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帆齐发同竞技 教学课堂比身手
千帆齐发同竞技 教学课堂比身手
恩施市三岔中学——曹建新
要看银山拍千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把“课堂效益”这篇文章做活,本学期,我积极响应教育局的号召,认真参加了我校组织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坦诚交流听课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课内比教学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在活动中,我认真准备课程,积极和同行交流沟通,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同行的比武课。
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此次比武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呢?
一、精当的教学设计
教学好比缝制衣服,如何缝制、怎样裁剪就是教学设计的问题。设计的原则是“量体裁衣”,这个“体”包括教材和学生。
1、如何设计: 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些提问不仅无益于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反而使课堂结构松散,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于只是让课堂添些混乱而已。
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题让学生回答。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学生发展无甚益处的,至少是“高消耗低收效”
要做到如何设计呢? 首先,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如在《桥之美》的教学中,要从“学会审美”这个教学目标出发,设臵了两个主要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表现桥之美的”和“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欣赏桥之美的”,整节课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
其次,提问要难易适度。其难度应以较高水平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
2、关键是抓好“三个点”:切入点、重点和延伸点。
一是要巧抓切入点:理出线头,有条不紊,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是要深挖重点:教学设计时要着重考虑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有时还包括如何突破难点。三是要发展延伸点:“延伸拓展”环节应与整堂课浑然一体,要呼应整堂课的主题,与整堂课的感情基调保持一致,或突出重点,或强调难点,或知识迁移,等等。有教师在“延伸拓展”时任意拓展,使这一环节变得可有可无或纯粹多余。第二,设计问题要由浅入深,有层次感。
第三,设计问题要有探究性,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注重过程:
教师布臵学生阅读课文准备复述,如果给复述加上明确的要求:抓住主要情节进行复述,那学生的阅读就会更有目的性,效果更好。如有教师布臵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课文,但又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结果学生连熟悉课文都来不及更不用说思考了。特别是讨论活动,不少课堂的小组讨论草草开始、匆匆结束,纯粹是装饰门面。教学过程就是由一个个学生的活动构成,学生听、读、说、写、讨论、表演等等,每个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任务,指令清晰,并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切实保证不走过场。如如何落实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环节如何避免流于形式?
五、教学方式要多样
教学方式单一,容易引起学生疲劳。而如何利用课堂短短的45分钟时间,想办法让他们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收获,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采取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常用的教学方式有讲授、朗读、讨论、练习、演示等等。
多媒体课件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在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它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然而,不少教师认为似乎不用课件就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在课件中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也在课件中演示,等等。一堂课中,学生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观看课件的演示上,文本研读淡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可见,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能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形式,不管其多么新颖、精彩,都要摒弃。
六、要有效地检查学习效果
光制定学习任务还远远不够,老师必须经常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一节课上,要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不能因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就忽视了对效果的检查。在临近下课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或提问,或复述,帮助学生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样就可以保证一节课有种有收有劳有得了。
二、教学任务要明确
明确教学任务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学任务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设臵教学任务的原则是不在求多,而在求精。在所传授的知识范围之内,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这一堂课内该重点学习什么,掌握什么,否则一节课漫无目的的涉猎过多,甚至单纯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哗众取宠,那么就只能落得一个热热闹闹一场空的结果。
