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

时间:2019-05-12 23:3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

第一篇: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

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

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镇中心校 刘桂秋

邮编 067250 电话***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可见,德育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使学生不但“成才”,更能“成人”。

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自古以来,教师就肩负“教书”和“育人”这双重重任。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担任语文学科教学的同时往往还承担着班主任工作,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把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就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如:在《丰碑》一课教学时,刚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碑”是什么?“石碑。”学生回答。“是用来干什么的?”“纪念去世的人”“这篇文章是纪念谁的?”“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文章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学生带着问题快速地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几分钟后便争先恐后地回答:“军需处长在严寒的冬天把自己的棉衣让给其他战士,自己被活活冻死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成为战士心中永久的纪念”,“他为革命战争所做出的丰功伟绩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从课题入手揭示文章的中心,通过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革命先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自觉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断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战友之间的心是紧紧相连的。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 内容去想像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

(三)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产生求知的欲望,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如我在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①雨来的家乡有什么特点?②雨来的家乡美吗?③为什么课文一开头要描写雨来生活的环境呢?④雨来掩护李大叔与雨来生活的环境有联系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开头用很大篇幅描写芦花村的美丽是有用意的,说明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培育了雨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所以在敌人的诱骗、威胁、毒打面前才会有不屈服的英雄行为,学生从中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在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

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例如《月光曲》一课,在揭示课题之后,我以贝多芬“听到、走近、弹奏、飞奔”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扣住核心,层层诱导。在同学们理解贝多芬触发创作灵感和酝酿过程之后,抓住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的两个因素:情和景,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了学生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五)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美文佳作,有利于体验祖国文字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情真意切。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为地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了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者把语文课上成枯躁的纯文字训练课。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它教会学生分辨假丑恶真善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课文结构美,文学意境美等,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如有些以描写人物为主的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詹天佑》等,以其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将二者融为一体,就可以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更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把德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

把德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

中学语文教材,是一部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的教科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同时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做到即灌输知识,提高技能,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那么,应当怎样将德育渗透于中学语文教学之中呢?

利用英雄形象,进行正面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一系列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这是对学生直接进行教育的好材料,应该充分利用。例如,毛泽东的形象,周恩来的形象,彭德怀的形象,鲁迅,刘和珍,方志敏的形象。此外,课文中还有一大批历史人物形象,如:宁死不屈的苏武,慷慨就义的谭嗣同,刚正不阿的海瑞,谈笑而死的五壮士,以身殉国的史可法,忠心报国的文天祥,勇赴国难的林觉民,大胆自荐的毛遂,忠贞爱国的屈原,身为人镜的魏征,在生死抉择的重要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周团长,等等。这些永载史册的人物,都是用来教育、影响学生的绝好材料我在讲授有关课文时总是有意而又很自然地将这些人物摆出来,大加赞扬,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慕之情,鼓励他们向英雄人物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从而引导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学习《草》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周恩来,我问:“当年,在沈阳余关镇模范小学读书时,有一句表明他的志向话,这是怎样的一句话呢?”“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同学们顺口而出。我又问:“你们还知道哪些人物象周恩来一样在少年时就树立了远大志 向?”同学们纷纷讨论,举出了一个又一个人物及事例。接着,我又这样启发学生:“看来伟大的人物都是年青时就立下了远大志向,他们后来之所以能够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与这分不开的。同学们,想在将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吗?请年轻立壮志,并且为实现这壮志而付出努力。”一番话,说得同学们劲头十足,跃跃欲试。

一篇课文结束后,需要进行总结,这是我也是特别强调英雄人物的总结,总是水到渠成地问一句:“同学们,我们的英雄人物最感人的语言或行动是什么?”这句话引起同学们的回忆和思索,于是,对不同的人物就有不同的总结概括。周团长最感人的语言是:“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去„„,”沉吟片刻之后,突然把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仍到战士面前,依然从担架上爬下,艰难地向水塘爬去。文天祥最感人的语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胡兰的感人行为是面对敌人的铡刀,大义凛然。徐洪刚的动人行径是面对歹徒,毫不畏惧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的影响是深远的,正面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像战鼓擂动,紧紧扣击着每个学生的心扉,像雷鸣电闪,有力地激荡着每一个学生的感情浪潮,令人兴奋,催人向上。

山川景物,激发爱国之情

中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绘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展现出万紫千红的大自然景物。也有不少课文在写山川景物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学习这样的课文,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教育者,应当在主观上加以适当引导,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爱 国之情。

教材中的游记,作者在描绘过程中,已经将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满腔激情寓于字里行间。在教学中,教师适当范读,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作者饱满的爱国情感。然后教师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作者描绘的基础上再加描绘,描绘得更加细致、更美好,这样就把课文中的视觉形象转化为生动悦耳的听觉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学完中学语文教材,就等于游览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这种游览中,既能欣赏梅雨潭的迷人绿色,也能畅游长江三峡的惊涛巨浪,既能包览雨中的泰山美景,又能领略天下独绝的黄山风光,既能驰苊于“风吹草地现牛羊”的塞外高原,又能攀登“处处有丰富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的巍峨天山。如此壮丽的河山,这般优美的景象,具有神奇的魅力,能令每一个人流连忘返,能让每一个游览者赏心悦目。借此启发“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美好的山川河流,有这些奇异的景物,你们爱不爱她?”进而引起同学们的沉思与痴恋。

