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高考之选考弊端
改革弊端
1.学业负担由原来的高三一年到高中两年甚至三年
表面上看,浙江新高考制度通过选考科目制度设计,将原来统一、集中的“高考”分散至高二与高三阶段。但实际上,“多次分散”考试具体到教学实践后,其复杂性远远超乎当初的预想。有的高中学校为应对2015年10月底的第一次高考选考而加强了必修模块的教学,同时又加开了生物、技术等课程,这样便导致了高二上学期特别是学考、选考之前一段时间内修习科目多、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针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9.4%的高二学 生表示自己该学期所学课程超过8门,而其中又有 65.5%的学生共修习了11门课程。原本可能是高三紧张一年,现在是三年都很紧张;原来是高三忙碌一年,现在三年都忙碌。
(我不知道大家当年高中三年是怎么过的,我记得我们高中高
一、高二的时候还是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到了高三才真正感受到高考的紧张气氛,下课出去玩的人也少了很多,但是现在,由于将高三的高考分散到了高二高三共同完成,特别是第一次选考安排在高二上学期,导致老师和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很紧张,暑假时间缩短,占用假期时间补课,学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往往需要同时学习大约十来门课程,无论对于他们的身体还是精神来说都需要承受一种很大的负担,而且学习效果又难以保证。学业负担从高三一年挪到了高中两年甚至三年。)2.高考选考科目确定草率、功利化
由于浙江新高考选考最早一次安排在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确切说来为当年10月底。因此,高考选考科目确定时间的下限,即是高一下学期结束之前,那高一学生知道该如何确定科目吗?这终究像是在一个“似乎什么还都不知道”的年龄,却要决定“人生大事”,存在“一选定终身”之弊。但如果选得太晚,学校的教学计划会受影响,学生学业负担也很重。
据了解,在某些高中校学生无法依据自身的兴趣选择高考选考科目,因为他们不得不迁就学校的现有师资力量,在某些高中,学校甚至劝导学生或者选择“全文”或者选择“全理”。(有老师透露全浙江真的完全由学生选择选考科目,校方不进行干涉的只有3所)兴趣因为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因为考试分数最大化需求而被压抑,高考的教育功能被异化。
如果某学校的考生报考的选考科目只有十几个人同时报名,那么考生只能选择走班或者更该科目,在大学其实也是一样,选课只能是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
(除了高校目标专业的必选科目要求外,影响学生确定高考选考科目的主要因素可以简化为学生兴趣与考试分数最大化。但是根据我的调查,学生和老师现在一般是哪门课能拿高分就选哪门,不会去考虑将来选学校、选专业的问题,也不去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当然不能否认很多时候能拿高分和感兴趣是画等号的,但是如果两种出现矛盾,学生往往也会选择容易能拿高分的科目。这就使得将来填报志愿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某学校的考生报考的选考科目报名的人很少,那么考生只能选择走班或者更该科目,选课只能是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其实在大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3.竞争方式不合理 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所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采行等级赋分制,很容易出现“田忌赛马”的错位竞争问题。中等水平、能力的考生如果与高水平、高能力考生同场次竞争,排名势必靠后,一般所获等级分较低;但其若与低水平、低能力的考生同场次竞争,则可排名靠前,从而获得高的等级赋分。因此很多比较好的学校都会选择和差的学校一起参加选考。同时,好学生即使考出了好成绩,也会参加第二次的考试,仅仅是为了防止比自己成绩差的学生拿到高等级。
(据了解,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所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大家小时候都学过田忌赛马,采取等级赋分制,就很容易出现“田忌赛马”的错位竞争问题。我解释一下这句话什么意思。有些地区的老师反映,中等水平、能力的考生如果与高水平、高能力考生同场次竞争,排名势必靠后,一般所获等级分较低;但其若与低水平、低能力的考生同场次竞争,排名就靠前,从而获得高的等级赋分。这就出现有些好的学校会选择和差的学校一起参加选考。同时,好学生即使考出了好成绩,也会参加第二次的考试,仅仅是为了防止比自己成绩差的学生拿到高等级。)
4.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成绩对高中后续学习的影响
如果某一选考科目第一次考试即获得高分,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完全利好的;但若没有发挥好,则会形成一系列的负面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学习计划。
假设某一考生在高二上学期依靠能力或运气获得高分,而之后则集中学习其他科目而暂停或者忽略该选考科目,那么可能出现一个问题是其进入大学之后该科目无法适应大学课程。
假设某一考生在第一次选考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那么他心理负担就可能出现过重的情况,没有勇气重头再来。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社会,高考对于中国考生和家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我是说如果,学生在在第一次选考时没有取得理想成绩,这对于一个人的打击将是非常大的,我不知道他还有没有信心和勇气重头再来,继续完成接下来的学习和考试。)
5.学生高中基础知识不能适应大学专业需求
在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中,高校可以设置不同专业的选考科目规定,高校专业(类)设限选考科目范围最少为零门,最多为 3 门。据有关统计,在招生院校提出选考目要求的专业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类)的 81% ;其次为化学,及64% ;再其次为技术,涉及 36% ;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分别涉及 32%、19%、15%、13%。而据我们了解,考生报考选考科目时,为了拿高分,选择物理的人极少。(根据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规定,高校招生可以设置不同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高校专业设限选考科目范围最少为零门,最多为 3 门。在招生院校提出选考目要求的专业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的 81% ;其次为化学,涉及64% ;再其次为技术,涉及 36% ;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分别涉及 32%、19%、15%、13%(图表形式给出数据)。但是我们经过多方询问得知考生报考选考科目时,为了拿高分,选择物理的人极少。)
