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古沟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第一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旋转的特征:围绕中心转动。第三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位数,也可能是
(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
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乘数×乘因数=积 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第四单元 克、千克、吨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千克: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或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kg表示 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 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1kg=1000g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克换算成克,就是在克数末尾添上3个0;把克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克数末尾去掉3个0。
称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吨=1000千克 1t=1000 kg 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第五单元 面 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8、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归类: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
2、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3、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6、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m2 = 100dm2 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2个0;(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把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2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dm2 = 100cm2 把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2个0;(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2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1m2 = 10000cm2 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4个0;(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4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第六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2、比较大小的方法:新课 标 第 一 网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3、分数加、减法: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第二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
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K、M、O、T、V、U、W、X、Y。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①特点:轴对称图形的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
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画法:定点数格—找对称点—描图。
③平移方法:
注意:点和点对应,边和边对应。
1.平移是整体移动。
2.要知道平移了几格,只需找到一个顶点,数出这个点平移的格子数,就是整个图形平移的格数。(也可以将每一个点平移了再依次连起来)
3.画出平移后,必须找到所有顶点平移后各点的位置,再按顺序连起来。
④左右对称图形距离对称轴近的另一边也近,距离远的另一边也远。
⑤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⑥镜子中的数学:左右对称图形左右正好相反,上下对称图形,上下正好相反。发现镜子中的人和照镜子的人左右方向正好相反。时钟在镜子中的对称,以12和6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即11点在镜子中是1点,只有12点和6点不变。
2.平移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拨算盘、升国旗、光盘的出入仓、拉开抽屉、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
方向(上、下、左、右)
①两要
距离
②特点: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不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
③画法:定点数格—找对应点—描图。
一是找出图形的一个端点;
二是根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画出这个端点的对应点;三是根据图形的形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3.旋转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弧或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拧水龙头、汽车方向盘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翻书、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
特点: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位置和方向发生改变。
4.设计图案
一个简单的图形运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可以设计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第三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如:22×18≈400
或
22×18≈360
或
22×18≈440
20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①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表示“多少个一”)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表示“多少个十”)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7、相关公式: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8、几个特殊数的乘法(牢记):25×4=100,125×8=1000。
9、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除数不变,当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扩大几倍。
第四单元
克、千克、吨
1、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千克: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或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kg表示
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
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1kg=1000g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克换算成克,就是在克数末尾添上3个0;把克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克数末尾去掉3个0。
3、称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吨=1000千克
1t=1000
kg
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第五单元
面
积
(一)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和公式: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
周长求长短,面积求大小。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面积单位的换算:
①测量或计算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m、分米dm、厘米cm。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1000米
1厘米=10毫米
②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到面积单位。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数的末尾加2个0
数的末尾加2个0
数的末尾减2个0
数的末尾减2个0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1m2
=
10000cm2
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4个0;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
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4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
③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cm2)。
④边长为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dm2)。
⑤边长为1米(10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m2)。
4、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长=a×b)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正=a×a)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5、①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②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最大。(周长相等时,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③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④面积相等时,长与宽越接近周长越小。
⑤(1)当周长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2)当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周长越小。
6、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手掌面的大小、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可以站12个小学生的地方)。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归类: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
2、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3、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
4、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5、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来越近,面积越来越大;
当长=宽时,即为正方形,面积最大。
6、正方形的边长扩大A倍,周长也扩大A倍,面积扩大(A×A)倍。
7、求数量时,先求大图形的面积,再求小图形的面积,最后用大图形的面积÷小图形的面积=数量。
8、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面积。
利用公式先算边长,再算面积。
第六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像、、…都是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当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2份,表示为。
2、一个物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但多个物体放在一起,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③1=========
6、当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该分数的大小不会变。
统计与可能性
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总数=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平均数
解决问题
:应掌握简单的四种形式。
1、平均分
冬冬把300只草莓分装在10个盆子里,平均每盆装几个?
2、包含除(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冬冬把300只草莓分装在一些盆子里,每只盆装30个,需要几个盆?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桃子总共重8千克,苹果总共重568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桃子的几倍?
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对学生可以说是乘法的“倍”反过来,并用()×5=60来说明求括号里的数,用除法计算。
苹果有568千克,是桃子的8倍,桃子有几千克?
苹果有568千克,桃子是苹果的8倍,桃子有几千克?
