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学方略与探索读后感
体育教学方略与探索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里,读了2本李鹰老师所写的关于体育教学的书,李鹰老师是中学高级、体育特级教师,浦东新区的学科带头人,曾在各级各类杂事刊物上发表文章50多篇,更是二期课改高中体育与健身教材和教参的编写者。去年10月份我也有幸在现场听李鹰老师的小型座谈会,让我也收获颇丰。
李鹰老师做人非常和善也非常的谦虚,在此前的座谈会和这本书的自序中他说“这一套书的问世,可以说是我对体育教育事业尽的一点绵薄之力,总算没有虚度年华,没有辜负培养我的学校老师,没有辜负关心我、支持我的领导及同仁。”在李老师得到如此高的成就的同时,还能如此谦虚也不禁让我佩服,身为老师的我们在这方面的确应该好好向他学习,不应该在自己得到一点成就或完成一项应该完成的指标后洋洋得意。
在读完2本书之后,也让我联想到了之前读的一本《做朴素的教育》这本书,李鹰老师虽然在教学中会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技巧,一些比较具有观赏性的教学方法,但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好看而抛弃了这堂课该教的内容。
体育与德育,很多体育教师会问,体育课不就是让学生会做一些考试需要考的动作,和德育能有什么关系?在之前我或许也是这么想的,但在读了李老师所写的体育教学方略第三部分的第一章之后我就发现之前得我是那么的肤浅。我们也应该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把体育锻炼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树立责任意识。在体育活动中会有很多集体项目,因此我们需要教学生严格遵守体育游戏、比赛的各项规则,抑制冲动、偏激行为,成为集体中遵纪守法的一员。也应该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特别是目前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意卫集体和同学服务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自觉维护集体利益。我们还需要传授诚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诚信情感,强化诚信行为,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因为体育教学是开放的、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无论是学习知识、技能或者是进行体育比赛等都需要讲究诚信,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说了这些也不禁会让我们提问,如何才能实现这些德育教育呢?其实体育德育教育与文化教育一样,其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如习惯行为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反映等,都需要有过程。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在世界观没有形成之前,要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德育,逐步树立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是较为丰富的,其教育的策略也相应较丰富,因为它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一种身心合一性、动态性、即时性、社会性的教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可以用公式去套用,必须按照教学实际状况和需求,或是有声有色地开展,或是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的功能是什么?如今当下比较多见的一句话“现在不养生,老了养医生”,如何去养生?的确在自身的生活习惯上有很多的影响,但体育锻炼更是不可缺的。在我国体育的主要任务第一点就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全面发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体育运动其实是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活动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全面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既然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也一定会受一些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但又为其服务,按主要任务和形式、方法和特点,体育可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这三者的目的与对象都不同,但是互相都有联系。这里主要说下学校体育,体育是大家所熟知的德、智、体三者之一,学校体育也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身体完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并为竞技体育发现和输送人才。
在读完2本李老师的作品之后,我发现自己肩上的责任是如此的重大,自己在教学中该学的还有太多太多。
2016年2月3日
第二篇: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索
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 要:首先论述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着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教师流失严重、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认为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有: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加强资金投入,建设体育教学设施;重视教材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重视人才引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中学;中学体育;体育教学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基础薄弱。中学体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体育教育基础薄弱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农村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别,加之“重智育轻体育”的大教育环境的影响,给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追求高升学率,作为“副科”的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很难保证正常的开课率,这对教育基础条件不足的农村更加落后于发达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2、教学设施简陋。通过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中学人均场地面积仅为2.6 m2,多数学校器材达标率低于50%,体育教学设施简陋,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如有的学校没有合格达标、规格完整的塑胶场地,对一些球类运动就无法开展。许多农村学校乒乓球台,都是用砖石砌成的简易球台。还有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无法继续使用。仅有的体育器械由于缺乏库房,随意堆放,也没有专人负责,造成破损与流失严重。
