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影响
“经典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影响 武毅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
中学生的阅读基本是自发的阅读,缺乏引导,经常是班里同学读什么,他就跟着读什么。这种原生态的、缺乏目的性的阅读普遍存在。要让学生喜欢读名著,首先要帮助孩子选择好名著。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在附录部分还附了阅读推荐书目。语文教育界早已意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一、“经典阅读”对中学生语文学习影响的价值和意义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主要也只能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①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中学生“经典阅读”现状
当代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阅读动机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在阅读类型方面,中学生最喜欢的书籍:“文学作品”、“科普知
识”、“政史哲经”、“教参教辅”分别占59%、35%、3%、13%。按文学作品的类型来分,“中外文学名著”、“武侠、言情、科幻小说”、“卡通漫画”分别为46%、41%、32%。由此可见,有相当部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通俗文学和流行小说上,这个与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读物本身的趣味有关,也与社会上的风气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中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知道,阅读类型的选择、阅读范围的宽窄和阅读层次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吸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心智的训练、品德的养成产生巨大影响。如果长期沉溺于这类图书,他们的身心健康将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
三、中学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名著导读
推荐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名著篇目。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让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掌握知识,成为自主而自动的学习者。教师在指导时可遵循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激疑。根据名著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渴求获得某种知识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带着疑虑去读名著,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讨论。阅读名著,独立思考,圈注疑点;小组讨论,交流探索;集体讨论,引向深入,教师点拨。第三,释疑。在激疑、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某些问题不能完全弄懂,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引导学生分析、解答、概括、总结。
2.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有序推荐。“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名著阅读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课内阅读的不满足而产生课外阅读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课文时,要有意识地介绍《骆驼祥子》中相关故事,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并趁热打铁,向学生提供整本书,让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阅读整部名著。
3.适当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写好读书笔记是知识积累的最好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必须做好笔记,因为一个人只靠大脑积累是不够的,时间一长记忆的东西就会遗忘。为此,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根据内容分类记录名著中的成语、名言、重点句子、描写生动优美的语段等。在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阅读中掌握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阅读技能,而名著阅读是学生知识的扩展和丰富,它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实践应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为此,加强学生名著阅读指导,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要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阅读,并有所获,逐渐养成习惯。
4.开展有关的语文活动或竞赛。通过开设一系列活动可以让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效率也有所提高。比如在班级开设“阅读角”,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好书。开设阅读欣赏课,让学生在交流中看到别人阅读的视角和感悟,从而反思自己的阅读效率。“经典
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且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内化为精神。”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一旦进入这个广阔的天地,固然会有仰望文学大厦的望而却步,但引导得法却能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从而感受到名著的力量,从而能够真正地“悦”读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第二篇:普通话水平测试对语文学习的影响
普通话水平测试对语文学习的影响
我校高三学生参加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已有三年了。学生经拓展课语音训练后,测试成绩获二级甲等的占将近一半,其余基本上能达到二级乙等水平。更可喜的是语文学习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通过测试,学生对语文关注程度增大,学习兴趣增加,读书时间增多。良好的语文习惯得到培养,各方面语文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五项内容:读单词、读词语、词汇语法的选择判断、朗读文章一篇、说话三分钟都和学生语文知识、能力有关。测试训练就是很实在的语文实践。
首先是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得到补缺。测试手册里五百多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如整饬、炽热、秕糠、翘首等经训练后都能读准,写对,并正确使用。无论是词语的选择还是量词的搭配都得到很好的操练。还促使学生经常去翻阅字典,练了查检字词的基本功,积累了许多词语。用词规范意识增强,错别字也明显减少。
其次,汉语拼音的使用更加熟练,测试手册里二万六千多词语都用汉语拼音注音,学生在看读中熟能
