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学目的与任务

时间:2019-05-12 23:1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师教学目的与任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师教学目的与任务》。

第一篇:幼师教学目的与任务

幼师舞蹈教学大纲--幼师舞蹈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幼师舞蹈教学目的与任务

舞蹈是幼师的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勾当,它是颠末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首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在幼师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于幼师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气节,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体和精神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幼师舞蹈教学的目的

幼师的舞蹈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舞蹈的内涵和音乐及表显露原形式,应反映丰富多彩的民主社会主义和现代生活的实际。经由过程舞蹈教学,提高幼师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

(二)幼师舞蹈教学的任务

1.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懂得人体美和动作美的概念,明确幼师学生舞蹈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舞蹈的素材,能够按人体基本勾当纪律和舞蹈的表现纪律做动作组合及跳集体舞蹈;

了解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特点,学习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及动作素材。

2.进行形体和舞蹈素质的基本训练

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舞蹈基本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3.了解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与方法,造就幼儿舞蹈的组织指导能力;

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具备阅读和再现幼儿舞蹈教材的能力,并能自学、记录和初步创编幼儿舞蹈;

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能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领导幼儿舞蹈勾当。

4.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办事精神,热爱儿童,刻苦学习;

造就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创造性、表现力和活泼兴奋的情绪,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陶冶美的气节,造就文明行为,提高检定力和文化艺术素养。

幼师舞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经由过程课内外以及社会实践勾当共同完成的。: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管理员3号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1412012-02-24

收藏字号: 加大减小 文/余立峰

一、《标准》名称作了适当的调整

原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同时与高中《标准》分离。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更加符合实际与时代要求

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三、修订稿在几条课程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强调:

1、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2、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3、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目标调整为四个方面

修订稿将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并对实验稿中的五个学习领域进行了调整,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五、课程内容提高了指导性

将《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目标与内容”。

六、实施建议更为强调地方制定实施方案的作用

修订稿将“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挪至附录部分,同时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强化地方和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权利。

七、评价突出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整合性

为了提高体育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修订稿增加了一些可供教师直接参考的案例,放至附录部分。特别在对“体能”的评价中,修订稿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要求体育教师正确处理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等测试之间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八、课程资源开发强调与体育紧密结合

修订稿强调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时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第二篇:教学与目标的一致性

教学与目标的一致性

我们首先来搞清楚有关教学的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活动七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信息反馈。其中学生是根本因素(教师第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向学习的最终目标前进。

二是教学与目标一致的两前提条件:

1、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

2、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案的基本框架:

1.课题:

2.相关标准陈述:(举例)

 标准陈述从年段基准中而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

 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

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

 教学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

 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

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

 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1、课堂练习、课堂测验以及课后作业;

2、教学情境中师生问答和引导;

3、教师对学生表情、动作、学习状态和个性特征等情况的观察。

5.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是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3.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出示课件)

追问:我该设计怎样的教学,让学生去达到自己的学习结果? 设计教学活动,我们需要思考:

(1)什么样的活动(工作/经验/任务)能有效达到学习结果; 例如,师生接龙,小组合作等。

(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 方法,例如节奏游戏。顺序,难点到前面,融入游戏中,简谱试唱等。

(3)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需要在环节、呈示、对话、指导上给予怎样的预设。

预设问题,教师应该想到学生可能会如何想,如何回答,我会用什么语言或者活动,引导他们做到何种程度。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机智。

我们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设计,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学活动方案,要将任务/活动/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以欣赏课《三个和尚》为例。亲身体验贯穿整节课。

第三篇:教学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学问题设计与操作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教学问题的关联 第一节 教学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一、教学问题与教学目标的概念

有关教学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纽威尔和西蒙对问题是这样定义的:“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问题。”当个体确立了思维或行为的目标,但依据现实条件又不能直接达到目标时所处的状态,就是当个体与目标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时,就产生了问题,教学问题就是学习个体与学习内容间产生矛盾,个体不能理解或正确解答的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的相关性

我们将教学目标以三维的形式提出来: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学科知识。可简单地分为三个层次:记忆、理解、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它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它既是

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确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学情——知识起点、兴趣度、接受能力等;

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的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所以,教学目标可以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把学生的学习置于问题之中,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必须问题化,一节课中的主要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而设计教学问题时,要进行对比、分析,力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普遍性和典范性,同时设计的问题要注重考虑把知识点串联成线,形成知识网络。

