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蕾莎企业文化[五篇]

时间:2019-05-12 11:5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蕾莎企业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蕾莎企业文化》。

第一篇:德蕾莎企业文化

德蕾莎团队宣言

我们是一支对美容事业充满热情的朝阳团队,因理想和目标而投身德蕾莎,在这里燃烧青春的激情,绽放生命的花朵,因对美容事业的执着追求,我们不断超越自己,用我们的专业,专注,经验以及责任,用心去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为客户,为自己,为公司创造最大价值。让我们胸怀鸿鸠之志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谈笑高歌,一起前进。。。明天会更好!

德蕾莎企业文化

企业目标:1:德蕾莎美容会所遍布北京20家店及德蕾莎分支机构布满全国主要省会城市2:中国美容行业服务标兵领航者。

3:打造德蕾莎取斑、抗衰特色,连锁加盟,走向全国。

企业使命:成就客户,成就员工,成就股东,回报社会。

企业经营理念:以人为本,以诚为本。

企业价值观:务实,责任,创新,敬业,奉献。

企业精神:内圣外王,内明外用,知行合一。

企业员工意识:在外我代表公司,在内我代表客户,协调内外,以达成一致共识,客户至上,服务至上,让客户满意,让公司发展,让自己富足,让家人幸福。

企业口号:培养美容精英,打造制胜团队,创造巅峰销售,演绎非凡魅力。

德蕾莎成功宣言:古往今来,成功的路上都洒满了汗水与泪滴

一切成就都始于不怕输的信念

无坚不摧的意志力和超级行动力

要我所要的,而不是我所恐惧的要成功就要勇于尝试

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卓越的必胜!是我人生唯一的信念

选择成功,就不要抱怨

只要用汗水来浇灌,智慧来栽培。成功一定到

从现在起,我要全命以赴、加速行动

我将化腐朽为神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一定能!我一定能!我一定能!!

德蕾莎六字真言:传:传承德蕾莎爱心精神,传播正面能量,活现生命品质。

帮:帮助值得的人,帮助需要的人,体现自我价值。

带:带出卓越自己,带出卓越团队,做好时间倍增。

教:教人,是义务。教会,是责任。教出特色,是荣誉。

诊:诊问题,诊实质,诊到无话可说。

销:销专业,销模式,销到不得不销。

第二篇:特蕾莎读后感

《德蘭修女傳》讀後感

這世上,唯有愛,生生不息,世代相傳。

暑假期間,我看了由華姿著寫,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德蘭修女傳》。德蘭修女,阿爾巴尼亞人,一生都在印度的加爾各答爲窮人服務,被譽爲窮人的聖母。雖然他爲窮人服務,卻沒有人比他更窮,他死的時候,身上的全部財產是一雙涼鞋,三件破舊的衣服。雖然他很窮,卻沒有人比他更富有,他博大的胸懷和愛,為他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他得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

德蘭修女生於一個戰亂的時代,那時候的阿爾巴尼亞,處於土耳其的統治之下,他的父親是一名激進的民族主義者,但是卻在政府的迫害下死去了,那時德蘭修女僅僅九歲,德蘭修女在父親死後,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他燃燒的心關愛,妻兒和國家,如絢麗的玫瑰,墜落於襤褸衣衫。後來,他這樣解釋這首詩:“這首詩的意思是要人相信愛,不論你看到的是仇恨,還是毀滅,都要相信愛。”是的,德蘭修女在以後的時間裏認認真真的踐行了他這一理念,他在加爾各答,這座印度污染最嚴重,最貧窮的城市,照顧著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因戰亂飽受摧殘的難民。

