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典型伤寒的误诊分析
非典型伤寒的误诊分析
李延香查贵桃
【摘要】:非典型伤寒的误诊分析李延香,查贵桃(附属二院传染科内科241000)近几年来非典型伤寒日趋增多。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我院自1981年至1991年收治伤寒326例,其中误诊64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0例,女34例;年龄14~69岁,...【关键词】: 非典型伤寒 误诊分析 多系统并发症 肥达氏反应 耐氯霉素 副伤寒杆菌 神经系表现 肠出血 感染性精神病 临床表现
【分类号】:R516.304
【正文快照】:
非典型伤寒的误诊分析李延香,查贵桃(附属二院传染科内科241000)近几年来非典型伤寒日趋增多。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我院自1981年至1991年收治伤寒326例,其中误诊64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0例,女34例;年龄14~69岁,其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第二篇:超声误诊漏诊分析(精选)
转]超声诊断中的漏误诊问题浅析 作者:梁萍 董宝玮
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
现代临床医学诊断中,超声影像检查因其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并且无损、实用、经济,已成为影像检查中首选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超声诊断水平,无疑对临床实践产生重要影响[1]。由于现代超声诊断技术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并且我国的超声专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超声检查中的漏诊、误诊现象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仅从超声医师的角度,对超声检查中的漏诊、误诊因素作一初步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超声诊断水平。
一个正确的诊断往往是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者综合运用的结果[2]。反之,导致漏诊、误诊的原因或是由于医学理论不足,或是由于临床经验的欠缺,或是由于思维方法的不正确,总之是不能把三者有机结合所导致的[3]。下面就超声检查中的漏诊、误诊问题从上述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理论因素
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思维活动中“诊断”的程序和本质是超声医师减少漏诊、误诊的首要因素。诊断是医师从搜集患者的有关资料(病史和症状体征)开始,经过思维中的分析和判断,提出诊断的假说,然后采用各种医技检查,其中包括影像检查以求验证或修正假说;在临床实践中,包括应用其他方法确诊后反馈的信息,来不断推进认识的过程。也就是医师的主观认识接近患者疾病本质的过程。显然,超声检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或一小部分。超声医师因为患者多、工作忙,常常在不了解病史病情,没有分析判断的情况下就拿起探头检查。这种既缺乏明确的目的,又缺乏对必要征象的警觉,漏诊、误诊就在所难免。曾有1例车祸患者,超声检查后只报告了胆囊结石,对显示模糊的双肾未能重视,未报异常。第2 d患者因肾衰死亡,尸检证实为双肾严重碎裂伤所致。该例的教训是,虽然对胆囊结石的诊断正确,但是在医生的头脑中,未重视病史,对病情复杂的重症患者没有把握住主要矛盾,终致严重漏诊。
多数超声医师以为检查完患者,发出诊断报告单就是完成了任务。其实,这仅仅是提出了某种“诊断假设”,对患者的诊断认识并未完成,尚需在临床实践中用更深层次的检查方法直至活检或手术病理等去修正、排除或证实,需在随诊的实践过程中使诊断认识去接近患者疾病的本质,亦即不能简单地用超声检查的片断去代替临床诊断的系列思维,不应使超声检查只停留在“诊断假设”的阶段。
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它依赖于光镜、电镜等对组织、细胞结构以及细胞器等微米级水平的细微结构的观察,同时可应用免疫组化等技术获得分子生物学信息而做出组织病理诊断。而一般超声显像的空间分辨力在毫米级水平,不可能分辨人体细胞及其结构,并且超声只能反映质点的密度梯度而不能显示出脂肪蛋白、胶原及肌肉等组织的特性。可见,构成声像图的信息源完全不同于镜下所见。也就是说超声检查不具有组织病理诊断的等价信息。在超声界往往习惯于把超声检查的结论直接提升到病理诊断的高度。这是导致误诊的又一因素。比如在肝脏发现一高回声结节,有些超声医师习惯诊断为肝血管瘤,确实肝血管瘤约90%是高回声表现,但这不是肝血管瘤中血管丛、血窦和内皮细胞的特征性表现,并且肝脏的脂肪瘤、坏死不均质的肝癌等都可以表现为高回声团,因此有可能会发生误诊。除非有较可靠的与组织病理相关的特征,超声检查后提示病理性诊断要特别慎重。