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师范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
广西师范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
(桂师院科字[2002]10号,2002年11月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全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保证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并结合我院的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院各单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归口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科技处负责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的规划、经费、审核、界定、联系、检查等宏观管理工作;各使用单位负责日常设备的维护、简单维修、报修、送修、验收和建立维修档案等具体管理工作。
第二章仪器设备维修范围及经费
第三条学院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的专项经费由科技处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维修专项经费主要来源是:
1.学校行政事业费拨款(纳入学校年度财政预算)。
2.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费。
3.仪器设备有偿使用费。
4.学院处理报废仪器设备所得款项。
5.其他划入专项维修经费的来源。
第四条学院行政事业费核拨的仪器设备维修费,根据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实际情况,每年核定一次,拨入维修经费专项。仪器设备维修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设备。随着学院的发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不断增加,维修任务不断加重,院内各单位要努力提高维修费的使用效益,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第五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范围和维修费列支渠道:
1.全院各单位包括服务经营实体(不含自收自支校办企业)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统一归口科技处负责,未经科技处核准,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费票据,财务处一律不给报销。
2.纯用于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的仪器设备维修费从学院的专项维修经费列支。(10万元以上贵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系统除外)。
3.10万元以上贵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系统的维修由使用单位另行向学院申请专项维
修经费。
4.正在进行中的科研项目所购置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维修费从该项目科研经费中列支,科研项目结题后,按本条第2款规定执行。
5.正在建设中的重点学科,用本学科专项经费所购置的仪器设备的维修费用,从该学科专项经费中列支;学科建设通过终期验收后,按本条第2款规定执行。
6.用于经营服务实体的仪器设备的维修费从其经营服务收入中列支。
7.虽列入学院的固定资产大账,但同时用于开展有偿服务的仪器设备(含各单位办班的自购设备)的维修费由本单位计划外收入列支。
8.对于维修费用接近或大于仪器设备残值的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再进行维修。
第六条尚在保修期内的新购入仪器设备的正常损坏由使用单位及科技处联系供货厂家负责保修。属于非正常损坏的,按照《广西师范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损坏丢失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处理,然后报修。
第三章仪器设备的报修
第七条仪器设备的维修程序:
1.报修:由报修单位填写“广西师范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报告单”,经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后,报科技处设备科。
2.界定:由科技处负责界定维修费列支渠道。
3.维修:由使用单位或科技处设备科联系维修,对于维修费≥500元的,需经审计室审核,对≥1000元的,同时需报院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维修。
4.报帐:仪器设备维修完毕并经使用部门检查合格后,按学院有关规定办理财务报帐手续。
第八条科技处对各单位设备报修要认真审核,并及时处理,做好维修记录,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
第九条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设备维修经费,少花钱、多办事,院内各单位要积极组建并培训兼职维修队伍,充分调动我院各单位有维修技能和专长的人员的积极性。学院鼓励院内各单位的职工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承担本单位仪器设备维修工作,各单位对此要予以支持,有关零配件费、劳务费可适当从设备维修费列支。
第十条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院内各单位要充分
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和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做好本单位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小修工作。科技处负责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并进行登记,作为对实验室和实验技术人员考核的依据之一。
第十一条对在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学院给予表扬或奖励,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或维修不及时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止。
第五章附则 本办法由科技处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有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同时废
第二篇: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平台管理办法
