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衡水中学高三历史学科一轮提纲
研究高考明方向
强化措施夯基础
高三历史 乔燕
一、研究高考,明确方向(三大视角看高考)
(一)考题的“变与不变”
变—
1、试卷各板块分值稳中有变:古代史必修二上升,中国史必修三下降 世界史和必修一基本稳定;
2、新材料情景减少,回归教材: 3、41题评论题改为说明题;
4、客观题中出现选修试题; 不变 —
1、考查主干知识:近两年高频考点及未出现的考点;
如何复习主干知识:明确各模块各单元的主干知识 ;
抓准每个主干知识的构成元素; 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 在联系现实中运用主干知识;
2、关注社会热点;长效热点、周年热点
从高考角度确定时政热点的标准:
一是既能体现当今社会战略性价值,又能符合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命运的热点问题;(高考命题的前瞻性特点)
二是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能关系到老百姓民生的大事和热点问题;(高考命题的 现实性特点)
三是教材中有关人文知识和体现学科素养的知识点;(高考命题的人文性特点)四是与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的隐性知识点;(高考命题隐性介入的特点)
复习中如何融入“热点”:
一是注意对相关历史知识点的理解,明确其现实意义。
二是注意对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历史分析,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理论或规律性知识。三是注意将现实热点问题的历史复习专题化。
四是充分思考和借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或历史试卷中比较成功地体现现实热点问题的试题。
3、注重多元史观;(不展开)
(二)考纲
1、基本无变化
2、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考纲所要求的“四大目标十二项要求”中学生最薄弱的环节;
3、考纲未变,考题变化明显带给的启示:
(1)相对于“变化”,更要重视考纲本身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2)教学设计和习题训练要紧密围绕考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3)误区提醒:教材知识考查绝非与考纲能力目标相对立!
(三)考生
1、各部分平均分
2、各分数段人数
3、全省及格率(对比地理、政治)
4、通过阅卷反馈的信息
针对前面的分析对一轮备考的启示:
◆夯实基础知识,增强计划性 ◆立足课堂教学,增强研究性 ◆严把习题质量,增强训练性 ◆突出材料解读,增强综合性 ◆注重方法指导,增强提升性
二、周密计划,落实夯基
(一)计划要周密
1、学年计划:一轮、二轮、三轮
2、一轮复习目标:
夯实“双基”,适度关注通史
3、一轮复习原则: 全面性、透彻性、系统性、提升性
4、周教学计划’5+4
(二)教研重实效
1、总结13奠基14一轮策略研讨会:会议的目的、主题、13年的得与失、14年的措施,高一二教学为高三奠基,落实三年一盘棋;
2、高三外出教研:A.调整完善一轮教学计划 B.细化一轮夯基各项措施 C.进一步研究高考题;
3、高三历史组教研:A.组长会议内容“再学习”;B.本周一课一研安排; C.下周资料问题研讨; D.集体评课
4、分系列一课一研(重点!)A.与大组教研的不同:两个针对;
B.基本流程: 制定计划——早 个人备课——真 集体备课——实 C.一轮复习重点“研什么”: 研体系、研高考、研设计
5、考后的班级教研:学情问卷明方向、考后数据找问题、齐心协力抓成绩
6、文科综合教研:
(三)资料出精品
1.计划周密,严格程序
2.明确要求,规范严谨——学案: 课标解读,考点梳理,重难探究,史料研读
作业: 难易适中 题量适当(30+2)匹配学案 优化结构 自助: 作业答案 高考练兵
思维拓展 历史烟云
周测(35+1)综合性
3.贴近高考,针对训练:以主观题为例; 4.关注反馈,及时调整
5.错题积累,分类整理——模块分类(必修—专题、通史选修)
题型分类(基础类,材料解析类—客观、主观)材料类型(地图类、漫画类、表格类、文字类)错因分类(基础不扎实、审问错误、信息提炼不 全、逻辑对应不准……)
6.细化主观题评分细则
(四)课堂抓高效
复习课:依据高考明目标、依据目标设环节、依据环节思改进
以《以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例
1、依据高考特点确定教学目标:知识、能力
2、依据目标设环节
A 以点成面,扩知识、树体系 B材料导学,设问题、升能力 C前后对比,识不同、明特征 D史观引领,拓思路、提素养
3、依据环节思改进:A.学生是否掌握了梳理知识体系的方法
B.材料选择是否科学合理 C.知识对比是否针对学生疑惑 D.史观引领是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习题课
1、习题讲评的目标及原则
2、课前准备:教师、学生
3、讲评环节:考情分析、学生自纠、合作释疑、归纳题型、总结方法,转换提升;
归纳题型——题型归类:基础类、文字材料类、图片材料类(地图、漫画等)、表格类;
错因归类:迁移能力不够、设问理解不清、信息提炼不全、逻辑对应不准;
(结合例题说明)
方法总结——选择题:①阅读题干审题意 ②研究题眼好入门
③二次再审关键词(时间、空间、程度形容词)
④排除无效干扰项 ⑤比较之后见分晓
主观题:①先读问题(设问方式、答题角度、答题内容)
②再读材料(读懂、理解材料,获取、利用有效信息关键词、句,标点符 号,材料出处)
③联系所学相关知识点(知识的迁移)④紧扣问题,规范作答,要做到四忌四化。
四忌:忌照抄材料,忌离题作答,忌俗语空话,忌视角单一。四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整洁化。
转换提升——改一改、扩一扩、变一变、反一反
4、指导反思:强化“错题是金”的意识
强化“不解析不改错”的意识 强化“归类整理”的意识 强化“重积累勤翻看”的意识
