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界定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22:2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界定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界定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界定及对策研究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界定及对策研究

[摘要]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双师”结构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上专兼结合和个体上具备“双师”能力两个方面,与此同时,聘请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引进企业经历专职教师、培养强化本校已有专业教师、提高现有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则是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双师”结构内涵界定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杨理连(1975-),男,山东青岛人,天津职业大学职教所副所长,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天津300402)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6-0140-02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但对于如何界定“双师”结构以及如何来构建这样的团队,文件中没有具体的说明。因此,加强“双师”结构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研究有其必要性和针对性。

一、“双师”结构的内涵分析

分析“双师”结构的具体内涵标准,可以解决“建什么”的问题,是我们推进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双师”结构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和个体结构两个方面。

(一)整体结构上专兼结合

“双师”结构整体特点表现为教师来源的二元结构。其中“一元”是指专职教师,他们通常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熟悉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但是实践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另“一元”是指兼职教师,其内涵是以从事企业工作为主,被高职院校外聘为专业课教学教师。他们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但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此外,由于工作重点的不同,他们往往未把主要精力放在高职院校教学上。

专、兼职教师比例则是“双师”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现状以及外部环境,兼职教师在整体教师结构队伍中比例应逐步达到1∶1。为此,一方面,要逐步压缩专职教师的理论课程,增加其实训课程;另一方面,要逐步扩大兼职教师的授课比例,充分发挥其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使其逐步在整体队伍中所占比例达到50%。

(二)个体上具备“双师”能力

目前对“双师”的理解有多种观点。原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指出职教教师应该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的工程师或技师。此后在教育部颁发的多个文件中多次提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个问题。但人们对“双师型”教师含义的界定却各有不同,也出现过双师素质、“双证+双能”等相关概念,笔者认为这些都属于“双师”能力的范畴,只是侧重点不同:

1.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既能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并具备相应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围绕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及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职业岗位上的新知识等;素质结构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道德素质是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素质是指敬业精神、时效意识等;能力结构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岗位实践能力等。

2.“双证+双能”教师。是指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技术及技能等级证书的基础上,同时具有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或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操作能力。

3.“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标准更高、更全面,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较为丰富的本专业工程技术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有较强的运用专业技术理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创新以及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打造“双师”结构的对策研究

当前,聘请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引进企业经历专职教师、培养强化本校已有专业教师、提高现有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是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基本途径。

(一)聘请大量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熟悉本地区、本行业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让教师、学生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兼职教师除了任课外,可以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参与到教学计划修订与课程设置改革中,使得教学资源更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兼职教师还可以在校外实训基地担任指导青年教师以及学生实习、实训、顶岗等工作。除此以外,作为兼职教师,更应该成为学校与企业、政府之间加强合作的“桥梁”,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推进者和示范者。

在大量聘请兼职教师的同时,要注意对其加强管理和培训。外聘教师一旦上岗任教,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磨合期,以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来自企事业单位的行业技术专家,应请教育教学专家对其进行教育理论、教学设计方法、教育技术运用和教学工作规范化培训,使其尽快了解和熟悉高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掌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工作技能及方法;组织他们听知名教师的公开课,鼓励他们参与教学研究,提高其教育理论素养和执教水平,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引进大量行业企业一线人才或有职业教育丰富经历的专家担任专职教师

引进大量行业企业一线人才或有职业教育丰富经历的专家担任专职教师,可以体现出职业院校的职业性,提升学校教学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一,引进行业企业一线人才作为专业教师,可以让其担任专业带头人,结合他们在企业的工作经历来推进职业院校专业特色建设问题。例如,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态势来调整专业的分类和课程的设置;第二,此类专职教师最大的优势是既有丰富的企业经验或职教经验,又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当中,尤其职业院校现阶段的实践课程建设既需要理论研究又需要实践探索,这就更需要引进教师具备上述条件,使他们发挥在“教、学、做”一体中的作用。第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很多学院都与企业深度合作,在企业内部建立了教学研究机构。引进此类教师,可以让他们担任这些教学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从而形成企业与院校间的天然纽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三)强化专业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应该依靠行业企业,采用挂职顶岗等方式,达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逐渐熟悉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形成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有效教育模式。一是根据专业特点,由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一些企业或科研单位挂职顶岗学习,参与工程项目等,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二是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专业教师操作技能,使其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在学校所教授的课程,结合企业单位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并利用自己在企业积累的实践素材,在教学计划中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在培养企业需求人才的同时,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三是建立“双师”能力培养基地。在校内建立实验室和实验操作场所,为专业教师实践与教学提供条件;在校外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场地、设备的作用,与企业携手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或培训基地接受相关培训。

