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职教特色育人体系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职教特色育人体系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职教特色育人体系》。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不断拓宽德育渠道,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模式,社团活动作为我校德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我校共成立了学习研究类、职业技术类、综艺类、体育类和公益类等五大类型学生社团,它们分别是舞蹈社、德育实践协会、心理法律援助协会、文学社、演讲社、礼仪社、话剧社、外语日语社、国旗班、周末亲情家园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艺术团、电子协会、计算机协会等14个学生社团。现将我校在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思考和收获向各位领导、同仁汇报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为充分保证各社团积极健康的发展,校委会非常注重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建转锋校长为组长的社团活动领导小组。在学生社团建设工作中,明确提出了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全体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三个有利于”原则。为了更好的建设与管理学生社团,使学生社团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完善化,特在校团委设立社团部以便更好地(de)对学生社团工作进行指导。校委会定期召开社团干部例会,认真听取社团管理工作汇报,并及时拟定各类方案,协调各社团工作,帮助社团健康成长,积极为学生社团活动创造条件,为社团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学生社团工作。
二、具体做法
(一)依托“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展示学生社团的风采
自2009年11月首届“展示社团文化成果 构建和谐文明校园”为活动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以来,学校已先后举办5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我校依托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成为中职学生第二课堂的一道靓(liàng)丽的风景线。如舞蹈社开展的舞蹈大赛活动,德育实践协会的学生德育实践周活动、心理法律援助协会的法制报告会活动、文学社的“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演讲社的职专生文明风采演讲比赛活动、礼仪社的职业礼仪展示活动、话剧社的校园情景剧大赛活动、外语日语社的“英语角(jiao)·日语角”活动、国旗班的国旗下学习活动、周末亲情家园协会的周末影院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爱绿(lǜ)护绿与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艺术团的校园歌手大赛与教室及宿舍文化大赛活动、电子协会的义务下乡家电维修活动等系列文体活动,全校参加人数达1500多人次。在活动中大批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二)依托主题教育周活动,鼓励学生社团活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结合学校每周确定的教育主题,各个社团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开展自己的活动,对社团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展示,以扩大社团在全体学生中的影响力。综艺类社团如学生艺术团主办的“职专之星”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以及才艺比拼等,表现出了中职学生不仅有美丽的外表,健康的体魄,而且有着年轻的活力,狂热的激情。结合青少年教育帮扶工作的开展学校成立了公益类社团法律援助协会,聘请法律顾问,抽调优秀学生,集中学法知法用法,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到了法制的力量,帮助困难学生解决问题,缓解了学生矛盾,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创建了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
实践类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丰富多采的志愿服务活动装扮了校园,温暖了社会。两年来坚持开展了“周四爱国电影展播”、爱绿护绿活动,多次到金水湖公园捡拾白色垃圾,到焦村敬老院帮助打扫卫生,表演节目,即奉献了爱心又丰富了学生阅历,增强了学生责任心。
(三)依托对外交流平台,展现自我实力,树立品牌意识,扩大社会影响力
我校社团建设本着“走出去”的开放思想,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社团加强对外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从而树立了我校良好的外部形象,又加强了各社团自身的建没和发展。舞蹈社的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在市阳光体育活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还多次走出校门为我市建华药店、和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金苹果大酒店、灵宝市黄金投资公司等多个企业员工做健美操、广场舞等舞蹈的训练;电子协会开展了学雷锋义务维修活动,深入社区、集市为广大农民朋友维修电视、电冰箱等生活电器;德育实践协会组织德育实践周的学生参加了灵宝市举办的函谷论道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学生到焦村敬老院为老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到金水湖公园捡拾垃圾,开展美化环境活动;
三、社团活动初见成效
(一)为学生成长构建了立交桥
我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广阔天地里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取,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如我校舞蹈社成员现就职于灵宝实验小学幼儿园的王玉晶同学,2008年参加灵宝春晚,2010年9月,在三门峡市舞蹈比赛中表演的独舞《秀色》获得铜奖。计算机协会成员现就业于星光贝贝儿童艺术设计公司担任数码后期处理设计师的张欣欣,在校期间曾获得全国广告平面设计PHOTOHSOP竞赛优秀奖,河南省三等奖。礼仪
社成员现担任洛阳康辉旅行社分社经理的杨蓝天,在校期间曾荣获中职生职业礼仪大赛一等奖;学生艺术团成员现担任三门峡瑞通汽车销售公司经理的郭展敬,在校期间曾荣获河南省职专生文明风采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一等奖;电子协会成员现担任厦(xià)门达真电机有限公司技术主管的黄医娜,在校期间曾荣获河南省中职生技能大赛电子专业一等奖;计算机协会现担任灵宝方正科技电脑公司销售主管的潘金博,在校期间曾荣获河南省中职生技能大赛计算机专业二等奖;德育实践协会成员现担任灵宝新蓝电脑城总经理的姚瑞芳,在校期间表现积极,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被评为德育实践先进个人。
(二)拓宽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时空外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几年来,我校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宽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时空外延,感受到了教室和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品质,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德育实践协会举办的德育实践周活动,通过设立礼仪接待、水电管理、财产维修、卫生保洁等岗位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了,见面主动问好的学生多了,能随手捡拾垃圾的学生多了,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少了,真正将德育工作落实到了平常生活之中,实现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德育工作新境界。
总之,我校社团建设将紧紧围绕“依法办学,依章治校,以人文精神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时光”这一办学理念,继续坚持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深入广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逐步构建富有职教特色的育人体系。
谢谢大家!
