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永良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2:3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束永良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束永良调研报告》。

第一篇:束永良调研报告

调 查 报 告

关于舒城县杭埠镇义务教育

目: 学

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时

间:

均衡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阜阳师范学院 骨干校长培训班 束 永 良 2016年10月28日

关于舒城县杭埠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舒城县杭埠镇中心学校 束永良

调查目标:基本状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舒城县杭埠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调查时间:2016年9月至2016年10月。

调查对象:舒城县杭埠镇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所中小学校)。调查方式:座谈、研讨。

摘要:根据我镇教育现状,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加快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教育是个系统且长期的工程,任重道远,我们应不忘初心,使洪荒之力,振兴杭埠教育。教育均衡永远在路上。

关键词:调研

教育均衡

问题

对策

近日根据阜阳师范学院的校长培训班作业要求,我把“舒城县杭埠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作为本次调研主题。

经深入我镇各中小学进行调查,并在认真分析我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本人试图对我镇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

(一)办学概况

杭埠镇幅员面积80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5.8万,外来务工人员3万多人。

1、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杭埠镇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舒三初级中学),完全小学4所(杭埠镇中心小学、完美希望小学、三蕊小学、友谊小学),村级教学点2所(培育小学、龙安小学)。有78个教学班,1-6年级 54个班,7-9年级24个班。1-6年级学生数1693人,7-9年级在校学生数为951人。在职教职工275人。

2、校舍建筑面积:总共建筑面积31108平方米。其中,小学共19669平方米,生均11.6平方米。中学11439平方米,生均12平方米。

3、运动场地面积:中学10097平方米,生均10.6平方米,小学24714平方米,生均14.5平方米。

4、初中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小学设有科学探究室等。教学仪器设备中小学总价值1193万元,生均4512元。

5、各校均有计算机室,小学248台,生机比平均在10:1,中学91台,生机比10:1。中小学全部开通“班班通”,全部接入互联网宽带。

6、各校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其中,小学图书30474册,生均18册,初中图书27436册,生均29册。

(二)近几年发展变化

近几年来,在上级关心支持和全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普遍改善。

1、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建校舍6幢,维修、改建、扩建校舍7幢、8096平方米。全镇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消除。所有中小学均为楼房。

2、学校布局得到适度调整。采取撤、并、扩、建等形势,撤并中小学校15所,全镇学校总数由原来的23所减少到8所。

3、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新建多媒体教室45个,新增计算机80台,中小学生机比达到10:1。所有学校实现了宽带上网,教育现代化水平居全县农村上游。

4、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本科率达到68%,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科率为81%。培养了省、市级学科骨干及带头人5人。

5、办学质量稳中有提升。2016年,全镇小学入学率为99.7%;初中入学率为98.3%;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1.5%;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98.5%。

二、当前我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我镇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我镇经济发展的步伐迈的比较大,教育资源短缺以及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需要。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其因有三:教育现代化程度越高,其运行及维护的成本也越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增大;物价指数上涨。国拨公用经费投入确实做到了逐年增长,但每所学校一年仅教学活动一项就几乎占去经费的50%,小学生均635元和初中生均845元的公用经费与学校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学校正常运转,跟不上高位均衡发展现状的需要,导致了学校硬件普遍“不硬”,我镇中、小学虽然硬件设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但受公用经费不足的影响,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中、小学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没按空调夏天普遍不能正常使用)普遍使用不多。教育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块黑板的原始阶段,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跟不上办学条件改善步伐。

(二)杭埠镇中心小学班级“超载”严重,存在“大班额”现象。随着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强烈,加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免除,学生择校现象增多,杭埠中心小学办学条件好,教师素质普遍高于其他学校,家长都把孩子送到杭埠中心小学,从而造成杭埠镇中心小学办学压力过大,出现大面积大班额。目前,我镇2所小学存在大班额现象。其中中心小学平均班额61人,年级最大平均班额64人,最少的也在53人左右;舒三初中小学部平均班额56人,年级最大平均班额59人,最少的也在53人左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村小布局调整任务艰巨。目前,全镇共有7所小学、54个班、1693名学生。不足100人的村小4所,占农村小学的67%;不足50人的村小2所,占农村小学的33%。培育小学有14名学生,6个老师;龙安小学仅有5名学生,在职老师6名。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生源状况急剧变化,原来较大的村小变成了教学点,甚至出现了“空壳校”。由于村小普遍规模过小、生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学校办学效益低下,有限教育资源浪费较大。要完成农村小学的科学布局,压力很大。

