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推动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持续创新发展
山东省滕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努力推动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持续创新发展
滕州市工商局始终坚持按照“四个统一”、“四个转变”的基本要求,立足滕州农业大市的实际,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以规范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有效地维护了全市农资市场的良好秩序,推动了红盾护农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完善机制,推动日常监管向规范化迈进
(一)严把准入关口,力保非法经营不入市。利用企业年检时机,对农资经营者重新进行资格认定, 并逐一完善经济户口档案,以便对农资市场主体从“入市”起就实行跟踪监管;结合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工作的开展,对各农资经营网点进行全面清查,严肃查处和取缔无证照经营、挂靠经营、转让经营等行为。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行市场主体编号管理制度,将全市所有农资经营业户逐一进行编号,录入微机,并统一制作了编号牌,在各经营网点悬挂,做到标识清楚,一目了然。同时,广大群众也只需在指定网址或通过手机短信输入业户编号,便可以直接验证某一农资经营网点主体资
格的合法性,从而使各种形式的非法经营主体彻底失去了市场,农民权益得到了更多保障。
(二)强化管理措施,力保假劣农资不下田。在全面落实购销台账、索证索票制度的基础上,严格实行农资商品备案销售制度,对于手续齐全、进货渠道合法的,发给《农资商品备案证明》随货同行,并予以公告;对票证不全或有疑点的,严格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质量合格的,方可获准进入市场,从而有效地防止不合格农资商品进入流通和使用环节。目前,全市主要农资商品备案率已达到了95%以上。
(三)健全维权体系,力保农民权益不受损。一是率先推行农资商品留样储存制度。统一制作“农资商品质量保证存样袋(瓶)”,分发到各农资经营点,消费者从所购的农资商品中自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装入袋(瓶)内,由购销双方签封,交消费者自存,在规定期限内发现质量问题,可带此样到原销售单位反映或向工商机关投诉、举报。二是广泛普及《红盾护农维权手册》。农户在购买农资商品时,可以持工商部门统一印发的《红盾护农维权手册》,要求经营者将农资商品品种、规格、数量、购销日期等情况载入购销记录,由购销双方签字盖章,为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提供了依据。三是继续推行风险抵押和先行理赔制度。由农资行业协会牵头,以广大农资经营业户为主体,按照责任同负、风险共担 的原则,以风险抵押的方式,每年投入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基金,专户储存,一旦出现规模小、资金少的经营者因农资质量给农民造成损失无力赔偿的现象,经核实后,由农资行业协会拨付专项资金进行先行理赔,并协助追偿。
二、创新思维,推动监管执法向智能化攀升
(一)运用科技手段,搭建信息监管平台。进一步完善了集监管服务于一体、电子备案与智能巡查相结合的智能化动态监管系统,使其充分体现出了功能全、涵盖面广、操作性强、多角度规范等特点,确保从农资市场主体准入到退出、从农资商品进货到销售、从经营者自我规范到工商巡查管理、从消费者申诉举报到处理反馈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全部纳入电子监管范畴,形成了市局监控中心、基层工商所、农资经营网点、智能化动态巡查车“四位一体”、互联互通的网络监管体系,为全面推进监管职能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推行网上备案,提高日常监管效能。在农资商品超市、镇(街)中心店配备了微机,安装了宽带,与市工商局监控中心进行网络连接,农资经营业户按照购进商品的批次,将相关证照手续和信息资料逐一录入,提交备案申请,经工商监管人员审核后予以登记入库,并随机产生该批次商品的查询码和条形代码,进行贴标销售。消费者通过在指定网址或通过手机短信输入验证码,即可查询到所购商品的生
产厂家、销售商以及是否备案等相关信息,大大增强了经营的透明度。实行农资商品网上备案后,业户在短短几分钟内足不出户便可将商品轻松登记备案,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广大农民便于查询,易于识别,放心购买。目前,全市已有40余家企业的200多个品牌的农资商品成功实现了网上备案。
(三)实施智能巡查,促进监管职能到位。利用流动监管车、GPS定位仪、电子地图、手持巡查机等设备,大力开展智能巡查活动,当监管车到达某一农资经营点时,车载电子显示系统将自动弹出该点的基本信息,监管人员可及时做出是否需要巡查的决定,确定巡查重点,并通过手持巡查机将巡查情况即时输入监控中心数据库,在后台自动生成日常巡查记录。对于发现的违法违章经营案件线索,及时填制立案审批表等有关材料,实行网上审批,即时开展立案调查。今年以来,在流动巡查的过程中,共现场调解消费纠纷7起、受理农民群众举报投诉4起。
三、立足治本,推动农资流通向现代化转变
(一)建立连锁经营网络。通过帮助企业调查论证,积极引导市丰谷公司、神农公司、地恩地公司等农资经营龙头企业设立镇(街)中心店、村级销售点,实行层级连锁、品牌经营、代理专卖。同时,在所属网点全面推行“四统一”、“四不准”经营制度和农资商品报验制度,指导他们建立专职机构,配合工商机关实施对主体准入的双重把关和经营行为的双重管理。目前,全市9家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已建立连锁经营点1200余个,覆盖全市85%以上的行政村,并通过设立“总经销”、“总代理”等方式,与60余家名优农资商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关系。
(二)推行超市经营模式。按照农资市场超市化的基本思路,对各大农资经营网点进行了改造升级,划定专门的仓库区、交易区及商品陈列展示区等,做到分类摆放、区域分明、明码标价、标识清楚,增强经营的透明度,方便群众选购。同时,全面推行经营服务承诺公示制度,要求各农资经营业户将包括商品质量、售后服务、违诺责任等在内的所有承诺内容,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予以公示,并把主要承诺事项印制到商品信誉卡上,在销售商品时及时向群众告知,最大限度地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促进了业户经营行为的日趋规范和农资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三)实行全程跟踪指导。一是指导各经营网点采取开辟宣传栏、购置科普书籍等方式,广泛宣传和普及科学种田知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由镇(街)中心店聘请农技专家担任“庄稼医生”,实行坐堂咨询,现场指导。三是由各农资经营网点根据购销档案,及时派人回访调查,对于因农资质量问题给农民造成减产减收或其他损失的,及时予以妥善解决,确保农户利益不受侵犯,使农资市场监管服务工作达到了地方党委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经营业户、农民群众四方满意的良好效果。
第二篇:与时俱进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继续探索人大立法主导的途径,是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战。2015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发挥立法主导作用方面突出体现在:一是在立法项目选择上,体现主导和引领作用。实行立法滚动机制,特别强调将立法调研项目做实,对重要程度高、立法难度大、现实迫切需要的立法进行研究。同时,组织开展立法需求的调研。二是在法规草案起草过程中,体现主导和引领作用。向经过论证列入立法计划的项目起草部门发立项通知书,明确要求起草的要点和研究的重点,引导起草工作和调研方向。主动提前介入,增加自主起草、组织专家提交建议稿等方式,加大起草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三是在法规草案内容修改中,体现主导和引领作用。重视听取代表及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就法规草案的主要条款组织第三方评估,从而形成主导性意见,作出相应修改。四是在推动政府相关工作中,体现主导和引领作用。与政府就相关政策落地和启动有关政策研究及调整进行沟通协商;针对增强执法持久性问题,督促相关部门拿出措施。
坚持和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保持主导方向,让立法工作符合整个发展的趋势。要在现有基础上,将创新措施变成标准化的做法,进一步发挥好人大立法主导和引领作用。建议:
一、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市政府领导加强对立法的协商沟通,形成机制性的做法。这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法规草案重要内容的协调;二是加强立法进程中的协调,努力使法规草案按计划提交审议;三是加强对第二年立法项目的协调,研究应对重大、紧迫的立法需求。
二、进一步研究提高立法工作效率。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地方立法任务会大量增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继续提高立法工作的效率。对技术性修改为主的法规,更多地采用打包修改的方式进行;对系统性法规,进一步发挥组织起草和自主起草的作用,例如,上位法修改以后,可能涉及某个法规的一、两个条款,今后人大可以更多地自主组织开展修法工作。
三、加大自贸区相关立法工作力度。在2015年调研基础上,2016年将自贸区的相关立法工作纳入具体工作日程,明确相关工作要求,推进这项工作有序开展;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立法的需求;继续争取全国人大以及国务院相关部门赋予上海相关工作制度创新的空间;适时启动相关的立法工作程序。在本届常委会任期内,如果可以在自贸区相关立法中作出新的贡献,那么就会成为人大立法工作更高层次的主导和引领。
