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幼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合集)

时间:2019-05-12 11:2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农村幼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农村幼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影响农村幼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及对策

摘 要: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社会把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幼儿园教育新《纲要》的颁布及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把幼儿教师作为专业化队伍来要求,这既是对幼教的重视,又是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国内外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描述以及本地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化要求,并且,我园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帮助本镇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尚需作多方面的努力,争取有关部门的重视,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问题,以加快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快农村幼教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专业成长

因素

对策

近几年,随着农村教育的蓬勃发展,幼儿教育在农村的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如我们县所有乡镇都办了学前三年的教育,但学前三年的普及率还很低,幼儿教育专业化程度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乏人问津,就此现状我做了调查。

本镇教师现状

本幼儿圆共有专任教师55名,其中22名在中心,33名在村幼。55名专任教师中40周岁以上11人,30周岁—39周岁25人,30岁以下19人。以下是一些初步统计数字:

一、55名教师中,29名教师由原来初中(高中)学历,后均函授幼师中专毕业,现在又函授大专毕业的有12人,9人正在函授大专中;11名教师是职高幼师毕业,现参加大专函授已经毕业的有4人,正在参加大专学习的7人;15名教师是中专毕业后,现函授大专毕业2人,正在函授中的有13人。

二、55名教师中,已婚教师50人,丈夫是事业单位工作的有4人,46名教师家属是乡镇企业工人或水泥、木工、油漆工人或农民。

三、55名教师中孩子正在读大学的1人,正在读高中的有8人,正在读初中的有11人。

四、55名教师中家里要种责任田甚至其中有些还要搞种养殖的有50人。

五、55名教师家属要做夜班的约有一半。

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一、大多数教师原有基础较差,各类学科知识不扎实;况且,工作前十多年几乎不参加学习,九十年代开始参加函授,大多也是只读得了一些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没有增加多少。

二、凭函授学习读得专业知识,如果平时自己不花时间加以学习,那么,这点专业知识也是不够系统扎实。

三、不是全日制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唱、弹、跳、画的基本功普遍不扎实,普通话测试获得二级甲等的只有6人。而平时训练时间少,教学基本功普遍不强。

四、村幼点教师包班多(目前还有18个班级包班教学),教学任务重。

五、由于下班以后,家庭任务也重,既要照顾老人小孩,又要备课,还要搞好家庭种养殖工作,所以影响了下班时间内投身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六、由于农村幼儿的父亲母亲在企业做工多,年轻家长与教师见面少,而取而代之的是幼儿祖辈与教师见面的多,教师宣传贯彻新《纲要》精神取消了以前教识拼音等小学化的做法,减少书面认知作业,增加用农村乡土材料制作的教玩具让幼儿动手操作,幼儿的祖辈家长不理解,甚至有些家长表现出非常不满。教师面对祖辈家长对幼教工作反馈表现出新观念接受慢,甚至不接受新观念,对幼儿教师的一些教学做法不理解、甚至有些指责,感到工作上的压力,心理上的无助。

七、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识,没有把自己当作专业化人员,对自己职业缺乏足够的自信。在家长面前显得不够有信心。

本幼儿园根据现状采取了一些工作对策,收到了一些效果。

一、加快实施村幼网点调整。抓住现在村级道路建设和村级小学网点调整等有利时机,及时进行村幼教点网点调整,努力减少一班一点一员的现象,以改变这种教师工作“耗时长、效率低”的局面。本镇幼教从1999年前的30多个点调整到目前为止12个点,明年将努力消除一点1人的局面。两人以上的教学点就可以两人合作研究工作。

二、为了加快中心幼儿园建设,发挥中心示范引领作用。中心幼儿园自2002年新园舍建造以来,从一级幼儿园逐步升级,到目前成为示范性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学历达50%。幼儿园通过派骨干教师与城市实验幼儿园挂钩师徒结对,请实验幼儿园领导、老师来园指导,每学期派中心教师外出听课参观每人至少两次以上,每月进行一次课堂教学练兵活动等等,以加强对中心教师业务培训。同时,加强中心幼儿园三个教研组建设,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定期进行主题活动开展情况交流。请教育局、教科所、教研室、进修学校等领导专家来园辅导课题研究,加强中心幼儿园课题组研究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到幼儿一日常规活动、教学活动、区角活动、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活动等方方面面,为村级幼儿园起到示范作用。

三、加强园本培训。根据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的有关部署,结合本幼儿园实际,幼儿园利用寒暑假和平时星期六教师休息时间进行园本培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暑假集中培训和平时政治学习相结合,树立教师爱岗敬业、做快乐幼师的信心。几年来,幼儿园特别注重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和要求,通过工会组织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以中心年级组、村完幼为单位开展先进小组群体评选活动,开展巾帼建功文明示范岗申报评选活动,另外,组织举行了师德征文比赛、师德演讲比赛、师德论坛、孝敬教育论坛等比赛活动,积极组队参加教育工会举办的女教职工气排球比赛。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教师投入工作的热情,提升团体凝聚力。党支部对团员青年定期上党课,组织仪表、礼仪教育和读书论坛活动,提高团员青年的人文素养。2003年度,幼儿园被评为首届“群体师德创优先进集体”。

