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各国的幼儿园教育特点
各国的幼儿园教育特点
美国的幼儿园
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幼教工作者将幼儿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比如:电脑区、图书区、泥塑区、植物区、动物区、积木区、玩沙区、玩水区、烹调区等,让宝宝自己选择活动区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场所。
为了培养宝宝对环境的信任感,他们将玩具、物品等分类摆放,显示清晰,宝宝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觉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为了让宝宝学会友好相处,准备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宝宝都能得到,无须争抢。同时,不同的区域使得每个宝宝都能自由地与几个伙伴在一起活动、交流,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经验。如果宝宝之间发生争执,老师就引导他们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沟通。
为了让宝宝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他们将宝宝做的各种功课:图画、剪纸等,贴在宝宝平视就能看到的地方。
美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3.能对成人的各种要求做出反应,有信任感、责任感、自尊心。
4.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友好地与同伴交往。
5.不断提高肢体动作的准确性、手眼动作的协调性。
6.通过游戏丰富知识、经验,并对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分类。
7.通过培养艺术技能和认知技能,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和情感。
8.培养学习技能,如读、写、算,但不强迫他们学习,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进行学习。英国的幼儿园
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宝宝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观念,符合宝宝的心理特点。比如,在读故事书的时候,让宝宝装扮角色来演绎故事、理解情节、体验人物感情;在解释“浮”和“沉”意义的时候,让宝宝在水盆里摆放塑料片、铁片、纸片进行观察;用娱乐性软件,让宝宝在电脑上通过游戏认识形状、数量,学习下棋、走迷宫等„„充分满足了宝宝的好奇心,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在活动中,老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宝宝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给予很高评价。
英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创造性。
2.发展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
3.注重对兴趣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对能力的全面发展。
4.注重思维与想象,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
5.培养爱的理念,铸造自信的人格,锻炼社交技能。法国的幼儿园
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大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不是幼儿园说了算,而是充分听取父母的意见,跟父母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小到每个宝宝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都利用父母接送时间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
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宝宝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法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提高机体的平衡性及协调性。
2.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3.积极地与教师、同伴交往。
4.发展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5.发展自由探索、独立创造的精神。
6.获得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粗浅知识与技能。新西兰的幼儿园
幼儿园注重让父母和社区的其他人员一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宝宝在家庭、社区、幼儿园不同的环境里,通过与不同对象的交流,来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论性别、能力、年龄、种族、社会背景等,自己都应该得到尊重,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新西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身心健康,情绪愉快,保证安全,避免伤害。
2.适应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日常生活,能判别行为的对与错。
3.全方位学习,全方位发展。
4.充分发展个性,并学会与同伴相互学习。
5.发展语言交往技能与非语言交往技能,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和表现。
6.通过积极的探索来学习,获得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自信心。
7.学习思考与推理,认识自然、社会。日本的幼儿园
在幼儿园,每个宝宝都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橱、收拾餐具、摆放桌椅。而且衣服穿得很少,喝的是凉水,吃的是冷食。
大量的室外体育运动、远足是幼儿园的重要科目。他们的运动丰富多彩,有些是我们认为对宝宝不适宜,可能造成脱臼、扭伤的项目,如荡绳、拉单杠、爬网绳、堆沙丘、钻山洞、相扑、走平衡木等。这些运动可以培养宝宝不怕困难的精神、健壮的体魄和灵巧的技能,而且在实践中没有发现宝宝受到损伤。
远足不仅锻炼宝宝的体力,还有采集标本、回来展出的任务,宝宝们往往兴致很高,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活动。
识别交通灯、懂得必须走人行道、知道在火灾或地震等来临时怎么保护自己等等,都是幼儿园上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日本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坚强韧性,不怕困难 3.会开动脑筋学习4.有动手能力
5.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6.懂得交通、地震等安全知识。
奥地利的幼儿园
奥地利幼儿园的老师们充分利用童话、太空世界等素材,让宝宝通过扮演童话人物、自编童话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戏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也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而在想象与现实的比较中,宝宝还掌握了理性的对比方法。
幼儿园里有专门的手工间,有专供宝宝使用的刨子、锯子等工具;有专门的厨房,里面的设备也是适合宝宝使用的。宝宝在游戏般的劳动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还对社会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
奥地利是一个“音乐国”,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幼儿园也是如此。为了培养宝宝的乐感和节奏感,规定音乐老师必须会弹奏吉他,同时老师至少还要会其他一种乐器。但重视音乐教育不是强制孩子学习,不为学习音乐而扭曲孩子自由发展的天性,也没有“督促”孩子学习音乐(包括乐器)的做法。
他们还将画画与诗歌欣赏相结合,鼓励宝宝为自己的图画、雕塑、木刻作品,创作出三言两语的儿歌来描绘,并朗诵出来。这些似乎是艺术家做的事,可对宝宝说,绝大多数都能胜任这样的创造性工作。
奥地利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发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2.发展动手能力,形成自信心
3.把音乐作为基本素养,激发对音乐兴趣,培养乐感和节奏感;同时发展其他艺术能力。
新加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新加坡的托儿所和幼儿园为3到6岁的孩童提供三年系统的学前教育。在新加坡教育部注册的幼儿园由社区基金会、宗教团体和社会商业团体经营。而托儿所则由社会发展部发出经营许可证。
幼儿园和托儿所通常以英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大部分幼儿园每天的上课时段分为上午班和下午班,每班上课时间从两个半小时到四个小时不等,每周上课五天。此外,本地也有国际学校为在新加坡工作的海外人士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课程。
幼儿园各个年级的日常课程包括开发语言和阅读能力、基本算术、简单的科学常识、社交技能、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等学习活动,以及音乐欣赏和户外活动。所有的儿童都学习两种语言,英语和母语。每天3到4个小时的幼儿园每月的收费为110-240新元(杂费另计约80-90新元)。
托儿所与幼儿园的报名日期都不一样,如果有学额,大多数托儿所和幼儿园均允许孩童在全年的任何时候入学。
外国源流学校学前教育班
设在新加坡的一些外国源流学校为其侨民子女提供学前教育。这些学校一般采用本国的教材并以该国的语言授课,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这些学校大部分都是很靠近外国所侨民的聚居地。
新加坡国际学校的收费比本地幼稚园和幼儿托管理中心的收费高昂。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原则