第二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基本策略
史地政组:白丽满 2012-8-29
综合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与单科试卷相比,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琐碎的知识点的记忆,就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
高考考什么,我们教什么;学生要什么,我们教什么。高考考什么呢?知识与能力;学生要什么呢?分数!而分数是要通过知识与能力来实现的。围绕这个原则,我们进行高考复习时要特别重视第一轮复习,这是因为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学科能力的提升大都在第一轮复习中形成的。第一轮复习是高三复习总体战略的“第一战役”,是提高复习效益的奠基工程,这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那么,如何搞好第一轮复习?
一、夯实双基,优化历史思维。
在古代史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点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透彻和全面。如时代背景,原因分析、主要目的、方法措施、性质意义、作用影响等。从高考试题来看,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理解考查较突出。实现点透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线通指某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连成一线。以知识纵向归纳为主,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并形成小专题。面全指同一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概括并形成历史阶段特征。如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以某一历史阶段为例按章节顺序理清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概括出阶段特征。然后在掌握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下自己去整理知识结构,制作图示图表、提炼要点重点、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和概括阶段特征。
在近现代史复习中,以中国史结构为主,带动世界史复习,体现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然后在世界史复习中,把中国史的阶段结构打乱插入世界史进行简要的回顾,体现世界史的发展包括中国史。如复习三次工业革命时联系中国史内容分析其影响。
在注重因果分析、时空联系的同时,还要加强中外相关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如对中国康乾盛世与当时西方的比较,来正确定位中国的封建盛世;对17、18世纪中国与英法经济均出现繁荣景象的背景、后果进行分析比较,来理解此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兴和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的原因;对20世纪中期以来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互有得失的分析比较,可以深刻地理解生产力对历史发展的真正作用等。
二、实行单元复习,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为适应高考历史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要求,第一轮复习应坚持整体史观,把教材划分成若干单元进行单元复习,构建知识的有序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单元历史知识体系。单元复习不是按教材既有章节编排进行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把某一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打破教材原有目、节的编排,重新对教材进行整合,形成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揭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以利于整体上把握历史史实、掌握历史知识。复习时,可按“单元起止时间—单元历史阶段特征—基本史实(包括背景、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的结构模式来进行。只有经过这种整合,知识才会在脑海中呈现出鲜明的历史发展脉络,显现出该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基本面貌,繁琐的知识才变得简单易学。单元复习时还应注意分析揭示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更大的知识体系。
三、读教材,概括教材大意,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在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能力考察的今天,如果学生一味机械地背教材知识而不注意阅读教材、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培养,考试时即使把教材全部提供给考生,考生的得分也不会增加。因此,我们(全体师生)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历史学科只要下劲背一阵子就能得高分的陈腐观念,要下功夫阅读教材。那么,如何阅读教材呢?
