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维度启发 多层次互动”的交互式教学探索
“多维度启发+多层次互动”的交互式教学探索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教师既是挑战,又是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动力。在此背景下该文以所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为依托进行了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探讨在高校课堂中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维度的启发方式进行启发,并通过不同层次的互动手段将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有效地进行传授,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维度启发 多层次互动 工商管理 关联性 交互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c)-017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课堂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教师既是挑战,又是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动力。首先,从教学对象来说,当前高校课堂中的学生与以往相比,他们的眼界更开阔,他们的知识获取渠道更多样化,他们更追求个体价值在课堂中的展现。其次,从教学内容来说,变化的不仅仅是课程教材的调整,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将课程教材中的核心内容与我们身处的社会相结合,更加生动具体地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现实中的价值。因此,如何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更加有效和生动地传达给学生,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而愿意通过展现个体和融入群体来获取知识是教师不断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的问题。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征
一般而言,各高校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工商管理类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并无太大差异,主要的区别在于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程设置,这些专业课程会随着学生所处的年级而逐步开设,专业细分程度也会逐步细化,例如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会计学原理、消费者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战略管理等是各个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基本都开设的课程,一些行业高校会根据所处的行业特征细化开设一些专业性更强的课程。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特征非常明显:一方面是课程与现实的关联性,从课程的名称到课程的内容,不难看出这类课程的体系建立以及内容构建来源于企业现实运营中,并将运营中出现的规律和问题进行提炼和总结,所以这一类课程的内容在讲授时更容易与现实结合,将系统性的知识与多样化的现实经过合理组合之后再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和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是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尽管工商管理类的专业课程会在不同的年级开设,但是这些课程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往往需要回顾并运用之前的知识,将两者结合才能够更深入地分析现实中的问题,而且也能够感受到整个知识体系的层层递进关系,所以工商管理类课程在讲授时会不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和拓展新旧知识,从而提高了课程的参与程度。多维度启发的教学理念
在大学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刚刚从高中强制性学习阶段进入到大学自主性学习阶段,所以该研究者会在课堂教学中适量加入与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的补充知识,通常这一类知识会以小故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案例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除教材之外,现实中的人和事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更生动的知识来源。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三个方面,更着重于启发学生寻找问题与工具的关联性,如何在知识和问题中尝试地找到结合点,理解锁和钥匙之间的必然关系。
在大学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前一年的学习基本适应了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节奏,并已初步建立起知识获取渠道多样化的概念,所以该研究者在教学中增加了启发性内容的比重,尝试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这些关联性整理之后与其他学生分享和探讨。另一方面,也开始推荐除教材之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源,强调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知识面和思维的进一步拓宽。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三个方面,更着重于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地分析和梳理中逐步认识到寻找钥匙的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合理的寻找过程会有效地节省开锁的时间。
在大学四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该研究者所采用的启发理念与一年级和二年级已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不同课程的学习,无论在思维体系、知识积累和分析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对他们的教学中启发性内容比重最高,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以聆听和共同探讨为主,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和自我阐述的空间和机会。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三个方面,更着重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尽自己的能力先找到需要打开的问题之锁,在此基础上再去寻找多把能够开锁的钥匙。多层次互动的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进行多维度启发的教学理念,该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将理念予以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情景模拟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具体特点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事件过程,让学生在全程参与中获取知识并提高能力。例如,该研究者在大学一年级的《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人员招聘”这部分知识的讲授中,由于该内容对学生而言并不抽象,操作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并且也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中必经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招聘企业和应聘者的角色扮演来体会和理解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最终的教学效果很受学生欢迎。
3.2 案例探讨
在该研究者的教学实践中,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并不局限于教材中的案例,而是选取企业管理现实中的标志性事件或热点问题进行案例设计,并与学生进行案例探讨。这样选取的案例由于具有实时性,所以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有所不同,对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引导其寻找案例背景与某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对高年级学生更强调的是将案例背景与已经学过的多门课的知识点相结合,从而形成大案例以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再是离散的、各课程之间脱离的,而是综合一体的。
3.3 团队实践
情景模拟和案例探讨通常是在课堂中进行,是在指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完成,而团队实践给予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更加充分,也更利于学生的创新与发挥。例如,该研究者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中,会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主选取调研主题,进行问卷设计和发放,通过实地与消费者的沟通以及回收后的问卷分析来研究生活中不同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在这种团队实践中由于学生完全依靠团队协作和实际调研才能够最后获得他们感兴趣的实践结果,所以他们往往能够非常积极地投入其中。结语
启发和互动是当今互联时代中高等教育教学的趋势,尤其是工商管理类课程传授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如何将启发和互动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更有效地在课程中实施是所有高校教师持续验证和完善的目标,该文通过该研究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期与同行共享。
参考文献
[1] 苏敬勤,崔淼,王淑娟.工商管理情境教育体系的内涵、架构与协同效应[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03):222-230.[2] 李旭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2):42-44.
