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阅读课堂生成问题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23:2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阅读课堂生成问题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阅读课堂生成问题的研究》。

第一篇: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阅读课堂生成问题的研究

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阅读课堂生成问题的研究

摘要:课改前,教师对教学目标有着一致的认识即教学目标必须先于教学活动开展前完成且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根据已制定的教学目标按图索骥,最终达成教学目标。诚然,这种观念一方面让教学活动变得目标明确,教学活动开展依据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变得有序清晰,但我们也要看到教学目标先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了教学的多变性,势必会让教学步骤变得僵化,变得按部就班。课改后,教师有了思想上的转变,逐渐意识到教学目标可以预设但更应关注在阅读课堂实施操作中学生的生成,让课堂生成去修正、补充、完善教学目标。

关键词:城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目标有可预设性和可更改性。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依照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时,由于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家庭教育、心理年龄、对语文阅读喜爱程度等都不同,在课堂上反应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一堂好的课,教师要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复备,考虑学生会从哪些方面作答,教师应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如何激发学生思维,深入教学重点,点拨教学难点,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但,学生的回答是丰富多彩,甚至有时候会让教师惊讶。当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师的提问有自己见解和思考时候,教师不要因为学生没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恼怒,忽视学生的作答。教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从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他是根据什么得到这样的答案的?他的回答中有无教学价值?他的回答中是否与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一致?如不一致他回答中的内容是否完善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想下去,教师才会抓住学生回答的重点,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同时在学生的回答里也能让教师完成预设教学目标的补充和完善,实现教学相长。如:在小学语文西师版第十一册第29课古文两篇中的《司马光救友》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预设的:“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2.感受文言文的表达方法。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4.能联系实际,感受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在设定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中,我最初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把课文通顺的朗读,感受文言文言简意赅的魅力就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是这样的:

师:哪个孩子能够连贯通顺的朗读全文?(抽生朗读)

生:……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为什么“足跌没水中”你要这样读?(学生朗读与我预设的朗读的节奏是不一样,所以我追问学生。)

生: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脚下跌倒所以那个小孩才会被淹没在水中。“跌”和“没”连起来读,会让我觉得这个小孩跌倒和淹没在水中是前后紧接着的连贯性的动作。

师:是的,在文言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你不仅理解得很深刻还根据课文事件的进展对课文朗读节奏方面进行了严谨的设计,真值得我们学习。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预设的句子划分是这样的“足跌/没/水中”,显然,我为了让学生达到“感受文言文的表达方法”这一目标,设计了此划分课文节奏的环节,我预设的句子划分只是单纯从文言文的表达方法上出发,生硬地将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而学生对这一句的划分不仅从文言文表达方法上出发,还结合课文具体的情节对其进行更恰当的划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补充和完善了我最初预设的教学目标,让我在课后复备和反思中将这一课教学目标改为:“2.能够结合司马光救友的故事情节,感受文言文的表达方法。”

课堂生成的问题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课堂生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有所得,同时,教师也会发现,自己也会有所获,教学相长想必就是这个道理。

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学生多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熟悉,在阅读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悟,引导学生“进课本”又“出课本”,把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阅读课堂才能实现其有效性。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在第七自然段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理解天游峰高、陡两个特点和老人攀爬的辛苦,我结合学生实际做了如下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到校之前要爬一路石阶,谁数过石阶有多少级?

生:67级。

师:这路石阶是我们每天到校的必经之路,每天我们都要爬一次。谁来说说你爬完后的感受?

生1:我感觉很累,心跳得很快。

生2:我气都喘不过来。

生3:腿会一直发抖。

生4:感觉身体很热,有时会流汗。

生5:我总会休息一下再走。

师:是啊,短短的67级石阶,我们每天只爬一次,却也让我们觉得很累。天游峰多少级石阶?