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平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规范管理、优化结构、凸显特色,推进我校科研平台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增强科研平台在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升我校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相关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科研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通过集中整合特色和优势科研资源,凝炼研究方向,汇聚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开展学术交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开发高新技术,转化科研成果,支撑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研平台既是我校承担重大科研或工程项目的研究平台,也是本科生研究生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科研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工程中心、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
第四条 科研平台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具体划分如下:
1.国家级科研平台:
国家科技部依托我校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如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研究院、科研服务平台等。
2.省、部级科研平台:
国家各部、委(科技部之外)和自治区科技厅依托我校直接设立的科研平台。自治区区党委宣传部依托我校设立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3.厅级科研平台
自治区各区直厅、局(科技厅之外)依托我校直接设立的科研平台。
4.校级科研平台: 经学校批准依托我校相关单位或由我校相关单位与其它企事业单位联合设立的科技平台。经学校批准设立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工程中心、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
第五条
科研管理处是我校科研平台的归口管理单位,负责管理科研平台的组织申报、立项建设和绩效考核等工作。
第二章 申报与立项
第六条 申报与立项条件
1.国家和省部级、厅级科研平台:符合国家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在国家或省内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和科研特色,制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思路,能够形成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2.校级科研平台:具有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平台负责人在自治区内有一定学术影响,有相对稳定的科研任务和经费来源。
3.与校外企事业单位产学研相结合共建的科研平台,应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共建各方权、责、利。
第七条 申报与立项程序
1.国家、省部级和厅级科研平台:由依托二级学院(鼓励多个二级学院联合)或低一级别的科研平台提出、经推荐,按照学校科研管理处要求,提交符合主管部门格式要求的申报书(或可行性报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书(或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经学校审批通过后,向主管部门推荐申请立项。如有必要,科研管理处可牵头对所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跨二级学院的整合。
2.校级科研平台:由依托单位或科研团队提出,经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推荐,向学校科研管理处提交《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平台建设申请书》。相关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书》进行可行性论证,报学校审批后行文建设。
第三章平台管理与运行机制
第八条 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学校向校内外公开招聘,择优向立项主管部门推荐,立项主管部门聘任;主任由校外专家或校领导担任的,须由一名校内专家担任常务副主任。
基于管理需要,学校可设立专门管理或研究机构,负责对校
内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进行联合管理,管理或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原则上由校领导兼任,并设1名常务负责人。
厅级和校级科研平台实行二级学院与平台合一的体制。平台主任可由依托二级学院院长兼任,或由依托二级学院推荐,报学校批准。主任在与学校签署任期目标责任书后,全面负责科研平台建设和日常运行。
第九条
科研平台和二级学院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科研平台是二级学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二级学院是科研平台科研场所、仪器设备、团队建设的重要依托。
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均应确立1个以上的主要依托二级学院,科研平台和二级学院要互为依托,协调好相互关系,平台要为二级学院学科学位点建设、科研项目实施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提供充分的支撑;二级学院要在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人员和场地配备等方面给予科研平台大力支持。
厅级和校级科研平台在学校科研管理处监管下,由所依托的二级学院管理,跨二级学院设立的科研平台,由所依托的二级学院联合管理。二级学院要在经费、人员、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创新平台重点投入。
二级学院科研人员在科研平台研究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获奖、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须署科研平台名称。在科研平台期间获得的课题立项、科研成果、获奖和获专利以及
转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等绩效,同时计入所在二级学院的科研成果,用于绩效考核。
第十条 科研平台须组建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除重点学科外,其他科研平台须组建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厅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人员组成按相关管理办法办理,报科研管理处备案;校级科研平台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和调整须报校科研管理部门批准。
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审议科研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等。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
重点学科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已遴选出学科带头人的重点学科,由学科带头人负责该学科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事宜;未遴选出学科带头人的重点学科,由所依托的二级学院院长负责该学科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事宜。