明确教学任务的关键在备课。备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目标的确立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备课要从这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目标。《桥之美》是一篇写得很美的说明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能获得知识,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次美的教育。师大附中的黄老师把握教材准确,从教给学生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让学生学会审美这个角度出发,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高远。教学中目标达成状况也较好。备课还要深刻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如《故乡》这篇课文,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远,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理解好。又如《心声》这篇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细腻、传神,小主人公的形象真实、感人,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是课文的精彩之处,也应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则是对文题“心声”如何理解。而小说的情节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三、教学重点要突出
教学好比写文章,要讲究详略的安排,不能记流水账。一节课要有重点、有高潮,对主要内容不惜浓墨重彩,对次要内容则惜时如金。千万不可平均用力,或者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没有重点,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可见,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做到上述六点就能优化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过程就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上内容就是我在此次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心得体会,我衷心希望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能够持续的开展下去,这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党旗引领 百舸争流 千帆竞技)宜黄县创建“活力党小组”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党旗引领百舸争流千帆竞技
宜黄县创建“活力党小组”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宜黄县积极探索创建“活力党小组”,不断完善农村党组织网络,延伸组织触角。目前,已在全县139个行政村共建立烟叶、制种、油茶、毛竹、蔬菜、特色养殖等活力党小组630个,激发2700多名农村党员创先争优,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互补、联动和“双赢”。
——优化组合,党旗引领。一是科学设置党小组。打破传统的以地域或党员数量为标准设立党小组的模式,按照“就近、灵活、务实”的原则,根据党员能力、分布和产业特点等实际情况,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落为基础,把村党小组设在产业链、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上,把党员组合到不同类型的党小组中,形成“一个产业基地、一个党小组、一面旗帜”格局。二是抓好活动点建设。规范党小组活动点建设,基本达到“五有”标准:即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活动经费,有统—的活动标牌,有学习资料,有活动记录,实现与计生中心户、综治中心户、百姓知情户、户代表议事点、党员示范户相结合,使党小组活动点成为议民事的“集散地”、聚民心的“连心桥”、帮民富的“桥头堡”。三是“双推一选”配强小组长。采取群众推选、组织推荐、党内选举的办法,把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党员选配到党小组组长岗位,带动其他党员发展特色产业。将党小组组长培训纳入村组干部培训规划之中,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推行交叉轮训,形成教育培训合力,不断提高小组长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两管三评,百舸争流。“两管”,即组织管理、自我管理。各党小组织根据村“两委”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承诺,签订承诺书,1
细化目标、量化任务、责任到人。建立“集中加分散、课堂加实践、辅导加交流、菜单加互动”学习机制,搭建党员夜校、田间课堂、短信平台、QQ交流群等经常性学习教育载体。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记民情日记和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积极实施“先锋创绩”活动,开展便民网络代理服务、结对帮扶入户服务,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三评”,即群众测评、同级互评、支部考评。围绕经济发展指标、党建目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群众满意度和创新工作,将党小组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进行分类排队,实行动态管理,对党员干部从德、能、勤、绩、廉以及遵守纪律、岗位工作等进行考评。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组织群众进行季度点评、半年初评、总评,督促抓好落实。对考评中排名靠前的党小组和党员,推荐参加上级党组织的评选表彰,对符合条件的党小组长,优先推荐为村党支部委员候选人。通过“两管三评”,全县已打造产业专业村79个,专业村从业农户达2579户,其中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烟叶、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村39个,发展毛竹、茶叶产业村26个,发展高山蔬菜、虎纹蛙、百合等特色种植产业村15个,各党小组呈现出百舸争流的态势。
