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初中歌唱教学中有效引入声乐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关于高中歌唱教学中有效引入声乐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武威 七中 李红庆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背景——新旧理念的冲突,知识技能与审美情感的较量
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具体突出了一切以审美为核心的原则,淡化了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倾向,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到了次要的位置,重视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以及音乐学习中的实践与创造。一切围绕情感体验为中心,以情感贯穿主线的教学形式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不胜收的情境创设模式令人眼花瞭乱,;活跃课堂氛围的激趣形式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可新课改多年年了,这种热闹、活跃、追求形式但缺乏内容与效率的课堂,让我们在惊叹其表面的奢华之余,不免陷入一种深深的沉思之中。我们知道,传统的音乐教学表现出纯知识性传授的专业化倾向的极端。除了识读乐谱,乐理、和声的教授,除了歌唱技能的传授,除了知识与及技能枯燥乏味的讲解之外,很难看到音乐艺术情感外衣的绚烂。而新课改在“一切以审美为中心”号召下,走向了唯情感体验的极端,走向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表面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的肤浅的表象,我们需要掌握什么知识,我们需要学习什么技能,我们需要在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维度中达到何种程度的学习目的,似乎这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
如此看来,传统教学观念也好,新的课程理念也好,都使现实中的音乐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离开审美情感体念的传统教学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丢开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新课程,使学生在歌唱教学上变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的无病呻吟,情感体念变得肤浅与麻木。“授人以渔”却方法、态度不得当;“授人以鱼”却又因僧多粥少,仍使其饥之饿之,空乏其身。
因此必须以“授人以鱼”的良善之心的去“授人以渔”,方能使其习得精湛的“渔之技艺”,自给自足,自食其力,丰衣足食;即新旧课程不是相互对立与排斥的,而是相互借鉴、渗透、融和的。唯如此,才能使得音乐课堂异彩纷呈,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并不断学习与探索音乐艺术奠定基础。
在高中歌唱教学的现实中,这种教学理念的认识与冲突尤为强烈。我们知道,歌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也喜欢上歌唱教学课,但一般形式简单,程序单一,内容肤浅,尤其缺乏歌唱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训练。但凡需要量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时,大多采取回避或一带而过,使学生的歌唱意识习惯和
技巧技能没能得以养成和提高。初根据笔者的所见所闻和调查研究,高中的音乐歌唱教学课上课几乎不再对学生进行歌唱发声训练和歌唱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很多老师在歌唱教学方面缺乏起码应有的歌唱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修养,高中歌唱教学大部分只停留在一种随琴或跟随录音鹦鹉学舌般的跟唱形式,对于那种违背嗓音发声规律的喊唱、漏气、音高音调不准、面无表情、了无生气等等不良现象,很少有老师会停下来并运用合理的知识与技能加以纠正,让人不可理解的是,他们辩解道——如果进行歌唱技能训练便陷入了传统歌唱教学的泥沼,与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了。由此一来,便使得我们的新课程音乐教学陷入到一种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却没能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储备与技巧、技能的提升。
但是,,歌唱毕竟是声音的艺术,不从声音的训练着手,不培养同学们养成正确的歌唱意识和歌唱习惯,,就不可能把歌唱好。古人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唱好歌,,不先把“人声”这件乐器训练好、调整好,,是无法让学生唱出美妙的声音的。虽然“以审美为核心”是新课程中的核心理念,但是如果不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储备与技巧、技能得提升,我们又拿什么来进行审美表现。
因此,高中歌唱教学绝非我们一般认识中的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会一首歌那么简单,它绝不应仅仅是一种“授人以鱼”式的简单的歌曲教唱;它不应仅局限于唱会一首歌,更应该提升到把一首歌唱好,唱得声情并茂;它应有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完整渗透,应有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与系统的呈现,应是一种具备技能技巧、方式方法的音乐审美表现及情感体验,是一种“授人以渔”式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渗透贯穿的普及音乐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音乐之根在于歌唱。
(1)、在高中歌唱教学中进行声乐教学法有效运用的必要性。
