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

时间:2019-05-12 18:3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

第一篇: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

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

(一)为什么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

总结是对工作实践进行系统性回顾,论文是对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论 述。工作论文有不少是从工作总结转化而来的,有的转化得成功,有的转化得不是很好。为什么有的文章转化得不成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客观上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按论文的要求重新写作,把工作总结简单“修剪”一下,就当做工作论文了;二是主观上不是十分清楚工作总结与工作论文的区别,因为年年要写工作总结,写习惯了,自然而然按照写工作总结的方法写工作研究性文章。

工作总结之所以可以转化为工作论文,是因为总结为论文提供了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一 是核心论点,一是部分论据。论文从总结中选择了某个观点作为论点,而这个论点又是被实 践证明了的,这样的论文自然是脚踏实地、立得起来了。

那么,怎样把总结改为论文呢?根据个人体会,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弄清工作 总结与工作论文有哪些区别,二是弄清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三是自我检测转化后 的论文质量。

先谈总结与论文的区别。

(二)总结与论文的五大区别 总结与论文有五个方面的不同:

1.文种功能不同,2.关注对象不同,3.模块内容不同,4.材料范围不同,5.表述方式不同。1.文种功能不同。

从文种方面来讲,工作总结实质上是公文中的一种。作为公文,工作总结具备3 个要素:

(1)一般是组织而非个人的行为,不能以个人 名义写单位工作总结;(2)具有一定的法定效力,单位领导要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定要领导同意、认可,其核心内容常常作为单位领导班子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成为考核领导班子的依据之一;(3)有规范的程式要求,必须在年底或工作完成之后,及时按固定程式起草、制作、上报、存档。

相对而言,工作论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特点:(1)不属于公文,不代表单位,属于个人行为,是个人研究性文章,用于表述个人对某问题的看法;(2)没有法定效力,不需要领导和职工的认可并遵照执行,一般也不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3)没有程式要求,不需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要按固定程式起草、制作、上报、存档。

从功能看,工作总结和工作论文都有总结规律、指导实践、促进工作的作用,这是共性的一面。从个性方面看,工作总结是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回过头来对所做的事情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所以,总结的功能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工作,侧重实际效用。论文则是用于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或者用于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着重探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自己对这些规律的了解与认识,给人以认识上的启迪,所以,论文的功能主要是为了证明作者自己的某个观点,侧重理性思辨。2.关注对象不同

工作总结关注的是面,工作论文关注的是点。工作总结的内容不能自主选择,只能写做过的工作,而且要求全面总结。做的是“面”上的文章。工作论文的内容必须有所侧重、有所选择。侧重关注工作中的一个侧面、一个点。做的 是“点”上的文章。3.模块内容不同。

(1)总结的内容模块一般有四块:引言;成绩和做法;经验、缺点和教训;今后打算。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是:

①引言。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明本总结的时代背景、主客观条件、指导思想以及对工作 成绩的评价等内容。引言要便于把下面的内容引出来,一般力求简短、精练。

②成绩和做法。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 是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

③经验、缺点和教训。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 东西。篇幅比“成绩和做法”小,但是不可缺少。

④今后打算。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方向、任务和措施,表明决心、展望 前景。篇幅也不是太长。

(2)论文的内容模块一般有三块:引言;正文;参考文献。这些模块的内容与总结有所不同。

①引言。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等。短小精悍、紧扣 主题。

②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规范问题等内 容。一般只写到前三项,后一项“规范问题”是更高层次的要求,难度较大。什么叫“规范问题”,后文详述。

③参考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列于论文的末尾(列于 页面底端的是注释)。4.材料范围不同。

广泛占有材料是一切写作的基础。工作总结要全面收集材料,但必须是属于实际工作有 关的单位和部门的材料。论文也要全面占有材料,但范围更为广泛,除了选用总结中的部分 材料外,还要全面收集相关论点的更大范围的文献,收集的材料越多,启发越多,越有利于论文的创新。5.表述方式不同。

工作总结的表述方式是“总+ 结”,“总”的意思是总体,“结”的意思是归纳。总结就是在总括全面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重点归纳。归纳要突出重点,包括重点业务、重点经验、重点问题等等,力求主次分明、一目了然。总结一般由事实和体会构成。叙述为主,议论为辅。语言相对生动,动作感强。工作论文的表述方式是“论+ 证”,“论”就是论点,即作者观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由总论点和分论点构成。“证”就是证明,要对观点加以严密论证,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论证如剥笋,讲究层次,大层次下面有中层次、中层次下面有小层次,脉络清晰、层层深入,力求系统严密、浑然一体。论文由论点和论据构成。议论为主,叙述为辅。语言周密平实,思辨性强。理清了总结和论文的主要区别后,我们再来看总结如何转换为论文。(三)工作总结到工作论文的四项转换