沈志先(市人大内司委主任委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考虑2016年的工作时,既要促进司法改革,又要下大力气加强和创新内务工作。
一、协同推进街、村、居立法工作,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2015年,市人大内司委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根据市委1+6文件的精神,同步开展了街道办事处条例、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和居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立法调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协同推进街、村、居立法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考虑到三项调研不同的成熟度,建议:街道办事处条例论证较充分、条件较成熟,可以列为正式立法项目;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调研较为深入,但由于立法关键问题尚需论证,因此拟作为立法预备项目,并可在条件成熟时“预转正”;居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由于上位法已经严重滞后,全国人大正准备开展修法调研,我们将跟踪全国人大立法动向,对这项继续开展研究。
二、及时修订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理。内司委已和市公安局、立法研究所就解决道路拥堵、严肃执法、与上位法衔接等立法问题,联合开展了课题研究。但是,由于立法课题在理念上尚未真正把握好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上位法的修改尚在起步阶段,与现实的立法需求距离很大,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考虑到这个立法项目的紧迫性,建议将其列为立法预备项目。这项立法难度很大,不仅专业性强,而且综合性也很强。建议:由常委会分管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强有力的立法工作班子,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安局、交通委、发改委等承担主体责任,人大同步开展调研,共解难题,在现行上位法规定的框架内,以从严执法为基点,以综合治理为重点,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切入点,推进该项立法工作。
三、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强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工作。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分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高龄化程度最深的特大型城市,市委和市政府聚焦这一民生重大问题,为应对老龄化做了大量工作。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老龄事业列为立法和监督的重点项目。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将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内司委将根据常委会的要求,协助法制委做好审议的相关工作。2016年还将继续开展跟踪监督工作,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做到环环紧扣,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我们要凭着人民公仆对老年人的一片“孝心”,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立法和监督工作,使新修订的条例可以成为让老年人暖心的法规,做让老年人顺心的实事。
潘志纯(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新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对人大的财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大制度的与时俱进,也对人大的财经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感到,做好工作的关键和前提,在于自觉地服从大局,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始终突出人大的特点和优势,选好题、立好项,用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2015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市人大财经委重点开展了“十三五”规划的专题调研。2016年,我们的工作着力点就是要紧紧围绕“十三五”开局,继续加强和改进财经立法和监督工作。
一、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到经济立法中。拟列入2016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信用体系、统计、检验检测等立法,都是体现上海率先完善市场经济、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基础性法规。要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调研、起草、审议,高质量地做好立法工作,从而有效地将党的文件精神按照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的意志,将中央的精神转化成地方的实践。
二、针对上海处于经济发展换档期的实际,发挥人大的优势,积极有效开展财经监督工作。尽管当前上海经济发展仍面临外部发展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但是分析下来,上海已经由原来的规模快速扩张向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向主要依靠创新的驱动转变,这是上海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间,正在做的一篇大文章。针对上海发展的特征和趋势,2016年的财经监督工作,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全面了解上海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情况,重点调研制造业转型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状况,发现亮点、找出瓶颈、提出意见建议,推动上海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二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营三周年之际,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自贸区建设情况的汇报,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发挥更大的效用。三是针对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参照全国人大的做法,抓住重点,改进方法,提高经济运行分析的质量。
三、不断创新方法、不断完善制度,为“十三五”时期人大工作的与时俱进继续实践探索。一是要不断拓宽人大反映民意、集聚民智的渠道,特别要重视网络的民意。二是围绕重点开展立法监督工作。比如,中央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对于这些重要的课题,要综合运用专题调研、专项跟踪、专题询问等方式方法,提高财经监督工作的刚性和有效性。三是综合性跨部门的法规起草,一方面人大要发挥牵头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构建人大和政府联动推进的机制。例如信用体系立法,可以探索实行人大、政府双组长的工作推进机制,边调研、边协调,让大量的工作在过程中得到完成。
薛明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涉及的工作面比较广,我重点就立法工作如何服务于科创中心建设、监督工作如何破解食品安全方面的难题谈点思考。
一、抓住重点,努力为科创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科创中心建设加强法治保障、优化创新的生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人大可以大有作为。从2015年年初开始,教科文卫委围绕着科创中心建设,做了三件事:一是摸清家底。我们对与科创中心或科技创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的核心条款进行了提炼,看看现行法规够不够用,还有没有空白,哪些需要修改。二是理清需求。科创中心法制建设应围绕有利于形成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利于集聚资源要素,有利于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我们通过充分的调研,了解了相关需求。三是提出立法建议。我们考虑,综合利用“立、改、废、释”以及备案审查等形式,统筹做好科创中心法治保障工作。第一阶段,在本届人大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条例、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社会信用条例等与科创中心密切相关的法规,重点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第二阶段,到下一届人大,建议根据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配套文件的实施情况,适时将条件成熟、确有立法必要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来巩固科技创新的制度成果。第三阶段,到2030年,全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形成比较系统的法治体系。总之,要合各方之力、得研究之先、储立法之备。