第二篇:多维度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彩化多维度的美术欣赏教学浅议
摘要: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儿童的欣赏心理和能力的角度,多维度欣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对艺术品进行多维度的欣赏,融听看说写画摸做玩为一体的多维度美术欣赏有助知识点的交融渗透,把读比品评临情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欣赏素养
关键词: 艺术综合多维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审美能力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美术欣赏是美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如何让学生爱上美术欣赏课,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以为彩化多维度的美术欣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彩化多维度的美术欣赏教学?
这是作者根据小学美术教材内容涉及面广且杂而提出来的,也是根据儿童的好奇性、思维的多维性不深入不持久性与梦幻的异想天开而提出来的。是符合新课标美术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的。
多维度:一般的解释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万千事物都只能存在于长、宽、高确立的空间和与时间的接触点“现在”所构成的生存模式中。即我们在三维空间中所认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集合。现在科学家已承认宇宙有十一维空间。空间维数愈高,说明其境界愈不可思议。而我这里所说的多维度美术欣赏教学,既指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也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对各式各样的事和物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欣赏,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以自己的阅历和生活经验的感受展开奇异梦幻般多色彩的想象翅膀去欣赏。
一、顺应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和习惯是多维度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保障
美术欣赏教学是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去更好地探究儿童美术欣赏心理和特征,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多维度地引导,使儿童获得艺术享受。
1、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由画面产生的多彩的幻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还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并生出许多幻想把它画在了里边。农村的孩子从小看见绿悠悠田野,黄金金的油菜花,看到这类画面能感受到美的所在,并且有一种格外的亲近感,欣赏时能产生一种共鸣;同样是农村的孩子,平时不去田地里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田野的美,油菜花的美和这种特有的亲近感。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的美术心理和习惯
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在欣赏时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风筝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受色彩和听觉的影响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反映强,兴趣浓。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对艺术品进行多维度欣赏
多媒体集形、色、动、静、声、光为一体,突破时空地域限制,信息量大,能同时获得多维度的效果,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欣赏激情。
1、小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借助具体形象来启发、引导。
多媒体技术提供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并能进行多维度的欣赏设计,成为学生进行想象的最佳诱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升华,产生各种幻想的飞跃,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快捷,加快课堂节奏,加大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
2、利用多媒体进行多维度美术专题欣赏
如官殿、宗教、园林建筑的专题欣赏课。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官殿、宗教、园林建筑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它们的欣赏能力。欣赏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提示语,把握住三种建筑的特点,即宫殿的华贵,寺庙的独特,园林的宏大玲珑。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三者不同的建筑特征,让学生从外形上加以区别。接着用多媒体欣赏这类内容。然后利用课件由形的维度转向时空维度,根据网上搜集的大量资料,再现当时的历史,把学生带到当时建筑现场。同时通过一定的文字和老师这个导游,给学生进行多层面的欣赏。并且让学生把欣赏时的感受进行口头交流和文字交流。
3、用课件把三维的艺术品带着学生乘坐时间隧道去游历过去
如欣赏北京故宫时,用课件把学生带到当时建造故宫的时代,展现当时背景、设计思想、总体布局,并让学生乘坐时空隧道车了解这些建筑后来的改建情况。又如欣赏寺庙时,重点让
学生了解我国最早佛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有关宗教建筑的知识,并了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三大佛教寺庙及它们各自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同时让学生欣赏国外的有关建筑,以拓宽学生的欣赏空间。欣赏园林的艺术风格,让学生知道园林的发展情况,知道园景模仿自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等知识,提高学生对园林的欣赏能力。
4、在视觉、听觉、时空、语言、情感、幻想等多维度欣赏中,事半功倍
如在欣赏时辅以音乐,边看边听边说唱边手舞脚蹈,融情感幻想于一体,这是何等的欣赏。在各类艺术品的欣赏中,不管是专题的还是随堂的,多维度欣赏更有利于学生的感知和接受。如在欣赏建筑《江南园林》时,配以江南丝竹的背景乐曲,往往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更好地体验其韵味,加深记忆,感受江南之美。
5、在工艺、绘画、设计等课型中,用多种手段随堂欣赏,能拓宽创作设计的思维空间 如教学《风筝》这节工艺设计课时。我在指导学生设计风筝前,先出示了一些风筝和精美的图案照片,还出示了一些放风筝的视频,让学生欣赏风筝图案设计的多样性、美观性、情趣性。有一学生在相互交流时说,要把自己画在风筝上,随风筝一起飞上天„„通过欣赏,拓宽了学生设计的思维空间,达到了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三、看听说读写画摸做玩的多维度欣赏有助于对各类艺术的交融渗透理解
