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基层教师如何立足本职岗位,助力学校改革发展
上下同欲者胜 同舟共济者赢
论基层教师如何立足本职岗位,助力学校改革发展
摘要:当前企业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学校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现实困难。作为学校的一名基层教职工在当前情况下,应立足本职教学岗位,提升业务能力,以实际行动助力学校改革脱困,为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提高专业水平,创新教学模式,适应项目负责制,岗位提质增效。
一、加强日常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所以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学习是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矿井开采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断投入使用,如果不学习就会落后,不能适应教师岗位的要求。
(一)坚持“教学做”合一,做好知识储备
煤矿企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煤矿企业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既要有一定的教学水平,更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坚持“教学做”合一,在“教”中“学”和“做”,在“学”中“做”和“教”,利用学校外出培训及设备厂家学习进修机会,做好知识储备,在实践中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
(二)利用内外部教学资源,实现三个转变
充分利用学校教研年会,积极参与课题立项、试题库创建等教学科研,实现从“教书匠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充分利用中煤协会远教网等平台,采集矿井生产一线的数据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带给学员最新的科技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实现从“滞后型”向“前瞻型”转变。充分利用学校技师工作室,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和借鉴“他山之石”,着眼实操能力,着力问题解决,着手现场培训,实现从“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
(三)积极参加“学练提争”,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基层教职工而言,必须要视“学、练、提、争”为难得的学习交流与提高素质的机会。通过不断地学习、参赛,来展示与提高自己,让“学、练、提、争”成为推动自身素质提升的“助推器”。以练促学、以学促赛、学练结合,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完善自己、在事业中体现自身岗位价值。
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培训效果
根据集团公司推进产业转型、人员转移、业态转化,打造实用新型员工队伍的工作要求,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当前的培训需要。近年来集团公司整合教育资源,新矿职大三个校区的内部交流逐渐增多,“慕课”、“微课堂”、“鱼骨刺”型座次、“管理沙盘”体验、讨论互动式培训等新的教学方式已逐渐推广应用。作为一名基层培训教师,应自觉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模式创新上大胆尝试,增强培训效果。
(一)实行区分对待,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年轻一点的职工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多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或者采用PPT、Flash等教学方式。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学员则可以从不同时代的煤矿生产、生活条件、矿井装备等进行讲解,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让学员体会到矿井安全的重要性并增强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而对于工作经历丰富、技能水平较高的学员则可以采用经验交流、教学互动等方式,让他把自己的经验与技能分享给别的学员。这样就能达到调动学员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培训效果的目的。
(二)讲究工作方法,加强班级管理
我们培训管理的对象是成年人,都是煤矿职工。因此管理的难度较大,要更加注重管理的工作方法,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因此,班级管理要强化“钢性”的制度化管理,又要注重“柔性”的人性化管理。也就是既要严格执行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公平性,又要充分尊重学员的个人情感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如此才能保证培训效果、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探索互联网+,做好前期准备
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采用“互联网+”思维将传统线下教学转至线上,打破以往学生、学员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教学资源得以高效配置。针对当前集团公司各单位生产人员紧张,工学矛盾加剧的突出问题,学校将联合职大党校积极探索远程及移动培训项目,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作为基层教师,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者、执行者,对这种“互联网+煤炭+培训”的新模式应有所了解、心中有数,为推广使用做好前期准备。
三、适应项目负责制,提升办学能力
项目负责制作为学校围绕“治亏创效、改革脱困”的工作要求,颠覆创新、流程再造、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举措,已在学校部分培训班次推广使用。作为基层培训教师应主动适应管理模式的变革,顺势而为,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高学校办学能力。
(一)秉持持家经营理念,提高培训收益
按照“把现场当市场”、“把设备当人看”、“把材料当钱花”、“省下的就是赚到的”的持家经营理念,自觉严控各项非教学费用支出。大到一顿饭,小到一张纸,都要精打细算,防止“跑冒滴漏”,千方百计增加培训办学效益。
(二)珍惜锻炼机会,推动管理水平提升
从幕后走向台前,从单纯授课到自主办班、独立运营,作为基层教师要珍惜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锻炼机会。在培训项目实施中积极开展现场学习、需求调研和项目开发,推动自身知识与能力结构优化。应与企业培训管理部门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提高调训率,整体上提升适应企业教育培训的能力。
四、积极转变思想,实现岗位提质增效
思想上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工作上能否突围。当前集团公司正处于“度危求生,改革脱困”的关键时期,学校也与近期完善规章制度,理顺体制机制,围绕招生培训出台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改革措施。作为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员,应立足本职岗位,上好每一堂课,管好每一个班;立足学校出台的激励政策,力所能及的发动生源,开拓市场,积极实现岗位提质增效,努力实现由“学校发工资”到“自己挣工资”的转变。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困难面前,信心永远比黄金重要。只要全体教职工能够上下一心,履职尽责,聚力攻坚,做好学校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就一定能够走出当前的困境,实现学校新的发展。
第二篇:立足交通岗位,助力交通发展
立足交通岗位,助力交通发展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进各项交通工作再上新台阶,交通人需切实承担起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使命。
作为一名交通建设管理者,应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真抓实干,勇担当、敢负责、善突破,真正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成果,转化为谋发展、抓改革、促创新的强大动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切实把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一、认真学习,让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总书记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军号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精华,是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程、指引我们党夺取“四个伟大”新胜利的思想灯塔。
伟大蓝图一定要变成行动,伟大目标一定要变成现实,对人民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关键是要干、要做、要实现、要落实。作为一名交通建设管理者应深学笃用,立足岗位,认真落实“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工作的实际成效践行“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工作!
