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金水区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15年金水区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15年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继续以确保全区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目标,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进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探索创新治理方式,着力推动社会协同共治,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面促进监管提质增效升级,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事故的底线,确保全区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一、坚持问题导向,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一)强化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食品安全形势和风险会商机制。对全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开展普查活动,全面摸清底数,深入排查风险。建立完善企业评估定级和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统筹配置监测资源,制定并实施全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计划,增加监测指标、样本量和覆盖面,监测覆盖率达到85%,规范问题食品信息报告和核查处置程序。建立健全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交流工作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和风险隐患预判,拓展风险交流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解读法规政策要求,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工作。建立部门间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数据互通共享以及风险提示机制,科学研判风险分布规律,推动监测工作与监管执法、应急处置等工作衔接联动,提高监管执法工作的靶向性和针对性。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区卫生局、区农委、区粮食管理中心、金水食药分局、金水工商分局、金水质监分局、辖区各公安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完善日常监管模式
加快建立预防为主的日常监管模式,健全现场检查、问题核查、飞行检查、动态监督、随机抽检、明察暗访等立体式风险防控体系。收集整合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监管执法、舆情监测、投诉举报等多方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研究编制明细的问题清单,制定整治方案,明确监管重点、方式和频次。大力推进过程监管,推行痕迹化管理,加大暗访突查力度,对可能存在严重违法行为或者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主体实施突击性现场检查,并对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进行督查,加大信息公开和媒体曝光力度,督促企业和监管部门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三)深入开展治理整顿
加大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力度,围绕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实施农畜产品清源专项行动,加大农业污染面源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农资制假售假、农兽药违禁超限、病死畜禽收购加工、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对重点食用农产品的联合治理行动,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继续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开展儿童食品、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和假冒伪劣食品等专项治理工作。重点解决“两超一非”、食品塑化剂、食品标签标识等带有行业“潜规则”的突出问题。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及各监管部门组织开展区域性、针对性、范围和期限更灵活的专项治理。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四)提升应急处置水平
完善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类别、分部门编制单项预案,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应急协作与信息通报机制,建设覆盖全区的突发事件信息直报网和舆情监测网,形成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应急管理体系,妥善处置各类食品安全事件。推进食品安全应急专业队伍和装备建设,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隐患排查、事故防范、应急报告等工作制度。
责任单位: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健全体制机制
(五)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改革要求,加快推进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区级监管机构在街道办事处设立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在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协管员队伍,尽快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网络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快推进食品监管部门直属单位改革,健全技术支撑机构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犯罪侦查专职队伍建设,推动公安机关成立打击食品犯罪专门机构。加快推进食品监督管理系统“五单一网”制度改革,推动“五个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服务承诺及配套监管制度正式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区编办、区农委、金水食药分局、金水工商分局、金水质监分局、辖区各公安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按照“三级网格、四级平台、五级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单位人员职责,科学界定监管事权,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工作制度。发挥各类基层站、所和基层干部作用,建立健全覆盖农村、城镇社区食品安全协管网络。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区编办、金水食药分局、金水工商分局、金水质监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七)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持续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办系统建设,加强食品监管机构综合协调力量,更好地承担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研究出台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健全部门间、区域间信息通报、形势会商、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方面的协调联动机制。根据新体制下监管需要和职能调整情况,充实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完善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合作,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与农业部门合理划分监管边界,实现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无缝对接。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统筹规划和科学编制“十三五”全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规划,研究提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措施。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区编办、区农委、金水食药分局、金水工商分局、金水质监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八)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各街道办事处要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要求,统筹能力建设,强化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考评制度和指标体系。区食安办积极做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关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申报工作。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并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工作人员责任。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区纪委、区人社局,各街道办事处。
(九)加快推进职能转变
研究理顺条块以及行政层级间的关系,科学划分各个层级监管事权,厘清监管职责界限,建立明确的权力清单。深化简政放权,下放行政审批职能,切实做到放管结合。简化优化审批程序,全面规范现有各类食品相关许可。探索审批与监管相分离,研究界定审批机构、技术机构、业务处室的“审、批、查”职责,加快实现由重审批轻监管向审批与监管并重转变。
责任单位:区编办、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三、建设保障体系,提升治理基础能力