从工作总结到工作论文要实现四项转换:1.从总结中选定论点,2.从总结中选择并补充论据,3.重新构思写作,4.提炼一个好标题。1.从总结中选定论点。

总结写得好,会得出好几条有价值的经验、体会,这些是论文观点的来源;同时,总结 中指出的一些问题,不可能深入展开探讨,而研究这些问题对改进工作甚至更有价值,所以也是论点的来源。但是,一篇论文往往只需要写一个论点,不可能全面包含总结中的经验、体会或问题。那么选择哪一个作为论文的论点?遵循三个原则:重要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和 可行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工作总结的经验体会中,涉及业务重点、当下热点、关注焦点的经验和体会,都可以作为论文的论点。如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先争优活动、企业文化建设、信访工作等等大家普遍关心、正在思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符合重要性原则。新颖性原则。我们不是搞理论研究的,要做出理论创新比较难,但我们在实践第一线,做很多新鲜的事情,有很多创新的做法,碰到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新的困惑,如党务公开、制度加科技、走转改、网络党建等等,研究这些新情况,就天然具有新颖性。当然,这些天然具有新颖性的内容可能别人已经捷足先登了。这就需要我们写作之前一定要先检索一下是否有人研究过这一课题了,如果有研究,你的角度是否不同,如果你想做的别人已经做了,就要重新考虑角度或选题。千万不要在没有检索的前提下就开始动手写论文,这样很可能重复劳动,一文不值。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论文写作的前提性原则,不能满足可行性原则的观点,再重要、再新颖,也不宜作为论文的论点。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判断拟写的论点是否具有可行性。客观可行性:

①事情是否全部结束了———全部结束才能完整看清整个事情;

②问题是否充分呈现了———没有充分呈现,研究对象就存在不确定性,研究不了;

③经验是否成熟了———经验体会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要被证明是成功的、正确的,否则论点站不住脚;

④材料是否足够了———总结中的材料和自己所能收集的材料要足够证明自己观点;等等主观可行性:

①题目是否大小恰当———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为好;小题目容易驾驭,只要写得丰满深入,同样很有价值。题目太大,往往流于空泛,不易写得深刻,或耗时过多。

②观点是否深思熟虑———对于要写作的观点,是否有系统的思考和认识,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办、又怎样等大问题是否已经有了答 案?这些问题基本理清后才能动笔。

③积累是否充分够用———包括实践积累和理论积累。对要写作的话题,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积累和感性认识;在深入研究写作对象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要做必要的学习和梳理,理论上的学习对全面准确地理解研究对象,对构建文章分析框架是很有必要的。缺乏理论指导的文章,可能会止于个人的感想,不够系统,不够严谨,难以使读者信服。论点选定了之后,就要收集论证用的材料,即论据。2.从总结中选择并补充论据。

主要从四个方面收集论文需要的论据(: 1)从工作总结最终定稿中选择论据,(2)从下属单位和部门上报的总结中选择论据,(3)将没有写入总结中的实践材料作为论据,(4)网上检索选用公开出版物中的材料作为论据。

(1)从工作总结最终定稿中选择论据。要充分利用工作总结中的能够证明论点的鲜活 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案例、做法、方案、流程、经验、数据等等。

(2)从下属单位和部门上报的总结中选择论据。上级单位和下级单位的工作具有同类性,下属单位或部门的总结材料中往往会包含科技写作科技写作论文所需要的案例、数据和体会等,这些材料有的是可以作为论据的。(3)将没有写入总结中的相关实践材料作

为论据。因为篇幅的限制,实践材料不可能全部用在工作总结中,特别是有关工作问题的材 料,是很少进入总结的。但就写论文而言,凡是

能够作为论据的材料都是可以利用的。因为这些材料是工作实践中的,具有独特性和鲜活 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很能说明问题,所以要根据自己的了解,尽可能搜集并充分利用。当然,即便这样,工作总结也往往只能提供一部分论据,还有其他的论据需要到别的地方寻找。这是因为总结具有一时一事的局限性,其材料是相对受局限的。论文的观点需要具有普遍性,结论要适用于比较大的范围,所以论据的来源也应该更为广泛。(4)网上检索选用公开出版物中的材料作

为论据。为了弥补自身实践材料的不足,需要收集其他相关的材料。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上网检索,用百度、谷歌检索。但是可能不全面,还要到图书网站或学术论文网站检索,比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先用一个,如果发现文献太多,增加一两个关键词,这样就可以缩小检索范围,快速找到所需文献。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付费下载。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思想不断深化、思路不断清晰的过程。确定了论点和论据之后,要按照论文的要求,重新构思、撰写工作论文。3.重新构思写作。

