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州市石鼓镇中心学校
吕新兴
近几年来,我中心学校对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解决和改善了教师队伍面临的一些问题,加强了教师队伍的管理,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也使我镇的小学教育质量处在全市农村小学教育的领先地位。笔者就其工作的地域——高州市石鼓镇如何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一些有益的探讨,略陈浅见。
目前,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分析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特点和现状,探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策略,对于发展和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特点
1、分散性。农村小学是以村为单位的学校,由于地域的原因,农村小学分散在乡镇的每个角落。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具有分散性的特点。虽然农村小学教师隶属中心学校的管辖,但是它是以各个学校为组织形式。这就增加了中心学校对全体教师统一管理的难度。我镇是高州地区的大镇,教师队伍庞大,共有教师500多人,除中心小学90多人,镇小40多人相对集中以外,其他教师分布在30多所农村面上小学。
2、本土性。农村小学教师大多聘于本地,分配教师也多回原籍,而其中大多都是单职工。于是,农村小学教师耕耘着两块“责任田”,一块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块是家中的生产。农村教师一方面在学校的教学任务本来就繁重,而另一方面还要充当家庭主劳动力,他们同时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超负荷的脑力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即便是民师转正、代转公了,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但他们也永远因为家庭而摆脱不了生产和家务的圈子。因此,教师的本土化因素一直并将继续影响着农村小学教育。
3、滞后性。农村小学教育条件落后,教学设施匮乏,管理不规范,教师整体素质低下,多数采用 “撞钟式”“填鸭式”教学,教育教学质量低,发展缓慢。
二、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现状 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管理在队伍建设,素质发展,结构分布等方面呈现出不稳定性、不合理性、不均衡性等问题,给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工作和农村教育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
(一)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1、录用层次低。现在农村小学除正规院校毕业的教师外,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社会录入的,民师转正的,有代转公的,有退伍军人转业的,还有从社会临时招聘的代课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有的根本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法落后,面对新课程,显得力不从心。
2、年龄结构老化。有调查表明,全国农村初中教师平均年龄为35.8岁,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39.4岁,而边远乡镇学校尤为突出。老、中、青年龄结构存在着老多,中、青年少的问题,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无激情,工作无压力,学习无追求。
3、错位任教严重。农村学校普遍缺乏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尤为突出。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导致了语文教师兼英语,数学老师带体育,这是常有的事。甚至有的村小学,一个学校五、六位老师却要包揽全部图、音、体、美、语、数、外加社会科学等综合课程,错位任教现象严重。农村小学教师也因此被贯以 “万金油”的称谓。
(二)农村小学教师分布不均衡。
过去人们习惯服从分配,而近些年来形成了人往高处走的大气候,新分配人员能进城则进城,不能进城则靠城,靠不了城则上交通线,形成了教师分配上的倒宝塔,教师的分布非常不均衡。就地区而言,城区和周边乡镇的教师编制较松,偏远地区乡镇的教师缺编严重,特别是农村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另外,集镇与乡村教师分布也不均衡,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则教师配备较足,但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就很缺教师,有的村小只有七、八个教师,缺编的由临时代课教师来上课,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同时加重学校负担。就我镇而言,地处207国道,上接高州,下连化州、茂名,地域位置较好,地广人多,交通便利,教师总体上充足,但局部不均衡。镇中心小学、镇小以及“交通线”学校的教师超编,比较偏远菉树、黄坡等学校教师缺编严重。
(三)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观念缺失.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下,一些教师受拜金主义影响,怕艰苦、追求安逸,讲实惠,一切向钱看思想有所抬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特别是时下的行业收入比悬殊,使有些教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沉不下身,静不下心来执教。我在与学校的一些老师谈心时,注意到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山望到那山高,只求待遇,不讲作为。不重学习,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满足现状,撞钟式教学。另外,由于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困难,教师没有机会也不热衷参加业务培训或到外地参加教科研活动,学校本身也没有形成教研制度,没有良好的科研的氛围。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实践新课标,只一味地应试教育,一味地传播知识,一味地主观追求浮躁的东西。责任心不强,职业意识淡薄。
(四)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环境堪忧
1、教学设施落后。很多农村学校教育条件落后,教学设施匮乏,边远农村小学更为严重。
2、流动机制不健全。“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分配制度尚未形成,一些教师想方设法要调进条件好、待遇高的学校,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教师住房紧张。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条件差,生活环境没有保障。农村大部分的教师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十多平米的房间里,没有厨房,没有厕所。镇中心小学有部分教师仍住在几平米的楼梯间里,住房条件艰苦。
﹙五﹚、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大
1、工作压力过大,疲于应付。目前,工作量过大是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绝大多数教师承担了两科主科或两科以上的教学,部分教师还进行包班教学。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高期望和高要求使小学教师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致使不少教师身心状况每况愈下,甚至积劳成疾。
2、心理压力大,加重负担。新课改的到来,教师的专业素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教师其实是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中生存。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尺单一,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往往得不到认可,评价的不公平也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3、生活压力大,职业认同感低。横向比较,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生活相当拮据,教师福利待遇还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所以多数教师感到生活压力大。
三、农村小学教师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在细致地查找问题,深刻地剖析原因的同时,我们也要切实地解决问题,谋出路求发展,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和适度超前的理念去办教育,抓管理。
(一)调整布局,推动规范化进程。
对于农村小学的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曾经也都做过许多深层次的探究,但都收效甚微,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特点决定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那就只有从改变它的分散性入手,那就是——集中办学,走规范化道路。建设农村规范化学校是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滞后,教师队伍管理诸问题的根本途径。用科学、前瞻的眼光把教育资源集中起来,改善教育环境,把农村小学办大,办强,办规范。调整布局,集中办学,统一办学。那么,教师分散,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工作环境差,职业认同感低等诸问题就如厉刀斩乱麻一样迎刃而解了。目前,我镇的农村规范化学校建设已进入酝酿筹划阶段。根据我镇地域广、人口多的实际,我们准备在全镇范围内办四所规范化小学,即中心小学,镇第一小学,第四小学以及三文田小学。通过这四所学校的规范化办学,逐步兼并周边众多的“麻雀学校”,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从而达到全镇规范化办学的目的。如此一来,就能把原来分散的教师集中起来,合理配置,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目标。农村规范化学校建设在我市是新生事物,仍处在探索和筹备阶段,但农村小学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决定走规范化道路是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深化改革,实行制度管理。