德蘭修女的母親對他後來的性格形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的母親莊達也是一個善良的人,有一天,莊達在街上遇見一位生了腫瘤的女人。但比身體的病痛更使她痛苦的是,她的家人沒有一個願意幫助她,他們甚至把她趕了出來,使她無處棲身。莊達並不認識這個女人,但看見她這個樣子。就深深地憐恤她,同情她。莊達對她說:“那麼,請到我家裏去吧,讓我來照顧你。” 說著,就真的把這個素不相識的女人帶回了家。“孩子們,我們有客人來了。”進門的時候莊達喊道。這句聽起來平平常常的話,卻給了這個女人很大很大的安慰,使她感到,自己雖然如此不堪,卻還是被尊重的。

母親的言行就這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使他成為德蘭修女後,懂得在為窮人服務的時候,尊重是不可或缺的,愛是最重要的。窮人沒有錢,沒有社會地位,但並不是沒有尊嚴。所以當你為窮人做一點事情的時候,首先應該讓他感覺到,你並不是在施捨,而是在愛。德蘭修女對待窮人,沒有種族和民族的偏見,沒有因貧窮和富貴而產生的歧視。有的只是他悲天憫人的情懷,和他對他人無限的愛。而他這種對他人的愛,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樣,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所以,不要吝嗇我們的愛心,用真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世界上充滿愛的力量,盡我們的可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第三篇:《特蕾莎修女》读后感

《特蕾莎修女》读后感

合肥少儿艺术学校余志娟

很久以来,一直为一本放在心中的书温暖着、感动着、鼓舞着……

这本书外表朴素,灵魂高贵。她褪去教会的修女袍,换上朴素的衣衫,进入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个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接待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为了他们,她亲自到街上乞讨食物,为他们送药煎汤,帮他们清洗身体。她心怀大爱做小事,靠着无限的爱去服务无所依靠的穷人,用她的一生,实实在在的彰显着伟大的爱。

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写着“仁爱”。她看见街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焦急的四处求告,敲遍诊所、医院的大门,竟无一人理会。最后好不容易求到一点药品,回来时却发现那人已死去了。她遇见一个人,身上都是脓包、伤口,脓包上竟是蠕动的蛆。她沉重的叹道:“狗与猫都过得比这人更好,人为何如此卑贱地走向死亡呢?”为此,她创办“死者之家”,专门接待那些无家可归者,帮助他们清洗身体,洗净流脓的伤口并加以包扎,让那些孤苦无依者安静地面对死亡。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不幸的命运践踏如泥的时候,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她认为人最大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与没有人爱。她觉得这么做,至少能使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也可以感受到被需要、被爱与被照顾。

这本书的每一章都表现着“博爱”。她看见一位贫穷的母亲因为付不起房租被屋主拆毁了屋顶,无助的抱着高烧不退的孩子立在倾盆大雨中,无处避雨。她伤痛的说:“想想看,只是因为交不起8卢比的房租,一个孩子竟要死在大雨之中。”于是她创办了“弃婴之家”,专门收容那些被丢弃在路上、警察局门口、垃圾桶里和儿童之家门口的婴孩。她听说一个修女会所资助的麻风病院将被迫拆除,立即向市长求情,最终说服市长拨给她一块位于市郊的土地办起“麻风病人之家”,使得那些麻风病人受到妥善的照顾。

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各照料,在有生之年能够保持做人的尊严。

这本书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这样一个真理: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人和穷人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她是尘世间仁慈的天使,引着我们每一个人通过平凡的小事彰显伟大的品格。掩卷遐思,我们能做什么?做为一名教师,我想,最最应该做的,也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爱学生吧,尽力给孩子们爱得多一点,尽力给孩子们爱得深一点吧!