工作总结和工作论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二者的功能、对象、内容、选材、表述等等各有不同,因此,再好的工作总结也不能直接作为工作论文。要想把工作总结转换为优秀的工作论文,绕不开的一个动作就是按照论文的特性要求重新构思、重新写作。

如前所述,论文的正文一般包括四大内容,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规范问题等四大板块,四大板块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性,体现论文的四个层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论文写作,就是要把这四个层次的内容写 得环环相扣,令人信服。提出问题。“问题”是论文的出发点。怎样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不能满足于仅仅指出某种现象,还要尽可能对这种现象的本质进行分析。只有对问题的本质行界定,才能确定研究的价值所在。要力争讲清楚,在某些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存在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产生什么影响,将要产生什么影响,解决这一问题又有什么重要意义。这需要

作者已经对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虽然是写在开篇的第一个层次,实际上作者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体现了作者对问题的研究程度。如毛泽东在1926 年3 月写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是这样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把分清敌友的问题定性为革命的首要问题,强烈吸引读者看下去。分析问题。要解决两个问题,分析什么?如何分析?分析什么?主要是原因分析和运作机制分析。原因分析最重要的是要找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和内因。主要原因是相对于次要原因而言的,次要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客观原因和外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详略。理清原因之后,要进一步作机制分析,即相关因素之间是如何互动的,发展趋势或后果是怎样的。如何分析?最重要的是分析框架,即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对所研究的对象,理论界可能已经有现成的分析框架了,可拿来直接使用。如果找不到现成的分析框架,怎么办?个人的体会是以系统论为指导,自己建立一个分析框架。系统论是一种科学方法论,适用范围很广,有兴趣的同志不妨找来学习一下。系统论文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对象当做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根据系统论思想方法构建的分析框架,具有整体性———因而避免了片面看问题,具有关联性———因而避免了孤立看问题,具有动态性———因而避免了静止看问题。系统论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研究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解决问题。首先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其次进行解决问题的理论思考,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论文的目标往往就是所要证明的论点;理论思考主要是在分析主要原因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前提条件、理论依据等等;具体措施要呼应前文分析的主要原因,一一对应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规范问题。在得出某种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就形成了对某个事物的判断标准,即相关要素的判断标准。在这个标准的指导下,我们会得出事物的理想状态———“应该的样子”,根据这个“应该的样子”,提出原则性的努力方向、长效机制或工作模式等等。规范问题是论点的深化,不是论文的重点,简要说明即可,不写也行,能写更好。规范标识参考文献。基本要求是:所列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作者、著作或文章的篇名、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起止页码)。这方面我们做得规范的较少。下面介绍期刊、专著、报纸等三种不同文献类型的标识方法:

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

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 [N].光明日报,1998-12-27(3).参考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主要类 型如下:

J-期刊文章(Journal),M-专著(Monograph),N-报纸文章(Newspaper),C-论文集

(Collection of the theses),D-学位论文(Dissertation),R-报告(Report),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4.提炼一个好标题。

标题是论文最重要的信息点,它最能吸引读者,并能给读者最简明的主题提示。读者在决定一篇论文是否要读的时候,往往都是先看标题。标题精准,常常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往往会削弱整篇论文的信息价值,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很有必要在提炼标题上下一番功夫。好的论文标题要符合三个标准:体现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包含关键词、简明。(1)体现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如《“走转改”———提高新闻队伍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核心内容是“走转改”,主要观点是“走转改是提高新闻队伍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观点明确。

(2)包含关键词。关键词可以作为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主要依据。如《开展特色示范 点建设 提高基层党建有效性———以文广集团三年党建实践为例》,两个关键词很明确:特色示范点、基层党建有效性。

(3)简明。一般不宜超过20 个汉字。如果

标题很难完全表达论文的内容,可以用副标题对主标题进一步说明。切忌用冗长语句,逐点 描述论文的内容。

还有一种常见的标题是《关于„„的实践与思考》,个人觉得,只体现了研究对象,没有 把观点表达出来。这种题目更像总结的标题,不像论文的标题。不如直接写出核心观点更吸引人。

(四)论文质量自我检测的五个标准

文章写完了,质量到底怎样?不妨从五个方面自我检测一下。这五个方面是:1.观点是否正确新颖,2.结构是否严谨合理,3.文字是否准确精练,4.对策是否具体有效,5.摘要是否内容饱满。这五个方面到位了,文章质量肯定差不了。

1.观点是否正确新颖。观点有政治上的错误吗?读者可以对你的观点说“不”吗?对立的观点是否也成立?别人已经发表过相同文章了吗?是不是老生常谈而又缺乏新的角度、新的观点?