二、以人为本,增强交通建设惠民生的使命感
交通是民生行业,尤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给群众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十二五期间,上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完善,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洋山深水港建设,虹桥、浦东两大机场建成4座航站楼、6条跑道,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开通至2017年底,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772公里,基本成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5公里,城市快速路约200公里,城市道路容量增加,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会展中心等重点地区交通配套设施陆续建成投入运营,不仅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促进了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为一名交通建设管理者要充分认识交通建设惠民生的重要意义,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做好交通惠民政策各项落实工作,让人民群众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促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才能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指导工作深入展开
在以后的交通建设管理过程中,强化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融入到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总书记的报告进行再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作为一名交通建设管理者,更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刻苦工作的作风,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
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勤奋工作,发现工作中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完成工作。我将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行动自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火热的交通建设管理事业中,让交通插上腾飞的翅膀,不断赶超跨越,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征途上,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壮丽蓝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论中小企业如何改革和发展
论小型家族企业如何改革和发展
青岛理工大学
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1班
李进益2012222972014、5、17
论小型家族企业如何改革和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小型家族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却已成为我国在新世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小型家族企业恰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本文通过对小型家族企业的分析,根据小型家族企业的特点,研究探索小型家族企业改革创新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进一步推进中小家族企业高速发展。
【关键词】小型家族企业;改革;问题;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型家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小型家族企业改革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而这些大多是由于小型家族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们不妨了解一下目前小型家族企业所面临的现状,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目前我国小型家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小型家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导致人才短缺。首先,特别明显的一大问题就是小型家族企业资金不足。所以无论是在生产规模上,还是在人员上都要小于大企业。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小型家族企业很难通过提高工资和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人才又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这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2、家族式管理现象严重,缺乏严格的执行制度,以及用人不规范的传统问题。由于大部分的小型家族企业都是就当时特定的经济大环境而发展起来的投机者。所以很多人都是一大家族一起干,没有什么专业素质及文化。这就导致了公司高层管理经验不足,缺乏科学管理,而且内部员工大部分都是关系员工,各个员工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管理上受到严重的阻碍。极度制约了企业的转型与发展。
3、企业制度不健全。无论是绩效考核制度,还是社会福利体系,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及漏洞,造成了企业在用人处事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团结,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公司的发展。
二、目前小型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从以上各个问题来看,无论小型家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问题。想要彻彻底底的进行改革,那就不得不仔细了解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不妨进一步分析一下小型家族企业在这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一)小型家族企业家的自身问题
1、小型家族企业中个人权利过大,缺乏分权与制衡。
由于大多数小型家族企业为私人兴办的,所以高层决策时只对自己负责。这就形成了家族企业的发展模式。当企业走上了发展之路,规模逐渐扩大时,这种管理模式便会诱发一系列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决策的盲目、管理的混乱与权力的滥用,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
2、小型家族企业家的素质参差不齐
(1)由于企业高层大都是一些和老总一起干的创业者,没有太多的专业管理知识,所以高层素质普遍偏低。
(2)对于人才,是小型家族企业家的一块心病。由于高层能力限制,对人才的管理越来越力不从心。无法放心地将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大都是自己一人独揽全部,而其他人却无所事事。这就造成了老总累的半死不活,而人才却无事可做、无法得到重用。渐渐地导致人才流失、公司萧条。
(二)小型家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1、家族思想观念比较严重。
由于内部员工大部分都是关系员工,各个员工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管理上存在裙带之风,绩效评价也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严重压抑了家族以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极度制约了企业的转型与发展。
2、小型家族企业的人员流失严重并缺乏控制。
在我国许多小型家族企业中,都过于侧重于管理与服从,而忽略了人和制度的重要性。在企业中,员工的性格常常受到野蛮的打压,才能无法得到发挥。从而导致工作压力大,缺乏职业安全感,公司的不公正、不合理早已将他们彻底的推向跳槽的边缘。然而公司的高层却仍没有意识到这些人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还影响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的严重后果,还在我行我素当中,不加任何的改正。这样的管理更加剧了人才的流失。
(三)缺乏一个系统的、完善的企业激励制度及绩效考核体系
一个良好的激励及绩效考核制度是员工拼搏、奋斗的源泉,是促进公司实现公平、创造良好竞争氛围的平台。而一般的小型家族企业往往出现以下情况:
1、激励强度不足。由于小型家族企业的资金有限、收入成本低,导致小型家族企业经营者激励强度比大型企业小,起不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2、激励方式单一且实现困难。大多数小型家族企业经营者是通过低廉的工资加上少量的奖金来实现激励的目的的,但是员工却很少有人能够拿到的。这是因为制度太过苛刻没有可行性,比如全年不能有迟到、请假等现象。如此少量的奖金再加上苛刻的条件使无数员工望而却步。
3、存在一些营私舞弊的现象。一个不健全的制度往往会带来一大堆问题,这将严重破坏公司的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投机取巧、营私舞弊者将盛行于市,公司内部一片混乱。
(四)社会保障体系及社会福利不健全