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是超声检查中临床迫切要求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恶性肿瘤的本质是“生长失控,速度快,并发生浸润和转移”,对此,作为影像方法之一的超声检查所显示的肿瘤断面图像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如肿瘤呈球形的膨胀性生长,对周边的挤压破坏征象以及丰富的异常高速的血流信号等,均标志着生长速度快的恶性特点。但是肿瘤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只有病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从其断面图像结构上显示识别出来,因而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并不高,尤其在小肿瘤中。以小肝癌为例(直径≤5 cm),其灵敏性为65.6%, 特异性为48.5%,准确性为59.6%[4]。该组患者中具有肝癌声像图特征表现的肿瘤多在3 cm以上,也就是说肿瘤越小,特征越不明显,鉴别诊断就越困难。实际上,恶性肿瘤中有分化较好生长缓慢的,而良性肿瘤中有不典型增生、长大明显的,在病理学上还有更复杂的情况。总之,超声检查对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应根据不同病例具体分析。在声像图上出现恶性特征的病例,若缺乏敏锐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判断,不能提示正确的诊断,固然是水平不高的表现;相反,在声像图上无特征性表现,想当然地作出良恶性诊断,也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经验因素
超声医师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是正确诊断的基础。这就提出了专业训练和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一般而言,既无概念上的认识又无实践中的经验,即使超声检查中发现了异常,但因形成不了概念,根本就想不到有关问题,也就提不出正确的诊断假设,这自然会导致误诊。没有理论的认识,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而理论只有通过实践即自身的经验才能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然而理论的抽象和高度,使它缺少丰富多彩的生动内涵。没有大量的实践和丰富的经验,理论在头脑中只是一种离开个性的死板的概念。可以说几乎所有超声医师对肝癌概念的理论认识不会有很大差别,即这是一种肝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但是又可以说,没有两个超声医师对于肝癌声像图的认识经验完全一致,也不可能一致。因为肝癌本身生长及分化、浸润特性各例不同,再合并坏死出血脂肪变的程度也不同,故形成了肝癌声像图从弱回声到高回声的千差万别的图像。虽然许多病例声像图有一定特征,但都不是特异性的,如肝癌合并脂肪变或腺瘤及硬化结节合并脂肪变都表现为高回声团,小肝癌的低回声区与局灶性炎症的低回声区等,要做出鉴别诊断是很困难的。对此,有经验的医师与缺少经验的医师在观察的精度与思考的深度上不同,诊断的水平自然不同。如能善于在普遍性指导下去认识特殊性,从而找出事物内在本质的区别,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又如肝脓肿,患者就诊时多数液性脓腔已形成,超声医师几乎都能做出正确诊断,然而早期处于非液化性坏死的肝脓肿却呈高回声团表现,超声医师在首次碰上时,往往误诊为肝血管瘤。因此,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取得丰富的经验,拓展对疾病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减少误诊的重要基础。
三、思维因素
正确的思维方法能减少漏诊、误诊。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筛选法和除外法。筛选法的先决条件是经过大量的严格的系列研究,建立了对某疾病诊断的标准,并且知其深层的机制。再在临床实践中经双盲法的严格研究,其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一般要求达到95%以上才行。例如超声检查中对胆囊结石或肝囊肿,根据声像图特征就可以直接做出诊断,因其准确、灵敏、可靠,临床较满意。实际上,这是超声波对结石或囊液物理性质的特定反映的表现,是对这两种病变的识别优势,因此,筛选法只能有条件、有限度地应用。应用中要熟悉其诊断标准,但仍然存在着对非典型病变如结石或囊肿难以提示诊断的情况。
临床诊断所倡导的方法是除外法,这是一种科学的立体思维方法。它不是满足于一种解释,而是使思维不断渐进与上升,展开思维的翅膀,避免因思维的狭窄而导致漏诊、误诊, 从而也能训练超声医师从整体上认识疾病声像图特征的能力。它符合诊断程序中严密的思维过程,也符合医师认识疾病逐步深入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不是白就是黑,不是正就是负”的简单识别。3岁小孩都知道“妈妈是女人”,但不会犯“女人是妈妈”的错误。在临床超声医师中,看见胆囊内强回声团就诊断胆囊结石,看见肝内高回声团就诊断肝血管瘤,确实不乏其人。事实上在胆囊内呈强回声团表现的有结石也有肿瘤、息肉、凝血块、胆泥等等;同样肝内高回声团虽然最常见的是血管瘤,但并非只有血管瘤。此时,需根据特征性表现来逐一排除,使拟诊疾病的范围逐步缩小。病变特征掌握得好,观察敏锐,思路正确的医师往往能一步步使诊断接近甚至符合病理的深度。