理论认为美术教学的四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多向互动,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
1、美术实践活动,对动手能力会自觉的提高,能推动了学生个体综合水平的提高。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的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说一说、临一临,打破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又如在欣赏民间泥塑时,我首先展示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这时老师提醒学生:你觉得这玩意儿怎么样?你还想到了什么?同时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识,最后欣赏泥人的制作过程。接着让学生做一做玩一玩,并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
2、在工艺、绘画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欣赏内容
开始部分安排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欣赏内容,学生会对这一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再转入重点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就很主动。如上《剪纸》一课时,如果只是讲剪纸的方法、工具、材料,只会使学生对剪纸的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而在导入时创设一个剪纸、贴窗花的热闹喜庆气氛,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作业时穿插多维度的欣赏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多种多样的新技法
让学生从欣赏中认识到美的因素来指导自己的作业实践,同时在同学间相互欣赏相互交流指导,它的效果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另外,教师在结合作品赏析时讲授些必要的美术术语,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在欣赏作品的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了解“构成”的意义,既提醒了学生的作业,又能对术语的理解和积累,以利于对其它作品的有效评判,并用它们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4、课堂结束时加入多维度的欣赏,与大师作品比美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展评时,插入大师们的作品一起赏析,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给学生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一个发展方向,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让学生拿自己的作品与大师作品从色彩、构图、造型及整体构成进行分析比较,并用简单语言评价自己的作品和大师的作品。
5、实践参与,体验了解,把课堂带到课外去
有位教育家说过:“请把孩子们带到小溪边,让孩子在那里玩水嬉戏,让他们听一听,那轻轻流过的溪水的声音;也让他们学一学,那小鸟清脆又甜美的歌声;同时,更让他们静静地听,那微风拂过树梢的话语,还有那落叶着地时微小的沙沙声„„”这位教育家建议从多个感官刺激孩子进行美的熏陶。
如教学寻找春天寻找美丽时,我带着孩子在校园里转,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美丽。孩子们在这春意昂然的校园里,奔走着寻找着述说着自己看到的美:有的孩子说 “发现树上长出了很多嫩黄的新叶,迎春花也开了”;有的孩子说,“我发现学校的教学楼也很美,象刚洗过澡一样”;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那小鸟落在小树上变得特别美了” „把孩子置身于美的环境中去欣赏,将会给孩子更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更多的美的浸润和熏陶。这不失为一维欣赏的好题材。
四、融多维度的读比品评临情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欣赏各类艺术的综合素养
1、读画在引导着学生要欣赏的艺术作品及细节的认识。
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欣赏,尽可能多以视觉器官为主的多种感官去感知学生,让孩子在同伴间畅所欲言,以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当孩子需要时老师才用启发式的提问给他们以启迪,引导他们观察、体验、想象。如在欣赏米罗的《人投鸟—石子》时,我是这样给学生启示的:图上有什么?他们好像在干什么?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样孩子们的脑中就有了一根主线,感知起来也更有针对性了。看到同一艺术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感受,我们要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奇思妙想。科学的答案只有一个,而“美”的答案有很多个。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抽象画《无题》时,孩子们的想象令我折服,有的学生说:“这是一
个外星人,他最喜欢喝酸奶,现在正拿着长长的管子在喝呢。”有的学生说:“这是食堂,一个叔叔已经把一车箱饭推了出来,正准备把它打开来呢。”有的孩子说:“这是一个太空无形车站,白颜色的是无形车轨,孙悟空正靠在桃园旁偷看呢。”也有孩子说:“这是宇宙动物园,灰太狼想捉喜羊羊,喜羊羊正骑在灰太狼的背上表演呢。”不同的见解,是每个孩子对作品及细节所传达的信息体验和理解,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
2、比较是为了更好地读懂内容,从而发现艺术美的规律
“比较”也是对读画的延伸,有些作品有时难以读懂,通过比较就会一目了然。
唐代马远的《黄河逆流》,表现了黄河波涛汹涌的场面。欣赏时我让学生与《清明上河图》中汴河水的线条进行比较,并用手势来模拟,选择用整个手臂舞动表现《黄河逆流》,它显得粗犷有力;用手指的小动作表现汴河水,显得优雅轻柔。再让学生分析选用不同手势的理由,从比较中学生发现《黄河逆流》波涛起伏,线条粗犷,表现出黄河水波涛汹涌的场面。汴河水用平缓细腻的曲线画出水波荡漾,平静柔和的情形。不同的线条表达了水不同的气势与气质。
3、品赏能感悟作品的内涵,只有“品”才能体会滋味,浮想联翩
艺术作品分为可感因素与非可感因素。可感因素包括形式因素和内容或题材因素,非可感性因素则主要指作品通过可感性因素传达的情感、认识、价值观。非可感因素的感受不仅要靠对可感因素的观察、比较、分析,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通感与想象等心理活动来品味。调动通感与想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山湖远望》带来的静谧、清凉感,《向日葵》的热烈、明亮,体会画家不同的心境,也可以通过想象拓展作品的外延,完成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如让学生欣赏故宫太和门前的铜狮时,老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狮子的表情、动态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模仿与想象,有学生说:这是一个森林之王,他正站在高高的岩石上对着森林的百兽们说:‘我是至高无上的森林之王,你们要听从我的指挥,要不,呵呵„„’这样想象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而他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与帝王们的初衷不谋而合吗?说明孩子们已从作品的外形可感因素中感受了作品带来的威严、凌厉霸气的非可感因素。