灵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二O一一年十二月
第二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温馨人文社团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温馨人文社团
——在金华市学生社团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一、师大社团的现状
看完短片,相信大家对师大社团近三十年的发展历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师大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鼓励和支持2003年学校下发《浙江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建设的意见》,确立了“大力扶植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倡导公益服务性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研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方针,设立了社团专项基金,2004年召开了第一次社团代表大会后,学校更是将推进研究性学习和社团创新工程作为校庆五大工程之一。
师大社团作为师大校园文化的中坚力量,它的特色在哪里呢?
1.社团活动与课程相嫁接(学分制):在去年的12月被评为浙江省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创新奖(省内高校中唯一一个)。社团活动课程明确教学目的,是以学生自我设计课程,自我管理,自我考核为理念,以社团深入培训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化培训和考核,整体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的一种新的课程类型。目前我校已经有合唱队、演讲与辩论学会和现代教育技术协会等12个校级社团引入学分,社团学分制的引入,提升社团活动品位,提高了会员的参与度。
2.团建进社团:这是师大社团又一特色所在,目前在师大社团中团建已经普及,社团团员 “一种团籍两中身份”,即一个中国共青团团籍,班级团支部和社团团支部两种身份,此外我们还在社团联还专门成立社团团建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社团团建工作。
3.全力打造社团信息平台:从2002年第一版社团文化网投入使用到现在,社团文化网历经了四次改版和两次升级,2004年12月,被评为全国“十佳社团网站”称号,自2004年11月至今,访问页面超过100万,日均近2000次,在省内的社团网站中高举榜首。
二、推进社团制度和活动内容优化,注重社团发展六项建设。
1、社团的民主化建设。社团是自发联合组成的,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所以社团不是某个人的社团,更不是某个人的,它是属于所有会员的。社团的任何事情、任何的决策我们都要通过民主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听取大家的意见,综合大家的想法,比如说换届选举的民主化,社团决议的民主协商等。那么我们,作为社团的干部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社团的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性,社团的民主化建设将会更加有利于提升社团会员的主人翁意识。我们说我们是学
生“官”,对,不错,可是我想我们应该给这个官字加了个引号,因为首先我们是学生,其次我们是社团的成员,我们只不过是社团成员中的代表,我们代表广大会员的利益来管理社团,说的直白一点,我们是社团会员的服务者。
2.社团的专业化建设。目前省内高校普遍都重视专业性社团的发展,纷纷在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相应的社团,专业性社团依托专业存在,同时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拿我最熟悉的社团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协会,99年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领导和系主任的促使下成立,成立以来得到了专业老师的大力支持,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共承办学校的八届多媒体竞赛,一届平面设计竞赛,两届教育技术系列活动周,并协助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办4届浙江省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协会会员在专业老师的辛勤指导下在省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去年的第四届省赛中一举获得7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3.社团的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社团活动的空间大大拓宽、信息容量大大增强,而且使社团有了一个很好展示自我的免费平台。目前,国内为社团提供免费主页或空间的网站很多:中国教育在线、大学生在线、五加一社团网,ETANG网,特别是五加一社团网在2006年推出了社团开放基经,面向全国高校社团,提供200万社团活动经费(华东区:40万)。我们这几年也非常重视社团的网络化建设,提出了“社团英特尔工程”,甚至制定了“没有社团信息发布平台的社团不能参评精品社团”的制度。现在,51个校级社团全部拥有自己的信息平台,当然有部分是现在流行的blog,在技术力量有限的情况的,使用blog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为什么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呢,因为网络是全民共享的,社团文化借助网络传递到各个角落,同时,也是社团会员提前了解社团、监督社团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4.社团的精品化建设。同时我们可以称它为“大社团”建设,当然“大社团”不是字面的社团大小,人数多少,而是它的培训效果好,会员收获大。师大的阿西剧社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每年招新时平均有近500人报名参加,但经过一系列选拔后,他们只招30人左右。在师大,阿西人是最团结的,他们都会把阿西当作家去经营,从大一到大四会一直在协会工作和学习,大一大二准备每年的迎新专场演出,大三做幕后工作,大四准备每年的毕业汇报演出,每年阿西的两场演出是师大人最期盼的。
5.社团的品牌化建设。其实社团发展跟企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共同点,社团也和企业一样需
要一个品牌来支撑,所以说我们做社团就是要打造社团品牌。在做好品牌活动的同时要推出社团的主打部门,主打专业性活动。刚才说的现代教育技术协会,他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有“现代教育技术活动周”,第二学期有校多媒体设计竞赛作为自己的两个品牌活动,作为专业的技术性社团,他还有技术部作为自己的主打部门,依托技术部的技术力量全面提升协会的技术力量。其他还有心理学会的 “新生心理档案”建设,阿西剧社的“毕业汇报演出”,创业协会的“创业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研究会的数学建模竞赛等。