(十)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根据全区食品产业布局和现有基础,统筹推进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整合食品安全检验资源,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支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检验监测站建设。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健全食品检验检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逐步提高购买社会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的比例,推动结果互认共享。加强食品安全快检、溯源技术、控制技术和预警系统的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农委、区粮食管理中心、金水食药分局、金水工商分局、金水质监分局、辖区各公安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十一)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
依托政务平台,以动态监管、应急指挥、举报投诉等信息系统为重点,加快建设全区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加快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类、粮油、蔬菜、酒类、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电子追溯体系建设,推动大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有条件的中型企业建立信息化电子追溯系统,进一步规范中小型企业可追溯台账记录。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对象,以生猪和“三品一标”产品为重点品种,推动食用农畜产品入市前追溯体系试点建设,逐步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推动建立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消费、执法等全方位的基础数据库,实现农业、畜牧、食药、工商、质监、检验检疫等质量安全监管、企业信用、国内外警示等各类信息互联互通。
责任单位: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十二)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分级分类对监管人员进行轮训和业务培训,重点加强对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培训,努力打造懂技术、通法律、善调查的基层执法队伍。组织开展对各街道办事处及各成员单位领导干部的食品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根据监管实际需要,招聘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十三)加强装备标准化建设
根据国家制定的执法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强化各级监管队伍标准化配备。重点推进基层监管机构装备标准化建设,按照“适用够用、填平补齐”的原则,着力解决执法车辆、执法装备、应急处置设施等薄弱环节,改善派出机构办公条件,保障基层日常监管工作开展。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四、贯彻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十四)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细化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操作流程。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标识。依法实施行政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收费等行为。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依法公开行政执法信息。全面落实监管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责任单位:区政府法制办、各监管部门、辖区各公安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十五)推进行刑有效衔接 严格执行省检查院等10部门《关于依法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加强行刑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与公、检、法系统的协作配合,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案件协商、案情互通、信息发布、联查联动、案件协查等工作机制,强化涉案物品处置、涉案产品检验鉴定、证据转换等工作的协调配合。及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法律适用、政策把握以及协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强化执法检验手段,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对大要案件,要联合挂牌督办,依法从严从重查处,确保刑事责任追究到位。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区委政法委、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区农委、各监管部门、辖区各公安分局及相关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十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法治建设,强化监管人员法治意识,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施监管执法,提升队伍依法行政水平。落实国家五年普法规划,建立 “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法制办、区司法局、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五、强化企业自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十七)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督促企业制定以食品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食品安全员管理责任、从业人员岗位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主体责任制度。加快健全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配备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定期自查、进货查验、出厂检验、食品召回事故处置和报告等制度。强化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和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等安全管理连带责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问题报告制度,健全大型企业风险交流机制,强化行业预警交流。探索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试点工作。试点推行大型餐饮服务企业风险自查报告制度,推动餐饮企业逐步实现“明厨亮灶”。
责任单位: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十八)探索实行企业食品安全员(师)制度 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员(师)制度,明确其管理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作为审批生产经营许可的重要条件,倒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内控能力。率先在部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统一对试点企业管理员(师)进行专题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在监管部门正式备案,并定期对其进行抽查考核。
责任单位: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十九)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落实市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深入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信用记录和关键岗位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立和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联动机制建设,实施“红黑名单”制度,对守信主体予以支持和激励,对失信主体,依法惩处、公开曝光,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惩戒机制,全方位提升失信成本。建立企业诚信承诺和责任约谈制度,强化企业诚信守法意识,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安全管理员进行责任约谈,督查其限期整改,集中予以培训。
责任单位:各监管部门、区发改统计局、区工信局、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六、集聚各方力量,推动社会协同共治(二十)加强宣传引导
深入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突出做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工作。加快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主动做好信息发布和科普宣传,积极开展热点解读,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加强与各类媒体沟通衔接,在强化正面宣传的同时,探索建立联合曝光机制。建立各级网络评论员队伍,依法开展舆论监督,强化舆情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区委宣传部、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二十一)发展新型行业协会