(四)村小师资整体力量薄弱。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村小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的充实,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全镇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6.3%,其中45岁以上的教师占59%。培育、龙安小学几乎都到退休年纪,友谊、完美、三蕊村小,50岁以上占三分之二。从总体上看,村小教师的平均年龄比集镇教师大。二是学科比例失调。“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缺乏,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教师严重缺乏,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三是教师、学校分布不合理。多数学校受学生人数减少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超编现象,特别是杭埠镇中心学校、培育小学、龙安小学,教师超编,不少教师没有课代,人浮于事。而杭埠镇中心小学出现普遍的大班额,严重缺少教师。杭埠镇所辖学校的培育小学、龙安小学优秀教师又相对缺乏,由于教师岁数大,技能不够,许多教育教学设施不会使用。部分教师多是“民转公”,其综合素质跟现代教育的要求差距明显。村小师资整体力量薄弱。

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我镇义务教育各校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村小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丝毫改变。这种现象,使我镇中小学教育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相适应,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实处,严重影响着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进程。

三、对策和建议

在我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我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加大投入,加快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必须加快杭埠镇中心小校、完美学校、友谊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步伐。按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一次规划与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适度调整小学布局,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的小学。根据杭埠经济发展远景以及办学水平,我镇杭埠中心小学、完美小学,可以适度扩大办学规模。逐步破解中心小学大班额问题。

学校撤并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听取民情,反映民意,条件成熟一所撤并一所,努力解决学校规模过小,班额小、学生少的问题。估计在2017年-2018年,培育、龙安2所小学可以撤并。

(二)促进交流,加快实施学校对口帮扶。发挥镇内初中(中心校、舒三中学)、小学(杭埠中心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多的优势,实施对口帮扶,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所辖片区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杭埠中心学校的富余教师到小学任教,建立教师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通过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提高弱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结合我镇现状,目前可以通过“中学+村小”、“中心小校+村小”二种模式,借助中心校的教师资源优势帮助村小学、改造薄弱学校,推动杭埠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实施农村优质师资建设工程。

整合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推行师德诚信卡制度、家访制度,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聘用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中学、中心小学支(送)教下村小、集中培训、学科带头人与村小教师结队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重点解决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问题。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强化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我镇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化。

(四)推进教育信息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学校为龙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积极推进在线课堂的实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五)重视小学科教学。现在还有不少学校根本不注意小学科教师的水平发展,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学校的钢琴到现在没有一次使用,体育课上总是学生自己玩,美术、书法教学没有章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小学科教学根本没有完成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为此教育局或者中心校要选拔教师加强培训,刻不容缓,尽快弥补学校教育的短板,教师短缺。

(六)开展课外活动。目前农村中小学还是以文化课教学为根本,一放学,校园几乎看不到一个人,为此教育局或者杭埠中心校应该拿出具体活动方案,细化活动项目,资金来源,教师安排,加大评比力度,鼓励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积极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情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活跃学校气氛。

随着杭埠工业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将会越来越多,办好杭埠教育,可以帮助这些务工人员子女解决就学问题,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进的来,留得住,在杭埠买房安家,大大促进杭埠经济的发展。

我们知道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任务仍然艰巨,我们深知城乡教育均衡可谓任重道远,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我镇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和提高杭埠镇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切实按照上面的要求,推进我镇教育均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不忘初心,愿使洪荒之力,振兴杭埠教育。我们明白,教育均衡永远在路上。

2016年10月28日

第二篇:小良镇调研报告

茂港区小良镇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小良镇位于茂港区西北部,毗邻吴川覃巴镇与茂南鳌头镇,地势南高北低,属丘陵地貌。该镇交通便利,东南面有325国道横贯境内4个村委会,镇村已通硬底化公路32公里。该镇水利资源丰富、灌溉便利,西北面有沙琅江经过,镇内有山心水库,菠萝山水库,另建有农村机耕路。

1、人口与经济:

该镇管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约5.8万,土地面积56平方公里。

2、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该镇党委、政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1、完成1条县道、8条乡道、一条街道约32公里的公路硬底化建设,投入建设资金800多万元。

2、全面维修了哈坡尾水闸、菠萝山水库和5个机电水泵房,还加固了那庄、排岭、文梭、双山等围堤。

3、五年来,我镇小学投入300百多万建设教育教学工程,添加电教平台23套,电脑、语音室各一个,建起了下海、秦村、学堂、排岭、陂头、龙山小学和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起了南华、南塘、北庄、陂头、秦村、龙山小学标准化运动场,小良中学投入400多万元建设教育教学工程,建起-1-

了新的教学楼和标准化运动场等。

4、全面完成小良派出所、司法所办公楼工程建设。

3、其它情况:

该镇文化氛围浓厚:如广东省信息厅在该镇设立的信息产业体验中心、镇建立文化社区。

该镇境内还有旅游景点---菠萝山水库及“人与生物圈”的小良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

该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改善民生:如秦村革命老区自来水开通,全镇泥砖房改造1400户。0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37697人,覆盖率达72%

二、镇产业发展概况:

1、农业:

农业初具规模,形成水果生产、油粮生产、北运菜生产、香蕉生产、淡水养殖等五大发展基地。一直以来,该镇注重农业基础建设,自04年以来,该镇规划投资290多万元建设那庄、排岭、小良、龙山等四个村委会600多公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措施、技术、资金上落实到位,现已完成机耕路、灌溉水渠及部分泵房等工作。为该镇发展农业奠定了基础。