6.社团的可持续化发展。社团的可持续化发展说到底其实就是社团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社团干部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他们对学生社团的发展、凝聚社团内部成员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强化社团干部能力,实施社团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避免社团因为社团干部的交替而落败。通过社团干部培训班,社团工作经验交流会,社团实践等形式,使社团干部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在现实中努力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强化 “社团人家”的社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用情感去激发每个社团成员的积极性,科学地吸引、发现、使用和留住社团人才,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当然在社团干部培养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一各会长或主席。
三、关于社团工作人性化及社团工作态度的一些体会
1.“打造社团人文情节,构建社团温馨之家”。
今年2月25日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的全省高校社团工作研讨会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社团管理理念,当时得到了与会领导和高校代表的一致肯定。
当然这个理念的提出不是凭空捏造的,是从师大社团近10年的发展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师大社团历来注重人性化建设,从一开始“社团人”概念的提出,到现在的“社团人家”的建设,从火暴的社团招新,到盛大的社团颁奖晚会,师大社团一直在重视社团会员、重视社团干部、重视社团指导老师,一直在努力经营的社团人自己的社团人家。
在师大社团联有这样一句话,作为社团联干部,就要学会翻墙,要学会骑三轮车。也许大家有点迷糊,翻墙、骑三轮车和社团联干部有什么关系。那么我和大家讲几个故事吧。
去年9月刚开学,社团联“小山坡办公室”外由于暑假两个多月没人整理,草长的足有半人高,干事们都在忙一些开学的琐事,无暇顾及,我和主席团成员二话没说,叫上部分主要干部拔起了草,9月毒辣的太阳直烤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汗流浃背,我们的手都被杂草划出了一道道血痕,可是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因为大家都把社团联,把办公室当成了自己的家。
10月15.16日是我们师大社团招新的日子,那时我们社团联总共还不到50人,包括我和三个副主席在内我们一共15个男生,大家一起踏着三轮车足足花了3个多小时把70张桌子和150张凳子要从学院搬到露天的招新场地,排好,然后在女生的协助下把60个遮阳伞底座全部灌好水,那时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寝室大门早就关了,很多人都不得不翻墙回寝室休息。
听完故事,我们要问师大社团的人文情节在哪里,社团的“家”又在哪里?我的回答是就在这些真实的故事中,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中,大家一起拔草、一起骑三轮车、一起半夜灌水,没有主席、部长、副部长和干事之分的,大家一起笑,一起开心,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一起为社团这个家打拼。
在师大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社团联的办公室永远是最热闹的,不管是不是自己值班,大家有事没事都会来办公室转一下,来看看我们的家和家里人。正因为我们每个社团干部都把社团当作自己的家,所以他们的付出是无怨的,正因为社团有这样一群可爱的社团人的存在,所以社团永远是年轻、充满活力、魅力四射的。
2.“坚持住,一切都会过去。”
大二的时候,我身兼五份学生工作,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一年365天,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四小时,吃饭也经常是5分钟解决问题,就在我工作和学习最困难,最难以忍受的时候,当时的社团联主席刘丹送我了这样句话:做任何事情,只要你肯努力,坚持住了,一切都会过去的。所以我坚持了,然后我也成功了。这句话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中,后来我很荣幸的当上了社团联主席,每当我看到有会长,有社团干部有困难的时候,我也总会把这句话送给他们。大家知道,人往往是有惰性的,遇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总会无意识的想退缩,想逃避,但只要我们强迫自己去坚持,强迫自己去做,去努力,所有的问题和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很多人都会说不要给自己压力,但我却说要给自己压力,因为有了压力才有动力,而有了动力也才会有热情去做原本可能要放弃的事情。可能大家现在会说我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可是在两年前,我却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不会说话的人,大一去学生会面试,看到台下做了几位考官,我却紧张的脸涨的通红,脑子里面一片空白,一句话都说不上。后来我就一直不断的强迫自己,强迫自己参加演讲赛,参加辩论赛,参加小品演出。后来世上就多了一个话特别多,特别能“揩”的人。
今天在这里,我把这句话依然送给大家:坚持住,一切都会过去。
3.“感恩、责任、舍得”
我觉得这三个词是社团干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最应该做的就是“感恩”,首先我们要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然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去感恩,比方说我现在就应该感恩团市委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社团的发展离不开会员的参与和支持,离不开社团干部的努力工作,当然更离不开社团指导老师的辛勤指导,所以社团人应该学会感恩。作为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来说,更应该时刻牢记感恩。师大社团是很重视感恩的,所以就有了在社团颁奖晚会上同时给106位指导老师颁奖的盛大场面,记得那是2005年12月13日晚上,老师们被社团人的热情吓坏了,近百米的红地毯,3000多社团人的欢迎队伍,我们的校党委副书记黄华童教授在场外徘徊了半天还不敢进来。
那么何谓“责任”: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最后把社团做为自己的事业来做。所谓在其位谋其职,作为社团干部我们就更应该把社团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然后用心去做,全力以赴,这就是“责任”。做为一名社团干部负责点,认真点总没错