第二篇:高考弊端
中美高考之对比之后,让我们看到国内高考诸多亟待改善的地方。而就在此前,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在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5所高校教育学院的教育知名专家云集广东,围绕教育特别是悬而未决的高考制度展开激烈讨论。在他们看来,高考在推进教育发展、选拔人才和教育公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教育不断发展之时,高考也屡遭诟病:包括以分取士让素质教育付诸东流;未能保障教育公平难以改变命运。
弊端1 高考成本35年狂飙18倍
“在上世纪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花费不到5毛钱;80年代买套好文具,花费10元;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碗鸡汤,花费350元;‘00年代’请家教、租宾馆,花费5000元;‘10年代’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四五万元„„”近日,新华社的高考“成本路线图”如此写道。有网友算了一笔账,从1977年以来的35年间,高考成本从最初的几毛钱“涨”到了现在的万元以上。
网友指出,从1977年至今,高考已从“一个人的战斗”变成“全民战争”,从“一次升学考试”演变成全民的消费,继而形成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包括保健品、补脑液、补习班、家教、营养餐、学区房、高考移民代理、高考房甚至考后的庆功宴、谢师宴等等。
弊端2 全社会陪考劳民伤财
广州一中副校长何茹说,“现在除了家长重视孩子高考,全社会都把高考当作第一大事来看待,说句笑话,真是领导出巡都没有这么紧张。” 对于社会来说,每年高考引发各部门高度关注:环保、交通、电力、消防等全市12个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为高考做准备。在高考当天,路上交警轮番上阵,送考生保交通,环保部门测噪音、信息部门无线电监控、消防部门检查安全隐患,电力部门查看有无应急电源、气象部门跟踪防雷击装置„„高考前1个月这些工作都要做好,确保高考万无一失。
弊端3 以分取士素质教育付诸东流
此外,由于高考以分数论英雄,因此也让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付诸东流。中山大学2001级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董凌波说,“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已经有好多年了,素质教育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由于统考制的存在,我们的素质教育发展非常困难,现在我们的教育还是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状态,这样一种应试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培养具有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另外,一考定输赢、一份考卷定成败,有太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弊端4 寒门难出贵子教育公平难保 高考本来在维护教育公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在社会发展中也因城乡二元结构,难以再让寒门出贵子。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东茅的研究小组,在北京8所学校做了调查发现,农村学生比例确实越来越低,而且逐年下降,越到高层院校农村学生比例越来越低。他们的调查数据表明,教育如果还是唯分数论,弱势群体永远是弱势,因为高考面前考不过强势群体。
人们对于高考意义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批评人士说,高考助长了中国特有的死记硬背式学习方式,也扼杀了人的创造力。这给学生,尤其是高中最后几年的学生们带来了巨大心理压力。从各方面来说,高考制度照顾的都是从大城市来的、家庭条件优越的考生,尽管高考制度的本意是为了给中国所有年轻人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上个月,湖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钟山在电视节目中对高考进行了猛烈抨击,这个节目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并成为对高考和中国教育制度强烈不满的焦点。在网络上受到广泛关注的还包括在湖北省一个教室里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有的学生一边打着点滴一边还在拼命地做最后的复习。
最令人震惊的是来自陕西西安的考生刘庆的故事。家人和老师为了不影响刘庆高考,将她父亲去世的消息隐瞒了两个月。中国媒体报道,刘庆直到考试结束后才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报道指出,标准化的考试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而且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家长和学生也对大学录取委员会对这些考试的重视大为不满。但是,这些国家的录取程序仍然被认为比亚洲国家灵活得多。在中国、韩国和日本,对入学考试的强调带来了普遍的恐惧和挫败感,使得越来越多精英家庭的父母开始考虑其他的选择,例如把孩子送到国外。
但支持高考的人则表示,高考是英才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使得条件贫困或者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也能够在顶尖大学中争得一席之地。
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尽管高考可能令人讨厌、扼杀创造力,但很可能是中国目前能采取的最好办法。它还是能给弱势学生一个拥有更好未来的机会。有人认为高考是扭转不公平现象的重要手段,这点从很多高中教室张贴的励志口号便可看出: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报道称,这个“矫正器”本身并不十分公平,高校多的省份录取分数线就低。有钱人还会找其他渠道占便宜。中国有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几年前重庆多名学生家长被查出贿赂官员,以使子女获得高考加分。这些漏洞引发强烈不满,但针对的是从这一制度中获益的人,而非制度本身。
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主要弊端之四
在受到外部社会条件的制约或影响时显得很脆弱
