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倡导尊重教育理念,推进学校优质发展
倡导尊重教育理念,推进学校优质发展
景山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2014年,在上级政府、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校以“构建高效课堂,推进优质发展,倡导尊重教育,打造幸福校园”为工作中心,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规范管理”和“幸福校园建设”的四大工程,重点抓好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学生养成、课堂建设等四方面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品位,努力将景山实验学校办成宝安区优质民办学校。
二、工作目标
(一)落实尊重教育理念。让“尊重教育”成为学校的文化核心,成为引领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从而构建幸福校园。(落实部门:各处室)
(二)规范学校管理,推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改革,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调动教职工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落实部门:办公室)
(三)创新学校德育方式,有创造性、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德育的序列化、课程化、生活化,让德育工作“活”而“实”。(落实部门:德育处)
(四)聚焦课堂教学,倡导有效活力课堂,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模式。(落实部门:教学处)(五)抓好校本教研,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课堂中的问题、学生中的问题,以课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教师积极撰稿、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落实部门:教学处)(六)加强学校党、工、团、队建工作,继续做好学校宣传工作。(落实部门:办公室)
(七)进一步健全安全、综治等各方面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校园、师生财产安全,让校园成为平安和谐的师生家园。(落实部门:安全办)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2014年,是我校倡导尊重教育理念和规范管理落实的关键年,我们将“稳中求新抓改革,深谋远虑建队伍”,向“建设优质民办学校”迈开坚实的第一步。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做好下面的工作。
(一)理念引领聚文化
办学思想和理念是一所学校源于办学历程、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核心力量,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2014年,我们将全面落实尊重教育理念,凝聚全体教师的正气和智慧,挖掘、提升、建设内涵丰富的学校文化。将文化建设与师生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建设动态的师生“自己的文化”,用文化引领师生的发展,实现文化管理学校的格局。加强宣传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学校新形象。
(二)放眼发展建队伍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发展,衡量学校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师的发展状况。教师发展了,学生必然发展,学校必然发展,教育必然发展。因此,建好队伍是学校管理的根本要务。
1.要加强班子建设。教师发展,班子先行。学校领导班子要重点发展自己的“四力”。
(1)人格的感召力。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严以律己,公正待人;讲团结,树正气;时刻为学校谋发展,为师生谋发展;扎实工作,讲究实效。利用行政例会,加强班子成员的沟通交流,真诚开展激励与自我激励,提醒与自我提醒,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班子整体的凝聚力和人格的感召力。(2)学识的引领力。班子成员要加强学习。每学期至少要读一本自己分管工作的专业书籍,一本自己选教学科的专业书籍。班子内一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不“纸上谈书”,而是重点谈学习对工作的启示及自己的实践,以此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提高班子集体的学识引领力。
(3)思想的创造力。学校行政和中层管理干部,要带着思想来工作,让日常的管理工作具有创造的活力,不至于陷于简单、重复、低效的泥潭。
(4)管理的执行力。“空谈误教,实干兴校”。执行力建设是学校管理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的关键。从校长到中层管理干部,都要做到明确长远目标,任务周周明,日日清。
2.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管理、师德建设。鼓励老师真正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2)加强学习型教师培养。成立学校读书会,继续举办“读书月”活动,号召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好一篇心得体会。特别是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因为没有教育理论作基石,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走不远。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利用学校网站、开辟读书专栏、展示优秀的读书心得,让读书成为景山实验师生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
(3)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兴趣小组的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团队全面发展。
(4)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学校学期至少进行两次班主任培训活动,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解决真问题。
(5)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开展“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等系列评选活动,激励教师的成长。
(三)贴近生活见德育
1.开展“三生”教育,深化“三知”教育内涵。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三生”教育为核心、结合”三知”教育的活动内容,全方位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德育教育的强化,实现德育工作生活化、序列化、特色化。
2.继续办好“景山德育讲堂”,让更多的社会名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
3.倾力打造精良德育队伍。创新形式,完善机制,以打造德育处、团支部、大队辅导员为主力的引领,以班主任、中队辅导员为主力的执行,以学生干部为主力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
4.贴近生活抓习惯养成教育。尽力避免德育活动的高调、空洞、形式化,融“德”于“行”中,让德育活动生活化。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并创新升旗、班队会、鼓号队、艺术团体等常规德育活动形式,让学校德育活动“活”起来,“亮”起来,“实”起来。
5.继续做好班主任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访工作的开展,家长学校的开办以及“关工委”工作的落实,实现家、校、社会共育的教育追求。
(四)聚焦课堂展活力