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词叫“得失”,按照词的组合去理解,是先“得”必“失”,那么舍得,按照词的组合应该是先“舍”后“得”,从词的深层内涵来看,也必然是先“舍”后“得”。做我们社团工作也是一样,做任何事情不要老想着自己能不能有什么好处,做了这个事我是不是就能当会长,当主席,那我可以明确的说:不是。当然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因为热爱社团工作、热爱我们这个集体,想通过社团工作全面提升自己的的能力而聚到一起的。大家都默默地为社团在付出,在奉献,但我相信我们从中收获的相比我们的付出更为可贵,而 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广大会员也一定能够看到我们的努力。大家一定要记住,收获是需要付出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说到底其实只有一句话“以言行一直为荣,以言行不一直为耻。”作为我们社团人,好的思路、好的活动方案、好的管理团队当然是重要的,但落实到实处却是万古不变的硬道理。我们也说到做社团很累,要做好社团也就更累,是的,做社团真的很累,你需要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一个社团,但是大家要明白到最后你得到的远远不止你付出的,所以我们不要埋怨,做为社团干部我们也没资格埋怨,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所谓在其位谋其职。作为社团的干部,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行动去带领社团人做更实在、更有意义的事情,用我们的梦想托起社团发展的希望。
第三篇:立体育人之学生社团
立体育人之学生社团
为了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立体育人”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智慧潜能,使学生人人成为最美的我,人和一中把社团当做育人的一个重要渠道,让每个学生都参加社团活动,都找到自己的智能强项,从而激发自信心,更好的成长。
学生自主成立社团,学生社团筹备工作由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负责。活动原则: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人人参与、培养特长。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了成长,教师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了专业化成长,社团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立体育人之家教
学校教育教学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家庭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家长参与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学校设置了家校联系信箱,及时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把家长意见和建议充实到学校工作制度中,并不断完善。多年来,我校始终抓住一条主线,即心理健康教育子课题——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的研究,一直坚持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家校结合”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育人之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有效策略。我的事情我做主,在校园生活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发展自己,锻炼自己,成长自己。
自主管理就是把班级和学校管理,交给学生去管理、去布置。学校通过竞聘成立校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竞聘成立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参与学校班级自主管理工作。
校级自主管理委员会设置会长(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管理岗位设置班长、宣传委员、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
第四篇: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
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 精心培养复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高素质人才
——胡礼祥书记在2006-2007学年寒假务虚会上的讲话
2006年学院各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大家工作非常辛苦,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面临许多的困难,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冷静面对、力戒浮躁,明目扩胸,勇于善于去解决。因为现在是转型期,我们面临的是在加速加力加压状态下的困难。学院要发展就要加速,要加速就要加力,要加力就要加压,是符合力学原理的,也是符合社会变更的规律的。我们观察一下任何社会变更,只要碰到利益的调整,就会产生思想的混乱,都会有一个无序到有序的转换过程。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理解,怎么去应对,怎么去解决。这里有加压的合理性问题,也有受力方的适应性问题。同样一个推力,施加在铁块上、木块上,还是气球上,产生的型变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要简单地看待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改革发展是对我们智慧和能力的考验。特别是对学院领导班子和分院领导班子的考验。在方案制定的合理性上,考验我们决策的能力;在方案实施的操作性方面,考验我们的执行能力;在解决实施过程当中出现各种矛盾的时候,考验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改革是探索性的工作,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有困难就停止改革发展的步伐,只要方向对头,我们就要坚持。希望大家不要被困难吓倒,多提改进的建议,多想解决的办法,不要盲目的埋怨。现在城市学院需要的是快速发展。打一个比方:如果一辆汽车一上高速公路,是不太有选择的。要么就在快车道上跑,要么就在慢车道上走,或者就是靠边,靠边已经是打起双跳灯,说明你给别人让道了。上了高速公路,千万别上错道口。发现错了再拐回来的话,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是很大的,等到你回到该走的道上时。已经是大大落后了。当然,高速公路一定要设有服务区和加油站,车才能走得好。这些都是我们学院和分院各级领导班子在规划学院、分院发展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城市学院就好比是一个车队,八个分院和十几个部门组成的一个车队,每个师生员工都是车队里的一员,大 家都应该来思考:该怎么样使我们的车队走得更快,更整齐!