第十一条 科研平台实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短期聘用和长期聘用相结合”的人才机制;聘用人员须与主任签署聘用合同后上岗。
第十二条 科研平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鼓励外单位人员自带课题、经费来我校科研平台开展研究工作和科研合作。
科研平台的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设置,必须依据科研平台的研究方向,以解决科研平台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为目的设置,禁止设立自由探索性的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设置须经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审议,采用向校内外招标的方式进行。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立项前要组织专家组评审,专家组应对每个项目的资助价值和拟资助额度合理性作出书面评价。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可鼓励科研人员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并促进学科交叉。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应该设定明确的研究成果目标,并实行合同管理,对不能按约定期限完成或研究成果不达标的项目,实施研究经费退还制度。
科研平台可设置主任基金,主要用于资助校内青年教师从事符合科研平台研究方向、有较大研究价值课题的前期研究。主任基金应采取小额资助、且每年资助总额固定,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不得超过开放基金一般项目的50%,资助总额不超过开放基金总额的20%,常年接受申请,在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实验室主任决定是否资助。
第十三条 科研平台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独立的数据库和网站,作为深化研究、成果展示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载体,制作符合自身特色的宣传材料并及时更新。
第十四条 政府部门依托我校建设的创新平台,主管部门对其管理、运行已有具体要求的,按照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政策与保障机制
第十五条 学校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在岗位编制、建设资金、运行经费、仪器设备、研究场地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对科研平台给予重点支持,努力为其营造良好的建设和运行环境。
第十六条 经人事部门批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可占编设置专职综合秘书、实验技术人员或资料员,人员列入编制管理,经费由学校支付;也可根据需要聘用兼职综合秘书、实验技术人员或资料员,聘用经费从平台运行或管理经费中支出;综合秘书和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或资料员主要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以及科研平台仪器设备、科研资料的管理和维护,保障平台的持续正常运行。厅级和校级科研平台不可占编设置专职人员,一般由所依托的二级学院人员兼任;确有需要的,报科研管理处、人事处和财务处批准,厅级科研平台可聘用兼职综合秘书、实验技术人员或资料员,聘用经费从平台运行或管理经费中支出。
第十七条 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平台可以根据类型、级别和具体需要,分别设立不同数量的科研岗,数量由科研管理部门、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科研平台联合核算确定。进入科研平台的科研人员可申请科研岗;科研岗实行单聘制,在平台研究期间,由平台评定和聘任;科研岗每两年申报、评定一次;科研岗在考核和职称评聘时可全部或部分减免教学工作量。科研岗的设置须由科研平台提出并出台具体管理办法,经科研管理处、人事处和教务处同意,报学校批准后方可设置。厅级或校级科研平台不得设置专职科研岗。
第十八条 科研平台要根据项目具体需求,合理配备科研场地和设备。对于进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的项目,科研平台可出台管理办法,报学校批准后提取一定的管理费作为科研平台的管理和运行经费使用。
第十九条 科研平台日常运行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计划,学校分级分类分别予以资助。日常运行经费主要用于科研平台的日常管理、设立主任基金、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等。
第二十条 科研平台建设应广辟渠道,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与交流,通过成立理事会、校企共建联合研发机构等形式,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与运行发展;企业投入到账的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可按科技开发项目经费给予相应奖励。第五章 考核评估
第二十一条 科研平台主任与学校所签署的任期目标责任书,应制定有详细的任期考核目标。
第二十二条 科研管理处每年组织对科研平台的基地、团队、项目、成果等建设成效进行分类分级考核,经校学术委员会讨论形成考核意见,报学校审定考核结果。
第二十三条 考核合格者学校继续予以各类支持;考核优秀者学校给予一定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上一级平台;考核不合格者须向科研管理处提交整改计划,经审核同意后,给予一年整改期;整改仍不合格者,科研管理处提请学校解聘科研平台主任或对科研平台予以撤并。考核结果同时作为科研平台主任和依托院
系负责人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学校把评估成绩突出、运行和发展前景良好、符合学科建设需要的科研平台列入学校发展规划,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十五条 学校科研管理处根据考核情况或具体需要,可提请学校研究对校级科研平台实施合并或撤销。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如与国家或地方政府相关的文件或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文件或规定为准。
第二十七条 未经学校批准的各类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机构,不得冠用“广西师范学院”校名。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科研管理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广西师范学院仪器设备验收报告单
型号规格
技术参数或性能(配置)要求
生产厂家
(地址,电话)生产日期及产品编号
供货单位
(地此,电话)
发票日期及发票号码
使用部门
领用人
主要用途
领用日期
年月日
验收项目
验收记录
1.包装是否完好(),是否该仪器设备原包装()
2.仪器设备完好程度(有无损伤,损坏或生锈等)
3.附件,备件是否齐全.(列出清单,数量)
4.使用说明书,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列出清单,数量)
5.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配置是否符合要求