构建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在全面推进有效活力课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1.重视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坚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规模教学优势。做到“四定”、“ 四统一”、“三步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落实每周的主备,教学处统筹安排各个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四统一”:授课进度、教学要求、校本作业、检测练习要统一。“三步走”: 个人自备、集体复备、个人二次备课三个步骤。主备人提前一周将备课内容(包括教案、学案、课件)电子稿发给组内成员讨论,同组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班级的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2.优化上课环节,突出主体参与。认真执行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能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把握恰当,教学环节紧凑流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学有所获。
3.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业分层做到难易适度,确保针对性、有效性和提趣性。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配备好各科错题集,有针对性地强化错题订正,提高作业的效度,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4.实施科研兴校工程。认真做好校本教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教育反思为重点的教科研工作。抓好1-2个重点课题的研究,抓紧校本教材和分层作业的研究,广泛开展学科和个人课题(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五)优质服务抓后勤
规范学校后勤管理,发挥后勤的服务功能、育人功能。强化学校后勤财、物管理,建好学校财产管理台帐。
1.要以师生健康为本,加强科学膳食研究,提高饮食质量,办好学校食堂。要抓好疾病预防工作。以“学会自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突破口,落实学校后勤工作的育人职责。
2.有效抓好安全工作,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全面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切实执行各项安全制度,杜绝因教育教学行为不当而发生安全事故。尤其要加强防 踩踏、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拐骗、防火及交通事故发生。广泛开展“科学避险、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防范学校伤害事故发生。
3.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抓好消防工作。加强警校共育,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六)关注全面促和谐
1.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点,以“强班子、壮队伍、抓制度、创特色、构和谐、促发展”的创先争优工作总体要求,将党建工作抓实抓好。
2.进一步重视学校工会工作。要高度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组织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好教师体检工作。
3.要进一步完善教(职)代会制度,落实校务公开。
4.继续开展结队帮扶活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与塘尾万里学校、凤凰小学结对共建,学校之间以办学理念传播、办学经验交流、学校文化影响、干部教师交流、教研联合构建等形式切实促进三校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资水平、学校文化、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共同体建设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活动,见成效。
5.加强档案管理,努力实现档案管理达标。
景山实验学校 二0一四年二月
第二篇:深化教育联动机制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深化教育联动机制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
为不断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化水平,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差距,2008年,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以“共享、共建、共赢”为目标,建立12家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由城区学校、幼儿园牵头的教育党建共同体,积极落实资源共享、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联动工作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各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力推进了普陀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
一、完善制度,优化联动模式
按照“办学理念一致、办学特色求同存异,有利于共同发展”的新型教育共同体发展目标,积极创新完善教育共同体系列工作制度,优化共同体联动机制。一是完善共同体学校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召开由龙头学校牵头,共同体校(园)长书记参加的共同体学校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学校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制定具体的学期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二是完善校(园)内各部门、教研组、学科对口联系制度。以学年为周期,每月组织一次对口教师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三是建立完善了共同体内教育工作指导员制度,牵头学校选派1-2名业务素质较高的党员或中层领导
2在行政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建立相对固定的帮扶关系,优质学校(园)与其他学校(园)实行双向互动,从支教教师、学校(园)管理、办学理念等多重角度进行交流;二是联盟式帮扶,依托一所或几所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园),联合周边较为薄弱的若干学校(园)建立学片,使学片内学校(园)建立互助联盟,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三是网络式帮扶,通过搭建教育信息资源平台,使核心学校(园)开展的党建、行政管理、教师备课与教学、课程改革、特色创建、师资培养等各项管理与教学活动,利用网络迅速传递到其他学校(园),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便利,实现城区与乡镇、区域间优质资源共享。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双体验”活动,通过整合城乡资源,建立活动中心,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下海岛、城郊渔农村学校开展“送教下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促进共同体内结对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各牵头学校及时了解掌握渔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情况,推广经验,帮助指导,全面提高共同体单位区域教育工作水平,形成了教育管理互促,学校(园)发展互帮,教师业务互助的良好局面。