(四)提高现有教师的科技开发服务能力

第一,应从院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入手,以校内的实训基地为依托,培养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生产实训环节。第二,加强教师的顶岗实习和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以结合企业的项目为驱动,落实两个环节来达到提升教师科技开发能力的目的。高职院校让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除要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实践经验外,还要积极参与企业相关的生产项目;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正在研究的科研项目供学生来做,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是对自身重要的研发实践。第三,构建校外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公司或集团,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协作搞好科研开发工作。如高职院校通过深入企业,针对企业具体情况,为企业做专项课题研究或技术革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深校企关系。

三、打造“双师”结构的机制保障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机制保障,其中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双师型”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探索“双师型”教师评聘(包括考核)体系是其有力的机制保障。

(一)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加强对实践教学进行常规管理的同时,要注重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并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以促使“双师”能力教师的培育。一是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二是完善有关管理和运行的制度,如制定适合高职教师工作特点的教师职务评审办法等;三是建立并完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和信息监控为主的多方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准入标准

我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不具备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资格考试。”在职业教育领域,应根据《教师法》、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教师能力的特点,从教师学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师德教育等方面确定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的准入标准。要拓宽师资引进来源,允许学校不受身份限制,面向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三)探索“双师”能力教师的评聘体系

建立“两个职称并重,科研实践并举,以培训后考核验质量”的评聘体系。既要重视教师第一职称及教师系列职称的评定,又要完善第二职称如“工程师”的评聘,使得一些已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成为“双师”能力教师;在认定类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条件中应该建立顶岗实践和科研成果的硬性指标;加强对专业教师培训后考核,激励教师加强技能培训,及时掌握生产一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双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江.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王波,车信超.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的管理实践――以威海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楼世洲.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J].教育与职业,2008(4).[4]王祚昌.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5]刘叶飞.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2).[6]郭扬,陈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初步分析[J].职教论坛,2007(23).[7]吴全全.论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

第二篇:“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对策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要: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教育观念、地域条件、研究能力和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制约,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还很薄弱。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的匮乏,急需我们加大民族地区高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本文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为例,剖析民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存在的问题,探讨民族地区高职院“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构建师资队伍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务构成、学缘构成等要素,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双师型”教师团队结构,才能促进教师整体功能的系统发挥,也才能塑造出适合学校发展特色、保证学校持续发展的学科梯队和学术团队。但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教育观念、地域条件、研究能力和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制约,师资结构相当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不均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还很薄弱。本文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为例,剖析民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存在的问题,探讨民族地区高职院“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和途径。

1、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 ”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双师型”教师数量少

少数民族高职学院理论性授课老师多,具备很强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少。教育部2001年11月26日在天津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研讨会提出了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到2005年师资队伍建设总目标: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使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在五年内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80%。但是当前双师型教师真正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民族高职学院很少。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2013年有专任教师412名,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24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达59.95%。如果从教职员工(包括学校管理者)的总数来看,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是只占36.6%。显然,对于以专业性、技术性强,应用性、实践性为主的职业学校来说,目前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数量明显偏少。

其中副高职称以上15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6.65%,硕博士研究生109名,占专任教师比例26.46%,有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45人,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国内访问学者6人。

1.2中高级骨干教师比例偏低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人少,中、低级职称人多,中高级骨干教师比例偏低。由于民族高职学院多是由中专学校整合而成,建院时间晚,教师科研水平有限,故职称系列较为复杂,且高级职称比例较低。以湘西职院2013年统计的教师数据是副高职称以上15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6.65%,硕博士研究生109名,占专任教师比例26.46%。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的副教授只有一名。

1.3教师参加培训存在障碍

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实践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不足教师实践培训少,忽视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培训,教师参加培训的障碍多。

民族地区高职学院年轻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实践培训也很少。我们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年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其中35岁以下老师受到实践培训和锻炼的只占30%,每年派出培训和进修的老师只占老师比例的20%。从现状调查中可见,现在对教师到企业实践还没有制度化、规范化,所以影响了教师参加企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管理者在作教师培训计划时也不倾向于企业实践方面。教师参加培训的障碍多。主要原因集中在教学任务重和缺少培训经费上。