二、找准短板,持续发力,努力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连续把食品安全作为重点监督项目,目的就是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督促政府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本市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2015年上半年,我们继续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和本市实施办法的执法检查。从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几个集中的问题:一是食品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二是无证无照的经营还较为普遍;三是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些年来,我们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主要以暗访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请人大代表直接参与监督工作,而不只是委员会冲在前面;和区县两级人大联动,而不是光靠市人大做。这些好的做法,还会延续下去。随着食品安全上位法的修订,本市地方性法规也要进行修改。要将食品安全监督和立法结合起来,把监督中发现的难点、重点、短板问题,作为修法的重点,这既是监督工作的延续,又是立法工作的前移,更是滚动推进立法工作的深度体现。
吴尧鑫(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主任委员)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近三年来,每年都就“三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或执法检查,通过调研将短板问题梳理清楚,提出对策建议。结合调研的情况和贯彻市委2015年二号文件,以及“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农村改革问题。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强,所涉及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任务也十分艰巨。中央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五大重点改革领域,上海目前正在推行和实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等,只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我们感到,农村综合改革要防止单兵突进,不能每项改革就事论事,要做好总体的谋划和顶层设计;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农村改革的综合效应。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问题。上海农业要在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体现都市农业的特点,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在小、特、精上做文章。中央将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列为农村深化改革的五大领域之一。我们要对农村农业的扶持政策进行整合和规范,改变扶持的方法,加大监督的职能,充分发挥区、镇两级的作用,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点上。要加强上海农业“接二连三”的发展,也就是中央提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三、新农村建设问题。随着市委提出的“三个倾斜”的进一步落实,这些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郊区倾斜,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也在加大。上海新农村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和兄弟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村镇一级,充分发挥镇政府的责任主体作用;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改变补贴方法,结合宅基地改革的深入,做好统一规划,使美丽乡村建设每一年都有所推进,积小步为大步。
四、农村的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问题。农村综合改革,涉及三权分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和“三块地”(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的不同要求,要体现改革的公开、公平和有序推进。除了有关措施和制度保证以外,还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中央将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保证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列为改革的任务之一。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方面力度还不够大,目前上海已有的三个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仍处于试点运转,对此,人大代表反映强烈,建议在这方面加大监督力度。同时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农村综合改革于法有据,一定要加强“十三五”及更长时期立法需求调研,力求立法可以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吕贵(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一办法两规定”的贯彻落实,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研究贯彻措施,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市和区县、乡镇人大以落实好新修订的“一办法两规定”为目标,举办专题学习班,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市人大常委会制订和修改完善了五部配套规范性文件,并依托专委会建立了9个代表专业小组,更好发挥代表的专业优势。653位市人大代表围绕科创中心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等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21篇15万字的调研报告。各专委会和工委都将代表工作列为专项工作,为代表依法履职和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2016年,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上,完善机制、创新方式,做好代表工作。扩大代表应邀列席常委会、专委会会议的比例,继续拓展代表进社区联系群众的内涵,特别是要注重落实好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代表进社区联系群众的活动。要创新代表反映群众意见的反馈机制,畅通反映人民群众诉求的组织渠道。要精心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发挥好人大代表在党委和国家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
除此以外,还要更加注重补短板,加强代表建议的跟踪督办,更好地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和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作用。当前,代表建议办理答复不够到位、督办力度不够有力成为发挥代表作用的短板:答复为解决采纳的没有完全落实答复结果,跟踪督办推进落实答复还没有完全做到。一方面,承办部门重视程度没有到位,有的承办部门重办文轻办事、重答复轻落实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负责代表建议的力量严重不足,督办的工作力量跟不上。按照法定规范,承办单位将办理结果答复代表后,应当对代表建议批评意见进行跟踪办理,落实办理结果。建议常委会在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的基础上,注重“回头办”,抓住跟踪办理督办到底。要加大主任会议和专委会的相关工作力度,推进办理答复真正落地。除了做好当年代表建议的督办以外,应当选择本届人大以来代表提出的涉及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且合理合法、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代表建议,开展主任会议、专委会跟踪督办。还可以组织代表以视察方式对代表建议答复落实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进办理答复的落实。还应当落实代表建议和办理结果答复的公开,通过公开内容,推进承办部门、承办单位不断提高办理的实效。要加强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力量,不仅是人大,而且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力量,保证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取得实效。
