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思考看法
5月18日至6月3日,我参加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西部大开发考察团”在**维吾尔自治区进行了为期17天的实地考察。根据所见所闻,对**的发展提几点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在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发展前景看,**是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更蕴藏着巨大的发
展潜力和市场潜力。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6,可为中华民族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水土光热资源优越,有宜农荒地7300多万亩,有可利用的天然草场7亿多亩,有大小河流570多条,可利用的水资源达900多亿立方米,可使灌溉面积发展到1.1亿亩以上,是国家优质棉花、粮食、瓜果、畜产品战略基地。
二是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矿种组合条件好,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石油预测资源总量达300亿吨以上,占全国总量的35%,天然气预测资源总量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总量的34%,是我国下世纪资源的重要接替区。
三是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沙漠、湖泊、雪山、高原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例如像古楼点、罗布泊旅游探险等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
四是通向新亚欧大陆桥西部的桥头堡。**具有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地缘优势,有16个边境口岸,建设好内外开放的大通道,可以带动沿桥地区的发展,推动亚欧区域合作。
但是,**在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也是非常突出。
第一,资源利用率低。尽管**水能资源非常丰富,但水的利用率很低,现在引用地表水只有50%左右,地下水开发利用还不到10%,**大部分属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石油资源丰富,但石油开发规模不大,石油产品的综合开发能力薄弱。**石油化工产值只占石油产业总产值的1/4,1吨原油卖给内地只有1000元,但加工后以乙稀、丙稀、塑料等出售就变成2万元,最终产品是最初产品的20倍。到目前,**还没有一家石化集团公司。
第二,科技创新比较薄弱。据科技部2000年2月16日科技统计报告表明,1999年全国科技进步水平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结果,**在全国统计的31个省市中排第24名。其中科技财力投入排第28位,科技活动直接产出排第21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排第29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排第25位。科技投入不足,劳动资源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缺乏,产业结构未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例如,国家工商局认定的全国40个驰名商标以及1996年中国6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均与**无缘,而**自身大多数的名牌产品,年产值不足亿元。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对滞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周边邻国经济不发达,远离国际和国内中心市场,形成自然封闭体。再加上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结构没有得到合理的调整,传统工业比重较大,经济效益不高,一部分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相当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干部群众市场观念比较淡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对滞后。
**要在中共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快自身发展步伐,关键在于如何克服制约因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我认为,**应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工作的主要着力点,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发展特色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西部开发离不开政府支持,在一段时期内,政府相对集中资金,支持西部建设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国外更多企业积极参与。
在加强投资硬环境建设方面:要围绕着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三大流域的开发治理,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继续加快铁路建设,重点是建设南疆铁路西延经吉尔吉斯与乌孜别克的铁路连接,带动南疆经济发展;建设北疆铁路支线精一伊一霍铁路,逐步形成接连南北疆、东联内地,西出周边国家的铁路网;以改造国道为重点,加大公路建设的力度。
在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重点是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体系,把**的大开发纳入法制轨道。这些政策法规包括:计划、管理、财政、税收、金融、对外开放、科技教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建议尽快研究制定《西部大开发法》,在法律上确定西部大开发的地位,把它真正摆到中国21世纪各项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确保有关西部大开发倾斜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同时,要对**的大开发进行科学规划,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等进行整体部署。
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及我国西部地区应制定有效发展战略,争取在局部优势领域实现技术跨越,从而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九十年代以来,**新建大型石化装置20多套,新增棉花年产能力74万吨。1998年,**石油开采加工业产值320亿元,占自治区工业总产值41%,棉花商品价值149亿元,占自治区
农业总产值的30%。要加快发展**“一黑一白”两大支柱产业,关键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
棉花的种植要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在提高品质、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上下功夫。要积极引进彩色棉花等棉花种植新品种,外宜棉区、次宜棉区要逐渐在棉花种植区中退出,把**建设成国家重要的优质棉种植基地。加快调整**棉纺织工业结构,积极引进、吸收、嫁接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改造现有纺织工业、淘汰落后装备,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增加优质纱、优质布的生产。积极发展时装加工业,利用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力创**时装加工业的名牌产品,反过来,带动当地的棉花种植、棉纺织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石油和石化工业的发展,在推进油气资源勘探的同时,增加原油的生产,尤其是要加紧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带动**经济的发展。要积极提高油气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多搞下游产品,逐步将**建设成为国家综合性现代化工业基地。
