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就业优先 服务社会民生--潍坊市年中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时间:2019-05-12 20:4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就业优先 服务社会民生--潍坊市年中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就业优先 服务社会民生--潍坊市年中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第一篇:坚持就业优先 服务社会民生--潍坊市年中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坚持就业优先 服务社会民生

--潍坊市年中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社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一九五一总体思路和局党委一三六一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三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就业、稳定就业,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城镇新增就业指标全面完成。2011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71万人,完成年计划的67.09%,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再就业2.19万人,完成年计划的57.52%,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4787人,完成年计划的95.74%。城镇登记失业率3.06%,低于年初目标0.7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继续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总体态势。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新格局,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现新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6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77.35%。其中省内转移5.61万人,省外转移1.35万人。《潍坊市2011年度各行业人才需求目录》编纂完成,高层次人才智力信息库初具规模,先后为427名高层次人才落实了技术补贴,审批材料2135份,发放安家补助费184.6万元,进一步扩大了政策的影响力。目前,我市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260名,完成全年计划的63%。

(三)市场促进就业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招聘实现新增长。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445次,1.8万家单位参加招聘会,登记需求人次数72.9万人次。1-6月份潍坊人才网人才库新增个人信息近3万份,比去年同期增长40%;累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8600多个,通过网站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000余人,网络招聘实现了新突破。

(四)失业保险重要作用得到新体现。截止6月末,全市参保户数8377家,参保人数67.63万人,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00.7%,征缴失业保险费2.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480万元,历年基金累计结余突破8亿元。共为3万余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7449万元,建立了失业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就业及创业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共培训4.36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1.2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70.59%,培训后就业率达到了85%以上;创业培训5730人,完成全年计划的71.63%,创业成功率达到了69%以上;农村劳动力培训2.51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2.85%,培训后就业率达到了80%以上,劳动者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贯彻落实,社区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上半年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74笔,贷款4365万元;其中中心城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23笔,贷款3354万元,共为符合条件人员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5.8万元。把市政府提出的“中心城区开发1600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260个,安置就业困难群体1944人;其中中心城区开发公益性岗位1640个,安置就业困难群体1412人。对2010年市级充分就业社区进行了表彰奖励,积极探索开展县市区级“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组织全市47名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协理员赴济南参加培训并进行了劳动保障协理员鉴定考试。截止目前我市已有58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实现了持证上岗,占到了全市所有街道、乡镇的一半以上。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第二篇:民生普惠 就业优先

民生普惠 就业优先

李盛丹歌

2012-08-14 10:25:57来源:《经济日报》2012年8月14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健全了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框架,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方能长治久安。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形成“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稳增长”的良性互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就业格局。

“十一五”时期,全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4500万人,27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稳定,770多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003年至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9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比2006年末增加了27%。2011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了创纪录的1221万人,全国就业人员超过7.64亿。

下岗职工成功就业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

作的通知》,第一轮积极的就业政策自此付诸实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鼓励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通过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0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先后有28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成功实现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基本解决了体制改革遗留的下岗职工问题。

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

“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就业招聘活动——春风行动,旨在为中小企业、农民工搭建信息对接、人岗对接平台,帮助农民工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是我国积极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有序转移的一个具体实践。

这十年,我国稳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坚持实施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2011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亿多人,比2003年底增加1.39亿人。有力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发展道路。

助力青年创业就业

苏锦山,湖南长沙滴水恩创业孵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领导的公司主要是

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谈到大学生就业,他的经验是积极利用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政府在资金、税费优惠等方面的资助,为创业就业添上一股巨大的推动力。

面对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高峰期的到来,我国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现阶段就业工作的首位,营造了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制度环境。

2003年至2011年,4000多万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既化解了新一轮就业高峰压力,也很好地发挥了高素质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中央及时将稳定扩大就业纳入恢复重建总体安排,实施了对口就业援助、以工代赈等特殊扶持政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严重冲击,中央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中,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应急启动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打出了发展经济拉动就业、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重点人群统筹就业、特别培训提高技能、加强服务促进就业的“组合牌”,已取得了良好成效。

第三篇:倾情服务民生 竭力促进就业

倾情服务民生 竭力促进就业

安仁县就业服务局成立于1982年,全额事业副科级建制。下设办公室、失业保险站、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五个股室。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就业的基本政策,拟定全县劳动就业工作实施计划,做好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失业保险、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工作。