4、考评联动。为保证和优化各教育共同体统筹发展,区教育局人事、教育、监察、督导、教研等部门联合行动,定期组织开展共同体工作督导,强调每月至少一次的明查和暗访,检查落实共建共享工作,做好督查记录。同时,制定了《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党建共同体考核和先进集体评选方案》,明确共同体党团队共建、教育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德育工作6个方面的考核要求,每年组织开展共同体单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校尤其是龙头学校考核和校长、书记任免的重要依据,促进了各共同体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有效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
第三篇:readdata学校开放教育发展理念实用)
张家洼中心小学办学理念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开放教育特色
——张家洼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分析
张家洼中心小学位于张家洼街道张家洼村,属于张家洼街道规模最大的小学。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学生家长有一定的学历水平,家庭环境普遍优越。作为一所中心小学,近几年,办学条件、水平和质量一直稳步发展,社会期望值越来越高,连续十多年获得莱城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市、区各级领导曾到我校指导工作,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二)内部背景分析
学校创建于1964年,是一所有着较丰富底蕴,在社会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市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占地13000平方米,现有15个教学班,学生860人,教师3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26人,专科学历12人。
多年来,学校秉承“务实上进”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爱生、博学、创新的优良传统,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经过实践和研究,将确立“开放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立足开放教育,面向多元发展”的开放教育办学思想,把打造一所开放型、多元化的特色学校作为张家洼中小人的发展愿景。
尽管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基础和优势明显,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文化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同时要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加快骨干教师和研究型教师成长,不断壮大名师队伍,凸现教学风格,持续提升办学水平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教育哲学概括和价值追求,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我校在办学实践中确立了“开放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基”的核心理念,提出了“立足开放教育,面向多元发展”的开放教育办学思想。
开放教育就是以“多元发展”为核心价值观,以生活教育、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多元智能等现代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全体师生的素质、个性、能力、智慧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追求生命成长的内源性、丰富性与持续性发展。面向生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构建融知识、技能、体质、人格四位为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成长的教育体系。开放教育将体现三个 特性即全面育人性、客观规律性、社会引领性。开放教育办学思想是学校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晶。反映了张家洼中小人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与认同。
三、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定位
开放型、多元化的市级规范化小学
开放型,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开放”为基本特征,并以“开放”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多元化,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多元化”为基本取向,并以“多元”作为学校领先的根本标志。
(二)办学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
三年内积极实践“开放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基”的核心理念,完善“开放教育”体系,不断丰富、细化其内涵,致力于成为全市有影响的特色小学。培养优品、厚基、健体、乐性的大气、雅气、灵气的开放发展型学生;创建“成长乐园、亲情家园、人本校园”的“三园式”学校。
2、工作思路
以“开放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基”核心理念为指导,全面实施开放教育。以构建开放教育体系为工作中心和重点,以“开放课堂”的模式构建为突破口,依托“教师学研成长共同体”,构建立体教研网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研兴校”的策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特色形象。
(三)具体目标
1、管理文化
构建开放教育下的人文、开放、精致、和谐的管理文化。实施“同心圆”式服务,实现管理现代化。
2、教师文化
构建开放教育下的责任、开放、激情、智慧的教师文化。进一步丰富“学研成长共同体”建设,打造立体教研网络,通过“青年教师致远会”、“名师工作室”、“班主任艺术恳谈会”等学术组织提升教师素质,壮大名师群体,促进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3、课程文化
构建开放教育下的民主、交流、合作、探究课程文化。形成多元化的开放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落实开放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发展目标,深入研究“开放”的内涵。树立大课程观,构建各学科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4、学生文化
构建开放教育下的乐学、会学、自律、自主学生文化。引导学生“读生活之书,明生活之理,做生活之事,行生活之路”,继续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实现其自身价值。
5、环境文化
构建开放教育下的生态、雅致、温馨、童趣的环境文化。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四、任务与措施
(一)管理文化建设
1、主要任务
开放教育下的管理文化以尊重人、爱护人、激励人、成就人为出发点,通过淡化行政手段,强化同心圆式服务,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效能。用师德规范人、用真情感染人、用制度引导人、用文化凝聚人。进一步完善开放教育理论体系,丰富开放教育形象识别系统,结合学校的发展愿景,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评价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着力体现“五个关注”: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关注教师对平等竞争的需求。关注教师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关注教师对情感激励的需求。关注教师对幸福的追求。