小型家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及收益的限制,尚未有能力支持起如此庞大的额外开支。况且小型家族企业缺乏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只能停滞不前。而建立解决企业破产、债务、离退休和下岗职工及企业办社会等问题的社会福利制度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员工享受不到应有的福利,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员工怨声载道,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三、建立持续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综上所看,小型家族企业目前早已千疮百孔、危机重重,企业人事改革刻不容缓。所以建立一个持续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迫在眉睫。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小型家族企业对人才的认识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没有把人作为重要的资源,都是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小型家族企业想要持续有效的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而是各级管理人员的共同职责,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型家族企业应当树立以下几种观念:
1、树立不拘一格,物尽其用的观念。
2、树立因职择人,任人惟贤的观念。
3、树立着眼群体,互补互济的观念。
(二)建立多种招聘渠道和吸引人才的机制
首先,想要更好的吸引人才,就必须建立多种招聘渠道和吸引人才的机制。只有一个优异的企业人才管理机制才能真正的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
1、在人才引进方面上,首先要有很好人才引进规划。人力引进规划要跟上企业发展的要求,要有前瞻性、战略性;同时要科学合理,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而且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要主动寻找各种人才,积极的走出去,从而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得急需人才;
2、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应聘者的才能、品质。尽量不要以貌取人,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应聘者,同时让应聘人员获得比较客观、详细的信息,正确地了解他们应聘的职务和将要从事的工作。这样一来,无论是否被选中他们都会对这次应聘及本企业感到十分满意。
同时小型家族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当前企业改革的良好时机,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以各种方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
(1)利用高额工资、福利。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和实际条件,小型家族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一般可以采取“底薪+奖金”的模式:“底薪”就是员工每月基本固定工资,每人基本上差距不大,而“奖金”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人才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计量标准和评价方式,充分、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
(2)利用职位。人是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的。,不仅有物质的需求,还有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创造恰当的诱人条件,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根据人才自身能力及特点,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不但满足了人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反过来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3)利用股权。可以通过给予一定的股权将高端人才牢牢地绑在自身这辆战车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吸引人才,还可以增强人才的责任心,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
1、加快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想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就必须加快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同时要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使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化、科学化、规范化,完全杜绝营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现象。从而使小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走上正规化、专业化、公平化的道路。
2、从全方位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全方位构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工作,要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全方位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激励机制。
(1)共同营造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2)可以考虑把工作要求和员工能力以及报酬适当地结合起来,通过实际工作的内容来
激励员工;
(3)营造一个共同努力,和谐共存的工作小组,将满足员工得社交需要,使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充分发挥潜能;
(四)将分权与制约原则贯彻到小型家族企业的决策管理中
我国大多数小型家族企业都是在个体、家庭经营基础上,依靠自我积累,自我滚动方式发展壮大的。资本主要集中在企业主本人(或其家族、家庭)手中,其他股东股份比例很小。这就导致了企业主产权集中度过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决策。而企业产权过于集中,缺乏多元化,必然导致企业家族化倾向明显,无法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难以摆脱血缘或婚姻关系对企业的干预,无法将权力制约原则深入贯彻到决策管理中。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要建立起权责明晰、相互监督、彼此制约、有效沟通、高度协调的机制;一些重要的职能要分由不同的部门人员来行使。另一方面,应制定出系统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一部门各层管理人员的目标、权力与职责,促使各职能部门、各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正确地行使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每人的相应的才能,更好地规避单独决策的风险,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五)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
我国小型家族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认为企业只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及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就能很好的发展。其实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的激励更为有效。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影响的不仅仅是员工对企业、对社会的根本看法,还会影响员工对工作、对生活乃至对人生看法的根本性的转变,并且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而这些都是企业能否有效吸引、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还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欲望,从而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对小型家族企业而言,其影响效果尤为明显。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小型家族企业即将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及挑战。企业的竞争早已变成人才的竞争、管理的竞争。这一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从接受一个观念到将观念转化为有效的行动,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是比较艰难的过程。小型家族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及策略,建立高效、合理的人事管理机制,并在实际中不断改进、完善,才能在社会大发展的潮流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汉川.中国小型家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陈乃醒.白林.中小企业管理概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3】付磊.股份合作制与小型家族企业制度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1.【4】叶国标.《中小企业乘风破浪正有时》[J],今日上海,1999.8