歌唱教学是高中音乐课的基本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从这一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要学生达到此要求而不进行有规律的、较为规范的发声练习,,不进行长期的歌唱意识与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来说没有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发声训练和良好歌唱意识培养的学生唱歌时会出现有,音色不统一,,音域难以拓展,音准难以把握,高音不敢唱或者高音不易控制,不能应用均匀、连贯的气息进行歌唱等现象。而高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歌唱引导,不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发声训练,学生的歌唱水平和歌唱素养不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学生唱歌时有时会大声的喊唱却全然不顾音高、音质、音色,,有的则喜欢虚着嗓子毫无闭合力度的轻声哼唱,到了稍高的音区少数学生会运用假声唱上去,,但是缺乏一定的力度与共鸣。而有的就用低八
度演唱。再加上没有气息的支持,学生们经常乱换气,发出来的声音苍白、干涩。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基本的发声方法,不会运用混声的技巧造成的。因而,在高中生中能够比较完整且具有一定方法技巧去完成一首歌曲的艺术表现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几乎很难选出,这就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师对于歌唱教学的严重缺失。
也许有人认为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歌唱发声训练不合时宜,也许还会固执的认为声乐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那是专业音乐院校要做的功课,跟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的,进行正确歌唱意识的培养和良好的歌唱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甚至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可以系统而规范的进行了。这一点从活跃在荧屏上许许多多少儿歌唱的明星身上可以得到验证,难道我们能认为他们没有经过系统而规范歌唱训练便达到了这种歌唱水平了吗?显然不是。因而对于已然错过了小学教育和初中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我们音乐老师有责任和义务来弥补他们在歌唱方面已然存在的种种劣习和不足。而要培养学生们正确的歌唱意识和良好的歌唱习惯,我认为在高中歌唱教学中有效地引入声乐教学法必然会有着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效果。
(2)、提升歌唱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音乐之根在于歌唱。
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歌唱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一个更深入的音乐文化只能在歌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音乐之根在于歌唱。“歌唱本身又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使中学生学习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种能力等等。所以要充分重视歌唱教学。”
对于音乐课来说,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歌唱,只有首先学会歌唱才能对音乐课的其他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更足,体会更深刻,进步也更大。“唱歌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富有表情的歌唱,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最能感染教育少年儿童„„”因此,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方一些国家也大力推崇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歌唱是音乐之根”。匈牙利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就体现了歌唱的重要性,因此推动了匈牙利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德国早在几百年前就对歌唱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德国如果不是在几百年间系统地在学校推进歌唱教学,他们的音乐文化不会发展到现在水平。”福玛·阿克文斯基(十三世纪)有过更为肯定的论断:“不会唱歌就像不会阅读一样,是件可耻的事。”
国外很多专家关于歌唱教学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有过如下精彩论述:
“在所有乐器中,嗓音是与生俱来的最古老也是最崭新的‘乐器’。它是现成的自我表达工具,也是演唱者和听众进行交流的方式,因此是最本质的,同时也是最容易使用的。嗓音是最惹人喜爱„„的乐器。”(阿什沃斯)。
“人声是唯一一件有情感、心灵和灵魂的‘乐器’。”(库克)
“我认为声乐教师应该越来越注重让孩子把唱歌当作一种文化资产来学习。最好的训练就是让他们学会控制好歌唱时的心理和生理活动。”(萨米尔)
“学习声乐最主要的原因是能从中得到至高无上的快乐和满足。”(克里斯蒂)“很多人认为,学唱歌不仅能通过深呼吸促进身体健康,还能通过情感的放松和随之而来的愉悦促进精神健康。”(罗斯)
“歌唱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理想的契机,歌者与观众的交流的确是促进社会完善的最有效的手段。”(格里兰)
“歌唱是完整的音乐教育的天然基础。它还促进自信、增进健康和排除情感抑制。”(巴纳德)
大都会歌剧院的爱德华·约翰逊主张“人人学唱”,他认为,对于一般人,他可以增进人的幸福感,是文化和教化的标记。肖主张歌唱能力潜伏于每个人的身上,“嗓音器官的生理官能,在歌唱与讲话中基本一样。”因此任何能讲话的人就能歌唱。莫维曾说到:“人人都能唱,良好的嗓音在于正确使用嗓音而不是专业歌手喉中具备而非歌手不具备的某些附加物。我们知道并能有根据地说任何正常人都能发展出一幅良好的歌唱嗓音。”纽约歌唱协会赞同此观点。
美国歌唱教师学院在1933年发行的一本小册子上列出了赞同非职业性学习歌唱的若干理由:
歌唱有益健康,它促进深呼吸,从而发展肺部并清洁血液;歌唱促进良好的体态和优美风度;歌唱增进面部的表现力和头脑的生气;歌唱促进沉着和自信,通过克服困难发展个性;歌唱改善讲话品格,它丰富语言,改善吐字;歌唱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的能力;歌唱改善解释性判断力,这是由对歌词和诗歌的较深理解而激发出来的;歌唱发展对伟大歌手们的艺术的欣赏;歌唱促进对音乐的兴趣;歌唱提高个人境界;歌唱净化感情,对个人,是一种重要的自我表现手段;作为一种娱乐手段和方式,歌唱可以自我满足。
由此可见,歌唱教学是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并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大力地正确地运用歌唱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音乐普及到每个角落。达到教育的全面性、普及性的要求。“正确的运用歌唱教学,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技能、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基础作用,也是为培养音乐家打造坚实的基础。歌唱教
学不仅能促进中小学教育中德育、美育的培养,更主要能协调各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其他形式不可比拟的,只有把歌唱教学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首位,才能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加快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
因此改善和加强高中歌唱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高中歌唱教学中进行声乐教学法的有效地贯穿与渗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步骤、人员分工及条件分析。
1、内容:
(1)、课标中关于高中歌唱教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理解思考、正确解读及科学定位。(2)、高中阶段影响歌唱正常发挥的种种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的探索与发现。(3)、高中阶段歌唱发声中不良歌唱现象和歌唱习惯的总结归纳。(4)、高中生常见歌唱弊病的成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的研究。
(5)、古今中外经典、精辟的声乐教学理论著作及教学观点的研读、归纳、总结反思。(6)、当今世界关于歌唱教学优秀教学法的学习、萃取、借鉴和运用。
(7)、积极努力探索声乐教学法有效运用于高中歌唱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论文。
预期目标:通过声乐教学法的在高中歌唱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实现学生科学运用歌唱的基本演唱技能,协调身心,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表现歌曲,培养学生在歌唱课上的自信心和勇气,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享受生活,奠定基础。
2、研究步骤:
1、研读课标的,理解新课标精神和理念;
2、学习古今中外各类声乐文献,总结归纳各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以及理论指导。
3、灵活运用声乐教学法,解决学生中常见的歌唱陋习,建立正确的歌唱意识,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4、课题研究中的不断反思总结。
5、课题论文的撰写。
3、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属集体研究成果形式,所有研究的过程均由以下11人进行与承担。组长:李红庆 组员:杨鹏 赵正媛 刘倩 范慧芳 杨玉花 道嘉玮 王晓雪 梁燕屈玉祖
负责具体事项:
(1):购买、收集、搜索及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2):向名师、名教授取经求学,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与综合素养。
(3):各项知识技能的内容、目标及有效教学手段的总结归纳、实践论证。(4):关于歌唱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学法有效运用心得体会的及时反思与总结,各项内
容的论文撰写。
4、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单位领导对于教学科研的重视,对于青年教师不遗余力的大力支持、帮助与推崇。(2)教学硬件的配备完整,资金的厚实基础。(3)书籍、音像资料、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全面。
(4)课题负责人厚实的专业功底,对音乐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和满腔热情,具备一定的教研论文写作能力及较前沿的音乐教育思想和理念,进行过一系列的教学反思及教育论文的写作,能够用理性的认识和感性的外在表现实施课题研究研究。
高一音乐课题研究过程材料
关于高中歌唱教学中有效引入声乐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2011年4月
------
第二篇:声乐教学歌唱思维研究论文
【摘要】声乐作为当代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形式,逐渐受到各大高校的教学重视。在声乐教学内容中,学生的歌唱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进化史有初步的了解,掌握自身的歌唱思维运用实际,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实质的训练技巧,让学生掌握重点音乐的理论基础,学会怎样和声、怎样唱歌、怎样把握好每一场表演的节奏。本人根据多年的声乐表演经验,对高校模式下声乐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及如何提高学生歌唱思维意识的策略做一些深层次的探究。
【关键词】高校;声乐;歌唱思维;教学声乐
和一般的歌唱的形体训练时,需要教师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更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把握歌唱的节奏,用心感受每一首曲调的温度和艺术气息,找到自我的表演感觉,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让学生主动爱上音乐,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基础的声乐技巧,不断提高歌唱能力。