2、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及基本功培训。幼儿园教师都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学习《纲要》及《纲要》解读等业务知识。寒暑假期间又要安排三—五天时间进行集中培训。考虑到农村教师家庭家务忙负担重等因素,我们安排集中培训时间比较多,分散自学就根据教师自身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3、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新《纲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新理念、新行为。我园采取园本教研及课题研究等有效形式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4、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研讨,加强班主任之间的相互交流。提出班级精细化管理要求,组织学习他人经验。开展自然角创设、区角创设、幼儿情绪疏导、特殊幼儿教育等专题探讨。制订《优秀班级评比公约》,加强行政值班环节巡视与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相结合指导和检查班级工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幼儿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关心教师工作、生活,以精神激励、心理疏导为主,增强教师工作信心。幼儿园管理人员增强为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尽力为教师成长及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服务。工会出面对生病或生育住院教师、结婚教师、家庭困难教师进行上门慰问。对家庭闹矛盾的教师多询问关心。对带病、怀孕坚持上班的教师多询问关心,如果需要去医院看病检查、早晨迟到一些会大开绿灯。对工作中有创意的教师,幼儿园领导会及时鼓励,对某方面稍有特长的教师会安排合适的竞赛任务让其展示才能,尽可能为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让教师多一些心理满足。幼儿园还专门组织过两次教师心理辅导讲座,并且,在平时的会议时适时地讲一些在平凡、艰苦岗位上怎样寻找工作乐趣的例子,灌输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吃苦就是享受”的思想,要求教师要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要多与工厂上夜班的工人做比较,求得工作的满足和快乐。所以,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比以往有了更多的信心。根据本园实际,幼儿园从2004年上半年起提倡“发挥团队精神,提升整体水平”的口号,倡导“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精神,要求教师多合作、多商量,实现“一加一大于二”,整体力量大于局部力量之和。发挥团队组织功能,形成良好的工作合作氛围,体现“细致、踏实、和谐、创新”的工作作风。

五、加强对村幼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定期培训村幼教点(园)负责人和村幼教研组长。村幼教师至少隔周一次集中中心,学习中心的环境布置、教育安排、教学活动安排,与中心教师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组织观摩交流、村幼管理现场研讨等活动,用直观的方法尽快提高有关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

六、通过举办园报《星星园地》(已办了八期)发放给全镇幼儿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情况及新《纲要》精神,起到帮助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目的,让家长了解幼儿教师,理解幼儿教师;了解新《纲要》配合新课程共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七、每学期印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调查了解表格给每位幼儿家长,让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支持教师工作。

八、要求各幼儿园教学点召开家长会议、有条件的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尽量参与幼儿园活动中后,了解幼儿教育,支持和理解幼儿教师。

通过以上多种途径,本幼儿园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做了一些努力。但是还是有许多困难需要上级领导帮助解决。尽管在目前状况下,本镇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高,教师队伍比较稳定。教师对幼儿园提出的工作要求都能按时完成。教师中从没有人向领导提出过自己的什么要求。但是,作为幼儿园领导却不能因为教师不提而不去考虑为教师的切身利益做点努力。身为园长的我现在常常想到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与同期参加工作的公办教师差距是那么大,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差距在越来越大,而身负的责任及上面的各方面要求却一点都不比公办教师低(比如学历要求、继续教育要求、安全责任等等)。想到这些,我便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压力。因此,想借此机会呼吁各界都来关心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问题。目前我们觉得需要有关领导帮助考虑解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

2、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

3、农村幼儿园的财政拨款标准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 元.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03 年版。

[2] 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 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二篇: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

姓名:邢焕非

学号:1112143139

班级:经济1104

指导老师:曹俊杰

学院:商学院

学校:山东理工大学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 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开始越来越不合理,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结构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的现状,为此,我们要寻找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为我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产业结构

正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因此,在积极地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经济建设实践中,为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由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研究需要对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现实作用做出具有普遍应用意义的深层理解。

一、经济发展的本质、动力与方式

经济增长是对国民经济统计的一种现实描述,是单纯的数量化的经济范畴;经济发展则包含着全部的生产变化内容,国民经济的范围有多大,经济发展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就有多大,发展是针对内容变化的,是对内容质的水平提升的表述。在学术界的讨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认识有两方面:一种是结构角度的认识,即认为经济发展反映了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包括生产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再一种认识是强调指标变化,即基本的必需品的消费指标、收入分配均衡程度指标、人口健康指标、公共服务满足度等[1]。但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所谓经济发展,就其本质而言,在于对现存劳力及土地的服务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利用;这一基本概念使我们得以声称:实现新的组合,是靠从原先的利用方式中把劳力及土地的服务抽调出来才得以成功的。”① 显然,这一表述不同于其他人对经济发展含义的认识。熊彼特讲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对现存劳力及土地的服务以不同的方式利用,这是他不同于他人见解的深刻之处。他讲到的内涵是对劳力和土地的利用方式的变化,没有提到资本,却是从资本的角度来认识的,即熊彼特所说的经济发展本质是指资本以不同的方式对劳力和土地加以利用。如果合乎逻辑地推断,那么不难推出,资本在以不同方式利用劳力和土地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身。因而,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可以明确,熊彼特对于经济发展本质的认识,有自己的卓尔不群的立场,却缺乏对更深层次的劳动范畴的理解[2]。

