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科学发展观破解返乡民工潮难题
用科学发展观破解返乡民工潮难题
中共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落脚点定位在“解决发展中突出问题贯穿始终”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县区活动领导小组重视解决大批农民工回流问题,把其作为关注民生的当务之急抓紧抓好。因此,活动初期,全市参学单位齐抓共管,“加减乘除”并用,初见成效。
在方案制定时,突出政府扶持 “加法”内涵。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的要求,各县区针对农民工问题,各尽所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市政府提出,凡不违背国家大政方针,绝大多数群众拥护的、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的规定,皆予支持。四县四区采取“政策扶持+创业指导”的方法给返乡农民提供就业便利。首先是建立促进农民创业的政策体系,实施小额贷款和财政贴息、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对农民在创业上的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用电用水、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东海县规定,凡是在规定的地块里发展高效农业的,每亩奖励现金5000元,该县双店乡北沟村村民单华强建设12个温室大棚种植百合,每个棚子增收5万元/年,共增收75万元,带动了周围一大批返乡农民种植花卉林果、创汇蔬菜等高效农作物,收入远远好于出境打工。其次是建立促进农民创业的服务体系,县区全部建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依托创业培训,提供创业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推广农民创业指导园、创业一条街做法,为农民创业提供孵化基地,鼓励更多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擅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返乡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期调研时,实施疏散返乡人流的“减法”举措,减小返乡农民的 “家乡拥堵”压力,推出“解压”一揽子工程。疏散任务落实到人,参学的县区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长为第一执行人,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落实人,县及乡镇村人大代表为第一监督人,此项工作成绩列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考核,成绩突出给予表彰,名列孙山者,给予学习不合格“黄牌警告”,限期整改。
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推出“就业岗位进千村”活动,各部门争先恐后,制定帮助农民工再就业规划,把“返乡潮”的调研过程作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做法为“三渠并开”:首先是开通就近安排、就地就业渠道。市劳动局鼓励本地企业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就地转移。对企业新吸纳返乡农民工达到一定规模并提供岗位培训的,招用返乡农民工达50人以上的,安排专门的招工代办员,提供全程服务。年内,对招用返乡农民工数量较多、用工规范、待遇稳定的企业各级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其次是开通扩大交流、友好对接渠道。相关部门建立劳务输送基地,立足挂钩市、融合长三角、联系沿海线。联合南北劳动力挂钩城市开好劳务对接招聘会,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劳务信息适时传递、适时发布,在2008年已经建立10家劳务合作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20家,并建立日常信息交流、劳务合作常态化工作机制。年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南北挂钩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60%以上。第三是开通城乡平等的劳动就业渠道。建立城乡平等的劳动就业制度,使城镇公共就业体系向农村延伸,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级机关工委深化早先开展的“双联双推”活动,市级机关86家党组织深入社区(村)调查研究,以结对共建、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义工)行动等形式,定期走访与返乡农民工密切相关的家庭400余户,举办25场政策宣传活动及培训,发放物品、材料18万份,免费培训社区下岗失业人员3万余人次,其中农民工6000余人次,并为下岗职工、“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380余人推荐家政、销售等岗位。
督导组在督导活动早期进展情况时,提出农民工返乡再就业信息援助要有一传十十传百的众人加码的“乘法”思维,要求参学单位和个人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加倍提供就业信息的理念搞好信息服务,建成快捷、宽泛、顺达的信息网络。
全市各单位按照督导要求,做到了 “一传两送”:“一传”,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及时传送。市县劳动局和人事局发挥职能作用,牵头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把及时向镇村劳动保障服务网络传递信息作为硬指标、新任务,周一至周五全天候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录用备案等一条龙就业服务,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全市的1431个行政村。“两送”,即镇村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及时把信息送到返乡农民工手里,将每一期招聘讯息张贴到农民的家门口,让农民第一时间掌握就业信息;用工企业组织招聘小分队,开展“送岗位进乡镇”活动,定期不定期进镇进村,提供用工服务,既满足企业用工短平快的需求,又解决农民进城求职不便、信息掌握不灵的被动情况。
在评选十佳创新载体时,强调解除返乡农民工岗前岗后困难“除法”创意。把解除他们眼前急难作为“真学真用真实践,建设科学发展新港城”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载体中的一个检索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为农民排忧解难上。
按照全市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载体创新要求,各县区着力解决农民工上岗前后,技术不懂、新的岗位不适应、生产销售流通环节不畅等问题形成的困难症结,全市采取“切两刀”的方法解除病症。第一“刀”是使用分类别、减免培训费用的方法培训。加大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和农村人才工程,乡镇组织,定点实施,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1——2项实用技术,年内培训劳动力20万人。开展“培训菜单进万家”活动,把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培训补贴标准、农民培训补助政策等信息印在一张“菜单”上,通过招聘会、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印发到农民手中,供农民根据自身培训愿望就近就地选择参加培训,提升农民工职业素质,为农民工进城就业特别是就地转移就业扫清障碍,增强就业成功率和就业稳定性和抵御失业风险能力。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农民培训菜单2万多份、发放培训券1万多张,减免农民培训费用100多万元。第二“刀”是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解决销售难题。扎实推动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三大合作”发展。目前, 全市成立了水晶、板栗、草莓、优质畜禽、海淡水养殖等专业经纪人协会分会近300个。共有经纪人10万人,持证2819人,其中农民经纪人18872人,充分发挥绝大多数经纪人科技理念新、联络能量大等优势,把解决返乡农民工产销问题交给他们,通过传、帮、带,引导更多的农民闯市场、搞流通,带动和帮助返乡农民重新走上致富道路。农村经纪业中已有注册商标500多件,经纪人在外地设立窗口700多个,承担全市70%以上的农副产品流通任务,经纪业务年成交额达140多亿元。
