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鲁木齐南路社区“三有一化”分析报告
乌鲁木齐南路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开
展情况的分析报告
2009年11月,中组部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对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随后,街道党工委召开了社区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传达郑州会议精神,动员部署古勒巴格街道办事处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乌鲁木齐南路社区围绕党建“三有一化”服务目标,加强对党建服务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明确职责,通力合作,按照“三有一化”工作思路,切实抓好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加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建设,落实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和办公经费,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强力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社区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社区基本情况
乌鲁木齐南路社区位于和田市市区西南侧,与肖尔巴格乡辖区接壤,总面积0.8平方公里,辖区共有2020户7120人,其中:巷道居民区582户1648人;出租房屋110户,流动人口457人。门面房及商铺118间,从业人员238人,重点人口9人。社区现有在编干部7人,公益性岗位10人,大学生村官1名。社区民警1人,协警员2名,联防队员6名,十户长10人,楼栋长信息员34人。驻辖区单位14个,清真寺1座,宗教人士2名,两劳释放人员7人。社区直管党员20人,在职党员9人。
二、多措并举,实现社区党建工作“有人管事”。
一是社区居委会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依法推荐领导班子,社区班子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主 体作用, 社区有成员代表 人,社区议事监督小组成员 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 人组成,社区呈现出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制度完善、整体素质高。
二是去年开始,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委员岗位待遇相对提高,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高,求真务实、忠于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且结合各时段上级下达的中心任务,社区适时召开班子会议、居民代表座谈会、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议事监督小组会议、共驻共建协调会,居委会成员会议,结合实际,研讨和布置相关工作。
三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选聘了年富力强的大学生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实到社区队伍来,为社区建设增添力量。让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信息库、社区网络服务建设,为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服务工作拓展领域。二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向社会招录了符合岗位要求的年青人充实到社区工作,实现人岗相吻合的要求。三是建立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机制,强化对社区党员干部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全面推进社区工作“三有一化”的落实,注重在“三有”上抓实效、在“一化”上求创新,进一步打牢党在社区服务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促进社区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四是社区通过宣传发动、挖掘辖区人才资源、搭建社区服务平台,组建社区工、青、妇、党员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社会救助、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医疗卫生等二十多个便民利民服务,从而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创和谐。
三、加大投入,实现社区党建工作“有钱办事”。
一是建立社区党建经费保障体系,确保“有钱办事”。街道把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社区健立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和定期自查制度,凡下拔的 社区活动经费和办公经费全部专款专用,并将每月帐务收支情况在社区居务公开栏上公示,随时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社区资金管理得到实施,确保党建工作经费使用到位。
二是社区开展了辖区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增强辖区单位 “共驻共建”的意识,围绕党组织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社区与多家单位结对共建。共驻共建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在社区建设中提供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如:开辟了社区文化角,添置健身设备、乒乓球桌、象棋、爱心书屋及各类橱窗等设施。同时还与特困户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以及节假日走访慰问社区困难党员、困难群体等,积极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上的具体问题。
三是探索发展“社区经济”。合理运作社区资源,解决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中的经济开支问题,社区通过腾出配备的场地,为居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如:创建的文明市民学校、居民活动室作为活动场所。在丰富社区服务、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增加社区收入。社区将这些经济收入又投入到社区设施建设。又如:增设党建宣传栏、党务公开栏、党员话廊及宣传科普、环保、消防、卫生、计生、法制专栏和各类版画、图展等。
四、集中建设,实现社区党建工作“有场所议事”。
一是社区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实现社区“有处议事”。通过多方面筹措资金的办法,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促进体系健全。目前社区有整洁的办公用房、党建活动室、党员学校、文明市民学校、警务室、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施完善,配备了电脑、电话、电视机、VCD等办公设备。
二是社区征订了各类党刊、党报、杂志、书籍及其他党员的学习资料。同时,充分利用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开设党建、劳动保障、综治、民政、计生、环卫服务窗口,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三是社区设有居务公开专栏,居民建言栏、举报信箱,社区将受理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回音壁上告知居民,或以电话形式予以反馈。社区事务一律公示于众,公示的项目有:社区党务、居务、财务等,实施“阳光工程”,增加社区工作的透明度。
四是社区有各类学习、开会、议事和文体活动场所。社区还为党员干部、群众开辟活动场所,如:健身活动室、读报点等,在健身活动场所安装有健身器材,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群众的要求,促进了社区和谐进步。
五、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党建区域化”新格局。一是加强社区党建。辖区现有党员 人,党组织建设设置合理,辖区企业单位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成立了党支部服务站,每年由社区党建办负责辖区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协调,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业务素质。
二是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构健全,加强党建“五项制度”建设。落实社区党建联席议事制度,年终党员考评制度,社区党建研讨制度,党建联络员制度,社区党务、居务评议公开制度。