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劳动是经济的实质内容,劳力是劳动主体,资本与土地是劳动客体,从本质上认识经济发展,看到资本、劳力、土地之间的不同方式的组合变化,更准确地讲,应当是从劳动整体的发展来认识。在经济发展中,资本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利用劳力和土地,表明资本的作用提高了,但资本的这种变化并不是自变的,而是由劳动主体的智力因素作用提高引起的。这就是说,资本改变劳力的前提是劳力改变资本,能够建立这一前提的不是劳力的体力因素,而

是劳力的智力因素,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智力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由于有劳动主体智力因素作用的提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引起劳动整体的变化,才能引起作为劳动客体存在的资本的变化,使起支配作用的资本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利用劳力和土地,改变经济结构和经济指标,推进经济发展[3]。

从本质上讲,经济发展就是劳动整体的技能水平提高,亦可简称为劳动水平的提高。由劳动发展决定的经济发展在现时代的表现是资本对劳力和土地的利用方式发生具有创新意义的变化。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依靠外来力量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实现经济发展,而更重要的是自身必须从劳动主体方面努力提高劳动技能水平,不能单纯地依靠劳动客体条件的优越。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因而,从本质讲,不能促使劳动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就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不能保持已达到的劳动技能水平就相应会发生经济衰退。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单纯依靠自身的优越劳动客体条件与外来的高智力的劳动主体结合提高劳动技能水平,那么一旦优越的劳动客体条件丧失,或是外来的高智力的劳动主体撤离,必然会发生经济衰退或严重的经济衰退,现时代经济学研究对于经济发展本质的揭示说明存在这样的经济机理。

进一步讲,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的本质,才能准确地认识和保护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劳动整体之中,劳动客体是受动的因素,起被动的作用,劳动主体是施动的因素,起主动作用。因此,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劳动主体,而不取决于劳动客体。由于对劳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起作用的只是劳动主体智力因素的功能,因而,经济发展的动力就在于劳动主体的智力因素。在社会经济现实之中,这种动力存在外化表现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劳动者,尤其是拥有高智力水平的复杂劳动者。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劳动者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而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简单劳动者为经济发展的动力,那么除去其他条件不说,这个国家或地区很可能压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劳动者的作用,无法实现经济发展或者是经济发展的水平很低。经济的实质内容是劳动,经济发展取决于劳动的发展,而劳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劳动主体的智力因素作用的提高,虽在体力劳动中也有智力因素作用,但体力劳动中的智力因素作用一般不具有创造性,不能提高劳动整体技能水平。在现时代,主要是高智力的复杂劳动者发挥作用不断地促进劳动技能水平提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不论是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压制高智力的复杂劳动者,必然阻碍其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然要依靠脑力劳动的作用,体力劳动不起决定性作用,而且,体力劳动作用的提高是随着脑力劳动作用的提高实现的,对体力劳动作用与脑力劳动作用之间的关系是不能颠倒认识的。

以往的经济学理论对推进经济发展存在两种认识上的偏差:一种是过于强调经济发展中的物的作用,即资本作用,似乎经济发展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本,将经济发展置于物的主导之下;再一种是笼统解释经济发展中人的作用,即劳动者作用,没有区分劳动者作用的不同,似乎只要有了人就什么经济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缺乏对高智力复杂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决定性作用的准确认识。这两种经济发展理论存在的认识偏差都是与客观的事实相悖的。

事实上,哪个国家或地区在哪个时期重视保护高智力的复杂劳动者,哪个国家或地区在哪个时期就具备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的动力存在是客观的,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受这种客观性的制约。抽象地准确地认识这一

事实,是当前科学地推进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成果表现。客观地认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自觉性,有利于缩小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的经济发展差距。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欣欣向荣,“十五”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十一五”规划正在顺利落实。只是,在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适应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同经济发展不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也不同于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亦有不同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型与集约型的区别,有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三高一低与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三低一高的差异[4]。而对经济发展方式来说,更需要有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只有符合经济发展本质要求的方式才是科学的方式,才是要由现在的方式向其转变的方式,向其加快转变的方式。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加快向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迅速改变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科学方式,实现正处于高增长期的中国国民经济的全面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依据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既是经济理论研究无可回避的挑战,也是改革实践必须加快实现的任务和目标。

二、经济发展与非必需消费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方面具体要求,是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其转变的突出点是增加了依靠消费,即明确强调增加消费对于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问题在于,当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特别是2007年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之后,增加消费不仅是要增加必需生活消费,更为重要的是增加非必需活消费。