2.结构是否严谨合理。文章有层次吗?层次合理吗?层次到位了吗?是否哪进哪出(开头和结尾讲的是否为同一个问题)?是否几进几出(是否问题多、结论少)?

3.文字是否准确精练。读者看文章,目的是看信息,而不是看文字,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读者才愿意看下去。要检查:笔墨是否集中于读者感兴趣的核心问题?读者不关心的信息是否删除干净?言辞分寸是否把握得当?文章开头是否吸引眼球?结尾回应是否清晰明了?

4.对策是否具体有效。工作论文带有较强的实用性,文章写完后,要自问:对策、措施是否具体明白、没有歧义?是否可供借鉴(具有相对广泛的适应性)?是否有所创新?表述是否过于笼统?

5.摘要是否内容饱满。摘要的内容直接体现文章的质量。论文投稿时是要求写摘要的,字数少可几十字,多则几百字,以便快速判断文章的价值。摘要内容一般包括:问题实质是 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理

想状态是怎样的,要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这些内容写得出来、写得清楚,就说明文章质量 较高;写不出来、写不清楚,就说明文章还没有 写好。

第二篇:教学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教研论文学习体会

教学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教研论文学习体会

前几天,我们一块听取了周长春社长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教研论文”报告。听完以后,我了解了论文与教学总结的区别,同时,也对如何写好论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不看重你是否发表或者出版过了论著,是否有点名气,我们看中的是你笔下的思想!在这里:所有作者的机会是均等的!”首先,周社长给我们指出了论文书写靠的是才华,不是靠走后门。这让我们摆正了心态,做好了专心投入学习研究的准备中去。

好论文不是写出来的,科研是基础,论文是科研的结果和结晶。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注重平时文笔的训练,而是要切实的投入到科研之中去。没有科研的态度和钻研精神是根本写不出好的论文来的,因为没有科研的总结是没有生命力的。

厚积薄发,“发”的基础是“厚积”,好的文章是作者研究出来的,不是堆砌出来的,只有静下心来多读书,扩大眼界,丰富专业知识,打牢专业基础,才能达到“薄发”的境界,提高研究水平。选择课题的方法 :

1、挖井与挖塘的关系--选择的角度越小越好

2、选题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理论创新;第二层次是应用创新;第三层次是证据创新;第四层次是科普。

人最怕的是好高骛远,如果写作的时候面铺的太大,就会出现空的现象。相反,如果能够把握好挖井和挖塘的关系,尽量的把面缩小,同时太高研究的深度,沉下心思,挖下去,就会越挖越深,越挖越有的挖。这样,论文的质量才是有保证的。

心静是研究的必要条件:

“心静”表现为冷静。“心静”其实是种修行,是人生的修行,也是技术上的修行。一个人是否意志坚定,是否执著,是否有所成就,“冷静”应是冰山之一角。松下幸之助认为“冷静”是营销员最好的素质。

我认为心静应该是所有人最好的素质,更是研究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总是心烦气躁、急功近利,自然会图快,写出来的东西也可想而知。其实。心静不光是写好论文的基础,也是干好一切事情的根基。

教师的层次:

专业发展有五个阶段: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型阶段。

也有学者从职业角色的角度,把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角色确认阶段、适应阶段、成熟阶段、高原期阶段、发挥骨干作用阶段。

专家型教师比别人多些什么?多了一份投入,多了一重学习,多了一些反思,多了一点执著的爱!从“小现象”中发现“大问题”。

从上面的区别可以看出来,要想有不同的发展层次,就要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投入。

论文与总结:

论文就要提出论点(或反驳什么论点),然后写出具体事例和相关理论证明你提出的论点成立,并要规范地列出所研究过、参考过的文献资料。为什么评职称、学生、研究生要写论文,就是通过论文,别人可以考查你对该问题的研究深度去到哪里,就可以知道你的专业能力达到什么水平。

而作者本人就是在查阅资料、学习理论、概括规律的过程中专业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而我们往往会把一些工作总结当成论文上交,就会被看成专业水平低,因为总结、报告只是代表你本人一些经验性的东西,你没有从中抽取理论性的、规律性的、创新性的东西出来,价值就不大了。

论文:有难度,才有高度

迎难而上的过程,就象爬山,尽管高处不胜寒,但是,唯其有难度,才成就了高度;只有站到某种高度的人,才有机会看到生命里更美的风景。

总之,要想写出好的论文,就要扑下身子,认真的教学,专心的钻研,努力地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高度、有生命力的论文。