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一是社区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以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使党风廉政责任制在工作和制度上得到保障。社区对党员进行分类指导,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坚持“三会一课”,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研究支部工作,安排党员学习。坚持每月5日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每季度上好一次党课,定期召开工、青、妇党员会议,搭建党员服务平台,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挂牌上岗服务,通过党员活动室、流动党员服务站等阵地,广泛开展“党员奉献日”实践活动,开展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爱心服务、应急服务、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志愿者服务,树立了社区党组织的良好形象。二是社区党组织认真排摸“口袋党员”,进行登记、建档,组织参加支部活动。落实“三必访”制度,保持与每位党员相互沟通,交换思想,走访、慰问、帮扶、征求意见等,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加强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参加培训,举办了3期培训班,培训的内容涉及社区党建、居务等。
五是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新路子。社区对在职党员,认真落实好党的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目标考核,推行党员服务联系卡、登记卡、活动卡,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对退休党员,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对“两新”组织党员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对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学习,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勤劳致富,守法创业,积极参加社区建设。现有社区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移入社区党组织达80%以上。同时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两新”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增强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
六是开展“共驻共建”。积极动员辖区单位党支部参加共建并签订共建协议,90%以上的社区单位参与社区事务管 5 理。结对单位围绕帮助解决社区活动场所、资金、物资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七是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情况。目前,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450平米,由于场所有限,社区目前还没建立室外活动场所。
六、主要做法和成效
乌鲁木齐南路社区紧紧围绕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的目标要求,采取以“五抓五确保”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
一是抓组织领导,确保形成工作合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建设社区相关文件,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各级领导对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勇同志带领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部门主要领导,深入我社区一线,对“三有一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座谈走访、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二是抓队伍建设,确保有人管事。注重从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和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一是建立社区工作考评激励机制。在全社区党员中认真开展“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要求社区召开群众测评大会,社区党支部班子、社区党支部书记分别进行述职报告,街道乡镇领导、社区党员群众代表、驻地单位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人士参加测评大会,对社区“委员会”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情况进行民主测评。2011年底,社区召开了群众测评大会,社区测评满意率在 80%以上。二是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通过“选、派、聘”的方式,进一步壮大了社区工作者队伍,优化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年龄和文化结构。三是建立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体系,社区干部培训的重心在基层。按照“示范培训、分级培训”的原则,三年来,共培训社区干部10余人次,市、街道共轮训社区工作者6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是抓经费投入,确保有钱办事。一是追加预算,加大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者补贴投入力度。从2010年起,市财政拨付社区工作经费7万元,只能用于正常工作开支,远远达不到社区建设目标。二是多方支持,弥补社区工作经费不足。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加大了对社区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市政府职能部门转交给社区承办的事务,严格按照“费随事走”的原则,由职能部门向社区拨付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经费落实。同时,社区党组织积极争取驻地单位和社会各界对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弥补社区经费。三是严格管理,确保社区工作经费合理使用。随着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健全,逐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经费保障体系,保证了社区工作的必要支出,激活了社区内在动力,增强了社区工作实力。
四是抓基础设施,确保有场所议事。一是明确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标准。我们把加强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做为社区“三有一化”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二是是完善党员服务中心(站)建设。结合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建设,进一步加快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建设,为党员提供教育培训、政策咨询、参加组织活动等提供了便利条件,搭 建党建工作新平台。
五是抓资源整合,确保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一是整合党员队伍资源,壮大区域化党建工作力量。继续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自愿认领社区岗位”活动,突破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局限,逐步形成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据统计,全社区400名在职党员中有60名党员认领了10余个社区岗位,共开展各种便民活动20余次。社区党组织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党员也逐步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实行属地化管理。同时,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社区党组织进一步完善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进一步壮大了社区党员队伍。二是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激发区域化党建工作活力。社区党组织紧紧围绕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开展服务。对居民群众,推行“一厅式”办公,建立服务热线,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效率。对驻地“两新”组织,建立“绿色通道”,提供快捷服务,完善社区与“两新”组织的沟通联系。对驻地单位,通过与驻地单位对接,解决驻地单位实际困难,开展各类活动提高驻地单位对社区的认同感,营造良好的共驻共建氛围。