该镇以农为本,增加对农业投入,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企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质稻、北运菜和名优水果等优质品种不断增加,畜牧业、淡水养殖发展迅速,形成规模养殖生产基地。以绿色生态养殖场为农业龙头企

业,带动和辐射周边散养户、个体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形成基地化生产。

2、乡镇企业

该镇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一直以来,该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高,推行优惠措施,鼓励和发展民营企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支持各方人士到该镇人办实业谋发展。现有两大工业区:一是学堂工业区,另一个南坑工业区。主要是以生产塑料鞋、塑料桶和其它塑料制品为主,年产值超亿元。

三、专业镇发展存在问题:

1、发展中存在的包袱:

1)历史遗留债务沉重。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导致镇村财源不足。教育“普九”、水利建设、公路硬底化、办公楼建设等公共事业超负荷开支;完成上级各项任务和应付各种达标检查费用;财务制度不健全,开支不规范导致浪费严重;镇村领导班子变换频繁,一些领导只顾目前,不看长远,将债务留给下一任,以致债务越积越深。

2)镇村收支不平衡,资金缺口比较大,造成镇级运转困难。税费改革后,镇级没有独立财政,所有经费是由上一级政府统收统管后再核发到镇,这些经费与镇村需要的各种支出相差较大。

2、体制问题:

1)上级政策与基层脱离。上级不断出台新政策,但由于基层机制不完善,相应配套措施跟不上,在执行上遇到不少问题,令基层政府无所适从。如计生工作,上级计生政策不断调整,但是对镇村的考核仍是老一套,上级下达的“四术”硬任务不完成就要降级挂黄牌。而计生法要求基层的计生工作由人治转向法治,过去那种“通不通三分钟”的强硬做法已行不通,镇村干部没有执法权,其职责只是开展思想教育,动员计生对象自愿做“四术”,而且要让计生对象有知情权,签名同意后方可实施手术。如此,按计生条例做不了,按法律不法做,按行政命令不行不通。

2)镇政府的责、权、利不统一。1994年分税制实行后,上级政府层层集中财力,有利益、有实权的部门如国土、教育、公安、司法等都实行垂直管理,而计生、殡改、社会治安、扶贫救济、修路修桥等要出钱出力不讨好的工作,由镇级来承担。垂直部门的人权、财权镇无法干预,但相关的工作却要镇牵头负责这些工作的协调就显得非常困难。

3)各类达标检查泛滥。镇政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应付各类检查,造成镇干部整天疲于应检,而对于发展经济等主要工作却无暇顾及。

四、促进镇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1、历史的债务问题和镇级收支缺口要靠上级与镇级一起协商解决,近期内要靠上级支持,长期则要靠经济的发展。

2、理顺体制矛盾,上下级政府应认真研究讨论,摆脱上述各种弊端与矛盾,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任务,只是被动地应付检查等。

3、转变政府角色,实施服务型政府:

政府应以带动和发展当地经济为第一要任。为经济的发展开路搭桥,创造各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进镇,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疏导畅通的购销渠道。

第三篇:张永良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总结

张永良

2012年3月7

德育工作总结

一学年紧张、充实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上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即将画上圆满句号,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做好以后的德育工作,现对本学年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强化学校常规管理

1、注重养成教育,狠抓基础文明

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是我校优化学风、班风、校风的切入口,学校坚持通过常规性、主题性、系列性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文明习惯,提升综合素质。本学期政教处继续从学生文明礼仪、自行车摆放、广播操规范、标志的佩戴等细节入手,规范学生言行,培养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做到了:反复抓,抓反复,强训练,促文明,成习惯。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常规要求》,让学生通晓文明言行的内容,将其熟记在心。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橱窗、黑板报、班会课反复宣传文明习惯养成的要求,形成了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2、认真抓好班级月常规考核工作

本学期我校继续实施班级月常规考核,从门岗、行规、卫生、用餐等多方面对班级进行综合性考评,每月各年级评出一个“文明班”。,二、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主力军则是班主任。首先,我校的班主任教师中年轻的较多,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但我们充分利用年轻人精力充沛、富有创造性、接受能力快等的优点,帮助他们选择了“导师”,在班主任中开展师徒结对,以充分发挥老班主任经验丰富的优势,来加快年轻班主任的培养。其次,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度,规范班主任工作管理,坚持每月一至两次的班主任例会,通过例会上对前一段工作的总结反馈、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布置安排,培养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并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宽班主任

工作的管理思路。再次,积极落实班主任常规工作,抓好教育主阵地,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做到每次班会课都有主题,有内容。此外,我校班主任继续落实家访电访制度,做到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提高家长的家教意识,协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本学期,学校政教处通过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工作成绩等进行综合考评,评出不同奖项。