比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直至90年代中期的“中专热”,就造成近十年高考的生源非常态分布,相当部分十分优秀的生源由于急着就业等原因放弃了高考。20世纪90年代曾经实行过几年的高校招生“双轨制”,实际上导致高考作为高校招生标准的公正性发生了变异,相当一部分考分相对偏低的考生被允许用金钱获得弥补。前些年存在的高校大扩招现象,导致录取率过高,客观上使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产生淡化,在上大学很容易甚至不少高校降分拉生源的背景下,相当多的低分(不少是低到与其应有的知识能力极不相称)的考生也能获得录取机会。还有的因为高校资源配置不均衡,各地招生计划差异性很大,同样的高考实力在不同的省(市)存在不同的升学机会,从而出现了“高考移民”等现象。
招生的计划性与就业的市场性相互矛盾。高校招生的专业数量以及培养均以计划型为主,而学生毕业后求职已经完全被推入人才市场。一些高校招生培养过程考虑更多的是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同社会人才市场结合小而紧密,造成“人才过剩”的假象。高考在客观上已经成为走入职场的必经之路,一些学生学非所好,学非所用,上大学,读硕士、博士主要目的是增强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和提高就业层次,学习的内容同工作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小而紧密,教育资源浪费较严重。不利于中学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考试内容缺乏科学性。现在考试科目设置除了普遍实行的“3+文/理综合”这种模式之外,还现了“3+X+l”、“3+文理大综合”等模式。从2006年山东、海南等省高考新方案出台开始,总的来说,改革的方向是越来越注重引导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减轻考试的负担。但是,文理分科的总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偏科、中学应试的现象还很突出。同时,从实际施测情况来看,综合科目测试基本是各科试题的拼盘,尤其是理科更为突出。因此,这种科目设置模式对高校选拔到符合学校培养意愿的优秀人才效果不明显;社会各界对此也反响不一,认为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多年以来,英语一直是必考科目。也就是说,无论文史、理工、艺术、体育等考生都必须过英语这一关。这种“一刀切”制度越来越显示出诸多弊端甚至是危害。
高考压力大,片面追求升学率。经过长期努力,人们虽然普遍接受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在现实中追求升学仍然是人们利益追求驱动下主要的教育价值导向。高考最为人们所诟病的一点就是在很多地区的很多学校,高考在事实上被当成高中教学的指挥棒。在这种错误定位的影响下,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班级,层层下高考指标,签订责任状;学校评级评优以高考升学率为标准;教师、教学管理、学校行政领导的奖金根据高考升学率来定;学生依据各种高考模拟考试的成绩排名被加以区别对待。在教学上,高考考试说明列什么,高考有可能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围绕高考转。当前的升学竞争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竞争目标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家长在发展预期上追求高学历,不仅仅都想上大学,而且都想上重点大学。二是竞争重心不断向下,许多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为孩子增加大量的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家教等课程,各种社会补习班十分火爆。三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还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部分大中城市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四是扭曲了教育的目的和学校教学行为,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教师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工作压力,教育教学片面地适应升学的需要,忽视学生的人格养成、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难以落实,许多初高中往往提前一至一年半结束课程,实行题海战术,反复考试训练;有些学校甚至采取半军事化管理,学生承受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压,拼时间、拼精力、拼健康。在整个人生最重要的时期,除了学会做题和考试外,其他几乎什么都没学到,成为做题和考试机器。试想,这怎么可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出真正创新的人才?在现行高考的“游戏规则”下,下足了引导学生“应试”的功夫,也出了高考“成绩”,并在客观上强化了现行高考的弊端。少数有识之士惊呼:现行的高考,已经将我国基础教育引向死胡同,发展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扼杀着一代又一代乃至整个民族的创造灵魂。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主要弊端之一: 一考定终身,综合评价体系欠缺
高校招生制度以单纯文化课知识的一次考试决定终身,有时并不能正确衡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造成了“高分低能”和“漏才”现象。同时,现在的考试基本上测量的是带有共性的内容,难以考查学生的个性品质。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知识能力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如科学态度、学习兴趣等内容,无法考查。考试本身应主要是有利于选拔,其基本原则亦应是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
在我国统一录取体制下,只能以一个客观条件录取,表面上十分公平,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但由于分数在录取中的决定作用过大,以及考试形式的统一性和单一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破坏着考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指标忽视了个性、特长的显露,不利于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不利于发现有潜在能力的特殊人才。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靠的是创新,靠的是不断在各个领域打破常规,发现新知。如果我们高考的录取标准仅仅看分数,也许就把许多有创新精神、有个性、未来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人才给忽略了。
第三篇:2014湖北高考弊端
2014湖北高考
高考成本35年狂飙18倍