生:九百多级。

师: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但是游客攀爬都很吃力,而这位老人每天还要一级一级地扫上去,又一级一级地扫下来,这一扫就是一天,这一扫就是一周,这一扫就是一个月,这一扫就是一年……

这样的设计,我巧妙的把学生不能感知的天游峰同自己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到天游峰的高、陡,老人每天扫地的辛苦与坚持。这样,书读活了,学生感受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徐璐.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段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山水小学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2-27.[2]周林.从自我意识中剖析元认知的实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2(2):95-97.作者简介:

徐隽,重庆市,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

第二篇: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一

[ 2012-4-5 9:02:00 |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育现实的需要

近年来,全国上下加紧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但一件件惨烈的学生安全事故仍然在我们的身边发生:2009年11月27日桂林市一民办学生持刀将一学生捅伤致死;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8死26伤;2010年5月全国发生多起校园周边及校园内学生伤害事件,死伤数十人,面对歹徒我们的学生毫无自救能力,有些学生竟无逃跑意识„„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惊心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严重暴露出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不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危险也与日俱增,纵观学校教育,虽然学校安全教育天天喊,但由于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使教育机构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偏重于认知教育,而忽略对生命个体存在价值和生命质量的关注。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极的保护状态,生存教育出现缺失,造成小学生安全意识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低下;缺乏应对能力,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全面发展。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需进一步探索。2.地理位置和生源现状的需要

我校位于桂林市北辰路37号,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1001人,农民工子弟占全校学生的2/3,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且位于交通主干道,比邻桂林火车始发站,地理位置复杂,外来人员聚集,安全隐患较多,学生家长大部分忙于生计,对学生疏于照顾和教育,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较弱,通过此研究,重点提升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3.教材特点的需要

2007年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安全教育重点。此后,一些地区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分年级编写了一部分教材,供中小学使用。认真分析这些教材,发现内容大多取材于城市,重点供城市学生使用。而对于广大的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很多教材不完全符合农村教学实际。本课题着力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开发出一套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实际的《安全教育读本》。4.教育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各种危机却频频而至,无论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还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无论是人类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弱肉强食、互相残杀,还是人们为了追求成功而遗忘的幸福„„无不腐蚀剥落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的生命存在。面对着人类的问题和灾难。国际上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祸害,就必须从生命安全教育做起,学校教育尤其要重视和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本课题力图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危机、勇敢面对困难,珍惜自我的生命,能奉献于社会,这将是我们教育的元基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提高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是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职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校教育的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现象。

2.积极协调学校职能部门,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3.通过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同时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课题界定 城乡结合部: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指地处这一特点地理位置的乡镇级学校。安全:通常的解释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安全教育:指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质量。包括交通、消防安全教育;防溺水、防烫伤、防雷击和用电安全教育;防食物中毒、防疾病安全教育;校内外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安全心理疏导教育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等。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旨在探索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和完善的教材体系。通过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的理论

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历经多次改革,学生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改革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自身安全、自救、自护能力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治安形势的进一步复杂化,再加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再加上少年儿童自身缺乏一定的自控、自救、自护能力,少年儿童成了安全问题的高发人群。在学校教育中,如果不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教育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会前功尽弃甚至适得其反,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文化教育,能克服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生命教育的理论

生命教育的内涵应该包括:(1)认识生命。首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脆弱的和有限的。不理解、不体会生活的疾苦和生命的脆弱,不认识生命的有限,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就是对生命的漠视。(2)尊重生命。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生命体,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个性。尊重生命也就是意味着尊重个性。而尊重个性,也就意味着首先尊重其生命,这两者互为表里。(3)珍惜生命。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生命满不在乎,有些人肆意地把生命当儿戏,都在于他们缺乏对生命的珍惜。还有些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缺乏应变和规避的能力,就是说缺少一定的生存能力,缺少珍惜生命的本领。(4)热爱生命。只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才能热爱生活,才能主动、积极地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使生命得到光大。3.和谐校园的理论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安全健康、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三、研究内容

1.学校、家庭、社会安全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研究 2.安全教育在学科中的整合和渗透研究 3.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4.安全教育家长素质提升研究 5.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6.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和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学校宏观发展目标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了社会、政府和广大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在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加快学校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创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的现象,树立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提供多方位教育的观念。

3.学生的成长目标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保证学生能得以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4.家长的培养目标

开展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在家长中推广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达到家校联动,共筑安全墙。