生巧,又重温了《汉语拼音方案》,复习了拼写规则,阻止了高中阶段拼音回生。
再有,在学生中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朗读氛围,增加了阅读量,学校早晨有了读书声。学生朗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对语段领悟能力进一步增强。测试手册里五十篇中外名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经反复朗读细细揣摩,不仅从语言的品味到主旨的把握,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学生语感会增强,结构文风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快看慢读技巧的逐步掌握,学生阅读时视幅增大,视野扩展,一眼就能捕捉到所需的信息,提高了阅读效率。
最后是学生为准备三分钟无文字凭借的说话而去查找了大量报刊杂志,收集了许多语言材料,也进行了快速作文构思训练。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五十个说话题目,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有记叙描述类,有议论评述类,也有介绍说明类的。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身边和社会生活中去找材料,去看书报。如环境保护的资料,劳模的先进事迹,当前的科技动态,社会的热点新闻等等都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并为每一题目列为提纲,打腹稿,写随笔,同学间常将构思的内容互相述说,多次修改。一段时间后,学生说话时,语言自然流畅,内容充实得体,这对写作的提高很有好处。
普通中学高中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加深了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唤醒了学习语文的自主意识,提高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语文教改的一条新路。
第三篇:睡眠对学习的影响
睡眠对中学生的影响论文
调查背景睡眠,是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有的人睡眠的时间长,有的人睡眠的时间短,自然精神就不一样,人每天都必须睡10小时,然而现在很多的中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那么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听课效率也会降低,像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会让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渐渐变成一个差生,这也是一些中学生由小学升到中学的命运,说得深刻一些那么就会对我们的国家兴盛产生负面影响。
一 组员概况
二 调查目的在繁忙的学习中,中学生的睡眠情况到底如何?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学校家庭在这个方面又做得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我校高一50位同学的睡眠情况进行了调查。
三、课题研究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调查活动的一般过程,初步懂得探究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睡眠不足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深入社会、关心社会,从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四. 课题研究基本内容1 了解学生睡眠基本状况3 调查寻找高中生睡眠不足的原因4 列举睡眠不足的危害5 列举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
五 课题研究过程自从选择了这个课题之后,我于2013-2-23开始在校园针对高中生睡眠问题展开全方位地调查,调查程序如下:第一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第二阶段:在学生中展开调查,了解一些关于高中生的睡眠状况第三阶段: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更多高中生睡眠不足的原因以及高中生对待睡眠问题的态度第四阶段:进行访谈,通过双方问答的形式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同时向被访谈者提供一些建议,并提供相关睡眠知识第五阶段:资料整理汇总,小组讨论,形成论文
六成果展示
(一)导致睡眠不足的原因一是学业负担过重,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课内课外作业过多,占用睡眠时间。这是影响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根本原因二是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对睡眠影响很大,学习习惯不良,每天要忙到深夜。三是由择校导致的上学路远,休息条件不好,从而影响学生睡眠的也占一定比例,这是中小学生缺少睡眠的另一大原因。四是心理问题,是上网等杂事干扰。这也是影响孩子睡眠状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睡眠不足的危害
1. 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人的大脑要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事物的能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 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青少年要发育好,长得高,睡眠必须充足;也会影响学生们的视力,导致高度近视等。)
3.导致疾病发生(睡眠不足还会引起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使得发生心脏病的机会增加,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学会提出,人体的细胞分裂多在睡眠中进行,睡眠不足或睡眠紊乱,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由此有可能产生癌细胞的突变而导致癌症的发生)目前,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关数据统计及分析,我们发现,多数同学都在10点左右睡觉,但也有34%的同学睡觉在11点左右,同学们睡觉的时间都比较晚;多数同学睡眠时间都在8小时以下,虽然对于高中生的我们已经充足,但这也只能坚持几天,长期下来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在这是希望同学们能把握好自己的睡眠时间。大多数同学都有在上课时打盹的现象,情况较为严重。尤其在夏秋,秋冬这两个时节打盹的情况尤其严重,放眼望去,都趴倒在桌上,显得毫无活力。根据资料表明,同学们打盹的原因多为晚上睡眠不足。这严重造成了同学们的精神不振,以及毫无活力,也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业,造成了学校不良的氛围,影响了学校的学习
风貌,以及学校的生机。我们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希望能够拥有正常的睡眠时间,能够让他们正常休息,但也有的同学则是希望睡眠时间越长越好,也有6%的同学是按自己的心情而定。在此,我们要告诉大家,正常的睡眠时间是必不可少的,睡眠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情而定,也不是越长越好。我们不能忘了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休息。有73%的同学都认为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不当,在我们班就有一段时间,课间全趴倒的现象。同学们并不认为所有的睡眠时间是不当的,只是认为其中一段时间不当,有一段时间天还是黑的,就得起床集中,同学们都对那段作息时间的安排表示不满。当然还有14%的同学是因为经常失眠导致睡眠不足,还有13%的同学是因为晚上“开夜车”。在此,我们小组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好自己的睡眠时间,不要做对自己身体和学习不利的事。