“加减乘除”的科学运用,有效地化解了返乡潮压力,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工就业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和出路的新途径,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今年,连云港市累计返乡农民工14.98万人,目前半数以上人有了新的就业岗位。
第二篇:用科学发展观
用绿色理念营造绿色校园
——揭东县锡场镇华清中学省绿色学校复查自查报告
揭东县锡场镇华清中学是揭阳市一级学校。我校2002年12月被评为揭阳市绿色学校,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级绿色学校,在各级绿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以及通过省级绿色学校的验收以后,我校在各项管理与教育中,学校高度重视环境教育,继续深化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一、加强管理,明确目标,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学校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经常召开各类会议,讨论环境教育的有关问题,统一要求与进程。在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明确的表述或具体的工作安排,学校以“营建绿色生态人文校园”作为校园建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目标。
在省级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我校不断深入各项创建活动,在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9年下半年我校林校长还专程到汕头市参加省级绿色学校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巩固和提升绿色校园的要求,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二、深化环境教育,贯彻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一)进一步完善环境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生态环境时,充分体会学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设计思想和建设风格。
1.营造和谐的自然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环境的亲和力。
(1)进一步开展校园绿化与养护工作,07年共投资8万元用于改造学校花圃和扩大学校绿化面积,在校内、外种植了近二百棵樟树、玉兰、桂花等名贵花木,改造校内花圃6个,使校园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2)进一步充实生物园,08年学校投资1.5万元到外地购买龟、蛇、青蛙到学校生物园放养,在水池中还放养了锦鲤,营造校园生态环境,为生物课提供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2、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结合起来。
(1)学校在宽敞、醒目的位置设置了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等内涵的警示语,学校干道旁、大楼上均布置有绿色环保警示语和教育用语。配合环境教育活动,阶段性地张贴或悬挂主题标语。如“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地球——人类的母亲”“与绿色同行,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校园”等
(2)在原有警示牌的基础上,在通道、等必经之路大量增加小贴士,贴士内容丰富多彩,有大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与故事,使学生无意中接受环境教育。
(二)学校日常管理中渗透环境意识,体现生态文明的要求
1、学校提倡使用电子教案,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
1(1)去年学校教导处在检查教学工作中大胆改革,在学校建立教学电子平台,要求教师发送电子教案到学校电子平台,不再上缴纸质教案,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学校有关通知和大部分文件都采用电子化,除了存档必须的文件与通知外,70%以上的通知、文件都采用电子化,大大减少纸张和油墨等耗材的运用,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环保观念。
(2)适应学校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增强环保意识,现在正在进行电子档案的建立,学校专门配备了一名电子档案管理员,对全校的档案进行电子化处理与收集。在不久的将来,我校的无纸化办公将更上一层楼。
2、学校日常管理贯彻环保理念,师生消费观念科学合理,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1)学校有关规章制度都根据环保要求进行了修改,渗透环保意识。购买的办公用品和各类器材都优先考虑环保要求。
(2)学校对食堂的食品、用具、用品对学生放假、活动均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如食堂规定不能使用一次性筷子、泡沫饭盒、包装袋,学生放假要坐公交车,不要私车、公车接送。
3、增强节能降耗意识,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电、用水,水电费同比下降约3%。
(1)每年都要对各种水电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平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杜绝不正常的损耗。
(2)用学校前天然水渠的水栽树、浇花、灌溉草坪,并计划建立喷灌系统。(3)广泛采用节能灯和声控、光控灯进行路灯照明,需要强光照明的操场、礼堂等地方采用新型节能高亮度路灯。
(4)教室寝室在保证照明的情况下,改双管灯为单管灯。
(5)加强水电责任管理,落实到处室、班级,与班级处室考核挂钩,(三)学校长年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化、常规化。
1、将年级墙报、宣传栏责任到部门、年级,明确规定必须要定期展出环境教育的内容。
宣传不仅是环境知识的教育,同时介绍当代世界环保的动向,当前我国有关的战略、方针、政策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社会的高度,落实到自已具体的行动中。
(1)食品卫生专栏(2)安全专栏(3)班级特色专栏(4)校园文化建设专栏(5)水资源(6)绿色理念与生活方式(7)学校环保小课题介绍
2、广播站常年开设 “环保之声”栏目,不定期开展“环保时空”专题宣传周活动;
3、学校在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纪念日、植树节等环境节日以倡议书、国旗下的讲话、环保手抄报、环保征文等形式开展了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
(四)突出学生在环境中的实践、体验与感悟活动,自我教育,增强意识,内化理念,形成习惯。
在课外环境教育方面,我们采取了校内教室绿化、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和校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外活动计划,建有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
1、我校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开展活动,如经常到福利会给老人打扫卫生,到206国道两侧人行道打扫卫生。