新加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让幼儿能愉快地去观察、探索和发现世界。为了培养有思想的民族和终身的学习者,国家需要教育幼儿学会思考和在思考中学习。然而,幼儿的思考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但语言和思想的联系又是紧密相连的,在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时,最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新加坡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把语言技能作为坚固的基础。
新加坡的幼儿园课程框架在设计时还着重考虑影响幼儿个性与技能发展的因素,如: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调控身体的技能,积极的家庭观和社区观等。
第二篇:各国的幼儿园教育
各国幼儿园教育大不同
[来源:三九健康网] 2010-4-21 13:48:1
5编辑:思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各国幼儿的教育目标和方法不一样。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教育目标。
美国的幼儿园
★美国的幼儿园
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幼教工作者将幼儿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比如:电脑区、图书区、泥塑区、植物区、动物区、积木区、玩沙区、玩水区、烹调区等,让宝宝自己选择活动区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场所。
为了培养宝宝对环境的信任感,他们将玩具、物品等分类摆放,显示清晰,宝宝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觉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为了让宝宝学会友好相处,准备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宝宝都能得到,无须争抢。同时,不同的区域使得每个宝宝都能自由地与几个伙伴在一起活动、交流,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经验。如果宝宝之间发生争执,老师就引导他们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沟通。
为了让宝宝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他们将宝宝做的各种功课:图画、剪纸等,贴在宝宝平视就能看到的地方。
美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3、能对成人的各种要求做出反应,有信任感、责任感、自尊心。
4、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友好地与同伴交往。
5、不断提高肢体动作的准确性、手眼动作的协调性。
6、通过游戏丰富知识、经验,并对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分类。
7、通过培养艺术技能和认知技能,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和情感。
8、培养学习技能,如读、写、算,但不强迫他们学习,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进行学习。★英国的幼儿园
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宝宝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观念,符合宝宝的心理特点。比如,在读故事书的时候,让宝宝装扮角色来演绎故事、理解情节、体验人物感情;在解释“浮”和“沉”意义的时候,让宝宝在水盆里摆放塑料片、铁片、纸片进行观察;用娱乐性软件,让宝宝在电脑上通过游戏认识形状、数量,学习下棋、走迷宫等……充分满足了宝宝的好奇心,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在活动中,老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宝宝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给予很高评价。
英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创造性。
2、发展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
3、注重对兴趣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对能力的全面发展。
4、注重思维与想象,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
5、培养爱的理念,铸造自信的人格,锻炼社交技能。★法国的幼儿园
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大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不是幼儿园说了算,而是充分听取父母的意见,跟父母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小到每个宝宝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都利用父母接送时间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
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宝宝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法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提高机体的平衡性及协调性。
2、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3、积极地与教师、同伴交往。
4、发展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5、发展自由探索、独立创造的精神。★新西兰的幼儿园
幼儿园注重让父母和社区的其他人员一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宝宝在家庭、社区、幼儿园不同的环境里,通过与不同对象的交流,来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论性别、能力、年龄、种族、社会背景等,自己都应该得到尊重,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新西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身心健康,情绪愉快,保证安全,避免伤害。
2、适应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日常生活,能判别行为的对与错。
3、全方位学习,全方位发展。
4、充分发展个性,并学会与同伴相互学习。
5、发展语言交往技能与非语言交往技能,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和表现。
6、通过积极的探索来学习,获得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自信心。
7、学习思考与推理,认识自然、社会。
6、获得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粗浅知识与技能。★日本的幼儿园
在幼儿园,每个宝宝都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橱、收拾餐具、摆放桌椅。而且衣服穿得很少,喝的是凉水,吃的是冷食。大量的室外体育运动、远足是幼儿园的重要科目。他们的运动丰富多彩,有些是我们认为对宝宝不适宜,可能造成脱臼、扭伤的项目,如荡绳、拉单杠、爬网绳、堆沙丘、钻山洞、相扑、走平衡木等。这些运动可以培养宝宝不怕困难的精神、健壮的体魄和灵巧的技能,而且在实践中没有发现宝宝受到损伤。
远足不仅锻炼宝宝的体力,还有采集标本、回来展出的任务,宝宝们往往兴致很高,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活动。
识别交通灯、懂得必须走人行道、知道在火灾或地震等来临时怎么保护自己等等,都是幼儿园上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日本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坚强韧性,不怕困难;
3、会开动脑筋学习;
4、有动手能力;
5、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6、懂得交通、地震等安全知识。★奥地利的幼儿园
奥地利幼儿园的老师们充分利用童话、太空世界等素材,让宝宝通过扮演童话人物、自编童话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戏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也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而在想象与现实的比较中,宝宝还掌握了理性的对比方法。
幼儿园里有专门的手工间,有专供宝宝使用的刨子、锯子等工具;有专门的厨房,里面的设备也是适合宝宝使用的。宝宝在游戏般的劳动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还对社会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
奥地利是一个“音乐国”,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幼儿园也是如此。为了培养宝宝的乐感和节奏感,规定音乐老师必须会弹奏吉他,同时老师至少还要会其他一种乐器。但重视音乐教育不是强制孩子学习,不为学习音乐而扭曲孩子自由发展的天性,也没有“督促”孩子学习音乐(包括乐器)的做法。
他们还将画画与诗歌欣赏相结合,鼓励宝宝为自己的图画、雕塑、木刻作品,创作出三言两语的儿歌来描绘,并朗诵出来。这些似乎是艺术家做的事,可对宝宝说,绝大多数都能胜任这样的创造性工作。
奥地利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发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2、发展动手能力,形成自信心;
3、把音乐作为基本素养,激发对音乐兴趣,培养乐感和节奏感;同时发展其他艺术能力
第三篇:各国幼儿园教育
各国幼儿园教育
韩国幼儿园约父母个别谈
在韩国,有些幼儿园多了个花样,就是约父母个别面谈。很多家长参加过家长会,平时有什么事也都是打电话跟老师说说,个别面谈是否就是个形式,走个过场?