**的资源优势要向市场导向开发型转变。参考沿海地区的经验,**的农牧业发展,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农工技贸一体化的组织形式,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畜牧可分布到每家每户专业种养,基地向每户农民提供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和各种技术服务。基地也可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与农民签定购销合同,将农业或畜牧业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农牧业向
产业化、优势化、规模化发展。
**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专家估计,如果科学规划,预计旅游收入可占全疆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与8国接壤,边境长达5400公里,如何根据周边国家的需求,来培育自己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加强体制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实施大开发战略,必须加强体制创新。不能再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中开发的体制,而是要形成与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新的对外开放环境的新型大开发体制。在开发主体上,不但有政府参与,而且要动员广泛的企业参与,不仅充分调动**的积极性,而且要广泛动员、引导、吸引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参加;在开发的动力机制上,不能再是简单的精神鼓励,而是精神鼓励结合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经济利益激励,是开发投资回报的引导,是合作双方的互惠互利;在开发的调节机制上,不能是简单的行政手段,而是市场机制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相结合,培育和优化生产要素市场为核心的市场体系,通过大开发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新的开发体制不再是封闭式的,而是全方位开放的体制,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的发展。
要深化企业改革,实行以股权关系为纽带、产权关系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在**地区一些有优势的行业,促进形成集资源占有—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一体的“航空母舰”。在推动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变,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等服务。“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在大开发过程中,人才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人才资源比较薄弱,但是,也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大开发中要注意培养人才,调动和激励科技人才、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在加强体制创新中要增强商标意识,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全疆目前有93个名牌,涉及75个厂家,销售规模过亿元的有24个,要强化政府推动名牌战略的宏观调控功能,根据市场要求,树立品牌,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产品深加工水平,争取3—5年时间,培育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名牌产品。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西部大开发,**是重中之重。我相信,经过**人民的共同努力,**是一定能够做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篇大文章的。
第二篇:如何将地缘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如何将地缘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调研论文)
啦井镇是是我县的革命老区,是集边疆、民族、贫困和山区“四位一体”的乡镇。位于兰坪县中部,东接金顶、通甸,西与营盘镇接壤,南与兔峨相连,北同石登乡毗邻,全镇总面积509.39km。镇政府驻地距兰坪县城35km,距州府六库172km,海拔2300m,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水质甜美,素有兰坪“春城”之美称。境内多为山地林区,森林覆盖率为78%,生态保存较为完好。居住有白族、傈僳族、普米族、彝族、汉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97%以上。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我镇不懈探索和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我镇的资源优势
1、区位及交通优势
啦井镇位于兰坪县中部,镇政府驻地距离县城35 公里,距州府六库172 公里,是州、县的交通要道,也是兰坪县沿江的中排、石登、兔峨、营盘四个乡镇的必经之地。啦井镇距离县城较近,又处于兰坪县各乡镇环抱之中,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兰坪县被列为全省30 个工业园区之一,兰坪县工业园区分为一园三片,啦井镇被定位为以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绿色工业园区。成为名符其实的兰坪县金顶、通甸两个有色金属工业园区的后花园。
2、土地优势
啦井镇幅员509.3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0 人/平方公里,人均拥有土地面积多。全镇耕地总面积为28000 亩,农业人口人均拥有耕地2亩。土地面积广阔,资源丰富。
3、气候优势
2-1-
啦井镇属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形成典型的垂直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1℃、极端最低气温-11℃,多年平均气温12℃,霜期120天左右,年均温差不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境内高山河谷相间、沟壑纵横、陡坡筹深,最高海拔3854.8米,最低海拔1933米。镇政府驻地海拔2300米,气候宜人,水质甘美,当地人称其为“小春城”。
4、生态优势
啦井镇生态保存较为完好,森林覆盖率为78%,生物物种丰富,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生态乐园。啦井镇富和山更是兰坪县的一颗绿色明珠,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云岭核心区,平均海拔2900米,林海茫茫,是我县主要的滇金丝猴栖息地,有红豆杉、框木、滇金丝猴、小熊猫等多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植物种。这里春有漫野鲜花、夏有滴翠林海、秋有映山红叶,冬有北国雪韵,是一个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和原始生态旅游区。
5、文化优势