此外,实训指导教师短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少。民族高职学院现在都急需优秀中青年骨干实训指导教师来满足教学需要。双师型教师团队数量偏少,团队建设还缺乏激励措施和政策。湘西职院建立了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和培养机制,但没有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评定和认可的机制,双师型教学团队少,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上,激励措施上也不够明显,培养途径和管理模式还需健全。

2、民族地区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途径和措施

2.1通过长远规划,落实措施,保证经费

双师型团队建设非一日之计,需要长远的规划,需要一定的周期,团队建设计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着眼未来三年的发展,并根据情况进行完善。所有建设措施和制度重在落实,经费和时间支持、保障是必要条件。

2.2建章立制,规范“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建立产学研的教师培养体系,建章立制主要内容有:第一,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培养机制,明确各层次教师岗位准入标准,确定职责与任务,并附有专门奖励办法。第二,建立职称评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兼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的行业特许资格证,取得证书的教师全部报销费用。第三,建立教师实践锻炼机制,鼓励教师脱产到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在脱产实践过程中全额发放岗位津贴。鼓励教师挂职顶岗锻炼,进行科技服务,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建立新教师下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挂职顶岗一年锻炼的制度和办法;第四,建立培训机制,组织对35岁以下硕士青年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强化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考核力度,量化考核指标,并与人事制度改革的岗位聘任相结合;专职教师任职两年内安排两个月时间下企业顶岗培训等管理办法。第五,建立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活动。以引导和激励教师从事科研学术活动为抓手,提高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第六,建立教师参加实习基地建设或实验室建设激励机制。第七,制定“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建立团队建设培养机制。

2.3 开设精品课,提升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能力与团队意识

设专业建设科,强化对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向的把握,集中力量办优势专业、新兴专业、特色专业。湘西职院完成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整车服务与营销、设施农业技术三个精品专业的申报工作,已通过省里评审,现已上报到教育部。从职业岗位工作分析入手推进课程改革,引入企业技术标准,合理设置课程,在选用优质教材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努力建设与岗位职业能力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湘西职院服装专业获省级精品专业。在精品课程建设期间,团队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攻关。团队成员不仅有校本教师,还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在课程负责人协调下,大家一起动手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电子教案制作、实训课录像、校本教材开发等任务。通过研、问、学、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之间、校校之间、校企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使教师从中吸取充足的知识、技能与合作意识,适应团队工作方式,并且提升了教师团队的课程开发能力。

2.4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学团队及学生的职业技能

一要加强实训课的管理,做到了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人人动手,管理规范。二要加大在实习实训场所建设方面的投入。三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比如湘西职院交通工程系与湘西州汽车协会、比亚迪、长城汽车公司,生物工程系与德隆牧业,经济贸易系与阿里巴巴吉首客服中心都建立了紧密的办学合作关系,部分学生甚至成为公司的重要技术力量。四是以职业资格鉴定为依托,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满足学生今后“持证上岗”和推行“双证书”毕业制度打好了基础。

第三篇:双师教学

“双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运用———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 时间:2009-7-10 8:59:41 点击:114

核心提示:“双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运用———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1“双师教学”模式的提出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该学科不同于其他文科类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注重实务操作。因此在当前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专业方法和技巧解决社会问题及提供社会服务。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能够达到此目标的不多,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知识欠缺。目前很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并非社工专业科班出身,大多是从其他领域转换而来,缺乏相关的实务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解释、示范实务内容,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需要有其他精通实务的人员协同指导。同时,社会工作许多课程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对此,一个教师的研究和掌握往往会有许多的欠缺,而双师合作却可以使这种缺陷得到有效的弥补。二是教学与实践的分离。我国当前社会工作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和技巧来源于西方,尚未实现本土化,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尚未全面形成,因此,学生无法将教师所讲授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也无法联系实践对书本理论进行检验与反思,影响了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理论掌握者与有本土实践经验者合作教学。三是受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所限,专业社工机构数量较少(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尤其明显),故除了课堂学习,学生在课后没有合适的平台进行实务学习与运用,于是课堂中的实务教学便显得更为重要。

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身数年的教学经验,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为例,在实践中尝试开展双师教学。

2《青少年社会工作》“双师教学”模式探索所谓“双师教学”就是指在一间教室里有两个老师任教,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双师”皆是职业教师,但在本文中所指的“双师”则与传统有所不同,双师之一是社会工作职业教师,另一位则可是职业教师,也可是来自校外青少年工作相关机构的临时教师。两位教师联袂上课,利用临时教师的实务经验来进一步充实、丰富职业教师的课程讲述,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实务的学习。下面将对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中的“双师”教学进行具体的陈述。本课程“双师”教学实践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即:青少年心理问题,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以及家庭关系问题。