1、阅读教材时要注意抽取教材的信息。
历史高考考试范围有五本教材一千多页课文,显然,机械的背诵是徒劳的,只有靠对教材的理解才能予以掌握,而要理解就得读懂教材。怎样才能读懂教材呢?在复习中,学生不要把自己的精力仅放在关注教材的语句背会了多少,而要放在你是否掌握了课文的主旨上。每读一段课文后要暂停一下,闭目沉思这段课文包含有哪些信息、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如何,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言简意赅地将之表达出来,做到了这些,一段课文就可以玩弄在自己的股掌之中,知识点也就铭记在心,还需摇头晃脑机械地背诵吗?这既培养了考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正切中高考的命题立向。一节课文一章课文一册课文都如是做,那么,五本教材知识也就掌握了;或者结合老师的讲课提纲,自己给自己当老师,看自己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2、阅读教材时要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在课本文字和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而实际上又隐蔽在其中的那些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复习中如果真正理解掌握了这些隐性知识,那么学科能力就一定会提高。挖掘教材中隐性知识可从两方面入手。
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一是细化成小专题,二是加强对专题中知识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而不只是简单的把知识归纳在一起。三是加强横向拓宽,突出空间的延伸。
具体做法是:
1、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当时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如历史教材中关于全球化、一体化知识,关于近代化探索的知识,科学技术革命知识等。
2、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如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反思,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的反思等。
3、政治地理问题的历史交融。学习时要寻找学科的交叉点,抓好政史地学科的结合部,选好切入点进行整理。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水利工程问题等。
五、适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
在复习完每一单元后,应精选一些思维含量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的各类题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进行适量训练,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
首先, 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选用一些文综练习题及综合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
第三,注重培养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
第四,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
第五,就主观性试题来说,在书写答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⑴详略的断定。做题时要根据分值和能否把问题论证清楚为标准来决定书写文字的多与少,处理叙述的详与略。⑵卷面的要求。考生的卷面总体上要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才能赢得评卷老师的青睐,在手下留情中提升了考生的分数。那么,怎样做到良好的第一印象呢?这里有四句与大家共勉:卷面要整洁,书写能辨认,答案分段落,排版要整齐。
以上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取得好的成绩。
第三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201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法指导
主要是要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理清知识线索,形成历史知识阶段特征,点击知识重点、难点、热点、联系点、延伸点。介绍复习方法、技巧。由于复习课的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的历史试题明显带有抽样性测试的特点,与地理、知识容量大、进度快,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掌握住老师所讲的东西。也不
政治科相比,历史题的答案大多在教材中有现成的表述,只有将课本内容记清楚,才能得高分。故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不应该过份迷信资料,迷信所谓的“重点”、“热点”,而应将主要的精力放到对教材的识记和理解上去,系统全面地掌握好教材才是根本。如何掌握好教材呢?下面我就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和做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首先应弄清楚“学什么”,即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看书时,首先要明确书上的内容哪些只需了解、哪些必须记忆、哪些应该理解,切不可漫无目的地看书。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打基础,而怎样才算掌握好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呢?它应包括:①对历史事件的准确掌握,包括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②对历史概念的深刻、全面的理解,主要包括历史事物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性质及其影响、评价。③对历史结论的理解要全面,要抓本质。④抓历史阶段特征,抓住了特征,才能区分不同阶段的特点,才能认识历史演进的进程。⑤对历史发展过程、线索的清晰掌握。线索、过程反映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搞不清线索和过程,答题中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关键是知道“如何学”,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这样的感受:一是所记的知识忘得快;二是复习到一定量的时候同类知识出现混淆;三是记住了的知识在解题时不会用。用信息论的观点来解,它主要信息输入的路途不合理造成的,即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不当。我认为高三一轮复习,对教材的掌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听好讲,做好笔记和学习提示。搞好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是必须听好讲。在老师的具体引导下去复习,以减少复习的盲目性。老师在讲复习课时
可能保证以后不遗忘,所以同学们在听讲和思考的过程中要在书上做好笔记和学习提示,以便于课后的复习巩固及考前对教材的快速复习和查缺补漏。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老师组织复习的思路、模式、方法明确该学什么和如何学。
