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作文教学入手问题的一点初探大全
对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作文教学入手问题的一点初探
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头疼的一个问题,我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20年了,我也深深感觉到相对坝区、城市小学生来说确实有很大差距,也许是坝区、城市学生的家长很重视家庭教育,孩子们懂得的道理、见识和知识相对来说要比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多。多年来我针对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稍有一点初探,下面我就浅谈几点如何提高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培养兴趣入手,激发求知欲。
古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根据小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上作文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大胆地想,大胆地写。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学生既感兴趣,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富于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譬如: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完活动后,先口述,再书写。
3、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经常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的写作竞赛活动。譬如: 本班比赛或者跨班比赛,优等生和优等生比赛,中差生和中差生比赛等。
4、根据小学生喜欢表扬、鼓励的特点,每次习作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差生更不能忽视,要努力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不放过。
二、阅读入手,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1、课堂精读,以读来促写
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的。而语文阅读的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上课形式相对灵活多样,学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较之作文课更爱阅读。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作文练笔,以读来促写。以读来促写便受学生欢迎、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2、课外博览,广泛吸收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的:“提倡少作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道出了教语文、学语文,尤其是教作文、学作文的真谛。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会读、不肯读、不能读等问题,让“读书”成为儿童的良好习惯,不但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撑起“课外阅读”这一片晴朗的天空。
三、抓好文字基础也是关键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打好文字基础也很是关键:刚进学校的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基本上不懂汉语或者很少懂汉语,要让学生们从本民族的语言过渡到汉语言,首先得从识字开始。也就是要抓好汉语拼音的教学;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从文字入手,为今后的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文字基础。从词语入手: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就可以由学过的字扩充出相应的词语,然后用已经理解的词语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多练习,每学一个字就会扩词,每扩充出一个词语就会造句,勤学苦练,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从句子入手:弄清句子表达的语序;围绕中心句练习写话。给出一个中心句,让学生学会围绕这个句子说出一段通顺完整的话。从文字到词语,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环环紧扣,相辅相成,为以后的作文做好有力的铺垫。这时,对一般的看图作文,我们就可迎刃而解。
四、学会积累与应用
要想把作文写好,平时还要加强积累。对于平时学习过或是接触过的文章,要学习好的写作方法,积累其中的好词佳句。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在写作文时把平时积累的用得上的方法或是好词佳句用上,尽量让写出来的文章更生动,方法更得体。平时积累得多,写起作文也就顺手得多。
五、学会修改也是关键
小学生的作文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正确修改也是关键:到了高年级,修改成了作文教学、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气呵成的作文固然不错,但是这样的作文可能存在很多的缺点,所以学生学习和养成修改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反复的修改才能成就一篇好的作文。
六、善于引导小学生自觉作文也是教学的关键
要引导学生自觉作文。培养学生懂得:对自己心灵深处感到较深的东西,养成用自己的语言(民族语言)说—说,然后翻译成汉语言,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习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作文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从而改变学生认为作文只是为了应付的态度。
教师对每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都要如实、中肯地进行评价和鼓励,积极推荐学生的优秀作文参加班及校内外的评比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作文成功后的喜悦。同时,这些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使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精益求精,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让水平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主动向身边那些榜样的同学学习,从而形成作文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教师对每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都要如实、中肯地进行评价和鼓励,积极推荐学生的优秀作文参加班及校内外的评比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作文成功后的喜悦。同时,这些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使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精益求精,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让水平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主动向身边那些榜样的同学学习,从而形成作文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总之,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想尽一切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办法来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因为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来看,他们的知识几乎完全是兴趣获取的。