5.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安全教育读本》,形成一套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能加以推广。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立足本校地域特点(城乡结合部)、学生特点(农民工子弟、农村孩子)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将获得适合城乡结合部校情的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和完善的教材体系。在全面研究传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凸显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教育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从而学会保护生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另外,本课题除研究学生的安全教育策略外,对老师和家长的安全素质提升也将进行系统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法规政策、评估督导制度等,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每个阶段都选择一些带有全局性的“点”展开实地问卷调查,充分占有资料,运用辨证分析法找出关键点,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掌握丰富的一手、二手资料的前提下,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探讨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特点及规律,探索实施途径,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4.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进行典型个案的系统观察与剖析。

5.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研究小学生安全能力的形成以及这种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可发展性的条件、途径及制约因素。

(二)完成课题的基本途径

1.加强领导,注重培训,构建安全教育的实施网络

在课题研究初期,加强对课题研究者队伍进行培训。利用各类讲座和网络指导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课题组教师了解初步的交通、消防安全教育;防溺水、防烫伤、防雷击和用电安全教育;防食物中毒、防疾病安全教育;校内外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安全心理疏导教育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等的内容,进行理论摘录,提高研究者的素养和知识储备,以便对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措施方面有指导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根据本人研究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依照各自子课题研究范围又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在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后,研究者及时的进行数据整理和反馈,掌握学生第一手的安全常识资料,为今后的研究开展奠定了基点。在加强领导,注重培训的基础上,紧扣课题,构建安全教育的实施网络。

2.紧抓校内主阵地,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策略新途径

(1)利用课堂的教育教学,在学校活动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2)开展小型多样的安全活动,让安全意识深植每个学生心中。

(3)开设“心晴氧吧”,为学生排遣心中烦恼。

3.寻找多种教育资源,深化安全教育的实效

(1)建立校外德育基,拓宽研究视野。

(2)挖掘社区资源,凸显研究成效。

(3)寻求家庭支持,加强研究效果。

(三)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分准备、分析、实施和总结四个阶段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三年,2011年8月准备,2011年12月开题,2013年8月结题。1.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网上查阅资料等方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填写立项申请。

2.分析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课题正式立项后,成立课题研究组织,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研究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及子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科研培训,课题开题。

3.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3月):依据初步提出的行动研究方案,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研究与探索安全教育策略,及时进行总结。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主题活动研讨、交流,展示一部分安全教育优秀案例、教育感悟,做好阶段总结。

4.总结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课题组进一步理清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研”,强调“问题就是课题”,以强化教师个人反思意识为突破口,大力课题研究,聘请桂林市原教科所曾晓新副所长全程跟进指导课题研究,以点带面突出榜样的引领作用,引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目前,我校科研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日趋成熟。学校校长张丹东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能为本课题保驾护航。

(二)课题人员保证

课题负责人张燕本科学历,小教高级职称,36岁,副校长,曾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现分管学校德育工作,有丰富的安全管理、德育管理和安全教育经验。该同志在2008年7月以前在叠彩区教研室担任教研员8年半,长期从事教育科研的研究,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课题研究经验,主要参与研究了市级A类课题《新课程与校本培训》(2003年5月立项)以A类等级结题,获得桂林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课题组副组长易引玉,学校政教处主任,本科学历,小教高级职称,36岁,业务娴熟,分管学校德育工作,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课题组研究人员都在教学第一线担任教学工作,涵盖有班主任、数学、体育、科学、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学科,为课题开展的全面性提供了基础。课题组成员大部分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年龄在23—42岁之间,有研究课题的文化底蕴和经验。全体研究人员都具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都先后参与过多个课题研究,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员具有课题研究的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

(三)时间保证

课题组每两周一次小型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所有课题研究人员都有充分的研究时间保证全程参与课题研究。

(四)硬件支持

学校建立了远程卫星地面接收站、有多媒体教室2间、规范化图书阅览室、可供上网的教师学习吧1间等专用设施,为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查阅资料提供了保障。

(五)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均安排由专项经费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本课题学校将投入经费2万元,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彰显集体智慧