家长按着约定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很热情,面谈的主题当然是孩子。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活动情况、日常饮食以及和小朋友的交往等等,还有幼儿的学习手册,老师都一一拿出来给家长看,对幼儿更是大大地称赞一番。另外,父母对幼儿园的期望和对老师的期望,老师也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很多家长发现面谈后,后期效果非常好。
第一,老师和家长关系感觉亲近了。第二,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面谈的时候,老师当着幼儿的面,把幼儿夸了一番后,幼儿每天去幼儿园都是蹦蹦跳跳的。
这种面谈在韩国也不是每个幼儿园都有的,很多也是大班的家长会,家长希望幼儿园都推广这种面谈形式。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是小商店
美国幼儿园的一间教室就像一间包罗万象的小商店,琳琅满目的物品拥挤在一起,但这些看似凌乱的房间却是有章可循的。它一般分为玩具部、绘画剪纸部、积木部、字谜画谜部、戏装部、厨房部、图书部。从这些部门的名字就可知道在这里干些什么。如在厨房部,孩子们就玩锅碗瓢盆、玩具蔬菜,或进行做饭游戏等。
美国幼儿园教育很重视幼儿园的教室布置,这是同美国幼儿园的教育观分不开的。美国幼儿教育的主要观点包括:
*幼儿必须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作用进行学习;
*幼儿教师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中的物体、材料和人进行相互作用;
*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课程。
由此,美国幼儿园将教室的布置视为一种策略,认为教室的布置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学习区域:积木角、家庭角、桌面玩具角、艺术角、科学角、图书角。这些领域也可用来进行集体活动。如音乐和运动活动、讲故事和班级会议等。最近,有的幼儿园还增加了计算机和烹调角。
*各个领域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心中有数。
*热闹的地方和安静的地方被分隔开来,交通要道被用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在美国的幼儿园里,材料是摆在矮的架子上的,这样儿童能够轻易地拿到它们。架子上有标签,干净、不杂乱,这样材料就很容易被看见、被选择、被取放。
*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可以教孩子分类,并把东西按序摆放。
*每一个领域的材料都很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
*不同的材料训练不同的感官,提供不同经验。
*各活动区的玩具架摆放整齐,分类清楚,幼儿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的物品,不会为找不到所需的物品感到不安。
*幼儿的美术作品贴在艺术角,与他们的水平视线高度一致,这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重视。
*教室的图书角温馨舒适,使他们能坐下来阅读或休息。
*各活动区的材料足够,以减少幼儿之间的争吵。
*幼儿三三两两地在一个活动区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相处,彼此信任。
在美国,幼儿在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什么学习任务,但是他们每天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画画、剪纸和拼贴东西。他们画蜡笔画、油画、粘贴画,有时候就是在乱画。孩子们爱做的另一项工作是用剪刀剪纸。这里的小孩很小就被允许使用剪刀,他们很快就能熟练地剪各种图形。这些活动极大地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很好地做到手脑并用,互相促进。
在幼儿园里,孩子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要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洗手、吃饭、倒剩饭、摆放玩具等都是自己去做。另外,如果一个孩子因和别的孩子争吵而来找老师,老师问明原因后教师会对他说:“你去对他说出你的想法。”这个孩子就会很认真地过去对另一个说:“That is not ok.I don’t like you do that(那样不好,我不喜欢你那么做)。”一般问题也就解决了。稍复杂的问题,老师会出来主持公道。
美国的幼儿园从来没有给孩子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等的评比活动。幼儿园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的、优秀的、平等的,没有什么优劣之分。老师也是时时在向孩子们灌输这样的观念。一次,一个孩子用橡皮泥做了个玩具对老师说:“看,我做的比安妮做的好。”老师马上纠正他:“不是比她的好,而是你做的和她做的有不同的地方。”孩子坚持说:“我认为我的就是比她的好。”老师也更加严肃地纠正道:“不对,我认为你们两个做的东西有不同之处,各有各的特点。”老师不想让孩子那么小就背负着人为划分出来的好坏高低的思想压力,如果孩子因此而形成自高自大或自暴自弃的心理,那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好的。
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在这里一切都是宽松自由的:爱玩什么玩什么,午觉睡多睡少没人管,吃饭爱拿多少拿多少。但是这不意味着孩子们可以为所欲为。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他也将受到惩罚。比如一个孩子打人、说话不礼貌、在屋内大声喊叫等,老师就会把他抱走或让他自己走到一个椅子旁边坐下来反省,几分钟后老师解除他的处罚后他才能恢复玩耍的自由。这种处罚方式不是伤害孩子的肉体,而是让他体验被限制的滋味,反省自己的过错,从而珍惜遵守纪律带来的自由。
英国幼儿教育世界首屈一指 英国的教育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这与他们幼儿教育打下的根基密不可分。
能歌善舞的宝宝
复活节前,我随大学唱诗班从格拉斯哥驱车北上苏格兰高地巡访幼儿园,一路上我们参观了市区幼儿园、城镇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和人烟稀少的山区幼儿园。所到之处,都受到幼儿园师生的热烈欢迎。唱诗班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一首首激情振奋的音乐,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游戏,使小朋友们陶醉在无限欢乐之中。当锣鼓敲响,吉它弹起,风笛吹鸣,孩子们欢快地和大人们一起跳起热情奔放的苏格兰民间舞蹈。那悠扬的歌声,动人的舞姿,真让人惊讶,这些孩子如何从小练就了能歌善舞的本领!他们可不是人们想像中中规中矩的小绅士小淑女!
消灭“城乡差别”
在访问期间,我惊奇地发现,不论城镇的孩子还是山区的孩子,他们都享受同样的呵护和关爱。幼儿园不论大小,园内配套设施齐全。给人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尽管山区幼儿园的孩子较少,但他们也拥有城里的孩子一样的游乐设备。另外,山区幼儿园的师资素质与城里相比,毫不逊色。她们都通过正规幼师教育并获得幼师资格,且大多来自城市。所以山区的孩子成长水平与城里的孩子完全一样,彻底消除了城乡差别。政府鼓励城里的幼师到山区工作,城里的幼师也愿意为山区的孩子工作。我问过好几位老师,“你们为什么愿意来山区幼儿园工作?”她们的回答是:“为了这里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我们愿意来帮助他们。”
认识“LOVE”
不论是哪个幼儿园,当你步入主厅或教室时,映入眼帘的是醒目大字“LOVE”(爱)。几天来,我在幼儿园里所体会到最多的是爱的涵义。从孩子们说“对不起”、“我来帮你”、“非常感谢”、“我能做”、“我不介意”、“你碰疼了吗”、“不要哭,我们爱你”、“华人、非洲人、印巴人,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心被天真无邪的爱所感动。
我问一位老师,“孩子们怎能知道这么多的爱?”她告诉我:幼儿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爱,我们就应给予他们最多的爱。不只是父母爱他们,老师爱他们,还有社区志愿者来爱他们,尤其是教会以各种方式来关爱他们。比如,教会的牧师常来看望他们,“唱诗班”来与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少儿组”来与他们一同交流,“爱心组”来为他们准备野餐等等。孩子们在被爱的过程中学会了爱。幼儿园以爱为教育中心,从小就栽培孩子互爱的理念,铸造孩子自信的人格,锻炼孩子社交的技能。这为他们长大后具备互尊互爱、公正刚毅、温和恩慈等优良品格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国幼儿园里的教育面面观
在德国,大部分幼儿园由教会、福利机构以及城市社团来管理,有些幼儿园也由企业和协会负责。幼教人员的中心任务是给孩子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一种学习氛围,让他们将来能够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幼儿园教育应对家庭教育起到辅助补充作用,帮助消除儿童发育缺陷,给他们提供各种广泛的教育、发展和培训的机会。
政府对幼儿教育高投入
在德国,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分为州立、私人或教会举办等几种类型。所有幼教机构的运作经费绝大部分由国家提供。政府在制定教育收费时,考虑到了不同家庭的收入以及各家庭的幼儿人数情况。家长将个人收入的3%交给区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送孩子入园。
德国法律规定,必须给 3~6岁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德国3~6岁的幼儿入园率能够达到90%。德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幼教的行政法规,对幼儿园的设置予以规划、调控,对幼儿园的规模、招生数及工作人员的数量予以监管。另外,他们还要提供幼儿园的经费预算上交议会,为议会下拨经费时提供依据。幼儿园的环境