在当前临床超声界,强调认真应用除外法,是减少漏诊、误诊的重要措施。而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丰富实践经验,训练正确思维,无疑将会培养出优秀超声医师,从而提高临床超声诊断水平。
第三篇:部分寄生虫病病例误诊分析
部分寄生虫病病例误诊分析
四川省地域宽广,气候温暖颇适宜寄生虫生长发育和在人群中的流行与传播。经半个世纪的防治,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丝虫病已被消灭,一些寄生虫病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感染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通过实施群体驱虫治疗、推行全民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环境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后成效更为显著[1~2]。然而,在寄生虫病防治成效取得令人瞩目的当前,也存在着部分临床医务人员与基层专业人员对人体寄生虫病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的现象。对部分常见寄生虫病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很少考虑为寄生虫感染所致,忽视了解患者是否来自流行区、有无进行寄生虫检查及职业等病史的询问[3],且目前省内相当部分医院无论对感染有吸虫、绦虫、线虫、原虫的寄生虫病患者采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多为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这样易造成对寄生虫病患者的漏诊与误诊。给这部分患者带来因误诊引起的病情加剧、精神负担与经济损失。现就近年处置的部分临床寄生虫病误诊病例报告如下,供临床医务人员与基层专业人员交流,以减少与防止对这类患者的误诊。病例与分析
病例1:患者,李某,男性,27岁,成都市某公司保洁员。因反复腹痛、腹泻2月余,腹泻2~4次/d。食欲不振、消瘦。曾于本市某社区医院就诊多次,经B超及X摄片检查未见异常,血、尿、粪便三大常规检查仅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5%)。被视为肠炎,消化不良医治1月。曾服用氟哌酸、黄连素、呋喃唑酮、vitB1等药品未见好转,患者便来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咨询与诊治。经对患者的饮食卫生习惯、职业、籍贯、居住环境、经济、受教育程度等问诊得知其家居农村,除打工时间外,每到春秋农忙季节均回广元家中务农。患者在农村有生饮溪流、泉水历史、平时有生食蔬菜、瓜果、泡菜饮食习惯,多年未服驱虫药物。根据患者生活习惯与临床表现,结合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特点疑患者系肠道线虫感染,但不排除肠道原虫感染的可能。对患者粪便采用kato-katz法检查检获蛔虫卵165个,EPG(克粪虫卵数)为3960个,鞭虫6个,EPG为144个。对患者粪便再行碘液直接涂片检获兰氏贾弟鞭毛虫包囊且为满视野,并有少许蛔虫卵与鞭虫卵确认患者为蛔虫、鞭虫与兰氏贾弟鞭毛虫混合感染,对患者采用甲硝唑2g顿服连服3d的驱虫治疗,3d后症状明显改善。第4d对患者再行复方阿苯达唑3片顿服连服2d驱肠道蛔虫与鞭虫的治疗,1周后所有症状消失。半月后对患者采用以上2种检查方法复查未再检获蛔虫卵、鞭虫卵与兰氏贾弟虫包囊。治疗效果显示并非驱虫前诊断的肠炎所致[4]。
病例2:患者颜某,女性,23岁,遂宁市人。清晨解小便有排尿受阻、胀痛、难受感,后用力排尿瞬间通畅,患者自以为系泌尿道结石所致,在查看尿液有无结石时,只见尿中排出2条1.5cm-2cm长的圆柱状肉色活动虫体,而未见结石。当即在就地市级医院就诊被疑为泌尿系统蝇蛆。院方建议到四川省疾控中心寄防所咨询与诊治。对患者职业、生活、饮食卫生习惯、饮食种类、籍贯、居住环境与卫生状况、既往史、临床症状等病史问诊得知,患者较注意个人与环境卫生,自幼喜食鱼虾、尤其对烹饪时间不长的鲜嫩鱼肉特别嗜好。在排虫前的近2月患者有腰部、下腹疼痛症状。曾于就地市级不同医院多次经内科、妇科及泌尿科B超、X线检查无果,粪便、尿液检查均为阴性,血液检查仅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2%)。根据患者症状及排出虫体外观并非具有蝇蛆形态,结合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疑患者为其他寄生线虫感染。将虫体置于解剖镜下,经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共同鉴定为肾膨结线虫童虫,而且国内也有此同类病例报告[5],该患者的症状也为该虫感染与寄生所致。并嘱患者近日继续观察小便中排虫情况,并收集患者次日24h尿液经离心沉淀法检查未见肾膨结线虫虫卵。结合患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B超、X线、尿液、粪便检查肾、肠腔、腰部均未见异常。