2010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宗旨,构筑“和谐社会、和谐安仁”为目标,服务于“就业再就业人员”为根本,创新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就业政策的落实、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失业保险等工作,各项工作成绩卓著,为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66人,完成年任务的104%,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登记率100%,失业人员职业指导4703人,完成年任务的11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32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383人,完成年任务的102.9%。征收失业保险基金154.47万元,完成年任务的205%,新增参保人数5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上解省调剂金 14.7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27.82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59万元,组建创业指导服务专家22人,培育创业实体342个,完成年任务的114%,创造就业岗位1292人,开发可选用创业项目40个,建立孵化基地1个,2个创业示范园、8个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单位。

就业民生之本,保障是和谐之基。我们用自己的工作职责

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不断增强服务民生的自觉性,提升改善民生的执行力,诠释服务民生的真实内涵。

理念教育打造真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作为事关民生的劳动就业服务部门,我们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培育亲民情感,弘扬亲民意识。把是否有利于民生作为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塑造服务民生的崭新形象。

----通过学习教育强化民本理念。新时期的就业服务工

作,具有服务和谐民生的鲜明特征。为此,我们采取有效的工作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理念教育,局领导带头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学习党的十七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针对在全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开展的“优质服务年”及安仁县干部作风整顿活动要求,我们开展了“让我的优质服务使群众满意”竞赛,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倡导讲大局、讲礼仪、讲团结、讲学习、讲服务、讲创新、讲道德、讲廉洁、讲纪律、讲正气的“十讲”活动;为保证教育长效性,我们坚持每周五学习日制度,通过学习教育,干部职工主动、自觉服务民生的责任感显著增强。

为了给办事的群众提供一个方便快捷舒适的服务环境,今年我们花巨资改造了办公场所,建成了一个能够满足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失业保险、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信息

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同时要求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文明服务。把每个人的姓名、职务、工作职责等挂上墙以便监督。坚持文明礼貌用语,坚决杜绝忌用语。

惠民实事彰显真情

为了把“民本”理念转化为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我们把着力点放在民生建设的推进落实上,努力打造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和谐局面。

——在惠民实事上狠抓落实。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的用工需求和特点,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的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安仁培训品牌。对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我们选择一些社会急需、就业前景好较的专业或适合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第三产业的培训项目;针对农村劳动力技能转移培训,按照“政府引导、乡村组织、多渠道就业”的思路,突出培训特色,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零距离”的培训,方便了受训群众,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创新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储备式”技能培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训人员就业率在85%以上。我局的就业培训工作,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工作的一个最显亮点,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优秀就业培训中心。

为求职者服务,实现充分就业,提供优质职业介络服务,搭建市场信息平台,夯实服务基础,也是我们工作的主旋律。2008年

至今,我们组织举办了15场(次)招聘会,提供市场营销、餐饮服务、企业管理等20多个职位,3000多个就业岗位,进场求职者达到5000余人次。为广大求职人员提供了充分的就业空间,为用人单位搭建了选拔人才的就业平台,受到求职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有效地缓解了我县的就业压力。

失业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县的失业保险工作在全市年年都是遥遥领先,失业保险的扩面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2008至2010年,为特困下岗职工发放慰问金100多万元,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在服务社会上狠抓落实。坚持服务重心下移、服务关口前置、服务走向终端,树立民本单位的良好形象。主动深入基层,上门服务,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全县现已建成社区(乡镇)劳动保障站25个,联网率100%,使人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获得灵活、方便、快捷、人性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在实现跨越目标上狠抓落实。对照上级的年初目标

任务,我们也提出做出了保证完成与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的目标任务工作方案,并采取超常措施,强化督办,确保落实,解决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基金的征缴年年创历史新高。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在市为民办实事中,就业服务工作目标考核完成情况件件名列前茅。

自我突破实现真意

围绕“解放思想、创新创业、追赶跨越”主旋律,我们不断调整视角、科学思维、创新实践,激发改善民生的生机活力。

----在工作制度上勇于创新。我局的工作制度,特别是考勤制度在全县都是先进典型。每年初,我们就制定了《安仁县就业服务局目标考核方案》,方案里详细地制定了上下班作息制度,学习制度,奖惩制度等等,不论领导干部和职工,发现有与制度相勃的地方,均按照条例处罚毫不手软。为了服务水平,要求各股室及服务窗口,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优质、高效的服务措施,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在工作作风建设上勇于创优。为认真落实全市就业服务机构开展的“优质服务窗口”和县委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我们在全局召开了创先争优动员大会,传达学习了创先争创优精神,明确把“争做服务先锋、争当创优表率”作为在全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全力打造劳动就业服务品牌。要求全体职工根据活动方案的要求,明确自己的活动任务,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充分发挥岗位优势,将创先争优活动与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服务社会民生和优质服务窗口等劳动就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创先争优常效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长久开展。