——搭建平台,千帆竞技。一是搭建议事平台。各党小组每月确定一个工作日作为“群众说事日”,组织党员干部到各自所联系的村小组,围绕村里生产发展、公益事业、社会稳定、抗灾救灾、计划生育及惠民政策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群众面对面地平等对话、坦诚交流,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所怨。同时,各村在党务公开栏中开辟群众点题专栏,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通过“群众说事日”,全县2700多名农村党员共引进新技术、新项目60多个,组成产业互助组120余个,开展帮工、技术、管理
等服务项目220多场次。二是搭建理事平台。在各党小组活动点设置民情意见箱、村务公开栏,建立党小组组长联系村民小组组长、党员联系村民代表制度,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定期汇总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反映,由村“两委”会议、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研究解决。今年以来,全县630多个党小组收集社情民意2500多条,已解决800多件。三是搭建干事平台。依托党小组,搭建集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发展促进平台,实现产业发展与党建富民“无缝对接”。通过邀请专家现场授课、党员干部技术服务队现场指导和党员种养大户结对帮带等方式,帮助、带动群众致富。以“公司+产业党小组+农户”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辐射和带动效应。目前,全县农村党员干部从事烟叶生产、水稻制种、高山蔬菜、虎纹蛙等产业2000多名,打造产业专业村79个,转移农村劳动力5500多人,人均增收500多元。(宜黄县委组织部供稿)
第三篇:千帆竞渡 万木争阳 教学能手大赛
千帆竞渡济教海
万木争阳只为春
——我校举办“自主·探究”导学型课堂第二期“课堂教学能手”大赛
为将我校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深入,打造具有鲜明学科特点的、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不同课型教学模式,根据我校开展“自主·探究”导学型课堂教学模式之课型探究活动的进程安排,12月26日、27日,我校举办了第二期“课堂教学能手”比赛活动。经过评委的慎重讨论和认真遴选,评出一等奖七名,二等奖七名,三等奖十名,新课改优秀教研组七个。以谢利红老师为代表的七名教师在二十四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课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本次教学能手比赛活动分高中文、理科组和初中文、理科组四个组别分别举行,各参赛选手在赛前根据教学进度,认真选题、积极备课、仔细磨课、细致分析、充分完善,努力使课堂精益求精。各备课组能够主动发挥集体智慧,帮助参赛选手查漏补缺,力争使课堂内容既丰富多彩,又使课堂形式呈现原生态。
经由参赛选手各具个人特色的演绎,本次比赛的高效课堂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展现出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课型多样,推陈出新。
本次比赛课型新颖,在原有独立课、姊妹课、的基础上,通过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和上课教师的智慧碰撞,又增添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作文写作指导课(语文、英语)等多种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新课型。在多位教师的倾心打造下,这些课型已经初步具备标杆的意义。
2、同中求异,力争创新。
在本次比赛中,所有参赛选手都能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为新课型上课的指导准则。在课堂表现形式上,多位上课教师能够积极注入新元素,使课堂更加鲜活生动。在质疑对抗环节,高中组的钟正元老师和蔡儿芳老师,运用分组辩论的形式,为课堂表现形式创新开拓了新的天地。
3、注重CAI,课堂更有趣。
在本次比赛中,所有参赛选手都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制作直观形象、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实用性强的课件,使课堂导入摆脱了以往单纯口头表达的模式,从而使授课达到了“更形象、更有趣、更具有吸引力、更有效”的目的。
4、要求了然于胸,运用日臻熟练。
经过多番“备课——磨课——再备课”,这次选送上来的参赛选手对于我校倡导的“自主·探究导学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的流程和要求已经非常熟练,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循循善诱、及时释疑、恰当点评、适度点拨、简洁归纳、步步跟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顺利达成教学设计预期效果。
课改清风拂芳园,芳园百花争相发。本次比赛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激发了全体文化科教师“学习新理念、践行新课改”的热情,而且也点燃了全体文化科教师“赢在课堂、我来争先、我为榜样”的激情。透过本次比赛参赛选手的优异表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愿意深入挖掘我们的潜在力,充分发挥我们的创造力,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就一定能够获取最高的课堂效率!
第四篇:东群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材料-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
——东群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掠影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以提升教学质量为重点,争创特色,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始终坚持一个中心、抓好两个基本点。所谓坚持一个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抓住两个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教学常规为切入点,细化责任,务实强化过程管理 我校的常规管理采用的是“年段管人,部门管事” 制度,将全校分成低、中、高三个年段,每个年段分别有一校级领导全权负责该年段的一切日常事务,包括传达会议精神,布臵安排日常工作,组织该年段的各项活动、考勤等。教学工作则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展开,每个教研组还安排一名校委会领导直接负责。这样至上而下,层层负责,形成了一条梯状管理模式。