2、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1)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学习、讨论、深化开放教育理念,准确把握“立足开放教育,面向多元发展”的内涵,深化学校的形象定位、学校精神,强化开放教育的特色意识。
(2)广泛征求意见,继续完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完善教师生态评价方案,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逐步由制度管理转向文化管理。
(3)构建中心小学名师发展体系,形成“名师培养对象——各级教学能手——双十佳、双首席——智慧型名师”的梯队。
3(4)使每位教师树立正确得人才观,同时,以“责任”为主题,大力弘扬“责任”文化。追求无为而“管”,有为而“理”的文化管理。构建科学化管理机制,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保障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1)进一步突出文化管理,牢固树立学校特色形象,形成人文、开放、精致、和谐的管理文化,形成学校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核心。
(2)进一步发挥学校发展委员会的作用,各委员会自主进行管理和培训,学科教学教研发展中心、生活德育与校本课程开发指导中心、学术素养与名师培养研究中心、学校文化与生活管理服务中心等学习型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教师学习的有效度。
(3)学校分层管理成为自发的需求,小学高级教师、青年教师自发的形成学术团体,由制度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1)学校信息化管理日益成熟,已成为信息化校园,学校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全面构筑信息化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
(2)构建的三项教师开放发展体系在区级以上推广,即尊重教师身心需求的人本管理体系;推进教师个性发展的校本研修体系;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不断成熟完善。
(3)开放教育理论不断地厚实,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编撰开放教育文化丛书,总结、提炼学校文化管理的成果。
(二)教师队伍建设
1、主要任务
把张家洼中心小学办成全区一流的学校,关键在于要培养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科研型教师队伍。它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立足社会、参与竞争的关键之所在。为此,学校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争取实现以下目标:100%的教师达到大专学历,70%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各学科都有一批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市级名教师,实行校级名师制,鼓励教师冒尖。中青年教师人人能熟练开展多媒体教学;普通话达到国家标准,计算机达到二级水平。人人能承担校、区级公开课、研讨课,能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承担省、市、区级研究课题,掌握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撰写经验总结和研究报告,部分教师能著书立说,编写教材。
2、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1)引领更多成长中的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认真思考自己的教育生命与教学追求,做自己的教育研究,研究教育中的自己。自主发展的教师文化成为推动学校开放理念不断深化的持久动力。
(2)构建以教师成长档案为主线,教师教学风格研究为核心,学会论坛为载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3)“三学会”、“三论坛”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逐渐鲜明。
(4)教师发展档案逐渐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开放理念更加鲜明。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1)倾力打造各学科风格教师,形成“新秀教师——新星教师——能手教师——首席教师——风格教师”特色鲜明的骨干教师群体。
(2)“四读”活动化作教师的内在需求,学研成长共同体团队建设更加完善,活动基于教师的发展需求,常态化。
(3)深化开放课堂教学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教师成长,在“轻负、高效、习惯好”的前提下,突出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尽快形成。
(4)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成为莱城区教师专业成长的特色,并起到引领作用。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1)利用一切资源协助骨干教师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推广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形成在省、市、区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
(2)教师的自主发展、特色发展成为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发展的特色,提炼形成学研型组织的培养模式。
(三)课程文化建设
1、主要任务:
改革基础课程。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上好各门基础课。联系学生和社会实际,充实有关教育教学内容,以开放课堂的深入研究为抓手,以构建学科知识树为切入点,完善课程体系。落实校本课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开放教育的理念指导下,继续深化校本课程。优化活动课程。在活动课中要实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冒尖,培养各类人才。
2、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1)初步尝试构建开放课堂发展体系,着力体现知识、技能、体质、人格四位为一体,并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和研究。着力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学生开放主持课堂教学模式。
“开放课堂”倡导自主自学,就是“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搜索发现,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探索,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
“开放课堂”力主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评价学生”。
“开放课堂”力推多维互动。就是“从教为主宰到学为主体,从讲为主导到练为主线,从个体学习为主到合作学习为主,从被动学习为主到主动学习为主,从讲堂到学堂,从教师的说和做到学生的说和做”。
“开放课堂”力促平等民主,就是赋予小老师与同学平等交流的伙伴关系,民主互助的同伴关系。
“开放课堂” 全面落实“学生预习、小组合作、少讲多做、当堂达标、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着力落实小组合作的有效机制,落实好“兵管兵,兵教兵,兵强兵”课堂管理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通过以上理念的落实,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就是学生的,就应该是学生说话的地方,就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地方。