4、评述是欣赏高层,在美的愉悦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标指出,欣赏评述具有不同的程度,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评述。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意识不同、心态不同、偏爱不同,因此,他们的视觉心理也就有所不同。欣赏梵高的《星夜》时就有学生持不同的观点:有学生说我不喜欢这幅作品,画面乱糟糟,像在刮龙卷风,月亮太大了,太不安静了。也有学生说:我很喜欢这幅作品,天上的云朵好像在跑步,星星都特别大,像在说话,前面的树也与平常的不同,线条扭来扭去的,像在拼命地往上长。多么精彩的表述呀!连我都深受感动了。
5、临画、作业练习与教师的示范,能更好地促使学生体会艺术品的美感
临摹是中国古代习画最常用的方法,所谓“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通过临画,学会前人优秀的作画技法,同时通过细细的描摹来提高习画者的审美趣味。示范是美术课直接传播美术知识、技法的“形象语言”,使学生能清楚辨认材料性能、操作方法、制作步骤、作品效果等基础技法知识和蕴藏着的美,这是看作品、听讲解所得不到的。
美术作业的练习过程是一个欣赏的过程。语数作业强调独立完成,而美术练习恰恰相反,它需要在群体的互相影响中进行,哪怕是画家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画也宁可送去业余绘画班学习。因此在美术课的练习时根据需要和可能尽多地组织同学互相看看,讨论作业。这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的良好方式,也是一个难得的欣赏机会。
6、各种艺术形式的多维度综合欣赏
不同艺术门类,有着相通之处,美术欣赏课教学可以采用美术与音乐、舞蹈、电影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在欣赏的大型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播放相关电影片断,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之前新中国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内容上观察画面,画面表现了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大游行的场面,体现了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民主和解放的英雄献身精神。从而把对美术作品欣赏转变为与德育连理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感和自信心。最后从艺术手法上总结:整个画面既庄严肃穆,色调明朗,气势壮观,真实地表现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时刻和宏伟场面。
参考文献:《美术课程解读》
兰亭镇班竹小学杨国泰电话
第三篇:基于互动思维的文科实践教学模块整合探索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文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资源与内容双层次的条块分割、传统教学方法及成绩评定方式在实践教学中的不适用等局限,直接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此对文科实践教学进行模块整合势在必行,可以从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政企实践资源、课堂理论教学资源与课外实践教学资源和教师教学经验与学生自我教学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互动型资源整合,从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互动模块的构建等方面完成互动型教学内容设计。
关键词:互动思维;文科;实践教学;模块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11-03
作为高校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科实践教学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又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面向基层、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深化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1]。与理论教学不同的是,文科实践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度更大、任务更复杂、教学效果差距更明显,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学资源的条块分割以及教学方法的僵化。
一、文科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及制约因素
从较为普遍的角度看,现阶段文科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及制约因素主要体现为“传统的文科教育更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2]。但即使解决了重视程度的问题之后,文科实践教学依旧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及制约因素。
(一)实践教学存在资源与内容双层次的条块分割
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文科人才培养方案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构成,理想的设计应是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基础知识支撑,实践教学反过来形象地佐证理论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因此双方应该是一种互生关系。但在实践教学科目和内容设计过程中,这种关系表现得并不明显,最突出的表现是很多实践教学环节并不能找到适合的理论课程作为其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形成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从资源和内容两个层次的条块分割。其次,很多高校实践教学过程都尚属“闭门造车”的状态,即无论实践内容的设计、实践过程的体现还是实践成绩的评定,都由开课教学单位自主确定,但从实践教学的目的来思考,实践教学应更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与专业对口的政企单位联动实施教学,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政企资源的条块分割也依旧明显。最后,目前实践教学的互动性不强,“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使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出现了教师教学与学生自我学习的条块分割。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制约