“在上世纪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花费不到5毛钱;80年代买套好文具,花费10元;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碗鸡汤,花费350元;‘00年代’请家教、租宾馆,花费5000元;‘10年代’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四五万元„„”近日,新华社的高考“成本路线图”如此写道。有网友算了一笔账,从1977年以来的35年间,高考成本从最初的几毛钱“涨”到了现在的万元以上。
网友指出,从1977年至今,高考已从“一个人的战斗”变成“全民战争”,从“一次升学考试”演变成全民的消费,继而形成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包括保健品、补脑液、补习班、家教、营养餐、学区房、高考移民代理、高考房甚至考后的庆功宴、谢师宴等等。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高职高专排名靠前的学校,其计算机软件——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专业、计算机软件——三维动画设计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4G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商务专业作为重点专业。
全社会陪考劳民伤财
“现在除了家长重视孩子高考,全社会都把高考当作第一大事来看待,说句笑话,真是领导出巡都没有这么紧张。” 对于社会来说,每年高考引发各部门高度关注:环保、交通、电力、消防等全市12个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为高考做准备。在高考当天,路上交警轮番上阵,送考生保交通,环保部门测噪音、信息部门无线电监控、消防部门检查安全隐患,电力部门查看有无应急电源、气象部门跟踪防雷击装置„„高考前1个月这些工作都要做好,确保高考万无一失。
以分取士素质教育付诸东流
此外,由于高考以分数论英雄,因此也让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付诸东流。“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已经有好多年了,素质教育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由于统考制的存在,我们的素质教育发展非常困难,现在我们的教育还是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状态,这样一种应试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培养具有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另外,一考定输赢、一份考卷定成败,有太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寒门难出贵子教育公平难保
高考本来在维护教育公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在社会发展中也因城乡二元结构,难以再让寒门出贵子。
第四篇:强烈推荐高考通用技术选考模拟卷
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共50分)
命题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如图所示是一款换气扇节能开关,按“自动”键延时10分钟后循环定时,按住2秒切换定时;按“手动”键切换常开常闭且退出循环模式。以下关于该换气扇节能开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换气扇具有多种控制模式,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
B.技术的发展为换气扇节能开关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C.节省能源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D.同时具有自动和手动功能,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第1题图
第3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是一款弹跳杆,七彩颜色可选,握手处大小适中、扶手高度可调,既适合大人使用,也适合小孩使用。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握手处大小适中符合舒适目标
B.七彩颜色可选,考虑了人的心理需求
C.扶手高度可调,考虑了人的静态尺寸
D.弹跳杆的弹性较好,符合安全目标
3.如图所示是老人用坐便器,设计该椅子时,以下设计分析中从“环境”角度考虑的是()
A.为了少占用空间,椅子靠背和脚可收起
B.为了帮助老年人落座、起立,应安装扶手
C.为了防止椅子摔倒,椅子应有足够的稳定性
D.为了使用时舒适、安全,椅子各部分应避免锐棱尖角
4.如图甲所示的三角铁两块,需要用连接片和铆钉连接成如图乙所示,以下连接片的设计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
B.
图甲
C.
D.
图乙
5.小明同学需要用小块铝片加工成如图所示的零件,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划线时,划针要紧贴导向工具,并与工件面保持垂直
B.钻孔时,要用手拿紧铝片进行钻孔操作
C.冲眼时,样冲顶端要对准划线的交点
D.弯折时,将该铝片装夹在台虎钳上,并用铁锤敲至垂直
6.如图所示工件的尺寸标注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多标1处
B.少标2处
C.错标3处
D.R5标注正确
7.如图是一种吊机。当吊臂提起重物时,杆1、吊臂、杆2的主要受力形式是()
A.杆1受拉、吊臂受弯曲、杆2受压
B.杆1受压、吊臂受扭转、杆2受拉
C.杆1受压、吊臂受弯曲、杆2受拉
D.杆1受压、吊臂受扭转、杆2受压
8.如下图所示,图甲是传统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流程,图乙为电子耳温计测体温流程,根据以下资料,下列有关流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子耳温计的使用,为优化测量体温的流程创造了条件
B.甲乙流程的时序都不可颠倒
C.用电子耳温计后,测温流程总时间明显缩短
D.甲乙流程都有四个环节,所以乙流程没有实现对甲流程的工期优化
9.如图所示是某注塑机合模系统示意图,注塑机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话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请根据示意图和上述说明,分析以下关于该系统说法中错误的是()
A.拉杆长时间工作导致磨损,体现了系统的动态性
B.加热器产生故障,注塑机将停止工作,体现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C.螺杆的推进速度应与料斗出料量相适应,体现了系统的相关性
D.螺杆发生故障,会影响注塑生产的过程,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
10.如图所示为某储气罐压力自动控制示意图,压力变送器检测储气罐中的压力值,该值被送到控制器,与设定压力进行比较,控制器根据偏差值控制变频气泵的转速,从而使储气罐的实际压力达到设定值。当压力值超出设定上限时,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排气。以下对该控制装置分析正确的是()
A.