第二篇:浅谈如何指导山区小学生作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
一,加强基础训练
作文教学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有效的指导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扎实训练,小学高年级要想取得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低年级的作文训练,四、五、六年级作文才会畅通无阻。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教给学生组词成句的方法,还要教给他们连句成段的能力,特别是在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要下一番功夫,使他们的表达能够简明、扼要,又符合规范。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即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目的:
1、用词语造句。如用“严格”和“严肃”分别造句:“每个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我们要严肃对待个问题”等等,经过如此准确的词语构句运用训练,就可以加深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又如词序的变化训练:“
1、进行词语、词序造句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词语,包括成语的准确运用和构成短语的严密性我、允许、你、回家、不”可变成这样的两句:“我不允许你回家”和“我允许你不回家”,还可以变成其它的句式。至于按句子的结构要求去进行造句训练,可分别按兼语句、连运句、双宾句、主谓短语作宾语各造两句,可以在此基础上多读多练,就使学生对各种句子的结构类型加深理解和运用。
2、补全与扩充训练,提供如“那次————”,进行补充:“我真的哭了”或“我真的高兴„„..”等短语让学生去思考与补全;提供如“看见”这样的词语让学生进行扩充训练:“我看见了小鸟在林中飞翔”、“我看见了蜻蜓在翻飞”以此方式进行短语训练,使词语的意思更加明确、具体、生动、好懂,学生写作文时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想像与构思,写出妙语连珠的好作文。
3、填词练字训练。如要表达自己感动的意向,可以给学生列出这样一段短文,让学生试着先用“说服、感动”等动词填入:“自己(说服)自己是难得的胜利;自己(说服)自己是心灵的升华,自己(感动)自己是一种最美和体验。为自己打造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我们生命的终级。”这种提供情景或语境,让学生填入恰当的词语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得运用词语准确、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4、为使学生说话与写作文时表达得流畅,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描述、说明、概括、转述、阐述等方面去进行专项训练,即写景、状物、叙事、说明、介绍事物等练习,让他们学会运用概括性词语把各种对像简洁地表达出来,以及用恰当的语言把概念、事理的含义准确地叙说出来。只有经过这些方面的全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二、学会观察,勤于动笔
学生多彩多姿的日常生活是作文素材的不竭源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要首先从生活中具体的人、物、景开始。观察人,不仅要观察人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工作、生活、学习,还要通过外貌去探究,推测其原因,内在个性。观察环境,要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去观察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多角度地反映它的内部全貌。观察实物,如楼房、桥梁、树木、飞鸟等动植物,要注意其全貌、形状和物征等。留心观察之后要及时地把所看到、所思所感的东西记下来,越详尽越好,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即要及时整理成文,就能提高写作能力。
三、要多读多记,积累间接材料
写作材料,包括直接感知获得的材料和间接阅读而获得的经验。除了从生活中获得的材料以外,主要依靠学生广泛、深入地阅读课外书籍,以求知识更丰富,眼界更开阔,思路更全面发展,审美更提高,从范文中学到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借签前人的写作技巧,这样一来,写作时就会得以应手;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作文时就可以根据主题需要去精心选择典型、新颖、真实的材料,写作时才会左右逢源,写出好文章来。
四、进行多种说话训练,提高记叙能力
1、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小学阶段听说训练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目前农村教学条件不足,特别是教学方面辅助材料总是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有些教学材料,例如挂图、幻灯片等还要教师根据自己教学需要去动手制作,如制作学生在课间活动的图画,教学时教师可用指导语、提问语、提示、评论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如用“图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来提问,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来看图说话,用“他们玩得如何?”来评论,然后让学生把以上的话畅所欲言地连接起来,成段成文,再根据内容实质安上一个恰当的作文题目。
2、游戏说话。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兴趣的生动的游戏活动,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说话兴趣,因此小学阶段多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并引导学生自动说话训练,对学生写话和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游戏要精心设计,让学生边活动边说话:游戏前准备什么。游戏开始做什么。游戏中做什么,游戏结束了做什么,游戏内容可以有演小品、唱儿歌、学跳舞、演古装戏等。分步表演后,就练习说话,然后把整个活动连贯起来叙述,就可以成为一篇既丰富又真实的活动课作文。
第三篇: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
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阐明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意义,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指标选取的原则、方法和依据。制定了滨海滩涂型、河谷滩地型和山地丘陵梯田型三种地貌型,水田一等、二等、三等和旱地一等、二等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可供土地开发整理立项、规划设计和检查验收发展的最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的日益膨胀,以及对土地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经遭到相当严重的损害。为此,联合国提出了“拯救土地,就是拯救我们自己”的口号。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特别是人均耕地资源相对贫乏,要以占世界不足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中的首要问题。而今土地资源退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1年全国耕地面积仍比2000年净减少61.73万公顷,耕地面积12761.5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全国2800多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警戒线的有666个,占总数的23.7%,这666个县级行政单位中人均耕地低于0.5亩的有463个,耕地的不足与对富裕生活的热心向往,使人们形成了一种跨世纪的深切忧虑。