在人类劳动不发达时期,社会难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人们的消费主要是必需的生活消费,很少有非必需的生活消费。因此,缺少非必需生活消费是劳动不发达或者说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一种外在表现。但当人类劳动高度发达之后,人们必需的生活消费品在总体上是能够满足的,即人们基本的吃、穿、用、住等方面的需求在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之后是社会完全可以支撑的,包括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家庭轿车都已成为了必需的生活消费品。这时,必需消费自然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们只满足于必需的生活消费,那么市场很快就会饱和了,生产的创造力会大大高于人们的生活消费需要。这就是说,在现代社会,只注重必需消费,经济就无法继续发展了,因为不可能在市场消费需求饱和的状态下进一步发展经济。如果要进一步发展经济,那就必须扩大人们的消费,以此扩大市场需求,而消费的扩大必须是由必需生活消费扩大到非必需的生活消费。所以,非必需的生活消费的扩大是现代市场需求的重要特征,非必需的生活消费是作为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消费内容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经济越是发达,越是要促进和保证市场实现更多的非必需生活消费。

参考文献:[1]姚开建 《经济学说史》[z] 北京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3][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中译本1999年

第三篇:影响高校教师管理效能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影响高校教师管理效能因素分析及对策研

摘要:当代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高校作为发掘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背负着艰巨的责任,而教师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我国教师管理效能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制约:一是过于注重量化的考核评估制度;二是权利失信与管理者人格力量的失调;三是高校教师管理道德缺失。笔者对影响高校教师管理效能的因素作出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思路。关键词:教师管理效能 量化考核评估 权利失信 去行政化 管理道德

随着钱学森之问的提出,中国高校的教育问题引起大众的关注,当代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高校作为发掘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背负着艰巨的责任,而教师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水平直接反映和决定了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各种矛盾日益凸显,而其中教师队伍的管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一 教师管理效能的理念

教师管理的效能是指学校的管理者对于教师的管理行为,包括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促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使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工作效率和职业精神的一种教师管理理念。二 影响我国高校教师管理效能的因素分析 1 过于注重量化的考核评估制度

对教师作出公正、准确的评价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效能,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实行以各种量化指标为基础的考核评估制度,既以论文数量论“英雄”,量化后的考核评估制度将纷繁复杂的学术水平评价变得简单清楚,让管理者的操作快捷明确。但由于考核评估制度与教师的收入和职位直接挂钩式,当所谓的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成为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依据之一时,学术研究的功利性、短视行为和种种偏颇便随之产生,以至于出现了泡沫学术,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等严重的道德失范实现,使相当一批学者放弃了学术本来的内在品质,把学术的内在精神求索转变成一个数量意义上的大量操作,只关心数量和规模,而忽略学术的质量和水平,忽略了学术精神、科学态度、学术品格的培养,淡忘“十年磨一剑”的学术传统,这与科学研究的精神相悖,其结果必然会窒息学术研究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术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而过于注重了量化考核评估制度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考核的压力使一些高校教师把精力用在发表文章而不是教书育人与研究科学问题上。因为教师的个人利益、学校的名气都与现行的考核评估的数字化紧密联系起来,所以致使一些高校教师忽略的第一角色(教师)的责任,一心扑到论文发表、职称晋升等事情上,忽视作为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重科研轻教学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普遍现象。其罪魁祸首在于量化评估制度,因为搞科研有课题基金,但是教学是对学生思想的熏陶,在短时期内未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因此,大学教授都热衷于做科研,而忽视教学。这种情况不利用教师的长足发展,更不利用高校的人才培养。权利失信与管理者人格力量的失调

所谓权利失信是指高校管理层权利运作不当,而导致教师对权利产生不信任感。中国现代高校行政权和学术权是一个权利机关,大学的管理人员官员化并用行政的思维和手段解决学术和教育问题,教授没有话语权,只能去迎合权利,或选择走上行政道路,行政权利使大学多了顺从的奴性,而扼杀了大学的自由精神与创造性,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教师被定岗、定编、定责,自上而下按照统一规范,致使大部分教师治校的参与意思不强、对主体地位的认同感模糊。

而在教师管理实践中对于管理层权利的过分强调与推崇,使其管理更多的表现为僵化、冷漠,在行政权利的旗帜下,“高校教师管理被限定为一种近乎机械、刻板、程式化的活动,创造性被无情的扼杀了。”

复旦校长杨玉良认为:“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学术,那大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同样,一所大学不以育人为本,那么大学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学术既不需要行政来干涉,也不需要民主来决策,因为学术不是依靠行政领导发布指令来进行管理的,学术也不是靠少数服从多数来实现发展目标的。一所大学的学术必须保持独立,思想必须保持自由。这样,一所大学才能有发展的前景。” 3 高校教师管理道德缺失

高校教师由于其职业与教育经历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的需要有着与一般人不同的热点,那就是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所产生的成就最求与自我实现动机在他们的需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因此如果高校管理者不能正确理解高校教师人生的意义、生存价

【1】值,仅施以单纯物质的利益措施也就会陷于片面而难于符合教师人性之根本,不能全面满足教师的心理以及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高校教师作为一群特殊的高知识群体,不能用简单的目标管理理论来定位,如果管理目标上追求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那高校教师就会沦为功利主义的价值工具,忽略了高校教师管理行为背后的价值伦理问题,从而淹没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导致人本精神的匮乏与人的片面发展。