最近我也在思考一些问题,但是很不成熟。下面说的,只是我个人的思考,是关于学院发展与教育教学创新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城市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每个组织都要讲核心竞争力,否则竞争不过别人,竞争不过别人就得让道。
请看下面三个数据:国家劳动保障部预测,2007年新增900万就业岗位;2007年高校毕业生有495万,超过新增就业岗位总数的1/2;2005年114个城市调查,新增岗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只占总岗位数的20%。我们推算一下,900万岗位只需要180万大学生,而今年高校却有495万毕业生。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曹殊研究员指出:2007年将是社会就业制度调整变化的一个“拐点”,就业竞争主要体现为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我们城市学院的毕业生要和第一批第二批的学生同台竞争,和博士生、研究生同台竞争,困难之大是显见的。一句话,毕业生就业形势是异常严峻!我们的“产品”必须明明白白的放在市场上面,让大家来挑,让市场来选择。人家看不看中你城市学院培养的学生,就意味者市场需不需要我们继续造这些“产品”,我们这些产品生产者会不会下岗。
我们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发力点应该在什么地方?城市学院作为一所科研力量薄弱,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以本科学生培养为根本任务的高校,与其它高校的竞争明显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最能体现城市学院办学水平的也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最迫切需要突破、最能够打响品牌的也是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放在第一位;必须解放思想,全力以赴,领先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丘成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目前国内的本科教学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钱学森也说:“现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培养。没有自己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的 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必须改革的许多普遍性的问题,谁领先一步,走出新路,谁就抓住机会,领先发展,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面对激烈的竞争,城市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就是培养人才的套路和能力的问题。我们把2007年确定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年”,是学院发展关键时期推动学院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我认为这是一个事关提升学院发展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一个事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事关教职员工职业生存力的战略选择,三者是紧密联系,利益相关的。如果大家认清这一点,认识足的话,学院在推动过程中,大家就会去想办法凝聚人心,齐心协力往前冲,激发出我们的战斗力。事实上,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第二,如何实现从战略定位到发展战略的转变
经过一年半的集思广益,我们对学院下一阶段的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形成了以下共识:
办学定位--创办名牌教学型大学;
育人目标--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育人理念--倡导学生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育人体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现在的问题是要从口号到行动,通过大家的努力,使理想变成现实。所以,接下来要思考和解决的是:如何实现这些战略目标?
每一个战略目标都给我们提出许多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想办法解决:
一、我们要创建名牌教学型大学,“教学型”和“名牌”如何体现? 我认为,教学型大学应该是真正做到以育人为中心,而教与学自有一套。就是要把教师主导、学生自主这两篇文章做好。名牌大学如何体现?我认为是名牌一定是有特色的、高水平的,那么就要在创特色,上水平上下功夫。就必须先研究清楚我们的特色应该是什么?能够是什么?从哪些方面体现?而学院的特色是各分院特色的集合表现,所以每个分院都要思考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想得比较清楚,办学就会陷入盲目性,特色更无从谈起。水平有哪些特征指标?我们得找一个参照系,找到自己可以衡量评判的标准。说到底就是把自己放到那个系统里去竞争对比,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层次定位问题,也包含激励发展的动力机制设计,也必须好好研究。
二、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具体要求有哪些?如何培养? 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试想在10-15年以后,城市学院毕业生的校友中,最令我们骄傲,使城市学院出彩的会是哪类人才?是高科技研究人员?还是企业家?经理人员?公务员?领导者?自主创业者?…… 当然,各类人才都会有,但按照我们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群体特点,我们最容易造就的主体层次会是哪一部分人才?只有清楚“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才能找准对策。
我们指的“复合性”含义是什么?如何实现?当然,复合性可以有多种定义,关键看我们自己是怎样定位的?我想可否界定为两个复合?一是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即知识结构交叉符合,适应市场定位和应用性要求。这势必要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改革。第一课堂不是不能打破的,不能打破就是僵化,僵化是不能发展的。当然怎么调整需要认真研究和论证。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必须重视不同分院和学科的合作,跟踪市场需求,调整方向,通过复合培养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复合性的第二层含义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做到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三者要同等重视,有针对性的培养要求和措施,各个环节相互渗透。特别要关注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知识再多能力再强,思想不过关照样不行,行为习惯没有养好也不行。前两天有位同志告诉我,我们的一个毕业生,到单位工作的第一天,就开会迟到十五分钟。他的年轻经理当场就开批他。第一句话:城市学院也不是什么好学校;第二句话:你不要对不起介绍你进来的人。这个学生说,他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耻辱。这件事对该学生的自尊心是不小的打击,对学院的声誉也带来很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学校里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非常重要。如果现在我们对这一点还没认识透,该做的没做到位,我们的学生到社会上就走不开去。
