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和美家园 打造和谐劳岭
建设和美家园
打造仙境劳岭
莫干山镇劳岭村“中国和美家园”创建工作总结
一、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莫干山镇劳岭村位于德清县西部山区,紧靠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莫干山,县级公路庾筏线从村中心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辖区分9个自然村,现有23个村民小组,431户农户,总人口1373人,党支部现有党员62名。村域面积6.6平方公里,拥有山林7481亩(其中:毛竹2598亩),耕地1235亩(其中:水稻田1010亩),茶、果地877亩。全村自然风光独特而秀美,石颐寺水库和劳岭水库坐落于村内显得挺拔而秀丽,农家小楼错落有致,整个村庄镶嵌在群山翠绿之中,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劳岭村被命名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生态村、文明村,市四星级民主法制村,市十佳魅力村庄,市先锋工程建设示范村党组织,现代远程教育五好站点,最佳人居环境村庄,县级五星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以县委县政府“中国和美家园”建设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三产富民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为特色,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大村庄整体环境提升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真正把劳岭村建成“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中国和美家园。
二、创建工作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为确保“中国和美家园”建设顺利推进,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村里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中国和美家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主要领导负责抓创建的督促、指导及各项工作的落实;成员具体负责创建工程的组织、协调以及项目落实等工作,为顺利开展“中国和美家园”的创建工作起到保障作用。
(二)制定规划,落实措施。立足县委县政府《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8)》和2009年中国和美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劳岭村和美家园创建工作方案》,排出创建项目施工倒计时工作计划。为确保和美家园创建工作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班子经过充分酝酿、磋商,并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确立了创建和美家园——精品村创建目标,在村庄原来发展的基础上,联合浙大和县城乡规划设计所编制《劳岭村和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内容涉及发展特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职责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应采取的措施。
(三)宣传动员,依靠群众。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和美家园创建氛围。为充分调动全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村“两委”分别召开了“和美家园”党员、村民代表、农家乐户主动员大会,利用宣传栏、党员学习会等形式,对创建和美家园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全面部署。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支持和参与和美家园建设的热情。今年,全村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和美家园”的良好局面。
三、创建工作主要成效
(一)促进环境整治再提升,实现山水更秀美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创建工作要求,结合村地理位置、土地资源、道路设施等实际情况,以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充分体现生态、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合理布局,修编《劳岭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村域发展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等,完成“中国和美家园”实施方案,重点突出莫干山生态环线详细规划。村严格执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严格执行“一书一证”审批制度,居住建筑用地严格按规定标准执行,并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果。
2、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依据浙大和县城乡规划所对沿莫干山生态环线环境改造设计,所有沿线农户房屋围墙、立面全部进行统一颜色的改造,合计改造农户立面32000多平方米,对村内道路两侧和沿线节点栽种紫薇300株,红花继木球、红叶石楠球、桂花等苗木1500株,对进村公路进行了全面绿化,栽种银杏2000余株,形成了一条3.5公里长的银杏大道。新增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道路硬化3500平方米,砌石护坡石坎220立方米。全村自来水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铺设自来水总管9000米,浇筑水池3座,整修1座。加大河道治理力度,今年河道清淤5公里,清淤量20000多立方米,砌石550立方米,既整治了河道,又美化了水景。新增劳岭水库休闲设施建设,建造六角亭1座,停车场400平方米,安装护栏80米。进一步提升环境整治力度,在全村原有污水集中处理的良好基础上,延伸污水管网3000米,扩建小型污水处理系统20只,继续做好垃圾一体化处理,新建垃圾箱8只,改造12只,配备保洁员5名,全村环卫设施和人员、经费得到保障。
(二)促进产业发展再提升,实现农家更富裕
结合本村经济发展现状,坚定不移地推进休闲渡假、三产富民的发展战略,积极鼓励村民创业创新,大力发展休闲旅游项目,努力开创劳岭村经济建设新局面。
1、以招商选资为平台,加快土地流转。今年台湾笙华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我村投资农业观光休闲项目,项目包括生态餐厅、两岸论坛会所、温室大棚蔬菜、观光别墅群、高档水果种植、产品加工区等,计划总投资2000万美元,用地总面积2800亩,其中租赁农田2000亩,林地500亩,征用土地300亩,项目已进入一期工程实施建设阶段,通过项目带动,为我村带来经济效益150万元。