张耀伦(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
人大预算监督工作,要在思想上树立依法治国、改革创新的观念,不断加强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创新,不断提高代表对预决算审查的参与。
2015年,在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关心下,市人大推进全口径预算审查有了进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常委会三次审议批准市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体现了预算支出必须经过人大审议批准的法治原则。但是,还是有些代表表示预算看不懂,难审查。因此,我们在开展2016年预算审查工作中,重点作了两项改进:一是预算工委人事代表工委、解放日报社一起,编制政府预算解读,并且印成图文并茂的书面材料,发给代表参阅,帮助代表做好预算审议;二是开展预算草案的初审,按照新的预算法规定,我们成立了由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的技术审查小组,对预算项目进行合规性审议;发挥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优势,对预算项目进行合理性审议;同时,组织代表、专家进行全面审议。以上三者结合,提高人代会对预算草案的审议能力,使审议工作更能体现代表的意见,促进全面的发展。同时,要结合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突出开展好重点部门的预算审查,保证全市的各项重点工作、市民关心的民生工程都可以落到实处。
2015年常委会加强了对预算、审计整改问题的监督,并进行了改革,明确审计整改报告由政府部门领导向常委会口头报告,报告涉及的政府部门主要领导都要列席会议,并且当场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提问。这是我们推进改革、加强监督的举措,有利于推进政府部门的整改工作。2015年8月,中央深改组通过了《关于改进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的意见》,这使我们感到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计整改监督工作改革,完全符合中央的要求,也认识到我们还要继续加大监督力度。为此,2016年还要对审计整改情况,组织代表、专委会开展监督检查,写出详细的审计整改调查报告,客观反映整改的实际情况,还要对政府的审计整改报告提出审查意见,一并提交常委会审议。同时,研究确定审计整改中的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询问,努力解决好屡审屡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预算问题涉及面广,目前尚未对预算项目开展过专题询问。我们与市财政局研究,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下,2016年考虑对节能减排资金进行专题询问,实现预算监督方式的突破。在新预算法的规范下,认真修订好市级预算审查的监督规定,使在实践中创新的各种预决算审议和监督的措施规范化,逐步实现依法治市的目标。
第三篇:电网建设 深化管理创新 努力推动公司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加快发展2011年工作回顾
电网建设 深化管理创新 努力推动公司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加快发展2011年工作回顾
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售电量完成130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其中:东送电量完成26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售电收入461.1亿元,同比增长15.7%。施工企业产值42.3亿元,同比增长29.7%。线损率完成4.47%。平均电价350.16元/千千瓦时。财务费用减少2.74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至62.8%。公司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
公司2011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亮点:
(一)全面夯实安全基础,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公司深入开展“反事故攻坚年”活动,强化各环节的安全监督,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严格事故责任处罚机制,加大安全风险抵押力度,员工安全责任意识显著提升。调控一体化和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以及设备状态检修取得可喜成果。确立了“安全生产技改项目投资上不封顶,立项权下放,随时申报,随时立项”原则,当年完成大修、技改等工程投资26.5亿元。五年来遗留生产技改工程全部结零,有效遏制了以前生产工程竣工不决算或多年未实施、未完工违规决算等现象。强化设备全寿命管理,电网设备健康水平和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坚持“三公”调度,科学安排机组运行方式,全力平衡发供电矛盾。受国家能源局委托,筹建“中国新能源检测认证试验中心”,总结蒙西电网大容量接纳风电及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范、调度运行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国家出台风电并网规范提供重要参考数据。积极开展风电低电压穿越和风电超短期预测工作,全力支持风电上网。目前网内风电装机容量达到875万千瓦,全年风电上网电量达到132亿千瓦时,其中10月15日,风电日上网电量达到全网上网电量的24%。
(二)完善基建管理体系,电网建设成果丰硕。
公司全力克服项目核准程序多、周期长、难度大、征地拆迁严重受阻、招投标程序繁杂等困难,全力加快工程立项、报批、设计等前期工作进度,与各盟市、旗县定期举行工程建设协调会,每周召开基建调度会,现场办公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全力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及负荷投产情况调整工程项目,全年完成电网投资85.5亿元,基建当年投产规模和总投资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蒙西500千伏固旗和永丰通道顺利打通,缓解了乌兰察布地区电源不足的瓶颈制约。220千伏供电网络进一步完善,满足了各盟市工业园区和自治区重点项目供电需求。加大城网改造投入,全年完成配网投资近15亿元。除争取中央预算内的农网投资外,用自有资金增加农网改造升级投资10亿元,进一步加快农网建设与改造步伐。
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和工程质量责任制,强化全过程安全、质量监督,强化设备材料入网质量检验,坚持“零缺陷移交”。建立起项目终身负责制,发挥项目后评价专家组作用,深入现场对各项目的施工质量、工程量进行全方位综合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地组织整改。
(三)创新企业管理机制,经营业绩跨越式提升。
各单位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巩固“降本增效、堵漏增收”成果,不断健全完善民主监督和权力制衡机制,各项改革措施有序推进,经营业绩及利润连续三年跨越历史里程碑,累计创造堵漏增收业绩近12亿元。稽查局成立以来,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警企联合执法优势,与地方公安联合成立打击窃电办公室,重拳打击权力电、人情电以及里勾外连偷窃电行为,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威慑力,并取得显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仅仅一年实现堵漏增收业绩4.2亿元。各供电单位主动加大营销业务自查自纠力度,一年内同步累计实现直接和间接效益5.2亿元,堵漏增收成效显著,各单位综合线损回归真实并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强化“五部会审”,开展2010年以前生产技改、大修、营销和用户工程大检查及专项审计。强化业扩报装工程集中统一管理,有效遏制了用户工程不规范施工的现象,规避了以前给公司造成的经济责任、安全责任和政治责任。着力推行“两集中、四统一”物资管理模式,努力探索和完善新的招投标管理模式。严格执行车辆管理改革办法,规范了车辆编制,严肃了购车申报程序,出台了车辆运行补贴标准,从根本上杜绝了违规购买超标车辆、变相报销运行费用的违规、违纪现象。
(四)加强电力市场建设,售电量持续增长。
公司主动与各盟市对接,积极跟进重点工业园区,确保新报装优势特色重点项目可靠用电。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发布电力优质服务信息,公开电力服务承诺,接受各界监督,努力提升供电优质服务水平。努力接带友邻省份用电负荷,蒙古国OT铜矿供电项目有序推进。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电费风险。对营销技改智能装备投资连续三年采取“上不封顶”的投资原则,全年完成1.5万套采控终端安装及20万户集抄改造任务。以包头、呼和浩特、乌海和薛家湾供电局为代表的试点单位,电能采控系统实现中压网全覆盖,包供高新分局包括居民在内的全部用电户均实现了远程抄表智能化,终端投运率、实时在线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面对国际国内市场低迷、大工业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停产、用电负荷退出达200万千瓦的不利局面,公司积极促成优势特色产业与发电企业开展电力多边交易,为拉动区内优势特色产业负荷快速增长、确保供热机组全面启动、支持风电并网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加大科技信息化投入,为智能化电网铸实基础。