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足,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对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这个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于1997年4月特发出了“中央1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指出: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措施必须十分严格的,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采取治本之策扭转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通知强调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管理法》的核心任务是保护耕地,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依据土地资源稀缺原理、人地关系原理,集约经营原理,动态平衡和持续利用管理原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必须讲耕地数量持续性、耕地质量持续性、生态持续性、生产力持续性和经济持续性,核心是耕地质量的持续性。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耕地的总体质量比较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扩大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对城郊、平原、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的生产水平低下,粮食单产与发达国家或者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相差100公斤以上。为此,土地整理具有重要作用。
《土地管理法》第41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所谓土地整理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既有的耕地追加投资和劳动,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因此,加强土地整理,对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我国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土地产出率,确保我国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农业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在“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加大土地复垦力度,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的方针指引下,我省各县、乡(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掀起的“土地开发整理”热迅猛发展。为了加强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的管理,统一工程等级,提高工程质量,确保耕地质量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特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和耕地质量指标体系。供市、县级立项规划设计、施工检查和验收参照使用。摘要: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气候差异悬殊,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其河道坡降陡,洪水位高,洪枯变幅大,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而山区的大部分城镇、村庄、良田又恰恰集中分布在江河溪沟两岸,洪灾损失逐年增加,河道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关键词:山区河道规划治理探讨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气候差异悬殊,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其河道坡降陡,洪水位高,洪枯变幅大,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而山区的大部分城镇、村庄、良田又恰恰集中分布在江河溪沟两岸,洪灾损失逐年增加,河道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工作尤其重要。我们只有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治理措施进行认真探索,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河道滩涂,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项目,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治理河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镇乡村建设的目的。山区河道由于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快,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危害性不容忽视。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巨大。实践证明,要治理好山区河道,无论在规划设计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都必须根据山区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如历史洪水、成灾的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达到河道治理费省效宏,事半功倍的目的。在规划治理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研究:
一、掌握河流特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山区河流,水文条件、水力要素情况复杂。一般情况下,流域面积都比较小,流程短,汇流时间短,河道比降大,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枯期流量很小,有的基本断流,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间不长,但一遇洪水,水流速度快,冲刷力特强,推移质多,有的河流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所以在规划治理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察上下游、左右岸、甚至整个流域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导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