2、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凭借我村独特的生态优势,自然风光秀美,以休闲观光为势头,努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农户发展休闲度假型农家乐,让农户将房屋以租赁的形式吸引外来客户经营,目前三九坞自然村已出租给外籍人员房屋近14户,投资总额达到1000万元,建成了首个涉外休闲渡假的高档会所,为我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型模式。为使农家乐有序良好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农家乐的经营管理,逐渐形成以三九坞涉外会所、石颐寺水库休闲渡假区、劳岭水库垂钓观光区及精品农家乐的乡村特色旅游,做成推动我村经济增收的产业支撑点,使更多的农户得实惠。
3、以一村一品为特色,加快传统茶叶向特色产业发展。在现有茶地约550亩的基础上,对茶园进行改造,引进新品种替代效益低下的淘汰品种,新种安吉白茶130亩,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在茶叶制作上向高档茶叶方向发展,实现了以莫干黄芽、安吉白茶为特色的产业转变,提升茶叶附加值,每年增加村民收入达到180万元。
4、迎凤筑巢,创新宅基地流转模式。积极引导农民盘活农民宅基地,在保障村民住房的前提下,吸引开发公司与农户联合建房,在杭州中绿休闲渡假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公司出资改造农民住房,房屋产权归农户,公司获得一部份房屋使用权,公司还支付农户一定的物业管理费。通过农户宅基地的置换,加快了村民住房的改造,提升村庄品位,还为农户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
(三)促进文化素质再提升,实现社会更和谐
1、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设有老年活动室、多功能教育室、图书阅览室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建成室外健身场120平方米,并配备一些设施,多次组织开展健康文明的棋类、球类比赛;邀请县有关单位送文化下乡,组织电影放映,组建民间龙灯灯会,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依托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党员远程学习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读书活动,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开展农民信箱农产品信息交流活动和劳动力信息平台建设,树立移风易俗、文明道德新风尚,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利用村务公开栏和阳光村务简报、法制宣传窗等开展法律知识、科普知识、道德教育宣传,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法制意识、科技知识和道德水平。
2、以评选“和美家庭”等为契机,开展各类培训及活动,提高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在县宣传部和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下,在全体村民中间轰轰烈烈地开展“文明家庭”、“和美家庭”评选活动。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考评小组,制定考评标准,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同时,对村民进行经常性的“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教育,大力整治村风民风,通 过这些措施和活动,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大加强,乡风更文明,农民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全村无一人参与邪教组织。在镇成校及镇领导的支持下,邀请有关专家为农家乐户主进行食品安全、餐饮卫生等知识的培训,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而且开阔了他们的思路,使农家乐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今年7月组织学生进行全村范围内的环保活动,拾捡垃圾3公里,使村民进一步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
3、全力做好治安、民调、交通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加强综治调解工作,组织巡防队巡逻。同时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村民提高防范意识,对违法乱纪行为和可疑人员,及时上报村两委班子或派出所。此外,村两委建立了安全片管理,对本村分为5个片23个小组,由村班子人员担任主要负责人。村两委对包干片实行网格化管理。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组织和落实人员进行值班巡逻,确保村民安全。在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的同时,还做好民事调解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解决民事纠纷多起,促进了邻里家里和睦团结。此外,我们还做好本村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提醒本村村民出行注意交通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保障了村集体及个人财产的安全,使村民在祥和的氛围中生活工作。
(四)促进资源特色再提升,实现机制更创新
1、巩固建设成果,强化长效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村容村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保洁体系,按照“户集、村收、镇运”的要求,建造垃圾收集房,配备保洁员和清运员,健全保结制度、清运制度、绿化养护制度、监督考核制度,使村庄长效管理得到有效落实。建立保洁经费的筹资渠道,对村庄长效管理资金实行“一事一议”,确保资金落实,保证长效管 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强化群众对生态理念的教育,自觉维护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2、整合资源优势,强化服务功能。近年来,我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集体经济收入明显提高,集体资产不断壮大。