课题负责人:张燕

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的 理论学习、负责撰写各个阶段的研究报告。

课题组副组长:易引玉

负责协助负责人开展课题研究管理工作及资料收集工作。

课题组骨干成员:李桂芳、汤振刚、莫玉香、戎

艳、雷红玲、蒋

芳、黄春娥、李津羽、唐月红、林汉秋、罗

莉、戴晓兰、方玛丽、唐飞燕、冯诗诗

负责课题研究及资料收集工作。

课题秘书:方玛丽

负责协助负责人、副组长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总体汇编。

六、预期成果及评价方式

(一)预期成果

通过一个研究周期,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2.《安全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专辑》 3.《安全教育课例集》 4.《课题案例集》 5.《课题教案集》 6.《学生安全画册集》 7.《安全教育读本》

(二)评价方式

1.实践评价:从学校环境氛围、学生行为意识、活动成效等考查课题研究成效。

2.专家评价:可通过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课题成员的活动反思、教学课例、案例进行评价。

3.学生评价:实验前后学生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的对比进行效果评价。

七、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心理》(吴锦骠、郭德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3.《学校家长工作》(高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4.《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6.《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7.《安全知识问答》(朱明德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8.《活动理论:体验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陈家麟著,《辅导员》杂志)9.《国外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张献著,中国论文网).《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贺霞著,中国教育报,2007-3-22(2))

第三篇:浅析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

浅析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

淳化县方里学区 寇润利

一、课堂生成的意义

“对智慧没有挑战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学生。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学习的“主人”。

二、当今课堂的现状

叶澜教授曾如此描述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课时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照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这段话精辟的评价了传统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尴尬:面对老师精心备好的课,学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新情况生成出来,或是提出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的问题,或是表达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或是出现教学设计以外的偶发事件……这些“节外生枝”的情况会迅速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共鸣。如果教师置之不理,继续按照预设的目标进行教学,学生会失去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将变得“死气沉沉”;如果教师遵循学生的意愿进行探讨、学习,那么课堂教学预设的任务就不能完成,预设目标也不能实现。因此,面对课堂生成的新情况与预设的教学目标不 1 统一,成了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1、思想先行,理念更新。

其一,改变对教科书的态度,不再把教科书看作“圣经”,而是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重组。其二要改变对教案的认识,不再把教案看作等执行的程序,要变显性为隐性,设计应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其三,改变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与学生共同追求新知、共同创造生命意义的一个动态的、人文的过程。其四,改变教师角色意识,作为平等的人与学生作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成为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最后改变对学习方式的认识,关注课堂学习,同时也关注学生课外学习、综合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具有动态开放性、自主性的新型学习方式。

2、吃透学生,精心备课。

预设教学目标时要根据社会要求,不同年龄学习的思维及已有的学习经验来确定,同时多方面了解学生,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对文本的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中就能自如地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加以引导、肯定、纠正等。我国教育家袁振国认为:“要学生有感受,首先教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那么,教师在备课中更应精心地研读教材,只有深刻地读懂文本,当学生课堂生成问题时就能灵活地加以引导了。

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是新课改下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也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课堂生成与目标预设是对立的,矛盾的,更是统一 2 的。让我们的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凭着厚实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教学机智,驾驭好千变万化的开放性的课堂。唯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第四篇:xx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考察与研究