教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部门在宏观管理教师的同时,必须赋予基层校长一定的人事管理权,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建立起齐抓共管的立体化管理网络。
1、完善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培养责任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以高尚的人格来带动教师,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行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激励教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小学教师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要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活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每到聘期,我们都切实实行校长聘用制,把学校80%教师聘任权交给校长,校长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聘请教师。另外,每个学年我们还会应校长们的要求,对各校个别态度散漫,工作消极的教师在镇的范围内二次调配。这样对教师的促动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教师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软管理,旨在以人为本。就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忧教师之所忧,想教师之所想,用情感调动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1、铺好道路搭好平台,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人的最高需求。因此,我们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发展铺设道路,为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搭建平台。青年教师是教育战线的生力军,是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我校尤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上,采用“结对子、压担子、引路子”办法,一大批的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挑起了各个学校教改的大梁。而其中有好几位素质高、业绩好的青年教师,在去年大聘期中接过退休老校长肩上的担子,走上了领导岗位。实践证明:摈弃以往论资排辈的提干方式,大胆不拘一格地提拔和重用人才,不仅激发了年轻教师的潜能,也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2、改善生活条件,让农村教师有个舒适的环境。妥善解决好农村教师住房、就医等实际问题,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让农村教师安教、乐教。我镇所有的学校都为教师做早餐,有的还开午晚餐;近几年的社会治安较差,许多学校又为教师宿舍加固门窗,使教师住得安心;中心小学还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建起了教师楼,有24位教师住进了套间。
3、营造和谐的心理时空,为农村教师减压。我们努力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管理更符合教师的职业心态。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活是十分枯燥的,学校应当组织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来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比如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中安排教师大合唱,利用休息时间组织教师打篮球、打乒乓球、下象棋等。从时间和空间上丰富了教师生活内容,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心理愉悦,同时还能有效增强教师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减轻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四)加强教育,提升教师素养。
1、加强教育,树好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我校以“教育行风建设”为契机,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大力宣传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师资履行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大力表彰先进,增强依法治教,以德治教意识。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保证我镇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挚力于推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在校本研究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让教师成为学习者。每学期都邀请教研室的专家到我镇指导,为教师引进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改革。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并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让教师成为一个反思者。我校非常重视教学反思,它是校本教研的一朵奇葩。要求教师每节新授课必写“教后记”,并在课时教案纸上体现出来。使教师养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发挥绩效效能,提高教师积极性
去年九月实施绩效工资以来,给人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多数地区为了和谐起见,大多搞起了平均主义,和谐主义,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激励效能,违背了搞绩效时的初衷。虽然搞绩效的程序和量化考核比较繁琐,但我们可以从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予以实施。
在方案制定时,绩效管理制度应该具备激励性和稳定性。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制度化,形成对于学校和个人的激励效应。绩效管理制度形成以后不能朝令夕改,稳定的制度,有利于组织教师和学校制订较长期限的行动计划,有助于组织教师和学校对自己行为做出确定的预期。
在分配时,应该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
在量化考核时,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教师述职,考核评议,确定等次,公示结果。公示无异议后,按考核等次兑现绩效工资,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人事档案。但在考核评议,确定等次中,一定要公开透明,公正考核,否则会严重挫伤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绩效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制定合理的方案,坚持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公正地考核评议,才能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较高、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又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因此,目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变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了。当前,农村教育备受关注,处在教育改革的核心地位的环境下,农村教师也理应受到社会更广泛的关注,更多的支持。
第二篇:关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关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一、背景分析
当前,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不仅对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加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我国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教师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脆弱,主要表现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狭小,农村新教师补充途径受阻;城市教师资源相对过剩,但向农村辐射与交流的机制脆弱。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巩固“普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极不适应。正是基于此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我校开展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专项课题研究,希望以此为重点,带动区域内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二、工作基本情况
本课题是关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运用型研究。针对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薄弱这一现实问题,试图通过文献研究、政策研究、理论研究、教师个案研究,揭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在教师特征、能力结构、培养模式等方面区别于城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殊性和成长规律。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小学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实施过程