“开放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成学生,由老师的教学转变成导学。老师要大胆放手,要充分的相信学生,让学生们充分的展示自我。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生帮生,生教生,大声朗读,站着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作为老师,在学生自学学不会,合作学习学不会的时候,要进行引导和解释,体现精讲点拨。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解放老师。整个的课堂充满 “乐学”“爱学”“互学”的气氛,让课堂真正的变成学生们的课堂。
(2)各学科制定开放课堂学科总体发展目标和各学段阶段性发展目标,并有效落实。(3)开放课堂关键词的进一步的深化,课堂教学知识树的有效构建,优秀经验总结并推广。
(4)继续强化对三级课程的管理,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和专家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意见,准备编撰《走向开放》校本课程系列。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1)加强学校微观教学研究,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的最佳模式。开放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成熟,开放教育的理论支撑以及内涵界定更加成熟和完善。
(2)开放课堂学科发展目标扎实有效,体现学校教师精研教材、开发教材以及“大课程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到位。
(3)《走向开放》校本课程特色鲜明,继续丰富和完善,各年级的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选修课程进一步丰富。
(4)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等形式,学校提供舞台进行各层次的成果展示,提升经验,促使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1)以“开放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为核心理念的课程体系成熟完善,每位教师都具备根据自身特长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2)打造在全市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开放教育下的课程品牌,展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成果。
(3)把学科最佳课堂教学方法汇总凝结,形成开放教学模式,开放课堂评价体系比较成熟和系统,出版《开放教育实践与研究》丛书。
(四)学生文化建设
1、主要任务
开放教育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落脚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学校把“读生活之书,明生活之理,做生活之事,行生活之路”作为开放德育的培养目标,学生不再是写作业和考试的机器,而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悟,在开放多元的课程文化中实践。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授文化知识的教师,而是养育学生人格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特别是对学生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尊重和体现了个体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实现其自身价值。
2、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1)深入开展“开放德育十大教育工程”。以“十项教育工程”,“十五种习惯培养”和“校园小明星”评选为立足点,开展学生开放性综合素质评价。进一步对学生开展“自信教育、惜时教育、感恩教育、立志教育、吃苦教育、勤奋教育、诚信教育、知礼教育、守纪教育、友爱教育”等十个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规范走路的习惯、认真学习的习惯、讲究礼仪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注意安全的习惯、活动秩序的习惯、团结友爱的习惯、尊老爱幼的习惯、爱护公物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热爱艺术的习惯、发明创造的习惯、强身健体的习惯、热爱劳动的习惯、激情向上的习惯等十五种习惯。继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习明星”、“纪律明星”、“礼仪明星”、“安全明星”、“卫生明星”、“友爱明星”、“艺术明星”、“劳动明星”、“创造明星”、“健体明星”十个方面“校园小明星”评选活动。结合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2)树立“高尚的人格是最高学位”的观念,高度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提出习惯培养要“近、实、小”。
(3)发挥班主任老师的辐射带头作用,继续加强班主任艺术恳谈会的指导作用,定期开展德育研究。
(4)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学生读书汇报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活泼开朗、思维活跃,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5)结合我市“绿色钢城”的理念,以及毗邻鲁中矿业集团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家乡的意识,围绕主题,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1)继续深入开展“开放德育十大工程”,使之逐渐成为我校的品牌,总结经验成果,逐步推广。
(2)进一步深化综合素质“八会”技能达标考核的实施,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以及学生在综合素质考评中的地位,加大开放多元化的评价。学生根据自身特长,会写一手好字、会说日常英语、会读说写算、会制作科技作品、会计算机操作、会一项美术技能、会一项音乐技能、会一项健身技能等成为张家洼中心小学学子展示特长的平台。
(3)进一步细化开放教育德育工作目标,使德育活动再近一些、小一些、实一些。(4)开展“希望之星”的评选工作,使开放教育学生评价体系日趋完善。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1)开放教育下学生文化建设经验进一步推广。
(2)学校德育教育网站成为教师、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最有效的方式,功效进一步挖掘,教育方式更具开放多元。
(五)环境文化建设
1、主要任务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经营者是人,生产者是人,最终输送的也是人,因此校园里时时处处都应该表现出人格的魅力,未来三年,学校把环境文化建设定为生态、雅致、温馨、童趣。
2、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1)践行创建“三园”式(成长乐园、亲情家园、人本校园)学校的目标,营造温馨、雅致校园文化。
(2)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规划,调整布局,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科学地进行绿化、美化。尤其在各类专用教室、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等教育常规条件装备上舍得投资。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1)学校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和生态特色,处处彰显浓厚的高雅色彩。
(2)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班级环境建设。突出温馨、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健康成长,在集体大环境中学会自尊、自立、自强。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1)把家长学校建在班级,评选优秀家庭,促进家校教育合力形成。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的资源优势。