该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是报警器和储气罐
B.
B.压力自动控制中控制量是储气罐的实际压力值
C.实际气压超过设定值时,报警装置将会发出警报
D.压力自动控制中存在反馈环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小题6分,第12小题9分,共15分)
11.如图所示为抽水泵结构示意图,叶轮固定在泵体内,马达带动叶轮告诉旋转,将水从泵体侧口吸入,从泵体上口压出,通过出水接头的水管流向目的地。抽水泵的装配有以下7个环节:A固定螺栓2,B用螺栓1固定出水接头到泵体上,C安装叶轮到马达转动杆上,D安装隔水架到马达上,E泵体嵌到隔水架上,F将弹簧垫圈放入螺栓2,G将防漏垫、出水接头压在泵体上。(将序号填写在“
”处)
(1)合理的装配流程为:G→B→
▲
→
▲
→
▲
→
▲
→A(将装配步骤编号填写在“
▲
”处);
(2)该图中属于标准件的有:
▲,▲
(填写标准件名称)
(3)图中弹簧垫圈的作用是
▲
12.小明同学设计了一款简易活塞式抽水机。使用时将该抽水机的进水管插入水井中。提起活塞,水在大气压作用下推开阀门进入筒内;压下活塞,阀门关闭,进入筒内的水通过活塞(圆橡皮)与筒身的间隙挤进活塞上部。再次提起活塞,水再次推开阀门进入筒内,与此同时活塞上部的水从水管流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提压手柄抽水比较费力,要求应用杠杆原理对现有手柄进行改进,请画出合理方案的设计草图
要求:
①提压活塞杆时能较省力并能保持连续提压
②结构能保证一定的强度
③采用采用Φ12圆管,其他辅助材料自选
⑵在设计草图上标出手柄的主要尺寸
⑶在抽水时出水管不出水,可能的原因是
▲
(在①筒身破损;②阀门推不开;③出水管破损;④活塞杆生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将序号填在“
▲
”处)。
⑷为了检验改进后的手柄是否省力,下列试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在①用弹簧称勾住手柄握手处进行上下拉压力的测量;②用同一只手进行手柄拉压对比感受;③用钩码挂在手柄握手之处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将序号填在“
▲
”处)。
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答案解析
1.D
【解析】同时具有自动和手动功能,是技术目的性的表现。
2.D【解析】弹性较好应该针对的是舒适而和安全没有多大关系。
3.A
【解析】椅子可以折叠少占用空间是设计环境因素,而安装扶手、防止摔倒、舒适安全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4.A
5.C
【解析】划线时划针应与工件面倾斜,顾A错误;钻孔时手不能直接拿工件,B错误;弯折不能借用其他外力,D错误。
6.A
【解析】多标:两圆心是中间对称,水平定位只需要标注出两圆心距的尺寸,圆心与侧边的尺寸不需标注;少标:总长没有标注;错标:两个圆标注半径错误,总高40尺寸数字方向错误;R5标注是错误的。
7.C
【解析】杆1受压、吊臂受弯曲、杆2受拉
8.D
【解析】从甲到乙流程作用时间大大减少,这就是工期优化。
9.B
【解析】加热器产生故障,注塑机将停止工作,体现系统的整体性。
10.B
【解析】控制量是指执行器提供的量,应指变频气泵的转速。
11.(1)
D、C、E、F
(2)
螺栓、弹簧垫片
(3)
防止松动
12.⑴⑵
(3)①②
(4)③
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答案解析
1.D
【解析】同时具有自动和手动功能,是技术目的性的表现。
2.D【解析】弹性较好应该针对的是舒适而和安全没有多大关系。
3.A
【解析】椅子可以折叠少占用空间是设计环境因素,而安装扶手、防止摔倒、舒适安全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4.A
5.C
【解析】划线时划针应与工件面倾斜,顾A错误;钻孔时手不能直接拿工件,B错误;弯折不能借用其他外力,D错误。
6.A
【解析】多标:两圆心是中间对称,水平定位只需要标注出两圆心距的尺寸,圆心与侧边的尺寸不需标注;少标:总长没有标注;错标:两个圆标注半径错误,总高40尺寸数字方向错误;R5标注是错误的。
7.C
【解析】杆1受压、吊臂受弯曲、杆2受拉
8.D
【解析】从甲到乙流程作用时间大大减少,这就是工期优化。
