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贯穿绿色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精)

时间:2019-05-12 23:1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物教学贯穿绿色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物教学贯穿绿色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精)》。

第一篇:中学生物教学贯穿绿色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精)

中学生物教学贯穿绿色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

马鞍山市二十二中《中学生物教学贯穿绿色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组

执 笔

姜文芳

一、前言

中学的生物学教育是生命科学知识普及和生物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中学阶段的生物课程学习让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然而,现行的课程设置和评价原则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知识的认知而忽视认知以外的教育目的,教学过程陷入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受到学习目的“实用化”的影响,学生只关心与考试(毕业考、升学考)有关的内容,只满足于对知识的识记,家长对学科不重视,甚至发生学生课外阅读科普文章、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受到家长呵斥的现象,这样,使原本兴趣盎然,活泼灵动的生命科学知识传授过程变得了无生趣,师生间难以有情感和灵性碰撞和交流。长期在这样一种毫无激情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工作,我们都有在软棉坑里打拳——有劲使不出的憋闷,时间一久,积极性受影响。我们曾尝试运用“注意的规律”等方法改变这种状况,但在那样的大环境中,收效甚微。从初高中课程的衔接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科教学质量是低下的,尽管有的学生会考时成绩不错,那暂时强记的知识是零碎的,极易遗忘的,没有形成应有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更谈不上科学方法了。学生经过中学学习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基本能达到目的,然而科学素养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并没有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欠缺,是非观不明确,同学中的不良行为无人制止,丧失同情心致使校园暴力时有发生;学生知识面狭窄,精神空虚,加上学习目的不明确而造成的厌学现象比比皆是。身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面对这样的境况,内心总有一股冲动,想寻求突破的途径。对于教材和评价体制的缺憾,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从教学过程入手寻找一条解决问题之路,怎么办?我们陷入沉思。

通过学习,我们对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的《绿色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一文感触颇深。杨教授在文中阐述;“科学必须以人文为导向,人文必须以科学为奠基。科学与人文的互补交融则两利两兴。人文教育熏陶高洁的人性,练就非凡的灵性;科学教育造就寻源的人性,特别是练就严密的灵性。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交融,融则生绿,它能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强大的工作能力,善于学习,深于思考,能于实践;形成和谐的同外界的关系,科学承认客观,人文关怀客观,对客观、对他人及其劳动,既承认又关怀,自然会达到同外界的和谐。”尽管起初我们只是被“绿色教育”这样一个新鲜的名词所吸引,但随着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我们被文中所述“绿色教育”的丰富内涵折服,同时长期萦绕心头的困惑,豁然开朗。“绿色”之意味着“生命”与我们学科特点匹配。大家在深入学习和领会了“绿色教育”思想精髓之后,又通过网络查寻到,目前国内的同行对“绿色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保方面,而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方面的研究甚少,就决定乘“教改”的春风结合本学科特点,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实践运用上,进行一些研究工作,来解决之前的学科境遇和困惑。

有了明确的思路,在校教科室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于2002年元月申报了省级课题《中学生生物教学中贯穿绿色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2002年9月经省教科所批准立项。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课题的准备工作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以往一些不成功的实践尝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在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从保障课题顺利开展的目的出发,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相关的文件和文章,学习了大量教育学、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文章,研读了如《更新教育观念,实践教育创新》、《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的未来》等数十篇教改、课改的指导性文章,还从《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安徽教育科研》等数十种刊物上选印四十余篇文章传阅学习。在确立了课题后,大家经多次讨论交流,反思总结了各自从教以来的经验和教训,最后就本课题研究的开展达成了共识,拟定了实施方案。我们利用网络,查询和收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也了解到国内一些同行在此方面所做的工作,从收集的信息看,同行们的工作侧重于环境意识的培养,而我们所进行的从“科学”和“人文”两方面营造育人的“绿色环境”方面没有可借鉴的材料,我们只能迎难而上,边摸索、边总结。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1、紧抓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本课题为实践探索性课题。主要任务应该是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绿色教育思想理念对于全面育人的重要作用”。我们首先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做起,并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在此我们主要从三个环节进行了改革和尝试。

(1)以“绿色教育思想”为指导,精心编写教学设计,迈好实践的第一步。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对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它可以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是教学活动的行动纲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可以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让我们的成果有说服力也必需从教学设计开始。首先精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确定教育目标;其次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的需要、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等,然后结合“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以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目的,以创造“科学”与“人文”相互交融的“绿色”育人环境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既有科学求真精神的体现如课堂实验中若有实验现象与书本结论不符时,一定要寻根问源,强调科学实验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又包含人文关怀的渗透。如在《种子结构》一节的设计中,课堂小实验部分,教师补上一条“友情提醒”:注意不要被解剖刀划破手指;再一条“友情提示”:注意先看清课本上的方法步骤和插图,做到心中有数,凡此种种,将人文关怀的精神在点滴中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学中既强调知识的积累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措施的实施

(2)教学方法多样化、个性化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教与学而开展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一个完整的、活动的、复杂的过程。两年来,本着迎接教改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宗旨,我们尝试用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从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知识水平提高和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的双赢成果。如在,并将之运用于高三毕业班的复习课,很好地解决了应考复习中常有的紧张、焦躁等不良情绪,找到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法;“问题导读式教学”“二级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在高中部分班级进行了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课堂教学,构建活泼、灵动的课堂教学氛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逐步应用于教学,我们还尝试了网络下的生物课堂教学,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实践,发挥网络的优势,增加知识容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利用校园网,编制了生物教研组的网页(专题),利用网页 尝试网络教学,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不仅体现“科学求真”的精神,还有“人文”精神的渗透,时刻注意多方位的学法指导,如用线段图将过程性知识简化,用表格将可比性知识系统化,还进行学科学习方法的迁移、渗透,如运用教学函数图来回答相关生物学问题,运用概率论知识来简化遗传学问题等。引导学生进行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和应用。