七、存在问题
经过全社区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基层党建面临着新矛盾和新情况,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社区工作者队伍与社区党建新形势不相适应。目前,社区承担着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警务、维稳等100多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通过社区来开展,在社区落实。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广大社区工作者普遍超负荷工作,对教育管理服务社区群众感到力不从心。同时,部分社区工作者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偏低,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社区工作者还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组织活动考虑党员实际需求不够,对党员和群众缺乏吸引力、影响力,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战斗力不强,特别是表现在完成硬任务上能力不强。
二是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条件与社区党建新任务不相适应。目前,全市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450平米,实用面积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场所有限,没有创建室外活动场所,现有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难以满足社区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
三是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与社区党建新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现行社区党组织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项工作大多通过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安排。随着社区“两新”组织、驻地单位党组织逐渐增多,社区党组织与驻地单位党组织缺乏经常性沟通和联系,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发挥不够,也存在一些驻地单位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不积极的现象。
八、对策措施
破解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要从建立健全工作者选配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机制、区域化协调机制和责任机制等五方面入 手,进一步提升全市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水平。
一是进一步健全社区工作者选配机制。一是结合社区组织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切实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二是对优秀的社区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和政治上给予表彰奖励,让社区工作者真正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干头,退职后有靠头”,充分调动起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进一步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社区经费投入是强化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物质保障。在确保社区经费和工作者补贴的同时,一是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者补贴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长效保障机制。力争到2015年,社区工作者补贴待遇不低于全市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二是探索社区服务经济新机制。社区党组织可以在社区引入社会服务资源,建立社区便民服务网点,探索在社区实行以低偿服务为主、无偿和有偿服务相辅的新途径、新领域。
三是进一步健全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机制。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仍是制约社区“三有一化”工作的瓶颈问题。新建小区社区办公场所规划立项等问题,从土地使用、资金来源到责任验收和使用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要同步考虑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的问题。要抓住拆迁改造机遇,把社区场所建设纳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能够代表城市形象、具有现代化管理服务功能的高标准社区。二是整合资源,协商驻地单位提供场所。
四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区域化协调机制。一是合理划 分社区规模、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提升社区承载能力。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街道社区整体工作,坚持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均衡、功能较为齐全的原则,对社区进行重组整合,合理划分社区规模。
五是进一步完善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责任机制。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市、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切实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工作。
和田市古勒巴格街道办事处
乌鲁木齐南路社区 二〇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社区三有一化
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务实推进“三有一化”
全面提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发展水平
——在全国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城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陶明贵
(2010年5月11日)
城关区是省会兰州市的中心区,区域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63平方公里。行政管辖24个街道和148个社区、1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0万人,流动人口约40万人。区内有省、市、区三级党政军机关,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与决策指挥中心,经济实力居全省86个县区之首,在西北地区省会城市中心区中位列第二。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0亿元,地区性财政收入完成79.3亿元,一般性预算收入完成8.6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1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30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改进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要求,区委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区党建工作和党员干部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意见》精神,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以“三有一化”为重点,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努力构建区域化城市社区党建大格局,发挥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行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为“一肩挑”的社区配备专职副书记或专职副主任,研究制定社区书记、主任管理办法,建立起由街道党工委初始提名、区委组织部考察任免、街道党工委管理使用的新机制。