【5】[日]小川英次.《中小企业现代经营术》[M],改革出版社,1992
【6】施振荣,《再造宏基》[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8
第四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
呼和镇学校中学部党支部
二〇一六年五月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
呼和镇学校中学部党支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已经成为全党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创新实践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对于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领导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实现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强调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好基础的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就是基础,基层党组织既是执政为民的组织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党的战略重点始终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结合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经过深入学习、思考和梳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就是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办好社会满意的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政治领导
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总书记还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点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功能上的一个要求,但总的是战斗堡垒,不能变成纯服务组织,它的政治功能要充分发挥。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突出了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地位,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用,阐明了抓基层打基础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党的整个体系组织、党群联系纽带、落实任务的工作以及应对风险考验的战斗力都以基层党组织为支柱。所以党的力量支撑和矛盾问题都在基层。基层党组织的强弱直接影响党的强弱,直接影响党的生机活力,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地位。
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政治核心就是指代表一定阶级利益执掌权力的行为主体。党的执政地位,赋予了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在各阶段的任务而奋斗。
作为学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领导以及核心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在本单位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教育政策法规得到贯彻落实,实行对学校的政治领导。第二要在完成中心任务过程中,成为促进本单位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第三要发挥组织优势,以党组织为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助行政去完成好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任务;支持群众团体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第四要搞好党的自身建设。
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一不能“以党代政”,二不能“党只管党”。“以党代政”会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引发党政矛盾,不利于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团结,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党只管党,会把党的建设与学校的中心任务隔离开来,政治核心作用就成为空谈。
处理好这一关系,首先需要处理好党政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规定了她的工作任务是对学校行政起到监督、保证作用。因此党政一把手之间要相互理解、多沟通与交流。书记既要会当主角,也要当好配角。在政治学习、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应该当主角,在行政事务管理方面要甘当配角。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
作为书记应胸怀坦荡,有高境界,有大局观,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大事、做实事、不抢事、不推事”。抓大事,就是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如大政方针、重大改革方案、发展规划、队伍建设等方面,书记应积极参与,并做好协调工作。做实事,就是教职工有实际困难、有思想、有苦恼时,书记能主动给予关心和帮助,力所能及地为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化解不良情绪和矛盾,使他们能更好地集中精力为学生服务。不抢事,就是在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上,不怕闲着,能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恰当的方式与有关人员交换沟通。不推诿,就是当教职工对行政工作有意见,希望书记帮助解决时,及时与有关人员沟通信息,进行协调。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总书记指出,要以党组织功能是否增强、党员干部素质是否提高、党的建设各项部署是否落实、党的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作用是否明显、人民是否满意为尺度,全面检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党员干部素质是否提高,主要看基层干部在政治素质、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群众工作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有没有明显提升,党员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带头意识有没有明显增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没有明显进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简要地说,党的思想建设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组织建设就是党员的发展、管理工作,这两项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抓住党员不放,也必须抓好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人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道德培养的专门机构,每一位教职工的思想政府素质都会影响到年轻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思想观念带来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心,是摆在党组织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
首先,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政治学习方式,不图形式,讲究实效。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文献要原原本本学,不仅要学原文,还要进行学习辅导,以使广大教职工认清当前形势,自觉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使党员及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政治学习的材料要精心选择,内容要丰富有内涵,形式要多样。精彩的演讲、富有哲理短文、给人启发的故事、社会人士对教育的看法等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集中学习、分组学习、自学、主题讨论、教师论坛、看录像、学习先进事迹、听讲座等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形式。特别是现在,教师的教学工作普遍繁忙,很少有系统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对一些重大问题和时事往往不能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于是导致教师很难利用这些重要问题来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政治时事教育,造成德育资源缺失。所以,在政治学习中要全面系统简明地给广大教职工介绍当前的热点问题,并提出明确的德育任务。其次,采取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具体事务,尽量帮助办好,一时不能解决的也要讲清道理,这样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有些教职工在工作安排、人际关系、业绩评价等方面会与领导、与同事之间存在一些矛盾,特别是在与领导产生矛盾时,会情绪低落,心情不好,常常会把这种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作为支部书记,要在维护班子形象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教师排忧解难,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是这个组织的边缘人。