生命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事例来强化知识的应用,如:在学习《矿质元素的利用》一小节时,刻意提问“老菜梆子和小菜秧子中哪个钙多?”在一片嬉笑中,找到生活中的误区,有的学生还会脱口而出“难怪城里的小孩老缺钙,乡下的孩子缺钙的少。”我们还时刻注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契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像学习了《现代生物技术》一小节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生物科研的第一线上有你们忙碌的身影。”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和鞭策,又能引导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建立。

(3)教学评价人性化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学生的活动作评价,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鼓励他们发言。课堂提问中,对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以足够的思考时间,如还有困难,就给以一定的提示,让每一位答题的学生最后都能听到教师肯定的评价,如“很好”“正确”“你的思路清晰”“太棒了!”等。对作业评价具体化、个性化。作业练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应用与巩固,难免出错,批改中一般用“√”而不用“×”,错误的地方用短线或圆圈注明,有的加注提示,如“再想想”“把题目再仔细地读一遍”等。有时还视作业的具体情况给出一些简短的评语。让学生拿到发还的作业本时,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鼓励。在教学评价中也不是一味地鼓励,根据客观公正的评价原则,适时适量地给以指正和要求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科学探究活动如果不能满足学生获得认可和欣赏的心理需要,则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动力不大,极有可能在各种压力下半途而废,而人性化的激励可以保护他们热情,唤醒潜能,开启心智。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发展。

两年来我们从多种教育理念中寻找共性进行实践与探索,从内容中充分体现“科学求真”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培养及训练,从方法上体现“人文求善”完成人文知识、人文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2、由课内延伸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能力培养的源头,然而课堂教学有时间限制,要让学生充分放飞思维,必然要借助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的补充,课上教师精心设计,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尝试用已有的知识或查阅资料等途径来寻找答案,进而指导学生借鉴教师传授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教材中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付诸实践。二年来,我们运用这种模式在各个年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科技活动。

(1)验证性实验活动

生物学科的许多结论和发现都源于实验,而实验课的时间极有限,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些生物学的结论,如《植物的向光性》、《种子萌发时根的向地性》、《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长》、《种子萌发的条件》等。通过验证性实验,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学习兴趣。

(2)开展探究性实验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注意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进行探究性实验。如《洗衣粉、洗涤剂、84消毒液对蝌蚪影响的探究》、《重金属元素对小麦发芽和生长的影响》、《电击对黄豆发芽的影响》等探究性科学实验均源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完成。这些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的长期性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培养实事求是的品德。从设计实验方案时查找资料中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活动

依据课内延伸课外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活动、调查活动、宣传活动、知识竞赛等。根据初中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开展一些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生物现象,同学们写了观察日记。高中部的同学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撰写的学习报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活动中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活动的科学性、趣味性,寓学于乐。第二,坚持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指导者、促进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以帮助,在学生想动摇时给以鼓励。第三,坚持活动的长期性、持久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活动的开展中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家庭阻力大,科学探究活动的动力不大,单纯由兴趣引发的活动极可能半途而废,这时教师促进者的作用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用激励的方法来保护、维持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如在检查学生设计方案和观察记录时,只要有优点就不失时机地用鼓励性的评语评价学生的进步,如“你的思路很清晰”“你的方案很好”“你的观察很细致”“你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新意识”等。当活动告一个段落或取得阶段性成果时,教师用“奖品”激励学生,如一张附有老师赠言的卡片:“你的探究成功,证明你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祝你持久地保持这种探究愿望成为未世界的探索者。”并且把成果告知他们家长,还与班主任联系,让班主任鼓励和表扬他们。采用多形式的鼓励,保持了学生持久的研究探讨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意志力。

3、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专题活动

杨教授在其论著中明确表示“绿色教育”一词的由来是源于环境保护,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引伸开去,联系到“对人须教育”进而确立“绿色教育”是“科学求真与人文求善的交融”这一思想。

目前,我们正是以最脆弱、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环境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在此方面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学科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内容,教材的知识体系较多地侧重于生物学理论和现象的描述。结合教材内容,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自身,如何保护生存环境,如何保护人类自己是中学生物老师责无旁贷的,结合课题目标,首先,在全面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拟出了各年级《生物教材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知识点提纲》(详见附录)供老师们在备课中有意识地利用教材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点滴中见成效,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一天上班路上,无意中听到两位初一学生这样一段对话:

甲:我最讨厌蟑螂,浑身油光光的,还会飞,还老爱在厨房里呆着,看着就恶心。

乙:我也是,我妈过一段时间就要在厨房喷药,能扫出一堆来,可恶心了,但是要不了多久,就又有了。

甲: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蟑螂的繁殖力是昆虫中最强的,哎,将来要是发明一种药,能把蟑螂、蚊子、老鼠这些讨厌的东西全灭绝了该多好。

乙:那是不行的,昨天生物老师讲了,自然界任何一种生物灭绝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说不定把它们消灭后,人类也会受到危害的呢?