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3%),余为正常的结果,故判断患者体内仅为肾膨结线虫童虫寄生。嘱患者杜绝半生食鱼虾肉,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以避再染,否则虫体发育至成虫阶段不仅需手术取虫,而且造成对肾脏实质的损害难以挽回。并要求患者近日大量饮水便于肾脏、输尿管与膀胱、尿道的冲洗与童虫的排出。在大量饮水的第3d于尿中再次检获1条1.5cm长的肾膨结线虫童虫。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排虫2周后症状消失,未再见虫体从尿中排出。该例患者最终被确诊为肾膨结线虫感染而非泌尿系统蝇蛆。对患者3月与半年2次电话随访未见异常,尿中也未再见该虫体排出。现有资料表明除本病例外,国内目前已见8例从尿中排出肾膨结线虫的病例报道,多以1~2条虫体为常见,其中1例在2年中排出22条虫体为国内外罕见[6]。
病例3:患者林某,男,15岁,学生,成都市人。以头痛、头晕、双颞麻木,发热、颈强直、全身肌肉疼痛、触痛、四肢无力为主的症状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曾于成都市几所医院就诊。分别被视为“严重感冒”、“痢疾”、“食物中毒”、“体位性低血压”、“贫血”处置。经止痛、抗病毒、抗菌、镇静、补血药物治疗及营养补充40d,患者症状仍未见好转,四川省疾控中心查治。针对患者在市几所医院血象检查中21项指标除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外(7%),其余各项指标未见异常的情况,结合患者头痛、双颞麻木、发热、颈强直、全身肌肉疼痛的典型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疑患者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对患者进行饮食习惯、近期饮食种类、烹饪方法、卫生习惯、外出史等问诊中得知患者本人及家人从未有过该症状,在发病的半月前患者同家人曾去云南大理与在滇亲戚利用假期团聚时,曾进食过凉拌福寿螺肉。当即嘱患者家长与云南同餐进食凉拌螺肉的其余15名亲戚联系后得知,该15名亲戚中2/3的人员不同程度出现该患者的症状。并有1名6岁与1名77岁的症状与体征严重的女性患者已在当地入院治疗,被当地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为此,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标准,对该患者作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诊断。对患者采用口服阿苯达唑片驱虫、布洛芬胶囊止痛、健脑安神片镇静与多种维生素片药物治疗后第3d,症状与体征缓解,1周后全身症状明显改善,10d后症状消失。治后的1月与4月随访中见患者精神饱满,已在校学习无任何不适,愈后良好[7],患者经驱虫治疗后的转归表明并非驱虫治疗前的“严重感冒”、“痢疾”、“食物中毒”、“体位性低血压”、“贫血”等临床诊断结果,而系因生食螺肉所致广州管圆线虫病。
病例4:患者,女,34岁,藏族。在家因生食风干羊肉约250g,3d后出现39~40℃的发热伴腹痛、腹泻、颜面出现红色痘状疹块及头痛,继而面部及四肢出现水肿,全身肌肉疼痛,因病情加重入住藏区某医院被视为红瘢性狼疮治疗。经口服强的松、输入白蛋白及抗炎、止痛对症处理72d后,不仅症状未见好转,而且全身肌肉疼痛、发热、颜面及四肢水肿症状加剧,为此,患者从藏区来四川省疾控中心咨询与诊治。根据患者发热、水肿、全身肌肉疼痛的三大症状,触诊中且又以腓肠肌疼痛为甚的临床表现,视患者为旋毛虫感染。当即建议患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腓肠肌直接压片检查与住院治疗,入院后在腓肠肌检出旋毛虫囊包而确诊为旋毛虫病。嘱患者食动物肉以免再染。对患者采用阿苯达唑32mg/kg/d,分3次口服连服10d,间膈1周再行1个疗程驱虫治疗、营养补充、卧床休息、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d症状明显改善,1周后行动自如,2周后康复出院[8-9]。该患者因当初临床误诊、误治2月余,给患者带来1万余元的经济损失,不仅给不宽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而且当初临床误诊为红癍性狼疮使患者服用2月的强的松也引起患者体形的一些改变。
病例5:患者,男性,80岁,因脑梗塞入住成都某三甲医院。近日该院医务人员发现从患者鼻腔钻出近30条乳白色圆柱状虫体,次日再次从该部位检获26条同样的虫体。因临床与检验科人员不知何种虫体,便将虫体送四川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鉴定与咨询。经肉眼与镜下鉴定为蝇蛆。建议首先应清除患者鼻腔寄生虫体,保持鼻腔清洁,如有感染采用抗菌素治疗3~5d与对症处理即可。注意居住环境、医疗器具的清洁卫生与消毒,防蝇与环境灭蝇、特别应消除居住临近蝇类滋生场所。采用上述措施后1月电话随访对方告知未再见蝇蛆从患者鼻腔钻出。据目前资料显示,国内此病例资料已有数例报道,分布于广东、福建、河北、云南、甘肃等省境内[10~11]。2讨论