三、以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化德育教育。

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先的观念,掌握德育规律,坚守课堂为主阵地,积极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和校园节日,通过学科教育、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全校举行“爱父母、爱师生、爱校园、做诚信人、行规范事”演讲比赛。首先在班内征集素材,将典型的真实的事例收集起来整理成文,由有一定演讲技能的同学演讲。活动成功举行,感染力强,评选出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

2、各年级各班开展不同主题的班会,对学生进行不同层面的思想教育。如冬季来临,召开“取暖、煤气中毒”的主题班会;夏季来临,召开“洪水无情”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安全的重要;召开“理想、精神、奋斗”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弘扬正气,学会奉献。

3、学校邀请刑事庭在我校审理一起吸毒盗窃案,全校师生现场倾听、观看、接受一次洗礼,让学生知识、守法、不犯法。

4、在祖**亲62岁华诞之际,全校师生同台歌唱爱国主义歌曲,共祝祖**亲的62岁生日,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

5、中学举行广播体操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身体,而且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还有利于促进校容校貌。

6、开展募捐活动。同学们踊跃奉献爱心,给玉树灾区送去温暖,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7、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最终评出学生的综合等级,有利于学生思想教育。

8、学期末评选出德育先进个人,“三爱”表现突出者,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特长给予奖励,如有诚信奖、有孝敬父母奖、有拾金不昧奖、有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等奖的面广、项目多,为的就是从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存在不足

1、部分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还不够明确,如早读课、两操还不够自觉。

2、班主任在工作方面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及实效性。

3、班主任之间缺乏更多更好地交流沟通。

一学期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真正要使我们的德育效果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真正建立起辛店中学的德育特色,我们还任重而道远。希望下学期继续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关心下,既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地开展各项德育活动。让我们携手共同迎接辛店中学更加灿烂的明天!

张永良

2012年3月7日

第四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龚永良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

牛厂坝小学

龚永良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导语设疑

例如,在执教《父亲和鸟》一课时,我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父亲和鸟》,但奇怪的是课文中„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借助多媒体

如在执教《清澈的湖水》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湖面的美景图。学生一看到如此美丽的湖水风光,不禁“哇”叫出声来。我顺势问道:“这里的风景美吗?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美丽的风景迷住了,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湖面的美,山石的可爱,又单独出示课文动画,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句子时,湖水的特点已融进了学生向往的情怀,深情的赞美,随着声音流淌出来。

3.表演读、赛读

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进行分角色朗读并把青蛙和小鸟的动作表情表演出来,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课文。

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

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三〃 阅读教学既要以学生读为主,又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一条客观规律。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自己唱“独角戏”。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是否充分的标志,就是要看学生在阅读中是否有读的积极性,有读的兴趣,有读的能力,有读的习惯。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朗读能力和默读能力。朗读能力的标准,主要要求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默读能力的标准,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抓住文章的主要思想,会编写读书提要,进行复述,还要有一定的读速。阅读能力、尤其是朗读能力的培养,应该在小学一二年级打下基础。因为:

(1)一二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学生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必须要有适量的阅读跟上去,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效果。同时,由于学生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才具有阅读条件和要求。(2)一二年级的阅读教材,大多是故事性较强的白话诗文,用不着花更多时间去讲解,应着重指导学生朗读。如果采用集中识字方法,到阅读课文时,又无什么文字障碍,有充分时间指导学生朗读。所以集中识字,更有利于集中阅读。

(3)从心理学上分析,一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愿意老师叫他们站起来在同学面前读书或回答问题,很少有腼腆感。如果不抓紧时机在这时培养学生在众多人面前开口朗读或说话的能力,到高年级就会过分腼腆,不敢开口,再开始培养其朗读和说话能力,就较困难了。

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材,虽然内容深一些,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复杂一些,难度大一些,需要教师指导讲解的地方也会多一些。但一般的白话文不会有更多难理解之处。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多,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这时还是应以学生阅读为主。

以学生读为主,教师要不要读和讲呢?教师当然要读要讲。教师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时机得当。开始可以范读,当学生读的语气、声调、停顿、表情等不当时,教师要及时范读引路。不但要读,而且要读好。并应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说明语言的表达形式,逐步使学生分辨出语言的表达方法。

通过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但读还不能代替讲。有人过分强调“熟读成诵”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但要求熟读必须进行练,而练需要有理解的基础。要使学生理解课文,除了读之外,还离不开教师必要的讲解和提示。关于要不要讲,如何对待讲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有明确的论述:“教师教学生也是人与人的交际,‘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杂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教师不该朝这样的好境界努力吗?”再说教师在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样讲?这要依据不同教材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文言文,最好由教师串讲。但也不尽如此,假若学生学过若干篇文言文,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词语、句式的规律,也可以由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讲解某些词句、段落,甚至全篇。如果是寓意较深,词句较难理解的篇章,教师要多讲一些。若是内容情深意远、词句优美的散文,就应多让学生朗读。一般论说文,最好是通过学生默读,在教师指导下,分析课文的论点、论据及中心思想。总之,要从不同教材和学生的水平出发,确定讲与读的侧重点。教师讲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言规律;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凡学生感到不通过教师讲解,不能明白的地方,教师一讲,豁然开朗,“提问不能答,指导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这就是讲的时机得当。关于讲解的内容和范围,主要讲语言规律的知识,包括词语的、句法的、段篇的等。讲知识上的疑难问题,讲关键词语和重点难句等。在方法上,教师要讲“一”,“教师要朝着促进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教师要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即教会学生读书方法。所以也称这种方法为读书指导法。