啦井镇是一个历史古镇,早在清道光年间(1821年)便开始开发啦井盐矿,啦井食盐曾供应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和西藏部分地区,部分还远销到缅甸北部地区。由于盐矿的开发,啦井从民国开始逐渐成为兰坪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盐井及盐马古道文化。1950年4月刚成立不久的兰坪县人民政府经报请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批准,县政府由金顶镇文兴搬迁到啦井,由此啦井真正成为了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啦井盐矿也因此成为当时怒江州唯一的国有工矿企业。啦井镇还有悠久的酿酒历史,酿酒的历史也如古盐井一样历史悠久。啦井酿造的马道子口感甘冽,气味清香,深得消费者喜爱,一度
受到省内到啦井的客商的青睐,啦井镇成了兰酒的故乡。
二、资源转换优势具体思路做法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继续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大战略加以推进,做到思路明确、项目带动、资金跟进、政策落实。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农业稳镇、科教兴镇、林畜富镇、生态立镇、文旅活镇”的总体发展思路,提出以建设“记忆小镇、生态小镇、旅游小镇、宜居小镇”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啦井镇气候、水土、草场、生物等资源优势,紧紧抓住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良好机遇,着力培育绿色生物、林业、畜牧和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因此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方面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加工,提质增效,走以工促农、以镇带村的路子。啦井镇是经济欠发达乡镇,乡镇企业空白,非公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镇内无龙头企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全镇经济发展的主流仍然是欠发达的自然经济。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紧紧抓住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啦井镇被定位为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非公经济园区的良好机遇,着力培植非公经济,利用一切积极因素,给予非公有制经济资金、信息、政策、行政服务等方面的扶持,为非公制经济创造宽松发展环境。目前我镇有五味子饮品加工厂等5家酿酒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其中五味子饮品加工厂生产规模已扩大到年产500吨,有效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今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抓住我县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啦井镇被定位为以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非公经济园区的良好机遇,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创办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实体,推进农业产品的深加工进程,提高农牧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逐步树立农业品牌,走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将啦井镇建成金顶、通甸两个重工业片区的一个后花园,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疗养的绿色“宜居”小镇。一个兰坪县乃至怒江州重要的农特产品生产转移基地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2、加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基地建设,形成规模效益。啦井镇境内生态保存较完好,森林覆盖率达78%,有着得天独厚的草场草山资源和绿色生物资源。在产业建设思路上,要立足啦井镇不同海拔和气候带,构建三个平台,即:①海拔较高的富和村委会重点进行还草,以草养畜;②在海拔稍高的桃树、挂登、期井三个村委会重点发展以芸豆、大蒜为主的经济作物;③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啦井、长涧、新建、布场、九龙等五个村委会重点发展核桃、五味子和绿色蔬菜种植,部分实行林药间种。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力争建成6万亩核桃基地、6万亩五味子基地、6万亩药材基地及1.5万亩芸豆基地、1万亩蔬菜基地和1万亩优质杂粮基地建设,在养殖业结构调整上,重点发展4万头商品畜、3万只家禽和1万箱中蜂。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0个,推进扶持专业种植业大户100户、养殖大户100户的“双百”工程。结合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和发展各种专业户和专业合作组织。
3、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实现旅游活镇。啦井镇生态保存完好,是一颗天然的绿色明珠,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我们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前瞻性,将旅游开发同生态建设等一道合并来抓。做好以富和山景区和桃树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规划和开发工作,提高啦井镇旅游的知名度。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啦井,要树立全民宣传意识,通过宣传,不断提高啦井对外的影响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外来客商投资啦井镇旅游业。经过几年不断的努力,将啦井镇建成兰坪县乃至怒江地区的旅游重镇。通过旅游产业的培植,带动全社会的经济发展。
4、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镇带动农村的能力。啦井镇城镇属原兰坪县城旧址,自1985年县城搬迁后,其规模、布局都没有很大的变化。大多数房屋都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均已成危房。集贸市场狭小,没有固定的农产品交易场所,群众进行贸易活动只能以路为街。通过加强加工工业、集贸市场建设,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增强城镇带动农村的能力。
5、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两大目标,在保护好天然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人工商品林基地建设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开发力度。
6、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民和农村人才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造就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增强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竞争能力。
总之镇将合理利用地缘及资源优势,围绕核桃、五味子、杂粮、生物药材、畜产品开发和林特产品升级包装,依托国家加大对功能区农业企业转移支持的机遇,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生产、开拓市场。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桃树湖、富和山、天然温泉“三大旅游环线”,加快推进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以生态环境好、村容村貌好、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的村寨为龙头,扶持发展“农家乐”,开发民族工艺,增加群众收