第四篇:特蕾莎修女生平事迹

光脚行走在爱中的天使

一提Mother Teresa,可能大家都知道她是谁,但是关于她的名字,在中文里有好几个版本的翻译,比较常见的是特蕾莎修女,年纪大的修女也被称为嬷嬷。通用的翻译还有德兰修女,还 有的翻译成特里莎修女、德肋撒修女或者泰瑞莎修女,大家一定不要搞错,这么多名字其实都是一个人。我们下面的分享统一都采用特蕾莎修女这个翻译。特蕾莎修女就已经离开了我们,安详的睡在主的怀抱里了,她出生在今天南欧的一个小国,曾被我国称为“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上个月很多国家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尤其是在她倾其一生的爱心和精力奉献的国度——印 度,和她的家乡阿尔巴尼亚。各个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手持鲜花,走上街头,来纪念她,决心效法她的爱心和精神。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媒体对于这次纪 念活动却并没有作出太多的报道,以至于我们很多国人不知道这件事,甚至有更多的人没有听说过特蕾莎修女的名字,不知道她都做了什么。而有些人出于对宗教的 偏见,认为她是个修女,可能只有像我们这样信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人才会对她感兴趣。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特蕾莎修女的爱是无私的爱,是舍己的爱,是超越国 界、种族和宗教的大爱。1997年9月5日,她逝世的那一天,举世同悲,全世界都哭了,上天也哭了,她工作多年的印度加尔各答下起倾盆大雨,在大雨中痛哭的人不仅有基督徒,还有印度教徒、伊斯兰教徒、佛教徒和锡克教徒等等。1985年,美国在青少年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那时候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已经很前卫、很多元化了,而不是以前保守的以基督教为核心的价值观,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对宗教失去兴趣和热情。然而,当问到谁是他们最尊敬的人时,那些嬉皮士和“垮掉的一代”们还是不约而同的将选票投给了特蕾莎修女。他们的理由是,有些伟人只能感动一部分人或一个群体,但是,特雷莎修女博大的爱却能感动这世界上每一个人,连穷凶极恶的罪犯听了特蕾莎的故事也会放下屠刀,收刀入鞘。

那么,特蕾莎修女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100年前,她出生在阿尔巴尼亚的一个天主教家庭。在阿尔巴尼亚,大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天主教的信徒为数不多。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商,母亲是个极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妇女,在母亲的引导下,特蕾莎从小就知道要关心穷苦的人,她从不让上门乞讨的人空手而归。修女在成名之后,很少提到她早年的生活,有关她青少年时期的文献资料也不多,我只看到说,在一年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父亲问她想要什么圣诞礼物,而幼小的特蕾莎说:“我不要别的礼物。爸爸,你能给我医治好贫穷的药吗?”由 此可见,年幼的特蕾莎已经对于社会、对于人性有了比同龄孩子更为深刻的洞察。成年后,她认识到,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疾病或饥饿,一切贫穷的根源都 在于人们内心的冷漠,拒绝和别人分享财物和分享爱,导致了人们的贫穷;而感到孤单和不被爱,这是所有疾病中最糟糕的病,而治愈贫穷和病痛的妙方和良药也唯 有爱。社会上有这样一些贫穷的富人,论物质,他们腰缠万贯、一掷千金,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六亲不认,只贪图自己的享乐,不去在乎他人的 感受和需要,他们的贫穷是灵里面的贫穷,是真正的贫穷,有人说他们穷得只剩下钱了。

在12岁时,她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那时她就感到自己未来的使命就是要为穷苦人奉献。后来她在英国学校接受了较为先进和文明的英式教育。在过去的时代,我们的青年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然而,未必有多少人是出于真心的,也未必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18岁的特蕾莎修女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是她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她的决心——她舍弃一切不远万里毅然来到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家:印度。她之所以她选择去印度,就是因为她从报道里得知,印度是当时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仅加尔各答一个城市,街头流浪的人就有50多万,每天有无数人死在街头,千百万的儿童遭受饥饿,营养不良。开始她在一所学校里当教师,教授历史和地理。21岁时,她立志终身当一名修女,为主奉献一生。后来,她还当了一所修道院中学的校长,她在学校里教了近20年的书。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园里一片安宁,但校园的高墙外面,却满大街都是大麻疯病人、缺胳膊少腿的沿街乞讨的乞丐、流浪的儿童。1946年,她听到上帝的呼召,决志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