安仁县就业服务局

二0一0年十二月

第四篇:申论热点 优先战略保民生怎么解决就业难

优先战略保民生——怎么解决就业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然而,2011年春节前后,招工难现象却再度发生。在不少地方,曾经熙 熙攘攘的劳务市场,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面对缺工困境,不仅东南沿海很多企业奔赴中西部地区上 门“请工”,当地企业也纷纷开出优惠条件家门口“留工”。一时间,招工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冷热两重天:就业难与招工难

2011年春节前后,劳动力市场上再度出现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局面。

一面是年复一年的就业难,一面是再度出现的招工难,看似相互矛盾,却又“两难”并存。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不禁疑惑: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应该怎么看?

◇ 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难掩就业难

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经“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要认清当前的“两难”局面,必须透过表象,深入分析,把准就业形势的“脉”。

先看招工难。据对16个用工大省的调查,招工难,主要难在用工需求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难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难在薪酬待遇较低的企业和岗 位,尤其在春节前后的特定时间段表现得更加明显。可见,招工难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等特点, 而不是全局性、普遍性的难。

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其农民工薪酬与东部地区农民工薪酬的差距逐渐缩小。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调研显示,东部地区打工者月收入为1455元,中部为1389元,西部为1382元。东部比西部仅高5%,而5年前为15%。

权威声音

就业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

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最近几年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招工难,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的一线,这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人口红利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结束。

出现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用工需求普遍增加;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一批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随着强农 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不少劳动力返乡务农;部分企业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权益没保障,拴不住心,留不住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预期提高,对工作比较 “挑剔”;一些农民工自身条件、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符;等等。

实际上,招工难反映的是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在某些方面的“不匹配”,而不是劳动力总体上的短缺,更不意味着就业形势已根本好转。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岗位缺口大。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历史最高峰,为9.97亿。城镇平均每年需就业劳动力约为2500万人,岗位缺口每年将在 1300万以上。此外,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转移就业约800万—900万人,可以说就业压力是长期存在的。

供需有错位。我国劳动力市场不仅总量供大于求,而且存在供需不对接的矛盾。一边是有人没事干,一边是有事没人干;一边是有事不会做,一边是有事不愿 做。比如,不少大学毕业生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也不愿到有“用武之地”的广大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

服务不完善。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发达,中介组织不规范,信息渠道不通畅,一方面很多岗位“虚席以待”,另一方面很多劳动者“求职无门”。就业指导和培训不到位,使劳动者求职能力和职业技能难以提升,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政策不健全。由于户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还没完全打破,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各种不合理的“土政策”、潜在的就业歧视、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等,抬高了就业门槛,限制了劳动者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流动,造成部分劳动者难以就业。

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必须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气,想方设法解决好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深度解读

就业优先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 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

从2006年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7部委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2—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5年来,全国已选派14.3万名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服务。

◇ 就业政策“领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对于劳动者来说,能否找到工作,首先取决于岗位是否充足,岗位越多,就业的机会越多。要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政策是关键。只有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才能为促进充分就业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初步建立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一整套稳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 期间城镇新增5700万就业人口,接近法国人口总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以内。“十二五”期间,我国需就业劳动力比“十一五”期间每年多出100万。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地位,推出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在支持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多岗位。企业是经济活动和吸纳就业的主体。要继续积极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稳定在岗劳动力,建立失业预警等机制。同时,提供各种 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设立新的岗位,并根据吸纳劳动力的数量给予相应奖励。目前,中小企业承接着80%左右的新增就业人口。应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作 用,切实贯彻《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财税、融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解决其吸纳就业 不稳定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就业主体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于私营企业,目前私营企业840多万户,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74%,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户,1.8亿多劳动力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业。

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拓展岗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应以最大化就业为重要依据,处理好调结构与保就业的关系。制造业改造提升,必须考虑充分就业的要求,尽量减少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培育新兴产业,应着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产业。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弹性最大的部门,发达国家70%以上的就业在服务业,而我国仅为34.1%。近年 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提高服务业 比重,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