2、我们一直坚持废旧电池回收,长期开展“爱心纸”工程和旧书义卖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把所得款项捐给学校的爱心会,帮助特困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3、每年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装饰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既节约了资源,达成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环境意识处处渗透,深入人心。
5、通过阶段性安全班级文明评比,把环境教育的要求化为具体的检查要求,让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6、我们还利用主题班会和活动课程进行环保教育。
(五)加强学科渗透和专题讲座,把环境教育研究课题化。
1、在学校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明确规定:”所有学科都要渗透环境教育”。为此,学校制定的课堂评估细则中,增加了环境教育方面的权重,规定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任课教师要把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地与社会环境现实联系起来,如九年化学讲《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八年物理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八年生物讲《生态系统》;八年地理讲《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七年政治讲《社会影响着个人》;给学生指出环境污染的危害,点明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渗透性的教育。
此外还经常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吴谨义主任主讲《保护环境,造福未来》;林宏鑫老师讲《谈谈水体污染源的危害与整治》;陈跃华老师讲《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成长》;陈卓胜主任主讲《食品卫生知识》;林志润主任主讲《怎样做一个环保小天使》。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如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村领导治安代表会,同时我校还利用期中考试及平时测试渗透环保知识,和专项的“华清中学环境教育知识测试卷”供师生考试,让师生增强环境教育意识观念和法律法规,教育效果好。
(六)、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探究结合起来,针对学校现状、结合本地特色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小课题研究,深化环境教育。
1、利用暑假积极开展”环保考察”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广大同学深入农村、城镇,开展环保调查活动。考察结束后,参加考察的同学每人都写了一份较详实的《环保考察报告》。通过考察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 3 识,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同学们保护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2、我校于六月份开展了“关注水资源”环保实践活动。(1)开展以水知识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2)参与水资源的调查实践活动,开展小实验,了解水资源的状况;(3)组织参加“关注水资源”主题征文活动。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写出实践活动的心得。
3、开展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许多学生以环保调查为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又运用了课本上的许多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例如: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限塑”令。去年我校的环保小组对我村“限塑”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又50%的村民仍然使用超薄塑料袋。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对此,我校环境小组经讨论,制订计划,利用学校广播站设备,每周星期六利用放假时间到华清综合市场和华清蔬菜市场进行限塑宣传,环保小组手里拿着小旗,口里喊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坚决抵制使用塑料袋”,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如今很少人使用塑料袋。
(七)发挥我校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作为市一级学校,揭阳市规范性办学示范学校,我们把“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理念传播到社区乡镇和周边兄弟学校,把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感悟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发挥了我校在本地的示范、延伸与辐射作用。
第三篇:应对返乡民工潮和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维稳工作探析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随之日渐显现并呈日益加剧之势,目前我国出口减少,消费降低,经济减速,衰退迹象明显,使得一些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产业层次较低,附加值水平不高,或不符合产业升级政策要求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纷纷关闭,在我国长珠闽等沿海部分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表现尤为突出,纷纷倒闭或停产,造成大量民工失业返乡,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1000万民工返乡,有150万大学生就业困难。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农业大县,外出至长珠闽等地务工就业的人员超过22万余人,受此影响返乡民工接近20%。2009年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失业返乡人员将有增无减,据有关部门统计明年有2400万人就业压力,其中有大学生就有700万,有1100万人就业困难,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达800万,另其他方面人员有300万。如何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这些浩浩荡荡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和思想稳定工作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事关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大事,是事关农民工民生问题的一件大事,也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
一、农民工返乡后的基本流向与职业取向
根椐笔者了解,目前返乡民工主要有四种打算:一是部分年青民工暂时回家,待经济回暖后再次外出务工;二是部分年龄较大的民工,准备安心在家务农,不打算再次外出;三是在外务工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和技术的人员,准备回乡创业。四是部分青壮农民工返乡后在小城镇滞留待业。有的择机再就业,有的沦为无业游民,甚至进行违法犯罪。五是有的长期在外从事违法犯罪的人员也有一部分陆续返乡,在家乡继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二、返乡民工的构成及心里分析