她自己都还没有固定的地方住,但是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在水沟里,在教堂门口,在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就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忙„„很多人把她也当成乞丐,把她当成疯子,甚至骂她打她赶她走。因为他们根本不明白一个年轻的女子家家为什么不好好的呆在家里面作个淑女,而要起早贪黑的跑到大街上干这么脏、这么累、而且这么卑贱的工作。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穆斯林迫害的印度教徒,霍乱和麻风等传染病由于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这些凄惨的景象都折磨着特蕾莎的心,她不断向教皇以及梵蒂冈呼吁,请求为这些难民提供帮助和庇护所,第二年,教皇终于给她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的许可。并拨 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特蕾莎修女马上接受了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成立了博济会,并将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服装的莎丽,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有一天,特蕾莎要到一家医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车站的广场旁发现了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样。特蕾莎蹲下来仔细一看:她破布裹着脚,爬满了蚂蚁,头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着血迹,伤口周围满是苍蝇和蛆虫。她赶紧替老妇人测量呼吸及脉搏,似乎还有一口气,于是,为她赶走苍蝇,驱走蚂蚁,擦去血迹和蛆虫。特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里,必死无疑。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请人帮忙把老妇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开始时对这个没有家属的老妇人不予理会,但医师在特蕾莎的再三恳求下,便替老妇人致病,然后对特蕾莎说:‘必须暂时住院,等脱离危险期后,再需找个地方静养。’德蕾莎把病人托给医院后,立即到公立保健所,希望能提供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场所。保健所的所长是位热心的人,他仔细听完特蕾莎的请求后,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印度教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教徒的强烈反对,理由是特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也不信印度教;然而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浪就渐渐的平息了。自从找到这个落脚点后,不到一天的时间,修女们就将三十多个最贫困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着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的时候得像个人,谢谢了。”

还 有一天,特蕾莎修女走在大街上,看见一个老人低头站立在马路边,她就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并不说什么,只是这样握着,许久许久,老人抬起满是泪水的脸来,轻 轻地说:谢谢,很久没有接触到这么温暖的手了。有时,爱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或一个真挚的眼神,而不需要太多的甜言蜜语。有一次,她从阴沟里捞起一个将死的人,当时这个人的半个身体都被蛆虫吃掉了。修女把他带到救济所,他说:“我在街上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但是我将像一个天使一样死去,去接受天主的爱和呵护。”

特雷莎修女非常注意给垂死的病人施行临终关怀。她说,我常常心系着垂死者最后的眼神,在那重要的时刻,尽力使他们感到被爱,好让一个看似无用的生命终得救赎。即使被帮助的人死去,在临终前也应该让他们有个归宿。在病人生命的组后时刻,修女竭力使他们享受到天父上帝的慈爱,尽力让他们体验到回归天家的温暖,好使他们的灵魂在天国找到永恒的归宿,平静而安详的离开这个世界。有一次在火车 上,她看见一个人在路边快死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火车刚一停下,她立即向那个人跑去,然而,当她来到那人身边的时候,那人已经死了。她非常伤心,说如果我早一点来到他身边,他就会在爱中离开,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她救的人里面大多数是和她信仰不同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她尊重他们,按照他们的宗 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给他们处理后事。

特蕾莎修女在印度平常都光着脚,人家就问她,特蕾莎修女,你怎么不穿鞋啊?她说,我服务的印度大众都太穷苦了,他们很多人都没有鞋穿,我如果穿上鞋,就跟 他们的距离差的太远了。有一次戴安娜王妃去访问印度,亲自去晋见特蕾莎,她突然间发现修女的脚上没有穿鞋,事后她跟别人讲,我跟她握手的时候发现她没有穿 鞋,我脚上穿了一双白色的高跟鞋,我真感到羞愧呀。