其实许多情况下,只要耐心地倾听,让教师把心里的憋曲说出来,他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在今天,随着教师待遇的改善,教师的问题主要的不是实际生活问题,更多的是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党组织,一是要切实抓好组织发展工作,二是要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个体的素质。从源头上把好党员队伍的素质关,就是要严肃党的纪律,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中关于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预备党员的接收、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和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纪律等的规定和要求,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保证党员发展质量。为此我们根据有关规定制订了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制度,接收预备党员的工作程序,把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按便于了解联系教育的原则落实到党支部,再由党支部确定一名正式党员与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培养,党支部每半年对联系培养对象进行一次全面分析评议,向总支部提出发展建议,总支部根据建议和群众反映等综合研究确定发展规划,再征求全体党员和党外人士的意见后确定发展对象。规范的发展秩序确保了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组织的一项长期的主要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我们根据党章等的规定,制订了《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和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对支部委员会议、支部大会、组织生活会、党课的时间、主要任务和要求等作了明确规定。使党员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从而使全体党员时时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规范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对于党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榜样 总书记明确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用这句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强调做好工作首先要把自身“硬起来”、“强起来”。只有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带头把自身作风搞好了,管理才有底气,严格才能让人服气,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打铁”先要自身硬,对基层党建工作者来说,要努力做到三个“过得硬”:一是理想信念过得硬,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精神上不 “缺钙”,不能得“软骨病”。二是工作能力过得硬,坚持通过学习和实践增长才干,始终跟上时代步伐,尽力避免“本领恐慌”。三是思想作风过得硬,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始终经得起各种风险挑战和利益诱惑的考验。
实践“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口号,关键是党组织的领头人要为全体党员做出表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格、工作业务等方面率先垂范,成为广大教职工的榜样。
1、做学习的榜样
首先要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党建的理论学说,理解党的宗旨、任务,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党性修养,能够对群众中的思想政治问题“释疑解惑”。其次,既能认真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积极贯彻,又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丰富多彩切合实际的活动,使党员、群众在实践中得到教育,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还要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带头实践新课改理念,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进行新课改的同行者和指导者。
2、做教书育人的榜样
从根本上说书记以及党支部成员也都是一名教师,作为教师就必须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天职。因此不管事务多忙,教学业务始终不能偏废。不仅要自己能上好课,教好书,成为教学能手,而且要在学生的品德教育、后进生转化和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成为学校德育的榜样,还要在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中成为积极的引导者。同时,对于在班主任工作、教学业务等方面存在困难、困惑的教师要给予积极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3、做道德的榜样
教师应该是道德的化身。虽然时代发生了很大变迁,但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地位还是很神圣的,尤其是儿童和少年,他们始终把老师当作无所不晓的知识宝库,也始终把老师看成世上最完美的道德化身。他们对于社会上的其他人,包括他们的父母,有不知道的事物,或做出一些有违道德的事情,还是能够接受的,但如果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老师做出一些,哪怕是一点点有违道德的事情,他们就会很迷惘,很失望,甚至发生道德信仰危机。作为党员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更要成为群众教师的道德榜样,做一个高尚无私的人。
一个人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私,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能做到公道、公平、公正。具有人格影响力的党员干部,才能更有效地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篇:创新管理模式 助力学校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 助力学校发展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小学
焦耀峰
2014年8月1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应苏鲁豫皖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高级论坛的邀请,来到五省通衢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向在座的各位同仁汇报我们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思路和做法,希望能与在座的诸位共同分享和交流,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首先,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泰兴市济川小学。我们学校创建于1995年,地处泰兴城区东部,也是城区东部唯一一所小学。进入2014新学年,我们学校将迎来20周年校庆。如果时间向前推移二十年,我们学校的所在地是实实在在的城郊结合部,出了校门,向西一步进城,向东一步下乡。近年来,随着泰兴城区东部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前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被林立的高楼所取代,我们学校已经渐渐处于新区中央位置,与之伴生的是学校情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师和生源结构的变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名校——洋思中学的新校区与我校相邻,距离不超过500米。二十年来,我们敞开胸怀,接受洋思管理理念最直接的辐射,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学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建立近二十年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坚定不移地走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创新之路,才是我们学校以强抓教育教学管理为突破,支撑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现实考量。