专家点评

扩大就业必须倚重服务业

蔡昉(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从投入产出效果看,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第三产业 是1000个,说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极大。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接近30%的就业人口,可能是工业吸纳就业的合理能力,而中国工 业目前的就业人口正好和这个水平接近,无法再接纳大规模的劳动力。扩大就业必须倚重服务业。

在帮扶困难群体中“订造”岗位。对于大龄下岗人员、残疾登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可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保障其就业。积极开发城市环保、绿化、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并优先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人员就业。

◇ 自主创业“启航”:就业天地更宽广

多年前,一提到“阿里巴巴”,人们就会想到那位与四十大盗斗智斗勇的神话人物;如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马云。他创立的阿里巴巴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并通过网络平台帮助人们实现就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着多元化的互联网业务,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和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现服务来自超过240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用户,在世界70 多个城市有2.2 万多名员工。

创业创造岗位,就业源于创业。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就业,还具有带动他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据测算,一个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个人就业。以马云、任正非、刘永好等为代表的新时期自主创业的典范,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而且带动千千万万人实现了就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自主创业。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培训、健全创业服务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从2009年开 始,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85个城市开展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城市工作。要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提供服务保障,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 实现自主创业。

目前,85个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正在深入开展。通过创建活动,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创业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创业者面临的障碍、风险远大于普通就业者,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扶持。应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 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者开放。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 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和减免。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帮助创业者“轻装上阵”。

政策传真

农民工、大学生、困难群体等创业可享受多项政府扶持政策

◎对初创企业,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

◎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高校毕业生为10万元);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财政全额贴息。

◎自2011年1月起,从事个体经营者,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从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高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强化创业教育。创业难,成功创业更难,我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这与创业者缺乏相应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应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教 育,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帮助劳动者掌握、提高与创业相关的各种能力。在大学 开设创业教育、创业案例讲解、创业投资等创业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2011年,将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引领15万名大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教育部推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

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营造良好氛围。当前主动选择创业的劳动者比例偏低,城镇居民有创业意愿的不到5%。应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使更多的劳动者 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发挥社会各方面支持和推动创业工作的积极作用,普及创业知识,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 创业典型,特别是面对失败不屈不挠成功实现再创业的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

我们也要看到,创业之路绝不是坦途,充满了风险和艰辛,既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也离不开创业者自身的激情、智慧和努力奋斗。创业者应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敢闯敢试的创业意识,勇于挑战自我,勇于面对挫折,脚踏实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力拼搏;充分利用各项创业政策,结合自己的优势和专长,找准创业的落 脚点,提高创业成功率。

◇ 职业培训“助航”: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一招鲜,吃遍天”,“有了金刚钻,揽得瓷器活”,这些充满生活智慧的俗语,揭示了就业问题上的一个道理:知识和技能最重要。而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离不开职业培训。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劳动者职业培训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培训劳动者达8600万人次。但总的看,我国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还难以适应经济发 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 训制度。要贯彻落实好《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体系,积极开展职前和在职全程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我国今后10年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2011—2020年,我国计划新培养350万名技师和100万名高级技师,使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达到1000万人。同时,还将建设1200个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00个左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扩大规模,让培训“全覆盖”。目前,我国职业培训的覆盖面还比较窄,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职业培训。要建立起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 的职业培训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开展职业培训。今后5年,将力争使新就业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职业培训,使技能岗位职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 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使高技能人才培训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分类施教,让培训“合口味”。不同劳动者,培训需求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大学毕业生、“两后生”(城乡未 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对企业在岗职工包括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 高技能人才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做到“就业一人、培训一人”。面向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所需的核心技能,实现“创业一人、带 动一批”。

提升质量,让培训“见实效”。质量决定效果。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根本,合理设置培训专业,科学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含金量”。加强师 资队伍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强化对培训过程监管以及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严格测评考核。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岗位要求 的紧密挂钩。2009年起,团中央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项目,分期分批培训进城青年农民工20万名,大部分顺 利就业。

“订单式”培训

由用工企业向当地劳动部门提供就业信息,包括所需工种、人数、薪金和技术要求等,劳动部门把这些信息加以整合后,提供给劳动力输出地的劳动部门,输出地的劳动部门根据“订单”要求组织培训,然后将这些劳动力整体输送给对方。