入,努力把啦井打造成全县民族文化旅游重镇。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充分发挥林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将林业发展成为脱贫治富产业。通过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区域协调快速发展。
啦井镇人民政府2013年10月26日
第三篇: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
——以万载县为例
前言:温家宝总理2007年4月在江西视察时指出,像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不多了,一定要保护好。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如何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走出一条以生态促发展的新路,是值得深入思索的课题……
关键字:生态经济化 经济生态化 项目生态化
万载县位于赣西北边陲,锦江上游、武功山脉之北、九岭山脉之南,境内西、南、北三面重峦叠嶂,茂林修竹,东部平原沃野,阡陌连绵,“三江两河十八水”网络全县,山川毓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63%,是江西省毛竹产区和江南重点林区。该县是山区县,工业污染少,生态保存完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经济自然条件,发展生态经济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最佳的选择。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是要认识到“绿水青山”是 “金山银山”的基础和源泉,绝不能亦步亦趋走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虽有可能获得一时的发
展,但由此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耗费,必将动摇万载发展的根本。同时也要认识到 “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成 “金山银山”,多少年来,万载的的生态优势藏在深闺无人识,老百姓只能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这充分说明必须做好转化文章。近年来,万载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借“生态”东风,不断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重要课题,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项目生态化”的新路。
一、借助自然环境优势,力促生态经济化 1.生态经济发展思路
定位于该县市场经济欠发达、基础较差,但生态优势明显,生态经济潜力突出的实际,万载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作为培育区域竞争力的有力抓手,将起点放在“个性优势”上,构筑生态产业平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培育生态工业,拓展生态旅游业,形成有区域特色、有较强竞争力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格局。看准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万载的发展思路日益明晰:第一产业,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第二产业,大力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高又无污染的机械电子业等行业,以及以生态产品为原料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天然食品加工业,做大污染可集中治理的建材等行业,逐步淘汰规模小、污染重的化工、水泥、造纸、矿产品采冼等产业;第三产业,以高标准创建
省级卫生城为契机,建生态山水园林休闲城市,让生态休闲旅游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2.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①有机农业快速推进。根据县域实际,将东南低丘平原区规划为有机稻、油、主产区,将西部低丘岗地作为牧、渔主产区,北部山地作为林、油主产区。建立了其中仙源、赤兴、三兴、白水四个有机农业基地,2007年,该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定为“全国四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县通过认证的有机农业面积达2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8万亩。有水稻、姜、毛豆、小葱等34个农产品和1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认证,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共实现产值2.7个亿,出口创汇1544万美元。
②生态旅游趁势而起。通过合理规划园区布局、开发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推动有机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把科技示范园建成具有有机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生态休闲渡假等多项功能的有机生态旅游园。着力将有机生态旅游园打造成“六地”:即生态休闲观光胜地、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有机农业技术培训地、科技人员和农业科技企业的创业基地、有机食品加工地。目前已经形成“五区一园一村”的格局,即生态观光区、有机农业示范区、水面养殖与水上娱乐区、生态畜牧区、休闲
度假区,600亩的有机果蔬采摘园。
3.生态经济的附加值
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首先是提升了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提升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其次,在发展生态经济等生态项目的过程中,生态资源的商品角色不再是第一位,对生态资源的重点保护排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发展有机产业、开发生态旅游,通过构造山、水、田、林、路等多种生态系统,强调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发展生态经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和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并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而又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生态经济优势,确保经济生态化
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不能硬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生命之源,保护好今天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明天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保护环境是为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该县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长远规划,注重生态式、循环式发展,即将“经济发展生态化”,确保优势真优、优势常优、优势更优。
1.立足长远,做好规划,保持经济发展良好硬件环境