研究主要依据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依据:政策法规依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引导、教育学依据、系统论的依据。实践依据:我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非常关注,对科研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教师也受到了一定的培训。学校领导特别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这为教师们科研素质的提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在行动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实践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组织管理水平。此外还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运用这一方法搜集国内外有关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研究的资料,经汇集筛选后,选取适合校本特点的理论或经验,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2)调查法:用问卷、谈话等手段了解分析农村小学教师的困惑和需要。
(3)系统研究法。以教育哲学、系统论、协同论等现代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突出培训目标,整体构建运作体系,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构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运作体系。
(4)案例研究法:结合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会和形成的个案,选取富有典型性的事例,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提高小学教师教育技能。
(5)经验总结法:适时适度到外地参观学习,不断总结借鉴他人经验。同时,也要特别注意总结自己培训、管理、研究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不断锤炼和推介,探求促进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措施和方法。
四、研判与思考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1)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调查表明,被调查教师平均年龄46岁,平均教龄28年。这反映出教师平均年龄偏大,从教时间较长,进入了职业高原期,应继续进行能力提高培训。村小的教师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整体素质偏低。表现在学科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更新速度缓慢,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职业技能薄弱,不能针对教育现象中的某些问题进行选题,开展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有的甚至连传统教育中的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等等,还没有做正确、规范,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可想而知。
(2)教师质量下降,数量上超编与缺额共存,人才溢流问题严重。自1985年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之后,我国就开始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学历不合格的教师比率仍然不小,并且达标率的上升比较缓慢,尤其是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学历的达标率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不合格的局面。而且从另一方面说,这种形式上的达标并不代表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些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仍然是有名无实。(3)专业发展。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并没有把教师职业当成是促进社会与个体发展的神圣的社会职业,而仅把教师职业当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并且还因为当前教师待遇的不高而满腹怨言。他们把教书更多地看作是“混日子”,每天上完规定的课程,剩下的时间一般会帮助家人做些小生意,还有些就是与麻将和扑克为伍。教师职业道德危机潜伏,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也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教非所学”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师不配套,尤其是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不足,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教师不能保证,一个专业业生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十分普遍。农村小学教师的创新意识薄毕弱,科研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要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鼓励和支持城镇办学水平高的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进一步关注农村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利用远程教育网组织农村教师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展城乡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农村小学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培养和提高研究,包括:自觉融入科研管理网络、自觉寻求发展提高平台、自觉反思改善教学行为。
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研究型和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研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参与教研转化为日常规范,联系实践,发展为本,促进教师的发展性素质显著提升,营造成长发展的文化氛围,提升教师学科文化素养,全力打造适合研究型教师的发展环境,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创造性工作目标和策略研究应该做到以师德建设为先导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以学历培训型向以能力和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创新型培训转变,以人才成长规律来规划教师的成长之路。
第三篇:如何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市坪乡中心小学
罗君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其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目前,在农村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些学生舍近求远到城镇学校读书,有的家长甚至放弃家中事务前去“陪读”;在同一所学校,更有众多的学生和家长为选择班级而煞费苦心。很显然,这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核心所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农村学校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积极探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保障了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教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从总体上看,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达标,但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如我乡地处偏远、贫穷、落后,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民办教师转正较多。学校普遍缺少英语、科学和音体美等专业的教师。三是地区条件差,制约了教师队伍建设。有些村小、教学点因为缺编又无法进人,全是代课教师,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教师教研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形成,教研氛围不浓。五是教师进行校内外培训的力度不够大,校际交流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办学质量。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教师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第一,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喜爱老师,就会更好地学习报所教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要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引导教师关心国家大事,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加强师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大力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