一、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
在练习声乐时,教师要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就要训练学生的唱歌基础能力。首先,歌唱的呼吸。呼吸在歌唱中极为重要,唱歌的“换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把这个过程做好了,才能找到唱歌的感觉,全身心在放松,呼吸做好了,每句歌词都能理得很清楚,歌唱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许多应用软件都能帮助学生练习“换气”,比如“唱吧”、“全民k歌”等,这些都是极好的练习换气的歌唱软件,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电子产品上下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放松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音色的感知和增加学生的歌唱兴趣。吸气主要用到的是“闻花式吸气”,对于学生刚接触到声乐,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而且很多同学的音乐基础不同,肺活量也不一样,在训练音准时,容易吸气浅,肩部与胸部同时上提,降低了音色的效果,为了防止这个现象出现,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训练质量,让学生在日常说话和唱歌时就要注意换气的节奏感,形成一种唱歌意识和习惯,才能在真正表演时找到自我感觉,充分发挥实质的歌唱技巧。日常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坚持的是让学生回家体验平躺在床上或者地上都能做这个练习,方便学生进行训练和提高,随时随地都能训练“换气”这个唱歌基础的过程,为更难的声乐学习做准备。
二、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
“气流的交互”也是声乐练习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在唱歌时尽量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做好呼吸的节奏,调整好合适的气流交互过程,将气吸到肺的底部,保证每次发声都能顺畅,以至于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全身肌肉能都协调配合声部发声,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为换气做全面的基础保证,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在日常训练中就要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适应正规的歌唱舞台表演形式。声乐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端正身姿,找到自信,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在唱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背部要挺立,呈现亭亭玉立的状态,不曲弓驼背,而且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主要靠腹部的力量和声带发声。只有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歌唱能力的训练力度和教学,才能让学生逐渐适应声乐的演唱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合适的演唱规律,把握自己的声带特征,提高自己和展现自己的实际能力。
三、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
教师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让学生体验经典乐曲的魅力和艺术形式,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比如五月天的《倔强》、陈奕迅的《k歌之王》等都是极具旋律的经典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比拼,从这些歌曲中找到换气规律,发现歌曲在演唱时需要注意的方向和节奏,从歌曲中找到舞台表演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在唱歌时,学生能明显地感觉好像腰部长粗了,这就表示腹部是配合声带进行“发声”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才能感受到这个力量。教师要训练学生,在日生活中体验这种感觉,当平躺着的感觉找对了,就能形成惯性思维意识,在站起来做这个吸气的动作时,也就更有把握了。而且呼气的频率也能靠日常的训练来提高节奏感。唱歌者在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些都是学生日常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经常去KTV这种练习唱歌的地方,既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也能锻炼学生的唱歌思维意识,让学生在练习时更专注,更有信念感。
总而言之,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实质的训练技巧,找到舞台的感觉,合理地规划高校音乐的教学策略,对音乐课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满足学生的音乐求知欲,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并不断地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逐步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触发听觉感受,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铁.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J].山东工会论坛,2015,(3):12-15.[2]徐龙.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6):26-28.