公司连续三年史无前例的对生产安全、技改工程及营销装备、信息化建设等智能电网基础工程实行“上不封顶”的投资原则。调控一体化平台、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信息一体化平台、ERP项目、营销采控平台、灾备中心建设等方面开创性的取得重大成果。这些前所未有的成果为建设智能化电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包供、呼供、乌海、薛供调控一体化平台相继投入运行或试运行,调度自动化系统和安防遥视系统逐步完善。主业系统基本实现了信息平台资源优化整合。全面推开ERP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异地信息容灾系统建设,成功实施营销MIS系统数据服务器迁移工作。全力推进农电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积极配合鄂尔多斯市政府开展“蒙电南送”可行性研究。在电科院成立专门机构,结合智能电网规划,积极开展智能化变电站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系统研究,积极开展大容量空气储能与大规模风电调峰的专项研究。自治区发改委已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总投资为12亿元的项目,明确由我公司负责建设。
(六)加大扶持力度,稳步推进企业改革。
由京能集团控股80%,圆满完成华宁热电重组。与鄂尔多斯市、中煤集团签订苏里格电厂重组及合作开发煤、电、气综合利用框架协议。积极推动多经企业整合工作,系统内多经独立法人企业由82家精简为53家。多经企业在2010年利润2.85亿元的基础上,2011年实现产值38.98亿元,利润3.25亿元,多经企业员工人均收入已经与主业拉平。
公司采取借款、委贷等措施,加大对施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送变电投资风电。全力帮助所属施工企业开拓区内外施工市场,全面承揽风电项目,全部实现扭亏。送变电公司立足网内市场,坚持多元化发展方向,逐步形成集送变电施工、装备制造、风力发电等为一体的九大产业、四大板块,企业步入良性可持续的发展轨道。电建一公司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全年工程中标24.8亿元,其中系统外工程达23.8亿元,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电建三公司整合专业优势,建成年吞吐量10万吨以上规模的物流仓储基地,打造现代化的钢架构制造厂,建成职工住宅小区,企业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七)构建和谐企业环境,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公司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养途径。以锡林郭勒盟为试点,通过开展农电工技术比武等方式,择优录用农电职工。全面开展“三项制度改革回头看”活动,完善岗位工资制度。实行岗位薪点工资制度和职员职级制度改革方案,薪酬分配更加合理。在降本增效、堵漏增收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员工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积极改善各单位办公环境和居住条件。强力推行员工带薪休假,上调艰苦、边远地区员工工资和补贴的标准。加大扶贫帮困力度,着力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连续三年加大员工子女就业力度,努力提升包括离退休职工在内的员工幸福指数和自豪感。
机遇和挑战
(一)公司当前面临的形势
从自治区经济发展形势看:自治区借助支持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务院21号文件强劲东风,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集中开发沿河、沿线、沿口岸22个工业园区,重点发展6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8个循环经济产业链。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 %,在建的10亿元以上项目100多个,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十二五”前三年蒙西地区自用电量预计年均增长15.8%。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520亿千瓦时。“十二五”区内新增火电装机2300万千瓦,其中:蒙西电网新增装机1550万千瓦。胡春华书记在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上指出:今后五年里,自治区将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全区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面对如此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形势,如何全力服务于自治区经济发展大局,做好“电保姆”,是对全体员工提出的更高要求。
从电力工业发展形势看:“十二五”期间,国网和南网拟投资两万亿元建设智能电网,年均投资超过4000亿元。随着特高压工程的实施和智能电网的推进,电网功能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公司要紧跟全国电网升级换代步伐,超前进行智能电网前沿技术研究,以营销装备智能化平台建设、调控一体化和信息化工程为切入点,努力提升蒙西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保持与全国同步建设智能化电网。内蒙古作为国家级电力能源基地,蒙西电网连续八年未核准建设外送通道,现有两条通道最大输送潮流395万千瓦,后夜只有195万千瓦。进入冬季,在供热机组达到1760万千瓦、区内最低用电负荷仅为1200万千瓦的艰难形势下,虽然实现了供热机组全面启动,但负荷率仅有65%,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消纳自治区--这个国家级能源基地的电力,任重道远。因此,跟进国家规划,坚持交直流结合、远近结合、特高压和超高压结合、点对网和网对网结合,着重解决电力外送,满足内蒙古电力能源基地电力在全国市场消纳,是我们今后长时期的重点工作。
从公司的经营情况看:三年来,公司加大电网投资力度,电网结构不断完善,公司资产规模与日俱增,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但是,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体制,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历史上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凸显,各级、各类审计出的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权力监督制衡体系还存在诸多漏洞,降本增效、堵漏增收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已经推出的改革创新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营销管理水平仍需提升,工程决算还存在突出问题,物资和招投标管理仍需进一步完善,农电营销管理滞后,施工和多经企业安全隐患和历史欠账较多,发展后劲不足。蒙西电网500千伏主干网架结构仍需不断加强,包头、乌海、鄂尔多斯等地区电网结构不能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城市中心110千伏变电站布点不足,中低压配网建设与城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比还相对滞后,网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结构薄弱、设备老化、主变过载、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是制约公司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和权力制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从追求售电量增长向实现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迈进,从堵漏增收、降本增效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力争到“十二五”末,蒙西电网最大供电负荷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网内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到2200万千瓦以上,风电上网电量比例达到15%以上;公司年售电量突破3000亿千瓦时,网对网外送电力突破1000亿千瓦时,资产总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全口径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二)总结成功经验,推动公司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们努力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内蒙古电力历经两次厂网分开,公司承担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和改革成本,盈利能力和资本金严重不足,改革发展步履艰难。