初一的孩子都能对“害虫”一分为二地看待,长大后他们会对着可爱羚羊举起猎枪吗?环境意识的培养对孩子的终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进行“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此后,有的同学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强化了环境意识。受现实生活中污染源的启发,部分同学还进行了各种污染物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科学探究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在班级上宣讲交流,使大家从感性上都进一步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与校团委合作指导学生开展了“养绿护绿”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美好的环境来之不易,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1、教学成绩方面 二年中,在“绿色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将能力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克服“教育实用主义”的影响,老师的眼光不紧盯学生的测试成绩,而是注意学习习惯,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教学过程中紧抓“科学求真”和“人文求善”两条主线,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良好的师生交流,相互促进,教师的教学情绪良好,学生的科学素养普遍提高,近年来在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中《马鞍山市雨山湖鸟岛生态环境调查》获全国三等奖;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4次;在市《青少年科技小论文》评比中获奖8次;同时学科成绩也有所提高,高、初中的毕业会考和高中生物知识竞赛,成绩均名列市属学校前茅,基本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的“双赢”(详见附录)。

2、学生的总体素养方面

在教师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和熏陶下,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进行创造性思维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勤于思考,大胆质疑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课上,老师讲到注意事项时强调,实验过程中大家注意安全,丙酮、层析液等溅到皮肤上后马上用肥皂洗去。它们有一定的毒性。随后就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不用酒精来替代丙酮呢?丙酮有毒,酒精是无毒的。”此类实例不胜枚举,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可见一斑。我们的许多活动就是源于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活动能深入开展也得益于学生的活跃思维,因教学中注重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学生们普遍改变了“死记硬背”的方法,自觉地用学科思维来学习课程,正如高三毕业生吴松在学习体会中所说:“高中两年的生物课程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何凯同学认为:“从生物课上学到的方法,用在其他课程复习中也很有效,如用线段图的方法等”。通过各种课外实验活动增强了学生与老师的联系,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亲其师而信其道”,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兴趣高涨。如初二(6)班程斌同学是各科老师都头痛的问题孩子,厌学情绪较高,课堂上经常走神,喜欢干扰其他同学学习,但是他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观察却很仔细,时常将他观察到的现象向老师询问,根据这个特点,任教生物课程的姚老师因势利导指导进行科学实验,由此该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表现逐步好转,积极思考涌跃发言。学生实践证明融入了现代理念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具有高度适应性、创造性、身体和心理健康、精神生活丰富的现代人有重要作用。

3、教师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方面

经历了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老师们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平日里较头痛的论文撰写,因有了具体实践活动和切身体会而不再困难,干涩的笔头流畅了许多。近年来,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和实践中攥写了心得体会和论文,部分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详见附录)。学,然后知不足,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浅薄有切肤之痛,大家自觉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两位老师先后考取了安师大和南师大,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继续她们学业的深造。

4、对今后教学的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新课程实施打下一定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中确定,生物课程性质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核心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对照两年来我们的实践探索,它与新课标的要求不谋而合。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四、思考和建议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浪潮已成锐不可挡之势,但大众日益高涨的“应试”情结,只关注孩子中考、高考成绩的现状,以及现行教育体制和评价标准过分看重升学率、优秀率的弊端,都影响了教改、课改的深入开展,束缚了老师进行教改的手脚。教师有实践探索愿望,可怕失败,失败不起的心态是普遍的。所以,没有长远的教育思想、完整的教育内容和高效的教育手段,而要广大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习惯只能是一句“空话”。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学习生涯是学生的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必需重视“体验性知识”,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未来信息时代做准备,我们一定要重视“方法性知识”,教师在两难的选择中陷入困惑之中。

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深深感到:

1、单学科的探索势单力薄,往往因其它课业负担较重而使一些创意活动、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得不到保障;同时单一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的作用使微小的,我们期盼着多学科、全面的改革。

2、教师的任务过重,精力有限,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教科研活动难有成果。

3、思想观念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曲折,往往得不到理解和支持。

教育的创新,首先在于老师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创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该是“热爱学习,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更应该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榜样。改革大潮中需要的是先行者、实践者,而不是观望者,我们庆幸,我们不是观望者,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成为一个光荣的探索者。回首走过的路,我们深深体会到:先进的科学理论、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简明高效的操作方法是完成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件法宝。能有今天的成果,正是因为我们时刻用绿色教育思想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时至今日,课题研究告一段落,还总觉得意犹未尽,总结前面的工作我们认为还有一些没有深入研究的问题,如结合学科教学运用“绿色教育”理念加强青春期教育方面等,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实践。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精神,继续做好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本课题的选题、申报、立项、研究和结题过程中,得到了教科所毛运方老师、教研室吴启明老师、校领导、教科室负责人及其它处室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科学课题研究项目《中学生物教学贯穿绿色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结题报告,由本课题组组长姜文芳老师执笔)

第二篇:中学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教育的探索

中学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教育的探索

崔颖 东铁营一中 camellia_cy@sina.com.cn

摘要:青春期是从童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阶段,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人进入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伴随着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性发育的迅猛发展,心理发展也出现新的飞跃。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青春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生物教学正是处于青春期教育的前沿阵地。本文分析了目前青春期教育的现状,总结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生物教学 青春期 青春期教育

一、背景分析

在我国多数大中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生理上早熟,女孩9岁月经初潮,男孩11岁初次遗精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青少年提早进入青春期。这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与生理上的发育产生严重失衡。由于心理发育远远赶不上生理发育的速度,许多孩子对所发生的生理现象产生恐惧,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青春期是从童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阶段,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年龄一般为10—20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人进入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人的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的各器官、组织、系统的机能也日臻成熟,从出生以来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生殖系统,其形态和机能也随之发育,出现第二性征。随着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性发育的迅猛发展,心理发展也出现新的飞跃。注意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也不断发展和加强,并萌发出性意识——对男女性差异的意识。