走进德国的幼儿园,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到了一个有一大群孩子的家庭里,安全卫生、舒适温馨而丰富多彩。幼儿在这里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显得很愉快。德国幼儿园的门面一般都很小,从外看很难发现这是一所幼儿园,但推门进去,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幼儿园一般都是两层楼的建筑,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幼儿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活动量都很大,胆子也很大,爬高上梯,一点也不含糊。老师只是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活动室内墙上贴的、挂的都是幼儿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有些零乱,但对幼儿来讲很亲切。大盆大盆的绿色植物随意放在橱柜上。桌子上,给活动室带来不少绿意和生机。幼儿园内的混龄编班
在德国,“幼儿园”这个概念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德国幼儿园招收0~10岁的儿童,包括0~3岁的婴幼儿。3~6岁的幼儿和6~10岁的小学生。一个班内,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他们一般将年龄不同的孩子分成不同的组,每组有不同的老师负责。幼儿园里也招收上了小学的儿童,就像中国的“小饭桌”一样。中午小学生放学后,到幼儿园来用餐,下午放学后,到幼儿园来做作业,做完作业可以在幼儿园玩足球等游戏。通常幼儿园每个班墙上都有一张表格,记录着每位小学生放学时间、所在学校、联系电话等,便于班上老师对他们进行管理。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混龄编班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以及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认为:大小孩子在一起,大孩子会感到很骄傲,同时知道要去爱护小弟弟、小妹妹,而小孩子也可以向大孩子学到很多东西。
教育活动的组织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孩子们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
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至于进行什么活动,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可以去娃娃家,可以到户外玩。对于午餐和午睡,老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有的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2:00,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另外,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每人一块海绵睡垫,老幼儿躺下去20~30分钟仍未睡着,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
学前班幼儿教育规定
难道德国幼儿园老师就是天天带幼儿玩?一份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前班幼儿教育规定的资料显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有:
(1)要培养幼儿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主见,不是老师怎么说,别的幼儿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
(2)要培养幼儿敢于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个别幼儿的害怕心理。
(3)要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如认识信箱,他可以把要寄的信放进去;认识电话亭,可以用来打电话。
(4)培养幼儿手工劳动的能力,如写字、拿针等,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训练幼儿四肢的技能。
(5)教幼儿认识厚薄,认识颜色,学认l~10的数字,认识具体的国家,认识不同材料制品。
(6)对幼儿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学唱歌、跳舞、培养节奏感。(7)培养幼儿熟悉马路上的交通规则,知道如何过马路、看红绿灯。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幼儿独立性似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通过玩来教会孩子。
第四篇:各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
日本、韩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
(一)、制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严格实施技术人才认证制 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 普遍推行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进行专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制定和实施职业资格认可制度。
1.日本技能鉴定制度
日本是亚洲地区实施职业能力评价制度具有高成效的代表性国家之一, 技能鉴定制度是日本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的核心。日本国家技能鉴定的技能等级主要分成7 种: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基础一级、基础二级及单一级。日本国家技能鉴定的实施有从中央到地方的上下数个环节组成, 技能鉴定由劳动大臣实施, 中央职业能力开会协会编制试题, 都道府县职业能力开会协会则负责技能鉴定报考申请受理、考试实施等业务。在日本的企业中, 无论是哪个行业, 只有取得职业资格, 才能工作。
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推动技术人才的培养, 1999年, 日本成立了“日本技术者教育认定机构”, 作为大学之外的教育审查机构, 开始参与对高等教育机关有无技术人员教育资格的认定工作。“日本技术者教育认定机构” 的认定标准同世界通用的技术人员教育认定标准一致.并相互承认对方审查的结果。
为了培养国际通用的技术人才, 从19 9 9 年夏天开始,日本着手制定以理工科大学为对象的评价认定制度。通过这种制度, 对大学毕业生、企业等分散的技术人员进行认定。日本希望通过试行这种认定制度, 争取英美等国承认,并相互磋商制定新的认定制度。建立认定制度的目的是使技术人才能参与国际性竞争。.韩国技术资格鉴定体系和技能士模式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社会的发展要求, 提高技术和技能人才的素质和社会地位, 韩国1973 年颁布了《国家技术资格法》, 正式引进和实施资格鉴定制度。技术资格鉴定的工种分三个系列共737 个, 其中技术系列275 个工种, 技能系列433 个工种, 服务系列29 个工种。经过多年的运行, 韩国技术资格鉴定形成了规范化的组织实施程序和现代化的技术支持系统。韩国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分为国家资格和民间资格。国家资格又分为国家技术资格和国家执业资格, 民间资格分为国家公认民间资格和纯粹民间资格。韩国国家技术资格体系分技术类和服务类两种类别, 服务类分为商业管理和其他服务。技术类资格体系分为五级, 分别为专业工程师/ 技术士, 高级师傅/ 技能长, 工程师/技士, 行业工程师/ 产业技士和师傅/ 技能士。服务类中的商业管理有三级.其他服务有三级。技术类资格层次划分的依据是能力范畴、复杂程度和所需知识经验基础的高低。韩国对国家技术资格获得者制定一系列优待政策, 凡获得国家技术资格证书者具有就业优先权, 工资待遇相应较高。按照《国家技术资格法》和《技能奖励法》规定, 政府、地方自治团体、企业主对资格取得者给予优待政策, 如企业主为技术士每月增加津贴2 0万韩元。
韩国政府对职业学校毕业生授予技术员、技能士职称, 对政府与社会公团职业训练所等机构的合格结业者授予准技能士、技能士职称。技术员、技能士分成不同级别。专科大学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在技能士一级或技能士二级的国家技术资格考试中合格, 否则学校将不向用人单位推荐。公共职业训练为17 一27 岁的青年提供第二、第三产业技能训练, 学业合格者最高授予二级技能士资格。企业内职业训练体系中, 脱产集中和分层次进行培训, 设有提高技能水平和开发教育的技工班、管理者班、监督者班、经营者班等。
韩国技术资格鉴定的实施, 使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技术复合型人才的资格鉴定一体化, 实现韩国技术资格鉴定的一元化管理的资格制度和就业准人制度。这个制度是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结合的主要手段, 具有认证劳动者所具有的人力资源价值的效果.成为同学历一样显示劳动者具有的人力资源价值的信号机制。这个制度使韩国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互相街接;使无学历的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都有成才的渠道和晋升的通道;使那些技能型人才从初级晋升到中级所要求的工作经历和时间很短, 从中级晋升到高级所需要的工作经历要求也不长, 有利于年轻人奋力上进。
(二)企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员工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 日本政府一直鼓励和推动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 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营造重视技能、尊重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了各种职业培训机构。19 92 年, 全日本共有105 所全国性的职业培训机构.27 家由地方政府开办的培训机构。此外, 还有中央和地方政府、国家认可的雇主培训机构作为公共职业培训机构, 共实施三种不同类型的培训, 分别是初级培训、提高培训和职业能力再开发培训。日本企业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培育了大批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主要的经验是: 1.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形成长期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是“ 团队精神”。企业信奉“ 和为贵”以及忠诚的伦理观, 倡尊重人、相信人, 承认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日本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而展开的。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团队合作及家族化等特点.其中终身雇佣的人才留用政策, 能够有效促进员工和企业目标的一致化, 有助于削减短期培养成本。