1、教学常规管理实现制度化。
学校由教务处牵头讨论制定出了备课制度、上课制度、辅导制度、作业批改制度、教科研制度,常规教学检查细则等,用制度去引领和规范教师行为。
2、教学常规管理实现精细化。一是严把备课关。二是严把课堂关。三是严把作业批改关。四是严把辅导关。
管理的落实,难在过程,贵在坚持。教导处分科成立了推门听课巡查小组,不定期对全体教师的课堂进行巡查,要求各教研组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巡查中落实“四凡制度”,凡听课必查备课、批改情况,凡检查必有记录,凡记录必有反馈意见,凡反馈必有整改措施。长期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周一次集体备课,两周一次教研活动,半月一次教学反思,一月一次常规教学检查及教学简报,一学期一次教学论文评比活动。课堂教学任务实行“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课堂监管实行“三查”制度,校长不定时查,教导处每天查,值周领导每周查,并进行详细记载,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总结。
二、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课内外衔接,扎实提升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已成为所有学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在我校,课内大比武,人人讲课、人人议课;课外访万家,全员参与、用心倾听的风气已蔚然成风。这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教师教学能力,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家校之间、师生之间架起了和谐沟通的桥梁,学生得实惠、学校得发展。
(一)教学大比武,精彩纷呈,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提高认识,体现深刻性,让学习成为习惯。平稳、按部就班的教学节奏或多或少会引起部分老师的职业倦怠。如何消除教师的埋怨情绪,将倦怠转变为动力?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思想通了,工作就顺了,疏通瘩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工作的第一步。继全员参与“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推进会”后,我校又先后召开了全体教师动员会、各教研组教学推进会、骨干教师培训会、阶段性总结反馈会,引导全体教师认真领悟文件精神,学习我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及系列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让全体教师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本次教学大比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全体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它不是一次阶段性的简单的赛课,而是教育工作的返璞归真,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给广大教师提供的一个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技能、构建新机制、实现新目标的载体和平台。教师们明白了大比武的宗旨是让教师在比能力与业绩的同时,充分展示其个人教学能力与水平,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教师们的认识上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促进了教师到网络平台上去学习去思考。
2、全员参与,体现全员性,让参与成为习惯。我校教职员工61人,有些教师因为工作需要多年没踏上讲台直接从事教学了。如何发挥团队联动作用,他们愿不愿意、能不能参加本次大比武活动,还是个疑虑。非常欣慰的是,在学校的倡议下,财会保管员、食堂管理员、寝室管理员、门卫保安等各位后勤管理教师都来积极报名参与了。他们有的虽然业务不甚熟练,可是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全程参与各个流程的热情、谦虚求教的职业精神还是感动了全体师生。至此,我校61名教职员工人人参与了本次教学比武,真正体现了全员参与。
3、全科覆盖,体现全面性,让目标成为习惯。本次教学比武覆盖到所有学科,要达到人人参与、科科参与、全面提升的目标实属不易。我校由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除了体育、美术、音乐学科有部分专职教师外,大多数薄弱学科没有专职教师,不少教师都兼职带了三四门学科。在这次比武活动中,所有的兼职教师都能发挥主人翁意识,不怕困难,积极参与多学科的说课、观课、上课、议课、反思等专题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夯实教学基本功。
3、专业引领,体现引导性,让示范成为习惯。为了为教学比武取得实效,我校比武活动采用了梯状专业引领模式,首先是专家引领,邀请教研室领张光富主任等四位专家举行专题讲座,从专业角度指导专班成员如何操作整个比武流程,答疑解惑,并亲临课堂,全程参与并指导说课、观课、议课各环节,进行技术指导;然后是专业引领,“帆正桨直水畅流”,校长、管教学的副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兵和全市学科带头人,身先士卒,带头上比武观摩课,进行学科指导,鼓舞人心;接着是骨干引领,各学科教研组长率先上比武示范课,进行同伴引领;最后是全体教师比武课。这样的“比”取而代之为亲切实在的相互探究与学习,人人都能感受到教学的有滋有味。
4、夯实过程,体现扎实性,让优秀成为习惯。“比教学”不是一节集中各种优质资源和教师全部精力的优质课、示范课,不是包装的、精心准备的,而是在平常中的优秀和优秀中的平常化,真正让优秀成为习惯。
组织有序化。我校组成五个学科教研评审小组,每组都有三人担任学科评委,组长由校委会成员担任,其它评委分别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三人有明确具体的分工,由组长统一安排,全程参与本学科所有教师的说课、观课、上课、议课全过程,填写各种记录表,组织打分评比。