由于青少年在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迫切要求人格独立与选择自由,但无论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自制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还摆脱不了对家庭、对学校的依赖性,因而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等特点。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是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遗精或月经现象,往往会产生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但又常常羞于向老师或家长询问、求教。性意识增强与性知识匮乏的矛盾,使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身体方面的变化和反应,易产生害羞、忧郁、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以及早恋、手淫、出走、轻生等不良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其生理、心理健康,甚至导致某些生理、心理疾病。

二、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教育实施方法

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青春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生物教学正是处于青春期教育的前沿阵地,生物教师在青春期教育方面责无旁贷。那么,怎样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呢?我做了如下尝试和探索:

1.对初中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学生情况 通过对我校初中二年级同学的问卷调查表明(年级共120人,其中女生55人,男生65人):

(1)女生出现月经的占女生总数90.1%,男生出现遗精的占男生总数36.9%;(2)认为自己身体发育状况正常的占全体人数79.2%、不正常的占7.5%、不知道的占13.3%;

(3)在“你认为青春期教育应该怎样学?”这一问题中,38.3%学生认为应该老师教、11.7%学生认为应该自己学不懂再问老师、10.0%学生认为应该家长教、10.8%学生认为应该自己学不懂再问家长、29.2%学生认为自己学或问同学;

(4)在“你认为学校青春期教育应该讲那些内容”这一问题中,44.2%学生希望学到相关的生理知识和保健、55.8%学生希望学到青春期心理知识; 2.立足于全体的青春期生理教育

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上)第十章《生物的生殖》、第十一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中分别讲述男女性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受精、胚胎形成和发育;人体发育的分期;青春期的形态和功能发育;青春期卫生保健等知识。结合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适合自己发育水平的生理知识,从而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求得心理平衡。立足全体的生殖器官结构、生理方 面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应该使中学生对两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科学的认识,消除神秘感,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变化,正确认识月经和遗精,积极预防和治疗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获得自身保健的基本常识和能力。

在这方面,除了讲清楚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外,要特别注重性生理知识的传授,诸如:月经是如何产生的,在月经周期中哪个阶段是容易怀孕的危险期,妊娠是怎么回事等。课上还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病例,告诉他们性器官会发生哪些疾病,如何预防,从而使他们特别是女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获得自身保健知识。

3.结合观看录像,开展学生讨论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了《男孩,女孩》青春期系列讲座等录像,结合观看录像,开展了《青春期来临了,我该怎么办?》、《友情与爱情》等讨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调节、控制自己的欲望,通过转移和升华解除压抑和紧张.从而调节深层的本能。在男女同学相处时,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4.以多样的活动渗透德育教学

在讲授生理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在进行胚胎发育教学中,让学生回家对家长进行访谈,了解父母的感受,讲授时让学生模仿体验妊娠后期身体负重感,通过观看胚胎发育录像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父母,学会感恩;在讲授青春期发育过程中,布置学生制作“我的成长历程”简报,学生以照片、短文、漫画等多种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结合自己身体的变化,多数学生认同了青春期的重要性。许多学生课下提出问题,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这时候我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坚持正面疏导,做到理解(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解学生所产生的情感和需要)、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和隐私)、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异性间的友谊,帮助学生划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及时帮助消除他们心里的困惑,使他们顺利渡过青春期。

学生在学习了青春期这一部分内容后,在学习体会中,多数同学认识到:“学生明显的感受到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体重、神经系统、心脏、肺、生 殖器官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心理上都表现出了许多复杂的心理行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青春期是决定人一生体格、体质、运动能力、智能、个性及健康状况的关键时期,要想成为体格健壮、思维敏捷、开朗、坚强、富有创见的成人,必须要重视青春期的自我修养,重视青春期知识的学习;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对我们表现出的正常生理现象,不必心焦,要正确对待,做好心理和生理卫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多与同学、家长交流,集中精力主动学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健康渡过人生中最美好的金色年华。”

三、体会和反思

通过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教育的尝试探索,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先从禁区走出来,是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关键。我国长期以来“谈性色变”,至今这种现象在一定人群中仍然根深蒂固。可是,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青少年的思想不再封闭。因此要想实施青春期教育,教师首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以新型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迷宫。实践证明,学生渴望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乐于在男女生混合教学中接受教育。

当然,青春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两堂生物课就能完成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起来,从各方面对青少年施以良好的影响。家长对孩子要作生活的表率,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校内外生活;社会也要多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篇:析谈中学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析谈中学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发现有更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课堂的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本人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就目前现状看,本人认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的过关和指导思想的确立