建议:我们认为,我市普通高中学生的睡眠状况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根据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方面①明确规定学校的作息制度,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②加强媒体的宣传,使家长和学生进一步认识睡眠对学习、工作的重要性。2学校方面①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证学生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②教师应控制作业量,学生在10点前应该完成当天作业;③学生宿舍的环境应舒适,管理应当规范,保证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下休息;④提倡学生进行午休。3家长方面①晚上10点过后,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②经常督促学生早睡,规定学生的上网时间,家长于身作责,生活作息有规律,给学生提供榜样。4学生自身方面,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息生活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及时完成作业,不要拖拉。总结据我们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绝大多数学生早上都集中在6点左右起床。一些学生说,早上为了多睡5分钟,宁可不吃早饭。可见,同学们还是希望有充足的睡眠,毕竟这是生理的需要。另外,大多数学生的睡觉时间为11:00~11:00,若是晚上10:30以后睡觉为晚睡,则大部分人都达不到标准睡眠的时间(教育部规定,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8小时),饱受疲倦之苦。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中午没有午睡的习惯,从而是休息的时间更少,影响了学习。统计发现,大多书学生每天晚上因为作业多而晚睡,而只有少数学生有午睡的习惯,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午睡的重要性。另外,随着年级的升高(从高一到高三)能保证8小时睡眠的学生人数正在逐渐减少。中学生睡眠不足对学生本身造成不良影响。不但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发各种疾病,而且还会使学习时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长期睡眠不足,会引发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形成潜在威胁。由于我们中学生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尚未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希望家长以及学校让孩子早点睡觉,也要求孩子早点睡觉,督促和帮助孩子节约时间。同时,老师也应让学生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给予学生最大的帮
第四篇:浅析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摘要:小学阶段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习的多元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课外阅读也被摆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鲁迅先生曾说过:“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对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学校的图书馆应对学生开放,图书馆的书籍种类是比较多的,能满足不同同学阅读需求。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父母在外打工,他们给孩子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帮助,很少给孩子买一些课外书籍,所以学校的图书馆是孩子读物的主要来源。如本班学生每个星期四在学校图书馆借书并还书,由于学生自己有的课外书籍是有限,所以本班借的课外书就成了“抢手货”,借到书的那一刻,就被“瓜分”,大家轮流看。连平时不怎么喜欢看课外书的同学,也加入了课外阅读的队伍中。现在每到换书日,图书馆就成了孩子另一个乐园。
其次,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小小“图书馆”。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所拥有的课外书籍带到班级来,可以丰富课外书籍的种类,由我们选举的“图书管理员”看管,同学之间借阅。同时,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订购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籍或者刊物,如我们学校为每个班级定了《少儿科技》、《家教周报》等,从而充实了我们小小“图书馆”。学生上课时抱住课内书,下课就可以啃食课外书,让学生慢慢的融化在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中,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他们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有些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原因是不愿意花费他们的课余时间,针对这一现象,也为了保证其余学生的阅读时间,可以在课程表里把阅读课外书计划在内。本班的每个星期二下午最后一节课留给学生看课外书籍,而早读课上只要学生完成当天的任务就可以阅读课外书籍。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那些没有时阅读的同学也能有时间去阅读,让他们慢慢爱上课外阅读。
二、选择适合各学段学生的书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等三个学段。而针对这三个学段的学生,我们可以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和个性,选择适合每个学段的学生的书籍。
比如对1-2年级的小朋友,我们要考虑到他们年龄比较小,知识面小,识字不多等特点,可以选择一些插图,拼音的故事书,如《美绘本·快乐阅读-格林童话》。这本故事书的美丽插图可以吸引1-2年级小朋友的眼球,拼音可以帮助小朋友们阅读精彩的故事内容,加上老师的指导阅读,相信他们会对这本故事书爱不释手。相对于全是字,读不懂的,如《世界上最幸福的脚丫子》这类书,有插图,能拼读的故事书更能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于3-4年级,他们识字较多,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且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求知欲旺盛,但又缺乏耐心。作为老师可以鼓励其多看看课外书籍,给他们讲述课外知识的重要性,陆游曾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堂上,作为老师要把课外书籍的知识运用到课内,如在执教四年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在课堂上我讲了关于希腊神话如特洛伊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很大的兴趣,但讲到木马计时,我却戛然而止了,说到:“预知故事结局如何,请去看《古希腊神话》”。这样设下一个悬念,让他们对这本书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有意识培养他们对课外阅读兴趣。5-6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主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有益的读物。“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他们学写读后感,摘抄一些好的句子、词语。