我们指的“应用性”指标有哪些?如何培养?应用性主要体现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界定为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毫无疑问,专业知识技能是核心能力。除此以外,我们还应研究学生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活动对某些能力的特殊要求。例如外语应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创意设计能力等等。每个专业的职业活动形态不同,对核心能力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我们办会展专业,就得研究会展业职业活动形态特征是什么?会展业人员核心能力要求是什么?会展业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有哪些对策等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这些不仅研究清楚而且形成培养“套路”,那么学生毕业后在职场上就肯定会很有竞争力。
创新性包涵哪些内容?如何培养?
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要有想法,善于思变 不甘现状。这一点城市学院的学生的群体特征有先天优势;其次,要有创新精神,即要敢冒险,不怕失败。学生有些错误在学校里犯过了,到社会上一般就不会再犯了。再次要有创新思维,创新也有套路,需要进行特殊思维训练,是否应有老师来开这种特殊思维训练的课?此外,要有创新能力,要组织学生多进行创新实践锻炼,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美国著名华裔教育家马里兰大学的刘全生教授说:当今大学最重要的是“三创”:创意、创造和创业。“创意”就是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创造”是指动手能力、要有新的发明、新的设计、新的技术;“创业”是开创事业。要是前面两项比较弱的话,那创业几乎就不可能。我最近从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文章,是1月18号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它上面写着这么一段话:大学过多地关注理论和机械式的学习,在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方面关注不够。麦肯锡一份报告估计:在中国大学的工程类毕业生中,只有10%具备在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他们擅长记忆事实和通过考试,但是非常缺乏主动精神。雇主们经常抱怨称:尽管他们雇用的大学毕业生似乎在理论上很出色,但是很难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城市学院能不能有所改变,在这方面做出一些特色来?
三、如何实现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是否可以理解为针对学生群体而言?我们要研究对于我们的学生,对于我们这样的培养要求,什么样的标准是合格的、城市学院的学生到底有哪些群体特征、长处是什么、短项又是什么?如果说要扬长教育,那么如何实施扬长教育?前面是分析,后面是对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大家都必须要做的事。
“综合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能否理解为对学生个体的要求?对“综合素质提高”,我们已经有一个基本概念――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潘云鹤校长提出,希望城市学院学生要“博雅”,走出去要让别人看得出来这是城市学院的学生。这个要求是很高的,我们的差距还太远。我们如何发现和正确把握学生个体的个性?怎么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得各类人才不拘一格地脱颖而出?这里面有很大的文章可以做。如果大家都来研究,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四.如何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体系? 全员育人,我认为是针对教职工的职责而言;全过程育人,是针对纵向的培养环节而言;而全方位育人,是针对横向的培养领域而言。概括一下,就是“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建立这样一个体系,需要整体的设计,整体的优化。
对全员育人,我们首先要研究这些问题:第一,推进全员育人需要落实哪些职责?建立哪些制度?强化哪些机制?第二,育人如何与教师自身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使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提高,满足自身的发展?因为教师如果只有付出没有收获,利益机制不调整好,积极性就会受影响;第三,如何使学生不仅是培养的对像,也成为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力助手,成为推动学院发展的依靠力量?我们在学院机关设立了学生助理岗位,多了很多助手,学生也感到收获很大。让学生参与学院的管理、教师科研,在老师带领下开展社会服务,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又扩充了工作力量,有什么不好?这正是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探索的道路。
全过程育人,要从招生宣传开始,入学教育功能开发、新生的入学教育的设计、在校四年的学习全过程规划指导、就业观念指导与应聘技巧培训,最后到毕业后的跟踪服务、校友资源的整合,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 利用好。学校的任何工作,都包含着教育功能,就看你会不会发现。特别是要好好研究学生在大学四年的阶段性发展特点,精心指导。这是多少年来困扰我们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学生80%毕业后是直接就业的,对他们来说,后面两年没有考研的压力,这与一本学校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我们必须研究后面两年如何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
全方位育人,应拓展哪些培养领域?要抓住那几个关键阵地?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教室、公寓、校园、校外。
教室是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抓不好,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就落实不了。抓好第一课堂关键在老师,主要着力点:一是课程内容的设计。灌进学生这个“瓶子”的东西得符合学生的层次特点和应用性要求;二是教学模式创新。拿了一桶水,要把水倒到瓶子里,你首先要看瓶子的盖子有没有打开。现在的情况是,很多老师“哗”倒了水,很多学生“瓶盖”并没有打开,学生对你讲的并不感兴趣,他之所以坐在那儿是怕你点他名。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靠兴趣支撑的,上课提不起他的兴趣,他就会不来。所以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体现教师上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去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讲得很好,就是差一点点火候,缺少与学生互动,学生找不到兴奋点,注意力就会分散,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三是布置好课外作业。我们的学生习惯了中学的学习模式,老师不布置课外作业就不会自我加压,自觉学习。如果上课没听进多少,课外又没做多少,在校四年能学到多少?我们应该设法让学生课外忙起来,教师要设计一些结合专业知识学习的实践课题让学生课外去做,使课内课外互动起来,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四是考试方法必须改革。如果学生凭在学期末突击一下死记硬背就能过关,学生平时就会放松学习、逃课,不利于学风建设,也会固化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训练,实在是贻害无穷!