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问题设计不是越深奥越好,也不是越简单越好,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完成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设计的主

导方向,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授课的根本目的和基本方向,确立了教学目标后,教学问题的设计就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考虑,每个问题设计的目的性,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问题的设计过程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权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就更具备可实践性,而教学问题也就更具备实效性。

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都是有直接影响的。教学问题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多少。

教学设计体例要求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确保教学目标明确、结果有效、教学质量提升。如在英语学科中,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按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要考虑学生认知特点,智力水平和教材等。教学问题的设计原则:符合学科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心理需求、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目标设计:本节课后学生将能够做什么的问题。问题设计:本节课后学生用什么问题活动帮助达到目标。教学目标设计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的角度出发所设计出的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如:能拼写、能朗读、能对话、能造句、能回答课文后的问题等。问题设计有明确目标可循。针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应采用具体明确的短期目标,也就是一节课要实现的目标。如:本节课要教什么内容,学什么内容,通过哪些问题的设计活动来教、来学。教学问题设计要求:

1、教学问题的设计关系到目标能否达成,问题须与目标一致,还要考虑以下方面: 难度、形式、文化、策略。

2、每个问题设计标明所需时间及组织方式(个人、双人组、多人组与

全体)。

3、教学问题设计应遵循真实性原则,创造性地设计较真实的情景及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问题。

4、教学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教学原则。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去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事实上也上,学生总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围绕着问题展开,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引导学生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积极开动脑筋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化处理都能轻而易举地达到上述目标,只有那些符合教学要求、设计恰到好处的问题,才能真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问题呢?

三.教学目标的正确设计对教学问题的影响。

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都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著名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2推导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2”的理解及其与“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一概排斥那些书本上有现成答案、学生只要看书就能回答好的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至多只是起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如果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学生经常性地不加思索地解答问题,不仅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且还会逐渐养成懒于思考的惰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应当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更应当针对学生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让

学生觉得高得不可攀,也不使学生感到唾手可得,只有那些具有适度困难水平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课例

教学问题的设计会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定。下面选取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几个课例来加以验证。

(一)听力课

以往的英语听力课形式陈旧,教师常常通过“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形式来训练听力,可学生们却觉得这种课堂活动形式单一枯燥,甚至还对这样的听力课感到厌倦。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还能捕捉到一些信息,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一无所获,甚至产生畏惧和焦虑情绪,同时对听力越来越不感兴趣,最终还会完全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可以采用三段导学模式(three stages teaching):听前(pre-listening)、听中(while-listening)、听后(post-listening)来进行听力训练。这三个步骤概括了听力理解全部过程的思维活动,它们不仅适用于平时的听力训练,也适用于应试听力的全过程。根据这一模式,在教学实际中,听力问题的设计也要遵循听前(pre-listening)、听中(while-listening)、听后(post-listening)来进行。

听前可用“Free talk”引入话题,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识,引出生词,丰富课堂活动。在听力准备阶段运用此法,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学过的背景知识。例如:在讲授After School 这一单元时,导入时可以先提问:“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 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一股脑儿地“倒出”已学的所有活动的英语单词,接着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结合频率副词和表示活动的单词造句。如:I often play soccer after school.I never play computer games on work days.等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听听力材料就没有了生词障碍,对该话题也已相当熟悉,也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同时充分挖掘了教材文本资源,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还操练了副词和表示活动的词汇,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也显得丰富多彩。

听力课上还可以设计一些听与说相结合的问题,如学生在听完听力材料后口头回答问题进行复述,或针对听力内容进行师生对话,谈论与听力材料内容有关的话题。根据这些教学问题,教师可采用谈话式、实践活动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 Postcards from the Palace的时候,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听力材料编写相关话题的对话,之后,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A: May I help you? B: I’m thinking of buying some postcards.A: I believe that you will like these postcards over here.B: Wow!I never imagined that you sold so many postcards.A: Many people say that these big ones are our best postcards.B: I think that they are too big.I’d rather get smaller postcards.A: How about these? They are only about 15 cm wide.There are twenty postcards in this set.B: Great!I’ll take them.这样学生就自然地操练了I’m thinking of buying„和I’d rather do„ 的用法,较好地巩固了目标语言。

通过这样的系列问题的设置,较好地突出了“培养学生通过听来获取信息和解决信息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收效很好。