比起政治领袖做出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来,特蕾莎修女所作的事可能算不上是什么大事业,有些很多事在我们看来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是修女有句名言,英文是We can do not great things;only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翻成中文就是我们所能做的不是大事,而是心怀大爱做小事。还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做这些关爱穷人的事工?”她伸出手,一一搬动五根手指,说出了主耶稣给她的命令:“You do it for me!”意思是,你是为我做。

我们知道,战争一旦爆发,即使是最有权力的总统也无法制止,但是特雷莎修女做到了。后来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内战,特蕾莎找到负责战争的指挥官,说战区里面 那些可怜的女人跟小孩儿都逃不出来。指挥官跟她这样讲,修女啊,我们想停火,可是对方不停啊,没办法。特蕾莎说,那么只好我去了。于是她亲自走进了战区。双方一听说特蕾莎修女在战区里面,双方立刻停火,后来她把一些可怜的女人跟小孩儿带走以后,两边又打起来了。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到这则消息叹了口气说:“这件事连我也做不到。”其实联合国调停了好几次,南斯拉夫的内战始终没有停火,特蕾 莎走进去以后双方却能立刻自动停火,伟大的特蕾莎在战区里面具有很高的威信。著名的基督徒女作家,《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曾被林肯成为“写了一 本书进而发动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那么特雷莎修女则可以说是“随时能中止一场大战的小妇人”。1979年,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我们知道,诺贝尔和平奖有很强的政治性,评奖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到国际政治的走向,所以评这个奖时委员会要特别慎重,即使这 样结果往往也会引起不小的争议。但是在决定将这个奖项授予特雷莎修女的问题上,获得了全体委员的全票一致通过。要知道历史上只有两个获奖者是全票通过的。特蕾莎修女一致是个很谦卑很低调的人,刚才说过她淡薄名利,喜欢在幕后默默的奉献,不愿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所以,一开始她拒绝接受这个奖,说她个人不配 领受这个荣誉。但是后来,她接受了,不是为她自己,而是要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接受这个奖。她穿着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领奖台,不管是和总统会见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她是那么瘦小,以至于大家使劲伸长脖子也只能看见一张布满皱纹、饱经沧桑的老脸。在颁奖仪式上,按惯例要为贵宾举行一个晚宴,但当特蕾莎修女得知这一晚宴的高级别规格时,不禁黯然神伤,因为她又想到了她服务的穷人。她向主办方提出了真诚的要求:客人们能不能不享用这次盛宴,而把这次国宴的钱连同诺贝尔奖金一起赠给我。因为吃这餐饭却可能是一种浪费。一顿价值7000美元的豪华国宴只能供100多人享用而已,如果把钱交给我们仁爱传教修女会使用的话,却可以让1500名 印度穷人吃一天饱饭。特蕾莎说这番话的时候带着深深的不安。因为她的请求可能让很多尊贵的客人无法享用这次风光无限的大餐,而且甚为扫兴,那里不仅有法国 鹅肝酱、法国牛排、挪威鹿肉等世界名菜,而且还有全球名流、著名学者、头面人物、政要的济济一堂的荣耀与风光。但是,为了穷人.特蕾莎修女豁出去了。

出乎特蕾莎的意料,她的要求并没有得罪当年的高贵客人,反而深深地打动了他们。来宾们一致同意,取消那一年的国宴。修女拿到了这笔钱,同时拿到的,还有被她这句话感动之后的40万瑞币捐款。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和奖金也被她卖掉了,全部献给了穷人。对她来说,那些奖牌如果不变成钱为穷人服务,就一钱不值。把钱交给特蕾莎修女上帝是非常放心的,因为她不会贪污一分一毫。修女将办理国宴的7100美金和当年的和平奖奖金192000美金,一共捐作麻疯病防治基金之用。