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按照社区常住居民人口多少,配备3—5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含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加强社区聘用人员管理,根据社区工作量合理确定聘用人员名额和条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待遇按照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由区财政负担的方式确定,并参加社会保险,由街道负责考核和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财政投入与街道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由区财政每年投入5千万元左右资金,力争3年内彻底解决部分街道和社区无办公用房或面积不达标的问题,并建成“标准化一门式服务大厅”。根据责、权、利相一致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于2010年上半年研究出台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并规范部门、街道、社区的关系。主要抓实了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夯实基础抓阵地,努力实现“有处议事”。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现场走访、实地勘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交通、产业、服务等因素,确定了“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街道社区阵地建设总体思路,通过新建、购买、整合、扩建四种方式,有目标、有计划地解决2个街道、43个社区无办公用房或办公用房面积不达标的问题。截止目前,共投入建设资金6171万,完成了2个街道、25个社区阵地的新建任务和16个面积不达标社区办公用房改扩建工作,新建、改扩建面积分别达到4000和5000平方米,使全区126个城市社区中阵地达标社区达到124个,剩余2处重建任务将在年内全部完成。同时,大力完善配套设施、不断优化阵地功能,建成社区一门式服务大厅72个,在大厅内部统一设置社区党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低保、环境卫生等功能室和服务窗口,并配齐了电脑、电视、DVD、LED电子显示屏等办公和电教设备,征订了各类党报、党刊及其他学习资料,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贴心服务。
二是配强队伍抓龙头,努力实现“有人管事”。完善定期轮训制度和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学习工作机制,通过岗前培训、定期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实行菜单式学习培训,全面提高街道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处理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和待人接物、善抓细节、服
务群众的能力。近两年,全区共举办街道、社区书记主任培训班9期,举办集中社区干部培训班15期,培训街道社区干部1900多人次。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了区委全委(扩大)会议民主测评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对街道领导班子年龄、学识、性别、特长、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组合。同时,采取换届选举和日常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年纪轻、素质好、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基层建设的优秀人才中选拔了一批热爱基层、办事公道、作风民主、清正廉洁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班子中,夯实了党在城市基层的工作基础,近两年,先后有2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社区书记(主任)被及时提拔到了街道和区直部门的领导岗位上。全区125个城市社区中有92个社区实现了书记、主任工作“一肩挑”,配备专职副书记27名,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平均年龄为41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7%以上,使全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大幅增强。
三是加大投入抓保障,努力实现“有钱办事”。将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0年起,社区办公经费和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分别提高至每社区每年1.5万元和5000元,并通过党费补贴、自主创收、有偿服务、社会支持等辅助方式,形成了以财政支持为主,其他补充方式为辅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近两年,区财政累计为全区147个社区拨付党建经费800余万元。同时,通过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评选表彰先进社区工作者等措施,从制度层面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待遇,对优秀的社区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和政治上给予多方面奖励,让广大社区干部真正感受到了“工资上有保证、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实惠、离职后有保障”,激发了广大社区干部立足本职、乐于奉献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多措并举抓统筹,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大格局。强化区委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分会三级网络协调机构功能,充分发挥街道社区重点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资源优势和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搞”的形式,深入开展搭建“党群连心桥”、构筑“舆情信息台”、实施“贫困救助线”和科技、文体、教育、卫生、法治、安全“六进社区”等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深入开展以“亮身份、树形象、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服务岗位认领”、“党员服务岗”认领活动,目前,共有800余个单位党组织、9000余名在职党员、8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活动,近3000个社区服务岗位得到认领。开通信访、手机和“两代表一委员”下访三部信息网络“服务直通车”,通过召开意见征求会、设置意见箱、印发民情信息卡、公布社区工作人员联系电话、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下基层等多种方式,着力为居民群众答疑释惑、排忧解难。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导向,街道社区党组织依托辖区学校、医院、企业等不同组织,广泛组建“共青团志愿者”、“巾帼党员志愿者”、“党员文明志愿者”等志愿者队伍,利用学习雷锋活动日、七一建党节等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行动,目前,全区以宣传教育、助残扶困、医疗保健、家政咨询、文体卫生等为服务内容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共有600余支,注册登记2万余人,在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 “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初步构建,全区共建成社区文体活动室160个、社区党校(市民学校)90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20个、文化娱乐团队200支、健身路径100条,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聚成“一条心”、左右联动拧成“一股绳”、前后联动编织“一张网”、内外联动形成“一盘棋”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涌现出了“五园一湾”、“七树一林”、“五型社区建设”、“阳光惠民工程”、“民情直通车”、“民情气象站”、“‘ 五认’公德建设”等一大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品牌,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街道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多年来,我们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摆在全区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中央和省、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中央和省市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支持,也得益于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个别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意识不强、思路不清、华而不实、重经济轻党建,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个别街道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不够得力,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部分街道社区党员党的意识淡化,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创新意识、精品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完善思路、探索办法、逐步解决。