虽然没有传说的底蕴,没有所谓的内涵,但是学校的管理文化一直在不断积淀,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学校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融进自我创新的管理举措,不断修订、丰富学校的管理制度,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纳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着力打造“幸福校园、智慧课堂”,从而使学校在不断创新中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写字实验学校”、“江苏省写字(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泰州市模范学校”、“泰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泰州市‘三进’工作‘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示范学校、先进集体”、“泰兴市文明单位”、“泰兴市文明单位”、“泰兴市首批特色学校”等数十项荣誉,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每一项荣誉的取得,是因为融汇了集体的智慧和汗水,适应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学校紧紧依托了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不断创新了校本化管理制度,符合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需求。制度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的管理制度必须要适应形势而调整、而创新;严格地讲,在一所学校,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管理制度,制度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因为学校的管理制度不紧贴时代脉搏,没有创新的举措,学校的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就会因失去灵魂
而缺乏张力、凝聚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校的办学理念。要让学生幸福,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幸福感。小学教师作为低端的知识分子,物质待遇是比较低的,那么幸福感从何而来?2006年,我到济川小学任校长,面对这所40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极高(达70%)的年轻学校,我经过反复思考,决心从精神层面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的源泉理应是知识,是文化修养,获得幸福的渠道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于是,我们用有限的资金,扩建了图书馆,新建了阅览室,出台了教师阅读制度。要求每个教师利用课余或放学后的时间,走进阅览室,静下心来读书。每人每天完成500字的读书笔记,每个月写一篇读书感悟或教学随笔,每学期至少完成1篇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教学论文。学校将这一刚性规定纳入绩效考核。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教师队伍发生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变化。酷爱阅读的多了,勤于动笔的多了,参加研讨时积极发言的多了。课余时间闲谈的少了,教师之间的摩擦纠纷少了,三是教师心中的怨气少了。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实施绩效工资前学校每年也进行实绩考核,量不大,钱不多,但怨气不少,矛盾不少。四年前,我们泰兴市实行了教师绩效工资,用于考核的钱比以前多了,差距比以前大了,但相反的是由此可能产生的矛盾反而少了。教师身上清气上扬,浊气下降;校园里正气弘扬,邪气匿迹。在我看来,这一可喜局面恐怕不得不归功于阅读制度的推行。一个有修养,有正气,有幸福感的教师必然是热爱学校,关爱学生,乐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有了这样的教师群体,“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就不会只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我校多年来也形成了一系列常规管理的校本化制度,并且常抓不懈。但在实际执行中,我们有时也感到比较大的困难。这个问题,我想很多校长与我有同样的想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声号子喊不到底。分析下来,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理解上的误区——常规“树”不起来。第二,执行力的低下——常规“常”不起来。第三,思考上的滞后——常规“活”不起来。
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在反思、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实践,通过对全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管理制度的不断修订,初步建立了运行高效的管理模式。
一、我校的管理格局和管理模式
我们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级,在籍学生2800多人,教职员工140多人。为了加强有效管理,我们实行了“科室专,年级宽”简约管理体制。学校设置了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安管办、总务处、财务室、少先队、工会等八个科室。
“科室专”就是学校强调各个科室的专项职能,要求完成相关专项任务,指导并监管相关的专项工作,制定相关专项考评细则,每学期各自评出所属人员30%左右的先进个人。例如,校长室对全体教职工的出勤表现、思想表现、在校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监管和考评,制定“师风师德争规范”标准,每学期评出10名师德先进个人;安管办和少先队对班级一日常规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和考评,制定“星级班级”评选标准,每学年评出学校文明班级;教科室对所有教学
人员的教科研工作进行监管和考评,制定“教研科研争创新”,评选校级先进教研组;教导处对所有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管和考评,制定“教学表现争先进”标准,每学期评出各学科优质课以及先进师徒。
“年级宽”就是实行宽域管理,学校领导班子每人分管一个年级,对全年级的所有工作负责,相当于一个年级的“校长”。年级负责人每周对本年级的上周工作进行小结,指出上周工作存在的问题,布置本年级下周工作。年级负责人和年级组长共同对本年级所属教师进行管理和综合考评,每学年评选出年级先进参加校级乃至更高级评比。
学校专设学校管理优秀奖,学校所有管理干部对全体教师述职,由全体教师考评,评出30%左右的学校优秀管理者,凡教职工满意度在80%以下的学校管理者,学校实行诫免制度。
我们围绕教师的“德能勤绩”,将教师考核分解至学校各个部门进行量化打分,从而让学校的每个职能科室负责人,都有一定的对教师管理的权限。只有学校每个职能科室的负责人均有管理权,他们才能放开手脚,主动设计工作,主动进行管理;他们管理教师时,教师才能听从他们的领导。事实上,在学校里,教师们很实际,如果他发现职能科室的负责人没有权对其工作进行量化考核,那他们就不会遵照各个科室的要求来完成工作,就不会服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领导。久而久之,他们就只会听从校长一个人的领导。
如果学校规模不大,靠校长一个人的管理也许还能对付,但学校规模大了,可以想象,仅仅凭校长一个人是管理不过来的。因此,学
校的管理必须讲究团队管理,精心打造执行学校决策的团队,对班子成员,分工要明确,职责要清楚,权力要下放;只有赋予中层管理人员实际的管理权力,学校的工作才能走上正轨。因为学校的很多工作需要及时处理,拖拉不得,不能大大小小每件事都要向校长请示、汇报,能在第一时间在一线解决的问题,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就会导致学校管理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抬头,特别是当前涉及到校园的安全问题,含糊不得。
因此,作为一名校长,要给每一位校务会成员压担子、指路子,要让他们立足各自岗位,在学校大的工作框架之下,创新设计本部门的工作思路。关于这一点,校长一定要放手,要鼓励校务委员有自己的管理思想,要鼓励校务会成员在以往工作经验、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每学期都必须要有所创新,千万不能一成不变,依靠老的思路、老的方法、旧的模式来开展工作;要鼓励校务委员自己设计本部门的考核细则,自己管理本部门涉及到的教职员工,学校尽量尊重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和考核结果。最终,学校再汇总各科室的考核结果,召开绩效考核小组会议,对各部门的考核结果进行审议,在采纳了各方意见之后,正式纳入全校的绩效考核。这样采取民主与集中的方法,能有效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对绩效考核分数靠前的,学校通过教师会、橱窗、电子显示屏、召开职工家属会议等方式进行表彰。为了保证学校表彰的严肃性,我校规定,凡高一级表彰的人选,必须源自低一级表彰的人选;每学期的表彰结果一律存档,并记入教师业务成长档案,作为以后学校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的直接依据,从而确保学校
表彰在师生中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确立了学校表彰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调动了教师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学校每年制订工作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每周召开校务会,每个校务会成员在会前都要填写好工作周报表,总结本周工作,明确下周工作安排。针对各科室要开展的工作和学校布置的中心活动,由校长办公室以电子稿形式打印成《济川视线》,发布在学校网站,并在教师会上下发。
《济川视线》包含:1.上周工作的通讯报道;2.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随笔或学生优秀习作;3.政治学习内容;4.下周工作安排以及相关通知;5.学校各项考核的周积和月积情况汇总。
印发《济川视线》有几个好处:1.确保每一位教职工都能熟知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对整个学校的工作均能做到知晓;2.对不能及时参加会议的教职工,看到工作备忘,也能及时落实自己的相关工作,从而确保学校布置的每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不走样;3.加强了对教职工过程性的管理和考核,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弥补工作的缺失,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抓住“师德”和“师能”,强化教师队伍管理