鼓励食品行业协会“一业多会”,建立一批“无挂靠”、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新型行业协会,支持其参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宣传贯彻工作。指导行业协会制定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强化自律、维权、科研、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加强基层消费者协会建设,进一步优化简化维权程序,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维权能力。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二十二)发挥专家智库作用
探索建立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明确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组织相关专家积极参与政策法规制定、风险管理、应急处置、宣教培训等相关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为日常监管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二十三)动员各界积极参与
修订完善《金水区举报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有功人员奖励办法》,研究有效措施,规范运行程序,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拓宽举报渠道,做好食品投诉举报受理和查办回复工作,保持投诉举报电话以及网络、信件、走访等投诉举报渠道畅通,及时受理、转办、移送投诉举报案件。促进第三方机构在检验检测、合规性检查和认证等方面发挥作用。动员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社会公益人士等,发展和壮大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使其成为行政监管力量的有效补充。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区财政局、各监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第二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为迎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验收,深入推进全街道食品安全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钦食和生命安全,推进城东社会、经济发展,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现将城东街道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明确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照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发动群众,坚持日常管理,坚持食品安全督查,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努力实现全街道在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总体目标食品安全组织网络健全;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到位;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普查全面;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组织协调督查严格;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确保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
三、主要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村和社区食品安全工作组织领导、组织网络、食品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制定好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食品安全信息员工作职责。明确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规范化制度要求,签订好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书。确保食品安全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努力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深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及配套法规,组织好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板报、专栏、标语横幅、文艺宣传等多种形式,搞好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使食品安全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工作总结《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要点》。、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骨干队伍工作培训,努力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确保开展工作得心应手,检查工作有的放矢。同时,在全街道范围内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消费四大类,分别举办好经营负责人培训班,切实提高全街道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意识,增强食品安全责任心,争创食品安全先进单位,食品消费“放心村”、“放心店”、“放心社区”。、进一步搞好全街道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普查登记。以村和社区为单位,进行逐户登记,分类汇总,列入电子文档,上传街道食安办。同时将各行业规范化要求和制度发放到位。、进一步加强对全街道范围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督察检查,除街道统一组织的活动外,各村、社区每个季度巡查一次,并且做好检查记录,发放整改通知书,建立好食品安全检查文档。将食品安全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进一步加强食品在种植养殖、猪肉市场环节的监管。结合海陵区开展“农产品质量建设推进年”活动,充分发挥街道农业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兽医站等监管作用以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大户示范作用,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不断扩大认证产品规模,在丁冯村无公害根叶菜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建好魏徐村优质无公害葡萄园基地。对蔬菜种植农户实行使用无公害农药补贴,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蔬菜农药残留,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兽医站坚持对辖区内猪肉市场的监管,坚持对辖区内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大户的防疫、防病和指导工作,力争在区“农产品质量推进年”活动中,让市民们吃上放心菜放心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社区家宴的卫生监管,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一是做好对民间厨师的调查登记和培训;二是做好举办家宴户的申报(聚餐30人以上);三是做好对举办家宴户的食品卫生检查,卫生指导工作,并且做好检查记录。、进一步做好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的迎检工作,切实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扎实、制度健全、开展工作到位。同时按照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目录要求,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台账、软件、资料齐全。
第三篇: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一、坚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分段负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对乡镇政府以及部门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食品安全工作要点。二要积极探索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组织保障机制、综合协调、督促考核以及责任挂帮包保机制等。三是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件)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提高依法处置突发安全事故(件)的能力。四是突出重点,加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及城乡结合部监管工作力度。
二、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强化各环节的监管
(一)强化种植养殖环节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农产品源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管好农兽药市场,杜绝高毒高残留农兽药经营使用。开展产地产品监测,建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追溯制度。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开展好农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检验检测,杜绝药物残留超标产品上市销售。
(二)严格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坚决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黑窝点和非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小作坊安全监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抓好重点食品质量监督检查,确保质量安全。进一步规范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县城屠宰点要完善设施、设备和管理,力争尽快达标。各乡镇要加强屠宰点的管理,落实屠宰上市畜禽的安全检测工作。