特蕾莎修女也到过我们中国,她曾于1980年应邀访问北京,与当时的妇联主席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会见过。在香港和台湾,都设有她慈善机构博济会的分支机构,为无家可归者、老人、残疾人及患病者提供栖身之所,收容未婚妈妈生下的孩子。她曾说过,如果月球上有穷人,我们也会去。据说,特雷莎修女在临死前的遗言中说道她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无法到中国服务”,政治上的原因是因为我国政府拒绝了修女的好意„

87岁时,特蕾莎修女安睡在主的怀抱中。她留下了4000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站。印度政府为她举行了国葬。出殡的那一天,她的遗体被12个 印度人抬起来,在抬起来前有人提出要不要给她穿上鞋子,后来决定不穿,因为特蕾莎一生不穿鞋,所以死后也不穿。身上盖的是印度的国旗,就在特蕾莎的遗体被 抬起来时,在场的印度人统统下跪,包括印度总理。德蕾莎的遗体抬过大街时,两边大楼上的印度人全都从楼上下来,因为没有人敢站得比她高,大家统统跪在地 上。

也许,特蕾莎修女是世界上最穷的人,我们没有谁比她更穷。她一生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她住的地方,除了电灯外,唯一的电器就是一部电话,她只穿凉鞋,不穿袜子,平常吃的常常是盐拌米饭,她去世时个人的全部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白色破旧的粗布沙丽。

然而又没有人比她更富有。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四亿多美元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于资助她。她的组织有七千多名“义工”,她与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都关系友善。她看似贫穷,确是富足;看似一无所有,确是样样都有。她从不募款,以她的声望,只要她肯办一次慈善晚饭,全世界的大公司都会捐钱,可是她永远不肯。她在全世界127个国家有600多个分支机构,到1980年,她的同工达到了至少13.9万,分布在全世界,还不包括许多没有登记的。他的同工没有任何待遇,连证件都没有,他们不需要这些东西,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牺牲和奉献。

《罗马书》里论到了在向善和向恶的问题上,人性的自我分裂:“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我 惊叹修女的品行是如此的至真、至善、至纯,无有一点瑕疵,她全部的行为是那般美善和完全,叫人无可指摘。人类所共有的罪性,像贪婪、懒惰、骄傲、势利、自 私、世故、享乐、虚荣和怨恨,怎么在这位修女身上竟看不到一点的痕迹和踪影呢?毕竟她也是个凡人,想必也曾软弱、跌倒,有时也会受到魔鬼的试探、引诱和攻 击吧?国父孙中山先生曾说,他一生的50多年都在同魔鬼搏斗和争战。行善事需要努力,而不行恶事需要更大的努力。修女的伟大之处,在于她凭借着对上帝坚定的信心,凭借自己恒切的祷告和钢铁般的意志力,克服了人本身所固有的罪性,战胜了自我的劣根性,胜过了魔鬼的试探和诱惑,完全做到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标准。她时常倾听内心中良知的呼唤,聆听上帝那微弱的声音,努力顺服神的旨意,努力行走在神的真道和真光当中,努力过得胜和圣洁的生活。神的确祝福了她,也使她成为了别人的祝福;神借着她触动了更多的心灵,是更多的生命经过她的手得以反转和更新。

第五篇:《特蕾莎修女》观后感

王怀书2011010639

《特雷莎修女》观后感

电影《德兰修女》已经看了好几遍,每一次都有很大的触动。德兰修女身上体现出的博爱、怜悯、执着、慈悲的精神始终震撼着我的内心。

影片是对天主教修女德兰一生行善事迹的一个整体展现,20世纪40年代的印度,社会十分混乱,印度教和穆斯林冲突不断,德兰修女却出于善心不顾穆斯林的反对救了一名印度教徒,主教不得已只能让她暂时离开教堂,而离开教堂后在加尔各答街上所见的情形让德兰修女的人生发生了关键性的改变,目睹穷人的生活惨景后,她决定自己必须留在穷人中间,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们。影片内容也由此展开,下面谈谈我观看影片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德兰修女的身上首先体现了一种博爱与慈悲的精神。这一精神在影片开头就展现出来,在武力冲突中,一名印度教徒受伤严重,其他人敲天主教堂的门求助,但教堂的人们担心穆斯林以为天主教站在印度教一边而不敢开门,而德兰修女相信的是: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挽救,在上帝面前,他们都是平等的。所以她打开了教堂大门,将伤者抬进了医护室。在影片之后的情节中,还有许多场景体现了她的对于穷人、伤病患者、临终老人的深切关心之情。