据调查和分析,我县返乡民工在外工作年限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一二十年不等,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和不同阶层。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蓝领”与“白领”并存。二是技工与普工并存。三是“中管”(中级管理人员)与“班管”(班组长)并存。四是“中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并存。五是“老板”与“雇工”并存。六是高学历与低学历并存。七是城市户和农业户并存。八是“沿江”与“沿海”并存。九是务工时间长短并存。从上述九大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县返乡农民工群体庞大,是一个具有一定素质、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城市产业工人群体。从心理角度分析,较长的工作阅历,已经使这部分人适应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接受并适应了现代生活理念。他们对城市、对早已习惯的“上班”模式,已经产生了较强的心里依赖。现在,要让他们重新回乡,或务农,或创业,或待业,除缺乏必需的心理准备外,也有相当强的抵触情绪。回乡农民工中,除年龄大于50岁、身体状况欠佳的人准备回乡养老或养病外,大多数人还是寄希望于经济形势回暖准备择机再行就业。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想在本地谋业。毫无疑问,这种把就业寄托在当地的心里期望,一方面可以为当地企业挑选必需的各种用工缓解招工难题,同时也使得本地民工就业压力骤然上升和就业矛盾凸显,也使得社会治安问题日益复杂和严峻。
三、返乡民工潮的利弊分析
返乡民工潮给当地劳动就业和社会治安方面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城市返乡失业人员增加过快过大,登记失业率上升;二是返乡农民工将大面积涌入城镇,将使劳动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压力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压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三是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新的难题。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但实际情况是只有立业才能安居,只有立业才能立足,试想没有工作,没有必要的生活保障,没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人的心态、思想均会受到很大影响,势必给社会治安的稳定带来很大的隐患,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此次返乡民工潮带来的冲击,与企业改制形成的下岗潮存在很大不同,其中有弊,也有利。一是大批民工返乡,可缓解当地企业的招用工压力,破解“用工荒”难题;二是大批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才能的中高级人才将满足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有效改善本地企业“一才难揽”的尴尬局面,对于改善经营,扩大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三是企业技工、熟练工紧缺现状将得到改善,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技工靠当地技校培训“等米下锅”的现象;四是返乡民工多年工作经验带来的人脉资源网络,将大大拓展企业的营销购销方向,降低相应的成本;四是回乡中的“中产阶级”,将成为创业促就业的骨干队伍,他们可利用资金、市场伙伴、经营经验,与本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紧密结合,积极自主创业、创办经济实体,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扩展,迎来新一轮的就业高潮。当前劳动就业和社会治安尽管面临很大的压力困难,但如果措施得力,因势利导,也可将民工返乡潮转换成为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稳压器。
四、政府有关部门
要及早谋划切实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
根据返乡民工的结构,心里状态以及利弊因素,政府有关部门要“放大优势,疏导劣势”,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切实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和培训工作,扩大民工再就业渠道
1、摸清情况,积极应对。各乡镇要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要深入基层,全面摸查,掌握返
乡农民工数量和基本情况,基本动向进行动态监测,实行定期汇报制度,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翔实的依据。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商城的县情尽快制定出台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确定应对措施,提出明确要求,落实工作责任。要尽快召开各乡镇、部门负责人会议,对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各级各部门做好返乡民工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作为,在全县迅速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民工就业工作格局。各级各部门要适时组织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倾听返乡农民工在培训、就业、创业方面的需求,以此开展有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2、加强培训,储备技能。要把因金融风暴而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看着是培训农民工、提升农民工素质的契机,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通过强化培训促进劳务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商城农民工的劳务输出竞争力。县政府要将劳务扶贫、阳光工程、科技培训、品牌培训等培训项目和培训资金进行整合,根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需求、农业产业经营需求以及沿海企业新的用工需求,统筹安排,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将明年的培训项目提前到今年实施,以确保对有意愿参加培训的返乡农民工一个不漏地进行培训,储备技能,促进就业。在实施培训项目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农民工的就业观教育,帮助返乡农民工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因地制宜找工作;其次要针对市场需求调整职业技能培训结构,特别是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技能培训,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努力提高培训后就业率;三是要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免费培训范围,足额落实培训补贴,鼓励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民工培训,形成社会“大培训”格局,扩大培训规模;四是劳动、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全县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把培训补贴支付关口,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3、优化服务,实施帮扶。