(三)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流通秩序。坚决取缔食品无证照经营,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全面推行对食品经营主体的信用分类监管。对不符合有关规定和质量有问题的食品严禁上市销售,建立和完善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消费者维权工作,依法处置市场纠纷。继续加大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景点、食品批发超市、集贸市尝车站、学校等重点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努力营造食品放心消费良好环境,工作总结《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四)严把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关。继续加强餐饮企业安全管理,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监管有关法律法规,推行餐饮业建立进货台帐、加工记录和留样制度,全面推进村居自办宴席申报登记备案检查制度。县城餐饮及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率达100%。学校食堂和县城餐饮经营单位原料进货索证索票率达100%。
(五)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要巩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积极组织开展以粮油、肉、豆制品、水产品、饮用水、儿童食品及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品种为重点品种,以城乡结合部、边远农村、学校及其周边环境为重点区域,以制假售假、无照经营、滥用添加剂和非食用原料等违法生产经营活动为重点整治对象,以重大节日、重要活动为重点时段组织开展联合专项整治活动。
三、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要深入开展药品市场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坚决打击各种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加强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监管工作,做好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工作,规范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病例报告工作,加强特殊药品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药品、保健品广告行为,严肃查处超范围经营及非法行医行为。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食品药品安全的氛围 要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加大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典型案例,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五、继续巩固和深化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建设 进一步巩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建设。要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建设工作制度和机制,实现县乡村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全覆盖,确保村(居)民食品安全。要按照县人民政府《习水县食品药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加强职能部门对包保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的指导、督促和协调,促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推行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按照《习水县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配套相关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和应急工作体系,创造条件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追究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要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综合考核,与总体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发生责任事故,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篇:2012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12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创建省级食品放心区活动为抓手,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中心任务,加强组织管理,完善体系建设,做好监测检测工作,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做好应急保障和宣传工作,落实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进一步增强企业及行业的自律意识,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健全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责任
一是落实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创建办公室人员、经费;二建立“一专两员”镇村食品安全监管和应急网络,落实机构、人员、制度、职责;三是明确工作任务。食品安全纳入议事日程,对食品安全有计划部署、有检查考核、有经费保障;四是全面落实镇(办事处)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统筹协调,区、镇、村三级联动,整体推进,确保食品安全。
二、加大工作力度,开展专项整治
一是继续抓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乳制品、豆制品等专项整治,加大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查处一批大案要案,解决群众关心突出问题;二是加强行政执法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衔接,对发现的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向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立案侦查,移送率100%。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全程监管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认真开 1
展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开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整治;建立健全农产品经营店索证索票制度;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全力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加强日常监管,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可追溯率100%。依法对食品生产、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实行生产许可制度,食品生产、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率100%;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备案率100%。全面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作坊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监督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3、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坚持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乡镇以上经营户持照经营率达100%,城区农贸市场摊位挂牌经营(含临时许可)率达100%。规范食品经营者经营行为,所有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率达100%,所有食品经营单位建立和落实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率达100%。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对所有食品经营单位监督巡查覆盖率100%,对无照无证食品经营单位的查处率达100%。提高食品监测品种覆盖率,全面扩大食品质量监测范围,强化对散装食品、生鲜食品、清真食品的抽检。基层工商所正确使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
4、食品餐饮服务环节监管。严格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对餐饮单
2位、集体食堂和学校食堂加强监管,对达不到许可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对无证餐饮单位坚决予以取缔;强化餐饮单位日常监管,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餐饮单位按规定品种和范围对食品原料进货索证率达100%,对购进食品原料进行验收率达100%,对购进和使用食品原料建立台账登记率达100%;餐饮业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上岗率100%,餐具消毒合格率100%;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对所有餐饮经营单位监督检查覆盖率100%,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使用添加剂情况的监督检查率100%;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无证餐饮经营单位的查处率达100%,对超标准使用添加剂的查处率100%,对餐饮经营单位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查处率达100%。