三、推荐不同题材的课外书籍
鲁迅曾说过:“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尽可能为其提供不同体裁的书籍。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结合,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爱好,带动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喜欢研究星座,可以推荐看《十二星座人》;有些男生喜欢数学,可以推荐看杨红樱的《马小跳玩数学》;有些学生喜欢侦探的,可以推荐看《福尔摩斯》等作品。在家长的眼中,故事书,科幻书等对孩会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像四大名著这样的书对孩子才有帮助,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不同题材的课外书籍,对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六年级作文写读后感,我看到:在故事书《皮皮鲁》中,学生们学到了做人要诚实,不应该撒谎;在《海伦﹒凯勒自传》中,学生明白了遇到困难,挫折时应该勇敢面对,对生活要充满爱;在《鲁宾逊漂流记》中,学生懂得了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等。
阅读不同题材的课外书籍,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避免他们产生厌读的情绪,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具有很大的作用。
四、师生共读与交流,家长的积极参与
师生共读即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老师可以选择和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读完之后,可以就某个片段或者某个人与同学交流彼此的看法,尊重学生的见解。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而且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有限,而在他们遇到阅读障碍时,老师可以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帮他们排除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对帮助学生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有促进作用。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五家建设”中就号召建设“学习之家”。家长在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也有很大的作用。家长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一些课外书籍,每天晚上睡觉前,利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交流彼此的看法。如果孩子比较小,可以每晚为其阅读一个小故事,从小培养孩子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五、举办读书会
每学期举办1-2次读书会,让学上畅谈自己读课外书的收获。这既是对爱读课外书的学生的一种表扬,也是对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的一种促进。本班第一次办读书会时,比较失败。只有一位“三国迷”在台上为大家讲述诸葛亮巧借东风、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精彩的故事内容使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或许是对他佩服或许是对他的不服,在第二次活动中,有更多的同学主动上台演讲,故事内容穿越古今,贯穿中西,演讲的类型不仅仅是故事还有心得。
课外阅读,任重而道远,兴趣的培养只是阅读的起步。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内容的选择等多方面的训练,真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将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乐趣,将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享受,并养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胜利地“入侵”教育领地,这对传统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这种数字化生活环境的挑战,结合我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我将简单谈谈信息技术在我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变化和影响。
一、备课
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为质疑、探究、创新提供条件。我的备课不再只是书上和教案本上的写写画画,还要结合教案制作课件,而制作课件的时间往往比简单的写一课教案所花费的时间多得多。根据创设成功教育情境的需要,精心设计、剪辑、制作,使课件展示能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上课
电子白板与多媒体的投入使用,只要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我便会少去很多的板书,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以前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进行教学,形式枯燥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展现精彩场面和诗情画意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美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更深入 地思考,并深化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于语文中许多学生无法感知的遥远环境,如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例如在讲授《慈母情深》时,我精心选择了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场景大屏幕出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做批注,谈感受,学生体悟了句子蕴涵的丰富情感,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体验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批文入情”的目的。
三、课后习题与拓展
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刚接手初中语文,还真能碰上一些把握不准的习题,以前得查阅大量资料,有了网络,一切变得简单,拿不准的时候百度一下,体系性的知识都能知道。拓展方面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选择。
不过利用多媒体教学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学校受实际条件的限制,因受训有限在运用计算机教学中还不够娴熟;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缺乏主见,存在盲目性;由于条件限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存在许多障碍。今后我会努力把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好,真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把教学质量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