一般来讲,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分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对于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三个步骤。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用于理论教学过程,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则制约了其教学效果的提升。这主要体现为:首先,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无法准确界定。在实践教学中,谁应该成为教学主体不会像理论教学那样较为容易地界定出来,类似毕业论文、课程论文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的角色应该加强,而类似行政能力实训、政务实践、综合实践这样的教学环节,应鼓励学生多承担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因此不能用传统教学方法简单地处理实践教学问题。其次,实践教学过程中不适合“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只需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有所收获,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区分往往是二元化的。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参与意识、参与方法和参与表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评测也不能使用二元化的方法。最后,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目前文科理论教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即是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没有兴趣,听课人数少、听课效果差,这种现象一方面有学生厌学心理的客观原因,更重要的还是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听课意愿的负面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一旦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将使实践教学的趣味性荡然无存。
(三)单一成绩评定方式阻碍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与教学方法相同,目前文科实践教学的成绩评定方式依旧是“学生完成任务、教师评定学生完成任务质量和层级”的单一模式。与理论教学所不同的是,理论教学在考核过程中往往有标准化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教师的成绩评定过程一般是客观和准确的。但实践教学主要应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这是一个定性的观测点,如果单一由教师评定成绩,则容易导致不客观成绩的出现。教师的认知水平不同会导致对于同样的实践表现做出不同的评测结果,例如对于“过于活跃”的实践参与者,不同认知特征、性格和气质的教师,所得出的结论将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对于实践难度的预期出现偏差也将会影响整体成绩的分布,例如教师对实践难度的预期高于实际难度,就会错误地认为全班学生普遍完成得较好,导致整体成绩偏高;教师对实践难度的预期低于实际难度,就会疑惑为什么全班学生都很难按教师的预期完成任务,导致整体成绩偏低。
二、基于文科实践教学模块整合的互动型资源建设方式
鉴于现阶段文科实践教学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在教学模块整合进程中实施多维度互动型资源建设就有其重要意义。在这个方面,国内部分高校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例如北京工商大学就实现了“仿真模拟环境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特色实践项目与常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校外实习实践教学与校内实习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实践、境外实习实践与境内实习实践”五个层次的对接[3]。通常而言,文科实践教学模块整合中互动型资源建设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政企实践资源互动型模块的整合
文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打破传统文科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惯性,通过寻找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环节,实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文科实践教学走出校园,通过与相关政企部门对接,实施有效的校内外资源互动整合。一般来讲,在文科专业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中,这种资源整合效果较好。以齐齐哈尔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在毕业实习环节中,通过与齐齐哈尔市委组织部、共青团齐齐哈尔市委员会、齐齐哈尔市妇女儿童联合会、铁锋区政府等多个实习基地的密切联动,真正实现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中学到知识的同时领会工作的艰辛与快乐。但在毕业实习以外,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校内外教学资源互动就完成得不甚理想,例如在齐齐哈尔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行政能力实训”中,近年来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整合的经历较少,仅有2009级学生曾在专业和昂昂溪区相关部门联动下,前往齐齐哈尔市昂昂溪遗址、罗西亚大街等处进行参观调研。因此,实现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政企实践资源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估过程中的互动整合,目前仍需进一步努力。
(二)课堂理论教学资源与课外实践教学资源互动型模块的整合
对于文科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应放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对共生的关系,理论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资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首先,实践教学资源整合需要课堂理论教学的支撑,这是由于“实践教学如果没有理论的功底,就是没有方向的,实践教学的展开就是盲目的,高成本的”[4]。例如,在齐齐哈尔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12级本科学生“电子政务模拟实验”时,由于排课时实验课排在周二而电子政务理论课排在周四,导致在线行政审批实验早于政府流程理论讲解之前开放,脱离了理论指导的实验环节,学生普遍感觉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授课教师在实验课堂上提前进行了理论的讲解。同时,理论教学的科学性需要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予以佐证和加深,这直观表现为学生通常会主动发现相关理论在实践环节中的体现,通过实践之后往往会对相关的理论记忆和理解有一定的加深。因此,我们要通过构建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模块,整合课堂理论教学资源与课外实践教学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的双向促进。