2.职业发展留人
突出表现是企业指导技能人才和全体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并与他们共同努力.促进其职业生涯计划的实现。日本企业的有效措施是:(l)“ 上下一致、一专多能” 在职培训
在进行高技能人才开发时, 日本企业普追采取“ 上下一致、一专多能” 的方法, 所谓“ 上下一致” , 就是凡企业员工, 不分年龄、性别和职务高低及工种不同, 都要接受相应层次的教育培训;培训目标就是“ 一专多能” , 各级员工既要精通一门专业技术, 又能参与经营管理,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培训内容,有层次性的纵向教育培训, 即针对一般员工、技术人员、骨干人员、监督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经营领导人员而设立的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也有职能性的横向教育培训,主要根据员工履行不同职务职责所需要的“ 人才幅度” 而定。
(2)按编制培训计划
根据现实需求, 实施岗位适应性培训、转岗培训、师傅带徒弟式的传帮带、业务技能提高培训、制度规范培训、OJT(在职培训)、Off一JT(离岗培训)等活动, 提高员工的技能操作水平。
(3)注重高技能人才复合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能力或经验等的培训开发, 还重视对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忠诚度等心理素质特征的培养。因为只有具备了健康心理家质特征的高技能人才, 才可以为企业做出真正的贡献。
实施“ 通才型” 的培训制度。(l)要求人人参加企业培训;(2)精神培养与技能培训相结合;(3)挖掘员工潜能, 协助员工成长;(4)采取“ 职务轮换方法”.培养通晓企业全局的“ 通才”。“ 在工作中学习” 已成为日本企业员工的共识。
韩国三星集团把人才开发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措施, 引进、培养和重用人才。形成了录用人才公开考试, 培养人才不惜成本, 使用人才能力优先, 网络人才超前出众的人才管理模式。
三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训教育, 每年拿出1 亿元以上资金用于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有: 人社教育, 培育忠诚精神;脱产学习, 培育各种技能, 内容包括企业精神教育、谈判管理等技能培训、新知识新科技讲座、外语、计算机知识、国外经济动向等;旅游式培训, 培养世界眼光, 强化人才的国际意识和经验,实行“ 地区专家制度” , 计划每年选派中阅名具有发展潜力的、已在公司干满3 年的员工出国推销三星的产品;创造性培训, 在“ 设计优先”、“ 站在世界技术制高点” 的思想指导下, 注重培养高端创造性设计人才。
在任用人才上, 打破家族、学历、资历、地域限制, 不看学历, 关注能力。使用人才以能力优先, 重用才能出众的技术人员。在聘用技能人才方面, 打破常规, 树立全球眼光, 不顾忌人才的国籍, 强化现有核心人力的全球化能力, 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著名学校中挖掘人才.给予奖学金。三星在全球网罗人才.把搜寻到的人才分为S、H 和A三级, S 级(超级人才);H 级(拥有很大潜力的人才);A人级人才比S 级稍逊, 但也是具有成果和潜力的人才。
(五)加大吸引高级人才力度
韩国吸引人才的优惠制度
从1952 年起韩国制定了一些引进和使用不同人才的制度, 主要引进的高级人才有:(l)IT、生命工程等领域的国外技术员, 弥补国内中小企业缺乏的专业技术人才, 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2)国外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为了支持国内风险企业急需的IT以及电子商务等尖端技术领域。(3)实施IT卡制度, 对急需引进的高级人才发放IT 卡, 以各种优厚条件吸引国外人才, 以解决国内IT优秀人才的供应不足以及国内IT人才费用的增加.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特点:
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具有比较成熟的运行机制,健全的制度保障,灵活、易行的措施和高效广泛的成果,这些与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特点有着密不一可分的联系。
1、政府地区的多元协作
合作的方式多元化,合作的基础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以政府为核心,政府和部门、地区之间的合作以市场最大的经济利益为根本。
2、科学规范的调研制度
由于人才开发事业的持续性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英国建立了定期的政策调研制度,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科学规范化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及时地掌握技能人才供需的动向,为政策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每个政府报告、每一项措施出台后,都定期进行总结和回顾,及时调整。
3、经济手段的调节机制
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经济手段调节政策机制,来保障和鼓励技能人才培训的开展,吸引和激励人们投身于技能开发。主要举措有: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设立培训项目基金、发放培训津贴,立法规定带薪教育培训假,要求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与技能等级提高者,在薪资与晋级方面予以优先,奖励技能竞赛优胜者等等。
4、职能明确的培训体制
为保证培训与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和高效性。英国发达城市和地区大多采取标准制定与培训实施分开、培训与考核分开、考核与培训项目的公开招标与透明评审制度。政府、行业组织和培训机构在培训与考核体制中职能分担明确:如政府负责技能人才培养的宏观规划、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组织审议和批准培训项目,认定职业资格等。必要时组织临时的项目委员会负责重大项目的决策、议案和审批。而行业组织负责制定技能标准、考核大纲并组织考核,以及对培训机构培训方案的认定。培训机构负责培训的具体实施,包括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等。
5、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正是从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出发,以人为本。正如技能策略白皮书所说:“技能策略是为了确保雇主有合适的技能支持企业取得成功,个人能获得就业能力和充分发展的能力。”由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差异,英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员工技能的终身发展,就是注重关键技能的培养,开发CPU培训项目。这种技能不仅满足目前的岗位技能需要,而且具有以目前岗位能力为基础,适应岗位、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能力。
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 1.推行“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法律规定“凡初中毕业不再升学的学生,就业前必须接受二年半至三年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企业不得接收未经培训的员工, “双元制”教育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接受培训的学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学员每周1~2天到学校上课,其他时间在企业实习。其中,学校着重教授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等理论教育,企业着重实际操作训练,两地都设有演示车间、实训车间,学校甚至部分接受实际生产订单,利用培训车间承担实际工程项目,使学员从入学起就开始直接接触今后工作的环境,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
目前,全德2/3以上的就业人员接受过双元制职业培训。“双元制”教育密切结合了供需双方要求,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供需结合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咨询、合同签约等手段来实施的。需要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早在毕业前就向各有关部门及企业咨询。咨询是双向的,既指导学生选择企业,又帮助企业选择学生,这种双向选择的结果在学生参加双元制教育前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保证了供需双方的紧密结合。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员的教学培训计划,企业会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来决定培训内容,使学员培训从一开始就同市场需求密切结合起来。
2.德国企业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动力