(2)创新社区教育模式,让学生体验社会精彩。通过开展“校居联手,共创和谐社区”活动,扎实做好宣传教育进社区、文化活动进社区、社会实践进社区、教育社区资源共享进社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共建单位、街道办事处和家长的关系,推动教育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服务社区居民,共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区,形成教育合力,为德育工作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真正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德育管理模式。
五、保障条件
(一)外部条件
1、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
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上级领导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也同样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
2、加强同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协作,互相学习和促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达成资源共享。
3、加强对外宣传工作
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同、关心和支持,是学校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学校继续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展示学校的经验、成绩及发展需求,从而让社会更充分的了解学校、认识学校、支持学校,推动学校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二)内部条件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规划执行力
规划执行力度还取决于干部素质。在三年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和团队合作意识,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增进内部团结与协作,切实提高管理素养,整体推进规划落实。
2、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
学校将在加强文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干部教师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学校发展愿景的认可度,从而保障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措施的落实和达成。
第四篇:推进均衡优质发展
推进均衡优质发展提升高中教育品位
——关于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湖南省桃源县第八中学王用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内容摘要:教育均衡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受到公平的教育,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使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受教育者享受的也不完全是公平的教育。在区域间、校际间实现教育均衡的同时,如何使农村普通高中实现教育均衡,使每个农村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这应该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崭新命题,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新课题。
关键词:农村高中教育均衡教育品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热点”、“难点”,它的的内涵应包括:不同阶段教育的均衡(即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学生个体发展的均衡(而非只关注尖子生,忽略大多数);师资力量的均衡;区域间教育发展的均衡等。面对桃源教育强县和经济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我们在发展农村高中教育中,只有抓机遇,抓机制,抓基础,抓思路,实现学校发展标准化、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着力构建农村普通高中教育新平台,才能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为桃源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供坚实保证。
一、对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认识
1、所谓的教育均衡实质是指在教育思想公平和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待遇平等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众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相对平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受教育者能否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均衡发展。从教育机构看,学校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资源配备是否均衡。从教师看,教育均衡指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否相对提高,达到均衡发展,教师在付出同等劳动情况下能否获得相对均衡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教师能否获得相对均衡的学习与提高发展的机会。
2、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均衡发展不是说现在教育优秀的地区和学校停止不前等待落后地区和学校来发展,不是把高的好的教育拉下来,而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划,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特别是实现农村高中学校的快速发展,进而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
3、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不是说我们制定一种模式,所有的地区与学校就照着做,毫无特色、“一刀切”,而是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共同提高,教育能做到个性化,办学能做到特色化。
二、我县农村普通高中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县农村普通高中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1、师资配备不均衡示范性高中聚集了全县最优质的教师资源。教师本科 1
学历达标率、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都远远高于非示范性高中。
2、教育经费不均衡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的生均事业费拨款差距较大,示范性高中在学费的收费标准上要高于非示范性高中,并且还可以通过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借读费等获得大量的计划外资金,自我创收能力很强,而非示范性高中自我创收能力弱。