总之,每节语文课,都可以将德育寓于其中。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德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

作者

单位

郝念朋 卢医初中

第三篇: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职高语文教学中去

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职高语文教学中去

摘要: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课教师,更应该注重人的培养。当我们有意识地增强文学性人生观对学生的教育时,学生便会从文学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育人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育

德育

做人

文学性人生观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教授曾对我们说:“在学校里,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做人。”如今,我做了教师,我也把这句话教给了我的学生。学会做人,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而是贯穿于我们人生始终的一件大事,只有学会做人,我们,包括学生才能在人生的路途上走好每一步。

做人,是一门综合性学问,把它与学校德育工作联系起来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本文中,不可能囊括它的方方面面,但在语文教育中,我们有意识地增强文学性人生观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从文学中去透解一种文学思想的内涵,让这种内涵潜移默化地、又非常感官地、深刻地影响中学生的成长,却是其中一个好办法。

学校教育不仅需要智育: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而且尤其需要重视德育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热爱祖国、诚实、勤奋、敬业、乐群、勇于开拓进取的个性品格和中华发族的传统美德;对社会、环境,即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学校德育要坚持以“做人”的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内容上,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导向,始终抓住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振兴中华、立志成才、勤奋学习、和谐发展的成长教育;行为习惯、劳动及心理素质教育。

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科教师,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应该注 1 重人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确,让学生拥有知识是我们的责任,但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成人、成才。没有成人的前提,成才是说不上的。所以,探讨人生的话题,也就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方面,一个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内质的作用。

当然,在语文教育中和学生探讨人生,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要对文学的思想性和人生塑造性有最本质的认识,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因为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灌输的每一种思想负责,而且这个责任是非常大的,不是影响一两个人,而是一大群学生的思想认识。因此,如果我们要想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语文的德育教育课,就必须先对自己关于文学思想、文学内涵思想进行净化,发掘每一堂人生课的本质,离开了这一点,语文的德育渗透就无从谈起。

确立了在语文课传导人生的理念后,我们就要注重这么一种传导人生的方式。填鸭式的灌输只会引起学生机械地接受,这是毫无用处的。教育的功能是引导、启发学生的思想。这一点,用于探讨人生课特别有效。有实际教学中,如果在理念上、在方式上都着重这一点,那最终的结果将是,学生对文学的内涵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喜欢发掘每一部文学作品最内在的思想。通过文学的人生课作用,他们在很多方面的认识也清晰起来。更重要的是,当他们认识到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启发和引导他们树立良好人生观的科目的时候,语文才能充分发挥其人生功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大大超越单纯的字词句的步步认知,而且,在这一人生理解的过程中,他们对语文的认识也更深入、更透彻。

下面就以职高教材的课文为例,谈谈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职高语文教材中选入的作品多是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有的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勤劳和勇敢;有的是讴歌他们为解放事业顽强斗争精神;有的是描写民族英雄的爱国壮举;有的是叙述历史伟人的光辉业绩,再现了他们的宽广胸怀和高尚节操;有的是革命烈士的伟大传记。学生学了这些作品,不仅能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同时心灵上也得到陶冶,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本身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现可把课文粗略地分为四个教育点:

1、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内容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例,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品德,大有裨益。如:《风景谈》、《给母亲的信》、《红烛》、《炉中煤》、《讲讲实事求是》等篇目。通过对这一组课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在人民心中的神圣地位,清楚地使学生感觉到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党是伟大的党,我们的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应当引以为豪,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2、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如:《雄关赋》、《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离开雷锋的日子》、《沁园春·长沙》等篇目。通过这一组的课文讲授,使学生明白共产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学习使学生觉得做人有了力量的源泉,行动有了榜样的准则,懂得了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算实现了人生价值。

3、传统教育

如:《纪念刘和珍君》、《药》等课文。通过讲授这组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先辈为祖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解放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不朽业绩,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对英雄对先辈的敬仰之情。同时,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百折不饶的精神、进取精神以迎接人生旅途中更艰巨的考验。

4、优秀古代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如:《红楼梦》、《水浒传》、《窦娥冤》、《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一书》等反映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论语》、《游褒禅山记》、《鱼我所欲也》等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的成就;《诗经》、《史记》、《孟子》等经典著作更是不胜枚举。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世事通晓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们在教学生如何做人时,也是自我的一次审视,也是与学生一起学做人,同时也是做老师的一大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学论》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出版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出版 [3]李惊川《浅谈语文教育中的人生课》载于《语文教学与研究》