加大投入,让培训“不差钱”。“十一五”期间,国家用于职业培训的经费达230亿元。从2011年起,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对职 业培训的资金投入,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对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和新成长劳动力,政府将埋单为他们提供培训。目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 已公开征求意见,要求用人单位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培训经费,列入成本费用,依法在税前扣除。

◇ 公共服务“护航”:求职之路更顺畅

“春风行动”暖人心,就业服务到家门。2011年农历正月十二,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浓厚气氛之中。在劳务输出大县安徽省东至县,政府组织的“春风行动”却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很多农民工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制度和体系,初步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4级公共就 业和人才服务网络。各级政府广泛开展了包括“春风行动”在内的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开展职业指导,实施 就业援助等。“十一五”期间共为3.3亿人次提供了职业介绍等服务。要继续完善城乡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当好“顾问”,大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很多劳动者对国家政策、市场供求情况及自身职业倾向不太清楚,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服务。政府举办的公共就业和人 才服务机构,如各种人力资源市场,积极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服务,开展个人职业素质测评,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更好地掌握求职方法。对有意创业 者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创业。

2004年,专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的“春风行动”首次启动,此后每年举办一次。2011年“春风行动”从2月15日持续到4月底,以“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为主题。

扮好“红娘”,主动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市场千变万化,劳动者和工作岗位之间常常对接难,在二者之间牵线搭桥,是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重要内容。公共就 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互联互通。通过现场发布、互联网发布和组织招聘会等方式,免费为求职者介绍各种用人岗 位。

济南举行女性专场招聘会

2011年3月8日,山东省济南市人社局、济南市妇联举办“庆三八”送岗位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近百家单位在招聘会上提供了适合女性的岗位4000余个。

做好“后援”,积极进行各种帮扶服务。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劳动者经常会遇到失业、劳动纠纷等难题,需要政府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建立健全促进就业与失业 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的联动机制,完善就业者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就业困难群体,不断完善就业援助机制,提供专项政策扶持,力争 “有一人,帮一人,稳一人”;对确属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就业援助体系,提供“一对一”帮扶;对“零就业”家庭实施重点就业援助,做到随时出 现、随时安置。

深度解读

全国性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1月份针对城镇就业困难人群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

◎春节后针对农民工开展“春风行动”。

◎5月份针对高校毕业生和其他求职人员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9月份针对离校未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月活动”。

◎11月份针对来年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周”活动。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实现就业就是他们一生幸福的重要支点。随着政府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和措施的深入实施,各类群体就业难的问题必将得到进一步缓解,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一定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相关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第五篇:打造“就业四环路”创新服务惠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惠民之策。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深刻影响着就业工作,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两难相互交织的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创新服务模式,破解“两难”困局,以更加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保障改善民生成为各级人社部门的首要任务。

2016年以来,市人社局在全国首创跨区域就业合作模式,初步打造出许昌的“就业四环路”,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7.26万个,促进城乡就业15.12万人。不仅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就业岗位的需求,真正让群众“就业有路”,实现充分就业,而且有效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实现了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服务中心,打造“就业一环路”

“就业一环路”,是指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在许昌市内就近就地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这是我市城乡就业的“主路”。2016年,开发“一环路”市内岗位9.5万个,促进就业8.02万人。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从服务各类人才和服务企业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强对各类人才服务的准确性,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在全省率先探索运用“就业服务五步工作法”,即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推荐培训、推介就业、跟踪服务等一站式集约服务,帮助求职人员规划自己的就业之路。另一方面,深化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我们广泛应用全国首创的“对比法、算账法、保障法”企业用人指导技术,为企业开展精准的用人指导服务。通过运用“对比法”,帮助企业查找人事管理的漏洞和不足,指导企业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招到人才。运用“算账法”,使企业了解各类人才的刚性生活支出,合理确定所需人才的待遇,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运用“保障法”,为用人企业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有效解决企业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等问题。

2016年,累计服务企业9千家次,市、县、乡三级人力资源市场联动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09场,兑现了“不挑不拣五天上岗”的服务承诺,动态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为零,全年实现城镇就业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远低于全省4.5%控制目标,确保了全市城乡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二、互联互通,构筑“就业二环路”

“就业二环路”,是指省内环绕许昌城市群,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同步的就业服务机制,促进城乡就业。我们通过走访调查10000名劳动者,了解到有3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5%的城镇劳动者,13%大学生有意向市外就业,但不想离家太远。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方向。围绕劳动者需求,我们开展省内城市之间就业合作,建立环许昌城市就业圈,构筑“就业二环路”。