第二,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今后我们将在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实效性上下功夫。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国的中小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家长往往会问:“你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学生则经常表现出不耐烦。而英国的家长在此时一般则是问:“你今天发现了几个问题?”学生往往很有趣的回答。这启示我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应该是教师的努力方向,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积极探索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尤其是到贫困、边远地区较弱和缺编学校支教,大力推进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到城市学习交流培训制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能力,形成终身学习、自觉提高的良好氛围。
第三、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学校人事和绩效分配制度。学校要根据本地和学校自身实际条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学校管理制度,搞好学校内部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人事制度改革上,第一是科学设岗,竞争上岗。要加强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和聘任考核。坚持评聘结合,合理确定教师岗位结构比例。要尊重教师职业特点,完善教师职称评聘,保证教师职称评审质量,充分体现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进一步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人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保障投入,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发展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努力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各级政府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坚持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从制度上保障教育投入。要依法进一步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完善住房、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二是要重点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统筹教育的力度,完善督导和责任考核,做到管人管事相统一,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要努力协调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是学校要把生均公用经费用好,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
总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校可以结合各自实际选取相应的突破口抓好其建设。
第四篇: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我为队伍建设献良策
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
胥福年
解启兵
近年来,农村学校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积极探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保障了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教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从总体上看,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达标,但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如我镇地处偏远,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学校普遍缺少英语、科学和音体美等专业的教师;三是教师教研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形成,教研氛围不浓;四是教师进行校内外培训的力度不够大,校际交流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办学质量。
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教师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应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督查制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师德问题报告和舆论监督机制。应结合具体实际,通过政治业务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如撰写个人成长故事、书写师德故事、学习先进教师典型、联系实际书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师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做到教师个人的激励与教师群体激励相结合,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合理、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学校对教师的激励要采取公平的原则。如实施教师奖励绩效工资、教师竞争上岗、教师岗位设置、各种不同形式、类别的表彰(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安全管理、常规教学先进个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表彰类型基本涵盖学校的各个方面,让每位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佼佼者。这样既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能将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合理安排教师岗位。
人无完人,教师更是如此。首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岗位。如喜欢书法的教师,可安排为写字教学;教师喜欢绘画,就应该安排美术等;年长的教师,就应落实直观、脑力劳动不大的工作;对于年轻人,则安排具有开拓性、创造性、较复杂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钻研,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制定骨干教师队伍培训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加大培养力度,并建立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登记制度,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并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改实践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经费补助。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遵循规律,结合实际,积极进行改革才能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如何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脑力劳动者,不断地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等知识经验,为人类社会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既能从事生产劳动,又能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延续,对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培养和教育祖国的下一代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显重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目的,努力建设一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应结合具体实际,通过政治业务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如撰写个人成长故事、书写师德故事、学习先进教师典型、联系实际书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是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师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做到教师个人的激励与教师群体激励相结合,有效调动
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合理、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学校对教师的激励要采取公平的原则。
三是合理安排教师岗位。人无完人,教师更是如此。首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岗位。如喜欢书法的教师,可安排为写字教学;教师喜欢绘画,就应该安排美术等;年长的教师,就应落实直观、脑力劳动不大的工作;对于年轻人,则安排具有开拓性、创造性、较复杂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钻研,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是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拟定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计划中必须涉及全员培训、中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训、优秀班主任培训等;其次,学校必须对所有培训者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管理决不能单纯地“管束”和“制约”,而应体现人文关怀。“管”要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是为了“管”,是更有效的“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学校应精心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使管理真正与学校文化和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