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继续务实推进“三有一化”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加强街道社区党建,以昂扬的斗志和得力的措施,抓主抓重抓难点、求实求新求突破,努力把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社区三有一化
社区三有一化基本含义:即在全国城市社区中,开展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的活动。
社区:这里是指“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中国大陆地区城市街道办事处、行政建制镇政府的下设基层组织。“社区”受街道、镇政府的委派,在本辖区内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管理社会事务,属于城镇居民的自治组织,管辖对象以城市、镇非农业居民为主。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有:
有人管事:要从建立完善选配、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入手,突出抓好城市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把党组织书记作为关键;明确社区干部职数配备和管理体制,确保做到“有人管事”。社区干部主要通过街道(乡镇)机关选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实行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到社区任职、选聘协管员、公益性岗位补充等五个途径解决。
有钱办事: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形成以财政支持为主,以党费为补充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坚持高标准落实社区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确保做到“有钱办事”,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
有场所议事:要坚持“集约利用,资源共享”,统筹城市区域内的阵地、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加快推进城市街道社区党员服务机构建设。强力推进社区活动场所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做到“有场所议事”。一化:
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完善驻区单位协调联系会议、社区党支部会议、社区居委会会议制度等,着力构建起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
第四篇:社区三有一化典型材料
围绕“三有一化”目标,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 ——***加强“三有一化”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于***年撤县设市,城区面积2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2万,辖18个乡镇、2个街道、17个社区,有社区党员4630名。近年来,***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实现社区建设“三有”和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的工作目标,通过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强化领导,进一步夯实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工作基础,扎实推进了全市城市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
一、强化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一是加强社区班子建设,尤其是社区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通过从机关下派、从优秀后备干部中选派等方式,挑选7名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乡镇、街道干部到***、***、***社区等7个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在积极配强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同时,加强其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配强社区“两委”领导班子。采取选聘选派优秀人才进社区、招聘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等多种方式,为社区配齐工作人员,我市选聘了4名大学生“居官”充实到社区工作。目前,有9个社区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84人、交叉任职39人。二是加强社区干部的管理。制定下发了《***村(居)干部管理办法》、《关于村(居)组干部绩效工资考核兑现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制度,落实了大学生居官每人每月1600元的工资待遇。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制定社区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干部行为,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实行科学和民主决策,提高社区领导班子决策水平。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围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我市坚持每年办好2期以上社区干部培训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 训社区干部,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选派了13街道社区干部到上海、南京等地挂职考察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社区管理服务理念,有效提升全市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二、健全保障机制,实现“有钱办事”。一是将社区活动经费和办公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根据社区人口数量每年分别给予每个社区5-6万元不等的社区“两委”工作经费,并实行社区账务乡镇、街道管制度,由社区所在街道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采取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留存补助为辅、社会筹集为补充的方式,把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基层干部待遇保障、党员教育管理和活动场所建设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每名党员100元的培训经费,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有钱办事”。二是建立部门整合工作经费机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采取“政府买岗位”的形式,对民政、低保、社保、医保、计生、残联等8个社区工作岗位96名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由市级主管部门负责解决。同时,整合在职人员力量,从市公安局选派17名民警到社区兼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或主任助理,安排文化、城管部门26名工作人员到社区兼任社区文化辅导员、社区城管员等,既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又有效减轻乡镇、街道和社区的经费压力。