四〃 阅读教学既要重视语言训练,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马克思有一句名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形式,是表达人们思想的。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一方面必然要进行思维活动,需要思维为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语言又会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推理与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就阅读能力而言,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水平上。理解一篇文章,需要有一定的字、词、句、段、篇的语文基础知识;如果连字、词都不认识、不理解,就难以理解句子;句子不懂,就难以理解全段;段意不清,就难以理解全篇,这是极明显的道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严格进行语言训练。这是语文教学中比较成熟的经验。但在教学经验中,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况:学生在阅读中,分不清主次,抓不住要点,不会概括段意及编写读书提纲;在说话回答问题时,往往话无条理,讲不清楚;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不善于组织剪裁材料,写的层次不清或漫无边际。这不仅说明学生的读、说、写能力低,而且也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还有的学生在读书时,经常不能把文章中描写的情景、人物理解得具体形象,不容易感之于情;在说话、作文中,尽是干瘪抽象、枯燥无味的语言,缺乏感染力,不善于作创造性复述及生动形象的描述。这说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未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作为基础,一方面还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作为条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将两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的语言训练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在一定的语言训练基础上,学生才能对文章的词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所反映事物间、人物间、人与事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活动,也才能清晰、透彻地理解课文,并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的概括性和条理性。学生的语言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关系更加密切。因为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和理解文艺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学生能从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的具体形象,唤起其形象思维活动,才能具体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创造性。这样,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语言训练和思维能力发展过程的统一。关键在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语言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阅读教学必须从教材特点出发,把学生的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例如论说文,文章本身严密的逻辑关系,既要学生的逻辑思维作为理解条件,又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叙事、写景、状物、记人的文艺性较强的文章,主要使学生借助于想象,形成对事物、景物、人物的具体形象,感染学生的思想感情,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要使学生从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中;从理解景物描述的条理中;从理解人物性格发展过程和特点中,在掌握文字表达的逻辑顺序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人们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感情时,其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不能严格划分开,二者是相互协同活动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活动,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复述和编写读书提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复述方式可根据不同教材、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不同水平而确定。如语言很生动的文章,阅读后要求学生记忆文章中优美生动的词句,可做详细复述。这种复述既依赖记忆去完成,又能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复述方式,适于低年级学生的水平。若要求学生读后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概括的语言分几部分表达出来,可以做概括性的复述。这种复述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要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概括性复述的概括程度不同,有的只能讲出课文中的一部分,有的只记忆原文的某些词句,只能复述片断词语,这不仅反映这些学生复述能力低、更主要说明学生的分析、概括思维能力差。教师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培养学生正确地按原文次序概括地复述能力。还有一种创造性复述,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文的主题思想,并要求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原文,或重新组织句式,或重新组织结构;补充新的事实;提出新的结论。这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复述,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通过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说话。

随着年级的提高,通过阅读要求学生编写段意和读书提纲。先经过分析划分段落,在能分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每段要点,再将各段要点综合起来,就是文章的内容提要。在完成以上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经过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和概括性复述可达到同样目的,其区别在于复述是进行口头语言练习,编写读书提纲可以练习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编写读书提纲的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年级越低的学生概括能力越差,开始经常出现把一段的大部分写上去,或用一段中的一句话作为段意或提纲,不善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不断练习,可以逐步提高读书提纲的概括性和准确性;它标志着学生思维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发展。在学生初读文章的基础上,经过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内容,明确作者的思路,弄清文章的层次和中心思想,能提出文章要点的时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发展,而且还能使学生基本掌握读书方法。久而久之,持之以恒,自会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 阅读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理解,又要注重知识的运用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的过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和理解,这是由不知转化为知的过程。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知识,要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必须把知识运用于实际;通过各种作业(包括作文),练习运用知识,不仅对教材能加深理解和巩固,而且可以检查掌握知识的正误。更重要的是形成技能技巧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由知到用,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阅读教学过程,学生初读课文,即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教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读和讲,从不知到知达到初步理解课文,就是初步理解字、词、句含义,段落大意,主题思想。正如宋代教育家朱熹所讲:“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即把句句读明白。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能填词、造句,能进行概括性和创造性复述,能编写段意及做读书提纲,能缩写或抄写等,进行各种作业练习;经过“熟读精思”的过程,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深入理解水平,提高理解能力。这就是由掌握语文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的过程。