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今年我村对村集体资产进行了资产清理与评估,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其中经营性资产46万元按在册户口人员进行量化折股到人,实行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可以更好地经营村集体资产,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使集体资产得到更好的管理,强化了村干部勤政为民的服务意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借助县劳动局在村设立的劳动保障服务室,积极做好劳动就业信息发布、职工维权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今年狠抓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深入细致的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重点宣传,全村有60岁以上老人271人,原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3人,今年参加养老保险的达到155人,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村务阳光操作,推进民主建设。在县纪委和县农业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我村今年率先在全县实行阳理财工作,成立了阳光理财小组,建立阳光理财制度,每月定期按理财流程对村集体收入、支出进行审核,并由组长签字后报帐员才能让审批人审批,到镇财务代理中心报帐。阳光村务理财的试行,使村财务工作在群众的监督下运行。同时将全村的党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三块内容编制成阳光村务简报每季度一期向村民发放,在简报的最后一页都有意见栏,村民可以把意见通过这份简报反馈到村里、镇里和县里。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在群众的监督下开展,真正起到“阳光村务,阳光监督,阳光管理”的目的,推行阳光理财 和阳光村务简报是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树立村干部勤政为民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在中国和美家园的创建工作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这得益于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许多方面与县委、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和标准还有差距,与先进村、样板村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以这次创建中国和美家园为契机,以创建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以创建促提高,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以创建促提升,提升村庄环境的整体质量。在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巩固和深化创建成果,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全面推动劳岭村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篇:建设家园文化,打造和谐银行
培育家园文化,打造和谐银行
银行的发展,短期靠目标,长期靠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着力培育家园文化,营造和谐氛围,为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凝聚力,艰苦创业,积极进取,彻底扭亏为盈,建设和谐村镇银行,促进本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拟提出如下具体方案:
一、明确文化核心
本行“家园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感恩、奉献,团结、共济,包容、和谐。通过深入推进同心工程,加强对员工工作生活的关心爱护,在全行积极营造互助友爱、同心同德、荣辱与共、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增强全行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使员工自觉地将个人职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有机融入到全行改革发展之中。
(一)感恩
即: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二)奉献
即: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呈献给集体或尊敬的人。
(三)团结
即:为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
(四)共济
即:共同挽救;共同度过;共同成事;互相帮助。
(五)包容 即:宽容大度
(六)和谐
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
二、丰富文化内涵
以家园文化为基础,通过开展系列活动,采取相应举措,促进全行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员工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懂得感恩,乐于奉献,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为人处事体现包容,和谐共处,比肩共克时艰,顺利渡过时下困境,共同促进本行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体活动和举措如下:
(一)员工权益保障
为保障员工基本权益,提高员工归属感,本行已修订《慈溪民生村镇银行考勤休假管理办法》,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批准后实施,除常规的年休假外,增加了员工行龄假(每满五年一天,最多三天);病假(医疗期)待遇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女员工产假追加30天,达到128天,男员工护理假追加12天,达到15天等。
(二)员工亲情关爱
1、给予员工亲属发放节日慰问金或礼物(春节、重阳节等);
2、举办家属体检;
3、开展家属座谈会;
4、儿童节发放小礼物(每年已在开展)。
5、员工子女每到新的学年给予一定额度的物质鼓励金,激励员工努力学习,自强不息。
6、建立员工阅读馆(可设在各机构会议室),陈列各类图书(员工捐赠为主),除日常员工借阅、学习外,若有员工子女放学碰到家人不便接送的情况,可以安排在此阅读馆,等待家长下班,阅读期间可由各机构后勤阿姨帮忙照看;
7、继续开展员工生日礼物赠送活动(已实施多年)
8、为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或做出一定成绩的员工提供买房、装修、购车等一定额度的低息贷款。
(三)员工团队建设
1、团队合作精神
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及竞赛,如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扑克牌比赛、歌唱比赛;举办瑜伽、户外跑步等健身活动。对团队协作好的团队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2、提高员工素质
鼓励员工参加执业资格、在职教育及各项有利于工作和提升员工素质方面的考试,对取得证书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支持员工参加民生系统及外面的学习培训。
3、员工持股
条件成熟及员工自愿的情况下,推动员工持股计划,增强员工主动为行创收争利的主人翁意识。