目前,我们与郑州、洛阳、开封、漯河、平顶山等环许昌的6个省辖市,签订《跨区域就业合作协议》,分别指定专人、专门窗口接待合作城市企业和人才,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实现招聘信息异地同步发布,降低企业招聘和人才求职成本,为各类劳动者和各类人才转移就业提供联动服务。同时,我市豆制品加工、高效农业、档发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与平顶山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洽谈,引进一批普通工人,满足企业春节后开工所需,丰富跨区域就业合作方法和内容。通过构筑就业“二环路”,开发省内就业岗位3.5万个,促进就业3.1万人。

三、优势互补,铺设“就业三环路”

“就业三环路”,是指打通与省会城市、发达城市公共就业服务通道,为各类人才走出许昌就业提供安全便捷服务,为我市重点企业精准引进人才搭建平台。通过铺设就业“三环路”,开发国内就业岗位3.9万个,促进就业3.5万人。

我市与南京、西安、苏州市、无锡市、银川、咸阳等7个城市,建立跨区域就业合作工作机制。许昌市各类人才持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介绍信或本人身份证,即可到合作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享受免费服务、优先服务,确保找到工作上岗为止。同时,邀请省外合作城市来许昌招贤纳才,与有外出就业意向的人才零距离沟通洽谈。2016年春节期间,江苏省苏州市和太仓市人社局,带领江苏申久化纤有限公司、苏州天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专程来许参加跨区域就业专场招聘会,现场提供就业岗位972个,当场达成就业意向116人。

我们还与合作城市和长安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院校开展引进人才服务,为许昌市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实现城市之间、企业、院校、人才五方共赢。

四、齐头并进,开拓“就业四环路”

“就业四环路”,是指开发安全稳定有保障的境外就业岗位,满足不同层次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境外就业不仅有利于缓解市内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劳动者到国外学习先进劳动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我们顺应城乡劳动者境外就业需要,与具备境外就业资质的河南省人社厅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河南省对外劳务合作公司,以及郑州市人社局职业介绍中心开展合作,拓展了境外就业通道,发布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就业岗位3600个,实现境外就业961人。

在就业服务工作实践中,我们注意到有一部分大学生和年轻劳动者择业时,往往忽视自身条件和用人单位需求,单方面“重白领、轻蓝领”,多次求职、多次参加招聘活动,均不能如愿。因此,我们发挥主流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的作用,引导劳动者转变更新择业观念,推送“就业四环路”服务,引导各类人才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丰富人生经历,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打下素质基础。

2017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丰富跨区域就业合作内容,不断提升拓展许昌“就业四环路”,举办跨区域就业活动30次,开发跨区域就业岗位6万个,促进转移就业5万人次以上,逐步形成市内就业、省内就业、国内就业和境外就业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打造许昌市“就业四环路”特色品牌,更好的改善保障民生。

下载坚持就业优先 服务社会民生--潍坊市年中就业工作成效显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就业优先 服务社会民生--潍坊市年中就业工作成效显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人为本 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以人为本 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合肥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人为本,不断拓展就业服务功能,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做好就业管理、职......

    前郭县就业服务局2012年民生项目

    前郭县就业服务局2012年民生项目2012年我局主要民生项目和指标: 项目一: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300人; 项目二:实现下岗失业再就业2200人,其中解决大龄就业困难人员1200人就业,城镇失业......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工作调研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工作调研青年就业,一直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青年就业的环境、条件、愿望和职业选择等都发生了深刻的......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就业服务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就业服务工作 【摘要】 随着地下石油资源自然递减,油气主业用工量逐年压缩。企业多次重组整合、提前退休、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改革政策的实施,使社区的失......

    人社局就业服务民生总结材料(共五则)

    人社局就业服务民生总结材料 人社局就业服务民生总结材料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作为民生大事来抓,始终本着“民生需抓落实、抓民......

    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五篇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项事关全局、惠及百姓的系统工程。我县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一......

    就业服务局月份工作总结及月份工作安排

    就业服务局月份工作总结及月份工作安排2019年七月份,**市就业服务局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要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统筹规划全市就业创业工作。一、*月份工作完成情况(一)......

    2010年峡江县就业服务工作要点(精选5篇)

    2010年峡江县就业服务工作要点 2010年全县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保企业与保就业并举、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举、县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举,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