三 提升高校教师管理效能对策研究 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优化量化的考核评估制度

高校作为一种独特的组织机构,汇集了以追求真理为使命的学者团体,高校以自由为基本价值,创新性是高校教师工作的主要特征和目标追求,学术的核心在于原始创新,只有在宽松的学术氛围里老师才能心无旁骛地进行研究。但是许多高校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发表多少论文才能晋升职称,这不利于教师实现真正的创新。因此,要改变过于注重量化的评价方式,取消“以刊论文”等只重形式不重研究成果质量的评价方式,代之以质评加量评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有些高校已经意识到量化评价的弊端,如厦门大学在2011年《教师职务聘任条例的修订》中规定“从偏重数量转为数量与质量并重,在提高数量的基础上,有明确的质量要求。”【4】

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的内在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参加并接受评估不会感受到行政管理的压力,评估可谓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教师对于自身短板情况进行反思,并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的潜力,在状况明晰的条件下,制定出科学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学校管理层还应做好评估反馈工作,引导教师表达自己对于评价结果的看法、意见,学校根据教师考核评估结果结合其发展特点,有计划地让教师定期参加科研方面的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2设立 “去行政化”试点院校,做到行政服务于人

今年来,高校“去行政化”一词受到各界人士的热议,“去行政化”也一直是国内高校的共同努力,但行政权和学术权并未真正分离。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曾表示,“去行政化”要做到非常不容易。中国是高度行政化的社会,中国大学去行政化面临诸多阻碍,去行政化的改革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途径来完成,而不可能由学校独立完成,笔者认为可先设立“去行政化”的试点院校,摸索一种新的有利于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的高校教育发展模式,以便以点的经验推动一般,更有利于我国人才的培养。

作为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耶鲁大学是美国“教授治校”的典型,“耶鲁教授做主”成为它的最大特色。耶鲁设立文理科教授会,而且耶鲁的每个学院都有教授会。教授会有权制定学院的教育政策,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工作,监督大学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向院长推荐系主任人选。在耶鲁,教授就是学校的主人,既是管理者,也是教学者、研究者。教授治校的传统使耶鲁形成了学术自主、中立、自由的良好风气。

学校应淡化行政色彩和官本位意识,强化学术管理的权力,健全、规范和完善学校的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系统,通过灵活的制度安排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在制度上确保教师参与有效管理,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保障教师的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激发其学术创新的活力,为教师营造适合学术研究的环境。3 重塑对高校教师的人文关怀,增强高校教师的主体性认同

高校要为教师营造一种更为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这种环境主要体现在营造良好的物质基础环境、制定宽松的管理制度环境、创设自由的学术文化环境。因此高校更强调教师的自我管理,要求加强管理效能,淡化管理痕迹。高校要对个性多元化给予关注,张扬公平、正义与良知,使各种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相互交流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在新的视野中推动着科学的发展。高校管理体制应该始终贯彻学术精神,将弘扬学术价值作为改革的重要原则加以信奉,回归学术权力,健全和发挥各级学术组织的作用,真正确立学术为本的校园核心价值地位。积极倡导科学、民主的学术精神,以实践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以学术讨论来解决学术问题。学校应淡化行政色彩和官本位意识,强化学术管理的权力,健全、规范和完善学校的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系统,通过灵活的制度安排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在制度上确保教师参与有效管理,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保障教师的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激发其学术创新的活力,为教师营造适合学术研究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5 [2] 向宝云、卢衍鹏:“对人文社科科研量化管理两面性的反思” [J],《中国高等教育》2007 [3] 龚刃韧:“大学教授、计件工与学术自由” [J],《二十一世纪》2005年5月第38期

[4] 柯莉群 ,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问题与对策——以厦门大学为个案[J],《中国电力教育》 2011年17期 [5] 邬大光:“现代大学制度的根基” [J],《现代大学教育》2001 [6] 田汉族 孟繁华,从行政化到去行政化:大学管理本质的回归[J]《高校教育管理》 2011年03期

[7]黄兆龙,现代教育管理伦理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第四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姜晓惠

(商学院201022410109,2010级财务管理1001班)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企业的实际,给出了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对各个影响因素如何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力的大小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解释结构模型(ISM),运用此模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划分,找出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和内在联系,便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抓住主要因素进行控制。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结构解释模型(ISM)

The effect factors of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Jiang Xiaohui

(School of business, Class one ,The 2010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201022410109)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acts of enterprises in China giv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nd concretely analyze each factors how to influen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nd the size of the influence.For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act factor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to divide administrative levels of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act factors, and find out the primary relationship and internal relations of the various factors, which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enterprise managers to grasp the main fact and control it.Key words: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luence factor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SM)引言

当前,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焦点放在如何实现最大利润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众多不诚信的做法使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最终落脚到企业身上。因此,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成长性,即企业实现由小变大、不断积累量变的过程;二是企业的可持续性,即企业不断创新,永葆生命力的状态。本文基于我国企业的实际,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影响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和一般规律。相关文献综述