第三篇: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应当采用更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加深教学的成效。在实践中,启发式教学法逐渐受到了重视,能够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旨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含义出发,总结了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声乐教学;实践应用
教育作为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往往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在声乐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优秀人才,诸多的教育者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致力于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成效。但是,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使学生能够在声乐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则必须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音乐等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步。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含义
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和客观的学习规律等诸多因素,采用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以此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借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增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式教学往往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通过种种方法,促使或者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启发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方法巧妙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教学的综合性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声乐教学相对于其它科目的教学而言,其内容往往更加抽象,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及时理解并吸收相关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采取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法生硬、死板的特点,能够用更加切合学生思维模式的途径,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等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二)提高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往往都可以采取不同的具体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同时,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将教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理解,并进行吸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同时增加了成就感和满足感,更容易提起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此外,启发式教学也着重于强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带给学生美好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激发学生对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拓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也具有主导作用,因此,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往往跟着教师走,容易形成固化的定势思维。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思维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形成对于相关知识、技法等的正确理解,这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以更加多样化的思维面对学习的内容。这才是真正地“授之以渔”。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善用形象的语言
声乐本身就是要用声音去表达自身的情趣、对生活的理解,并感染他人。因此,教师本身不仅需要具备较为深厚的声乐功底,还应当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教学过程中比较生硬、专业化的语言转化为更加切合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兴趣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声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气息等的专项训练,其内容都比较枯燥,如果教师采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还容易使学生因为学习受挫而打消其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更加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形象诙谐的语言,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相关的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还有利于形成对于学生的启发作用,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例如,在训练学生将声音靠前唱时,教师可以避免传统教学语言中的枯燥性,转而使用形象生动、诙谐有趣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画圈,然后再抛向前方”。简单的转化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训练的捷径,还能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二)创造合理的情境
声乐是艺术的一种,往往有其产生的特定情境。而教师也可以将声乐教学的相关内容转化为与之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的氛围中受到引导和启发,并逐渐形成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情境的创造也有利于打造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拓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具体。情境的创造不一定需要借助过多的道具,往往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等的指导就可以完成,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其能够产生教师预期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师创造的情境收获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气息下沉的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造,将刻板的练习方法用更加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训练的成效。为了避免学生用错误的方法将气吸到胸上,教师可以创造闻鲜花芳香气味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做出相应的动作,继而进行正确、有效的气息练习。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表达,是声乐的一项重要功能,同时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要想达到启发式教学的良好效果,激发情感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受到相应情感的感染,学生在声乐中表现出来的艺术才会具有更大的魅力。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不足,因此,教师往往需要在激发学生情感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情感的激发往往并不是一个直接的过程,甚至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要想使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和充沛的情感投入到声乐的学习和训练当中,激发情感的方式应当是多变的,或直接,或婉转,或激烈。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学生不同的启发,才能使其情感的表达更加符合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曲目意境。例如,曲目《大海啊故乡》是一个质朴深情、平易亲切的曲目,在进行该曲目的训练时,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对母亲、祖国、家乡、大海的感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母亲的影片等形式,以“母亲”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情感,并逐渐上升到对于家乡、祖国的情感,最终形成完整的情感层次,促使学生表达出浓厚的感情。
(四)组织多样的活动
声乐的学习并不是死板的,也不是仅属于个人空间的,应当严禁类似“闭门造车”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来自于实践的启发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形式。无论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声乐练习的教学,教师都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的举行,带给学生不同形式的启发。尽管学校的教学设施、场地、课时等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作用,但是,教师仍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不同的活动,如竞赛、表演等等。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收获经验,还能使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更加主动的方式弥补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师可以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民乐演唱大赛,使同班甚至同校的学生能够同台切磋技艺、进行交流。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中,促使学生从他人的长处受到启发,并对自身的声乐技能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
四、总结
声乐教学由于自身特点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代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应当更加认识到让学生发挥主体功能的重要作用,因此,启发式教学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其学习兴趣、锻炼其思维方式。但是,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样的选择或者组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歌,王朝辉.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方法[J].北方音乐,2015,(01).