首先是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妥善解决好长期外出民工返乡后的基本生产、生活等问题;其次是要着力解决好返乡民工的参保、就医等问题与返乡民工子女的就学、就医等问题。切实解决农民工土地流转承包中存在的土地山林权属等问题,确保耕者有其田。三是要优化服务手段,为失业返乡民工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帮扶。及时把返乡民工纳入就业援助、免费职介、免费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发动各级各部门力量开展全方位的就业帮扶;积极通过劳动力市场、“政府公众网”、县有线电视台、手机短信等途径,及时为返乡民工提供用工信息;多方筹集岗位,不定期召开专场招聘会,为返乡民工搭建寻岗平台;加强与劳务输出合作协议地区的密切联系,开展有组织的省外劳务输出,努力稳定输出规模;建立绿色服务通道,对有创业意向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向他们推荐创业项目,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县要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为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一人创业成功,带动多人就业。各有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一切为发展经济服务,一切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缩短办事时间。同时对于本县引进企业也要开展调查,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些经营有困难的企业,要制定应对措施,进行必要的政策帮护或是政策干预。不能坐等倒闭后把包袱留给政府才来出面处置,而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使企业能渡过难关,共渡时艰,确保社会就业稳定和社会稳定。
4、扩大“内需”,就地转移。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扩大内需、产业调整等有利条件,革新思路,广辟渠道,开发岗位,大幅度提高县内就业容量,帮助大部分返乡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利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大扩商引资力度,通过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投资环境,落实和增加优惠政策等措施将一些竟争力较强,符合国家政策,能够经抵御金融风暴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创新型及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引进来,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县域经济的增长。二是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通过改种改制、生猪填槽和小家禽增养工作,全力推进茶叶、疏菜、林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拓宽就业门路,让返乡民工在自己的土地上重新实现就业;三是进一步活跃商贸流通,抓住中国·世界桂花园等大型企业项目落户商城的有力时机,积极拓展旅游业、服务业的就业空间,吸纳一批返乡民工就业。
(二)积极做好维稳工作,提高预防打击和控制犯法犯罪的效能
1、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努力化解不安定因素。公安机关和各基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对因山林、水土、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劳资或是因邻里口角造成的各种矛盾纠纷及时进行排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处置,防止因矛盾激化而酿成重大恶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如我县公安机关在“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中,注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于近期妥善处理了2起因劳资纠纷引发的案事件,受到了县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2、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控,防止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事件发生。公安机关要加强对重点人口、两劳释放人员、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员以及其他高危人群的重点管控,加强对返乡民工中无业人员的调查掌控,加强对有犯罪劣迹的人员调查和动态管理、加强对情绪波动较大的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帮助,防止他们铤而走险,实施违行犯罪活动。
3、加强应急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各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应急处突机制的建设,制定各种工作预案,防止突发性事件发生,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事态,防止事态恶化或蔓延,加强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要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各种警情的前瞻性分析和研究,及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努力转危为机。
4、切实做好打击、预防和控制犯罪工作,努力遏制犯罪势头。公安机关要认真研究各个时期的犯罪规律和动态,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治安巡防,加大防控密度和强度,扩大覆盖面。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破案攻坚活动,增强打击犯罪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开展社会治安整治活动,切实打击黑恶犯罪。尤其是对于那些涉枪涉爆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各种违法犯罪人员决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做到除恶务尽。要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决不让他们形成气候。要按照发现得早、控制得住,打击有力的要求,不断创新公安工作方法,增强做好维稳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努力提高公安机关打击和预防控制犯罪的效能,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5、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政府有关部门要把保障民生放到重要位置,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要及时作出回应。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与民争利事情发生,对于国家建设确需要征地拆迁的,要尽可能做好过细的思想疏导工作,尽可能把赔付和补偿落实到位,要注意照顾各个群体的利益,做好群众情绪稳定工作,化解矛盾,防止过激行为,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
6、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机制和预警机制。有关部门对关系国计民生和群众利益的相关政策和涉及民生问题要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开,定期或适时进行新闻发布。公安机关要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向社会通报各个时期的重要警情,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切实掌握社会动态,对各个阶段社会治安情况和动态,要及时作出前瞻性的研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于未然。并向社会和公众进行预警,以便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防范,以确保社会治安的和谐稳定。