对企业发展问题的关注与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的劳动分工理论。此后,虽然各个经济学流派涉及企业成长问题,但一直处于主流经济学之外。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认为企业成长的动力在于对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追求。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发展是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1]后凯恩斯主义认为,企业发展是通过投资规模的扩大来实现的,投资决策和资金是最关键的因素。[2]自从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出版了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以来,创新的概念和

思想就被纳入经济发展理论之中。创新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发展来自于管理与创新的程度。[3]杨杜是我国较早系统研究企业发展理论的学者,在其著作《企业成长论》中,以经营资源为关键概念,从经营资源的数量、性质、结构和支配主体四个方面来考察企业成长,运用实证和比较方法,对企业成长过程和成长机制进行了分析。[4]我国学者刘力钢借鉴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函数的内容与含义,运用熊动力学的思想建立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力”理论,即提升力、引导力、支撑力、扩张力和阻力。[5]李占祥运用矛盾分析法,研究了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与各种重大关系,解释了矛盾的发展与转化是推动企业及管理发展的动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实质就是不断处理和化解矛盾的过程。[6]

上述理论都是建立在企业系统的研究前提假设上,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无机体或人工复合系统,并侧重于对企业发展单一因素的分析,但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企业作为一个人类—自然系统,进而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以前的结论难以指导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3.1 ISM简介

解释结构模型(ISM)是美国J.华费尔特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开发的。其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帮助,最终将统构造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3.2 确定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影响因素

通过资料分析,本文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归纳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需注意的是,这里所列的要素集及其相关关系,只是一种典型条件分析的结果。在具体应用时,可视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影响要素有所增减或对要素影响关系有所调整。

3.3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对各个因素进行这样处理:Si对Sj有影响,填1;Si对Sj无影响,不填;i,j=1,2,···,10。对于相互有影响的因素,取影响大的一方为影响关系,即有影响。其中,“有影响”尽量选择直接的影响关系,不考虑间接影响关系。建立如下的关键影响因素相关性表,见表2。

表2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的相关性

3.4建立可达矩阵

1001011110111010100011101010001001001000111011100110000100101101111000100000110010000100101110001111

3.5建立结构模型

引入可达集和前因集:R(Si)是由可达矩阵第Si行中所有元素为1的列所对应的要素

构成的集合,成为要素Si的可达集;A(Sj)是由可达矩阵第Sj列中所有元素为1的行所对应的要素构成的集合,称为要素Sj的前因集。R(Si)和A(Sj)的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据此进行关系划分。

(1)层次划分。如果Si是最上一级节点,则必须满足:R(Si)∩A(Sj)=R(Si)。

(2)分部划分。对上述所得层次划分结果进行分部划分,划分标准如下:若R(Si)∩A(Sj)=,则Si和Sj不在同一部分;反之,若R(Si)∩A(Sj),则Si和Sj在同一部分。

因为R(S1)∩A(S1)=R(S1),R(S4)∩A(S4)=R(S4),R(S6)∩A(S6)=R(S6),R(S9)∩A(S9)=R(S9),所以得第一级可达集与前因集如表3所示。将S0设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所以第一层要素为{S1,S4,S6,S9}。

4。以此类推。

1图1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

3.6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构建如下算法,寻找关键因素:

步骤1:构建路径,即以某节点为始点,市场结构为终点,以箭头为方向,形成路径。步骤2:计算各作为始点的节点的路径数。步骤3:比较路径数量大小。

步骤4:寻找关键因素。方法如下:设各节点的路径数ai(i=1,···,n),我们取ai1.2为关键因素。

n

ni=1

i

计算得:ai≥3的因素就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们是知识与企业文化、企业团队水平、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结构。

3.7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及建议 1做好知识环境、建立知识体系、塑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以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群体精神支柱、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等聚集的合力表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高度概括和表达。企业精神对企业员工有凝聚作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培育企业精神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个异性。参与者必须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并且具备处理分析信息资源的能力和一定的决定权。2培养和谐进取的团队,提高企业营业水平。

团队学习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团队水平决定企业的水平。积极鼓励团队成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优化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专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提高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面向供应链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应积极推进客户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优化供应链伙伴的选择,加强客户互动的有效管理。4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能力。

企业要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信息化改造升级,推行先进质量管理,促进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在技术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管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快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创新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5优化市场结构,维护市场稳定。

在继续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形成合理的、层次分明的外贸多元化布局,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新特点、新变化,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国内市场,使之成为企业稳定和拓展外需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 [英]弗朗西斯·凯恩克罗斯.企业生存10法则[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汤学俊.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途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07):113-114.[3]彭云飞,沈曦.经济管理中常用数学方法[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 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2-08/21/content_533048.htm.[5]栋梁论语http://web.cenet.org.cn/web/dongliang.[6] 李景元.企业战略管理新论.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年10月.205---306.