德国的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他们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培训是企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人才培养,培训的投资就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投资。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德国的技能人才培养中,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而他们的企业培训,则又分为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企业内培训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工业教学车间培训,这是企业内培训中质量最高的培训,多数在主要或大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分离。二是非系统的工业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密切,大都在生产车间中进行。三是传统的手工艺培训,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最密切,教学全在生产现场进行。四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系统培训,通常由大企业或行政机关负责,其主要特征是把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或行政机关的实践培训联系起来;增加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五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和办公室进行,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实地操作来学习。跨企业培训是由若干个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培训,也有一些地方当局参加的,一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车间也用于跨企业的培训。跨企业培训在各职业领域中的分布很广,而且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具体的培训方式上,各企业都结合自身的实际作出选择,决定采用何种方式。
加拿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
1、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主要宗旨是为所在社区服务,教育模式由企业职业教育和学校职业教育组成。办学形式上,采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全日制与短期培训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结合,形成多元化与多规格的办学体系。
2、灵活的学制
加拿大职业教育学习制度的灵活性比较大,社区学院以大力发展终身性的职业教育位目标,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基本原则。基于这样的目标和原则,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一项选择课程和入学模式。社区学院为学生提供全日制学习、半日制学习、夜校以及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学院的完成采用学分制,学生可以选择一次性完成学业,也可选择间断性获得学分,并且可以进行专业的转换。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接受包括应届毕业生、社会工作在内的所有想要进入学院接受教育的人员,他们可以选择就读课程并且考取职业技术证书。基于这样的学习制度,加拿大的终身教育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进步。
3、严格的教育管理机制
学习制度的灵活多样性是加拿大职业教育的一大优势,但是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知识性的差异也对教育的顺利实施造成了较大的困难。社区学院务必要采取严格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实施标准来确保毕业生的质量。因此,加拿大的课程评价标准都很严格,院长及相关管理人员经常性地跟踪管理教学过程,对学生和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并且定期的进行教学评估,以此来确保教学的质量。在管理机制方面,实行民主管理机制,由校外名流、院校教师和学生代表等组成董事会,对院校的工作进行监督。这种民主管理机制非常有效地推进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4、有效性的“能力本位”模式
“能力本位”是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社区院校根据职业需求,确定从事各类职业所必备的能力,进而明确培养目标。这种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来了愿意学并且毕业了能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灵活性,有效地沟通了正规于非正规教育、职前和职后的培训。
5、重视毕业生的就业
无论哪个国家,学生毕业后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加拿大的各地社区学院以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重点。大多数社区院校都设有专门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部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并积极与社区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帮助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岗位,为学生才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美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
1、美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实用。美国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市场不仅决定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类型、课程、学制和专业设置等,而且促使学校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2、美国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学校,社区学院是办学的主要形式。
美国社区学院是一种1 ~ 2年的短制高等教育机构, 因其主要为所在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得名。学院具有广泛的开放性, 学生不分年龄、种族或民族出身均有机会加入学习。各社区学院有自己的董事会(委员会), 成员由社区选举产生, 多为义务性工作, 其作用主要是: 为学院集资;代表社区监督办学;聘用校长;加强学院与社区联系, 为社区服务。学院办学由校长负责, 并向其他各项工作董事会报告, 学院内部管理机制与一般大学基本相同。它的培养目标是半专业技术人员或半专业熟练劳动人员。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完全根据社区经济和社区生活的需要, 一般由工商业企业审定。他们接受两年高中后教育, 有初步的专业理论知识, 了解如何运用现代化器械工具和实验设备, 能在复杂的生产岗位上工作。
3、强调产教结合。
产教结合是美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经验,即重视与工商企业界的合作,在职业教育中开展合作教育,将企业和学校结合起来。工商界参与职业教育合作的形式主要是担任学校顾问,帮助学校设计和更新课程、评估检查教学活动、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和设备资源。学校则经常向企业了解其岗位需求和反映现代职业领域的最新情况,作为学校调整和设置课程、专业的重要参考,以胜任岗位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学校的实践课程由学院和企业派专人指导,学生必须到实际岗位上参加生产实习,强调实际操作和顶班劳动,而且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定期返校,汇报实习情况,使教育与实践融为一体,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供需关系。
4、完备的人才移民、签证政策吸引国际化人才
美国一直以开放的移民体系和包容的多元文化吸引世界上的优秀人才,目前美国是全球第一人才大国,也是第一科技强国。绿卡、入籍制度是引进顶尖人才的根本保障。美国的移民法规定高技能人才和经济移民将被优先考虑,让移民制度为人才战争服务,既解决了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也节省了大笔教育开支。吸引全球顶尖人才资源,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各个国家的共同点:
1、依法规范职业教育、规范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把人的职业能力开发作为基本国策, 以立法的形式强力推动, 逐步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制度与计划, 这是各国的基本共识。
(1)日本