三、形成良好的家园文化
通过系列活动和举措后,着力营造积极团结向上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家园文化,促进全行员工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事业追求,使家园文化成为本行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全行员工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不断地进步和成长,互相支持,共同度过本行艰难时期,共同分享本行发展的成果。
第三篇:建设和谐家园
建设和谐家园
小巷中,走过的人们相视一笑,互问你好;一封寄给贫困人民的信中,夹着百元大钞;火灾面前,冲进熊熊烈火,舍己救人;敬老院里,义务瞻仰老人。竞技场上,奥运健儿群显英姿。
我们的周围无时不刻都萦绕着许和谐,我们的家园中,一股和谐之风正弥散开来,全社会在各方面正欲实现协调和谐。我们都是黄子孙,建设和谐家园,我们义不容辞。
实现和谐,我们要勤于修身,少年壮志当拿云。周恩来总理12岁立下了宏大志愿——“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并以此勉励着自己奋斗一生。在奋斗的一生当中,他遭遇了生活的苦难、不幸,他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与其他前辈一起创造了和谐的新中国。
实现和谐,诚信是一剂良药。没有了诚信,世界将会变得晦暗,人与人之间会产生隔膜,互相欺骗。我们应该抱着一个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朋友,感谢邻居,感谢关心、爱护我们的人,在我们的周围创造一个和谐的小环境。无数个和谐的小环境加起来,就会建起一个和谐家园。
善于交往,和谐人生之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和谐的交往会像一场甘雨,滋润有一情感之苗,像一朵绚烂的花,开在人们的心间。把分享改成共享,“小我”之心瞬变“大我”。中华美德,“礼之用,和为贵”,曾子避席向孔子求教,孔融让梨于兄弟,张良帮老人穿鞋……亲情需要沟通,父母的心便是子女的天堂;社会也需要沟通,在文明礼仪的基石上建起和谐的社会。
关注社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中国人,就当做中国人该做之事。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要使社会和谐,就要奉献,才能提升生命价值,达到自身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保护环境,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如今,环境正在逐渐恶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台风频频,干旱严重,南极出现臭氧空洞……,大自然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唯一发现的生命载体,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拉起大自然的手,享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美妙。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培育和谐精神,共建和谐家园。迈步前进吧,让我们去拥抱明天美好的朝阳!
第四篇:建设和谐家园
建设和谐家园
家乡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家乡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家乡人民的物质生活越来富裕,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家乡的和谐社会建设,是家乡发展的转折点,对家乡更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与安乐》中也这样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的家乡——泉州,一个曾经受过这般苦难的孩子,在经历了种种之后,在竭力抗争了之后,现在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家乡的和谐社会建设,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泉州地处海防前线,并未吸引到国家的注意。国家投资少,经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状态,经济总量竟然居于全省地市倒数第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抓住机遇、扭住中心、爱拼敢赢、大胆实践,创造泉州发展历史的新辉煌。有人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泉州是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城市,从经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泉州速度”,到社会经济体制机制转型及变革的“泉州模式”,都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很显然的是,泉州地处一个尴尬的位置。作为台湾的近邻,之中台湾海峡的阻隔,严重阻碍了对外发展的便捷通道,但这实际上却是一把双刃剑。于两年前的5月14日,国务院颁布的以海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文件更是为泉州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知道,两年的时间很短,只是两个寒暑的轮回;两年的时间很长,足以见证一方水土的巨变。而今在不断努力下,海西建设就像是一座桥梁,为两岸经贸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泉州实现了经济上的巨大飞跃。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足以体现了国家政策的重要性。我的家乡泉州的发展与改变,其实就是社会建设中众多城市发展的一个小缩影。这座城市的变化是由一砖一挖砌起来的,滴滴汗水成就了这个茁壮成长的城市。这是个曾经付出过许多努力的城市,值得我去好好珍惜与付出。家乡的和谐社会建设,这是一片蓬勃发展的热土。
出生于农村的我对于家乡泉州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巨大变化,更是历历在目、感受良深。在童年的印象中,一座座矮矮的平房,一条条坑洼杂草丛生的小道,一个个汗流浃背的农民,充斥着泥土气息的空气,左邻右舍热情的互相串门的情景,这些便构成了过去农村的真实写照。但是,过去的农村已经离我们而去,现在是焕然一新的另一种现代风格了。
家乡的变化,首先体现在道路的改变。这是一条充满回忆的路,它已不再是过去的“山路十八弯”,而是条条羊肠小道变成了宽敞便捷的水泥大路。我还记得那条小时候曾经走过了上千遍的路,那条藏着好多童年回忆的路。还是会怀念当时的它,即使雨天是泥泞不堪的田埂路,晴天是尘土飞扬的黄泥路。而今,走过那条路时已是另外一种感觉了,更多的是回忆,感叹着纯真童年的离开、时代的变迁,是时间改变了它。但我更喜欢它现在的模样,充斥着新时代的气息,它是历史的见证,它与时俱进了。抬头一看是高楼平地起,过去那简陋的土房已不复存在,泥瓦土房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一座座洋房换旧屋,而不再是过去的一个房子里面挤着好几家的人。崭新的楼面,高贵的装修,齐全的家具,好似别墅一般的楼房不再只局限于大城市中了。这真的是农村的一大进步。家乡的政策改变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农村体制改革,三农问题,新农村建