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利用计算机对文字、表格、图像、声音进行处理;能够通过教学软件、扫描仪、数码相机、Internet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取信息;使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1ash、Photoshop与画板等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于教学;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能够在网上查找、下载、发布信息并进行讨论交流和组织教学等。只有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利用哪些软件,通过哪种形式来帮助自己实现教学目标,到哪些网站上去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备课时心中无数,上课时紧张慌乱的现象。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明确信息化教学的现实意义及其优势所在,能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能力状况,组织相应的信息资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如对于高二学生,此时已具备一定的微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线学习等。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地使用直观教具,如标本、模型、挂图等,但在探究生物的微观本质或生存现象时,由于无法可见或其变化过程无法经历,单纯用文字和语言很难描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非常抽象。运用集文字、活动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身的多媒体手段,使不可及变成可及,将生物的生命过程(动态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数学效果的提高。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以便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想象、理解、记忆、应用等整个学习过程中,多媒体可进一步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效果的作用。如:“人体体循环、肺循环过程”、“DNA分子的结构”、“蛋白质的合成”,以往需要借助挂图和详细反复的讲解学生才能想象出来,如今,利用制作模拟生物现象(平面或三维动画,就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止问题动态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多媒体对其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降低了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此外,多媒体以其非常友好的交互性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得以进行更及时、更开放的交流,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制作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具有的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

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某种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对网上生物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

目前,互联网上有关生物的内容很多,并且有众多的生物教育(教学网站,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检索、下载任何有用的生物教学信息和现成课件,经加工、整合,用于课堂教学,还可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学成果与同行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借助信息平台,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学习成果的“交流”。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其重点不应只关注学会知识上,而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对生物教学是有帮助的。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研究性、探究性的问题,并推荐相关的生物网站,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在网上收集、下载相关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取舍、归纳和整理,重新建构知识框架。

例如,在《环境保护》一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络的“关键字”搜索功能,自主查找环境污染概况、森林的作用、自然保护区等,完成了信息的再加工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网络、文字、语言等媒体,进行小组协作、大组交流,达到了取长补短、共享成果的目的。又如,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监控全班学生的实验设计,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状况,并且可以将某种设计呈现给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实验设计完成后,又可将学生的设计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评析,当场评出最佳设计,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整合中的误区

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生动,帮助理解、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不少误区,影响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的有机整合。

1.滥用视听手段忽视教学效果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过分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却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把较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切忌无原则地滥用。

尽管多媒体影像活灵活现,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都无法取代的,如有条件,首选的是亲身体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真实的生物,然后才是模拟的多媒体。

2.忽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由于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快捷、方便,不用任何实物、仪器、药品就“完成”了一大串演示与学生实验,现象鲜明生动,且实验次次成功,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课堂演示实验应通过教师实验操作让学生来感知。比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注意让学生“看一看”;如“DNA的提取”,要让学生动手实验来“做一做”。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需要接触实物才能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实验操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适当结合,扬长避短,各取所长,以求切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无法达到的。优秀的课件应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与多媒体技术之间有机结合,是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产物,它不仅要考虑知识的表现和媒体能否运行,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有 的课从头至尾都把电脑当投影仪来使用;还有的生物课干脆就让学生“自己看课件”,时间一到就下课,整堂课都看不到教师的授课活动。

信息技术有其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弱点,它的使用也有一个适用、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让我们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生物教与学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教学;论文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与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革了教与学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

21世纪,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更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而不断努力。对新的一代中学学生来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是促进他们更新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有力催化剂。

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中学生物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促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式、方法等发生了变化。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革了教与学的关系,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不单单是要教师将教材上的内容生硬地传授给学生。教学乃至教学过程都需要艺术与美感,让学生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布鲁纳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而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艺术加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取代抽象难以想象的微观生物世界;用学生可以亲眼看到的动画过程来模拟我们难以清楚看到现象的渗透作用实验等,来给学生营造一种探究氛围,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产生出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二转变教师“一言堂”,让学生作为真正的课堂主体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的作用是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去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代,课堂的教学“三步曲”适用于各个学科,每个教师走进课堂之后总是采用同样的方式教学:复习旧课,走进新课,总结知识;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唱独角戏的演员,几乎不需要学生的配合就可以完成整台戏。生物学科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应充满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的课程变得死板、没有生机,学生更是从心理上抵触学习生物。不重视生物学科。

当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实验呈现给学生,改变了传统、朴素的教学方法时。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不再是独角戏的演员,而是一个引导者,将学生带入奇妙的生物科学世界,让学生去探讨、去发现、去讲解。教师只需要控制教学节奏,对学生探讨的信息进行反馈。这时,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被充分体现出来。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方式的影响(一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是课程改革的催化剂,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从单一的接受学习走向合作互动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信息互动,人际互动。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强调多边互动,它表现在课堂上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是一种共同掌握知识的过程;互动学习即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师生学习构成一个共同体。另外,学生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同学,可更多地彼此交谈,寻求同学的帮助。在这种合作互动学习环境下。能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培养他们的生物知识交流的能力。

(二改变学生的课堂角色

由于传统教学的“三步曲”限制了学生自主性活动,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的地位。把现代信息技术介入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空间就扩大了,他们能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并像生物学家一样成为探究者、发现者、讲演者、冒险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一方面,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主动超前于教学进度去学习,学生自己或组队独立地利用网络查找最新的生物学知识。他们这种生物学习积极性的变化,带动了其他学生;另一方面,学生的生物学习有了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在学习中。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网络提供新的表达知识途径以后,有些学困生

在网络资源的运用上有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困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这样他们就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

(三有助于学生生物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学习生物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更要掌握探索和解决所认知问题的方法。因此,学生生物学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生物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为了实现问题的解决,学生要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要提出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带”,即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发现问题,则必须让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探究学习活动中,凡是探究问题能够用实践活动实现的,就最大限度地把它转化为实验活动,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形成理性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等方面模拟了许多生物学问题,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淋漓尽致地创设了问题教学情景,动态地展现了生物学问题。不仅传授了现代科学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促进学生生物学中认知结构的形成