(三)教师教学经验与学生自我教学意识互动型模块的整合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开启的基础。这是由于通过多年的实践指导,教师往往会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有通盘把握的能力,教师会了解哪个部分的任务学生容易完成、哪个部分的任务学生容易偏离方向,哪个环节需要重点指导、哪个环节只需要适当引导即可。但与此同时,教师教学经验无法应对每一届学生的个性特征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学生自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就成为实践教学能达到多大高度的重要观测指标。一般来讲,面对实践教学学生往往会拥有比理论教学更高的兴趣度,但这种兴趣度不应仅局限在被动完成教师分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应提高主人翁意识,从单纯的实践参与者角色中跳出,成为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任务协调分配者、完成情况适时控制者、任务完成等级评测者等等。教师的角色则有所降低,成为学生自我教学进程中遇到困难时的答疑解惑者,从根本意义上实现教师教学经验与学生自我教学意识的互动型模块整合。
三、基于文科实践教学模块整合的互动型内容设计思路
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上,文科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也是其教学效果高低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文科实践教学模块整合中应注重互动型内容设计工作。这项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准确界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角色
不可否认的是,在文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无法取代理论教学的地位而存在,这主要表现在文科理论教学无论从科目总数、学分总数、学时总数来看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以齐齐哈尔大学201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文科专业中实践教学学分数占整体学分数比例最低的是日语专业为14.6%,最高的是法学专业为23.5%,比例均远远不如理论教学。在即将完成的2014、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齐齐哈尔大学已逐步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这也符合国内高校的总体改革趋势。因此,在界定实践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体系角色时,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必须认识到,理论教学依旧是高校教学的主体部分,因而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重在30%上下应该是较为合适的比例。
(二)重构文科实践教学科目及内容模块设置
在确定了文科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比重之后,应着手考虑教学科目与内容的设置。目前来看,文科实践教学科目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键时点的对应实训。例如学生甫一入校时的入学教育、军训,毕业前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等,其中后者应是实践教学学分、学时体系中占绝大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程实训或实验。这是主要针对某一具有实际操作要求的理论课程,开设对应的实训或实验课程,例如在各文科专业普遍开设的计算机上机实践课,以及专业特征较为明显的“电子政务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实训”等等。第三,社会参观、调查研究型实践教学环节。这类教学鼓励学生走上社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第四,团队素质拓展训练。这是当前较为流行的训练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激发个人潜力。第五,专业素养提高型实践教学。例如“公文写作”、“音乐舞蹈排练”、“美术作品制作”等等。第六,科研能力实训。这种实践教学主要体现为文科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论文”环节。最后,从业能力培训。例如“简历制作”、“模拟招聘应聘”、“招聘会及宣讲会旁听”、“就业辅导”等环节。
(三)合理布局实践教学的学期安排
在明确了教学科目组成和内容设置之后,应分别对上述六种类型的实践环节给予正确的学期安排,主要原则是:首先,有固定时点要求的环节不能颠倒,例如军训一定要在入学时安排,毕业实习则适合在第七学期安排;其次,课程实训或实验要与理论课同学期授课,但上课周数要比理论课稍晚;再次,外出调研型、团队素质拓展型实践环节宜在低年级、气候较为温暖的春季学期安排;最后,专业素养和提高型、科研能力培养型和就业能力培训型实践教学环节宜在第六学期至第七学期依次开设,特别是科研能力培训一定要在毕业论文开始的前一个学期实施,从业能力培训宜在第七学期大型校招会举办之前完成。可以说,对于文科实践教学环节给予合理的学期安排也是其能否充分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注重实践教学内容互动模块的预设
由于实践教学特别强调互动性功能的实现,因此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本实践环节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学生的环节如何,如何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如何保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校内外资源可以得到联动配置,是否可以实现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互动等问题。互动性是实践教学水平能否出现关键性提升的重要评测指标,是能否激发学生最大的兴趣度、参与度与潜力的重要途径,上述问题都是在互动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时需要侧重考虑的方向。
总而言之,“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都把文科实践教学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与其本身功能相符的位置”[5],注重各模块的资源整合以及互动性内容的设计,才能使文科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取得质的飞跃,才能为提升我国文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做出重要的贡献。
第四篇: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多维度教学电梯模型的设计为例
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多维度教学电梯模型的设计为例
摘 要:探索了一种技术实践型、多方位立体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教学电梯模型的设计为例,在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中引入多校联合设计的大项目教学,提倡因人施教,实施差异性、个性化教学,由兴趣驱动学习,建立了科学健全的考核体系,发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人特长,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就职规划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题型选择;教学实施;课程考核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电机、可编程控制器和微机控制技术是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方向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课组。由于该课组各门课程知识点相对独立,即使学生学完所有课程,仍然无法基于编程逻辑器件和微机等控制技术,综合运用自动控制原理知识,实现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智能控制。因此,为了能更好地与毕业设计环节及就业环节衔接,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末开设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利用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完整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作,并提交完整的设计作品和设计报告。