按照全省提出的“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的总要求,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实际工作中,始终注意处理好“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保护为先”的三个原则,全面实施包括平原植树造林绿化和水资源保护在内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出台各类政策,细化保护矿产、森林、旅游等资源的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严格的山林保护政策,保护好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并以保护为先导,以开发利用为动力和保障,通过保护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合理开发造福全县群众。大力实施以“沼气进村组”、小水电等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该县在产业强县,产业富县进程中,按照“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大原则,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的新型工业,特色工业。并引入科学奖励和严格处罚并存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
2.注重服务,营造氛围,不断创新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是做好服务。2006年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目前有53个单位进驻中心,包含行政许可项目255项,收费项目217项,建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有效地节约了投资者的办事成本。该们在引进声佳电子公司时,曾经创造了一周内办好证件、实现投产的记录。这几年,该们通过
开展一系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活动,实施一大批民生工程,打击一切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倡导全县形成“诚信、和谐、平安”的社会氛围等举措,在群众中形成了“你投资,该服务”、“你发财、该发展”的共识,“万载人是最棒的,万载最大的品牌是环境”也成了外商对万载的普遍评价。二是确保稳定。该们在工业园区专门安装了红外线安全监管装置,实行公安干警全天候巡逻。在2007年安全感指数民意测评中,万载列江西省第35名、宜春市第2名。信访工作列全市第1名、全省先进。
三、立足良好软硬环境,以项目促经济发展
1.把生态项目、生态型项目作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抓项目建设是强县富民的关键。一方面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努力寻求在传统产业、工业园区、城镇建设和有机农业的结合点----产业生态化、生态化。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围绕生态二字作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四大项目,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拓宽农民增收之路。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流通“三大工程”,实现资源多级利用,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有20多个品牌的农产品已进入
北京、上海、合肥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和市场,市场占有率正在逐年扩大。
生态经济也包括环境友好型生态工业。该县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高循环率的产业,积极引进生态电子等项目。近年来,工业产值年均递增25%以上,税收年均递增35.5%,入区企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并坚决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步伐,鼓励、引导企业围绕提升技术水平、保护环境、保障安全、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促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协调发展。两年来,该们共拒绝近10个高耗能或污染项目,关闭取缔了12个污染项目。
2.围绕生态引项目,形成生态经济、生态型经济产业链 在招商引资中,特别注重选商选资。积极引进高投入、低耗能、低污染的项目。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做到宁可不要,坚决不上,防止大小一起上,好坏全收。在工业园区建设了生态电子、食品加工、橡胶化工、新型建材、高新技术五个产业功能小区,形成了“一园多区”的发展格局。同时,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效益。有选择性地发展税收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着力提高投资密度和投资强度,出台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注重发展品
牌经济,做优传统品牌,争创特色品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使全县经济由过去简单的追求经济增长向实现经济协调持续发展转变,不断提升财政收入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提升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去年,该们实现了在国民生产总值以16%的速度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增长率达到36.8%,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大提高,达到90%,提高了6个百分点。
3.发展循环经济,使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经济,具有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与此相比,循环经济实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具有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该县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中,主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其中“减量化”原则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从而在输入端预防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再利用”原则要求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或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也就是废品回收利用。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绿色食品成为消费主流,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占总消费量的60%以上,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25%—30%。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基本
条件,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是循环经济的初级阶段,也是必经阶段,逐步发展到最终阶段,即循环式经济,从而实现变生态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变。
第四篇: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思考
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思考
我对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认识和思考