公寓是学生个性表现最自由最充分的地方,也是学风建设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公寓的工作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主要着力点有几个:一是要从一年级抓起。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需有一个适应调整过程,转型期的教育特别重要。对06级学生我们做得比以前好,成效也比较明显,已在学风上表现出来。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也要从低年级抓起,到了高年级就很 难改变;二是完善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对06级学生公寓我们尝试以学生楼层为单位建立议事监事会、干事会等学生组织,强调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试行学长辅导计划,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楼层文化建设得非常好。以层导师、学长组为节点,沟通公寓与分院的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们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广;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公寓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定要让学生党员的形象在学生中鲜亮起来。下学期将在公寓建立 “党员之家”,以此为抓手,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党员成为公寓学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并在日常工作中接受群众的监督,促进自身的进步。要特别重视研究解决部分学生沉迷电脑游戏的老大难问题,这是硬“骨头”,啃不下来,学风就好不了!
校园实践活动是学生互相学习,开展学科交流,拓展人脉关系,锻炼实践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主要的着力点:一是要创建各类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强化与第一课堂整合。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些校内实践基地,要总结经验,继续做下去。十一五期间学院计划建20个校内综合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每个分院都要建1-2个,不仅要使这些基地发挥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的教育作用,还要可看,成为学院办学的亮点。
要切实加强对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加强规范管理。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团队运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疏于管理,也会有负面影响。全校现有70多个学生社团,目前的重要任务是要把学生会和社团联盟的组织关系理顺,同时给社团一定的活动场所,建立必要的管理和激励制度,加强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
要搭好三个论坛平台。一是“名师讲坛”,利用各种资源,邀请名师、专家来做讲座,浓化学术气氛;二是“企业家讲坛”。把一些成功企业家请到学院来给学生讲讲企业发展史,做人做事的人生体验,对学生是很好的创业创新精神教育。我们有许多学生家长就是企业家,我们要把家长资源用好;三是“学生发展论坛”,让优秀学生,优秀校友来讲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体会。发挥好榜样教育的作用。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场,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好机会,主要在暑期(第三学期)或寒假进行。主要着力点就是要改革原来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实习方式,突出“四个学会”的要求,即学会研究,学会服务,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课题项目的形式,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对低年级学生,可以是以调查为主,要求学会调查,学会服务,学会合作。看看几个人在一起做,不同专业的人在一起做,能不能做好一件事情,能不能解决一个小小的课题。对高年级学生,要求就要更高一些,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研究工作。做到学会研究,学会服务,学会创新。最好是不同年级学生组成团队,可以形成“传帮带”的梯队,有传承,不断积累。这项工作全校各部门必须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才能做好。
社会实践教育也可以尝试实行选修制,如:计算分院提出的实践项目,其他分院的学生也可以参加。这个项目的管理由计算分院负责,学生参加计算分院组织的总结交流,成绩也由计算分院的指导教师给出。这样做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同学有机会一起做事和研究,这样的团队更接近以后工作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要加强对学生科研训练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做策划训练,交流训练和论文发表。通过互相交流可以训练演讲能力,训练思维能力。我们还应该推动学生的论文发表,至少可以在城院内部杂志发表。以后要把学生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考核指标,借此来推动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
第三、教育教学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综前所述,摆在我们面前两大任务:一是加强整合规划,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全面改善内部育人环境;二是深入改革创新,探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特色“套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建设的目的。要做到这两点,关键在于人――全校教师(包括管理服务人员)和学生。对于教师,关键是看有没有先进的育人理念,正确的育人思路,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超的育人艺术。概括起来,就是看我们能不能塑造出来良好的教风。对于学生,要看能不能做到学会自觉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看我们的学生有没有良好的学风。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是最最关键的问题。对于学院各级领导,最关键的任务是要创造出让老师安心工作、舒心工作和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环境。所以教育教学创新需要每个人的投入,必须广泛发动全校师生来做。最关键的是要做到两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良性互动。
据此,我提出学院的“323”发展战略:即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体系,发挥好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作用,精心培养复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高素质“三性”人才。贯彻始终的是必须要有正确的办学定位,有先进的育人理念,优秀的校园文化。概括起来可以表述为:育人为本,目标导向,“三全”基础,创新推进。