生物认知结构是学生通过教师所激发的心理机制作用于外界的生物知识结构,而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内在知识结构。生物认知结构的形成是生物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对生物现象进行多重表征,使生物知识的反映形式更加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便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深入理解生物知识,优化生物认识结构。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超越传统生物言语的表达形式,进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体验,有利于其观察和发现生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形成良好的生物学认知结构。

关于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简述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优化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谈及了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笔者的相关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标志,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为了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也被称作为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应试教育正在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前进的步伐。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迷人的风姿进入了校门,走进了课堂。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规律。在注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现将几年来从事多媒体生物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简述如下:

一、生物现象演示的优化

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一串跳动的文字,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新鲜、好奇、兴奋感,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思维聚焦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并深入到教学内容的深层。

生命过程是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仅用图片、语言是难以准确、生动、形象 地加以表述的。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解说、色彩变化手段表达教学 内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把复杂的生命过程简单化,把内部的生命过程表象化,如血 液循环、植物开花、受精、母体内胚胎发育的过程、胎儿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细胞分裂、生物的生长等等。还可以利用动画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如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吸水的原 理和过程等。这样就把生命过程准确、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出来,让学生真切感受生命的真 谛,感知鲜

明,印象深刻,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生物过程模拟的优化 自然界中,有许多稍纵即逝的生物过程,只有通过极为细心的观察才能把握,经过认真 的分析才能理解,对于观察能力还不够强的学生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想在教学中达 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把这样的快镜头变为慢镜头,适当延长过程的时间,让学生有比较充 裕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掌握现象的本质。生物世界,既有细微、简单的个体,又有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既有瞬间的变化,又 有漫长的生长、发育和演化过程;既有陆地上跑的,又有空中飞的,还有水中游的;既有外 部直观显现的,又有内部难以观察的。如何将这些引进课堂,是生物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后,就可以将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历史重现,跨越时 空,深入细微或统览全局。如人的胚胎发育,从受精到胚胎再到胎儿直至分娩的全过程,就 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生动地、系统地、完整地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既可以看到巨大的虎 鲸,又可以观察到电镜下的病毒;既可以看到广阔的大草原,又可以看到茂密的热带雨林; 既可以看到海洋里的鱼群,又可以看到空中的飞鸟;既可以看到现实的存在,又可以再现不 复存在的原始地球、恐龙世界。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生物个体的各系统之间、个体与 群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习从微观探究生物个 体的特征,从整体上把握生物系统的发展变化; 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整合度。

三、生物实验操作的优化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之一,实验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验可熟悉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动 手能力,有利于培养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些实验由于 受条件影响很难实际操作,有的实验学生很容易忘记或记忆模糊,还有些实验不适合重复进 行,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室。如在学习脊椎动物 及人体生理卫生这两部分内容时,有些动物的活体解剖实验:如家鸽的解剖实验、青蛙的坐 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演示实验、青蛙的反射实验等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大力提倡人 与生物圈共存、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来进行这些实验,显然与时代精神相悖。而借用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这些实验,则既

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观察到实验 现象,又能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利用设计合理的课件,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 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中得 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靠教师单纯口授,或应用挂图、板书等传统媒体进行“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 不仅加大了课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 也留给学生更充裕的思考问题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一步促进了教学难点的 突破。笔者举一个实际教学中的例子。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光 合作用的概念、学会写光合作用公式。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我所做的教学方案是在 先演示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淀粉和氧气)、条件(光和叶绿体)三个实 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接着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播放光合作用的录像片,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分析出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 两个方面,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最后,运用投影片醒目地打出光合作用的公式,使学生熟 练地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感临境性和构想性应用于中学课堂,显示出传统 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强化了学生注意力,有效地促进了 生物教学改革,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 实现了中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良 好的科学素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使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生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使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篇:析谈中学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析谈中学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发现有更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课堂的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本人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就目前现状看,本人认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的过关和指导思想的确立

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利用计算机对文字、表格、图像、声音进行处理;能够通过教学软件、扫描仪、数码相机、Internet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取信息;使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1ash、Photoshop与画板等)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于教学;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能够在网上查找、下载、发布信息并进行讨论交流和组织教学等。只有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利用哪些软件,通过哪种形式来帮助自己实现教学目标,到哪些网站上去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备课时心中无数,上课时紧张慌乱的现象。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明确信息化教学的现实意义及其优势所在,能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能力状况,组织相应的信息资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如对于高二学生,此时已具备一定的微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线学习等。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地使用直观教具,如标本、模型、挂图等,但在探究生物的微观本质或生存现象时,由于无法可见或其变化过程无法经历,单纯用文字和语言很难描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非常抽象。运用集文字、活动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身的多媒体手段,使不可及变成可及,将生物的生命过程(动态)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数学效果的提高。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以便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想象、理解、记忆、应用等整个学习过程中,多媒体可进一步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效果的作用。如:“人体体循环、肺循环过程”、“DNA分子的结构”、“蛋白质的合成”,以往需要借助挂图和详细反复的讲解学生才能想象出来,如今,利用制作模拟生物现象(平面或三维动画),就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止问题动态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多媒体对其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降低了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此外,多媒体以其非常友好的交互性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得以进行更及时、更开放的交流,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制作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具有的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某种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对网上生物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

目前,互联网上有关生物的内容很多,并且有众多的生物教育(教学)网站,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检索、下载任何有用的生物教学信息和现成课件,经加工、整合,用于课堂教学,还可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学成果与同行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借助信息平台,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学习成果的“交流”。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其重点不应只关注学会知识上,而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对生物教学是有帮助的。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研究性、探究性的问题,并推荐相关的生物网站,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在网上收集、下载相关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取舍、归纳和整理,重新建构知识框架。