设„„令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政府实行了多项救助补助政策以保障农民生活。百行孝为先,农村老年人补助计划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该政策有效保护了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尊重老人的原则。农村低保户政策提高了低收入户的生活水平,保障了农民生活。农村医保政策保障了农民的健康,以及农民正常的医疗活动。农民耕种的补助政策实施效果良好,更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收入,加大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可喜的是,村内许多企业投产,为我村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民的荷包鼓起来了,不再是从前为生计而发愁的脸,而是一个个洋溢着满足感与幸福感的笑脸。与此同时,农村的文化建设被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起来。村里面增设了一个老年人活动室,以及在小广场有一系列运动器具以供人们平时的正常运动、还有一些老人在小广场上练太极拳,更甚的是在重要节日中老年人还会来一段秧歌表演„„我们的农村简直活像一个小城市了。尽管家乡在巨变,但回到村里,依旧有种家的温暖。
但是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问题也截然而生了。环境污染问题则首当其冲,我还记得以前的农村没有汽车的鸣笛声,没有汽车的尾气污染,也没有工厂的废水废气污染。尽管要进步就会有牺牲,但是我们要用最大的努力把牺牲减到最小。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尽力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已经为我们如今的经济牺牲太多了,我们应当好好保护、好好珍惜它。而且,我们不能失去的是,我们作为农村人那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时代在变,可贵的是我们的农民精神始终不变。
农村的发展就像一面镜子,肯定了社会建设的举措,映射了社会的发展。从农村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并将他们扼杀在摇篮里。在飞速发展经济文化的同时,将环境的保护落到实处。因为在环境被破坏后,要将它恢复到本来面目,几乎已是不可能了。环境保护已是当务之急。
切入正题,如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也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由此可见,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长期赖以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家乡的和谐社会建设是历史赋予家乡人民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蓬勃发展的泉州,正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满载着走向城市繁荣发展的愿景,扬帆远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政策遍及了中国沿海的每一个城市,它就像春雨般滋润着海西,使泉州的经济蓬勃发展。从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一项项工程,一座座高楼,势不可挡地把泉州推向繁荣昌盛,如火般燃烧的经济发展,驱赶了贫困的寒冷,照亮了泉州老百姓们的心坎。
现在的泉州,它还只是个孩子。这个努力奔跑着的孩子,终于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正努力成长着,有一天终会长大的。家乡泉州的和谐社会建设还在路上„„
第五篇:打造精品社区创建和谐家园
打造精品社区创建和谐家园
发展中的东红庙社区
仙营街道东红庙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春霞
济宁市任城区仙营街道东红庙社区居委会,属于济宁市主城区中心位置,位于高新区新世纪广场以西,仙营绿地以东,洸河路以北,金宇路以南,占地约0.4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单位11个(中国银行、济宁市邮政局、济宁市邮政银行、济宁市任城区地税局、任城区财政局、任城区建设局、任城电视台、济宁市任城区武装部、济宁市消防支队、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洸河路小学),大型购物中心两个(赛宝量贩购物中心、爱客多购物中心),商业网点280多个,各大银行网点都有分布,辖区内有置城公园公寓、绿景苑小区、邮电小区、新世纪花园小区、都市春天小区、新天地小区、轴承厂宿舍区、开关厂宿舍区等,拥有常驻居民8900人和外来商务人员租住的混合开放型社区,社区内共有业主委员会七个,家委会两个,居民小组代表五十五人,社区现有党员109名,下设两个党支部,东红庙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一名,委员四名,居委会居委主任一名,委员四名,社区工作人员共有21名,为全辖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社区积极探索和谐社区建设新途径,全面开展“社区党建精品工程创建”活动,有效推动了东红庙社区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10年全年,东红庙社区先后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济宁市任城区政府“2010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仙营街道办事处“2010年底税收贡献先进单位”、“2010综合考评一等奖”、“2010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主题创意
东红庙社区党支部把创建精品社区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通过建机制、活形式、搭平台,积极探索出一条“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精品社区创建之路,构建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注重规范运行,完善精品社区创建机制