我们明确了下一步发展战略,我们就能明确工作方向和思路。我们有了清晰的学生培养思路,老师就知道如何去做,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形成自己的套路;学生就明白朝哪一个方向去努力使自己可以成为优秀,激发出成才的积极性,少走弯路。这样,我们的效益就会出来,我们的特色就会出来,我们的品牌就会出来。这是一个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明明白白地提了出来,清清楚楚地摆在我们面前,有没有决心去解决?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解决?需要我们给出明确的答复。
第五篇:提升文化育人理念构建育人体系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的全面素质,是关工委的职责所在。**市路桥区关工委会同教育部门关工委在重视对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的同时,赋予人文教育以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紧密结合教育实际和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宽广视野、人文及科学精神的学生,走出了一条
有特色文化素质的教育之路。
一、紧扣立德树人,引导确立“大写人生”
关心下一代,培养教育青少年,是保证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将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路桥区关工委会同教育局关工委要求全区各校关工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本着“领进来的是人,送出去的也是人”的办学目标,着力引导学校克服唯分数论、唯升学论思想,采取灵活多样、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大写的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教育局关工委会同有关科室在学生中倡导“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活动,开展“拒绝不文明行为”签字活动,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抗日名将陈安宝烈士墓,举办18周岁成人礼等等。通过活动,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了学生的爱乡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从2002年开始,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引导未成年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发挥“小手牵大手”的监督职能。在活动中,各校结合实际,与日常德育工作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本德育体系。如路桥区峰江中学的“诚信”教育、峰江小学的“求真”教育、路桥职教中心的“感恩”教育、路桥实验中学的“自律”教育、路桥四中的“责任”教育、路南小学的“三礼”(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横街小学的“克己”教育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004年,该做法在**市推广,并在全国和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开展法制教育,普及提高法制意识
在青少年学生当中开展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各级关工委特别是教育系统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要求学校常年聘请法制副校长(一般由派出所一名副所长兼职),经常性地为学生上法制课,会同学校和有关部门共同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参与预防和处理学校内的各种突发事件,做到法制校长进校园、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制知识进头脑,组织劳教人员现身说法,普及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同时,鼓励有条件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健康直通车,以qq聊天、电子邮箱、校园网、书信等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帮助疏导学生心理压力,避免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目前,路桥区已创下了在校生连续5年“零犯罪率”的记录。
三、注重家校联通,着力打造教育合力
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发动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教育,形成教育合力。要求学校以家长学校为抓手,充分利用“家校通”等现代通讯技术平台,加强家校联通。一方面及时通报学校有关工作,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又可以对家长开展较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让更多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意识教育,注重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与言传身教,促使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家长学校已成为许多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如路桥区蓬街中学的家长学校还成为了该校的一大教育品牌和亮点,备受家长欢迎。下阶段,还将在全区学校实施“家庭教育行动”,进一步推动家校联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独特作用,使家庭教育更好地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四、倡导文化育人,奠基学生幸福人生
2002年以来,路桥区以省新课程改革试点区为契机,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中逐步确立了“文化育人”的理念,引导学校从文化层面的高度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未成年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如路桥二中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改革的矛头直指教育教学的源头和根本,实施了“高效自主”的课堂改革,教室四周都有黑板,学生被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从而还原了学生的活泼个性,重新点燃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培育了学生的思考探究和创新能力。路桥实验中学则提出“科学+自主”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既为学生当前的升学着想,又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既努力帮助学生摘取现实的升学果实,又努力使学生的理想之树根深叶茂。路桥三中更是提出了“为人生架桥,为幸福铺路”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追求着教育“就是使人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的终极目标。今年路桥区又提出了学校环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