四川省是我国主要寄生虫病流行省区之一,据1988-1992年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表明,经病原学检获蛔虫、鞭虫、蛲虫、东方毛圆线虫、粪类圆线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虫、日本血吸虫、斯氏肺吸虫、缩小膜壳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猪囊尾蚴、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溶组织阿米巴、兰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哈氏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结肠小袋纤毛虫、人毛滴虫等26种寄生虫[12]。加之原有调查与防治中的疟疾、丝虫、黑热病与其他部分少见并已有报道的寄生虫病例,人体寄生虫病种在50种以上。而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经过50年的防治过去一些农村人群感染极为普遍的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蛲虫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丝虫病等这些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少数已被消灭(丝虫病)。但是城镇与农村人群因职业、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卫生意识、饮食习惯、生产方式、环境、经济、城乡各地寄生虫病在人群中防治力度的不同,卫生、医疗条件的差异,故城镇与乡村人群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与感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历来农村高于城市。而该省适宜的气候与地理条件、相当数量的农村目前仍以传统耕作方式,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浇灌农作物,人群进食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生饮渠、溏、山泉、河流生水、部分人群生食动物肉类等,均为寄生虫病在我省各地的流行、传播提供了条件。这也是该省目前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寄生虫虫种在一些地方引起人群不同程度的感染率,而且在短期内又难以达消灭的重要因素。目前省内个别地方的蛔虫、钩虫等土源性线虫在人群中的感染率仍然高达40%~60%以上。同时也为从事临床与疾病控制的医务工作者提出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苦性与重要性。因多数寄生虫病通常缺乏特异的典型症状与体征,临床医务人员在对这类患者的问诊中往往有些忽视寄生虫病史的询问,如了解患者是否到过疫区、有无接触与饮用河塘、溪流与山泉生水、生食未加洗净的蔬菜瓜果与动物肉类、赤脚田间地头劳动、有无不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注意患者职业、种植、施肥种类及方式、居住环境、患者是否接受过某种寄生虫检查、诊断结果是什么?驱虫疗效与患者转归等均是对寄生虫病患者作出正确诊断的关键因素。
在患者血象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表明寄生虫感染的存在,也是为临床医务人员对寄生虫感染者应作出进一步检查以便明确诊断的提示,了解为何种虫体感染所致。然而,目前临床各类医院常用的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普遍作为人体肠道蠕虫卵的检查方法,其粪便取样量仅为3~4mg,远远低于WHO推荐与认可的kato-katz法。后者受检标本取样量不仅为41.67mg,而且粪便均经尼龙绢过滤后去除了粪便中的粗细纤维,更有利于虫卵的检出。此法受检标本取样量不仅高于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的10余倍,而且检出率高,漏检率低,已被各国公认为是一种既能定性又能定量的人体肠道蠕虫检查标准方法。为此,也可解释在一些不同地区的三甲医院(含少许相当规模的三甲医院)患者临床寄生虫检查结果为阴性,而应用kato-katz法检查未经驱虫治疗的同一患者却为阳性的依据所在。提倡临床检查肠道蠕虫卵应采用Kato-katz法,检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应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原虫包囊应采用碘液直接涂片法。即检查某些不同种类的人体寄生虫应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不仅可提高检出率,而且能防止因检查方法的不当,造成对部分临床寄生虫病患的漏检引起的误诊与误治。
重视寄生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史的问诊,提倡正确应用不同的寄生虫病检查方法,杜绝以一种寄生虫检查方法代替检查多种寄生虫感染的作法,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多种寄生虫病的诊治能力与重视程度,不仅是避免临床寄生虫病患者误诊、误治、漏诊、漏治的重要因素,而且也能防止因误诊对患者造成的身心健康与经济损失。对患者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以利患者早康复。