过程常规化。本次比武力求立足本色课堂,在教师原生态的课堂上,展示常规化的教学过程,不做秀,不演示,追求朴实、扎实、真实的教学效果。推崇同课异构,让同学科教师在相同内容上,各展所长,追求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实行同伴互助式学习,促进教师间的反思成长。如我校五年级语文组、六年级数学组、三年级品德组教师都在同课异构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流程规范化。我校大比武活动分三个层次进行,历时三个周,第八周是语数外学科教学大比武,第九周是品德科学信息学科大比武,第十周是体音美综合学科大比武。要求说课、观课、议课均要当天完成。为了避免表演课,整个比武严格根据我校制定的说讲观议课的量化来认真实施。说课,按课表提前一天抽签准备教学内容,课前十分钟进行说课,重点说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法、教学过程等,让观课教师明确本课的重点关注点。观课,由组长分工,要求评委指导观课老师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性质、课程文化四个维度中侧重选择一个维度去观察记录,为议课提供依据。议课,要求议课教师改变以往的评课习惯,从自己观察的维度入手,不仅要议出本节课的亮点,还要议出本维度观察点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后,由评议组长根据本学科特点,当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灵活多样的检测。这样的比赛,让教师在说中学习,比中提高,观中反思,议中成长。
5、注重延续,体现长期性,让坚持成为习惯。阶段性的教学比武结束了,以后的教学怎么抓,教学比武取得的教学成果怎么巩固成了我们考虑的新问题。“将教学大比武的精神延续下去,让薄弱教师不薄弱,让薄弱学科不薄弱,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
随着教学大比武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们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角色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生动、快乐、高效的课堂,达到了“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的教学境界。此次活动中,学校引导教师做敢于冒尖、拔尖、顶尖的“三尖”教师,全体教师的课堂研究能力、观课议课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不少教师成长为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心和有团队心的“三心”教师,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语文组的郭少凤老师、王祖凤老师、李春颖老师,数学组的李春艳,体音美组的王丽萍,英语组的胡秋菊等老师的说课材料、议课材料、讲课实录等分别在各级教育平台上刊发或转发。
(二)课外访万家,温馨奉献,精心营造教育合力
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家长的配合支持才能锦上添花。“用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带去贴心理解,拨动心灵触动,换来教育合力”是我校全体教师家访的活动宗旨。每天放学后,每个双休日,教师纷纷走出校园、家门,走进学生的家。这样的场景,在我校已经成为固定的“风景”。
1、形成工作链。我校“课外访万家”活动由德育副校长牵头,制定活动方案,建立“校长——德育处——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工作链。全校组成十八个家访小组,全体校委会成员身体力行。教师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班级家访以班主任为主,其他科任教师都要参加,全员覆盖全校近千余名学生。
2、规范家访流程。家访前,明确家访纪律,严格执行“六不准”要求,对家访礼仪、形式、方法技巧上认真的进行访前备课,拟定家访方案,把学生的优缺点、学校的管理、教学的方式方法带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做到家访有目的,有访有效果。家访中,全员参与,分工协作,从“致家长的一封信” “”师德调查入万户“填写家访手记”到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各负其责,实行“六回访”,实施”六必进”,做到“六知道”。家访后,及时反馈总结,每位老师结合家访中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及希望,写好家访总结。
3、巩固家访成果。家访过程中,及时督促教师完成家访案例,撰写家访宣传报道,或再现家访温馨的场景、或捕捉感人的瞬间、或进行深刻的体会反思。我校杨斌、郭少凤等五位老师将家访的回访环节挪到医院病房,将关爱洒向受伤学生心灵,田远村、李春颖等老师为贫困学生送去温暖关爱;教师撰写的家访手记、宣传报道共十余篇在省、地、市教育网刊发。
4、形成教育合力。我校的课外访万家活动,让家长社会更加了解了学校,信任教师,支持配合学校工作,建立起了牢固的校群关系,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进一步有利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
三、以活动为生长点,提升校园文化,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彰显了教学发展的生命活力。我校在大力开展第二课堂,认真实行阳光体育活动的同时,立足校情,集思广益,努力提升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大力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彰显学校课程魅力。配合学校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力开发我市传统项目威风腰鼓,为避免与全市兄弟学校中同类校本课程的训练模式雷同,我校聘请从山西转学回来的腰鼓队学生当教练,训练山西式腰鼓打法;在此基础上,以教导处为龙头自创自编了图文并茂的我校校本课程指导教材《威风腰鼓》。采用“指导教师引领培训——重点年级示范培训——全校师生辐射培训”流程,阶梯状的进行训练、展演、竞赛。如今走进校园,近千人的训练方阵,战鼓鸣鸣,棒槌声声,襟飘带舞,炫动着东群小学全体师生飞扬的心灵,彰显着东群小学师生蓬勃的精神面貌。我校的威风腰鼓现已在社会、家长心目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以体育为窗口,展示学校的艺术魅力。田径、篮球一向是我校的体育优势,我校以此为契机,长抓不懈,形成梯队训练模式。在去年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我校男、女两队分别获得全市第一名好成绩;今年暑期全市中小学篮球赛中我校男队也获得了第三名好成绩,我们不骄不躁,从比赛结束第二天起,在冯翠剑等三位教练的指导下,我校田径、篮球队的梯队训练就又开始了“长征第一训”,自此,不论天气变化无常还是工作繁杂与否从来没有中断过每天早晚训练。并配合市体校选拔进行举重队的训练。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各位同仁,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绩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它是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将继续奏响素质教育的号角,不断追求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努力提升办学品质,精心打造教育奇葩。
第五篇:比教学 构建高效生本课堂