另外,德兰修女的另一个精神是执着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首先救那位印度教徒时她就说“如果有下次,我还会这么做的”,可见她对于自己信仰的上帝,对于天主教教义的理解正确而且在行为上认真做到,对于她应该做的,她会十分执着,决不放弃。又如在目睹穷人的情况后,她决定留在加尔各答的街头,与穷人在一起,帮助他们。她向教会提出申请时,很多人无法理解,因为加尔各答的街头太混乱,太危险,而此前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所以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主教首先的答复是,要么留在教堂,继续做修女;要么离开,不再是修女。但德兰修女说:“我答应过主要一辈子做修女,但不是在教堂,而是在加尔各答的街头,与穷人中最穷的人在一起”。由于她的执着,主教只能由罗马总教来决定,在等待的过程中,她又去到医院学习基本的医护技能,因为在街头工作,会有许多的病人需要救治。这便是德兰修女执着精神的一个体现。关于她的执着,其实是与她对于穷苦人的关爱分不开的。在得到允许在加尔各答街头工作时,她每天都要为许多个孤儿到集市上向商贩讨要食物、水果。这一举动让修道院觉得有失体面,于是院长请求主教让她回到修道院。而德兰修女的回答是,“我们不能在这样下去了,我们要做得更多,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圣会,‘慈善传教士圣会’”,于是在很多人看来,她又提出了一个不可能的要求,但她坚持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她们就有自己的组织,自己的资金,才能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罗马派来了神父,在见到德兰修女之前,他认为建立一个新的圣会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见到加尔各答街头的情景,并与德兰修女交谈之后,他决定同意建立新的“慈善传教士圣会”,并且要留在加尔各答,帮助德兰修女工作。从以上事例中,我看到以为充满无私爱心的修女用执着的信念与对上帝的高尚信仰感动了许多的人,得到了肯定。

在爱心的支持下,德兰修女是十分勇敢的,她相信只要真正去关心需要关心的人,就能感动每一个人,包括曾经的仇视者。这里讲一个关于德兰修女的小故事,在影片中也有这一情节。

有一天,德蕾莎要到巴丹医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车站的广场旁发现了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蕾莎蹲下来仔细一看:破布裹着脚,爬满了蚂蚁,头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着血迹,伤口周围满是苍蝇和蛆虫。

她赶紧替老妇人测量呼吸及脉搏,似乎还有一口气,于是,她为她赶走苍蝇,驱走蚂蚁,擦去血迹和蛆虫。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里,必死无疑。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去巴丹的行动,请人帮忙把老妇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开始时对这个没有家属的老妇人不予理会,但医师在德蕾莎的再三恳求下,便替老妇人医理,然后对德蕾莎说:“必须暂时住院,等脱离危险期后,再需找个地方静养。”德蕾莎把病人托给医院后,立即到市公所保健所,希望能提供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场所。市公所保健所的所长是位热心的人,他仔细听完德蕾莎的请求后,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浪就渐渐的平息了。

自从找到这个落脚点后,不到一天的时间,修女们就将三十多个最贫困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着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的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蕾莎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传播了主的爱。