第五篇:影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成长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范文

影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成长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农科院青年科技人员思想和工作状况的调研和分析,提出影响青年农科人员的成长因素,主要是农业研究周期长,工作清贫,待遇偏低;对农业,农科院的发展定位不能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励机制不完善和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等,从而提出了单位领导加强与青年科技人员沟通,增强科技人员信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创造年轻人脱颖而出的环境和建立有效的学习,活动机制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员 青年 成长因素 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提出了振兴和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科学和教育;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靠科学技术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有了较大进展,然而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已有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很不够。根据科技部门反映,全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研成果问世,推广应用的只占30—40%,大部分成果滞留在实验室或实验田里,这是很大的浪费。目前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为35%,而农业发达国家已达到60%以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21世纪的农科人员正面临着因此而带来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青年是希望,是未来,在农业领域更是如此。农科院的青年年纪轻、学历高,直接参与现代化农业建设、参与上海都市型的农业建设。针对我院新一轮学科调整、机构重组、人员配置的科研改革,青年对此有何建议,这些问题将影响青年在科研生产中的状态和精神面貌。

院团委通过问卷、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青年农科人员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研。发放问卷40份,回收39份,有效问卷39份,调查的内容涉及到工作、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范围是我院研究所的部分青年。我院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共有279人,占全院一线科技人员总数的50.6%。接受调查的人员中,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9人,本科生12人,大专毕业生3人。召开座谈会2次,分别有20人左右参加,个别访谈人数达30人左右。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当前青年农科人员思想状况的基本特点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出我院青年科技人员思想主流是好的,面对社会大气候和单位小环境,绝大多数青年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是健康、向上的。

1、注重提高综合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调查表明,我院大多数青年科技人员没有“等、靠、要”观念,而是有着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青年科技人员深刻认识到生存和发展要靠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尽管做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比较辛苦,但我院绝大多数年轻人能够积极投身于农科工作第一线,长期在基地蹲点,从书本中加深理论学习,在实验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不少人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专业知识,学习新的专业学科,不断给自己加压、“充电”。在“您的业余时间如何安排”一题中,选择“在宿舍学习”的达24人,“上图书馆”的达14人,两者加起来共38人,超过“与亲友交流”、“上街”等其他选项。

年轻人求知欲强烈,同时又会有许多新的设想,他们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在“目前您最需要的是什么”一题中,选择“课题”的有29人,占74.4%,居第一位,远高于“职称”、“住房”、“婚姻”。在回答“您是否希望老专家在工作上指导和帮助”这一问题时,有39人选择“希望”,高达100%,青年希望领导、老专家当好伯乐,指出不足与长处,帮助青年健康成长。在回答“您崇拜的人物是谁”时选择“袁隆平”的有14人,居第一位,选择比尔•盖茨的有12人,居第二位。这说明了我院青年科技人员为了农业科研发展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投身农科事业的坚定决心。

2、具有较强的民主管理意识,关注院发展大局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参与民主管理意识较强,据调查反映,绝大多数青年进入农科院后,就把自己的发展、切身利益同农科院的发展紧紧联在一起。调查发现,“您是否愿意同领导交流”选择“是”的有36人,占总数的92.3%,尽管他们的想法局限于个人想法,但相信这都是在为科研的发展提建议和意见,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农科院这个大家庭,有搞好农业科学研究这一共同目标。在座谈中,当问及设置“领导接待日”你是否愿意参加时,绝大多数表示愿意参加,个别表示“若有效果,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是愿意参加的”。

我院青年科技人员思想状况除以上两大特点外,新进院的青年科技人员还存在着一个角色转变——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磨合期,他们要磨去校园情结,调整心理状态,适应新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部分青年科技人员难免心理上压抑,思想上迷茫、困惑。

(二)影响青年农科人员的成长因素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

尽管青年平时注意了解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但是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毕竟不多,尤其是21世纪的农科青年,更要了解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构筑我们的精神支柱。

2、涉及青年自身的实际困难

从座谈的情况来看,我院青年科技人员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社会转型期,我院的发展定位。近几年来,虽说上海市政府给我院的财政拨款尚未减少,但从改革形势发展来看,我院势必要同市场接轨,只有不断进行改革。目前,我院进行学科调整,机构重组,逐步转制的科研体制改革,大多数青年科技人员对此比较关注。认为:农科院要发展只有深化改革,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问卷调查表也证明了这点,在“您认为影响您在岗位上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一题中,选“激励机制不完善”的达24人,远远超过“课题经费少”、“人际关系复杂”、“方向不明确”、“岗位不适应”。青年科技人员认为,虽然我院已进行几次改革,但现行的科技体制仍然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科技人员的手脚,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工作环境和氛围。调查显示,“您对目前工作环境感觉如何”,认为“满意”的有2人,“尚可”的29人,以上两项共31人,占总数79.5%;“不满意”的8人,约占总数的20.5%。主要表现在:首先,不受重视。青年总想创一番事业,尤其是刚毕业不久,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若得不到重视和信任,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其次,工作量不足。有一部分青年科技人员觉得在工作上“吃不饱”,有力无处使;有的认为闲置一个时期后人将会变得懒散,不进则退,专业也会逐步荒废。当然,以上两点也说明我院青年科技人员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存在不足。再次,待遇偏低。有的青年科技人员认为自己付出的与得到的相差太远,心理不平衡,问及“您认为目前您所在岗位的年收入应当是多少”,选择“5万”的有10人,占总数25.6%;选择“3万”的有14人,占总数35.9%;认为自己所在岗位中年收入为“2.5万”的有12人,占总数30.8%。