9.B
【解析】加热器产生故障,注塑机将停止工作,体现系统的整体性。
10.B
【解析】控制量是指执行器提供的量,应指变频气泵的转速。
11.(1)
D、C、E、F
(2)
螺栓、弹簧垫片
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答案解析
1.D
【解析】同时具有自动和手动功能,是技术目的性的表现。
2.D【解析】弹性较好应该针对的是舒适而和安全没有多大关系。
3.A
【解析】椅子可以折叠少占用空间是设计环境因素,而安装扶手、防止摔倒、舒适安全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4.A
5.C
【解析】划线时划针应与工件面倾斜,顾A错误;钻孔时手不能直接拿工件,B错误;弯折不能借用其他外力,D错误。
6.A
【解析】多标:两圆心是中间对称,水平定位只需要标注出两圆心距的尺寸,圆心与侧边的尺寸不需标注;少标:总长没有标注;错标:两个圆标注半径错误,总高40尺寸数字方向错误;R5标注是错误的。
7.C
【解析】杆1受压、吊臂受弯曲、杆2受拉
8.D
【解析】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答案解析
1.D
【解析】同时具有自动和手动功能,是技术目的性的表现。
2.D【解析】弹性较好应该针对的是舒适而和安全没有多大关系。
3.A
【解析】椅子可以折叠少占用空间是设计环境因素,而安装扶手、防止摔倒、舒适安全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4.A
5.C
【解析】划线时划针应与工件面倾斜,顾A错误;钻孔时手不能直接拿工件,B错误;弯折不能借用其他外力,D错误。
6.A
【解析】多标:两圆心是中间对称,水平定位只需要标注出两圆心距的尺寸,圆心与侧边的尺寸不需标注;少标:总长没有标注;错标:两个圆标注半径错误,总高40尺寸数字方向错误;R5标注是错误的。
7.C
【解析】杆1受压、吊臂受弯曲、杆2受拉
8.D
【解析】从甲到乙流程作用时间大大减少,这就是工期优化。
9.B
【解析】加热器产生故障,注塑机将停止工作,体现系统的整体性。
10.B
【解析】控制量是指执行器提供的量,应指变频气泵的转速。
11.(1)
D、C、E、F
(2)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答案解析
1.D
【解析】同时具有自动和手动功能,是技术目的性的表现。
2.D【解析】弹性较好应该针对的是舒适而和安全没有多大关系。
3.A
【解析】椅子可以折叠少占用空间是设计环境因素,而安装扶手、防止摔倒、舒适安全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4.A
5.C
【解析】划线时划针应与工件面倾斜,顾A错误;钻孔时手不能直接拿工件,B错误;弯折不能借用其他外力,D错误。
6.A
【解析】多标:两圆心是中间对称,水平定位只需要标注出两圆心距的尺寸,圆心与侧边的尺寸不需标注;少标:总长没有标注;错标:两个圆标注半径错误,总高40尺寸数字方向错误;R5标注是错误的。
7.C
【解析】杆1受压、吊臂受弯曲、杆2受拉
8.D
【解析】从甲到乙流程作用时间大大减少,这就是工期优化。
9.B
【解析】加热器产生故障,注塑机将停止工作,体现系统的整体性。
10.B
【解析】控制量是指执行器提供的量,应指变频气泵的转速。
11.(1)
D、C、E、F
(2)
螺栓、弹簧垫片
(3)
防止松动
12.⑴⑵
(3)①②
用技术答案解析
1.D
【解析】同时具有自动和手动功能,是技术目的性的表现。
2.D【解析】弹性较好应该针对的是舒适而和安全没有多大关系。
3.A
【解析】椅子可以折叠少占用空间是设计环境因素,而安装扶手、防止摔倒、舒适安全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4.A
5.C
【解析】划线时划针应与工件面倾斜,顾A错误;钻孔时手不能直接拿工件,B错误;弯折不能借用其他外力,D错误。
6.A
【解析】多标:两圆心是中间对称,水平定位只需要标注出两圆心距的尺寸,圆心与侧边的尺寸不需标注;少标:总长没有标注;错标:两个圆标注半径错误,总高40尺寸数字方向错误;R5标注是错误的。
7.C
【解析】杆1受压、吊臂受弯曲、杆2受拉
8.D
【解析】从甲到乙流程作用时间大大减少,这就是工期优化。
9.B
【解析】加热器产生故障,注塑机将停止工作,体现系统的整体性。
10.B
【解析】控制量是指执行器提供的量,应指变频气泵的转速。
11.(1)
D、C、E、F
(2)
螺栓、弹簧垫片
(3)
防止松动