日本先后制定了《确保人才法》和《科学技术基本法》, 自19 世纪末起为大力振兴职业教育, 又相继制定了《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实业补习学校规程》等, 1947年后制定了《教育基本法》、《职业训练法》等, 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及职业训练的计划、内容、经费补助等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1969 年对《职业训练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该法促成了公共职业训练卓有成效地发展。公共职业训练分为培养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的养成训练、提升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训练、能力再开发训练等。1985年, 《职业训练法》被再次修订,引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在员工从就业直到退休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 都要提供必要和适当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机会。2001 年对《职业能力开发法》进行了重新修改,近年来, 对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改革与完善,在采取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基础上,2006年日本又建立了新的职业技能培养制度, 即“ 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 ,也称为“ 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 , 并将其写进了新修订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这是以企业或用人单位为实施主体的新型培养模式。
为了配合这一新型培养模式的推广, 日本在2006年还修订了《中小企业劳动力确保法》, 确定国家对实施“ 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 的中小企业及事业团体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以推动他们致力于扩大青年技能人才的劳动就业机会。根据这一政策, 对制定“ 青少年雇用机会创造计划” 并获得地方行政长官认可的中小企业, 在其实施“ 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 的时候, 国家将给予一定的资助。
(2)韩国
韩国19 65 年制定了《职业训练法》, 1974 年又制定了《职业训练特别措施法》, 在1973年制定的《国家技术资格法》将分散于各部门管理的技术资格鉴定合并到劳动部, 实现韩国技术资格鉴定的一元化管理, 同时将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合并为同一个体系。《国家技术资格法》规定产业界各种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要具备国家统一的技术、技能标准, 要求凡是接受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后的参加工作者, 必须按该法规定的内容进行考核, 对获得技术资格者, 给予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待遇。并且, 政府设置职业训练局, 职业训练审议委员会, 技术资格审议委员会, 来促进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公共职业训练和企业内职业训练。此后, 《国家技术资格法》经过8次修订, 最后一次修订时间为2004年2 月,2005 年1 月l 日正式施行。韩国国家技术资格体系面向全体, 不同背景人员均可以在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切人点, 将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技术复合型人才纳人同一资格框架体系, 而且明确不同层级之间的发展声向, 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终生发展。在1981 年制定的《职业培训法》中明确规定: 凡拥有200名以上职工的企业必须设职业培训班, 对不搞技术培训的企业, 征收培训负担税, 并提高纳税额。19 97 年韩国政府又制定了“ 推进工人职业培训法” , 建立了职业能力发展制度, 鼓励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为己就业的人提供再培训。
(3)美国
从 1862 年《莫雷尔法案》颁布至今,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一部职业教育立法史,每一次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相关法律的推动作用。1994 年颁布的《学校-工作机会法案》倡导将学习科学知识与职业实践和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将以课堂为基础的学习与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结合起来。1998 年,国会通过《劳动力投资法案》,其目的是理顺和加强美国的职业培训系统,实现多种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计划一体化,使求职者普遍可以得到培训机会,满足地方工业的需求。
1984 年颁布、1998年再度审定通过的《卡尔·伯金斯职业教育法案》推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产业与教育的合作,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平等性,开启了全民职业教育之门。
(4)德国
德国对教育的管理、监督、组织实施,主要采用立法的形式来保证。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互相衔接、便于操作的法律体系,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遵照德国联邦《基本法》中对教育的条规,1969年,德联邦政府颁发了《职业教育法》、《职业培训条例》和《劳动促进法》,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组织条件和经费,明确了要为职业进修提供帮助及学习期间的收入、待遇等问题。1981年,又颁布了《职业培训促进法》,对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报告、统计做出了具体规定。各州根据《基本法》制定具体法律法规,而且执法严格,力度大。国家规定,18岁以下的青年必须接受高中或职业教育,原则是未参加职业培训就不允许就业,这样保证了劳动力水平的提高。正是在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保障下,德国实现了职业教育培训的法制化,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
(5)英国
英国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学徒制,那时的学徒制以培养经验技能型人才为主,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则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业界需要技术人才,产生了“技术学院”,主要采用部分时间制的“工读交替”的学习形式,20世纪后随着初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技术学院成了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的摇篮。二战以后,由于发生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使得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为必需。从二战到现在,英国政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45年的珀西报告是一份关于高级技术教育的报告。报告认为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缺乏联系和协作,因此主张选择几所基础好的技术学院,改为高等工程技术学院,强调技术学院与地区产业界的联系和合作,为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服务。报告中最重要的一项建议是,主张设立地区性和全国性职业教育协作和协调机构。1956年的技术教育白皮书,提议在现有的技术学院开设高级技术课程,有条件的技术学院发展成为“高级工程技术学院”,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珀西报告中的许多见解,在白皮书中得到采纳和实施。1961年的《罗宾斯报告》,根据 《罗宾斯报告》10所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英国的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为此,政府颁发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法案,主要有:1987年《迎接挑战》的自皮书,强调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扩大招生人数,提高劳动力的学历层次,弥补国家需要的技能上的不足。1991年的教育白皮书强调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对教育拨款做出回报。
另外一项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改革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建立,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NVQ建立于1988年,GNVQ建立于1992年。NVQ分为5级水平,GNVQ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级水平。
进入21世纪,英国政府为了应对全球经济竞争,以及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引发的准专业化水平、专业化水平层次的高级技术人员短缺,对职业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颁发了一系列政府报告,如:《机会与卓越》(Opportunity anti Excellence)(2002),((14-19岁课程改革》(14-19 Curriculum Reform)(2002),《高等教育的未来》(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2002)白皮书、《让所有人都取得成功》(Success for All)(2002), 《21山纪的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21st Century Skills: Realizing Our Potential)(2003),《基础学位——满足高技能需求》(Foundation Degrees: Meeting the Need for Higher Level Skills)(2003)白皮书,《技能一助你进入商界,进入职业界》(Skills: Getting on in Business Getting on at Work)(2005),《14-19岁青年的教育与技能开发》(14-19 Education and Skills)(2005),《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与儿童服务》(Harnessing Technology and Children's Services)(2005),对国家的技能开发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2、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筹措经费(1)韩国:阶段性预测, 适时调整资金投入