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教育以及教育工作者,所影响的都是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的根基,可以说,教师这一职业相较于其它行业,更应强调“德艺双馨”。在教师队伍的锻造方面,我们学校牢牢抓住“德”和“能”这两条主线,多措并举,树师魂、强师能,促进教师更好地以人格引领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
一是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管理工作的基础,增强教师执行常规的自觉性。常规工作最终要落实到执行上,而执行的效果如何还要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应该从加强教师师德培训入手,教育教师爱岗敬业,把执行常规看作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么说,常规的执行,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每年4月份学校开展“双承诺”活动(学校向社会承诺,教师向家长承诺),活动中,学校发放《教师满意度调查表》并将结果列入教师的师德绩效考核。同时,切实落实好“校长接待日”、家长委员会、家访月等制度,有效防止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二是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引领教学常规的发展。教师是一所学校的发展之基,学校管理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管理。对于涌现出来的教学能手,学校用“压担子、搭台子”等方式促其进一步提升。所谓“压担子”就是学校指导教师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每名教师都有成长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直至“名师”的愿景或压力。“搭台子”就是学校为教师提供锻炼提升的舞台,小到校级示范课、区域教研中心的赛课,大到省级、国家级的专业技能比赛,有意识地为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同时,学校为每一名冲出学校,走向高层次舞台的教师都配备了一个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引领教师个人的发展。近年来,我校共有近20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区域中心等各级上课、说课比赛中获奖;近20名教师被确定为泰兴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3名教师被确定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1名教师被确定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这一批教学骨干同
样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了示范引领的“龙头”作用。
三是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班,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夯实常规执行的基础。发展班学员交的第一份“作业”就是“个人专业成长计划”,根据个人实际制定好三年的发展愿景或成长目标,学校进行汇总、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我们认为青年教师首先要掌握适应传统的常规工作技能,严格执行规范,做到“先入格”,学校主要从加强常规能力培训、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启动“青蓝”工程等几个方面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于青年教师,学校安排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进行传、帮、带:包括指导教案的书写、备课方法的指导、讲授方法的指导以及评价方法的指导等,通过老教师对年轻教师业务上的指导,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其次是安排年轻教师听课,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听老教师讲课获外出听课,通过听课,不仅使年轻教师进一步掌握课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使年轻教师学到了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其今后从事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落实措施的基础上,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硬性规定:每学期至少听课30节,每次听课能写好一份有质量的评课记录;每学期至少要读两本专业书籍,写好读书心得;每节新授课要撰写80字以上的教学后记;每学期至少上好一节学科研究课,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每学期独立出好一份试卷;每学期写好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所任学科教学质量能基本达到学校要求。此外,我校还成立了书法培训、经典诵读等沙龙,每周定时间、定内容开展活动,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
我们学校将提供学习的机会作为给予教师的最大福利,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尤其是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接触高规格展示课或教学研讨活动,促使他们尽快成长。近两年,我校外派走出泰兴去学习的教师突破百人次,基本实现了年级、学科、年龄层次的全覆盖。同时,学校要求外出老师回校后要在一周内上好汇报课,实现“一人外出,全校收益,借智发展”。
三、抓住“实在”和“严格”,夯实教研管理
“教”和“研”是学校工作的根本,是学校工作的主线,是教师实现自我的阵地,更是学生、学校发展的依托。因此,我们学校明确了管理就要抓龙头的思路,着力抓好教学和科研的管理。
(一)在教学上抓“四个落实”。
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我校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是泰州市先进备课组,学校语文教研组是江苏省工人先锋号。他们的做法、经验日臻成熟并在全校得以推广。具体做法是“分—总—分”:首先分解备课任务,开学初由年级组长将备课任务分给组员,组员认真研读教材,阅读教学用书,教学案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甄别筛选,集中精力备好自己所分到的单元课题。然后,交年级组长汇总,在集体备课时集中讨论、修订、完善,形成全册的电子教案。由于备课最终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别人无法替代,因此,教师拿到全册教案后,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班情,对教材关键处的处理、作业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再次进行改,删、补,最终形成自己上课的教案。上课后,教师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地方进行作记录,留作问题。就这样,一堂课经过初备,复备,再次备课,汇集了大家的智慧。有的老师用过的教案,确实凝聚了心血,光是板书,有的篇目就达三、四种,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落实听、评课制度。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学校研培结合,开展了以“同课异构”、“同题研究”为主题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具体实践中,采用同一个年级学科组选择同一个课题,由两名教师分别来上,前面的教师上后,大家评析,改进教学设计,后面的教师再上,再评,这样“一课多上,同课异构”,哪个更好就有了甄别。通过对比教学,教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学校将活动中的优秀教案,在每期校本教科研杂志《研修与提升》上刊载。学校落实“推门听课”、校内试验课、师徒同课、互听互评等制度。其中,重点抓好“推门听课”,同年级听、同学科听、师徒互听,甚至跨学科听,为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的平台,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由于“推门听课”事先不打招呼,讲课人没有事先的特殊准备,也没有为“作秀”而进行的刻意策划。因此,教师展现的教育教学行为必然是常态化的、未经雕饰的最真实的东西。这样有利于真实地了解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有利于帮助教师找到其专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有利于准确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及育人水平。同时,“推门听课”使更多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同事走进班级、走近学生。他们可以通过听课、访谈和观察,深入了解学生及班级的平时情况;通过听课班级的环境卫生、板报品位和学生的精神面貌,了解到该班的班风和学风,了解相关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个人风格及其工作质量。对于学校而言,通过“推门听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更能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找到教师课