12.⑴⑵
(3)①②
(3)①②
机将停止工作,体现系统的整体性。
10.B
【解析】控制量是指执行器提供的量,应指变频气泵的转速。
11.(1)
D、C、E、F
(2)
螺栓、弹簧垫片
(3)
防止松动
12.⑴⑵
(3)①②
(3)①②
第五篇:2017高考改革选考科目策略建议
特别说明:文章在17年假期里已写好,主要结合浙江省第一届高考改革结果提出选考科目建议,只是没有时间打成文字稿,后来也听说选考政策有可能会变,所以该文迟迟才出来。谨供20届及以后几届参考,个人认为20届可能会有一些变化,相应的选科策略也要有变化。另外,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观点不一定正确。另外,技术这门课是浙江省特有,其他省份参考这个建议时可以直接忽视。
新高考选考科目的建议
一、选科的重要性。1.对赋分的重要性。
对于门门成绩优秀的学霸和门门成绩垫底的学弱生来说,其实是不用担心选科对赋分的影响。前者选任何一门功课几乎都能赋分97.100分,后者选任何一门只能赋40、43甚至是0分。但对于广大90%以上的考生来说,选择好选考科目直接影响到赋分的高低,进而直接影响到高考总成绩。这里举几个真实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女儿同学甲,高一时文科有优势,但一心想读中医,于是选了物化生,结果,物化特别是物理年级段考试多次垫底,有一次学校赋分为0分。高二开学后,把物理改为技术。在高三第一次选考中技术考了94分。如果仍选物理,至少要少赋30分。另有一同学乙,开始时选两文加一门物理,高二结束时,把物理改为政治,最后选考三门赋分294分。当然也有反面的例子,如17届不少重点中学一段上线率甚至不如老高考一本上线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择物理考生较多,影响了赋分。一些学生为了“文理通吃”,选了自己不擅长的科目而导致赋分大大降低。2.对选择专业和高校的影响。
如果选择了物化,考名校的理科机会就大。如果选择了历史政治,考名校的文科类机会就比较大。至于象中科大、国科大和其他名校的理工科专业,更是物理必选。另外,纯文科生,一些名校的经济和金融专业也受限制很多,普通高校经济和金融限制不多。至于医科,有了化学基本上能通吃所有高校了,有学校限物化,也有学校限物化生或化生的。
不过,老高考文理兼招的专业,大多数高校不限或文理可以兼报,如法学、经济、文史哲、社会、语言类、新闻类。师范类明显地分为理科、文科两大类。体育美术一般不限科目。
综合考虑,如一学生选考地生技,考名校的机会特别是三位一体、自主招生机会就较少。对于普通高校特别是二三本和大专,选择任意三门,限考专业影响并不大,当然纯文科想报理工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想读理工科的,最好还是把物理选了,17届许多浙江省内大学就出现了一进大学就补物理的情况(当然其他课也补的)。
二、“七选三”或“六选三”如何选科 1.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
选考科目要选自己的优势科目,这是选科的第一条原则。因为高考是看总分的,选自己优势科目赋分有优势。何谓优势科目,最简单的一条判断依据就是你在学校乃至全县区市的排名,如能在学校里排名前30-40%的。当然普通中学的物理化学如果排名30-405,那就无优势可言。有些人看到某一门功课比如地理物理化学分数很低,就放弃了,那是不可取的。我的建议是不看分数看排名。2.选择学校的优势科目。
同一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历史传统等因素,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一类重点中学理科优势更明显。二类重点中学文科不差,普通中学也都有自己的优势科目。学生在各科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学校的优势科目。如何确定学校优势科目呢?首先看成绩,包括平均分,高分段人数和比例,与同类学校对比情况。其次看师资力量。这些都可以向上几届学生和老师打听。
当个人的优势科目遇上学校的特别劣势科目时,这门课也要慎选。3.各科平衡如何选科。
(1)如果是学霸特别是重点中学学生,每门课都是拔尖的,那建议选择物化生地。如果普通中学学霸,物理还是慎选,化生地可以选。
(2)如果是普通学生,每门课都是中游。建议以政史地生技为主,理化慎选。
(3)如果门门都不好,每门课都是倒数,反正也考不上大学,那就随便选包括物化生。
4.中途要不要换科目?
