奋的课堂风景——语文课正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呆板而变得鲜活。我们每天都在实践、都......

    捕捉动态生成,成就课堂精彩(模版)

    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摘要】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