6.仪器设备性能及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7.其它(以上未注明的项目)
验收结论(“合格”或“不合格”)及处理意见(“同意入库”或“退货,更换,补齐,贬值”等)
验收人(签字):
验收单位(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设备科记帐
仪器设备分类号
编号
入帐日期
年月日
经手人
备注
第四篇:华中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华中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之一。为了加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及管理水平,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及使用,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合理配置、管用结合的原则,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实验室与设备处归口管理,各院(系、所)应有专人负责保管、使用、维护及帐目管理等项工作。
第三条:各单位要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爱护国家财产的教育,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技术物资管理和使用管理规定,落实岗位责任制,以保证在用仪器设备帐、卡、物相符及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第四条:要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鼓励、提倡自行研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采用新技术和现代检测、控制手段改造原有仪器设备,开拓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研究新领域。
第二章 管理范围与管理体制
第五条:学校各单位(包括科研课题组)购置、自制、接受捐赠、转让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均属本细则管理范围。
(一)单价在800元以上,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能单独使用的专用设备;
(二)单价在800元以下,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技术物资如收录机、照相机等小型电器。
(三)固定资产按原值入帐,运杂费、安装费和修理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内。因加工改制而增加其零配件数量或提高档次或增加性能质量的,按所开支的成本费增加其原值。有的仪器设备如无价格,则由使用单位会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协商核价入帐。
第六条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行校、院(系)、所二级管理体制,各院(系)、所均应有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负责人和管理员名单应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备案,若人员有所变动,应及时将变更名单上报。
第三章 购置计划与技术管理
第七条 各院(系)、所必须按照学校、院(系)、所发展规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科研发展等进行全面规划,依据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和科研课题的实际需要,分轻重缓急作出切合实际的购置计划(包括国内外)。购置计划需经院系实验室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论证后,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汇总与综合平衡。
第八条 科研仪器设备由院系(所)领导、校学术领导小组和科研主管部门共同审批并落实经费,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核。
第九条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必须重新向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申报。无明确经费来源和无设备型号等技术要求的购置计划,主管部门将不予受理。凡是事先未列入计划安排的设备或未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同意而超过预算计划指标的,其主管部门有权拒绝付款。
第十条 无论利用何种经费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均需填写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并需对购置理由、规格型号、效益预测、安装和使用条件及有无常年运行经费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购入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一般设备由使用单位组织人员验收,大型设备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及使用单位、厂方代表共同开箱验收。对于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要查清原因,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办理退、换或索赔手续。
第十二条 便于携带的小型仪器设备,应携带至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办理验收登记手续,不便携带的,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派人到使用单位办理验收手续。仅凭有关单据(发票),不办理验收手续。
第四章 保管、维护、维修和使用
第十三条 仪器设备的保管和使用,必须做到“坚持制度,责任到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对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合理调配权,以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实验室(研究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包括兼职)对所管仪器设备负有全部责任。任何人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准自行使用、移动或调换,未按本规定办理手续,任何人包括各级领导人均不得私自随便借、调走或拆卸仪器设备。
第十四条:各院(系)、所应经常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并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仪器设备的不同性能,做好防火、防冻、防锈、防爆、防潮、防尘、防磁、防腐蚀及防盗和安全用电管理等工作。仪器设备一旦发生损坏、丢失等事故,应保护现场,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查明原因,根据情况,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对大型、精密、贵重和稀缺的仪器设备应建立技术档案,并确定专人保管和使用。第十六条:使用人员使用仪器设备之前,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按规定的操作程序合理、科学地使用。