例如,在《环境保护》一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络的“关键字”搜索功能,自主查找环境污染概况、森林的作用、自然保护区等,完成了信息的再加工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网络、文字、语言等媒体,进行小组协作、大组交流,达到了取长补短、共享成果的目的。又如,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监控全班学生的实验设计,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状况,并且可以将某种设计呈现给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实验设计完成后,又可将学生的设计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评析,当场评出最佳设计,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整合中的误区

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生动,帮助理解、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不少误区,影响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的有机整合。

1.滥用视听手段忽视教学效果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过分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却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把较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切忌无原则地滥用。

尽管多媒体影像活灵活现,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都无法取代的,如有条件,首选的是亲身体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真实的生物,然后才是模拟的多媒体。

2.忽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由于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快捷、方便,不用任何实物、仪器、药品就“完成”了一大串演示与学生实验,现象鲜明生动,且实验次次成功,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课堂演示实验应通过教师实验操作让学生来感知。比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注意让学生“看一看”;如“DNA的提取”,要让学生动手实验来“做一做”。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需要接触实物才能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实验操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适当结合,扬长避短,各取所长,以求切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无法达到的。优秀的课件应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与多媒体技术之间有机结合,是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产物,它不仅要考虑知识的表现和媒体能否运行,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有的课从头至尾都把电脑当投影仪来使用;还有的生物课干脆就让学生“自己看课件”,时间一到就下课,整堂课都看不到教师的授课活动。

信息技术有其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弱点,它的使用也有一个适用、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让我们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生物教与学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教学;

论文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与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革了教与学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

21世纪,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更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而不断努力。对新的一代中学学生来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是促进他们更新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有力催化剂。

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中学生物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促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式、方法等发生了变化。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革了教与学的关系,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不单单是要教师将教材上的内容生硬地传授给学生。教学乃至教学过程都需要艺术与美感,让学生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布鲁纳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而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艺术加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取代抽象难以想象的微观生物世界;用学生可以亲眼看到的动画过程来模拟我们难以清楚看到现象的渗透作用实验等,来给学生营造一种探究氛围,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产生出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二)转变教师“一言堂”,让学生作为真正的课堂主体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的作用是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去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代,课堂的教学“三步曲”适用于各个学科,每个教师走进课堂之后总是采用同样的方式教学:复习旧课,走进新课,总结知识;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唱独角戏的演员,几乎不需要学生的配合就可以完成整台戏。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应充满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的课程变得死板、没有生机,学生更是从心理上抵触学习生物。不重视生物学科。

当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实验呈现给学生,改变了传统、朴素的教学方法时。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不再是独角戏的演员,而是一个引导者,将学生带入奇妙的生物科学世界,让学生去探讨、去发现、去讲解。教师只需要控制教学节奏,对学生探讨的信息进行反馈。这时,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被充分体现出来。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方式的影响

(一)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是课程改革的催化剂,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从单一的接受学习走向合作互动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信息互动,人际互动。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强调多边互动,它表现在课堂上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是一种共同掌握知识的过程;互动学习即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师生学习构成一个共同体。另外,学生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同学,可更多地彼此交谈,寻求同学的帮助。在这种合作互动学习环境下。能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培养他们的生物知识交流的能力。

(二)改变学生的课堂角色

由于传统教学的“三步曲”限制了学生自主性活动,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的地位。把现代信息技术介入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空间就扩大了,他们能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并像生物学家一样成为探究者、发现者、讲演者、冒险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一方面,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主动超前于教学进度去学习,学生自己或组队独立地利用网络查找最新的生物学知识。他们这种生物学习积极性的变化,带动了其他学生;另一方面,学生的生物学习有了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在学习中。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网络提供新的表达知识途径以后,有些学困生在网络资源的运用上有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困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这样他们就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

(三)有助于学生生物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学习生物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更要掌握探索和解决所认知问题的方法。因此,学生生物学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生物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为了实现问题的解决,学生要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要提出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带”,即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发现问题,则必须让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探究学习活动中,凡是探究问题能够用实践活动实现的,就最大限度地把它转化为实验活动,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形成理性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等方面模拟了许多生物学问题,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淋漓尽致地创设了问题教学情景,动态地展现了生物学问题。不仅传授了现代科学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促进学生生物学中认知结构的形成

生物认知结构是学生通过教师所激发的心理机制作用于外界的生物知识结构,而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内在知识结构。生物认知结构的形成是生物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对生物现象进行多重表征,使生物知识的反映形式更加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便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深入理解生物知识,优化生物认识结构。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超越传统生物言语的表达形式,进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体验,有利于其观察和发现生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形成良好的生物学认知结构。

关于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简述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优化

论文摘要: 本文着重谈及了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笔者的相关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标志,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为了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也被称作为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应试教育正在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前进的步伐。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迷人的风姿进入了校门,走进了课堂。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规律。在注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现将几年来从事多媒体生物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简述如下:

一、生物现象演示的优化

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一串跳动的文字,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新鲜、好奇、兴奋感,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思维聚焦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并深入到教学内容的深层。

生命过程是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仅用图片、语言是难以准确、生动、形象地加以表述的。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解说、色彩变化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把复杂的生命过程简单化,把内部的生命过程表象化,如血液循环、植物开花、受精、母体内胚胎发育的过程、胎儿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细胞分裂、生物的生长等等。还可以利用动画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如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吸水的原理和过程等。这样就把生命过程准确、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出来,让学生真切感受生命的真谛,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生物过程模拟的优化