由于以往的2~3人组队或者每个人同完成一个题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要,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而且题目综合性不够,学生所进行的训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环节我们积极推行大项目教学法,在原有的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如电子导游仪的设计基础上增加本项目并联合其他高校进一步探索更多样化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题型选择
电梯模型是电子类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所熟悉的一种教学模型,这种模型都是平面实验模型或者功能单一的简化电梯模型,以往学生仅仅是对成品化模型进行单一的编程试验,因此在本项目中我们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电梯模型的机械与电子控制进行综合设计,这样对学生的立体化能力提出了更严苛的能力要求,我们联合其他高校,将本项目模拟为实际公司多部门协作的设计流程,根据学生能力差别划分为多个部门,多个部门协调合作,共同探索与进步,这样学生不仅仅掌握了专业技能知识,也学到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技巧。
二、教学实施
由于本项目系统较为复杂,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将我校与他校学生划分到三个部门:(1)机械结构设计部;(2)控制系统设计部;(3)箱体生产组装与调试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所有学生一起到电子城进行零配件采购,熟悉零件类型与采购环节,之后要求他们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整机联调、信息处理、文档写作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协调,最后完成整个项目。
1.机械机构部主要工作
机械机构设计部利用UG三维软件完成电梯模型机械结构设计:
传统电梯模型大多数为单维度的电梯简化模型,在本项目中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实现多维度设计,增加了轿厢门开启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设计。四层电梯模型,模型主要由轿厢、电机、支架、导轨、平衡锤、隔板、行程开关、操作按钮、指示灯等组成。
2.控制系统设计部门主要工作
控制系统选用西门子S7-200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输入信号有楼层限位开关、门限位开关、电梯内外部操作按钮开关、紧急处理开关等,输出信号有轿厢牵引电机正反转、电梯门电机正反转、楼层显示输出、电梯运行状态输出、报警输出等。接着要求学生实地去体验乘坐电梯,了解电梯工作流程,画出电梯工作控制流程图。学生根据控制流程图,在Microwin-step7上面编写PLC控制程序,并下载到S7-200PLC中进行程序模拟调试,通过后接入PLC进行现场调试,接着运用组态王软件设计电梯监控系统,并按照电梯工作流程进行离线动画调试,每个环节都吻合后,便于下位机PLC进行联机调试,完成全系统的调试过程。组态画面如图1所示。
3.箱体生产组装与调试部主要工作
箱体主要生产采用6061铝合金与亚克力材质,利用CNC设备进行加工、手板模型制作等,然后安装各个组件与接线工作,装载PLC程序进行模型运作调试。本项对学生在动手能力与零部件产品选购和组装调试方面的要求较高。产品制作中在结构、控制系统的合理性与稳定性方面需要与其他部门实时沟通并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调整,最终模型完成如图2所示。
三、课程考核
本项考核有别于传统课程设计。学生学习成绩有如企业开发产品过程,根据个人业绩获取所得。由于设计过程、学生任务不同,不能采用单一评价模式评定学生成绩,必须建立更加科学健全的评价体系。课程考核分为小组考核和个人考核两部分。小组分阶段提交产品需求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软硬件设计文档及设计作品,课程设计最后一天,通过集体答辩方式对所做内容汇总,导师组根据答辩结果及小组各阶段提交材料。小组考核成绩占个人成绩的30%,个人成绩由各小组长根据组员对项目的贡献给40%的分数,为了防止出现人情分及学生不参与,导师具有个人成绩一票否决制,以进行有效监督。个人考核过程,每个组员根据自己的任务,提交工作情况报告,由导师进行考核,占个人成绩的30%,同时,答辩过程中导师组可以对各项目任一组员工作内容进行抽查,根据答辩抽查结果评定该组员成绩。
大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仅提供了一种技术实践型、集成创新型、多方位立体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复合型特征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该模式打破采用单一任务评价学生的能力,最终学生根据自己的完成任务量获得分数,可实现各种专业技能立体化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参与本项目,使学生了解成为一名合格机械或电子工程师,不但须具有相关的技术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工程师的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资料的查阅及使用能力、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还有自学和项目管理等相关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系统思维的工程素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以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为高校联合协作教学、学生合作交流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陆继庆,徐庆.基于CDIO模式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5):22-23.[2]张士文,俞泓.开设“现代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的若干经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7).[3]钟永彦,陈娟,张蔚.从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谈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9):112.??S编辑 赵飞飞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
摘要:数学是一门注重学生思维逻辑的学科,几何、概数等多维度的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问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维度;情景式;合作式;实践式