2008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控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的持续作用,区内电力市场波动特别大,公司连续三年在电力市场开拓方面面临着很多难题和不确定因素。但是,各供电局及营销系统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努力开拓电力市场,破解了一系列历史罕见的难题。与“十一五”初期相比,公司售电量增长145.51%,资产总额增长44.23%,负债率降低了16.96个百分点,公司不但实现了扭亏,而且盈利能力和投资能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们树立了优质服务的经营宗旨。自治区利用省属电网体制优势,构建电价投资洼地,保证了自治区能源基地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公司克服宏观经济影响、前期工作难度加大的重重压力,全力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强力推行电网投资十项原则,采取垫资、投资多渠道融得电网建设资金近百亿元,保持了电网建设适度超前,2008年以来公司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229亿元。城市配网明显优化,农村牧区电网改造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各级电网网架结构逐步完善,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明显增强,满足了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外送电力需求。特别是,面对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市场形势,公司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步伐,主动打破电网企业独家购售电的垄断格局,于2010年5月6日正式启动电力多边交易,累计完成各类交易电量417亿千瓦时,有力拉动了优势特色产业负荷增长,确保了供热机组全面启动,满足了大规模风电并网。
三年来,我们确立了改革创新的管理模式。紧紧围绕国资委“企业管理年”活动,坚持“狠抓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十二字方针,努力破除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创造性地解决了部分管理不到位、权力越位、经营漏洞、安全隐患以及国有企业的诸多难题。三年来,公司实行的供用电稽查垂直管理、车辆改革、五部会审、两步式招投标、业扩报装集中统一管理、物资管理“两集中、四统一”、项目后评价和终身负责制、项目ABC分类和十项投资原则、用户垫资规避投资风险原则等各项改革措施都取得显著成效。在生产大修、技改工程、信息一体化平台、ERP项目、灾备中心建设、营销智能化平台建设及远抄集控、设备在线监测、调控一体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实行“上不封顶”的投资原则,都取得重大成果。全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经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职工子女,通过技术比武择优录用农电工;实行岗位薪点工资制度和职员职级制度改革方案,提高老员工、生产一线员工以及博士、硕士等高级技术、高级管理人才薪酬;推出员工带薪休假补贴、员工车辆补贴及劳保用品标准;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利用降本增效、堵漏增收创造的业绩,大幅提高包括离退休员工在内的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大力改善员工住房条件。三年来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都是开创性的,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有力推动了公司连续三年跨越里程碑式的发展。三年来,我们竭尽全力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完善了员工激励机制,全面开展绩效考核,严格加强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普遍提高一线职工收入,创造性、打破常规地提高了博士、硕士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千方百计地提高老员工收入和离退休职工的福利待遇。我们积极开展三改“回头看”检查,科学合理地推出了新一轮工资改革方案,员工收入进一步提高,老职工的薪酬进一步合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地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三年来累计解决1654名子女就业。“送温暖”和扶贫帮困累计投入1238.7万元,帮助152名贫困职工子女完成学业。累计完成各类社会捐助 450.7万元,积极开展结对子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的农牧民脱贫致富,公司“责任蒙电”品牌形象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012年工作安排
公司2012年重点工作:
一是全面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公司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在贯彻落实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治理安全隐患,落实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2012年,公司将强化安全督查组的作用,加大对现场管理薄弱环节、安全隐患、管理漏洞的督查力度,强化电网设计、施工、运行、检修等环节的安全督查,杜绝人身伤亡事故、恶性误操作事故、重大及以上设备损坏事故。借鉴国网公司生产管理经验,逐步完善公司生产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生产工作管理标准化流程。从资金上保证安全装备更新换代。加快老旧设备技术改造,重点解决电网“卡脖子”、设备过负荷等危及电网安全的问题,力争两年内达到国内省级电网一流的装备水平。强化用户和风电场的安全监管,保证涉网设备稳定运行。积极协调自治区有关部门,出台自备电厂管理细则,切实维护电力市场秩序。开展风电安全运行及电网接纳能力的动态研究,推进风电集中控制系统建设,全力支持风电可持续发展。完善事故应急演练,强化各级应急物资储备,提升事故应急处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协调自治区立法部门,修编出台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充分发挥警企合作协防机制的优势,加大对外力破坏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努力降低输电设备事故率。
二是稳步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012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140亿元。公司将进一步强化A、B、C项目分类原则,分轻重缓急,科学安排各项重点工程。积极协调自治区有关部门,加大前期及项目核准工作进度,在完善“两步式”招投标办法的基础上,对重点项目以最快捷的速度完成招投标。冬季完成上半年开工项目的可研和设计工作,为3月下旬重点工程提前开工创造条件,为自治区重点项目按期投产主动承担责任。同时要主动与各盟市政府汇报、协调、沟通,确保各盟市重大项目及城农网改造项目按期投产。牢牢把握和坚持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十项原则,协调地方政府、发电企业和用户,对电网建设加大垫资、投资力度,竭力规避投资风险。逐步理顺基建工作流程,推广典型设计。加大设备监造力度,加强设备材料入场检查、检验,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电网。严格执行工程验收制度,认真审查验收方案,坚持“不达标坚决不投产”的原则,保证各项工程“零缺陷”移交生产。严格落实项目终身负责制,建立全方位的项目后评价综合监督评价体系。
三是全力确保售电量稳定增长。要继续协调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充分挖掘已投产的500千伏通道外送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加“点对点”和“网对网”外送能力。全力帮助周边缺电省份,进一步扩大外送电范围。协调国家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尽快恢复电力多边交易,推动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为拉动优势特色产业负荷增长和自治区节能减排持续做贡献,为项目投产和负荷落地提供便捷、优质的供电服务。积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尽快出台自备电厂管理办法,认真落实自备电厂征费政策,控制自备电厂无序扩张,切实维护电力市场秩序。
四是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年”活动。严控非生产性费用增长。强化资金调度结算中心的功能,充分挖掘资金效益。尽快出台招待费控制管理办法,采取招待费切块承包、量化到人、节余奖励的考核机制,切实规范对招待费的管理。全力申报财务公司,尽快完成申报手续,年内实现财务公司正式挂牌运行,将此作为财务部的考核要素,为公司大幅度降低财务费用、加强资金优化管理创造条件。继续强化供用电稽查的职能和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稽查工作,切实堵塞营销漏洞,全部消灭15%以上的高损线路,将此作为对各供电单位和供用电稽查局的重要考核项目。今年要成立物资管理部和物流服务中心,实行物资集中统一管理。继续巩固多经企业改革成果,全力加大对多经、施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业扩报装集中统一管理,对公司所属施工和多经企业集中承揽风电和业扩报装工程给予规范和全力支持。全力帮助施工企业集中承揽系统外工程,按照自治区国资委的要求,全力推动施工企业改革发展。