3、教师流失严重。通过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体育教师的达标率只有74%,且流失严重。一方面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体育教育工作者也不被社会重视,存在偏见,社会地位低下。加之教学条件差,工作得不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甚至纷纷跳槽改行。另一方面是一些高素质的优秀教师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相应的福利待遇享受不了,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纷纷向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流失。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新课程标准也全面启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缺乏有效引导与监管,加之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不被重视,可以说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已经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2、资金投入不足。体育经费严重短缺是制约学校体育教学与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占的比例不得低于1%。新课标也要求不断加强资金投人,并逐年按一定的比例递增。加强场地、器材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增添和改善场馆、器材、设施。然而通过调查,许多中学年体育经费不足2000元,连基本的体育活动都难以保障,更别说体育设施设备的更新与完善,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评价机制不完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要做好课程学习的评价,通过评价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应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全被忽略,只是从单纯的运动成绩和规定性的标准进行量
化评价。这种评价制度的不完整性,给体育教师带来了上课的随意性,使整个体育教学无法规范。
三、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农村体育教育发展。一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政策给予引导,制度上给予保障,加强监管力度,促使体育教育上新的台阶。二是作为学校要转变观念,加强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建设,提高体育课开课率,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三是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促进体育教学新课改进程,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扎扎实实地落实体育新课标的内容。四是作为学生要转变观念,体育教学不仅是学习理念知识,掌握锻炼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体育锻炼养成为终身生活习惯。五是家长要转变观念,体育技能也是孩子成长道路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身体、心理和强健的体魄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2、加强资金投入,建设体育教学设施。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金,拓展体育场地,购买体育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充实了活动器材。另一方面农村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和活动器材都准备齐全,教师就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自制一些活动器材,不仅解决了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的问题,还满足教学需求。如:可以自制毽子,进行踢毽子练习;收集废纸做打“曲棍球”练习;收集废矿泉水瓶做打“保龄球”游戏;进行投掷类项目时,我们可以自制器材进行练习。
3、重视教材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一是我国现行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还不尽合理,加之教师上课的随意性,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下降。这就要求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根据新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和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凸显教育教学特色。
二是要依据课改纲要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要求,要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农村学生现有运动技能的水平以及兴趣特点有效的开展教学。三是采用分类指导进行差别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互动教学、采用体育游戏进行趣味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应渗透到体育知识和掌握体育技能中,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一定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真正的把体育教育作为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能,从而增强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渠道,它对全面顺利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一定要重视体育课的学习,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展现个性特长,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尽情的享受体育乐趣,成为身体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与 探 索 东 关九 年
张一 贯景 崇制 学校
第三篇:大国方略读后感
读《大国方略——走向世界之路》有感
利用在校和寒假时间,我把《大国方略——走向世界之路》有详有略的看了一遍,基于自己对中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和了解,有了新的心得和体会。