2.1青少年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专业教师在此首先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讲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代写论文历程与特征,让学生深刻了解青少年心理,为进行青少年心理辅导奠定基础。随后,在四个课时的时间里邀请心理学老师参与,社工专业教师和心理学教师一起开展后续的心理辅导教学。挑选数个学生为演员,扮演具有某方面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如:自我认识障碍,情绪控制与处理),双师针对有障碍人员开展心理引导,让学生从观摩中学习技巧。同时亦可将学生分成每十人一组,双师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利用小组工作方法来协助成员进行心理调适。

2.2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

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群体相处与逃学、旷课三个方面。在此可邀请学校社工人员或各级学校班主任、辅导员,利用两个课时的时间讲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对、处理这类事件。首先,专业教师充当穿插线,引导学生将校园生活中发生的最频繁的上述三个问题列举出来;其次,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社工专业技巧针对学习问题进行实务示范;最后,利用两个连续的课时请临时教师分别群体相处与逃学、旷课问题进行实务操作讲解,让学生从实践经验丰富的临时教师身上汲取具有强大应用性的实务知识。

2.3家庭关系问题

青少年期又被称之为“叛逆期”,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由于个性使然,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往往十分紧张、微妙,亲子问题、兄弟姐妹问题、及家庭变故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层出不穷。在该内容的讲授中,专业教师在讲授基本的理论与工作方法之外,选取专业青少年社工人员和成功处理家庭关系的某个青少年家庭担任临时教师。在四个课时的时间内让社工展示工作方法,让被选取的家庭成员讲述成功处理家庭关系的经验,从而通过展示与讲述来达到使学生获取大量青少年家庭关系实务操作知识的目的。

3“双师教学”模式的成果

在进行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的半年时间里,双师教学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该教学模式由于打破了传统的由一个教师上课的模式,两位甚至更多位教师的出现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次,临时教师生动的实务讲授与示范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兴趣与热爱之情。并激发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运用到青少年服务中去。并对本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再次,在双师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双师互相学习,不仅有利于专业教师实务经验与技巧的丰富,促进专业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临时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双赢,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4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双师教学模式尽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日后的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以图使该教学模式发挥最大作用。

4.1临时教师的选取临时教师的选取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优势互补原则。临时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教师所没有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实务操作能力,以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弥补专业教师的某些不足。严格筛选,防止双师知识重合现象的出现。其次是从实际出发原则。在选取临时教师时必须考虑学生实际,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内容和目的。最后是临时教师的来源问题,4.2临时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问题 双师教学中,专业教师必须与临时教师在课堂保持良好的默契,从而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现实中双方由于工作时间所限,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就所要讲授的知识和课堂注意事项进行沟通、协商,导致在课堂中配合度欠缺,也导致学生在某些活动环节上出现不知听从哪一方的混乱现象,这一缺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加以改进。

第四篇:浅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培养

浅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培养

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贺卫红

摘要 本文以我校理论与实际操作一体化教学经验为基础,论述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工作要求,从而阐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双师型教师 内涵 培养

一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从

单一的、传统的理论教师或实习教师,逐渐转向双师型教师。

所谓双师型教师,单从字面上解释应该是要求教师既能上专业理论课,还能够带班实习。但是,在具体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内涵更丰富。下面就我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实验班,在实施《车工工艺学》、《车工生产与实习》(以下简称《车工》)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谈谈一体化教学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我校对《车工》课程教学改革总的要求是: 1)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实施理论与实际操作一体化交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交叉学习过程中掌握技能,培养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职业能力。2)要求该课程用13~14周,分两个学期完成一体化教学任务和车工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任务。3)为学习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知识打好工艺基础。

根据教学改革要求,我校进一步完善了机械加工一体化教学平台,制定了一体化教学大纲,把一体化教学内容按教学规律划分成项目,对每个项目提出了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合理进行了课时分配。承担一体化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参与课程开发,攻克教学难关,驾驭新的教学模式,分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步,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按大纲要求将《车工工艺学》、《车工生产与实习》合二为一,分成若干个项目(或课题),改编、充实、整合出一体化教材《车工》。项目排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基本操作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每个项目内容由任务驱动,突出一个实例(或案例),实例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性、实用性、可行性,为策划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做好铺垫。相关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既考虑技校学生的求知特点,又不能遗漏重要知识点,并将其科学地、合理地穿插在项目中。