第+七条:教师和学生到校外进行教学实习或科技协作,所带的仪器设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并经院系(所)实验室主任或主管系主任批准,向实验室管理人员办理携出手续。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一般不得借出校外。
第十八条 教学、科研固定资产每年清点一次,要做到帐、物、卡相符。
第十九条 仪器设备的使用应讲求投资效益,各使用单位要不断提高在用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对长期不能投入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五章 借用、调剂、调拨
第二十条:校内各单位借用仪器设备,由借用单位出具借条(需加盖单位公章),并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备案,借用手续由单位物资管理员具体经办。所借设备应爱护使用,按期归还,若有损坏应负责修复或赔偿。
第二十一条:根据资产优化配置的原则,对于长期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率不高的仪器设备,学校有权调剂处理,以发挥其作用。校内仪器设备需要调整、调动时,本院系(所)范围内的调整,由本院(系)、所解决,到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办理转帐手续;院系之间相互调剂,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核定,并及时办理转帐手续。:向校外实行有价或计价无偿调拨,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同意后呈报主管校长审批,统一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办理,开出调拔单,并将调拨单分别送有关单位和学校财务处,作为帐务处理的依据。
第六章 报损、报失、报废
第二十二条 仪器设备的报废是指经过科学鉴定或按有关规定,已不能继续使用,必须进行产权注销的仪器设备处置办法。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可申请报废:
1、使用年限已超过耐用期,在正常情况下已丧失效能者;
2、经过技术鉴定,属于质量太差或损坏过重,无法修复或修理费用接近、超过其本身价值者;
3、因国家标准改变或任务变化等原因,已不符合现时使用,又不易改作他用,完全失去使用价值者。
使用单位必须组织技术鉴定小组进行鉴定,凡符合报废规定的,填写仪器设备报损报废报告单,经院系(所)技术鉴定并审核,提出处理意见,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汇总上报,经批准后,及时办理注销帐、卡手续。
第二十三条:经批准报损、报废的仪器设备,由原使用单位送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回收库,如有可以利用的部分,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同意后,可拆另他用,以发挥其潜力。不能利用的部分,按教育部规定,统一进行处理,变价收入留作添置固定资产资金。第二十四条:各实验室发生仪器设备损坏、丢失事故,应按有关损坏、丢失的赔偿制度认真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凡不适应现时教学、科研使用,经改造后可以应用或改制成特殊需要的,或原来精度甚低达不到要求,经过改制后确能显著提高精度的仪器设备,鼓励实验室进行改装利用,但仪器设备的改制,必须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方可改制。使用单位必须提出改制的充分理由,科学论证、图纸资料,主要参数,加工条件及经费预算等,经院系(所)同意后,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批。改制完成后,使用单位应组织技术鉴定小组进行技术鉴定、验收,并调整有关帐、卡。还可以作为教学仪器研制成果上报、请奖。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院系(所)及实验室和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办法制定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认真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修订和解释。
华中师范大学
二00一年六月十八日
第五篇:淮南师范学院教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淮南师范学院教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的仪器设备是学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可行性论证、购置、使用、调拨和报废等全过程实施管理。
第三条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使用效益,杜绝闲置浪费和公物私化,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四条 学校的仪器设备实行校级、院(系、所、中心、部、处)两级管理。在分管校长领导下,实验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全校教科研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各院(系、所、中心)、行政部、处(以下简称各单位)作为二级使用管理单位,应合理配备专职或兼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第五条 各级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经办人应妥善保管各种凭证,及时办理仪器设备登记、统计等手续并认真填报统计报表。
第三章 仪器设备的管理范围 第六条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规定,本办法管理的仪器设备按分类包括: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文物及陈列品;工具量具器皿;行政办公设备;家具等。
第七条 固定资产与低值品的划分标准如下:
一、单价在人民币1000元(含)以上、耐用期在1年以上、能独立使用的、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仪器设备、工(器)具和专用设施均为固定资产,需办理固定资产登记手续,进行校内财产编号由学校统一管理。其中,单价在人民币1000元(含)以上10万元以下的为一般仪器设备;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的为贵重仪器设备。
二、单价在人民币500元(含)以上、不足人民币500元,但同类型批量购买总价在10000元(含)以上、能独立使用的、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仪器设备、工(器)具和专用设施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需办理固定资产登记手续,进行校内财产编号由学校统一管理。
三、单价不足人民币500元且同类型批量购买总价在10000元以下的仪器设备、工(器)具和专用设施均均作为低值资产,不列为校一级固定资产管理,不统一进行校内财产编号,各单位自行建账、造册登记并由各单位进行管理。
第四章 计划管理 第八条 凡使用学校行政事业性经费进行教学、科研、教研等仪器设备的购置,由各使用单位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需要向经费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九条 经费主管部门应根据经费条件,按轻重缓急,组织论证(或审核),并尽早完成下一的设备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安排实施方案,确定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经分管校长批准后,报采购部门执行。