“大国”一词对于中国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自古就是大国。这个大不仅表现在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而且在中华文明上也有所体现。秦始皇嬴政早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让齐楚燕赵韩魏成为过去,结束了中国上千年长期分裂的局面,也在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大一统,文化上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等,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西方有罗马,中国有秦汉,可见中国古时在世界上的地位。后来虽然经历朝代的更替变迁,但是文化仍然是统一的,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也是始终存在的。现如今的中国犹如一头雄狮,已经从近代民族耻辱中苏醒,它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世界。
提及中国近十几年的进步与发展,可谓是巨大且迅速的。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完成了国人百年来的奥运梦;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的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而且成为世界上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进出口量数额巨大;航空航天等技术也有着飞速的发展,成效可观。
然而,苏醒后的雄狮该如何应对如今这个复杂多样化的世界?该如何使自己重新迈向大国舞台,引领世界发展?这正是书本中所论述的,也是许多中华儿女所关注与期待的。
在“大国方略”的第一次课堂上,顾骏老师就向我们发出了这种问题:大国需要什么条件?同学们回答总结很多,被老师总结下来,共有三大类:大国需要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而每大类中又包含了许多方面。
近年来,***为中国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他经常访问周边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同相关国家领导人一起商讨发展策略,共谋发展。2013年的习近平与奥巴马的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与2014年的二人的中南海漫步夜谈,随着二人见面次数的增加,彼此间的认识与了解也比之前增进了不少,中美问题也将以更好的方式解决。
21世纪的中国在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向世界宣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计划,也被别人称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同时亚太共同体,亚投行等诸多概念与计划也进入了实施状态,为周边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便车;中国的高铁也将作为新名片走出国门,这不仅可以为施工当地带来更多的技术与就业等利益,也为我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资源地与便利的交通网络……中国正以自身的努力及行动带动周边国家发展,为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变化如此大的中国也面临着未曾有过的局面与挑战,在转型过渡的紧要关头,我们更要戒骄戒躁,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大国姿态与风范来改变部分国家对中国的不真实的看法。虽然我国GDP位居第二,但是数量胜于质量;军事与科创领域进步不少,和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中国需要进一步的发展,眼光需要更长远,前进脚步不停歇。面对中美紧张的南海问题,中国国家领导人采取忍一时的态度,尽量避免战争,维护和平,中国自古“以和为贵”,况且历经坎坷,饱经沧桑的中国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和平是用无数生命和热血换来的,911事件为中国换来了和平发展的十几年时间,和平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同时中国通过经济军事科技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打败的,也通过自身行动证明中国是爱好和平,力求合作共赢谋发展的;中国也在身体力行的帮助弱国,投入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她们带去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成长空间,***也在走访过程中免去了一些国家的债务,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
如今的世界已不是之前的世界,如今的中国也不是之前的中国。
身为中华儿女,我们应当做大国国民,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虚心求学做国之栋梁。中国这头雄狮已经醒来,震动世界便是当然结果!
第四篇: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读后感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读后感
默认分类2009-10-29 08:47阅读22评论1
字号: 大中小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健康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教师也习惯于发号施令,力图将全体学生都统一到自己设施的规范中去,其结果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被忽略了,缺乏主体的热情和主体的参与,体育教学难以渗入科学的理念。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课前的“编”与课堂上的“导”都很重要。教师必须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制作,这样的“剧本”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得到响应和产生共鸣。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互相交流,互相感染,造成心理上的共鸣,情绪上的共鸣,个体的情绪趋向一致,从而形成某个时刻的集体心理气氛。体育教学就
是在这种心理气氛中形成的。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动作的失败,师生交往或学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课堂集体气氛会发生起伏变化,从而对每个成员的情绪产生着振动和感染,使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随课堂气氛的改变而变化。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可以发挥其动力,愉悦和调节的作用,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坑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认知一一操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练效果得到了最优化。
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做用和学生的组体作用,再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情绪,考虑到一堂课的整体气氛和整体效果,创造出生动活泼,热烈宽松的教学心理气氛。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在课堂中应很好的体现,为了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就必须不断的进行情感调控。情感调控要善于把握调控的“时”和“度”,一般范围较大或需表扬时可进行集体调控,而个别问题,消极情感,常用鼓励和疏导方法个别点拨,先肯定好的方面,再指出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调控时要满腔热情,对学生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一般不