教学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教研论文

学习体会

昌乐外国语学校

王小健

第三篇:暗恋转化为思念

暗恋转化为思念

夜无眠,只因想起了那个人。曾经我喜欢的那个他可是却毫不知情。

时间,有时候很残忍。随着时间的推移,多么热烈的感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的渐远而变淡,淡得让人无从回味,但是时间又是很神奇的总是让人随着时间的渐渐远去后,总是会把过去的一切事情都过滤一下,只剩下最美好的一部分留在自己最珍贵的记忆匣子中。

樱花飞舞的季节,相遇;挥汗如雨地奋斗后,各奔东西;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是不是之间的障碍,联系依旧保持着;单纯的异性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显得这样的弥足珍贵。

初中毕业四年了四年里,没有见过面。四年里,之间无话不谈。四年里,不是没有机会见面,只是都不忍心打破我之间的宁静。四年里,无数次想象我以后,可是却总是不忍心想,舍不得想。四年里,都把关心与安慰当成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没有娇柔与造作,有的只是真诚的两颗心。

那年高考,互相加油,用最平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诚的祝福。可是过程总是美好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上榜,落榜。上大学,上高四。如此落差,距离又一次的拉远。联系依旧,可是却是两种不同的情绪,无法解释,无法逃离,更无法代替。

有时候,会翻开我初中毕业照,那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上唯一的纪念品,看着,思念着…有时候,眼泪我就会特别不争气的从眼眶中滑落,就会特别天真的把头抬起看向天空。因为曾经听过并且傻乎乎的相信这样一句话:看着天空,思念的泪水就不会掉下来。

曾经看《初恋这件小事》时,看着看着我就哭了可能是感同身受吧。暗恋,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过程中的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青涩的年纪,自己一个人默默的谈着自己一个人的恋爱。真的很羡慕电影里面的主人公,之间的暗恋最后结出了爱情的果实,故事圆满收场。不止一次的想过,和他之间就只能是这样了之间是不会有结果的

偶然间,想起了深埋心中的那个人,心里猛地一疼。不知道为何,一切都是无缘由的难受。现在自己一个人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些冷,总让不知道是心里面冷还是天气冷。突然好想念故人,想念到无法遏止的程度,可是毕竟我时代都已经过去,咫尺天涯,从不知道情为何物,远距离的思念,再到现在渐渐地丧失了最初的激情,心中的感情总是深埋心底,不知道现在何状态,蒸发殆尽还是已经酝酿成了那烈度极高的酒呢?自己心中的种种所谓,现在已经没有当初那样肯定,现在已经弄不清自己心中的感情,弄不清自己心中究竟想要的些什么呢?疑问,迷茫…

慢慢的渐渐了解了自己的心。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欢他怀恋的只是曾经的美好时光。之间,也在四年中渐渐的培养成了铁哥们一般的友谊。

高四,一个难熬的时期。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想我能做的就是默默地为他祈祷,祈祷他能够在今年的高考中能够真正的腾飞。

其实想想当年,懵懂的花样年华,慢慢地,已经蜕变成一个个成熟的人儿。当年的感情到现在已经没有当年的那种浓度。青春时期的懵懵懂懂,长大以后看起来就是那样的幼稚。那些曾经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变的情感就在犹犹豫豫中渐渐遗忘。

曾经的那些暗恋,曾经的那些美好,曾经的一切一切,都将会保留在珍贵的青春纪念册中,成为我这一辈子最最珍贵的怀念。

本文来自联邦真优美http://zym.98128.net

而我和他不会有什么变化,就会成为一辈子最知心的异性朋友,没有表白,没有吐露心迹,就这样,仅仅是这样而已。就让我那份最纯真的暗恋永远的埋藏在心底最深处。

高考,会永远为他加油,为他祈祷。

暗恋,只是曾经。可是思念,会继续下去…朋友之间的思念,永远永远…

本文来自联邦真优美http://zym.98128.net

第四篇:将战略转化为计划

将战略转化为计划,并有效监控执行

下午3点50分,A公司的管理中层会议终于结束了,接下来,人力资源部经理开始安排研发部的绩效考核会议,该会议事先通知3点30开始,但由于前边的会议占用了一段时间而被迫推迟。

这个时候研发部经理提出:现在都快四点了,绩效考核会能不能不开了?

人力资源部经理:还是开吧,都安排好了。

研发部经理:我认为绩效考核很难做,公司在整我们。

人力资源部经理:这是公司统一安排的,做起来再说吧。我在人力资源部推行,效果不错呀。

研发部经理:做起来是可以,但是搞的不好,反而起反作用。谁来负责?