5、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监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管理规范,检验检疫和屠宰程序符合规定,进厂病害猪肉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出厂肉品合格率达到100%;超市、农贸市场、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肉品100%来自定点屠宰厂(场),乡村市场出售肉品检验检疫率达100%。
6、保健食品监管。严格产品市场准入,加强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开展市场产品质量监测评价和监督抽检力度。加大对保健食品违法宣传和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四、建立快检中心,强化应急管理
一是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制定统一检测计划,落实检测经费;二是开展重点品种食品检验检测。农产品、食品生产加
3工、流通和餐饮服务各环节基本品种抽检覆盖率达60%,基本品种安全指标抽检合格;三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网络,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四是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风险监测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对可能造成的食品安全危害发布预警信息;五是建立区、乡、村三级应急管理网络,部门分工明确。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及时查处食品安全事故。组织开展Ⅳ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加强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五、建立长效机制,抓好示范创建
一是厘清分段监管职责,排查食品安全监管盲区,分清职责、明确界限,制订食品安全规范性文件,解决部门之间在法律执行过程中职责不清问题,切实消除监管真空和盲点,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实现全覆盖、无缝监管,创新食品安全监管办法,探索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二是畅通举报渠道、发挥消费者监督作用。制订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实行举报奖励制度,食品安全事故投诉处理率达100%,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状况满意率达到80%以上;三是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开展食品安全示范镇、社区、学校、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等示范点创建工作。
六、搭建信息平台,做好宣传报道
一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收集全区各监管部门和各镇(办事处)监管信息,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制定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发布渠道,向人民群众及时提供食品安全监管信
4息;二是重视食品安全宣传报道,制定计划,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及时客观报道食品安全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各界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消费信心,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第五篇:2007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推荐)
文章标题:2007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食品安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安全工作全局,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食品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照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和“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措施,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向更深层次拓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工作目标
通过各监管部门和各乡镇的共同努力,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信息体系和信用体系基本建成,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重点食品的抽样检测合格率显著提高,全县食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食品产业既快又好发展,群众饮食安全得到保障。
具体工作目标是:
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控制在5%以内,兽药残留平均超标率控制在7%以内;
县城生猪进点屠宰率达到98%以上,县城牛羊进点屠宰率达到90%以上,县城家禽进点屠宰率达到80%以上;
地产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酱油、食醋达到89%以上;
地产食盐、味精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8类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许可证现场审查通过率达到90%以上;
餐饮单位(接待能力在80人以上)量化分级率达到90%以上,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的《清真食品准营证》办证率达到95%以上;
县城大型市场、超市进货索证、索票率达到90%以上;乡镇达到
80%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重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政府责任网、部门监管网、群众监督网“三网”建设,抓好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监控,从根本上促进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
1、建立网络,完善制度。2007年底全县所有的乡镇建立食品安全协调机构,构建农村食品安全“责任网”;部门监管重心向农村下移,划定监管责任区,明确监管责任人,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要继续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对照责任书,按照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的要求,将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村、每一个居委会、每一个科室,乃至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实现责任共担。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畅通举报投拆渠道,充分发挥全县142个行政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和协管员的作用,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筑有效的“群众监督网”。
2、重点抓好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控,从事后监管转向事前预防,农村食物中毒事件要有大幅度下降。
3、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制定《食品安全示范标准》。2007年在全县创建1-2个食品安全示范乡。将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农村市场食品质量水平。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学校食堂、家庭聚餐和分布在农村的小餐馆、小食品店、小加工作坊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有效遏制过期变质和有问题食品流入农村市场的不法行为,净化农村食品市场。
(二)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专项整治为载体,以群众需求量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食品为重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日常监管,进行集中整治。要突出“四个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同时抓住上抽样检测合格率低的酱油、醋、枸杞等品种不放松,采取重点区域重点整治,重点品种逐项整治,重点问题督促整治的方法,推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抓专、抓实、抓细。
四个重点是:一是突出农村集贸市场,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严厉打击和查处农村食品市场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净化农村食品市场。二是突出“两边”和“两堂”。即县城周边和学校周边,学校食堂和农民工食堂。三是突出四品。即散装食品、儿童食品、熟食品和清真食品。四是突出“五小”。即小作坊、小市场、小餐馆、小超市、小食品店。
八大工程是
1、由安委会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以以下七大工程为支撑,实施“城乡市场综合整治工程”。
2、由农牧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实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
法》,加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强化溯源管理。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3、由质监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实施“食品加
工企业普查、审核、验收工程”。坚决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力争在年内基本取缔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非法小作坊,全面消除乳制品、饮料等食品的无证生产行为。