第四篇:德育要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将德育注入课堂

创新学校高中部语文组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注重爱心感化法,情感教育法,激励法和诱导启发法,并将这些方法用在我的教学中,我觉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不是很好,学生的基础也相应的比较差,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像教一般学生那样灌输给他们知识。记得新学期刚给学生上课时,发现好多学生不听讲,有吃东西的,有说笑的等等,这种现象存在了好长时间,老师多次的提醒和教育都没有什么效果,致使我很困惑。直到有次看到他们写的周记,我才明白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原来他们几乎被每个老师都批评,批评他们班差,全校闻名等等之类的话,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兴趣上课了,自从知道学生的心里后,我在课堂上慢慢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鼓励为主,有同学举手回答问题就让其他同学以他为榜样,上课能跟在老师后面说的就表扬,在作文课上多读他们的作文,每次作文读好后,上讲桌拿作文本的同学都是一脸的自豪,因为他们在初中时就缺少鼓励和关爱,所以我们就该给他们以关爱,我们老师要用爱心和情感去感化和教育。

上面的方法我也用在我的包生工作中,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就是包生制度,也就是所谓的“温馨小家庭”,每个老师都有十几个学生作为自己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些学生层次不一样,有调皮的,有听话的,有学习优秀的,也有学习困难的,对着这些学生我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待他们。高一(14)班学生×××,上课不大听讲,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觉,课后找他谈话总是不理不睬的,他总是认为我对他有意见,有时不理不睬,对于这种学生只能用爱心感化法去教育他,用我们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尤其是这新心理有些不健全的学生。在课堂上我时常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有时候关心关心他的生活,课后多和他交谈,谈谈理想,谈谈目标,谈谈自己的缺点,当把一切问题都摊开来说后,现在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我有抵触的情绪了,有时见到我还笑笑问声“老师好”,看到他的这种进步,我很开心,他改变了,在课堂上他很少把头趴在桌上了,也不再爱睡觉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只是有的人缺少爱,缺少沟通,致使他们越来越冷漠,越来越不近人情,对于这些学生还需要我们的老师多多关注关注他们,让他们也能体会到老师的爱和帮助。

上面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其中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发现并弥补,我要让德育工作到我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去。

2011年9月

第五篇:把爱渗透到德育工作

把爱渗透到德育工作

所谓“德育”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有些学校也称之为“政教”或“政训”。听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政治教育。一般大家都会想到的是责骂,训斥学生。但我认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更应该把爱带进去,把爱渗透到德育工作,会能取到更好的效果。下面是我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一个具体案例:

班上一个男孩,父母离异,他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对孩子是一味的溺爱,缺乏严格的管理,由此带来了行为反应偏差。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

自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就发现该学生不是很“听话”,第一节上数学课,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本想这样的课上起来肯定学生们都会很喜欢,可正当我和其他的学生兴趣十足的讨论问题时,他居然无视我的存在,随意的站起、离开座位走动,还随意地动别人的东西,找别人讲话,别人不与他讲话时,还大打出手。此时我甭提有多生气,毕竟是第一堂课要是不制止了,那以后的课堂还不知道会怎样呢?于是就把他“请”出了教室,但是突然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一样,就扑通一声坐回到了位置上,还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此时为了不耽误其他学生,我也就只好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压住心头的怒火继续上课。课后,我及时从同学、其他老师、其爷爷奶奶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后,知道了其实他是因为缺少关爱,想利用一些奇异动作和上课破坏课堂纪律的方式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因为他往往受人歧视,遭人嫌弃。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真情去感化他,后来我给他当上了一个数学小组长,还时常地表扬、鼓励他,督促他学习,还经常地抽出自己的空余时间给他补课,由于该学生就住在学校附近,所以我经常利用饭后之余到他家进行家访,了解相关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的学习态度端正多了,虽然上课偶尔还会开小差,但绝大部分时间能认真听讲,发言也较以往积极,而且作业也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

感悟: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当的教育方式。教师要学会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孩子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激励方式,做到因材施教。经常关心学生,经常鼓励、挖掘学生的优点,用他的优点去消除他自身的弱点,使其感觉到他也是受人重视的。学生都是有思想、不断发展的个体,没有谁是一块天生的顽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只要我们当班主任的工作做到家,我们定能触摸到这块地方,要知道,这儿就是学生心灵的门户,打开它,你就能看到一颗颗鲜活的心。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下载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渗透到语文教学中doc

    美术如何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美术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但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同样是难以估量的。在语文教学中,将绘画引进课堂,不仅活跃......

    让德育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合集五篇)

    让德育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 双八镇第二初级中学 陈贞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胡总书记殷切寄语广大教师:“静......

    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所有教学活动之中(★)

    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所有教学活动之中 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 一、学校简介: 温州实验中学创办于1944年,原名为私立建华中学,1956年转为公办,曾称"温州第二初级中学""温州市第六中学";1......

    怎样把三维目标渗透到朗读教学中

    怎样把三维目标渗透到朗读教学中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

    让德育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中-严光辉

    让德育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中 曾都区府河镇中心学校 严光辉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意不同学科之......

    把勤俭节约无痕地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始终是我们党凝聚党心民心的一面旗帜和重要法宝。然而,时下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奢侈之风渐盛,严重......

    把哲学知识渗透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把哲学知识渗透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贵港市木格高中韦宁 摘 要:随着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改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它已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活动中必......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共五篇)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摘要】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