第十条 各经费主管部门,必须在年底向财务处申报下一的政府采购计划额度,没有政府采购计划的项目,实验与设备处不予审核,资产处不予采购。
第十一条 实验与设备处须对各教科研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审核,对于重复购置或利用率低的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可建议经费主管部门修改项目或建议设备采购部门暂缓执行。
第五章 购置管理
第十二条 仪器设备购置由资产管理处组织实施。仪器设备的采购按照学校制定《淮南师范学院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定》和《淮南师范学院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仪器设备的统计资料,是制定计划的主要依据。学校由资产管理处负责全校仪器设备的统计管理,按期发布和报送各类报表,为计划管理提供依据。
第六章 仪器设备的验收 第十四条 仪器设备到货后,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有关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验收。仪器设备的验收参照《淮南师范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接受捐赠的仪器设备,如没有明确的原始价值,可参照同类设备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其原始价值。
第六章 仪器设备的账卡管理
第十六条 产权属于学校的仪器设备,不论其经费来源(教学、科研、各项专款或基金、贷款或自筹资金)及进入渠道(购置、调拨、自制、赠送等),都要求建档入账。凡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仪器设备,由学校统一进行校内财产编号建账。资产管理处设一级分类总账和分户账,学院(系、所、中心)设流水账和分户明细账,各实验室设明细账和卡片。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的报账程序:
••
一、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使用单位须在规定期限内,持《淮南师范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验收报告》、《新增资产验收注册报告单》到资产管理部门、经费主管部门、财务处等办理固定资产登记入帐和付款手续。
••
二、仪器设备以原始价值入账。仪器设备的原始价值是指在投入使用之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税金和安装费等的费用。因增购辅助设备或加工改制而增加了辅助设备的数量或提高了质量者,按原有设备账面原值减去改装、改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加上改装、改建所发生的支出计价。新增加的辅助设备,按主机编号填写附件报增单和卡片,办理主机增值手续。
••
三、校外无偿调入的仪器设备,不能查明原值的,根据有效的估价凭证入账。
•• 第十八条 各单位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定期清点本单位的仪器设备,保持账、卡、物相一致。每年年末应对本单位的账卡物进行核对并将结果报资产管理处,同时应及时办理仪器设备的报损、报废、调拨等手续。
第七章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第十九条 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设备使用和维修保养制度,同时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培训考核。在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修复,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
第二十条 使用贵重仪器设备者,事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机操作,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还必须做好使用资料(包括故障、维修、当事人、机时等)的记录,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具体按《淮南师范学院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 在用的仪器设备绝不允许随意拆改,如确需拆改须经各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属贵重仪器设备的拆改必须经学院审核,报实验与设备管理处审核并由主管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重视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定期检验和及时维修,按不同性能和要求做好防火、防锈、防尘工作,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发现仪器损坏、丢失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写出详细书面材料报告学院主管领导和实验与设备管理处、资产管理处等业务管理部门。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增加开机时间,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十四条 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禁止任何形式的闲置浪费、公物私化、私自转让、丢弃等行为。
第八章 仪器设备的借用
第二十五条 校内各单位相互借用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和登记手续。借用一般仪器设备由实验室主任批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原则上只能就地使用,特殊情况须经借出单位主管负责人同意,实验与设备管理处批准。
第二十六条 校外单位借用仪器设备,须持该单位正式介绍信到借出单位联系,经借出单位主管负责人签字同意后,由实验与设备管理处核准登记备案,并发给“外借仪器设备离校证”,据此出校。第二十七条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借出校外,确因特殊原因必须外借时,须有专门人员随机操作或指导。
第二十八条 校内外借用仪器设备均要严格履行检验交接手续。借出时,要由双方人员共同检查其性能、指标及附件,并由经手人登记、签字。归还时,双方经手人应按同样要求办理检验交接和注销手续。如归还仪器设备有缺、损,应按规定予以赔偿。
第二十九条 尚在海关规定的监管期内的免税进口仪器设备的借用须报资产管理处批准方可执行。
第三十条 在用仪器设备,一般不许借出在教工家中或学生宿舍内使用,个人因工作需要借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式仪器设备时,需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并向管理人员办好借用登记手续后方能借用,并限期归还。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学校资产,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各单位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九章 仪器设备的调拨
第三十一条 校内仪器设备的调拨变更时,要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并填写校内调拨单,办理调拨手续和帐、物转移手续。