(二)口语交际课

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口语对话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在学习经验与过程的口语运用能力。同学间彼此能够用英语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达到英语四项技能中说的技能的提高。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在问题设计时所采用的教学原则应遵循逻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并且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设置一定的梯度,让各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够根据问题在创编与实践对话中都有突破。因此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以下问题:

1.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in your studying? 2.When and where do you often study? 3.will you ask for help when you meet some difficulties? 4.How do you deal with the break and the learning time? 5.What’s your attitude of learning English? 6.What ways do you usually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English? 7.Do you have any other difficulties to study in other subjects? 8.What’s your opinions about studying? 用问题1引出对话的范围是关于学习的内容。用问题2、3、4对口语

对话进行预热和展开。用问题5、6进一步来深入对话内容,向学习中具体科目的问题来渗透,引起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用问题7对对话进行扩展交际,谈论关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经验。用问题8使学生能够对表达自我观点及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行启发。

通过以上8个问题的设置对学生创编并实践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内容起到了引领与启发的双重作用。激发了学生在学习时应有的兴趣与热情,同时对本节课所要进行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根据问题的提出而有话可说,有材可做。比起仅仅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单一的朗读与改编的效果来看,这种通过问题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创编对话练习的效果,后者更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效果非常好。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设计问题时,若问题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设计问题时要考虑:

一、问题要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说;

二、问题要使学生有兴趣,使学生愿意说;

三、问题要有层次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抢着说;

四、问题要有情趣性,使学生喜欢说。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思路,启发他们的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三)阅读课

在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in life ? 这一篇阅读课中,教师设计和如下问题:

1.在快速阅读中教师提出一些识记性问题,学生对课文基本性了解。如:

T: Who is Steve’s friend ? S: Da Wei is.T: How does Steve feel about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 He feels terrible.T: What do his friends /classmates think of it? S: His friends think he is dishonest after it.„„

2.在细读环节,教师就要加强问题的设计,无论是呈现部分,还是阅读理解部分,都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好说的开放性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互动的机会。如:

T: Has Steve told his father the truth? S: No, he hasn’t.T: Why does Steve feel terrible? S: Because he knows he has done something wrong.T: Does Steve want to mend the computer himself? S: No, he doesn’t.T: As we read, we need to find “How can Steve prove he’s honest?”

S: „„

T: Are you similar to Steve ? What are they ?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

最后又设计了一个更开放的问题:

If I have„., I will

3.研读环节,增加的讨论部分,教师问题的设计更多偏向真实,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

S1: I think if I don’t tell the truth, I will be a dog.S2: In my opinion,if I listen to music in class, I will get a bad mark in study.S3: In my opinion,if an Internet friend wants to meet me, I will tell my parents or teachers about it.S4: I think if I sometimes quarrel with my classmates, I will not tell some old brothers to fight them.Now I will tell the teachers about it at once.S5: „„.本节课通过三个环节的问题设计,突出了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目标与教学问题的相关性的特点。

(四)写作课例:

读写结合是写作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我市很多教师共同参与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它将阅读积累与书面表达有机地整合起来。在教学开展和课题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与教学问题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体现得极为突出。

下面是以EEC初四“A Girl Named Wilma”为范例进行的写作课教学。教学目标:

1.Find information through skimming, scanning and close reading.(通过略读,扫读和精读的方式获取信息。)

2.Master some writing skills of narration based on analyzing the reading material.(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掌握一定的记叙文写作技巧。)

3.Write a narration(a short passage)after the model with the writing skills learned.(依据范例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写一篇记叙短文。)

4.Learn the “never-give-up” attitude from Wilma.(学习威尔玛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问题的设计与目标的达成:

第一部分:写作前的积淀,阅读分析材料,进行有效地输入 Skimming: 略读抓中心,抓文体

1.What kind of writing is it?(文章的文体是什么?)2.What’s the main idea?(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什么?)Scanning:扫读文章,领会各段大意,了解文章结构。

1.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文章的各段大意是什么?)

2.How does the writer organize the passage?(作者是如何来组织这篇文章的?)

在问题2中,具体设计了对文章的写作顺序,人称,时态的分析。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并总结出本文的写作提纲。

Close reading: 精读文章,获取具体信息和写作方法。

1.How can the writer make the passage cohesive?(作者如何使文章连接紧密?)2.What beautiful expressions do you find in the passage?(你在文章中发现了哪些精彩的表达?)