目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由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对于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是重视不够的。表现在:(1)课内练得少,尤其学生读得少。在讲课文上下功夫大,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理解课文大意,但并未把知识转化为阅读技能、技巧。一种技能、技巧的形成,不是由教师讲一讲学生就能掌握的,必须经过学生反复练习,没有大量的练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易提高的。

(2)两类课文,一种处理方法。目前通用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文有三类:一是讲读课文,二是阅读课文(半独立性阅读课文),三是独立阅读课文。三类课文总的教学目的都要完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同一组三类课文基础知识的训练项目基本相同。讲读课文一般出现的新知识多些,难度大些,要求教师的读、讲多些。阅读课文一般和同组的讲读课文体裁类似,新知识相对少些,难度减小。其教学目的,一方面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一方面使学生能运用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经过学生半独立地阅读,能自己理解某些词句、某些段落或概括出主题思想等,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师的任务着重指导解决疑难问题,或对学生的理解引其深入。相对的学生的活动要多一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总担心学生不会分析讲解,还是由教师越俎代庖,将两类教学目的要求不同的课文,基本上一样对待。因此,不但搞得学生负担过重,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课内读几篇文章。课内读书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六〃 阅读能力的培养既要循序渐进,又要集中训练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讲一讲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练习;也不是练几次就能掌握的,而必须经过由初级到高级、由不熟练到熟练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从读的速度来讲,必须由慢到快;从理解能力来讲,必须经过初步理解达到深入理解;从朗读的技巧来讲,必须由读得准确到读得流利,再进入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既要有系统地循序渐进,还要每个阶段突出主要矛盾,集中训练。一二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每学期的训练重点是这样确定的:以朗读能力的三项质量标准──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来要求。一年级上期,一般要求读得准确。所谓准确,即字音读得准确,词句读得准确。朱熹曾讲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就是要求不读错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不重读,要字字句句入目。朗读要声音响亮、柔和。一年级的儿童要达到这个标准不是那么容易的。开始时,经常表现为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是按词分开,更不会把词连成句子,一句一句地读,因而听起来不是正常的语调。在指导读时,开始必须要求学生要读得词句连贯。还由于学生观察不仔细,对字词辨认不清,经常读出与原文不符合的甚至是顺口而出的字词,于是出现读错字、添字或丢字现象。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看准字词,连成一句读下去;学生对书中的字、词、句观察仔细,才能读得准确。一年级下期,要求在读得准确的基础上能读得流利,句逗分明。到二年级要求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掌握声调高低、快慢、逻辑重音、停顿等;并能根据标点符号、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心情,读出适当的语气。要读得有感情,一定要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掌握语言的逻辑性和语言的表达方式,才能读好。三年级以后还要继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但一般不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经过自己练读,就能较快地达到有感情的朗读水平。一二年级也要有默读,但从三年级开始应重点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依据默读能力的标准去要求,主要培养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独立阅读能力,逐步加深理解程度和加快默读速度。每个阶段突出训练重点,并不能把每个重点孤立起来。例如通过朗读,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尤其是抒情文章,越朗读越能入情,理解更深入。通过默读,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内容,才能进入有感情的朗读,阅与读应该是结合的。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明确之后,要集中训练,而且要抓死。要做到全班80%以上的学生达到要求的标准。在阅读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老师总是让几个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去读,由于他们经常得到朗读实践,因此,朗读能力也越练提高越快,而大部分学生得不到练习朗读的机会,甚至少数个别学生上了一两年学从未开口练读过。这说明有的教师还不十分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在于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班里培养几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并不难,难的是不断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个班里,根据一般要求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会出现少数读得好的学生,也会出现少数读得较差的学生。对前者教师要向他们不断提出较高要求,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促进全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后者要进行个别指导,多给他们创造朗读的机会。最关键的是要紧紧抓住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这是全班的大多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也就提高了全班学生的阅读水平。为此,教师要做到对全班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心中有数。如,哪些学生敢开口读,哪些学生还不敢读;哪些学生口齿清楚,读得音质好,读得有感情;哪些学生因口迟容易重读;哪些学生齿音字多。又如哪些学生读得速度快,哪些学生读得慢;哪些学生记忆得快,善于背诵;哪些学生理解得快,善于概括要点,善于用自己的话复述;哪些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是喜欢读文学作品还是爱读科技读物,等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情况,要求有所不同,分别指导。对每节课的、每个学生的阅读,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出高一级要求,使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经过认真努力去读,才能有所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非下苦功不可。要使学生对读书感到兴趣,使之读后有所得,肯下苦功夫去学习。下苦功夫,并不等于使学生感到读书是苦事,只有使学生养成从读书中求得乐趣的学习习惯和爱好,才肯下功夫去学习。关键就在于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启发和指导。

2011年10月24日

第五篇:小良镇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014)

小良镇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小良镇基本情况:

小良镇位于茂港区西北部,毗邻吴川覃巴镇与茂南鳌头镇,地势南高北低,属丘陵地貌。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6万多。小良镇交通方便,325国道横贯4个行政村,镇通村的乡道全部实现硬底化。水利资源丰富,农业灌溉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有茂名小良水土保持推广站、“珍稀植物园”、“火焰山”、菠萝山水库、山心水库等景点,极具开发潜力。

二、小良镇城镇化状况

城镇化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基本有四大指标:

指标一:城镇化水平指标二:基本公共服务 指标三:基础设施 指标四:资源环境

对照以上指标,小良镇的镇化进程是极其缓慢的,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城镇化水平较低。小良镇是农业大镇,大部分的人口都在从事农业。因小良镇的工业产业大部分是规模较小、技术含量、可容就业岗位小的塑料产业,上规模的企业今年只有7家,严重制约小良镇的经济发展,使许多农民都无法从农业脱离开来,从而拖慢了小良镇镇化的进程步伐。

2、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小良镇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未能适应城镇化进程的需要。目前,小良镇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城镇化居民需要的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依然有很长的距离,主要体现在就业、养老上面。由于小良镇以农业为主,工业薄弱,许多年轻的劳力都无法在本地就业而流到外地。由于历史的原因,小良镇的人民养老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得到保障。

3、基础设施一般。目前,小良镇镇通村的乡道全部实现硬底化。镇中心通往各村委会的道路目前是完全可以适应交通的需要,但如果城镇化进程加快则难于适应。小良圩的道路属于80年代规划的,目前已显得无法适应城镇化进程的需要的,这些道路遇到节假日,就会塞车。

4、资源环境较好。目前,小良镇拥有较好的资源环境,水利资源丰富,农业灌溉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有茂名小良水土保持推广站、“珍稀植物园”、“火焰山”、菠萝山水库、山心水库等景点,极具开发潜力。

三、对小良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新思路

(一)小良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3年,小良镇经济生产总值13.2亿元,同比增加45.9%,工农业总产值10.3亿元,比去年增长19%,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

1、农业方面。小良镇是农业大镇,有耕地11500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红薯、木薯、花生为主。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3000亩,冬种辣椒、四季豆、青瓜等7000多亩;林地7.8万亩,种植龙眼、荔枝、速生林为主,其中种植龙眼0.8万亩、荔枝1.5万亩,速生林1.2万亩。全镇养殖业兴旺,规模场点有80多个,其中生猪养殖35000头,禽鸟230000羽,淡水养殖3000亩。

2、工业方面。小良镇现有两大工业区:一是学堂工业区,另一个南坑工业区。主要是以生产塑料鞋、塑料桶和其它塑料制品为主,年产值超亿元。

但上规模企业较少,其他小企业200多间,产品以化工、塑胶制品、食品加工为主。

3、旅游及第三产业方面。

(二)关于小良镇经济发展新思路

1、坚持城乡统筹,把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 展。

根据小良镇实际,对本镇的经济发展规划如下: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镇富民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全力引进一批上规模、高效益的企业到小良镇落户,争取以工业立镇,以工业强镇;其次,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养殖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再次,积极利用现有旅游资源,与第一滩风景旅游区、黄金海岸等形成联动,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以旅游业带动、繁荣第三产业;最后,加大投入,积极做好水、电、交通、排污等公共设施的联合建设,不断拓宽镇级经济发展空间,努力提升镇级经济整体水平,实现镇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完善城镇的功能,改善投资环境

城镇化发展的问题首先是环境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环境好,发展就好。因此,要促进镇级经济发展,必须要打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狠抓干部的作风建设,建立一支高效、勤奋、廉洁的镇干部队伍,培养一批有头脑、有知识、有能力的经济能人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二是加强对镇街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教育,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 坚决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三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树立“依法行政、高效 行政、为民行政”的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服务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四是正确引导,以政府机关作风为榜样,树立并促进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推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着力发展壮大优势工业产业与特色农业企业,扩大就业。小良镇应坚持着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工业规模扩张、升级,以带动人民的就业,使外流人口回流到小良镇来就业。

小良镇应以茂名石化为依托,引进、发展石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石化产业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要继续做强农副产品加工、加快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生猪、肉鸡、蔬菜、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因地制宜促进特色养殖等产业的发展。

4、集约高效,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设置城镇建设标准。小良镇应参照兄弟镇沙院所属的中润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中、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要求,争取在本镇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园区。

5、推进旅游文化一体化,加快城镇化进程。茂名是一个旅游城市,长达220公里的海岸线,沿途产生无数美景,位于小良镇的水土保持站和珍惜植物园也是远近闻名。小良镇应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同时,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服务业 5 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四、小良镇工业发展现状、成绩、亮点、问题及对策