……

这种场景,相信很多公司的HR经理都有经历过。辛辛苦苦制订的绩效考核办法无法推行,部门管理人员和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考核或敷衍了事或互相推诿,致使人力资源经理疲于应付,处境尴尬。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以上案例表现出来的问题比较典型,但它只是绩效管理问题“冰山”中的一角。难怪在国内一家权威管理刊物的调查中,“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被列为最困扰中国企业十大管理难题之首。企业寄希望于通过绩效管理来落实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但效果显然很不理想。

为什么企业战略难以有效执行?

罗伯特.S.卡普兰在《战略中心型组织》中指出:只有不到10%的战略得到了有效的实施。问题到底在哪里?勿庸置疑,战略本身不明晰或者应付了事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让战略有效执行,战略本身也应该是明确和清晰的。从系统的角度看,需要明确构成企业战略的五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企业必须通过战略五要素的有机组合,系统地解决企业“做什么”和“如何做成功”这两个基本问题。以华为公司为例,我们探讨一下她是如何构思这五个要素的。

◆ 使命和愿景是企业的目的和追求,是企业的梦想。不管是华为早期提出的“三足鼎立”--与欧洲、北美的电信设备巨头比肩,还是后来《华为基本法》提出的“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都明确表达了华为的抱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业务范围即企业要做什么样的业务,定位于什么样的市场和产品。在94年左右深圳房地产热潮中,很多人鼓动华为投身房地产,但华为决定只做通信设备,抵御住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诱惑。如果当时华为去做房地产,也许中国多了一家优秀的房地产公司,但就没有了今天迈向世界级企业的一流电信设备供应商。

《华为基本法》更是通过“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的承诺,表达了华为技术专注于通信设备业务的决心。当然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抉择中孕含着巨大的风险,华为也因未选择“小灵通”业务和“CDMA95”业务而遭受了挫折。

◆ 增长向量代表了企业的成长方向和路径。华为在市场成长上沿用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策略,在产品发展上则从交换设备起步,逐步发展到接入网、传输、移动、数据通信、业务软件和终端,从而成为全方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成长的轨迹正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典型写照。

◆ 竞争优势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华为之所以能在与国际通信巨头竞争中屡屡获胜,正是在性能和功能与国外对手不相上下的前提下,利用价格和服务优势获得客户的认可。在局部战役上,华为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在客户关系上舍得投资,甚至不惜采用人海战术,最终赢得胜利。

◆ 资源协同是战略取得成功的保证。不管是人力资源、财务资源还是技术、经验等知识资源,都应该发挥其协同效应,尽量实现资源共享。华为一直未实行事业部制,而是实行产品线管理模式,正是为了构筑公司统一的技术平台,达到技术资源的充分共享,而这正是华为产品繁荣的基石。尽管如此,华为在2001年提出了华为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强调要提高经验的积累和共享。

战略的构思和制订固然重要,但是实践表明:70%-80% 的战略不成功原因不在于战略的制订而在于战略的实施管理。绩效管理系统是战略实施管理的核心,所以,企业绩效管理没有有效运行是战略难以执行的根本原因之一。

绩效管理的三个阶段

对绩效管理主要有两种典型的理解。

一、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形成共识,并促成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

二、绩效管理是将公司的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很明显,不管就管理方法而言,还是从管理系统来讲,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将战略有效执行。

思捷达咨询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认为国内企业应用绩效管理将经历三个阶段。如下图:

第一阶段是绩效考核,这是过去大多数企业对绩效管理的看法,强调指标的设定并通过考核传递压力。在绩效考核阶段,企业最感困惑的是绩效考核容易流于形式,典型的原因:一是对绩效考核的目的缺乏充分沟通和达成共识;二是主管绩效管理的意识和技能不到位,无法区分差距,拉不开面子;三是考核方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四是没有推行部门考核,部门主管的考核动机不强。

第二阶段是过程绩效管理,从单一考核向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绩效回报、绩效改进全过程转变,强调通过过程管理产生结果。这是目前多数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在过程绩效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则是绩效管理与业务运营脱节,典型的原因在于:

1、缺乏体现公司战略和经营模式的KPI体系

2、经营计划制定过程中对目标和策略的分解不全面不具体协调沟通不足

3、各部门缺乏一致和整体的目标缺乏协作机制

4、各部门主管对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认识不足参与不够

5、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缺乏对业务的了解,无法深入参与到业务循环中

6、数据基础薄弱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撑影响绩效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7、财务预算与业务计划联系不紧密、权威性不够,预算分析与业务分析脱节

8、缺乏对经营计划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进行统筹领导和协调

不管是绩效考核,还是过程绩效管理,都无法有效承载战略实施管理的功能。作为第三阶段的企业绩效管理(BPM)代表了绩效管理的最新发展,它将绩效管理活动贯穿于战略执行和日常经营的循环中,强调通过绩效管理驱动企业运营,使绩效管理系统真正成为战略执行系统。随着三个阶段的递进,绩效管理对企业运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发展到企业绩效管理阶段,将对企业战略和运营形成直接推动。