在规划中,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后,既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因此,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合水能、水文科学的方案,设计合理的断面尺寸,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二、平面布置问题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为了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阻碍行洪,抬高水位,加重损失,一是最好不要建丁坝,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三十度以内,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既能保护耕地和自身的建筑物,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二是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并注意上下游提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三是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用抽心束水归槽的办法来增大流速,减少推移质淤垫河槽。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利用航测万分之一地形图或实测二千分之一地形图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体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中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
三、确定堤防的高度问题
山区河道堤防高度的确定,主要应根据保护对象、堤防等级先确定设计洪水标准,按照设计标准,确定洪水流量和洪水位,再加上一定的堤防安全超高来拟定堤防高度。我国《防洪标准》规定一般城市、工矿区、保护耕地面积小于三十万亩的采用十年到二十年的设计洪水标准。但堤防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目前尚不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之山区河道水文资料短缺,有的根本无资料,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其计算成果精度差。实践中,加上历史调查洪水,结合实际,综合平衡考虑。因此,在我国要求对堤防设计采用一个洪水设计标准,加上安全超高来确定,不需校核标准。在山区保护耕地面积都比较少,一般在千亩左右,上万亩的很少,根据山区河流的特性、社会经济状况和效益情况,首先考虑以防冲为主,设计标准不宜过高,一般按五到十年的洪水标准设计,结合保护对象的地面高程加一定的超高确定堤顶高程,比较适宜,可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结构施工
50公分以上,对冲击层较深的河段,必须清到1.5米以上。对排水困难的河段基础,应运用水下
和专业,一是基础一定要嵌进新鲜完整的基岩或者超过不冲深度,通过技术检验合格后才下基础;二是砌筑砂浆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搭配,并拌合均匀,保证砂浆强度;三是对河道转弯的凸岸浆砌时要提高砂浆标号或增大河堤断面尺寸,提高抗冲强度和稳定性;四是要把堤身建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或者直线,不能成为折线,影响流态。财力许可的地方,还可对堤顶以砼压顶整平,迎水面勾缝或抹面,以改善水流条件。工程结束后,还应清除残留在河槽内的废弃物,恢复 欢迎到访:http://hi.baidu.com/%BA%CE%B3%B1 更多资源查看:http://www.xiexiebang.com/hechaoscut 4.1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4.1.1清淤施工方法
本标段淤泥厚度约为0.2m~2.9m,河道清淤断面约22m~25m,根据本标段河道具体情况,经过施工调查及清淤方案论证,我标段确定采用机械直接下河作业挖出淤泥,分部分段进行疏浚,长臂挖机配合转土的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为:从本标段河道中点里程HO+600作为清淤起点,向上游和下游分两个施工段同时开挖。利用现有的三条临时下河路(分别位于项目部门前、宝荷桥下及惠盐高速路桥下)作为机械设备和渣土运输量的下河马道。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2、机械准备,长臂挖掘机1台,普通挖掘机6台。河道清淤按照两个施工分段同时进行流水线施工、按照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首先在河道淤泥外边一侧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河水归槽。用土方堆在槽边形成土埂,使少量的河水通过水槽排水。在疏掏时分别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依次清理。先进行河道中央的淤泥挖掘,我标段现状河道清淤断面宽度在22米至25米之间,施工时挖掘机不能一次将河道中央的淤泥挖至围堰或装载车上,故河道中央的淤泥需经过2次倒运方能至河道两侧,由于采用水中清淤,淤泥含水量大,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道路及周边环境污染,因此淤泥清出河道后需经过晾晒方可外运。本次河道疏掏地段地处宝荷路和惠盐高速路之间,白天、夜晚车辆均可通行。因此需根据淤泥量和施工工期合理安排疏掏施工。由于本段清淤工程量大工期紧,考虑安排夜间清淤施工及渣土外运施工。
4、清淤过程中由于河底标高无法清楚的检测到,故需准备探杆一套,在一定区域内清淤完成后,检测人员立即用探杆检测清淤深度,避免出现漏挖或开挖深度不够的区域。
4.2渣土运输及弃土场管理
4.2.1淤泥运输
本标段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深圳市有关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市区道路及周边环境。
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乱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将采用开挖现场与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坚决杜绝渣土乱倒、乱弃。
根据深圳关于防治扬尘的有关规定,为了保证在此次河道清淤及渣土外运工作进行的同时,不给周围已形成的环境造成影响,我方将在清淤运输过程中作好清扫保洁工作,并由专人负责。各施工段分别配备5名杂工。负责保护沿河已形成的设施,为保证车辆运输不对市区环境造成污染,施工现场两个出入口分别设置洗车槽,同时铺设草垫,并安排专人进行车辆清洗工作,对每辆运土车须经打扫车轮、车厢后方可放行。在渣土运输的区间段内安排清洁人员,随时对车辆散落下来的土块、泥块进行清扫,并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值班、组织路口交通。4.2.2弃土场管理
本标段河道工程弃方,土方:50000 m3、淤泥:80000 m3,共弃方量 130000 m3。
为了配合将挖运出的河床淤积土顺利清运出去,拟定弃土场位于机场飞行区扩建红线内的北侧规划预留区,即深圳市河道淤泥福永处理场。运输车辆进入交通道路后路途交通顺畅。
运输距离:从标段的中点到弃土场沿行车路线总共距离为:65公里。为配合弃土场管理,安排普通挖掘机一台在弃土场,协助运输车到土、平整土场等。弃土高度严格按照规划高度,禁止超区域、超高度弃土。
第四篇: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
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
简介: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气候差异悬殊,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其河道坡降陡,洪水位高,洪枯变幅大,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而山区的大部分城镇、村庄、良田又恰恰集中分布在江河溪沟两岸,洪灾损失逐年增加,河道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关键字:山区 河道规划 治理 探讨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气候差异悬殊,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其河道坡降陡,洪水位高,洪枯变幅大,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而山区的大部分城镇、村庄、良田又恰恰集中分布在江河溪沟两岸,洪灾损失逐年增加,河道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工作尤其重要。我们只有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治理措施进行认真探索,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河道滩涂,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项目,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治理河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镇乡村建设的目的。