xx作为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在迈向21世纪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发展目标,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过程中,应当从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市容和卫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尽快实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重大跨跃。从地域空间角度来看,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应成为环境卫生整治的战略重点地域。城乡结合部,又称为“城乡边缘带”(urban-rural fringe)、“城市边缘带”(urban fringe)、“城乡连续区域”(urban-ural continnum)、“城市蔓延区”(the area of urban sprawl)、“城市阴影区”(urban shadow zone),“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位于城市连续建成区与外围几乎没有城市居民住宅和非农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兼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刻度低于中心城市,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国内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的涵义和划分方法有不同的看法。规划学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将成乡结合部认同为城市近郊区,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成区的拓展区域,在地域上表现为不边片、不完整的空间;地理学者认为城乡部是典型城市与传统乡村之间出现的城乡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事例,兼有城乡双重特征的独立地域实体;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区和郊区分管的接壤地带。从xx市的实际情况看,按不打破乡镇和街道的原则,则可将城乡分界线两侧的街道和乡镇划入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即xx的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环绕城区,连续的、宽窄不一的环地带。由于受城市与乡村的双向辐射,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性特点:(1)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频繁的能量与物质对流,分别来自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逐村经济的双向车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正是上述过渡性特征使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具有特殊性,给这一地带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特别是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户籍管理问题:鉴于城乡结合部与老城区在就业和子女教育方面的巨大反差,城里动迁户凡是牵涉到就业和子女教育的,多数保持人户分离;而农村劝迁户则鉴于经济利益的考试,也不愿意农转非,增加了户籍管理的难度。行政区划问题:城乡结合部由于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而导致土地管理分割,城乡单位犬牙交错,“一地两府”及“一地多主”的现象比较普遍,带来较突出的跨区的管理矛盾。外来人口问题:在城乡部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廉价的租屋,加上管理较薄弱,使大量外来人口在些集聚,虽然给这一过渡带的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但同时带来环卫、治安、计划生育等许社会问题。农民的出路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土地多数被预征完毕,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就业、居住和撤队、撤村后集体资产的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土地开发问题:按现行法律,土地批租后,逾期完不成开发的坚决加收。然而,现实情况是,土地逾期完不成开发的较为普遍,有的竟长达10年左右。物业管理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由于房地产的大规模开发而出现了众多的住宅小区,由于一些牧业管理公司管理不到位或不规范,引发新迁居民的不满,增加了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复杂性。上述管理问题的大量存在,使这一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的特殊社区,土地开发支离破碎,原有的道路、水系等被打乱,垃圾成堆,排水不畅,违章搭建十分严重,环境卫生恶化,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无论是在社区景观或是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与市区形成强烈的把差,成为全市创建卫生城市和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老大难”地带。显然,造成城乡结合部社区上述诸多问题与矛盾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应当从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充分认识这一地区包括环境卫生的内的各种问题的特点、规律与解决的难度,以便从战略高度,从机制、体制上研究解决的对策。首先,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等诸多问题的产生,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成市大规模建设改造并不断向边缘区推进,乡村――城市急剧转型过程中形成“都市村庄“这一特殊类型的社区所出现在的可避免的现象,有其客观必然性。第二,城乡结合部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一方面,引来大规模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使大量高新技术工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向结合部集中;与些同时,由于外来人口的集聚,引发了某些原始的、并对城市市容有严重影响的城市产业――如城市垃圾回收业(闵行区虹桥镇虹四村)以及为外来人口的服务业在这里“见缝插针”地滋生与发展,再加上原有的乡镇和村办企业,各类性质不同,差别很大。难以事例的产业聚集在城乡结合部,是导致这一地区环境卫生等社会问题十分复杂的产业因素。第三,被城市乌黑的“都市村庄”社区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利用其自有多余的住房和“见缝插针”式的乱搭建,以较低廉的房租对外租赁,使大量外来人口在些集聚,从而形成包括导入的城市居民、原住农民和外来人口在城乡结合部混杂居住、十分复杂的社会空间。这是这一地区市容卫生、社会治安等问题十分突出的社会因素,也是一个直接的、主要的因素。第四,城乡土地所有制的差别和“都市村庄”社区局部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使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卫生状况难以根本改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位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土地制度仍属集体所有,农民拥有对土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生成策略”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 ——“生成策略”阶段小结

语文课题组

徐玉莲

我校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自2008年6月启动,到2010年5月结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组长徐跃前校长和副组长高芳老师的带领下,分三个阶段运作: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组织相应的理论学习,完善本课题论证,课题立项和制定课题方案。第二阶段即运作阶段: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地教学策略。第三阶段是总结阶段:进行课题的全面总结,系统搜集、整理,形成结题报告。当前我们已完成了前面两个阶段的运作。

课题组分为课堂预设小组和课堂调控小组,并将两个小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课堂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下面就课题组的生成策略进行阶段小结。

一、课堂生成的准备。

预设与生成绝非水火不容,而是矛盾的统一体。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生成的必要途径。