现代一般认为,技术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通过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而创造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及掌握这些手段和方法的技能体系。技术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
然为人工自然和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好范文版权所有!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来认识技术,技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前进的。表现为:它既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体,又是直接的生产力。具体来说,技术是在客观的物质因素和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发展的。既可以是有形的机器设备、实体物质,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知识经验、精神智力,还可以表现为虽不是实体物质却又有物质载体的信息资料,设计图纸等。
在技术中,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都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加以重视。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断领悟并利用自然规律,使生产生活技能得到积累和发展,从而形成了代表生产力水平的技术,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和生产过程各环节中,同各要素各环节紧密结全起来,成为直接生产力。
邓小平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就是要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那么,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就在于发展新技术,新技术的发展会促成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科学技术发展史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如:人类学会使用工具的技术,将人和猿分化开来;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有计划地管理和使用土地,标志着封建社会的成熟与鼎盛;而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直接将人类社会带进了资本主义时代。
社会发展到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单纯的新技术并不能直接用来作为生产力,它必须应用于新产品,通过新产品来实现这种新技术的社会实践价值。美英法德日等当代政治、经济、军事强国,无一不是率先将最新科学技术应用于其新产品而促使其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进而促成其综合国力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它几乎集中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即精神新技术和物质新技术的持有者),并为他们提供了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各种客观外在条件,因而尽管这个国家仅有短短的二百来年发展历史,但它却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开发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技术并迅速将其转化为新产品,如生物技术、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军事技术、农业技术,如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都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发展和进步过程中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首要问题中,依靠新技术来促进经济发展又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那么开发和利用新技术并迅速将其应用于新产品(注意,这里的新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商品),才能成为对发展经济最强有力的支持。
我对新技术转化为物质意义上的新产品有以下两点的思考:
一、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关键是企业要拥有新思维和新技术。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首先是我国企业目前还未能担当起技术创新的主体角色,表现在一是企业的科技投入相当低。在发达国家,企业一般将销售额的——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型企业,这个比例也在以上。而我国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平均只占到销售额的不足,大中型企业平均仅为左右。由此,使得我国企业每年在全国科技投入的总量中所占比重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二是企业科技人员比重偏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额比例平均高出我国两倍以上,企业内部经常(或专职)从事技术研究开发的人员占全部科技人员的以上,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要求在以上,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还相当大,即使象国营大中型企业这样科技人员密度较大的企业,该比例也不足。三是企业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创新素质偏低。全国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平均水平和专业能力都普遍低于专业研究机构的科技人员。而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更令人担忧,我国青工中高级工几乎空白,初级工占以上,中级工还不到。大多数青工上岗之前几乎没经过良好的培训。四是企业创新内在动力不足。由于体制不顺,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等原因,很多企业仍将生存与发展寄托在对上级机关的行政依附上,而非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上。
其次是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从技术创新的动力来看,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科技、市场、政府及其政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广义需求难以起到“拉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作用。市场需求实质上是会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起着自组织作用,正是这一点上,市场将迫使企业和个人甘冒创新的风险,勇于创新。而我国由于体制上的一些原因,目前很难使企业
获得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而重视技术创新。二是技术创新体制不健康、不完善。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主要分为“五大方面军”,即中国自然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系统、国务院各部委所属系统、国防科工委所属系统、各级地方行政部门所属系统和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比较而言,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创新能力最低。现在还是走着科研部门负责大研究,企业主要进行小