第四篇:应对返乡民工潮和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维稳工作探析
应对返乡民工潮和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维稳工作探析免费文秘网免费
公文网
应对返乡民工潮和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维稳工作探析2010-06-29 18:25:5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应对返乡民工潮和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维稳工作探析应对返乡民工潮和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维稳工作探析(2)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随之日渐显现并呈日益加剧之势,目前我国出口减少,消费降低,经济减速,衰退迹象明显,使得一些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产业层次较低,附加值水平不高,或不符合产业升级政策要求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纷纷关闭,在我国长珠闽等沿海部分以出
口为主的中小企业表现尤为突出,纷纷倒闭或停产,造成大量民工失业返乡,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1000万民工返乡,有150万大学生就业困难。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农业大县,外出至长珠闽等地务工就业的人员超过22万余人,受此影响返乡民工接近20%。2009年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失业返乡人员将有增无减,据有关部门统计明年有2400万人就业压力,其中有大学生就有700万,有1100万人就业困难,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达800万,另其他方面人员有300万。如何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这些浩浩荡荡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和思想稳定工作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事关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大事,是事关农民工民生问题的一件大事,也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
一、农民工返乡后的基本流向与职业取向
根椐笔者了解,目前返乡民工主要有四
种打算:一是部分年青民工暂时回家,待经济回暖后再次外出务工;二是部分年龄较大的民工,准备安心在家务农,不打算再次外出;三是在外务工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和技术的人员,准备回乡创业。四是部分青壮农民工返乡后在小城镇滞留待业。有的择机再就业,有的沦为无业游民,甚至进行违法犯罪。五是有的长期在外从事违法犯罪的人员也有一部分陆续返乡,在家乡继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二、返乡民工的构成及心里分析
据调查和分析,我县返乡民工在外工作年限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一二十年不等,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和不同阶层。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蓝领”与“白领”并存。二是技工与普工并存。三是“中管”(中级管理人员)与“班管”(班组长)并存。四是“中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并存。五是“老板”与“雇工”并存。六是高学历与低学历并存。七是城市户和农业户并存。八是“沿江”与“沿
海”并存。九是务工时间长短并存。从上述九大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县返乡农民工群体庞大,是一个具有一定素质、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城市产业工人群体。从心理角度分析,较长的工作阅历,已经使这部分人适应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接受并适应了现代生活理念。他们对城市、对早已习惯的“上班”模式,已经产生了较强的心里依赖。现在,要让他们重新回乡,或务农,或创业,或待业,除缺乏必需的心理准备外,也有相当强的抵触情绪。回乡农民工中,除年龄大于50岁、身体状况欠佳的人准备回乡养老或养病外,大多数人还是寄希望于经济形势回暖准备择机再行就业。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想在本地谋业。毫无疑问,这种把就业寄托在当地的心里期望,一方面可以为当地企业挑选必需的各种用工缓解招工难题,同时也使得本地民工就业压力骤然上升和就业矛盾凸显,也使得社会治安问题日益复杂和严峻。
三、返乡民工潮的利弊分析
返乡民工潮给当地劳动就业和社会治安方面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城市返乡失业人员增加过快过大,登记失业率上升;二是返乡农民工将大面积涌入城镇,将使劳动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压力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压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三是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新的难题。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但实际情况是只有立业才能安居,只有立业才能立足,试想没有工作,没有必要的生活保障,没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人的心态、思想均会受到很大影响,势必给社会治安的稳定带来很大的隐患,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此次返乡民工潮带来的冲击,与企业改制形成的下岗潮存在很大不同,其中有弊,也有利。一是大批民工返乡,可缓解当地企业的招用工压力,破解“用工荒”难题;二是大批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才能的中高级人才将满足当地企业的人
才需求,有效改善本地企业“一才难揽”的尴尬局面,对于改善经营,扩大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三是企业技工、熟练工紧缺现状将得到改善,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技工靠当地技校培训“等米下锅”的现象;四是返乡民工多年工作经验带来的人脉资源网络,将大大拓展企业的营销购销方向,降低相应的成本;四是回乡中的“中产阶级”,将成为创业促就业的骨干队伍,他们可利用资金、市场伙伴、经营经验,与本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紧密结合,积极自主创业、创办经济实体,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扩展,迎来新一轮的就业高潮。当前劳动就业和社会治安尽管面临很大的压力困难,但如果措施得力,因势利导,也可将民工返乡潮转换成为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稳压器。
四、政府有关部门
第五篇:用适度规模经营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用适度规模经营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湖北荆州市委政研室薛家林