可见,德兰修女相信主的指示,对于主的坚定信念让她很勇敢,因为她在做的事情都是主的意志。

但是,在加尔各答,慈善传教士圣会的工作始终都面临许多阻力。因为他们工作的重点是帮助穷人,于是遭到了许多政治力量的刁难。首先是没有房屋使用权和合法性,随后在新闻媒体上有许多不好的言论在针对他们。但这些困难都一一解决了,在相关报道在世界各地播出后,许许多多的个人汇票随之而来,于是他们有了许多资金。但一番分配之后,原来计划的专为穷人而建造的“和平之城”就没有资金了,但德兰修女很从容,她说“主显然并不是很着急”,这句话与之前德兰修女说的话很相似:如果什么事发生了,说明主希望它发生;如果没有发生,说明主不希望,就这么简单„„这句话很直接地反映出了德兰修女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

困难总是存在,但也会被克服,电影会结束,但德兰修女给我们留下的那些关于爱与帮助的记忆将会给我们的人生留下难忘的教育。

下面,让我再回顾一下德兰修女的人生经历吧。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做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奉献给解除贫困,而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目前德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变为真福德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特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说,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她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人士。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特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

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更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St.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德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风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风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折磨着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蒂冈请求下,1948年,教皇庇护十二世终于给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德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莎丽,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1971年,教皇庇护十二世颁给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奖;同年的肯尼迪奖也颁发给她,此外还有如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也颁发给她,1985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4年美国国会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国名誉公民,和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诺贝尔和平奖,也颁发给她。当时她拒绝了颁奖宴会和奖金。媒体问及她:“我们可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爱您的家庭。”

后人赞她为: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1983年,德蕾莎修女到罗马拜访教皇保罗二世时,心脏病第特蕾莎修女与戴安娜王妃一次发作。1989年心脏病第二次发作时,她接受了人工心脏的安装,1991年从墨西哥拜访回来之后,得了肺炎,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于是她向博济会提出辞职,理由是她已无法像其他修女一样全天照顾病患,在修会的秘密投票下,其他修女和修士都投票希望德蕾莎修女要留在博济会领导她们。

1997年4月,德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日渐好转,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济会。同年9月,87岁时逝世。德蕾莎修女留下了4,000 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者。印度替她举行了国葬。

最后,以德兰修女的一句名言结尾: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向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帮助贫苦人事业的伟大修女致敬!

下载德蕾莎企业文化[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蕾莎企业文化[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国首相特蕾莎2017中国年贺词

    英国首相特蕾莎2017中国年贺词 I want to send my best wishes to everyone in Brita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celebrat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from the fairs......

    特蕾莎梅2017中国新年贺词

    英国首相Theresa Mary May中国鸡年贺辞 I want to send my best wishes to everyone in Brita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celebrating Chinese New Year. 我想祝福所有......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2017新年祝辞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2017新年贺词 The New Year is a time to reflect on what has passed and look ahead to the opportunities to come。 And this year, as I consider all......

    德希蕾日记读书笔记(精选5篇)

    《德希蕾日记》读书笔记 《德希蕾日记》简介 《德希蕾日记》是一部纪实性的日记。原著《我与拿破仑——瑞典王后德希蕾秘史》分为两本书《贝尔纳多特元帅夫人德希蕾》和《瑞......

    特蕾莎修女《美丽的微笑与爱心》

    特蕾莎修女《美丽的微笑与爱心》作者介绍: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1910-1997),印度著名的慈善家,印度天主教仁爱传教会创始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慈善机构网,赢得......

    G20英国首相特蕾莎梅首秀演讲

    英语联盟阳光晨读 G20英国首相特蕾莎梅首秀演讲 Good evening everybody. This has been my first G20 Summit. And the first summit of the world's leading economies si......

    特蕾莎梅接任英国首相就职演讲全文(双语对照)

    特蕾莎梅接任英国首相就职演讲全文 (双语对照) I have just been to Buckingham Palace, where Her Majesty the Queen has asked me to form a new government, and I accept......

    特蕾莎第一次金融城市长晚宴演讲[五篇范例]

    We meet tonight, in a world transformed. A year ago, few among us would have predicted the events ahead. A clear, determined decision to leave the European Un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