堂教学及专业成长中的共性问题,便于通过校本研修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达成教师及学校的双赢发展。学校专门为每一名教师发了“推门听课”专用的听课笔记,要求教师在听课结束后立即对所听课打出等级,不达标的课要求教师进行反思、修改,再借班重上,直至达到要求。听课要求同学科的全体教师参加,评课要求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可以畅所欲言,对交流后产生的深层次问题进行记录,培养了教师勤于思考的习惯。这一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年轻教师,每次活动,都积极主动,勇于发言。学校教师队伍也呈现出阶梯式发展的喜人态势,既有教学经验丰富、踏实肯干的中、老年教师群体,也有年轻好学、勤奋钻研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落实教学巡视制度。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日常工作中,我们重视抓教师工作纪律,平时校长室、教导处加强课前、课中、课后巡视,多看、多听、多记,全面了解教学情况,教师情况,班级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在教师会上通报现象,肯定优点,指出问题,使教师自我感觉到存在的不足,自觉调整矫正。由于常规管理督促到位,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教师的教学效率就有了明显提高,甚至有的老师自我加压已成为习惯,常规工作远远超过了规定的任务。
落实各环节检查。教学“六认真”是教师工作的底线,督促教师做好六认真是教导处的重要工作。每月我们对教师的常规教学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我们把这几项考核分解到周工作中,做到每周一个重点,检查人员也由原来单一的教导处成员检查变为教研组和教导处共
同检查。这样,督促教师平时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每学期,我校还在期中阶段进行校本视导,总的原则是“人人视导,视导人人”,我们针对教师教学实际,注意了抓这几个环节的重点和关键:对于年轻教师,要求备课上课作业上狠下功夫,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对于年长的教师,重点督促作业和检测这两个环节。
(二)在科研方面,我们学校以课题为抓手,注重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注重在制度引领下的规范研究。
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大教研组分别利用每周三、四下午组织业务学习,每一次学习都有专题,抓住重点问题,研究问题,探索教法,总结经验。学校组建了校本教研组,建立并完善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针对学校教学实际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充分发挥教师个人自我反思、集体同伴互助、领导专业引领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研究。
首先是突出了“课”的教研,一是开展“人人上好一堂课”活动,学校要求每名教师都必须在组内轮流上好研修课,做到研修活动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创出本教研组教研特色,其活动成效作为教研组考核依据之一;二是集中利用三、四月份和十、十一两个月份集中组织好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新教师汇报课等活动,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我校语文组为解决阅读与写作训练量偏少的问题,正在探索读写结合“每课一练笔”课堂教学模式,从2012年秋学期开始,将研究任务下解到各年级组,力争能使“上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进行总结、提炼,实现思路向模式的转
变。
二是以课题为引领,全面开展研究活动。以在研的省、泰州市、泰兴市各项课题为抓手,在实施过程中稳步提升研究型教师群体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每个课题组依据总课题确定子课题、微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做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教研活动。制定具体的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做到课题、任务、时间落实到位,并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年级组教研”活动,集中备课、定人讲课、共同研讨。每学期要求教师撰写一篇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学校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活动。课题负责人收集与课题研究相通或相近的理论文章,定期集中学习、交流,群策群力,研究过程要扎实,突出各项资料的过程性、真实性、校本化,促进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发展,保证课题研究的优质高效运行。
三是积极开展语文主题阅读实验。为了将主题阅读实验不断推向深入,校长室、教导处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制订了实验计划,在二到四年级确定了6个实验班级,对各年级实验任务进行分解,每周一下午进行实验组成员学习交流活动,针对教学、内容、教法、学生活动等情况,提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散研究,集中研讨,以“提出问题——集体研讨——教后反思”为主要形式,不搞花架子,真正探究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抓住“校本”和“普及”,推进特色管理
为了办成有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的学校,我们学校总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校本、面向全体、形成特色”。
从2011年开始,我校结合已有的书法(写字)特色和“三进”工作的开展,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校本化特色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国学见长,书画溢美”特色建设的思路和规划。至今已经开展了整3年。我校按年级编制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论语》等六本国学校本教材以及一本书法校本教材,把国学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读、写、诵、唱、演结合,将国学经典引入课堂,目前,国学进课堂已经有了初步的实施模式:
一、二年级以故事带讲解,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
三、四年级: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
五、六年级: 温故知新,升华内涵,吟读成诵。依托我校原有书法(写字)教育教学成果,加强书法(写字)课堂教学研究,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写字课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为“导入新课——示范模仿——边讲边练——品评巩固。”为促进课程实施常态化,学校采取了随机抽测的方法检查各班书法和诵读指导的效果。除此以外,我校还组织教师进行组内书法、诵读课的互听和互评,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其教学指导的水平。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我校的特色建设追求的不是一个或两个点上的闪光,而是追求的面上的普及,书法之星、国学星级班级的评选都坚持了面向全体。正因如此,近两年来,我校成功组织了两次以国学为主要内容的“六·一”文艺汇演,两次对区域教研中心进行了“三进”工作开放,《江苏教育报》、《扬子晚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得到好评。
我们借鉴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做法,创设了具有校本
特色的校园“国学大讲堂”,活动时间是每周六上午,面向全体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讲堂创设的初衷是丰富师生校园生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普及国学知识,夯实国学特色。学校成立了“国学大讲堂”领导小组,系统规划讲读内容,将活动精确分解到每一个周。在活动之初,我们将主讲人定为本校的教师,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发现除了让教师向教师、学生、家长开设讲堂外,还可以邀请社会文化名流向师生开设讲堂,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讲堂办成大众化、平民化的讲堂。当然,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更兼顾了学生在双休日不能到校的情况,学校将每一次的内容进行了录像、编辑,利用全校统一的影视课进行播放。
我校依托泰州晚报小记者站,成立了文学社。具体活动由站长负责,每个年级都选出了辅导老师,既负责活动设计,又负责安全保障,学校根据专门的社团活动制度进行管理、考核。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我们的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校内,最火热的活动就是走进纪念馆、走进社区、走近自然的“采风”。学生们走进海军纪念馆,了解革命先烈奋斗的光荣岁月;走进溱湖自然风景区,欣赏湿地美景;走进常州淹城,感受诸子百家的文化遗风。每次采风回来后,小记者们都拿起手中的笔将所见所闻所思形成文字,《泰兴日报》、《泰州晚报》曾数次开辟专版登载我校小记者的文章,我们学校也请报社进行了加印,在校学生人均一份,做到美文共赏,带动全体。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做实、做好、做出特色很不容易,而且地域差异、校际差异客观存在,好多做法可能在甲校可行,但到了乙校就变得不可行,这就更需要我们大家多交流。在座的都是教育人,都是学校管理的行家,坦率地讲,今天我是抱着班门弄斧的忐忑,带着抛砖引玉的想法将我们这样一所年轻学校的不成熟做法向大家进行汇报,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最主要的,我想还是向各位专家发出莅临济川小学传经送宝的诚挚邀请,泰兴欢迎您,济川小学欢迎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