韩国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持和教育改革.适时地调整了各个层次的人才供求问题。从20 世纪60年代起.韩国政府在经济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制定了相关的人才政策。政府在实现每一个“ 经济开发五年计划” 的过程中.都根据对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水平和人才数量的预测, 确定人才政策的方向, 并为及时供应所需人才, 多次进行教育改革, 修改相关制度, 适时地改变了其人才培养政策的重点。如20 世纪60 年主要培养轻工业人才;70 年代主要培养发展重工业与化学工业所需的高级技术人才;80 年代主要培养尖端产业技术集约化所需的高级科技人才;90年代则培养能够研究和开发新技术的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人才。韩国于1967 年、1969年和197 5 年进行了三次教育借款.将这三次借款的内资34314 百万元(韩币)和外资6920 万美元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大力兴办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 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 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吸引良好生源。
(2)日本: 以立法形式确定经费的保证
日本自1979 年7 月18 日公布了《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起, 迄今已经过12 次修改和补充,《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共7 章108 条, 详细地规定了技能人才有系统、分阶段地提高必要的技能和相关知识。
日本在全国进行大规模职业能力开发, 国家以立法形式确定经费保证金。他们用0.75 % 失业保险金作为经费。另外, 每年国家还专门拨款用于这项事业。经费来源一般实行三三制原则, 即国家拨款1 /3, 地方政府拨款1/3 , 经营实体自筹1/3。由于经费有保证, 人们的能力开发和职业培训得以在全国扎实有效、持续地拓展。
自从制定了科技立国的国策后, 日本对各类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大投资力度。2004 年, 日本用于保证及培养科技人才的费用是14 31.33 亿日元, 其中用于培养“ 创新人才” 的费用为117 9.16 亿日元, 用于培养“ 将知识还原于社会的人才” 的费用为10 3.93 亿日元, 用于培养“ 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建构社会基础的人才” 的费用为14 8.25 亿日元。
关于培养“ 将知识还原于社会的人才” 的主要做法是企业与大学合作, 培养IT等人才以及企业、大学、政府合作, 培养优秀技术人才等。其中用于企业与大学合作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费用为35 亿日元, 用于开发技术人员的能力、提供再教育信息的费用为1.55 亿日元, 用于推动研究人员发布信息的费用为5 亿日元。
(3)德国
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以政府投资为主,学生在这类学校学习的费用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大多数青年求学的愿望。而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培训主要以产为主,费用主要由企业承担。为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联邦政府在政策上给企业一定的照顾。如规定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可计入生产成本,可减免税收,可计入产品价格,在产品销售后收回等。另外,国家拨款与州政府和工商联合会等部门联合设立“跨企业培训中心”,支持中小企业和特殊待业的职业培训。德国通过双元制充分调动了企业界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促使全巷会都来关心职业教育。双元制大学中学生、政府、公司三方分担了教育费用,其中学生承担相当于综合性大学的 10%,政府承担相当于综合性大学的 30%.企业承担相当于综合性大学的60%(包括就业后第一年工资)。(4)美国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政策、直接的财政拨款等手段,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扶持和鼓励。社区学院是美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在经费方面,除州政府拨款外(不超过当年财政收入的 2%),还采取一些辅助性的经费保障措施,如在社区内征收社区税,在社区发展债券,投资债券所得可以免交税等。社区学院还通过扩招国外留学生、开展社区职业服务项目、慈善基金会的捐赠、为公立机构培训员工、凭借独特的教育项目获得州奖励基金等方式增加经费。另外,通过与企业等机构“合作培训”,以增加收入。(5)加拿大
加拿大社区学院的政府拨款一般占学院经费的 50%—60%,其余部分由学校靠学费和服务收入来解决。一些社区学院办学经费还得到了当地工业界的支持,比如投资改善学院的设备,为学院提供奖学金,提供实训场所和费用等。
(6)英国
英国有国家学习技能委员会,提供的专门用于学徒培训的经费,以及雇主为雇员提供经费,以及教育系统内部的经费,和其他的部门提供的经费如:“网络技能”,还有学员自己出钱参加培训的。
第五篇:各国女性消费特点及其营销对策
各国女性消费特点及其营销对策
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微观环境指与企业紧密相联,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包括企业本身、市场营销渠道企业、顾客、竞争者以及社会公众。
宏观环境指影响微观环境的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力量,也称作间接营销环境,主要是: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及自然生态等因素。微观环境直接影响与制约企业的营销活动,也称直接营销环境。
1.芬兰
芬兰的女权主义源远流长,女人比男人有更多蒸蒸日上的机会。芬兰女人不服输,所以女人在政治领域占有不可低估的分量。此外,在芬兰的大学里,女星教授、讲师占到63%;芬兰的硕士、博士,有近70%都是女性。由此可以看出,芬兰的女人独立、要强、教育水平高,并且有很好的工作,收入稳定,可随意支配收入高。因此,芬兰女人的购买力较高,对新产品的鉴别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购买是理性程度较高,对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比较挑剔,而且有的还有个性化要求。针对以上信息,国际性的大品牌可以进军芬兰市场,企业可以提供高档的有质感的商品,个性化服务,符合芬兰女人气质的商品,柔美中又带有男人硬朗的一面。
2.德国
在德国,男人的收入大大高于女人,但是女人的支出却远远胜于男人,德国女人虽然收入低,但男人愿意把自己挣得钱给女人花。德国与芬兰成为鲜明的对比,德国大男子主义比较明显。尽管女人像男人一样在职场上拼杀,成为优秀企业的主宰者;尽管女人登上了拳击运动的赛场;尽管女人在汽车维修行业与男人并驾齐驱,但是女人的收入还是比男人少!非常不公平的是,女人所必须的生活支出却要比男人昂贵。由此,德国女人可随意收入支配低,购买力水平低,但生活支出高。企业可以向德国女人营销中高端的商品、品质有保障,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3.英国
英国女性百万富翁人数超过男性,女性资产高,购买力强,而且女人之间容易产生攀比,炫耀的情节,所以对奢侈品的需求大,以满足女性的虚荣心。英国的娱乐行业中女艺人也有高收入,女艺人对商品的要求很高,要够吸引人的眼球,又时尚品位的。英国女人喜欢抽烟,可以在进行商品买卖的时候提供女士的香烟以及专门的吸烟室,由此拉近彼此的关系。英国人偏爱深色,尤其是黑色,黑色经久不衰,可看出英国人喜欢经典的东西,有保守的观念。喜欢大牌、有设计感的、不喜欢花哨的,由此看出英国喜欢低调的奢华。
4.美国
美国女人爱工作胜过爱孩子,富有野心,她们要与老板一起过高质量的生活。她们不愿呆在家里带孩子,而更愿意做office lady。因此,她们要兼顾家庭与工作,所以时间就是金钱,能有效率的做完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推销产品的时候要注重商品的时效性,可以为女人提高做工作与家务的效率。美国女人喜欢坐办公室,所以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认可度高。从中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消费层次对产品的质量追求不同。此外,美国人随和,不拘束,可以由其所好销售一些大众化的商品。美国有许多节日,季节销售性强,商家企业应该投其所好,推出应季的商品。
5.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的女人最爱美,花在化妆品上的钱是别的国家的人所不能比的。审美意识比其他国家的女人强。因为委内瑞拉人再穷也不能穷脸蛋的说法,使得名贵的化妆品销路会比较好,而且女人们还热衷于选美比赛,如果产品由迎接的选美冠军来代言的话,一定会大受追捧。还有服务类的行业,例如,形体班,美容课,也都会变得炙手可热,因为委内瑞拉的女人打扮成美女候选人是每天必做的功课。
综上所述,通过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有利于发现和捕捉新的市场机会,规避环境风险;有利于企业制定和调整销策略和战略;有利于企业对经营和管理进行科学决策。
英语093 张蕊珠
09107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