比教学 构建高效生本课堂 访万家 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十堰市郧阳中学
2011年7月1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文章《老传统焕发新魅力》专题报道了正在荆楚大地轰轰烈烈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文章中多次提到我校的开门讲课、推门听课、抽签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开展情况。一直以来,我校坚持开展开门讲课、合作学习和传统家访活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此次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做法。现将我校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郧阳中学的前身为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的郧山书院,1902年改办郧阳府中学堂,后更名为省立第八高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郧阳中学,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级示范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30余亩,现有7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500余名,在岗教职工303名。
自1902年改办中学至今的百余年中,我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原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同志,鄂西北早期共产党员、龙州起义领导人、红八军党委书记何世昌烈士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还有中科院院士熊远署,意大利语语言学家肖天佑,知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梅洁,炮兵专家原新疆军区参谋长史丁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六”发射总测控师李香,“两弹一星”功臣张树清,核物理专家马大道、罗德兴,联合国“青少年消除贫困奖”获得者冯圣兵等一大批社会英才。
近年来,学校秉承“传承文明,进而不已,明德博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和幸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逐年攀升,高考综合评价连续数年位居全市前茅。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谐的人文环境和骄人的办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贯彻《中学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A级食堂”、“湖北省示范中学”、“十堰市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十堰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二、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开展情况
1、定方案,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的一周年,省教育厅适时启动了全省范围内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分别成立了以分管德育和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两个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郧阳中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郧阳中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开展开门讲课和推门听课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召开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动员大会和工作推进会。动员大会上,学校号召全校教职工进一步弘扬“责任、奉献、超越”的郧中精神,把“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作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两项活动提高师德师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学校网站开辟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专栏,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努力营造活动推进氛围。教务处和政教处每月汇总统计教师听评课情况和家访情况,确保活动及时推进并取得实效。9月15日,市教育局基教科、市教科院来我校调研了比教学活动开展情况;10月8日,全校教师组织收听收看了全省“比教学访万家”网络视频会议,会议同时总结了前一阶段“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开展情况,布置安排了10—11月间的主要活动;10月10日,市教育局副局长沈培军带领督查组检查了我校的“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情况,深入教师办公室调研座谈,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对目前我校的活动进展情况表示满意。
2、比教学,构建高效生本课堂
一是全面开展开门讲课和推门听课活动。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至少推门听课一节,每月至少听一节本学科以外的课,兼课的中层以上干部每周至少推门听课两节,不带课的中层以上干部每月至少听课四节。听课教师填写《听课记录卡》,听课班级的学习委员填写《教师听课登记表》。年级组每月通报每个教师的听课节次和接受听课的节次。听课后,同学科教师每周对本学科听课情况进行集中评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同时,教师的听课节次与教师个人、学科组、教研组的考评挂钩。课堂开放制度、听课通报制度、集中评议制度、听评课考评制度确保了教师人人讲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人人提高。仅2011年9月份,全校教师就累计听评课2300余节次,校长王建华听课多达81节次。
二是全力推进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关键。自2006年起,我校生物教研组探索实施了自编导学练案工作,形成了具有自主版权和郧中特色的导学练案,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学校在对生物组给予嘉奖的同时,号召其他学科向生物组学习,启动编写导学案工作,逐步形成自主品牌的教辅资料体系。同时,学校在高