三、强化社区阵地建设,实现“有场所议事”。近年来,市财政按照每个社区6万元的标准先后为5个无场所或靠租、借场所办公的社区解决了活动场所,加上市委组织部下拨留存党费、街道拨款、共建单位资助、社区自筹等渠道,近年来,全市共投入260多万元用于解决社区无办公场所的难题,新建的社区办公场所面积都达到了300平方米以上。目前,17个社区都已达到了四室(办公室、活动室、电教室、警务室)二站(社区服务站、计生指导站)一场所(活动场所)的要求。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3个、社区图书阅览 室17个、棋牌室17个、多功能会议室10个、老年人活动室以及民兵之家、妇女之家等其它群团组织活动室43个;有12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配置了电话、电脑、电视、VCD等办公电教设备。每个社区设置了宣传栏、公开栏,并将社区概况、社区干部照片名单及分工、社区党组织职责、社区党建工作网络、社区党建工作制度等全部公开上墙,从而使社区党建的工作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有场所议事”。
四、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城镇区域化党建。一是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将社区党员划分为“直管”、“双管”、“协管”三类进行管理。对居住在社区离退休党员、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党员和 破产企业的下岗职工党员,通过明确组织关系接转全部转入社区党组织进行管理,并与社区居民党员一起实行“直接管理”;对社区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目前我市已有3315名在职党员凭报到卡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进行了报到;对组织关系在外单位而居住在社区的党员主要是流动党员实行“协助管理”,通过定期走访“协管”党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组织他们参与社区活动,规范对“协管”党员的教育管理。二是推行和谐社区“345”工作机制。“3”即建立“三卡”,社区居民监督卡、党员志愿者联系卡、党员结对帮扶服务卡;“4”即设立“四中心”,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民生工程服务中心、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中心;“5”即开展“五千活动”,进千家门、识千家人、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初步构建了面向社区各类人群的社区服务体系,服务项目涉及计生、低保、医保、职业介绍、卫生保健、社区事务、等10多个项目,为开展系列亲民、为民、便民服务搭建了平台。共为1250名特困居民申报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优待、救济和慰问金 180万元,免费对1018名下岗职 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帮助3000多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三是进一步健全区域党组织共建协调机制。建立了全市“一组二会三员四挂”的社区党建协调机制,“一组”即市委成立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二会”即街道党工委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支部成立社区党建联席会;“三员”即在市直党务干部中选派社区党建指导员、在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中聘请社区党建联络员、在社区离退休干部和执法人员中聘请社情民意督查员;“四挂”即市领导联系挂点一个社区、市直单位帮扶挂钩一个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包干挂抓一个社区、副科后备干部下派挂职一个社区。目前,全市成立了1个市社区党建领导小组、2个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17个社区党建联席会,选派了17名社区党建指导员,聘请了34名社区党建联络员、85名社情民意督查员,17个社区均已落实“四挂”制度。这些协调组织和成员定期开展活动,对我市社区党建起到了有效组织、指导、协调作用。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目前,我市已有86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与所驻社区签定了《结对共建协议书》。如蓉江街道积极创新“结对共建”模式,与西华卫生院、蓉江防保站联合开展医疗卫生进社区工作,为辖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赢得社区居民的好评和赞誉。
第五篇:城关镇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进展情况分析报告
城关镇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进展情况
分析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对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三有一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通知》要求,城关镇对所辖10个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统计分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共有10个社区,建立社区党组织10个,社区党员437名。自社区党的建设“三有一化”工作开展以来,城关镇严格按照市委和县委的文件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在“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和“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方面探索了符合区域自身特色的做法和经验,有效地推动了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街道社区“三有”情况分析
(一)“有人管事”情况
1.我镇10个社区党组织共配备社区党组织书记10人,兼任居委会主任的有8名,另外金桥、朝阳两个社区书记主任分设。社区其他专职工作者平均每个社区配备在4-5人左右。我镇社区于2008年两委班子换届选举结束后,社区党组织书记调整变动不大,因此,目前各项数据与2009年统计数据变化不大。
2.社区党务工作者津贴逐步提高。今年县委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将市辖区社区党务工作者津贴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待遇,社区党组织书记津贴由900元提高到1200元。
3.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选聘一批优秀大学生充实
1到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其中2012选聘2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到金桥社区和南门岗社区,为社区提供了新鲜血液。建立社区党务工作者人才储备库,将优秀人才引入社区,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训,将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整体规划,每年至少组织培训一次。目前,全镇社区党组织书记已经培训10人次,与2009有明显提高。
(二)“有钱办事”情况
1.我市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社区有10个,占社区总数的100%,年均拨付经费每个社区15000元左右。社区干部工资水平也逐年提高,其中金沙社区干部平均工资达到每年22000元,各社区平均工资也在15000元以上。
2.鼓励社区党组织引导社区发展经济。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升社区“有钱办事”的能力,镇党委积极引导社区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合理利用社区资源,把服务居民与经济创收结合起来,与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结合起来,积极鼓励社区创办实体经济,增强社区自身“造血”功能,提升社区党建水平。镇党委正在探索鼓励社区发展社区经济试点工作,通过抓好试点,总结积累经验,在全镇社区中逐步开展。目前金沙社区、金桥社区已经开展此项工作的试点工作,有效提升了社区自身创收的能力。
(三)“有场所议事”情况
1.我镇社区已解决办公用房的社区为8个,另外朝阳、土井2个社区为租借办公用房的社区,都有较为齐全的群众服务中心,平均面积为305平方米。与09年相比,有较大的改善。
2.加强社区办公用房的功能建设。在不断完善社区办公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社区办公用房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已解决办公用房的社区要逐步配套建有“四室三站两校两栏”,“四室”即
社区党组织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三站”即社区党员服务站、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两校”即社区党校和社区市民学校;“两栏”即社区党员活动公示栏和社区居务公开栏。