4、由工商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实施“农村集贸市场整治工程”。认真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年”活动,狠抓“两边五小”(县城周边、校园周边;小作坊、小市场、小餐馆、小超市、小食品店)和“四类食品”(散装食品、儿童食品、清真食品、熟肉制品)专项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
5、由发改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配送工程”。规范食品进货渠道,减少农村食品安全隐患。
6、由卫生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实施“餐饮业洁净工程”。推进对餐饮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改进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和各类小餐馆的卫生监管,推进“放心碗”工程。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7、由粮食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清理街头早餐摊点,规范整顿早餐市场。
8、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实施“食品安全宣传年活动”。在县电视台开辟食品安全专栏,培养一批信息员,让食品安全下农村、进社区、进学校,从基层和基础抓起,深化食品安全宣传面,切实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增强食品安全自我保护和参与能力。
(三)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工作。探索建立覆盖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以高风险食品和日常消费量较大的大宗食品为重点监测对象,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客观真实了解我县食品安全状况。汇集整理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的例行监测和执法监督抽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有针对性地实施食品安全动态性和预防性监管。进一步深化重点食品评价性统一抽检工作,扩大品种检测范围和检测批次,对检测合格率低的品种,请专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及时整治。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系统和保障系统,对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等发展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和分析,适时面向社会发布预警公告,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险因素,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全面提升我县食品安全控制水平。
(四)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信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对工作交流、绩效评价、抽样检测、事故查处、督查督办等信息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实现部门间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二是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报告、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制度建设,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和保障处置系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网上直报。三是深化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总结推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典型经验,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信用监管档案,建立以法制和道德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设立企业食品安全诚信奖和义务监督员举报贡献奖,褒奖诚信,惩戒失信。大力宣传诚实守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失信企业,给予“黄牌”警告,对违法企业要依法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坚持创新,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领导平台的作用,强化监督检查、督查督办、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不断强化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围绕食品安全工作的全面深化、细化,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以量化数据为考核依据,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对地方政府,重点考核是否将食品安全责任制纳入当地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是否到位、重点食品抽样检测合格率是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是否规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查处是否及时和食品安全信息报送、督办事项落实情况等。对相关部门,重点考核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履行、食品安全工作安排部署及落实、重点工作量化指标完成、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推进落实和食品安全信息报送情况等。优化考核方法,将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紧密结合,邀请人大、政协、监察等单位领导和食品安全专家,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暗访检查,将平时暗访、督查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绩效评价体系。努力构筑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严格自律、社会共同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长效工作机制。
(二)切实抓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一是落实地域监管责任。进一步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在全区将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乡镇一级,建立健全自治区、市、县、乡四级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并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二是落实环节监管责任。按照“谁监管,谁负责”和分段管理的原则,分工负责抓好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推行部门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食品安全片区责任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三是加强日常监管。加大对食品批发市场、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频次,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及时查处,限期整改。四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现场观摩活动,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
(三)培育生产经营主体的诚信质量意识,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制定《诚信企业评选奖励办法》,树立典型企业。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和法律法规培训,把依法监管和为企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地产名牌食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强有力的监管,不断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的诚信、质量意识,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以提高我区食品产业工业化程度来保证食品安全。
(四)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充实食品安全工作力量,加大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地方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的投入,切实保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办公办案、监督抽查等经费,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监测技术条件。切实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到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食品安全的氛围。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加大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食品消费观念,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通过聘请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等形式,发动社会力量共同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食品安全工作的典型,从正面加大对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典型案件,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2007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7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