改革的老路。三是政府激励创新的作用和机制尚未发挥和完善。市场激励创新的作用实际上是有限的,这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例外,市场不可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创新的动力等问题。因此发挥政府的作用就十分重要和必要,这是政府激励和保证创新持续不断进行的必然要求。
以上问题的有效解决才能为新技术的产生提供土壤,也才可能为新技术转化好范文版权所有!为新产品提供客观的可能性,否则,就会出现技术脱离产品的现象,出现技术停滞甚至倒退的不良后果。
二、我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应主要解决下述几个问题。
⒈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主体。在保证社会大面积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政策的配套协调,迫使企业寻求新的发展之路,使企业以生存的压力作为走上依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求生存、求发展的道路。
⒉真正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顺应向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取消各种对企业的干预和人为的障碍(我国股市的不健康状况很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使企业按自己的运行轨迹去发展,实现管理(也应看作是技术的一种)和纯技术创新意义上的优胜劣汰,真正使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脱颖而出,这才是对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真正激励。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专利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保护新技术持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政策、法律手段打破局部地方性垄断和部分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垄断,从而增强国家整体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活力。例如,自中国联通打破中国电信独家垄断的局面后,几年之间中国的电信技术和电信新产品获得了相当于前二十年的发展速度,这方面我国的铁路和航空也应当借鉴,进一步激励这方面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
⒉要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的激励机制和体系,这一体系既包括产权、宏观政策、市场、科技体制等方面,还有创新和开发的支持系统,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发展信息咨询、金融、成果转让、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同时完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中介服务机构和中心,以保证新技术能够迅速应用于新产品。
⒊要进一步强化科技体制改革。新技术涉及到新产品开发的每一个环节,没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和科技体制,一方面会使新技术失去活力、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也会使新技术成果付之东流,这方面我国还是任重而道远,今后的科学技术体制政策应着眼于长远的和大规模的新技术开发来进行,以此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后劲。在这方面我们最惨痛的教训之一就是民航飞行器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发展,时至今日我们比美俄落后二三十年,而且与最佳的发展机遇擦肩而过,我国的民用飞机全部要依靠进口外国的成品,时时要受外国的经济制裁。为此我们必须提高我国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篇:暗恋转化为思念
暗恋转化为思念
夜无眠,只因想起了那个人。曾经我喜欢的那个他可是却毫不知情。
时间,有时候很残忍。随着时间的推移,多么热烈的感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的渐远而变淡,淡得让人无从回味,但是时间又是很神奇的总是让人随着时间的渐渐远去后,总是会把过去的一切事情都过滤一下,只剩下最美好的一部分留在自己最珍贵的记忆匣子中。
樱花飞舞的季节,相遇;挥汗如雨地奋斗后,各奔东西;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是不是之间的障碍,联系依旧保持着;单纯的异性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显得这样的弥足珍贵。
初中毕业四年了四年里,没有见过面。四年里,之间无话不谈。四年里,不是没有机会见面,只是都不忍心打破我之间的宁静。四年里,无数次想象我以后,可是却总是不忍心想,舍不得想。四年里,都把关心与安慰当成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没有娇柔与造作,有的只是真诚的两颗心。
那年高考,互相加油,用最平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诚的祝福。可是过程总是美好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上榜,落榜。上大学,上高四。如此落差,距离又一次的拉远。联系依旧,可是却是两种不同的情绪,无法解释,无法逃离,更无法代替。
有时候,会翻开我初中毕业照,那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上唯一的纪念品,看着,思念着…有时候,眼泪我就会特别不争气的从眼眶中滑落,就会特别天真的把头抬起看向天空。因为曾经听过并且傻乎乎的相信这样一句话:看着天空,思念的泪水就不会掉下来。
曾经看《初恋这件小事》时,看着看着我就哭了可能是感同身受吧。暗恋,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过程中的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青涩的年纪,自己一个人默默的谈着自己一个人的恋爱。真的很羡慕电影里面的主人公,之间的暗恋最后结出了爱情的果实,故事圆满收场。不止一次的想过,和他之间就只能是这样了之间是不会有结果的
偶然间,想起了深埋心中的那个人,心里猛地一疼。不知道为何,一切都是无缘由的难受。现在自己一个人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些冷,总让不知道是心里面冷还是天气冷。突然好想念故人,想念到无法遏止的程度,可是毕竟我时代都已经过去,咫尺天涯,从不知道情为何物,远距离的思念,再到现在渐渐地丧失了最初的激情,心中的感情总是深埋心底,不知道现在何状态,蒸发殆尽还是已经酝酿成了那烈度极高的酒呢?自己心中的种种所谓,现在已经没有当初那样肯定,现在已经弄不清自己心中的感情,弄不清自己心中究竟想要的些什么呢?疑问,迷茫…
慢慢的渐渐了解了自己的心。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欢他怀恋的只是曾经的美好时光。之间,也在四年中渐渐的培养成了铁哥们一般的友谊。
高四,一个难熬的时期。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想我能做的就是默默地为他祈祷,祈祷他能够在今年的高考中能够真正的腾飞。
其实想想当年,懵懂的花样年华,慢慢地,已经蜕变成一个个成熟的人儿。当年的感情到现在已经没有当年的那种浓度。青春时期的懵懵懂懂,长大以后看起来就是那样的幼稚。那些曾经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变的情感就在犹犹豫豫中渐渐遗忘。
曾经的那些暗恋,曾经的那些美好,曾经的一切一切,都将会保留在珍贵的青春纪念册中,成为我这一辈子最最珍贵的怀念。
本文来自联邦真优美http://zym.98128.net
而我和他不会有什么变化,就会成为一辈子最知心的异性朋友,没有表白,没有吐露心迹,就这样,仅仅是这样而已。就让我那份最纯真的暗恋永远的埋藏在心底最深处。
高考,会永远为他加油,为他祈祷。
暗恋,只是曾经。可是思念,会继续下去…朋友之间的思念,永远永远…
本文来自联邦真优美http://zym.9812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