课题组成员定期按计划进行集体备课,面对一篇课文,教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这种生成早在课前已经以一种意象的形态在教师头脑中存在了,处于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呼之欲出的生命萌发状态。如叶汇琴老师在教《火烧云》一课时,1 提出:“火烧云的形状真是变化多端呀,你还能想到它可能会怎样变化?我们也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句子写一写吧!”她事先预设学生可能写到哪些,会怎样写,并从学生角度写了两段话,提炼出各种可能和每种可能情况下的引导方法。于是课堂上同学们写出了许多好句子。就这样,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

二、生成策略的研究。

“生成”就是经过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精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因此,我们课题组从五个方面对课堂策略进行研究。

1、对话争论促生成。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互动的对话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抓住争论演绎精彩的生成。如我校的胡明兰老师在《秦始皇兵马俑》一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这样雄伟壮丽的秦始皇兵马俑,你觉得最感谢的是谁?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最感谢的是秦始皇。”有的学生说:“我最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秦始皇兵马俑陶片的农民。”有的说:“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古代那些建筑秦始皇兵马俑的劳动人民。”„„学生们各抒己见,胡老师抓住他们的对话争论,巧妙的引 导,让学生了解了建筑兵马俑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我们最应该感谢他们。

2、多元解读促生成。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话,往往是多元的感受和体验,充满个性化。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常常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促发有效的生成。

3、质疑问难促生成。在课堂中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我们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捕捉有价值的疑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徐玉莲老师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当学生理解文中的“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时,有学生质疑:老师,我发现这里有点不对劲儿,这场大江保卫战明明是狂风暴雨带来的,可战士们为什么还在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一问题出乎徐教师的意料,这个问题她没预设到,但这又是一个富有价值的问题。于是徐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哦,你发现了,大家也发现了吗?”很多学生都说发现了。徐老师又说:“看样子,这里真的有问题了。”于是大家立即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原本沉寂的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纷纷发表见解,课堂成了他们真正的舞台。

知识起于疑,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很好的把握了即时教学资源,并将它整合到原先的教学计划中,生成了新的阅读话题。课堂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碰撞出精彩而独到的的智慧火花。

4、捕捉意外促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完 成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中,并非按照我们事先拟定好的知识演进路线前进,也不一定运用常用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教师首先要判断这些语言可否为我所用,是否有利于教学,然后再选择是及时转移、回归主题,还是顺学而导、升华主题。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抓住它,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火花。

5、利用错误促生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理解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正常的,出现错误有时并不是坏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错误”带来的契机,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当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不一致,甚至偏离文本原意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轻易打断他,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张丽华老师在教《雪儿》一文时,让学生读一读作者放飞雪儿时说的话。有一名学生是这样读:“雪儿、雪儿、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这位同学把“雪儿”连读三遍,因为紧张而读错了。有个别学生轻声嘲笑,张老师发现后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读有道理吗?”这一问,引发了学生的许多见解。有的说:“把雪儿连读三遍,说明他与雪儿心灵相通,他舍不得和雪儿离开,伤心地连喊三声。”有的说:“还可以表现雪儿离开时伤心,但又希望雪儿自由的矛盾心情。”„„张老师抓住读书时的一个小错误作为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与雪儿的深厚情感。学生很自然地走进文本,与小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

三、课堂生成的努力方向。在参加市级课题研究的这一年多,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例如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巧妙引导等都需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实验。我相信,只要我们肯下功夫,一定会结出硕大的果实。

下载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阅读课堂生成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阅读课堂生成问题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市级语文课题 中期报告会材料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 中 期 小 结 报 告 长铺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高 芳执笔 我校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

    xx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考察与研究(5篇)

    xx作为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在迈向21世纪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发展目标,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过程中,应当从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市容和卫生现代化管理的......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大纲 一、绪论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识记) 1探索教学规律 2发挥指导作用 3推动改革发展 4提高教学能力教育质量。 2......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研究 【摘 要】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古诗的学习在小学课本中虽然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却很高,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学艺术瑰宝。古诗词......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南丰明德小学韩其祥 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

    课堂的问题生成与教师的回应策略

    课堂的问题生成与教师的回应策略 江苏省淮州中学韩维加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之后,沉寂的课堂因此而显露生机,无......

    新课改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建设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建设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南京市秣陵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3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有效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有机地渗透素质教育。 换句话,语文教学必须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