企业绩效管理(BPM)--让战略落地

企业绩效管理(BPM)标准化组织对其作了如下定义:

一、BPM是一组集成闭环的管理与分析流程,这些流程由技术支持以满足财务及运营活动的需要。

二、BPM是设定策略目标,衡量和管理绩效以达成目标的业务使能器(enabler)--使设立、衡量与跟进策略目标成为可能;

三、核心的BPM流程包括财务及运营计划、合并报表及报告、建立模型,经营分析、KPI监控。

全球领先的BPM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海波龙(HYPERION)公司认为BPM主要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1、将战略转化为计划

2、监控执行过程

3、洞察并提升绩效

为此,HYPERION将BPM划分为以下六个步骤:设立目标、建立模型、计划及预算、监控、分析、报表报告。如下图:

由上可见,BPM首先从企业战略出发,采用平衡记分卡等工具设立目标,通过建模和模拟确定可行的方案,然后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和预算。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依据KPI体系和基准比较随时监控执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同时提供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报表和报告。总之,BPM在战略和日常运营间建立一个桥梁,使战略真正落地。

KPI体系--将战略转化为计划的前提

一套有效的KPI体系应该能够表达企业如何实施其战略,换言之,KPI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将战略转化为计划。

KPI体系本质上要回答的问题是:企业如何成功。换言之,就是通过产出哪些关键结果来促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决定这些结果的是企业的业务流程。所以从原理上来讲,KPI的识别和设计,一是要体现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和达成路径,二是要指向流程的产出,也就是应该基于战略和流程来设计KPI体系。

但是,企业在设计KPI体系时往往忽略了KPI首先是为战略服务的这一初衷,过于看重KPI的考核功能,一上来就面向部门和个人来设计KPI。在这种思路下,要么靠拍脑袋抛出一些KPI,然后强加给各部门和个人,要么生吞活剥地借助一些工具(如BSC),弄出一套四不象KPI体系。这种KPI体系执行后,问题十分明显,表现为:战略牵制功能不足,部门及个人无法将自己的目标与公司战略相联系;有些指标并没有反映实现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造成部门及个人努力方向的偏差和资源配置失当;而有些反映关键成功因素的指标又未找出来,没人管,资源配置不足,直接影响战略及经营目标的达成;过于部门化的指标导致部门间的边界更加明显,各部门只关注自己局部的指标,本位主义加剧,影响部门的协作,整体运作效率反而下降。

所以,KPI的设计首先得解决“做正确的事”这一问题。基于战略和流程的KPI设计方法,正是从战略分析和梳理出发,通过关键成功因素和达成路径的分析,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界定和梳理,然后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KPI体系。

基于战略和流程的KPI体系设计方法具体可以划分为6个步骤:

1、企业战略分析和梳理;

2、应用BSC确定公司KPI;

3、确定公司的关键业务流程(核心流程及支付流程)

4、设计关键业务流程的Metrics/KPI;

5、对流程KPI集合进行审查、筛选;

6、将流程KPI分解到部门。

当然,KPI体系的建立仅为实施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第一步,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并将它们有机地集成起来,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是系统性问题,也必须采用企业绩效管理(BPM)这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来解决。

第五篇: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作为资源

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如何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是当今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和很热门的课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物资继续利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其实二氧化碳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种气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一、二氧化碳作为植物肥料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须的条件,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目前开发的气体肥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主要方程式

12H2O + 6CO2 + 光 → C6H12O6(葡萄糖)+ 6O2↑+ 6H2O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一部分转化为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然后将植株用来食用,或发酵成甲烷变成燃料。虽然这个方法减缓二氧化碳的效率很低,但也不失为一个途径来解决。

二、聚二氧化碳

聚二氧化碳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合成材料,以二氧化碳为单体原料在双金属配位PBM型(催化剂)作用下,被活化到较高的程度时,与环氧化物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PPC),经过后处理,就得到二氧化碳树脂材料。在聚合中加入其它反应物,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二氧化碳树脂。二氧化碳共聚物具有柔性的分子链,容易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来调整其性能;较易在热、催化剂、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对氧和其它气体有很低的透过性。以二氧化碳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属于环境友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技术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该项目以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合成生物降解的二氧化碳共聚物为目标,重点突破制约其规模化生产的高效专用催化剂、聚合和后处理工艺、聚合物改性和应用等关键技术,建立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示范生产线,并研究开发新型催化剂及相应的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