一是夯实社区基础,实现基础设施规范化。健全精品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邀请驻区单位党组织召开共建会议,积极发挥共驻共建单位支援社区建设的作用,采取捐款捐物的方式,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上半年,社区居委会帮助社区居民进行了自来水的改造工程,下半年又实施了供电的改造,切实解决了因为物业逐户收取水电费的难题,由居民直接到供水、供电部门按实际发生额缴纳水电费。2010年的主要工作是小区内环境绿化整治和改造。社区居委会2010年投入五十多万元,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小区绿化改造,更新小区健身广场设施,重新改造小区绿化带和停车位,改造新的小区大门和安全设施,新装路灯二十六盏,重新布局垃圾回收站。经过一年的治理,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东红庙社区是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路面整洁、花草铺设到位,居民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社区的范围,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二是健全网络管理,实现组织体系网络化。改变原有条块分割的旧模式,不断创新组织设置, 开展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推行社区建党总支、楼院建党支部、楼栋建党小组、在有条件的党员家中建党员家庭活动点的“四建”组织体系,将社区党组织建设向“两新”组织、社区产业链、楼宇、流动党员集中地延伸。截止2010年,新世纪花园小区中已建立“功能型”楼宇党支部1个,进一步扩大了社区党组织覆盖面,提高了群众的受益面。
三是狠抓职责落实,实现目标任务责任化。与街道党委签订社区党建工作责任书,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签订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精品社区创建任务,切实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同时,制定精品社区创建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季度考核、半年督查、年终总评的方式,分基础性、督查性、总评性三类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旗直共建单位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为共建精品社区提供强有力保障。
创新工作载体,搭建精品社区创建平台
一是搭建奉献平台,实现活动载体系列化。以党员奉献为核心,以活动载体为动力,搭建精品社区创建平台。在职党员通过“亮身份、树形象”、“党员一日捐献”、“党员一日保洁”、“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实现立足岗位敬业争优,形成奉献长效机制。
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实现服务功能标准化。积极推行和深化“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一条龙”等有效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服务领域。解决民生民难,拓展服务领域。同时,开展“社区先锋党组织”创建活动,对社区党组织实行“星级”管理,实现服务功能标准化。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区环境人文化。以“三联三帮四促进”、“五建五联五提高”、“城乡社区手拉手”等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和谐“六型社区”。依托党建、警务、卫生、科普、法律、计生、文体、环保、精神文明、劳动保障、双拥、进社区活动,切实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实现社区环境人文化。每年对社区的贫困户进行帮扶,共帮扶困难群众十五户,100多人;社区通过手拉手为其他家委会、新建小区,定期围绕党建、文化、就业、服务等方面开展互帮互助活动10多次。
四是社区集体经济和税收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2010年全年,东红庙社区全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00万,社区居委会全年完成税收530万,圆满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主要成效
东红庙社区自开展“社区党建精品工程创建”活动以来,充分调动了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创建热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四个提升。
一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承载力。通过精品社区创建活动,切实解决了城市化步伐加快带来的难以满足党员活动和社区服务的问题。
二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力。把那些真正热心社区工作,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优秀党员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不断改善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健全社区干部管理、考核、保障等制度,增强社区干部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社区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力。
三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感召力。在深入开展“双承诺”、“党员一日保洁”、“党员一日捐献”等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适合各类党员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驻区单位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形成。同时,采取志愿联建的方式,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少先队志愿者等队伍,开展治安巡逻、绿化护景、义务家教、法律咨询、敬老助残、医疗保健等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社区家庭和群众之中,使社区党建活动形式不断丰富,为广大党员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更多的载体,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感召力。
四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执行力。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为目标,激发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明确辖区内各类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由“松散型”变为“紧密型”,工作由以往的靠“情分”转变为“分内”,增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整体合力。逐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网络格局,切实增强社区群众尤其是退休老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共建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