地处江汉平原的荆州市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也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两条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最大优势已成为现阶段制约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劣势。由于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生产能力弱、市场流通不畅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带来的生产规模过小的问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又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进而从根本上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现阶段,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应该是粮食主产区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经。
一、农民增收成首要难题
荆州市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在经济上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城镇失业。三是国有企业改革。在这三大难题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民的收入已持续数年增长缓慢,制约了农民生活的改善。群众上学难、看病贵问题突出。一些贫困家庭子女因为教育花费高,上不起学,而上不起学,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就挣不到钱,使得贫困在代际间传承;因为医疗费用高,许多病人只能一拖再拖,甚至坐以待毙。全市纯农户中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口达38万,占农村总人口的9.1%。二是在现行经济框架下,纯农地区农民的收入很难持续增长。在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纯农业收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05年荆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08元,增长3.5%,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2108元,下降1.8%。一方面,农民打工收入增长、农业税取消和政策性补贴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粮食、油料、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大幅下跌,且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成为农民最大减收因素,农业生产由受单纯资源约束向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转变。农民收入增速放缓,是现行小农经济框架下的必然结果。三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制约了农业再生产的投入。2005年荆州农民仅生产资料一项亩平增加开支40-60元,基本抵消了农业税减免所得的实惠。四是农民是最大的人口群体与消费阶层,农民收入放缓,严重影响扩大内需,制约对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二、农民增收路在何方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订了一系列扶农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措施,来提高农业单位产品的价值。二是通过税费改革等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和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等措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三是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兴修水利工程等项目,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但目前收效都不显著,未能遏制农民收入增速放慢趋势。除由于效益滞后的原因外,还在于目前采用的大多数措施,都回避了农民现有的农业资源占有量过低这一客观现实,治标不治本。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2004年的1.41亩进一步减少到2005年的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从1.41到1.4,虽然仅仅是0.01的变化,却反映出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趋势尚未发生根本改变。实践证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单纯依靠增加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办法来增收,路子只会越走越窄。
1、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使局部地区或少部分农民的收入增加,只有对农业自然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多年来,荆州市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一直没有停止过调整,有些地方取得了很大成功。但这些调整所产生的效益基本上是局部性的。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是简单地解决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或是多养
点什么、少养点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适度扩大农户的农业生产规模:利用部分农民弃田进城的时机,扩大种田能手的农业资源占有量,通过提高农户生产规模和效益来解决问题,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使农业发展切实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农民的农业自然资源占有量过低,限制了农业产业化效益的发挥。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克服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也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从农民增收的角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在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从实践看,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其它组织的联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买断”关系,即农户与企业之间除了纯粹的市场交换关系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经济联系,企业仅是一次性收购农户的原料,双方不签经济合同,价格随行就市。在这种买断型的利益关系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企业与农民的关系很不稳定,特别是农民没有分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利润。严格说来,如果企业与农户之间仅仅停留在这种“买断”型关系上,还不能说是实现了农业一体化经营。二是契约关系,即“订单农业”。农户与企业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明确规定各方面应当享受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建立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在这种联接形式下,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与“买断”型相比,已进了一步。