山区河道由于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快,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危害性不容忽视。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巨大。实践证明,要治理好山区河道,无论在规划设计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都必须根据山区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如历史洪水、成灾的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达到河道治理费省效宏,事半功倍的目的。在规划治理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研究:
一、掌握河流特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山区河流,水文条件、水力要素情况复杂。一般情况下,流域面积都比较小,流程短,汇流时间短,河道比降大,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枯期流量很小,有的基本断流,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间不长,但一遇洪水,水流速度快,冲刷力特强,推移质多,有的河流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所以在规划治理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察上下游、左右岸、甚至整个流域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导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
在规划中,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后,既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因此,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采取多方案比较,确定出科学的方案,设计合理的断面尺寸,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二、平面布置问题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为了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阻碍行洪,抬高水位,加重损失,一是最好不要建丁坝,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三十度以内,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既能保护耕地和自身的建筑物,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二是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并注意上下游提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三是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用抽心束水归槽的办法来增大流速,减少推移质淤垫河槽。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利用航测万分之一地形图或实测二千分之一地形图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体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中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
三、确定堤防的高度问题
山区河道堤防高度的确定,主要应根据保护对象、堤防等级先确定设计洪水标准,按照设计标准,确定洪水流量和洪水位,再加上一定的堤防安全超高来拟定堤防高度。我国《防洪标准》规定一般城市、工矿区、保护耕地面积小于三十万亩的采用十年到二十年的设计洪水标准。但堤防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目前尚不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之山区河道水文资料短缺,有的根本无资料,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其计算成果精度差。实践中,加上历史调查洪水,结合实际,综合平衡考虑。因此,在我国要求对堤防设计采用一个洪水设计标准,加上安全超高来确定,不需校核标准。在山区保护耕地面积都比较少,一般在千亩左右,上万亩的很少,根据山区河流的特性、社会经济状况和效益情况,首先考虑以防冲为主,设计标准不宜过高,一般按五到十年的洪水标准设计,结合保护对象的地面高程加一定的超高确定堤顶高程,比较适宜,可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四、堤身的结构型式问题
山区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应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山区河流水土流失严重,推移质多,大部分河道内都有充足的卵石材料,河道两岸岸坡灰岩分布较多,都可以就地取材。在结构上可选用重力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简便,有利于群众施工,但工程量大,水流条件差,最好选用仰卧式或梯形结构,这两种型式水流条件、稳定性均好,投资省,同时减少了工程量,但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队伍施工。在条件好的地方,还要推广堤防新型结构,如拉筋挡墙等。
五、基础处理问题
山区河流修建堤防,基础是关键,从多数冲毁的堤防看,与基础处理上的好坏直接相关。不少堤防是前一年建成,第二年洪水就掏空堤脚,开始垮塌,形成了年
年修堤,连年受灾。所以一般都应把基础嵌进完整的基岩50公分以上,对冲击层较深的河段,必须清到1.5米以上。对排水困难的河段基础,应运用水下施工技术,同时对堤脚趾加固保护,防掏脚、抗冲和增加堤防稳定性。
六、施工质量问题
堤防工程施工,首先要制定严密的施工计划,要切合群众施工和专业施工相结合的实际,充分利用群众力量投入治河建设,但必须注意施工安全,搞好施工管理。其次是工程质量问题,应重点做好关键部位的施工,一是基础一定要嵌进新鲜完整的基岩或者超过不冲深度,通过技术检验合格后才下基础;二是砌筑砂浆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搭配,并拌合均匀,保证砂浆强度;三是对河道转弯的凸岸浆砌时要提高砂浆标号或增大河堤断面尺寸,提高抗冲强度和稳定性;四是要把堤身建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或者直线,不能成为折线,影响流态。财力许可的地方,还可对堤顶以砼压顶整平,迎水面勾缝或抹面,以改善水流条件。工程结束后,还应清除残留在河槽内的废弃物,恢复施工中坡面取石造成的创面,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搞好堤防工程绿化,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篇: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探索
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探索