[2]谭锡颐.浅析情感表达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1).[3]周劲飚.开启声乐艺术大门的钥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22):160.[4]杜慧,段维.启发式教学法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3,(09):178.[5]俞子正.歌剧长河—从达芙妮到图兰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刘鑫.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J].黄河之声,2015,(1):26
第四篇: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要:在概念声乐教学要解决的声音,唱歌技能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心理因素在演唱会。歌手胆小,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一系列心理异常,它会影响唱歌正常进行。唱歌和歌唱心理素质的成功有直接关系。文件强调这对学生具有良好的歌唱技巧和技术,但也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关键词:声乐教学文化心理素质歌唱的歌唱训练,艺术规律,在实践中的心理变化,是提高音乐会的艺术技巧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与艺术实践证明了的客观事物,周围物质的影响,并产生各种不同的将显示随着心理的形式,如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唱得不好,离开老师找不到唱歌的感觉,有意识的感觉意识。这也是一种依赖心理的人的一切行为的结果,住在心理移动支配和控制,心理活动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实际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人类行为的表现;对人的行为表现的不利影响,甚至破坏。声乐表演艺术的该名男子是一个高度立体性的表演艺术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的歌手的影响 歌唱心理问题一直是影响和制约正常水平的发挥,如缺乏信心,歌手演唱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良的心理往往发生在初学者和性格比较内向的歌声身体。他们通常生活和学习,可能表现出自卑,悲观。教师和广大市民,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优柔寡断,消极情绪达的前脸不到适当的刺激,有没有在影院的强烈愿望的表现时,甚至手脚冰凉。不愿发挥。唱歌缺乏信心,并最终导致失败。这些学生是在事实上声乐技巧,有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不能显示。主观因素,重要的是唱歌的心态能平衡。在客观条件,教师不可忽视的水平和能力,为您和学习环境,每天音乐。这歌声是令人愉快的活动,教师首先应该是充满激情的教态和学生唱是必要的激励教师的愿望。良好的理由善于鼓励学生唱歌曲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在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统一唱歌,唱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使用的气息,音量控制,歌词的正确发音,表达风格一致,这首歌的心情表达的准确性,以调动学生的歌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唱的热情。经常使用,以鼓励学生的信心逐渐增加,调整自己的状态,排除杂念和干扰,心静,神,而是集中精力,循序渐进到声乐学习声乐表演,不同的观众,尤其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紧张,因为出现故障或由于各种原因不敢阶段造成的,那么你就需要自我调节,调整他们自己的的心态,消除恐惧通常在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二)不良的心理品质唱歌的原因 歌唱心理是指歌唱有关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次演唱会是非常好的,通常在课堂上唱,表演自由,但你想显示一个启动前出汗的手,双腿发抖,紧张,和未来卡等,使所有国家舞台耗尽,根据不同的人经常玩混乱和舞台。这场音乐会是一个典型的情绪压力是心脏质量是有问题。我知道的心理状态是不奇怪的,但不是病态,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从心理出发的艺术家,歌手紧张的原因,那就是歌手非常关心人们是如何我的演唱会的评价。“其次,他们缺乏信心或看其他歌手的高水平发挥,我有一个低自尊等,如果平时的基础是坚实,音乐会的曲目熟悉的地方坚定的基础,可以更完整的把握轨道要领,紧张的表现,可以显着减少。相反,他们会挺身而出,以增加紧张。为了避免挫折,这是最好的学习目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设置。这将是头脑清醒来的精神,心情舒畅,促进唱歌的愿望,实现学习,有效地调节心理平衡和唱歌机制。心理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和限制的歌手唱这从学生自己的心理甚至不是因为实际的歌唱能力水平发生了变化。与演唱技巧,歌唱表演,比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取得了出色的音乐会演出,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歌唱水平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理想的精神状态,是很自然的放松不懈怠,不必紧张和恐慌是高度集中的,所以进行的比赛中发挥出预期的标准。