(1)如果选考科目成绩尚可,其他想换的科目成绩也不是很突出,那就不用换了。(2)选考科目成绩年级段垫底,处于倒数十名之内,特别是物化在重点中学、优质高中的,及时换成技术或其他学科。
5.选考七门科目各自特点。
各科特点其实很难说,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1)学科的难度从难到易,这点不同学生感受最有争议,有人认为历史难,有人认为物理难,不同人观点不一样的:物化地生地技政史(2)学科的内容从多到少:物化政史生地技(3)背诵知识点从多到少:史政生地化技物(4)所花的时间从多到少:物化史政生地技(5)课外补课费用从多到少:物化生地技政史
(6)学科的稳定性从稳定到不稳定:物化生史地技政
(7)从赋分的优势来看:技政史地生化理。
(8)录取分数看:纯文科录取分数相对较高,理工类录取分数低一点。
6.从自主招生、三一看选科
(1)从自主招生的角度看,要么选择理化生,要么选择政史地更有优势。因为目前绝大多数省份都是老高考,按文理招生。当然在自主招生中,不同高校考的科目不一样。相对来说,理化一起选,政史一起选的机会更大些,生物和地理考到的可能性更少一些。(2)从不包括浙大的省内三一来看。
只要符合选科条件的就可以报名,省内高校三一的初审主要看学考。当然,在淘汰考试过程中,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做法。在笔试过程中,很多高校的考试内容可以涉及到政史地理化生及时政、法律等课外知识。不过不要以为文科生在时政法律方面有优势,真正有优势的还是理化生考生。
(3)从七所名校来看。
如要考中科大、国科大,物理必选。如考北清,偏理科包括医科必须选理化,偏文生选政史。如中意复交,理工科、医科、经济管理就要选物理化学,文科专业招生人数极少,选科政史即可。至于浙大,除个别专业要笔试外,大都专业只要面试即可。理工科、医学、农学选理化,生物只能报考五年医、海洋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大多不限科目。
总体建议:要考这些名校,偏理一定要选理化,偏文选政史,还有一门一般任选,当然尽量选自己和学校的优势科目了。
7.从专业的角度分析。
一般来说,越是名校限科越严格,特别是理工科,往往限一门。但也有例外,比如北大理科实验班,不限科目。
(1)理工科:名校单限物理居多,普通高校限理化技较多,一些原三本和专科学校不限或文理兼招。
(2)医科:化学必限,或理化或化生或理化生。也有例外,四川大学医科不限专业。(3)法学、社会科学:不限。
(4)经济金融:大都不限特别是财经类学校。复交等名校和若干学校对数学有要求的限理化。
(5)语言特别是外语不限多,有些汉语言类专业限政史地。
(6)人文科学(文史哲)限政史地或不限,特别是物理的可以报人文科学的机会更多。(7)师范类,一般高校理科限理化生,文科限政史地较多,外地师范二本三本有相当一部分不限科目。
(8)艺术、体育一般不限科目。
8.走班制、套餐制、创新班对选科的影响。
在七选三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不能任意选择科目。有些学校规定某几门必选,有些学校规定创新班理化必选,有学校实行套餐制。这里涉及到的问题很多,许多因素很难考虑。
(1)套餐制:很多高中根据自己学校师资情况、方便管理和其他方面因素实行套餐制,几种选科组合让学生进行挑选,有利于发挥学校学科总体优势,方便于学校管理,总体上对提高赋分可能有帮助,不利之处是部分学生利益受损,不能随意选择自己优势科目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做的是适应学校,从中挑选自己优势组合。
(2)创新班:有学校规定,进入创新班必须选某几门功课,否则只能去普通班。由于创新班师资强,学习氛围好,可能某一门赋分吃亏点,但语数英的成绩有了保障,所以总体成绩反而不受影响。当然,如果创新班规定的科目是自己劣弱科目,加上本身成绩在创新班中垫底。那么去普通班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3)走班制:对一些不自觉学生影响有较大影响,需要学校加强管理。当然选科可以自己选择了。
9.选考对高考成绩的影响。
在新高考后,由于实行赋分制,加上两次考试,所以学霸和准学霸之间在选考上拉不开距离。据推测,全省选考300分大约500人,297分大约1000人,294分可在2000人附近,291分有3000人左右。这样291分以上估计可在7000人以上。
对成绩排名全省前5000的考生来说,起决定因素的是语数英三门特别是数学,其次是英语。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想读名校的理工科专业,物理化学尽量选了。从17届成绩来看,全省排名前一百名的选择物理化学的占了绝对优势。前五千名中物理化学比例也是相当高了。对排名5000以后的考生特别是中间段来说,选考还是拉分的。
据估算,17届考生选考全省三门平均分可在225-230之间,一段线大约为255分。18届估计会略有降低。
特别提醒,“文理通吃”想法没有必要。
三、学考、选考时间的选择
1.不宜抢跑。学考就放在高二,选考也尽量放在高三。2.对普通学生来说,高三选考的两次机会都很好。3.高三第一学期英语考试要重视。选考争取最有两门过关。4.高三第二学期可以有选择的去考1到2门。5.在选考的同时不要完全放弃语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