我们所调查的青年科技人员中,博士5人,硕士19人,学士12人,从这三个学历层次的人数和选年收入为“5万”、“3万”、“2.5万”的人数相比较来看,与目前实际收入情况差距较大。在座谈中,有的青年科技人员说,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与私营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的同学相比,自己能力不比他们差,可是待遇却不如人,心理上不平衡;有的则提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仅基础性的工作做得较多,而且有些工作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科研单位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由于年轻,职称偏低,待遇不是很高。从调查情况不难看出,我院青年科技人员的价值观受到社会经济多元化和利益分配多样化的影响。

三是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首先,家庭负担重,经济困难。青年科技人员中来自农村的比较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贫困地区,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个人负担重,希望工作后能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这使一些青年考虑去待遇较高的私营、合资企业工作。其次,夫妻分居。据调查,有的青年科技人员并不想离开我院,但考虑到家庭因素,最后只好忍痛割爱。再次,生活状况。我院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在“您对目前生活环境感觉如何”一题中,认为“满意”的1人,“尚可”的25人,两者占总数的66.7 %,“不满意”占33.3%。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也暴露了我院青年科技人员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农业科学研究的周期长,而青年科技人员中存在耐不住清贫,急于求成的现象。但总的来看,我院青年科技人员仍不失为一支品德好、作风正、思想活跃、能力较强,有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大多数青年科技人员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事业心和上进心。这些是做好我院青年科技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要求我们真正把握青年的需求,把服务青年、赢得青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加强与青年科技人员的沟通

调查中,多数青年科技人员认为上级领导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我院青年科技人员的成才创造了条件,搭建了舞台。如果能定期、经常地同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就能及时了解青年科技人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这既是做好青年工作的有效途径,又能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参与民主管理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院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献计献策。

(二)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1、留住人才

调查中很多青年科技人员提出了一些希望,比如有一个设备较齐全的工作环境、宽松的生活环境、认真干一番事业;待遇适当提高;丰富业余生活等,其实这涉及到“三个留人”即事业留人、情感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关键在于加快我院发展,健全和完善科技体制;情感留人,在于我们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心青年科技人员,帮助他们,理解他们,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尤其是节假日,对住宿、单身青年要多关心;适当的待遇留人,利益分配要适当、合理,按劳分配,并有一套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勤奋努力有成绩的青年可适当提高待遇。

2、培养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快。青年科技人员已不再满足于以前所受的教育,而是要求定期接受除自我教育以外的继续教育。他们认为,院所应对不同层次的青年科技人员进行有计划地培养,多一些专业培训、继续深造的机会,尤其要注意青年科研群体的培养,形成科研梯队,以避免青黄不接,人才断层,影响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使用人才

在调查中,青年科技人员反映了人才使用方面的两个问题,一是院内土生土长的人才院里不够关心他们,而较关心和重视近期以较优厚待遇引进的人才;二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而学历相对低的青年科技人员认为,他们不如工作经验并不丰富的硕士、博士生受到重用。第一个问题涉及到如何充分调动以前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避免人才资源浪费。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必须为经验丰富、有一定科研能力而学历相对低的青年科技人员提供深造机会,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这就要求有合理的用人机制,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正确处理好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的关系,调动各层面,各层次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建立各种学习、活动形式的青年培养机制

座谈中,青年科技人员还对如何提高综合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院里给予大力支持。

1、走出去

可以通过在职深造途径,如读在职硕士、在职博士;可以有计划地组织青年到外地学习、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和科研活动。我院青年科技人员同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少,部分青年科技人员,没有充分利用上海的信息传递快、信息量大的优势,若长期如此下去,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不利。

2、请进来

科研机构应该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氛,经常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来院交流,作专题报告,使青年科技人员及时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

3、充分利用内部资源

我院有农业部、上海市的三个重点实验室,有不少在国内有着重要影响的专家,可以充分利用院内资源,根据科研发展的需要,对青年科技人员进行本专业、相关专业、邻近专业的培训和讲座。

4、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青年多学习,学习政治理论、相关专业知识;多交流,时事政治讨论、不同专业间横向、纵向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工作体会与经验、外语会话等,以充实青年科技人员各方面知识,丰富业余生活,激发青年科技人员不断创新。

下载影响农村幼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农村幼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响农村代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农村代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农村代课教师由于学历低,知识陈旧,职业认同感低,自主发展意识欠缺等因素严重......

    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家庭因素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首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系统描述,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放在其......

    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写作要求:内容摘要: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研究农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农村的真实现......

    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参加组别 初中 研究类型 C.综合研究 学科分类C.学生体质健康 摘要: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身......

    影响我国民航服务质量因素及对策分析

    XXXXXXX大学题 目:影响我国民航服务质量因素及对策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毕业 论 文 航空服务 目录 摘要…………………………………………………………………………......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2012年春小学教育专科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晋中分校)电话: 指导教师: 2013年6月 目......

    影响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最终定稿]

    影响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调动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是支持和保障警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凝聚警心,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调动公安......

    河南省农村开展全民健身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河南省农村开展全民健身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找出了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从而推动河南省农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