(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唱它既有主观能动因素,但也受客观条件。运动技能两方面的功能,能够唱的主观因素。找到一个会呼吸深呼吸,打开喉咙,技术,吐字如高位置阐明了正确的方式。精确地说,劳的方法,可以了解快速,偷工减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需求将有能力因人而异人不时不应操之过急,急。有一个比较高的技能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必须争取所有的培训机会,并消除一切障碍,克服羞怯,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消除担心这首歌的心理情绪的结果,维持一个和平的心灵潜修的辛勤工作状态,高人大胆,增强必胜的信心。重要的是这首歌唱的心理能力平衡的生理条件的歌声,是好还是坏,等等。在客观条件下,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对你和学习环境的日常音乐的影响不可忽视。面对上述,这是最好的学习目标,设置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这将是清醒的精神,心情舒畅,促进歌唱渴望学习的心理平衡和歌唱机制实现有效监管。避免沮丧。音乐会的艺术魅力和良好的歌曲唱的心理分不开的,如声乐技能培训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声乐教学的重要,我们不仅要学习,学习精细唱歌的技巧,不能忽视教育的歌手的心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内容。我们要让学生通过长期的锻炼,冷静,冷静,稳定,勇于面对紧张的演出实践,一步一步从恐惧到信心,冷静,使演唱会超出自我。参考文献: [1]江俊辉。从心理学透析歌唱心理的研究[J]。一百年的艺术,2004(5)
第五篇: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的实践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高飞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3年第03期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笔者发现初中物理教材由原来的以结论式呈现物理概念和规律变为以探究环节为主的教材编写方式,物理习题也多来自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保留了实际问题的原来的真实情境,更加强调评价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反映出新课改所要求的教育目标的转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尝试适当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努力提高科学教育实效.[HTH]1理论基础[HT]21世纪的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推出,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其中,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提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且在教育评价方面,改变过去仅注重学习结果即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转而同时注重知识学习过程以及能力形成的评价,即变甄别、选拔性评价为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自主地解决各种问题.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认为,在物理教育中,与演算对应的物理教育方式是物理习题教学,而与物理现象对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理教育方式则应当是原始物理问题教学,原始物理问题具有特有的教育价值.在此思想基础上,邢红军教授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已有的成果并结合物理教育的特征,在《从习题到原始问题: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一文中也提出以原始物理问题教学作为整个物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改革突破口的理论观点.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物理学习应重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原始物理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初中学生在解决原始物理问题时普遍感到比解决常规习题困难,常是无从下手,很大障碍就在于不会用物理语言表征它,或者说已经习得的物理模型的迁移性不强.反思我们的教学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缺乏原汁原味的东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鉴于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实践,希望通过本文能对教师有效培养初中生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能力起到帮助作用.[HTH]2教学案例[HT]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原始物理问题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原初的、未被抽象化的现象和事实.但若对初中原始问题也按如此严格的定义来区分原始物理问题和抽象化物理习题的话,我们发现适合初中学生来解决的原始物理问题数量就比较少.因此,实践中所采用的原始物理问题多少略有一点抽象化的成份在其中,重点在于解决原始问题的模型或解题途径是具有隐蔽性的或者非现成的,是需要学生去思考而寻求的.浮力与杠杆的综合题是力学中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生的模型迁移能力、运算能力等要求较高,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更加贴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