****年**月**日基础知识1、24时计时法:
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 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一星期=7天
一天=24小时→ 24时也叫0时
一小时=60分钟
一分=60秒
3、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
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①平年:2月(28)天
全年365天(31×7+30×4+28=365),52个星期零1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闰年:2月(29)天
全年366天(31×7+30×4+29=366),52个星期零2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平年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大
特殊月
大
小
大
小
大
大
小
大
小
大
31天
28或29天
31天
30天
31天
30天
31天
31天
30天
31天
30天
31天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年:90天
91天
92天
92天
闰年:91天
4、如何判断哪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看是不是4的倍数
特殊地,如果是整百数的年份,要看是不是400的倍数,比如1900年是整百数年份,也是4的倍数,但不是400的倍数,所以这一年不是闰年。
2017年是闰年吗?2000年是闰年吗?2020年是闰年吗?1800年是闰年吗?
5、背诵这些节假日:
1月1日
元
旦
3月8日
妇女节
3月12日
植树节
5月1日
劳动节
6月1日
儿童节
7月1日
建党节
8月1日
建军节
9月10日
教师节
10月1日
国庆节
6、应用和方法
①同一年中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
(8)月,天数是共(62)天。12月和1月也是连续的大月。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合起来是61天。
②通常每4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③计算经过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8年是69周年。(2018-1949=69年)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本册的具体目标 l、数与代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分数。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会计算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2、空间与图形
–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统计与概率
–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 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4、实践活动
–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二 本册的内容结构
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 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第三单元 乘法 第四单元 面积 第五单元 认识分数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第一单元 元 角 分与小数 单元知识点
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买文具
1. 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 之间的联系,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将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比较,使他们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3.注重“0”在小数中的特殊地位。货比三家
1.灵活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的方法,并能独立比较小数大小。2.培养估算意识。
3.小数部分末尾连续的“0”可以去。买书
1.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2.熟练掌握竖式求小数加减法的方法。3.掌握竖式格式(小数点对齐)。寄书
1.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3.灵活运用估算知识,并能解释估算过程。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单元知识点
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
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轴对称图形
1.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 1.镜子内外方向相反
2.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判断一些图形的位置与方向,例:17页练一练平移和旋转
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2.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例:19页试一试 第三单元、乘 法 单元知识点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2.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从而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找 规 律
1.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让学生经历交流乘法的过程。
住 新 房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使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2.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注意书写格式要理解对应值要对齐的道理。
3.准确叙述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
电 影 院
知识点:1.准确叙述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进行估算和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乘法进的进位。
旅 游 中 的 数 学
1.租车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了解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2.用餐活动中:应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复习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
3.旅游计算中: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第四单元 面 积 单元知识点
1、认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厘米(cm²)
3、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4、面积单位的换算: 1分米² = 100 厘米² 1米² = 100分米²
1公顷 = 10000米² 1千米² = 1000000米²
1千米² = 100公顷 什么是面积(认识面积)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量一量
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摆一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铺地面(面积单位的换算)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和使用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 单元知识点
1分数的意义:像1/2,1/4,2/4,…都是分数。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例:读作:四分之三。
2比较简单的大小,规则如下同分数比大小,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
母不同,分子相同时,分子小的那个数大,分母大的那个分数反而小。
3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方法如下:同分母分数(分
母小于
10)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分一分
(一)1.初步理解分数大意义,像1/2,1/4,2/4…都是分数。如:3/4,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粉,取其中达份。
2.了解分数大组成,会认、读、写简单大分数。例:读作:四分之三。3.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分一分
(二)1、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并能找出谁是整体一,感受可以用分数表示由多个个体组成的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比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小于10)方法如下: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分子,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小的那个分数就小。2 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如下: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吃西瓜(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方法如下: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单元知识点
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3、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奖牌给哪组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猜 一 猜
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四篇:北师大 三年级 数学 年月日知识点
年月日知识点
①时间单位:世纪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1世纪=100 年 1年=12月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②大月每月31天,分别是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小月每月30天,分别是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③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④一年有四个季度。第一季度是一月、二月、三月,第二季度是四月、五月、六月,第三季度是七月、八月、九月,第四季度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⑤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是看当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的倍数(如果年份是整百,就要看是不是400的倍数)
年月日知识点
①时间单位:世纪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1世纪=100 年 1年=12月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②大月每月31天,分别是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小月每月30天,分别是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③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④一年有四个季度。第一季度是一月、二月、三月,第二季度是四月、五月、六月,第三季度是七月、八月、九月,第四季度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⑤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是看当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的倍数(如果年份是整百,就要看是不是400的倍数)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数学可以训练你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当然最重要的是与自己能在社会上生活有关,你想找到好的工作,基本都是和数学都是有关系的。因此从小的学习十分有必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1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3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4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如果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增:第二单元课外知识拓展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
(两数和+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甲:28-19=98、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5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注意事项
1.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几个特殊数:
25×4=100,125×8=1000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