3、办学条件不均衡县里投巨资建设示范性高中,校园美化,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各类办公、学习、教学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非示范性高中,校园布局零乱,校舍老旧,且均有一定面积的危房亟需修缮,实验室、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均不达标,基本上是为应付检查而拼凑起来的。
4、校际发展的不均衡近年来,示范性高中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连年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而其他农村高中却生源严重不足,教育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同时,示范性高中,由于受生源膨胀的影响,班级数量增加过快,班容量增长过大,导致师资短缺、教师负担过重、办学条件不能满足需要,难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给学校内部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其结果是示范性高中与一般高中各受其害、无法实现双赢,加大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
(二)、影响我县农村高中均衡发展的原因
1、农村高中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据统计近十年间,政府除了人员经费以外对高中学校没有任何建设投入,现在有的地方连危房改造也没有能力完成,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其他设施的实现了,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2、农村高中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地处农村,经济难以与县城相比,教师的福利待遇比较差,同时教师的学习机会相对较少,成长锻炼的机会得不到保障,使得教师人人思迁,优秀教师大批流失到县城,使得农村原本薄弱的师资力量更加薄弱,形成恶性循环。
3、农村高中学校生源得不到保障。一方面大批学生流失,造成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另一方面生源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农村百姓对教育不重视,认识不到位,认为学生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在家中对学生放任自由,更有留守学生完全无人教育,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完全脱节,在这种情况下生源质量是比较差的。
4、农村高中办学没有特色。农村学校由于受资金、办学理念和其他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毫无特色,不能根据实际条件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只能停滞不前,保持原状。
5、示范性高中的创建扩招。高中办学规模适度扩大有利干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适当利用,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但规模过小或过大则会产生各种“不经济”的问题。我县由于高中教育资源县域内配置严重失衡,致使示范性高中办学规模过大且仍在持续扩张,而多数非示范性高中却因经费不足而规模过小。这种“规模不经济”的状况,使得教育资源不能得以充分利用,浪费严重。
三、促进我县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教育观念,提升学校品位
教育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在的不均衡是教育均衡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对学校教育而言,教育均衡的基本原则就是端正教育思想,致力于教师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办学条件的改善,从而提升学校品位。
(二)、多渠道融资,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可以积极探求资金来源渠道,创造良好的融资氛围,吸收社会资金。政府部门的教育经费投放可以以农村薄弱学校为重点,并能做到专款专用。在教育资源配备上可以有针对的实施,重点扶持农村弱势高中学校。
(三)、稳定师生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1、打造一支精品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品性,建立并健全有特色的教师研训一体化系统,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合理流动优质师资资源逐步开展教师交流制度的试点工作,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挂职,最大程度上均衡校际之间的师资力量。
3、加大农村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学校应引进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投身农村高中教育事业。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4、着力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落实农村教师工资按省定标准发放的同时,积极落实教师医疗、养老保险等,帮助教师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努力让农村教师安心从教、精心施教、愉快执教。对在农村高中任教的一线教师,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发放特殊津贴。
5、严把农村教师入口关对农村教师队伍严格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合同管理,初步建立农村高中教师能进能出、竞争择优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改革现有高中招生办法,适当均衡各校招生。
县教育局应出台新的招生办法,既保证遵循教育规律,控制示范学校急剧膨胀,又让农村普通高中有生可招,保证生源质量,整体提升全县教育水平。
(五)、创办特色学校,提高竞争能力。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个学校要在这长期的过程中找寻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优势。创办特色学校,积极寻求分类发展的道路,特色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个性发展。县情所致,不可能所有的学校都处在一个水平,有区别地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特色学校的创办可以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又可以扬长避短,从而实现农村高中教育真正的均衡和有效发展。
(六)推行“六种”模式,加强校际合作。
推行强化政府“三个保障”的“深圳模式”、实行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杭州模式”、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寿光模式”、实行优化教育结构的“铜陵模式”、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都模式”和推动区域教育均衡的“沈阳模式”。这些模式的经验完全可以吸收运用于桃源县高中教育的发展,从而加强校际合作,整体提升我县的高中教育质量。
总之,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是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和谐社会建设基本要求,努力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审视思路,调整措施,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桃源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为提升全县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群众对教育满意度,落实教育行为规范年精神做出新的贡献!教育是无声润物的春雨,只有让它均衡撒向桃源大地,才会有满园的春色!