自然界中,有许多稍纵即逝的生物过程,只有通过极为细心的观察才能把握,经过认真的分析才能理解,对于观察能力还不够强的学生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想在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把这样的快镜头变为慢镜头,适当延长过程的时间,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掌握现象的本质。

生物世界,既有细微、简单的个体,又有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既有瞬间的变化,又有漫长的生长、发育和演化过程;既有陆地上跑的,又有空中飞的,还有水中游的;既有外部直观显现的,又有内部难以观察的。如何将这些引进课堂,是生物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后,就可以将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历史重现,跨越时空,深入细微或统览全局。如人的胚胎发育,从受精到胚胎再到胎儿直至分娩的全过程,就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生动地、系统地、完整地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既可以看到巨大的虎鲸,又可以观察到电镜下的病毒;既可以看到广阔的大草原,又可以看到茂密的热带雨林;既可以看到海洋里的鱼群,又可以看到空中的飞鸟;既可以看到现实的存在,又可以再现不复存在的原始地球、恐龙世界。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生物个体的各系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习从微观探究生物个体的特征,从整体上把握生物系统的发展变化;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整合度。

三、生物实验操作的优化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之一,实验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验可熟悉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些实验由于受条件影响很难实际操作,有的实验学生很容易忘记或记忆模糊,还有些实验不适合重复进行,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室。如在学习脊椎动物及人体生理卫生这两部分内容时,有些动物的活体解剖实验:如家鸽的解剖实验、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演示实验、青蛙的反射实验等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大力提倡人与生物圈共存、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来进行这些实验,显然与时代精神相悖。而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这些实验,则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在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利用设计合理的课件,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中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靠教师单纯口授,或应用挂图、板书等传统媒体进行“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不仅加大了课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留给学生更充裕的思考问题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一步促进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笔者举一个实际教学中的例子。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学会写光合作用公式。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我所做的教学方案是在先演示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淀粉和氧气)、条件(光和叶绿体)三个实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接着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播放光合作用的录像片,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分析出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两个方面,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最后,运用投影片醒目地打出光合作用的公式,使学生熟练地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

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感临境性和构想性应用于中学课堂,显示出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强化了学生注意力,有效地促进了生物教学改革,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了中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生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使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五篇: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文章标题: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乡位于***县城南部,近年来,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三篇文章”的发展思路,乡党委、政府确立了以“核桃产业强乡,民族文化活乡,生态农业兴乡”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民富、景美、人和的文明村工程,对加快龙潭发展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设绿色生态。**在生态建设中,以“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为措施,以恢复和改善森林植被为重点,以保持水土为措施,以发展经济林为中心,建设多功能、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2002年开始实施以云南松、华山松造林5800亩;经济林造林3700亩;干果基地2300亩;绿色扶贫工程400亩;封山育林2000亩;荒山造林1000亩,退耕还林1000亩。

发展绿色核桃。核桃是**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产业,当地核桃品质好,产量高,乡、村加大核桃生态园建设,强化科技示范。白竹村、密古村、水竹坪村等农户核桃收入上万元。截止2005年全乡核桃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如今农户房前屋后,田角地埂,沟边山坡种上了核桃。

开辟绿色能源。为实现生态平衡,搞好森林保护,大力实施节能灶太阳能、沼气能源建设,2005年以白竹村为示点组织党员创新带头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个核桃园、一个沼气池、一个菜园、一个卫生厕所、一个太阳能、洗澡间、一个水窖或水池)。通过努力,白竹村已建成沼气池52个、建核桃园82个,菜园41个,卫生厕所56间,太阳能61个,村民投工投劳新修村组公路3条,很大程度上不仅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节约了资源,利用了能源,每年累计节约用电586度,每年节约柴火876m3,从而很好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六个一”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白竹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科技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今年“六个一”工程在全乡推广建设。

开发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龙潭乡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发展乌骨鸡、黑山羊为主的养殖业。二是加大投入实施黄牛冻精改良工程。三是着力发展种植树头菜、鱼腥草。四是发展野生菌、药材加工。五是着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

开拓绿色旅游。近年来,开辟了白竹山自然生态风光游,核桃林游,民族风情游,农家乐等度假旅游线。**以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为目标,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以久远流传。全乡有苗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爱好传统体育运动,特别是苗族的射弩、彝族的山歌对唱、傈僳族打跳,曾分别在“省民运会”、“大现三月街民族节”等比赛中获得过奖励。

总之,通过实施绿色工程建设,我乡步入了青山绿水、山川秀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道路。

《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下载中学生物教学贯穿绿色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物教学贯穿绿色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2012年8月6日至2012年8月10日我在潮州市松昌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松昌中学是我的母校,时隔两年,当我重新踏进这个曾经在那里度过几年美好时光的校园时,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感动。 潮......

    思想政治课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思想政治课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负有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的......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探析及其教学实践摘要:案例教学法因其自身的特点及遵循的教学原则,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方法上具有明显的适应性。本文对此做了探析并进行了有效的教......

    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说明

    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说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 陈佳琪 “实践与探索(2)——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它是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下册第十......

    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

    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实践

    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实践 ——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例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个正式术语,其产生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他认为能够促使从业者(包括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并非......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开展初中化学绿色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开展初中化学绿色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黄绿红 来源:《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年第10期 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体现,其从源头上避免了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