第四篇:预防伤寒
预防伤寒、副伤寒
一、伤寒、副伤寒是如何传播的?
伤寒、副伤寒是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伤寒、副伤寒病人带菌者,可以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潜伏期为2—15天。
二、伤寒、副伤寒有哪些症状?
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和轻度腹泻。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40度以上,发烧可持续14天以上。
三、如何做好伤寒和副伤寒的预防?
1、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东西。
2、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和瓜果,生食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用消毒剂浸泡后食用。剩饭剩菜、海产品等食用前一定要烧熟煮透。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桶装纯净水尽量加热饮用),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乱倒垃圾。
4、厨房要有防蝇设备,安装纱门纱窗。
四、如何做好伤寒、副伤寒病人及家庭内消毒和预防?
1、确诊的伤寒、副伤寒病人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隔离及正规治疗。症状消失7天后,粪便培养2次阴性后,方可出院,住院期间禁止外出活动,减少探视,以免复发或形成慢性带菌,传染给家人、亲朋或其他人。
2、病人排泄物、衣物、食具和其他污染物品、场所,要随时进行消毒。可采用煮沸或84消毒液、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浸泡、洗擦。
3、家庭成员、陪护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使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等药物预防服药5天,儿童服药3天。
*特别警示:
1、凡发热3天以上原因不明的病人,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明确诊断。
2.、2003年患过副伤寒的人员,必须进行两次粪检副伤寒杆菌,粪检阴性者为彻底治愈,粪检阳性为带菌者,仍具有传染性,需要继续服用复方新诺明治疗2-3周,直至粪检阴性。带菌者的密切接触者也应服用复方新诺明进行预防。
第五篇:伤寒教案
伤
寒
教学内容:伤寒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伤寒的发病原理及传播途径。
2、知道怎样预防治伤寒。
教学重、难点:伤寒发病原理、怎样预防。教学过程:
一、伤寒的概念: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也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应予“严格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二、疾病分型
伤寒主要分为:普通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顿挫型。
三、发病原因
伤寒杆菌由口而入感染,感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数量、毒力、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如胃酸过低、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也是造成伤寒发病的因素。
四、伤寒的传播途径
伤寒可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而传播,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污染的水和食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
五、怎样预防
1、管理传染源: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隔离并治疗患者和带菌者,隔离期应自发病日起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日为止,或停药后连续大便培养2次(每周1次)阴性方可出院。对带菌者应彻底治疗。连续大便培养4次阴性可恢复与食品、儿童有关的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饮食、管粪便,消灭苍蝇),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进食生水和不洁食物。
3、保护易感人群:流行区内的易感人群可接种伤寒菌苗。目前使用的有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用伤寒杆菌Ty21a.变异株制成的口服活菌苗等,可根据条件选用。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