但在许多情况下,农户不履约或企业拒收、压级压价等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三是新型的合作关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实行利润返还,入股分红,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类形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近年来荆州市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了如天荣、银欣、吉象、天绿源、银达利、健良等一批颇具规模的涉农企业。2005年参与订单农业的龙头企业已有47家,中介组织256个,签订合同面积450多万亩,订单农户达到63万户,涉及金额39亿元。这对稳定农业生产,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农业实施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的经济成果,大部分被涉农企业所占有,农民的直接增收效果并不明显。从总体上看,荆州的农业还没有摆脱仅仅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对农民而言,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在经济上是分割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农民仅仅是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农民不能控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没有显著提高,经济利益经常受到损害。荆州虽然是个农业大市(粮棉油和水产品产量居湖北前三位),但农户的生产规模太小(人均占有耕地1.5亩),不利于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不利于农民的自我保护。因此,农业产业化为农民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也受到了影响。从市场观点看,适度扩大农户的生产规模,提高农民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能力,有利于企业与农户建立良好的利益关系,促进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对农民增收是非常有益的。
3、农民现有的生产规模不利于农业新科技的推广。现代农业对农业科技的依赖越来越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产出率,加快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明显加快,生物技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正在成为知识经济的一块前沿阵地。依靠科技,采用优良的品种和科学的种养方法,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农民占有的农业资源过低,农户的生产规模过小,相对而言,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引进成本就会加大。即农业新技术的边际效益降低,扼杀了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出现了“学农不务农,务农不学农”的怪事。一方面,广大的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农业学校招不到学生。农民的生
产规模扩大后,可有效降低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单位成本,农业新技术的边际效益也相对提高,从而提高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也会吸引一部分受过正规农业院校教育,有一定农业生产技能的专业人员直接从事农业生产。
4、加入WTO后大宗农产品的价格空间已被封杀,适度扩大农户的生产规模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由于中国有些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降低关税后,外国这些产品的涌入将不可避免地冲击国内市场,促使价格下跌,使农民收入减少,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产品价格增长无望的情况下,农民只能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收入。
综上所述,目前我们采取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等富农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纯农地区农民的增收难题。农村人口多,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劳均占有农业资源过低,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只有适度扩大农户的农业自然资源占有量,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三、相关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对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这里结合有关农业专家的意见,就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1、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不必强求统一(目前主要是承包大户经营型、农业合作社带动型和社会化服务带动型三种模式),但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充分尊重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适合农业生产特点和现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实行传统农耕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既能发挥农民家庭经营积极性,又能解决家庭经营难以克服的生产经营困难;三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
度和农业整体竞争力,将农户的生产经营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只有这样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普遍适应性,才能受到农民的欢迎。
2、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农户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受小农经济意识影响,并对这一改革有后顾之忧。一是要将适度规模经营与提高农民社会保障结合起来。为鼓励农民将承包地经营权流出,除按规定基准价格获取流转费外,应优先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比如优先发展低保、给予一定的合作医疗投保补贴、加大就业安置力度等,弱化和替代土地的保障功能,使其真正离农离土。二是要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结合起来。以推进、完善和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土地、资金、技术、劳动等各种形式的联合,实行社会化服务,进行规模化种植。同时积极培育农业中介服务机构,继续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连接市场的作用。三是要与完善政策和机制结合起来。要在已经出台的各项直补政策基础上,研究完善鼓励推进规模经营的补贴操作办法。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规模经营要区别对待,各类补贴要拉大差距,实行重点倾斜。此外,要将农业经营绩效情况与政策补贴水平挂起钩来,以进一步发挥政策的联动效应,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荆州市委政策研究室4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