作直接批评,不讥讽挖苦,不夸大渲染问题和错误,不冷落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这种在倾情关爱之下的悉心点拨,常使他们内心激动,情绪高涨,其积极性能得到保证或进一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多种具体的教学情景,恰当的安排体育游戏,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有现代特色的休闲体育,娱乐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等教学内容,以及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给人以愉快,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具体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必定能吸引他们去努力奋斗,不断进取,久而久之,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就会形成。体育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家注意外,教师要强化意识的培养。特别对那些表现欲望不强,不善于竞争的学生,应着力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你真行,你这方面不错”“你可以做的很好”等语言刺激他们的表现欲和竞争欲,一方面容许学生独劈蹊径,大胆创新,同时还要人为的设计一些困难和障碍,使他们经受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再达到目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参与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不是全部。体育教学毕竟是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假如我们片面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忽视身体锻炼,那不仅使体育教学脱离“体育”属
性,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心理教育也会因此失去载体而毫无意义
第五篇:人生体育探索与实践
“人生体育”的探索与实践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严杰夫
杨祥明
一、“人生体育”的理论思考
“人生体育”是我校正在研究中的教育部国家级课题“奠基教育”在体育上的理念,是我校确立的“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的体育表现。
(一)“人生体育”的界定与内涵
所谓”人生体育”,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为人生的成长、发展而进行体育运动,二是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健康的人生品格。换言之,体育造就健康人生,健康人生彰显体育魅力。
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首先就是身体健康的奠基。“人生体育”正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奠定身体素质基础而探索的一种体育教育策略和思路。《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可见,体育与人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体育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他形象地把人的机体看作两个载体,一个是知识的载体和仓储,另一个是道德的载体和驻所。他还专门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对体育的精辟论述和《奥林匹克宪章》对体育的定义不谋而合,都充分强调了体育对身体的重要性。而“人生体育”就是要为人生的身体健康加强体育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夯实身体素质基础,这是“物质”层面的含义。
其次,“奥林匹克主义”要求,体育教育还应该着眼增强人的“意志和精神”。体育运动在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人的意志品质、思想性格、心理气质等也同步得到培养和提升,体育教育不仅在于学生体质的增强,更在于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性格的塑造、思想的提升、情操的培养,这种由身体锻炼到精神情操的提升,正是“人生体育”所追求的“体育塑造健康人生、精彩人生”的宗旨所在,这是“精神”层面的含义。
简言之,从人的身体强健和精神健康两个层面来认识,“人生体 育”的目标就是“两育”、“两人”,即基础体育培养“健康人”、竞技体育培养“杰出人”。基础体育包括普及项目、特色项目和趣味体育等,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个性和情趣,使之成为身体素质优良的“健康人”;而竞技体育旨在充分发掘学生身体潜能,使学生的体育天赋和意志品质得到充分发展,成为从体质到精神都优秀的“杰出人”。当然,基础体育和竞技体育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都包含体质训练和精神培养的内容,只是基础体育侧重身体素质的培养,而竞技体育侧重体育技能的培养和特长的发展。
图示如下:
人生体育
基础体育———————素质培养、品格发展————— 健康人 竞技体育———————特长发展、精神升华————— 杰出人
内容:两育
人生:两质
目标:两人
(图中“两质”是指体质和品质,即身体素质和体育品格)
(二)“人生体育”的主要特征 基于以上对“人生体育”的理解,“人生体育”应该具有物质性、精神性、基础性、发展性的特征。
一是物质性。“人生体育”首先要着眼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运动方式方法、力度和灵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运动夯实身体基础。
二是精神性。“人生体育”以体育教育为起点,但不停留于体育教育本身,而是在开展体育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运动习惯、意志品质、心理气质、个性情趣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思想精神同步发展,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培养,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基。
三是基础性。这是基础教育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要求,也是“奠基教育”对体育工作的要求。中小学体育工作应该重视两方面的基础培养:一是身体素质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基本体育训练培养健康体魄,为人生成长和发展打下物质基础;二是加强体育道德、精神层面的教育,包括运动习惯、心理、意志、情趣等,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定“精神”基础。
四是发展性。“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持续运动、快乐运动。“人生体育”要求体育教育着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体育内容的确定到体 育工作策略、方法的选择,都应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加强体育教育的科学性,让体育活动成为半岁学生一生的快乐运动,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人生体育”的目标和任务