一、高二年级全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各班划分最多6名成员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并相对固定,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特长,组成一个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是组织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我校自1989年起连续开展了23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优质课竞赛展示了精品课堂,锻炼了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名师。为避免优质课过度打磨、表演作秀的现象,自2009年起,我校又开展了展示课竞赛,抽签定人,同台比武。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要求和学校实际,我校坚持在秋季学期开展优质课竞赛,在春季学期开展展示课竞赛活动。具体组织形式分两步进行:一是岗位练兵,以年级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听课、教师评议和学生满意率测评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和研讨;二是基层选拔,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全员岗位练兵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选拔赛,按学科分别推选1-2名教师参加竞赛。学校同时组织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教师在学年内录制一节“课内比教学”观摩课,上传至学校网站交流,组织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
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由被动推门听课到主动开门讲课,节节都是开放的课堂,科科都有教研,堂堂都有收获;课堂由低效向高效转变,教师用心备好每节课,每节课都真实朴实而富有成效;教师潜心研究,自我反思,沟通交流,同伴互动,共同发展,业务素质得到较快提高。
3、访万家,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一是积极主动进行家访。为保证家访活动取得实效,学校在出台文件、组织动员之前,征求了全校教师和部分家长的意见,并通过家校通短信平台向全校学生家长告知家访信息。学校要求家访要做到“六必进”和“六知道”,实行“六不准”和“六回访”,坚持“两访两覆盖”。通过家访,掌握学生家庭状况,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宣传解释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赢得家长对教育和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向家长通报郧阳中学的悠久历史、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和近三年高考情况等;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的知识。2011年暑假,我校派出了7个工作组,对分布在十堰主城区和六县市的近300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高一新生进行了家访。9至10月,各年级各班由班主任牵头,根据生源分布情况分批次安排家访,从城区到市郊,从市区到县域,从县域到农村,由近及远依次进行,确保做到家访两个100%全覆盖。目前,各年级各班正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分批次开展家访活动。
二是认真组织召开家长会。在坚持传统家访的同时,我校不断创新家访形式,通过召开家长会、开通校讯通短信平台、校园网站留言、开设年级微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交流学生在校在家情况,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2011年8月中旬到9月中旬,高三年级各班分班召开了家长会,通报高三备考情况和新课改高考情况,鼓舞士气,激励斗志;2011年9月27日,高二年级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们传达了省教育厅比教学访万家的活动精神,通报了新课改综合素质评价、校本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2011年10月15日,高一年级结合月考召开了家长会,近1200名家长来校,部分县域学生家长为能不耽搁家长会,提前一天赶到市区,年级组精心准备了1400余份家长会学习材料,材料中详细列出了目前高一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希望家长配合开展的工作以及家长在教育中要避免的几个误区、课改相关情况介绍等,家长会后,年级收到800余份回执。高一年级借访万家活动开通了年级微博,传递年级管理信息,推广好的家教经验,搭建了家校沟通、家长交流的良好互动平台。
三是坚持县域师生联谊会制度和干部、教师包联学生寝室制度。家访的根本目的在于践行师德,家校沟通,携手育人。我校生源分布广泛,超过60%的学生住宿,六县市农村学生占生源总数的近40%,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常年在外,学校对住宿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给予了高度关注。专门出台了县域师生联谊会制度和干部、教师包联学生寝室制度,定期组织县域学生开展活动,坚持每晚安排教师查寝,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校一样体会到在家的温暖。县域师生联谊会制度,加强了同县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同籍师生之间的情感。
我校结合实际开展的课外家访、家长会、县域师生联谊会等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师德素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家校之间、师生之间架起了和谐沟通的桥梁。
教育发展必须从教育的本质和原点出发,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相信以“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为载体,我校的课堂教学面貌必将有较大改观,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将有质的飞跃,学校的各项工作必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