第二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策划教学方法与学习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以技能操作为导向,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创设积极的、富有营养的、具有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持续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技能操作训练的主要教学方法以现场四阶段教学法(即教学准备、教师讲解与操作示范,学生操作与教师巡回指导、质量检查与总结等四个阶段)为主。由于车工技能在掌握与熟练过程中的操作性和理论指导性比较强,因此,根据实际需求应该精心设计在那一个操作环节合理穿插安排学习那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是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穿插理论学习时,应结合技能操作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问题法、直观法、对比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促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体会理论与实际操作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步,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1)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特长。教师必须妥善处理好技能、知识、素质三要素的协调发展关系,一体化教学以案例为载体,着重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精湛的技能水平、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围绕技能穿插理论教学时以应用为目的,善于联系实习来讲解、分析和讨论知识内容,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枯燥的文字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知识与技能。(2)突出一体化教学的特色。当一体化教学工作进展到一定深度时,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可模仿企业生产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或案例分析法进行一体化教学,分组让学生从分析图纸着手,制定加工方案、加工工艺路线、选择刀具、刃磨刀具、加工工件、工件测量、质量分析。整个过程教师把握全局作指导,学生则在安全文明生产的前提下,自己克服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最后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发现并解决问题。(3)做好差生的指导和帮助工作,多用表扬、肯定的语气对待他们,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我行、我能”的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智能进行学习,提高整体教学质量。(4)做好学生平时项目形成性成绩考核,客观对待每个学生,及时反馈信息,正确评价学习成果。(5)搞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和沟通工作。

第四步,综合练习与考证 采用案例分析法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前综合复习,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学有所用。

第五步 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收集整理保留教学资料,为编写和优化校本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依据。

综上可见,实施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理论教学与操作技能教学于一身的过硬本领,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求教师能具备关键能力,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中,独立解决不断出现的专业问题。如能正确分析和评价该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合理地设计和策化学习过程,组织动员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能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驾驭课堂;能正确分析和评价学习成果;还能搞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和沟通工作。我认为这应该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懂理论、有技能、通心理、会管理的丰富内涵。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学校政策计划培养法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我校技工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首先,我校在政策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激励专业教师和实习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些具体的培养工作,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有利条件,壮大了双师队伍,提高了双师素质。

1)“走出去”培养法 一是学校组织部分教师走出校门“观摩”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二是选派教师参加校际间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三是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教师培训计划,选送教师参加省教委、省劳动厅、知名企业、名牌大学等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把外面先进东西反馈到学校,与时具进,有目的地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请进来”培养法 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教授到学校来进行教学讲座,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慨念,如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方法、课程开发过程和方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设计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3)“双证制”培养法 我校对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均采用“双证”培养制,一是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的获得学历文凭和学位证的升造学习;二是安排短期培训班,使教师获得上岗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和各种技能职业资格证。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双证交叉培养制,教师能力的提高得到了认可,为教师开通了资质认可和晋升的绿色通道。

2、校内优势互补培养法

我校的师资来源渠道较广泛,既有普通师范毕业生、普通工科学院毕业生、高职毕业生、技校优秀留校生、也有来自工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等。多渠道的师资来源各有特色和优势,我们充分利用与学校办学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的师资优势,开展以提高双师水平、改革教法为核心的校本教学研究,融造良好的学习与教研氛围,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1)“互补缺失”法 多渠道来源的师资各有优势和缺失,开展人人为师、人人有得的教学研讨活动,从受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基础课教师那里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应用方法和教学技巧;从有过企业机械工程技术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那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灵活驾驭课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风格;从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那里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技能的心得体会与动作要领。

2)“拜师学艺”法 青年教师拜双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师,跟班学习性听课,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中课堂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操作技能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双向听课”法 开展专家教师指导性听课教研活动。方法一:由优秀教师上公开“观摩课”,课后主讲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组织、知识与技能要点进行总结,再由听课者评课,评析学习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方法二:组织优秀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听课,并及时评课和反馈信息,评课时要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或失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疑惑,帮助授课人提高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新老互动”法 发挥新教师知识先进、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对同一门课程、同一案例分析,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方式,实现新老互动、相互学习切磋,使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与丰富的经验相结合,实现互帮互学、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

5)“理实搭档”法 在一体化教学安排中,有意识地安排理论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与操作技能强的实习教师搭档教学,使他(她)们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互相学习与研讨、共同提高,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第五篇:谈双师教学