随着科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学模式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鲜样式,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改革教学模式,革故鼎新,批判继承,创造出越来越多法的高效教学法,切实提升课堂质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情景式教学方式,巧妙设问,兴趣激昂
生硬突兀的课堂导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合理且有趣的教学情境就会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情景式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法,即教师依据教材有意创设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该情境一般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情景,如此课堂的展开减少了与学生的距离感,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技能。小学数学课堂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减轻小学生的畏难心理,将理论的概念融入到实际情境之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广度与深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
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我以一个游戏的方法导入,我让同学们进行报数,凡是个位是0和5的同学站起来,同学们觉得好玩,大声响亮地依次报自己的学号,随后我请这些同学观察自己与同样站起身的同学数字有何共性的规律,随后讲到“自己的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请站起来”,一部分同学站了起来。“自己的学号既是2又是5的同学请站起来,其余同学请坐。”这时只有几位同学是站着的,我和其他学生一起查漏补缺,最终得出结论: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通过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使学生较好地融入课堂中去,增进了师生交流,生活化的、游戏式的、故事性的新课导入都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发学生益智,加快教学进程。
二、合作式教学方式,多人结组,补短取长
“三人行,必有吾师也。”合作式教学方式就是秉承此种教学观念,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与劣势,旨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全体学生的全面性。小学数学注重培?B学生的发散思维,尤其是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合作式的学习课堂通过学生自由结组,小组成员之间的集思广益,互相商讨,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学生敢于质疑,自主发言,这便给予了每一位学生展示的平台,教师应肯定每一位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为其树立自信心,自信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大的褒奖了。
例如,在教授《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对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式展开了小组合作教学法,我以橡皮泥作为教具,将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展出,提问:“如何计算它的体积?前后四人一个小组,想出解决方法。”学生甲回答:“可以将橡皮泥捏成正方体或长方体,通过测量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得出,”还有一个学生认为可以将其放在一个防水的盒子里,放入水中,前后两次的水毫升的相减就是,再减去小纸盒的体积就是我们所求的了。我对其进行点评。合作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打造了生命化课堂,形成了“三助式”教学。
三、实践式教学方式,动手操作,引发联想
实践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眼界。此种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往传统刻板的说教式讲学,仅仅局限在课堂,抽象性、思辨性较强的原理和概念之于小学生极难理解,而且单调的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从而丧失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致。实践式教学方式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开发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并存的才能,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也可以减小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加快学习的进度。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联想能力,比如在图形识别的课程中,学生若凭单纯的想象难以解答问题,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图形的剪裁、拼接等操作就会使抽象的图形展现于实际,绘画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总之,教师要用实践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我利用积木充当教具,我展示了学生五颜六色的积木,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看一看积木里藏着身什么数学知识好不好啊?”学生异口同声答道:“好!”随后我要求学生利用积木打出一个正方体,同桌之间可以二人一组,学生利用四个积木达成一个正当体。随后我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个平面图形,问学生怎么摆放才能图示的效果。学生依据自己的方式得出了很多种摆法,我提出鼓励。因此,动手能力的训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并且活跃了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个人的学科素养,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情景式、合作式、实践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多维度的教学体系,创建新型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孙文婧.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N].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陈保平.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作者简介:
唐得洋,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蓬安县银汉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