摘 要 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科教兴国展露深化落实,教育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受到高度重视。我国是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实践中实现民、汉双语教学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基于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为研究视角,以新疆为例探讨促进维、汉双语幼儿教育发展的措施。期待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双语教学水平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114-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为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应该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中,应该积极发展民汉双语教育。基于此,如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幼儿教育实践中集中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针对《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探索》一题的研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推进民汉合园,制定民汉双语教学目标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各级政府所办的汉族幼儿园无论是园所环境还是师资力量相比于少数民族幼儿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幼儿教育水平,推动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发展,应该积极实现幼儿教育资源的共享,所以推进民汉合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截止到2016年,乌鲁木齐已经全部实现了民汉合园;哈密市内9所公办幼儿园已经全部实现民汉幼儿混合编班。这为民汉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民汉双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办园过程中应该积极挖掘民汉双语教学资源,编制民汉双语教材,为开展高效率的民汉双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所以新疆地区提高幼儿园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的民汉双语教学目标。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通过培训让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与认知民汉双语教学的目的。其次,在制定民汉双语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确保教学目标涉及情感领域、知识认知领域、应用技能领域三个维度。最后,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尊重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将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基于新疆地区实际情况,确保教学目标的生成性与预设性完美整合。
二、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幼儿教师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的设计者、执行者和组织者,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发展水平与教师的专?I水平息息相关。所以,推动新疆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水平发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强化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现阶段,新疆地区幼儿双语教师呈现“一缺二低”的状况,所谓“一缺”是指新疆地区民汉双语幼儿教师数量比较少;“二低”是指,现阶段的民汉双语教师双语教学能力较低,双语教学的设计能力不足。基于这一现状,继续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第一,扩大双语幼儿教师队伍。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科班出身的幼儿教师并不愿意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伍扩大比较困难。所以,幼儿园应该为教师制定合理的薪酬条件与福利待遇,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的教学环境,吸引大批专业人才加入双语教学行列当中,推动幼儿园双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二,积极做好在职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在职教师双语教学能力。2012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必须具备坚实的知识基础,具备高水平的双语水平与双语教学能力,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熟练使用民汉两种语言完成教学,加深幼儿对于汉民族以及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引导幼儿树立民汉一家亲的民族意识,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怀。基于这一要求,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职幼儿教师开展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师德方面的培训,使得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深刻意识到自身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另一方面,强上幼儿教育工作者双语能力以及双语教学能力。在开展培训与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整合,聘请本地区资深民汉双语幼儿教师,基于教学经验,通过有效的案例分析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培训工作的开展,必须基于教师的实际需求,在开展培训工作之前,做好培训调研工作,根据在职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时效的培训计划,更快的提高教师民汉双语教学能力。
第三,鼓励支教,有效缓解新疆地区双语教师不足的压力。近年来,通过实施内地省市对口支援计划、自治区城镇教师赴农村贫困地区支教计划,以及区内外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等,为疆内贫困地区派遣了数以千计的合格双语教师,支援当地双语教学工作。为进一步发展民汉双语教学,应该全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学生,要求其不仅具备双语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熟练使用维语和汉语开展教学活动,并可以将汉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实现有效的融合。
三、结语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内在要求。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民汉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转变思想,提高专业水平,推动民汉双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邢小龙,钟海翔.新疆双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幼儿语言生活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2]张新敏.有效开展幼儿园双语教学活动的游戏应用策略探析――以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为例[J].校园英语,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