谈“双师教学”在实践中的点滴感受

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纳赤塘小学 和继华

网络学习应是未来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式,怎样使用互联网使教学与学习更加有效,是有识之士所共同瞩目的,而双师教学就是一种前瞻性的教学尝试,同时,双师教学在现阶段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探索。双师教学即是两位教师同时出现在课堂上相互配合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从古到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一堂课只由一位教师主持,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主动意识和学产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双师教学却刚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双师教学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开阔知识视野,激励思想火花,培养对话精神,相互施压促进的作用。后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已知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探索、实现认知领域的拓展”的过程。有人认为现在只要会使用遥控器,不用备课也可以轻松地驾驭课堂,把上好课看得如此简单。其实不然,有效地组织好“双师”课堂教学,让优质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这里有许多东西值得研究。主教者应作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研究。现就组织好“双师”教学,谈几点自己 粗浅的感受。

一、处理好两个接轨

(一)处理好主讲老师和主教老师的接轨

1、是从教学理念和对教材的解读上接轨

主教老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更新理念,才能真正领悟主讲老师的教学思想。主教老师必须反复钻研光盘内容,理解主讲老师对教材的解读,体会主讲老师的设计意图,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自己的教案。

2、教法的接轨

如何实现主讲老师的预设,让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主教老师应研究主讲老师的教法,为主讲老师和学生架设桥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主讲老师的教法,跟上主讲老师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达到主主讲老师预想的教学目标。

(二)主讲老师和学生间的接轨

主讲老师面对的是无数未知的学生,他们无法选择学生,了解学生,作为主教老师就应该注意两点。

1、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

还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主讲老师的授课内容接轨。由于我们农村孩子知识面窄,尤其在知识拓展应用与能力训练上,很难达到主讲老师预设的目标。因此,主教老师就应该在学生的预习中提前补上这一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轻松地参与课堂的学习,实现主讲老师的预设目标。

2、学习方法的接轨

每册书是有许多主讲老师来教学的,每位老师教学的特点各不相同,要学生能适应不同老师的教法,能积极配合主讲老师,这就需要主教老师平时加强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的方法,具备了较好的适应不同课堂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双师”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把握好课堂时间和容量

一篇讲读课文要2—3课时才能完成教学,老师也不顾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就因为光盘上是一次性上完,他也不作取舍,一堂课授完全文,其效果可以预见。只是从形式上走完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锅“夹生饭”,更无法达到主讲老师预设的效果。主教老师光追求形式,形成了遥控器的操纵者,而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忽视了课堂的有效性。

在“双师”教学中,主教老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决定教学时间的长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去探究、去讨论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赶的羊群,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的课堂。同时,也应该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还要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光盘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根据你的教学需要加以调整,要突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三、正确地处理课堂的生存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不可能都沿着主讲老师 的预设进行,出现分歧是正确的现象。主教老师不可采用强行入轨的方法,把学生硬拉到主讲老师预设中来,这种强压牛头去喝水的方法,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的。这时就需要主教老师灵活地对光盘教学进行取舍,从学生的生存出发,重新调整教学思路。不能把光盘当作“圣经”死死地的住不放,要把光盘和教案用“活”,这样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

优质教学资源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取决于每位主教老师对光盘、对教材、对学生的解读。如果能“活”用光盘,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采用“拿来主义”,我想是无法用好优质资源的。

下载“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界定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界定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高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摘要:“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有其专业的特殊性,故要求“双师结构”......

    《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完善管理制度总结》

    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完善管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理制度总结报告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完善管理制度总结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

    双师教学总结1

    双师教学总结 新联完小 四年级和仕瑛2018年1月 第一次听说双师是在一年多之前,那时就觉得这个模式很不错,好老师的利用率可以大幅度提高了。自己身为老师,真心感到成为一名好老......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辨析和培训策略初探

    徐丹阳 关键词:双师型;多元化;专业发展:培养策略作者简介:徐丹阳(1984-),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1-0064-03......

    高职“双师型” 教师的内涵发展综述(精选)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发展综述 付 云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双师型”这个名称开始进入高职以外学术领域的视野......

    中职学校“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中职学校“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中职学校逐步形成了“双师型”的教师团队,这时一个可喜的现象。但现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

    高校工会内涵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工会内涵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 李双辰 王玲 内容提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校工会内涵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内涵发展主要表现为深化民主政治建......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辨析和培训策略初探(五篇范文)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辨析和培训策略初探 摘 要:“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与培训是目前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一大途径。文章通过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辨析来厘清“双师型”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