五是为智能化电网打下良好基础。对智能化电网基础项目建设继续采取“上不封顶”的投资原则。按照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全力推进地区调控一体化和无人值班变电站等调度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全面推进设备状态检修,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进一步完善状态检修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制定设备在线监测技术标准和配置原则。开展配网状态抢修工作研究,加大对电网无功投入和配网改造力度,降低技术线损。成立科技信息部,全力实施ERP系统,拓展信息一体化平台数据库的功能,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升级,彻底消灭信息孤岛。
六是扎实推动农电事业稳健发展。要按照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以及“同网同价”改革政策要求,全面实施农电“十二五”新农村、新牧区发展及农电总体规划。农电工作要全面融入公司总体发展大局,不断推进农电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夯实农电安全基础,特别是加强农网工程和小型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快推进农电信息化建设步伐,确保50%的趸售旗县电力公司实现调控一体化,具备条件的县城80%实现集抄。推进和完善农电分线、分压、分台区考核,层层分解落实,确保农网综合线损持续降低。
七是努力营造和谐企业发展氛围。要充分发挥薪酬激励作用,继续加大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坚持收入分配向生产一线、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倾斜,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归宿感和荣誉感。彻底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的突出问题。成立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公司退休专家、技术骨干专业特长和优势,继续为公司改革发展做贡献。充分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劳模政策待遇落实力度,开展劳模先进赴国内外考察、休假、培训活动,努力营造全体员工和技术骨干崇尚劳模先进、学习劳模先进、争当劳模先进的良好风尚。要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进一步加大对离退休人员、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所有在职的干部要像关心自己的老人一样关心离退休员工,要像疼爱自己的儿女一样疼爱那些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稳定工作的职工子女。下大力气改善生产单位的办公条件和员工住宅环境。加快推进东二环电力职工智能化住宅园区建设,今年实现主体封顶,办公室要全力协调解决可能在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为员工创建一流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公司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公司2012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安全生产目标:全年不发生电力生产人身死亡责任事故,不发生重特大电网、设备责任事故,不发生重大火灾责任事故和重大施工机械设备损坏责任事故。
———基本建设目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8亿元。
———生产经营目标:完成售电量1380亿千瓦时。完成线损率4.48%。
在欧洲经济危机、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及节能减排、东送华北电量下降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公司售电量等各项指标增速可能回落。但自治区22个优势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大量在建和已建成的优质负荷将相继投产,今年公司售电量增量仍存在巨大潜力,各单位全年的各项经济指标一定会完成的更好。
第四篇:谈如何推动控申工作创新发展
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涉及信访、举报、刑事申诉复查、刑事赔偿(国家赔偿)等方面,业务范围宽,法律监督任务重,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大。那么,如何思考推进控申工作创新发展?笔者认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控申工作,其归根到底,就是要从群众观念出发,认真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问题,才能有效拓展控申工作创新发展,维护本地社会和谐稳定。
一、控申工作要解决好服务大局的认识问题
由于处理涉检涉诉信访工作精力投入大、要求高、难度大、收效慢,控告申诉部门在工作中确实存在“难、苦、烦”的处境。既有处理不了、协调不了的难;也有替其他机关和本院其他部门办理案件留下后遗症收摊子,而这些机关和部门不配合、不理解、甚至推卸责任的苦;更有久诉不息、个别上访人缠访闹访,甚至情绪激动,拍桌子、破口骂人侮辱人格的烦。因此,时间长了,容易在一些检察人员中产生厌烦情绪,表现出对这项工作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甚至抱无所谓的心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强调,政法战线要切实担负起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首要政治任务。可见,加强对信访维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信访工作面临新形势的认识以及信访维稳工作政治责任的认识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
二、控申工作要解决好对待群众的感情问题
在控告申诉工作中,必须牢固确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带着深厚感情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应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控告权和申诉权。群众到检察机关信访,多数还是出于对检察机关的信任和对司法公正的渴盼,且上访群众多数是弱势群体,他们涉及切身利益而上访,如果对这些群众的控告、举报、申诉敷衍不管、置若罔闻或一推了之,有悖于控申工作职责。为此,笔者认为,在控告申诉工作中必须坚持两点:一是要不断增强群众观念,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坚持从“假如我是来访者”的角度出发,倾注真情抓首访,以民为本办实事,真正在思想深处打牢执法为民的根基,把自觉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二是时时提醒自己不忘群众疾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多进行一些换位思考。因此,在控告申诉工作中,坚决克服对待群众态度冷漠、生硬,工作飘浮,敷衍拖拉,效率低下,监督不力等问题。以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在维护稳定工作上,控告申诉部门更多的还是教育、说服和引导。控申检察干警要不断学习充电,完善自我,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和工作的实际效果,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即使个别来访者言行过激、要求过分,也要耐心听、耐心记录,做好接待,以诚相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如果不能完全依上访人要求解决问题,要耐心讲明原因,释法说理,以换取上访人的理解,以此提高检察机关的诚信度,避免矛盾在检察环节激化。如2008年3月26日岳池县养路段雷某某、黄某某不服岳池县检察院1991年对其以涉嫌贪污5160元立案侦查,一审法院判其有罪,二审法院判其无罪。雷、黄二人来院请求返还追收的赃款及利息和被羁押期的赔偿。控申人员以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为根本,热情接待赔偿请求人,待了解情况后,并查找了相关资料和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对雷某某、黄某某法院判无罪案件所追缴款5160元及时予以返还申诉人,同时给赔偿请求人雷某某讲明了该赔偿请求不属于赔偿义务机关的受理范围,国家赔偿法是1994年5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第七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实施。再次,即使有法律规定属赔偿范围,但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已过时效也不能受理等。控申人员对雷某某耐心、细致解释法律,讲明不能受理理由后,赔偿请求人雷某某表示息诉罢访,不再缠访。此外,控申人员在控申工作中要研究提高说服教育工作的艺术性,增强工作效果。做到依法释惑,不怕费口舌;纠正错误,不怕丢面子;勇接旧帐,不怕担责。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对象、起因和性质,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按政策,依法律,想方设法解决合理部分,对无理的甚至违法的要求和行为要进行教育疏导,说服其接受检察机关的诉讼决定,促使其息诉罢访。