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干冰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和压强为6079.8千帕压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蒸发,便凝结成一块块压紧的冰雪状固体物质,其温度是零下78.5℃,这便是干冰。干冰蓄冷是水冰的1.5倍以上,吸收热量后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无任何残留、无毒性、无异味,有灭菌作用。它受热后不经液化,而直接升华。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由于干冰的温度非常低,温度为零下78.5℃,因此经常用于保持物体维持冷冻或低温状态。

四、利用二氧化碳来中和盐碱地

碱地是盐碱地的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直以来,碱地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无雨水之时,碱土土地严重板结,一道道深深的裂痕纵横延伸,愣是把这一方土地变成了“龟田”。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中和土壤中的碱性。

五、利用二氧化碳保鲜

自然降氧、气调保鲜是国际广泛采用的较现代化的方法。二氧化碳气调保鲜是注入高浓度二氧化碳降低氧含量,以抑制果蔬生物呼吸,制止病菌发生。国外已大量用二氧化碳防虫保鲜。在保鲜这方面二氧化碳应用潜力较大。

六、利用二氧化碳来驱油

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还可以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与其他驱油技术相比,二氧化碳驱油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收率提高显著等优点。据国际能源机构评估认为,全世界适合二氧化碳驱油开发的资源约为3000亿~6000亿桶

七、“碳捕捉与储存(CCS)”技术

以应对气候变化。CCS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目前,CCS技术尚未成熟,仍处于研发阶段。

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在会议开幕式上说,气候变化是全球各国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而CCS技术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如果能在碳封存方面达成共识,将有助于年底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有关减排的国际协议。

八、利用二氧化碳做化肥

作为碳氧资源同时使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氨合成尿素是二氧化碳规模固定和利用的最成功典范,而且,以尿素为基础合成碳酸二甲酯等化学品也是化学利用二氧化碳的重要途径。

九、利用二氧化碳培养海藻

培养海藻,藻类不需要特殊的生长环境、产量高且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环境保护等特性。海藻生物能源在高油价时代尤其具有可行性。目前,美国肯塔基州列克星敦的肯塔基州大学应用能源研究中心的生物能源小组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煤炭燃料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培植海藻,并探索将海藻转化为液态油的路径

十、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溶剂

当二氧化碳的温度超过31℃、压力超过7.38MPa时,即进入超临界二氧化碳状态。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很好地溶解一般的有机化合物,再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许多化合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性。目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有机溶剂在一些领域应用已获成功,目前超临界二氧化碳已成功地用于喷漆生产过程,该过程采用对环境友好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来代替传统喷漆过程中的快挥发溶剂,而保留仅为原溶剂总量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慢挥发溶剂,以获得良好的喷漆质量。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非常好的喷雾质量,有些慢挥发溶剂也可以不再使用。此外,在二氧化碳溶液中的新型反应性液体聚合物喷漆系统也已开发成功,从而可以实现挥发性有机溶剂“零排放”的喷漆过程。

十一、金属治炼业中的应用

在冶炼金属,特别是优质钢、不锈钢、有色金属,CO2是质量稳定剂。此外,二氧化碳在很多领域都有被用到,如陶瓷塘瓷业,CO2是固定剂。生物制药,离不开CO2。饮料啤酒业,CO2是消食开胃的添加。做酵母母粉,CO2是促效剂。消防事业,CO2是灭火剂······还有很多用途有待我们去发现

下载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目标转化为工作计划

    将目标转化为工作计划目标对话六步骤确立目标的过程中,领导总是希望:多压多出活儿,目标定得更有挑战性,更高一些,也许最后收到的结果会更好。 而下属期待:目标能低一些再低一些。......

    行政证据转化为刑事证据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六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材料,应当以该机关的名义移送,经人民检察院审查符合......

    差生如何转化为优生(精选多篇)

    后进生转化教育 42班 方素华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在这一学期中对后进生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在今后的......

    今日感慨:陌生人转化为好朋友[范文]

    我的一位朋友,老抱怨自己的社会关系太少,我经常邀请他参与我们的黑苹果活动或者其他产业活动,但是他总是不愿意,宁愿仍然与自己的那几个老同学或者室友泡在一起。我问他,是不是有......

    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杨叔子)

    下学上达,文质相宜 ——论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素质 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中理工大学原校长 面向21世纪,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时,研究一下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特别是......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思考看法

    5月18日至6月3日,我参加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西部大开发考察团”在**维吾尔自治区进行了为期17天的实地考察。根据所见所闻,对**的发展提几点看法。改革开放以来,**......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500字)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 化学组 林秉珠 一、设计意图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种重要理念是学习生活中的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

    如何将会议报道转化为会议新闻

    要想解决电视会议报道不受观众欢迎的会议新闻问题,真正把会议报道变成会议新闻,变成好的会议新闻。只是记者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较高的业务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方法还不够。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