三、阶段性情况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大力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选好“一把手”。提倡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形式选拔社区领导干部,着力选好社区党组织书记,把党性强、作风正、懂经济、会管理、能力强、素质高,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能够带领社区居民群众共同创业的人才优先作为书记人选。二是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2008年社区换届后,为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我们选拔了6名大学生村官到社区工作,使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得到优化和提升,形成了一支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三是加强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2.夯实社区硬件建设基础,为开展党的活动提供阵地保障。一是加强社区办公用房的的功能建设,在不断加快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的基础上,抓好社区办公用房的功能建设,在已解决办公用房的社区逐步配套建有“四室三站两校两栏”,使办公用房得到有效利用。二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是党建信息平台成为社区的宣传阵地、党员的教育窗口、信息的传递桥梁。三是加大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
3.不断完善社区服务职能,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一是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二是推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在社区建立“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困难救助服务网络”、“平安和谐服务网络”,通过推行四个网络,不断扩大社区党组织的覆盖领域。三是推行社区服务产业化。鼓励社区党组织及其广大党员带头创办服务型经济实体,引导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走向市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四是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在社区推行“一站式”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规范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将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纳入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办事。
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中,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镇党委总结了符合自身区域特色的社区党建工作方法和思路。
1.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上,实行了“公推直选”的做法。社区换届选举中,我们经过广泛宣传,吸引优秀社会人才、大学毕业生等人员参与社区选举,使得一批能力和素质较高的优秀社会人才融入社区干部队伍中,提升了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2.在社区党建经费保障上,县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将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和社区党务工作者津贴纳入财政预算,并明确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标准,党组织书记待遇提高标准,从制度上保障了对社区党建经费的投入,提高了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待遇,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社区硬件建设上,实行领导包保制度。对社区发展相对滞后、硬件建设薄弱、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明显的社区进行包保,镇党委委员带头包保社区,市直各部门都确立了包保对象。
通过领导包保和帮扶,社区在硬件建设、社区发展及社区党建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些没有解决办公用房的社区在包保领导的支持和协调下,得以解决办公用房问题,一些党建工作薄弱的社区,通过包保领导的指导和带动,社区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和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随着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在社区党的建设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也凸显出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研究解决办法。
1.社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大。社区干部待遇普遍较低,虽然我们在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的津贴标准,但是总体上看,社区干部还是存在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实际问题。同时针对社区干部的劳动保障、社会保障不够健全,由于体制原因,社区干部大多数还不能享受“三险一金”,基于以上原因,社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也难以将优秀人才引进社区,对社区的发展将起到制约作用。
2.社区办公经费、党建经费相对不足。由于地方财力限制,在社区发展上资金投入幅度相对不大,客观上制约了社区的快速发展,党建经费在使用上也面临这个困境,社区党组织很多活动受经费限制没有能力开展,因社区可支配财力有限,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也难以快速得到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的思考和打算
一是完善社区管理体制,鼓励社区发展经济。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还没有像农村党组织那样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应该有执政权力、有社区自主经济,能够以大党建理念统领社区全部工作,带领社区各类组织、居民群众创业致富,带领下岗职工带头就业。当前,要进一步突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社区的管理自治功能,鼓励社区充分利用党和国家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发展社区经济提升社区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增强社区的造血功能。
二是以县委《意见》为契机,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重点兑现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当前,我镇社区党建工作重点要抓好《意见》的学习、领会、宣传和贯彻落实,掌握精髓,明确职责,分解任务,制定《意见》落实的推进表,逐项抓好落实,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各项机制,推动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是要加强社区书记队伍建设,提高社区书记的引领作用。从我镇社区党组织书记现状看,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创新能力较差,很难在新形势下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加大社区党组织书记的选拔力度,在换届之前应该公开选拔一批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
四是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与时俱进的创新和推进党建工作机制,是基层党组织提升执政能力、加快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城市的基础,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实现科学发展,同样需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社区党建工作体系,让社区党建工作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