“人生体育”的目标和任务是由基础教育的任务所决定的。根据基础教育对体育的要求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身心特点,“人生体育”的目标和任务涵盖基础体育和竞技体育两大内容。
先说基础体育。所谓基础体育有两层意思:一是体育训练的内容体现基础性、群众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体育活动;二是体育训练的目的是为学生身体健康打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基础体育包括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的群体性运动(如运动习惯训练、力度训练、灵敏度训练等)、以培养体育特长为主的特色项目(如国际象棋、羽毛球、健美操等)、以张扬学生个性和培养运动情趣的趣味体育项目(如花样跳绳、立定跳远、花式毽球等),特色项目和趣味体育主要是非奥运项目。基础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使之成为身体健康的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乐观思想和健康的运动情趣等,实现体质与精神的同步发展,使之成为身体素质与体育精神良好的“健康人”。
再说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不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主体,而是植根于基础体育土壤的提高性体育教育,它针对具有特殊体育天赋的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充分发掘潜能,在其强项上得到超越性的发展和提升,成为出类拔萃的体育特长生或体育尖子人才,为高一级学校或者专业运动队输送体育竞赛苗子。特别是奥运项目,“人生体育”要求学校体育工作在充分发展群体性体育运动的基础上,为有特殊天赋的学生提供发展特长、张扬个性的舞台。竞技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在引导学生强化奥运项目的基础训练,大面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发现、培养体育特长生和专业运动员苗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顽强拼搏、为国增光的优秀思想品质,使之努力成为体质优良、特长突出、个性张扬、品格高尚的“杰出人”,实现身体素质与精神品质的双飞跃。
二、“人生体育”的实践探索
“人生体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精神品质的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让体育伴随学生终身发展,促进学生人生更加精彩。我校开展了系列“人生体育”探索,从阳光体育、特色体育和趣味体育三个方面构建“人生体育”的工作体系。
(一)“阳光体育”夯实学生身体基础
1.体育课程设置有层次。充分考虑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尽量满足全体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把体育课程一分为二: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又分为基础课程和个性课程;校本课程主要是活动课程,分为常规性集体活动和趣味性个体活动。
2.体育课程内容求创新。充分体现基础体育项目和竞技性体育项目相结合,特别重视个性化项目的设置。基础课程主要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体育教学基本任务;个性课程重点是体育特色项目培养,如国际象棋、羽毛球、女子健美操等;校本课程主要开展常规性集体活动和趣味性个体活动。常规性集体活动主要指“大课间”,包括广播操、武术、晨跑等活动;趣味性个体活动主要指“三高吉尼斯纪录”活动,如花样跳绳、娱乐体操、街舞、篮球社、立定跳远、艺术毽球等。
3.体育教育形式多样化。实现基础课与群体性体育相结合,体现阳光体育的活力。课内体育教育内容体现基础内容和个性化内容的结合。特别重视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每天早晨早读课前7:40—8:00为大课间时段,每天下午第八节课为个性化趣味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创办体育学科节,促进群体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促进体育特长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发展。体育学科节的特点是把传统运动会办成师生教、学成果展示的节日,实现四个变化:一是比赛项目大大增加,既有传统竞赛项目,更有学生喜爱的非竞赛项目;二是参赛对象更加广泛,既有项目尖子选手竞赛,又有学生自愿参与体育特长特色展示;三是活动时间更加灵活,集中展示时间一天,特长展示分散在多个体育活动时间;四是获奖面更广,有60%多的学生获得各种竞赛或者非竞赛奖励。
体育学科节的项目设置根据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求以及特色运动发展情况确定。国家规定项目根据中学生统一标准确定入选学科节人员,学校特色项目和学生个性化项目根据运动发展水平确定学科节入选人员。在平常体育教育中,学生只要达标即可自动成为学科节选手。这一体育创新活动,有力促进了学校群体性体育工作,大面积提 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精神品质。
4.基础体育时间有保障。
规定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分两种形式体现:早晨“大课间”20分钟,集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锻炼活动;下午第八节课45分钟开展“三高吉尼斯纪录”个性化趣味体育活动。
(二)“特色项目”打造竞技体育平台
为了推进学校“人生体育”工作,学校重点打造四个特色项目:国际象棋、羽毛球、女子健美操等,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特长学生的培养,从场地、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加快项目建设和发展,逐步构建竞技体育的超越平台,力争在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并初步形成特色品牌,为高一级学校或者运动队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现在,这四个项目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国际象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内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一、二、三等奖近百项。
这些重点特色项目的发展,成为“人生体育”体系中竞技体育的平台,有助于实现学生体育潜能的充分彰显和体育精神力量的激发,为培养体质优良、意志坚强、敢于拼搏的学生奠定了基础。
(三)“趣味运动”彰显体育个性魅力
在个性化体育项目发展上,通过打造“三高吉尼斯纪录”平台,促进群体性基础体育的开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申报确定开设项目,如“花样跳绳”、“艺术毽球”、“趣味体操”、“街舞”、“篮球社”、“立定跳远”等,初步构建“趣味体育”项目体系,形成“人生体育”的体育素质教育特色。
趣味体育运动的开展,为全体学生实现身体素质与运动个性同步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有益于彰显学生的体育个性魅力。
当然,“人生体育”的探索只是起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我们将以体育课题研究为抓手,逐步完善“人生体育”体系,努力实现“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体育基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