2.从知识结构和知识要素入手处理教材。大多数同学在看书时习惯于从某章节第一句话起从前往后顺着看,这种单一的看书方法不利于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灵活运用。打开历史课本后,同学们不妨先看第一页的主目录,从宏观上掌握整本书的主体内容,然后再看某章的节目录,掌握本章知识的主体内容,再看某节知识的子目灵(黑标题),最后再去记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要点。这就是按知识结构到知识要素的顺序来掌握基础知识,它易于帮助同学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历史阶段特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给知识点定位。
3.做好记号。注意知识的条理性。边听讲或边看书的同时边做记号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复习效率,并为以后的继续复习创造条件。记号的内容一般包括:①拟好小标题(如原因、特点、性质、结果、意义等)。②编好序号,使知识要点化、有序化。编序号时,要注意序号的规范性,层次性。③长短记号交替使用,短记号要寓于变化,以突出知识的层次、重难点。④注明学习提示,主要指与其它相关知识联系、对比或此知识的延伸内容、隐性的含义等。大多数成绩好的同学的教材是一个宝库,书一打开,琳琅满目,该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再要复习很方便。反之,成绩并的同学的书上或是空白,或是乱七八糟的横线,再要复习只得重新去找知识要点。学习的效率很难提高。
第四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组
进入高三以来,我们历史备课组深入分析了课本和考纲的要求以及近几年新课改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借鉴上届高三经验,结合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手段,努力提高历史高考成绩。
1、一轮复习指导思想:
①立足现实,合理整合教材,做到知识点全覆盖,把知识和能力做到实处,踩实考点,不留死角,初步构建知识框架;②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及时鼓励学生,从而培养学科追随者,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认真研究新课标、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特点,明确学科教学的广度、难度与深度;④加大训练的实效性,讲练结合,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⑤加强交流与合作,尤其是新老高三之间、南北学区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
2、备课组主要复习新策略:: ①实施三轮复习法:
一轮,以模块和小专题为主干,辐射边缘知识,夯实基础;依据课标,整编章节,构建纵向知识体系。
二轮,以阶段历史为主干,进行通史复习,依据考纲,整编教材,构建横向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能力。
三轮,知识点扫描,实现知识的全覆盖,尤其突出重点难点,以试题形式呈现,提高知识难度广度,深度,进行综合模拟训练,以适应高考要求。
②一轮复习策略: 按照第一轮复习讲全、讲实、讲透的原则,按照考纲考点,一步到位,落实知识和能力,不留死角。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教师的功夫在于备课,要加强教师在史实、史识、史观等方面的修养。力争在第一轮教学中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构建知识网络,按模块、专题的结构,构建纵向知识结构。调动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动手,总结归纳知识框架,老师进一步指导完善。
重视规范考试和试卷讲评:我们相信能力是练出来的,潜力是挖出来的。所以我们坚持规范训练。首先使学生明确学科高考能力要求,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坚持限时训练,练思路、练速度、练规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 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讲评,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及时确定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加强个别辅导。
关注新的史观研究,例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高三历史备课组
第五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反思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反思
转眼半年过去,一轮复习即将结束,结合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对一轮复习特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按照学校和教科院的要求,上课之前坚持集体备课。根据之前制定的集备计划,主备人在提前备课的基础上主备一个周的课,在主备人集备的基础上完善优化个备,并完善课前学案,制定好课中案和课后案。确保每一节课都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除了定期集备以外还有不定期的集备,组内成员互相讨论每一节课的补充细节,每日一练题目如何讲解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每一节课的学案,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集备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抓好基础知识落实,夯实必备基础知识。
每一节课基本都要通过听写方式落实巩固基础,加强巩固落实的力度。规范听写程序,给学生印发听写纸,听写之后听写内容当天及时评阅,完不成批阅晚上回家完成批阅。对于听写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二次过关。抓好二次过关的听写和提问。讲评试卷的时候,对于基础知识部分也通过学生回答方式落实。
三、利用好晚自习,做好试题讲评。
正课时间进行一轮复习,尽可能给学生巩固落实的时间。试题讲评的任务就落到晚自习的身上。充分利用好每一节晚自习,根据学生做题的正答率做好试题讲评解析。一节晚自习基本要处理三天的试题,任务量大,时间紧,只能充分备课,提前准备,做好筹划,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试题讲评做到先批阅再讲评,讲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和薄弱能力点,规范学生的答题思维路径。
四、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制定计划。制定计划也要通过集体备课制定,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要发言完善计划。制定计划之后严格按照计划复习,每人认真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老师们其他的工作时间。
五、跳入题海还能跳出题海,精选题目。
负责选题的组员,将题目下载下来之后,首先自己要亲自做一遍,将题目筛选一遍之后,钉钉发其他成员再看一遍,确保选题精选,体现新高考的要求。不抢占和浪费学生的时间,确保练习的高效。
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方面觉得做得还不够,比如课本里面的拓展性材料没有引起做够的重视,有些材料分析不透彻不到位。在二轮复习中还要弥补这方面。还要继续加强弱科生的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