院、系调整实验室机构,变更实验室负责人等,应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备案,及时到资产管理处办理仪器设备划分、仪器设备保管人等变更手续,明确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第三十二条 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准拆改和分解使用。确因功能开发、改造升级或研制新产品需拆改和分解时,使用单位应向实验及设备管理处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拆改或更换。
第三十三条 校内各单位多余积压的仪器设备,应上报主管部门,由实验设备处会同资产管理处进行调剂和处理。对于占有单位连续一年以上不使用的仪器设备,学校有权调拨给其他单位,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闲置多余的仪器设备由管理单位填写登记表,经主管负责人审定后报资产管理处处理。
第三十四条 校外调拨仪器设备须审查批准后方可实行,对校外处理原则上实行有偿调拨,但对边远、贫困地区或学校,可从优照顾。调拨时必须填写校外调拨单,报双方主管领导批准,并由学校和接受方财务部门签字盖章确认后,及时完成销帐、销号工作,方可进行实物调拨。
第三十五条 所有可调拨的仪器设备统一由资产管理处处理,原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处理。资产管理处根据先校内后校外的调拨原则,进行有偿或无偿的调拨。所有设备的校外的调拨均需报请分管校长批准。
第十章 仪器设备的移交
第三十六条 离(退)休、调出以及长期(一年以上)出国人员,应在离岗前一个月,经所在单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办理仪器设备移交手续后,方可办理离退休、调离及出站、出国手续,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移交或私自处理(带走、转送或卖出等)原有的仪器设备。第三十七条 办理移交主要内容:
一、使用和管理的所有仪器设备(帐、物相符,借进、借出凭证核对等)。
二、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资料(含随机技术资料、验收报告、日常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以及零部件实物情况(数量、质量、存放地点等)。
三、工具。
四、实验室及实验室内箱、柜等的钥匙。
五、其他应该交接的事宜。
第三十八条 对长期不在岗工作,拒不办理移交手续人员,在院(系、所、中心、部、处)主管领导指导下,由单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会同所在实验室(科室)负责人,依法通过相关途径予以收回,重新调配。
第三十九条 校内新建立、撤销、并转建制的单位,应及时到资产管理处立户或办理仪器设备交接、换户等账务手续。
第四十条 教学、科研人员离退休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尚未完成,但仍需继续使用仪器设备的,可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各单位应在保证在岗人员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方便,并为这部分人员使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做好妥善安排,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能继续为学校做出贡献。
第十一章 仪器设备的报废
第四十一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
一、电子设备使用年限在5至8年以上,机电产品在15年以上,因元件严重损坏或老化,已不能正常运行,又无修复价值的;
二、经技术鉴定,确属质量低劣或损坏严重、技术指标达不到标准的;
三、部分设备因不符合国家标准,需强制报废的;
四、因长期频繁使用,性能差、精度低、实验数据不准,结果不可靠,达不到教学、科研、生产最低要求的。
第四十二条 免税进口的仪器设备在海关规定的监管期内因技术落后淘汰或损坏等原因不能修复和失去使用价值的,应及时报资产管理处,由学校提出处理意见并向海关申报批准后执行,各单位不得随意将其作报废、擅自变卖或移作它用等处理。超过监管期的仪器设备,每年由实验与设备管理处在网上填写《减免税物品核销申请表》,并向海关申报,经海关批准后方可在办理完解除监管手续后再行办理报废、销账等手续。
第四十三条 仪器设备报废申请、审核与批准。
••
一、使用单位提出仪器设备的报废申请前必须组织技术小组进行鉴定,以确认是否符合报废条件。贵重仪器设备由实验与设备管理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论证鉴定。认定符合报废条件后,填写报废申请表,送单位领导签字确认,报资产管理处。••
二、资产管理处审核通过后,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分级报送分管校长、教育部审批。
三、获准报废的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统一进行资产账务处理。
第四十四条 报废的仪器设备要保持完整,帐、物相符,及时上交资产管理处统一进行处置。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自行处理。
第十二章 仪器设备损坏丢失的处理
第四十五条 凡使用仪器设备均应遵守其安全操作规程,严防损坏或丢失。如有属责任事故造成损坏或丢失的,除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外,同时要进行经济赔偿。凡属仪器设备本身的缺陷,或在使用时确实难以避免而引起的损坏及因使用年久而自然损耗的,不属于赔偿范围。
第四十六条 发生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写出详细书面材料,交单位主管领导提出处理意见后,报实验与设备管理处审核。损坏或丢失贵重仪器设备,应保护现场,由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处理。
第四十七条 因下列主观原因,造成责任事故和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的,应予赔偿。
••
一、凡个人将设备带出单位外使用,无论因公或因私,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都要按规定赔偿。
••
二、不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未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擅自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
三、未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擅自对仪器设备进行拆卸、检修、改装,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性能下降的。
••
四、因管理严重失职、不负责任而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的。
••
五、由于责任事故而造成被盗、失火、水淹等。
第四十八条 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的具体实施将按学校有关办法执行。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原《淮南师范学院仪器设备管理规则》(淮师院[2001]31号)、《淮南师范学院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淮师院[2006]199号)同时废止。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实验与设备管理处、资产管理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