第五篇:用新的理念推进学校发展
用新的理念推进学校发展
——学习心得体会
邻水县兴仁镇中心小学
包鸿斌
4月21、22日,我有幸参加了四川教育学会教育发展中心在西南交通大学举办的“学校内涵发展与核心竞争力高级研计会”,本次研计会由著名教育家、名校长李镇西、蓝继红、贺会主持,参加研计会的主要是四川省部分中小学副校长,研讨会采取了先终合后分组(中学组、小学组)、听报告并与专家现场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本次研讨会具有规格高、规模大、效果好的特点。我认真听取了傅国亮(教育部《人民教育》杂志社总编辑、国家督学、著名教育家)、林进山(台湾名校长、教育专家、台北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小学校长)、杨瑞清(江苏行知小学校长)、高本大(全国中小学千名骨干校长研修班结业学员、苏州市吴中区苏宛实验小学校长及党总支书记)等四位专家的精彩报告,深深地感受到了专家们的一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首先应是一个精神成长问题。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是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傅国亮说,“北京大学平均每个月自杀一名大学生”、当代学生 是“心灵之苦”。因此,要关注学生理想和信仰的追求,要关注培养学生向善的人性,要关注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培养,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情怀的熏陶;在教育价值观上要由对学生的意识负责转变为对学生一生负责,在培养方式上要由说教虚拟方式转变为实际生活方式,在课程结构上转变为以人文教育为核心。“数理化知识不是人生必备的,中小学应是人格教育”,“知识是财富,智慧是重要财富,人格是更重要的财富”,而且,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二、教学方式变革最终是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新课程它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只是手段,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是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改变教学方式过程中,要由关注教师的教改变为关注学生的学,由关注知识传授改变为关注思维发展,由关注无效教学改变为关注有颜色教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既要注重备出几个知识点,更应备出几个思维点,关注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孩子已经知道的东西就不要去教学了。(著名教育家傅国亮说,郭XX教授说,如果说教师上课说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说教师上课说3乘以5等于多少,这有了一点教学的味道;如果说教师上课说3乘以5等于14,这才教学,因为学生会因为好奇、惊诧开始思维了。)
三、怀揣教育梦想,立足本土特色构建成世界级品牌学校。江苏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凭着一份教育热情,历经30年终于把一所乡村小学构建成了世界级品牌学校。杨校长在人生旅程中有三次选择(“回乡与回城选择回乡,从政与从教选择从教,解脱与坚持选择坚持”),那份对教育的热情、向往实在令人格外钦佩,不得不说令全中国教师瞠目结舌。
“小学校,大教育”——学会联合,这是杨校长的办学愿景之一。为了实现梦想,杨校长运用联合(1981年“村校联合”、1994年“城乡联合”、2007年“国际联合”),开拓本土教育资源(行知基地教育资源、艺莲宛的荷文化、校园旁枣文化)激发了无穷了办学活力,促进了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学校走向城市,走向世界。
“小学校,大文化”——学会赏识,这是杨校长的办学愿景之二。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对待学生要有一种花苞心态,“行知苑,百花开,每一朵,都精彩;早也开,迟也开,天天开,更精彩”。教育孩子主要不是方法的问题,面是态度的问题: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就会出现。
四、强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搞好一所学校非校长一人就能行,要搞垮一所学校仅校长一人就足矣。苏宛实验小学高本大校长说:“对意愿低能力高的人要多命令、布置,对意愿高能力弱的人要多指导、支持,对意愿高能力强的人要多授权。”要求教师牢记四个 “自己”——尊重自己(爱岗敬业)、在于自己(缺啥补啥)、提升自己、成就自己(持之以恒),做到五个“注重”——注重学习、注重研究、注重实践、注重积累、注重提升。让每一位教师努力实现由作茧自缚走向破茧而出,走向化蛹为蝶。
江苏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在管理上一大特征就是苛求完美——我拼命干活,请你们跟我一样;我满怀激情,也请你们跟我一样。于是那里的教师成长很快,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