1、小良镇工业发展现状成绩、亮点、问题:小良镇的工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首先,虽然小良镇也有一定量的企业,但这些企业规模都不大,产值也不高,年产值超过500万的企业只有7家。而这些产值较高的企业,大多都是建筑材料及农副产品加工等简单加工型企业,缺乏拥有自主产权和技术核心的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难以培育成具有绝对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其次,由于受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等因素影响,使得企业营业成本大幅上升,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效益。最后,环境与效益无法形成双赢。由于小良镇工业都处在起步阶段,难以做到高效、清洁、环保,另一方面,又要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考核指标,怎样才能“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2、小良镇工业发展对策

1)准确定位,制定镇级经济发展蓝图。根据小良镇实际,镇委、镇政府对本镇的经济发展规划如下: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镇富民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全力引进一批上规模、高效益的企业到小良镇落户,争取以工业立镇,以工业强镇;

2)加大投入,积极做好水、电、交通、排污等公共设 施的联合建设,不断拓宽镇级经济发展空间,努力提升镇级经济整体水平,实现镇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正确引导,打造镇街经济良好发展环境。要促进镇级经济发展,必须要打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对镇街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教育,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认识,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 坚决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4)、工农兼顾,推进经济稳步发展。

将坚持发展工业,着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工业规模扩张、升级。以茂名石化为依托,引进、发展石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石化产业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要继续做强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器械制造等加工型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参照兄弟镇沙院所属的中润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中、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要求,争取在本镇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园区。

五、小良镇农林牧发展现状、成绩、亮点、问题及发展新思路

1、小良镇农林牧发展现状、成绩、亮点

1)小良镇的主打产业是传统种养业,尤其是种植花生、木薯等农产品,但小良镇人均可耕种面积不足1亩,以目前北运菜种植基地的平均收益来看,每亩菜地的纯收入在4000—6000元之间,种植花生木薯收益更低,不足3000元。如此匮乏的土地资源,靠传统农业无法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其次是人力资源匮乏。虽然目前小良镇劳动力市场充裕,但是,较高层次较高水准的技术性人才非常欠缺。常年来的经济发展落后,使得相当大的一部分年轻农民离开了家乡踏上打工之路,农村优秀人才流失十分严重,50岁以上、初中以下学历的农民群体成本镇的主要劳动力。再次是财力资源匮乏。财政投入不足一直是小良镇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由于小良镇工业不发达,财政收入低,镇级财政一直忙于“吃饭”状态,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用到发展经济上。特别是今年来我市上马石油化工等大型企业,市、县两级财政主要向大工业、民生事业倾斜,对镇级的资金扶持难免有所减少,这就使得小良镇本就难以为继的局势更加艰难。

2)、产业结构尚不合理,农业大而不强。小良镇是农业大镇,生猪、鸡鸭、白鸽等养殖初具规模,北运菜、水果种植等都具有良好发展势头。但是,并不是农业强镇,农业基础仍然非常薄弱。除上述所说土地资源及自然资源所限外,小良镇发展农业标准化水平低,规模化集体少;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在国内、省内的知名度不高,影响力小,对市场的冲击力不大;农业产品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群众种植热情不高。上述原因所致,小良镇虽以农业作 8 为当地主要经济产物,但离农业强镇还有很大距离,也制约了镇级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小良镇农林牧发展新思路

1、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1)小良镇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壮大农业经济。努力推进农业之镇向农业强镇转变,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生猪、肉鸡、蔬菜、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因地制宜促进特色养殖等产业的发展。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经济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2)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小良镇是农业大镇要着力解决发展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的问题,增加附加值高的产品;努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以解决农业产品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群众种植热情不高的问题。

下载束永良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束永良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永阳中心小学校车调研报告

    永阳中心小学校车调研报告 1.本设区市现有校车数量。是否建立了校车管理档案?有无统一的校车标识? 答:本校没有公办小学及公办幼儿园的校车,对民办幼儿园有档案管理,并统一了标识......

    线束车间实习报告大全

    线束车间实习报告 -------*** 有一句话叫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想改一下:不真正进入车间,怎么能了解车间。时间很快,转眼之间,线束车间十多天的实习已经结束了,在这十多天内我......

    关于加快阎良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阎良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我区城镇化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 所谓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过......

    班队长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蔡永良

    班队长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 质量标准化,在我单位表现出来的是用高质量的钻孔,可靠的抽采系统来保障抽采。通过稳定的抽采效果来解决煤层瓦斯问题。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来保......

    赴永固煤矿调研报告[五篇范文]

    赴永固煤矿调研报告 引言 我矿自1998年投产以来一直都是以低瓦斯矿井管理方式,在上一年时我矿南巷区域七煤出现瓦斯异常区域,现需要进一步加强“一通三防”的管理工作。此次赴......

    关于永长河村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海口镇永长河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市委组织部、市血防办“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 2011年5月16日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市委组织部、市血防办“万名干部进......

    关于永长河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海口镇永长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市委组织部、市血防办“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2011年5月20日农村集体经济是基层组织运转、公益事业建设、村级债务化解、社会保......

    永燊乡中心校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永燊乡中心校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乡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找准制约我乡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制定我乡今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