三、控申工作要解决好工作机制的创新问题
检察监督难,依靠群众就不难。树立这种信念可以为控告申诉部门深入开展举报和初查工作指明方向,为加强举报初查,密切控申部门各个业务之间的联系,拓宽思路。
社会和谐与稳定,并不在于它存不存在社会矛盾,也不在于它的社会矛盾已经根除,而在于这些矛盾能得到合理的调合、有效地化解。从长效上讲,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要靠体制、机制来加以实现。因此,处理涉检信访工作既要立足于解决具体个案,还要加强理性思考,特别要从长效机制上多做思考并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使处理涉检上访问题更有效。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和方法上要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不管是老机制、老办法,只要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中有效果,就要坚持使用和完善。如检察长、业务部门中层正职到信访部门接访制度、预约接访制度、来访人点名接访制度、开通网络平台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开展检务公开宣传、法律服务、法制讲座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活动,推行下访、巡访、回访制度,原办案人负责办理涉检涉诉信访案件等等。另一方面,在处理涉检信访问题中,还要不断创新、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维稳工作的预警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控申工作要解决好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本领问题
控申检察工作具有综合性检察业务的特点,依法承担对外监督和对内制约的职责。对群众的涉检信访案件处理难、善后难、息诉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部分控申干警的认识和能力不完全适应工作需要的体现。
公正执法是本领,能息诉罢访也是本领。要重视结合办案,做好群众的释疑解惑工作。如岳池县院2007年办理的交通肇事被害人付某某(原案被害人毛春花之母)不服县人民法院判决申诉案。通过立案复查依法作出了不予抗诉的决定。但申诉人付某某在该院控申部门办公室又哭又闹,不听劝解,说检察机关官官相护,不为老百姓作主等不文明言语,控申人员不厌其烦,反复耐心的给其释法说理,以法服人,以情感人。申诉人付某某觉得检察官是为民公正执法的,检察机关作出不予抗诉决定是正确的,同时提出其家庭生活困难,希望检察机关能否帮助协调解决其家庭生活困难问题,否则还将继续上访。为使案结事了,该院及时与酉溪镇协调沟通,帮助其解决家庭生活困难问题。酉溪镇政府同意在政策允许下解决付某某的农村低保,事后付某某电话告知,该镇予以落实其农村低保,表示从此息诉罢访,同时感谢检察机关的帮助。做到了案结事了。结合办案,释疑解惑,要把这项工作要求作为办理刑事申诉和赔偿案件的必须程序和环节,要把释疑解惑工作落实到办案的各个环节和工作始终;要把息诉罢访与做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深化法律文书的说法论理,深化送达文书时的释法答疑,以处理群众涉检信访案件的实践来进一步满足群众合情合理的诉求。
院党组要重视把培养控申检察工作骨干、能手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带动控申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着力提高控申检察人员执法办案的公信力,化解矛盾的高效力,群众工作的说服力,桥梁纽带的亲和力,协调配合的聚合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力。克服“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不善监督”,认真履行好二重制约监督职责,把好刑事诉讼的最后一道关口,充分发挥纠错、息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第五篇:创新工作理念推动和谐发展[推荐]
创新工作理念推动和谐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转型升级、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信访工作任务将会更加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要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更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信访工作理念,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顺应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提升认识,强化领导,夯实信访工作基础
(一)提升认识,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信访工作承载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能,对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基础起着重要作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也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与过去相比,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我们必须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积极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群众观念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前提。群众来信来访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重要平台。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信访,改变“群众信访影响社会稳定”的错误认识。社会有纠纷、有矛盾是一种正常状态,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总是相伴而生的,关键是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群众不满情绪。要通过化解矛盾和疏导情绪的过程,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从群众信访提出的意见建议中,反思我们的群众立场、政策制定、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我们不断改进完善;把群众的所思所盼转化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的现实举措,使人民群众平等地参与社会建设、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群众感情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首先要有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的权利意识,在抓经济发展和制定完善方针政策的同时,认真解决好群众的现实诉求,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次要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摆正位置、端正作风,经常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心尽力地帮助群众寻找解决困难的措施和办法。第三是要具备深厚的群众感情。站在坚持好发展好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好党的执政宗旨、凝聚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高度去认识、谋划和推进信访工作,把其作为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切入点,将化解矛盾的过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升执政能力、打牢执政根基的过程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生动实践。绝不能简单地以没有政策为由对群众的诉求一推了之,以超出职责范畴为由把信访群众拒之门外,更不能将改革发展与保障群众权益对立起来。
(二)加强领导,牢牢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
群众工作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广泛的群众工作,是群众工作的一个现实着力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信访工作放在经济发展大局中去统筹部署,把群众工作的理念贯穿于信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每一个细节,准确把握信访规律、深入剖析信访成因、科学制定工作举措,切实发挥好党委、政府化解矛盾的主体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信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法制观念、搞好示范引导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抓好领导包案、领导接访、干部下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初信初访办理、复查复核、督查督办、非正常上访处置等日常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