3.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character Wilma?(你从主人公威尔玛身上学到了什么?)问题一,使学生学习到关联词,同义词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结合度。问题二,使学生欣赏了优美的语言,认识到了使用优美语言的作用,加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问题三,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使学生懂得写文章时立意至关重要。一篇好的文章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记叙文在叙事的基础上需要有对主题的升华。第二部分:写作实践,学以致用

Can you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Liu Xiang according to the given material? Have a try now!Don't forget what we’ve learned,please!(你能根据所给的信息,写一篇关于刘翔的短文吗?现在就尝试吧!请不要忘记我们所学习的啊!)此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输出。这堂写作指导课,主要是通过读写结合的模式,以教学目标为本,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层层深入,最终达成目标。

第四篇: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正是因为对教学目标重视不够、定位不准、模糊不清,才使得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出现偏差,导致阅读教学“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最终“费时多而收效甚微”。针对当前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与改进。

(一)如何制订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目标,体现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基础,力求恰当、全面,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首先,要依据课程目标。近期,国内许多语文教学专家纷纷呼吁阅读教学要从教“课文内容”转到教“课程内容”,也就是“课程目标”。老师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直扑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一直在课文中来回打转,总觉得掌声的含义该体会,小英的忧郁也应该感悟,在内容分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最终把主要目标定位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的一项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具体到这节课,就是: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其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教学目标是是比课标目标更下位、更具体的学习目标,在表述的时候,不能完全照搬课程目标。比如:一开始,殷老师制订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越位的目标。高旗老师建议降低目标,用课程目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表述。专家认为,这样照搬课程目标,还不够明确。根据学生基础,我们把目标调整为“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这样就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了。大家看目标的陈述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用关键词语,行为动词——补充,行为程度——完整。大家可以仔细琢磨语文课标中的学段目标,都是从学生角度表述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目标。像“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等,从教师角度表述,要改进。行为主体在表述的时候也可以省略。

第三,要适合学生基础。目标定位要准,不越位。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反复推敲目标的高、低、难、易。上面的例子就很有说服力,不再例举了。

第四,目标要少,不贪多。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比如朗读教学的目标,从开始的“有感情朗读地课文”,调整为“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变得少而精,就容易实现了。

第五篇:教学目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了解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能结合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脑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

师: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的人生有三恨:一恨鲋鱼有利;二是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真是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

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2、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三、精读经典情节,感受人物特点

1、多媒体显示: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6个经典故事情节的图片及文字内容的相关介绍。

2、欣赏视频: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片段。

3、你说我说大家说:经典情节复述,要求简明扼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或感动的故事情节,然后小组代表向同学汇报。

四、品读主要人物

结合刚才《红楼梦》经典情节的再现,你认为贾宝玉、林黛玉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分组讨论:代表回答。(师引导学生主要从这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性格进行品评。)师总结: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是个貌美若仙、才智过人、体弱多病、品质高洁的人。(多媒体显示)

五、欣赏其他人物风采

1、多媒体显示:宝钗、凤姐、探春、湘云、迎春、晴雯、袭人的人物的图片及文字介绍。

2、学生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人物作介绍,从而激起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六、艺术成就。(多媒体显示)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红楼梦》,就小说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两篇读书笔记。

2、完成《红楼梦》测试题。

下载幼师教学目的与任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师教学目的与任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教学任务与要求

    体育教学任务与要求 任务: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2.初步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基本技能方法。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4.注......

    任务型教学与素质教育

    任务型教学与素质教育 河南省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吴巧格[摘要]:作者从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两方面探讨任务型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吻合程度,任务型 教学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精选5篇)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这里的学习目标是指三维目标。关于对目标的分类等,这里不作研究,只是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

    浅析教学目标的定义与特点1

    小组成员:王列 张晓慧 王雪芹 马秀萍 宋胡宁 李二亮 浅析教学目标的定义与特点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慢慢成熟,教学目标不......

    幼师声乐教学探索与研究(模版)

    幼师声乐教学探索与研究 摘 要: 幼师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教育紧密相关,随着家长认知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幼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幼师这个职业是从事幼儿园教育......

    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易疲劳,于是便让学生做伸伸手指、歪歪头等的建议操,以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休息。为下一段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活动:老师领着同学做《......

    在2015年任务目标上的讲话发言稿

    在2015年任务目标 分解与重点工作细化会议上的讲话 王健 (2015年3月3日) 筹建处领导、各位同志: 2015年是我们认真恪守董事长对张集煤矿提出的“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