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山绿水高速路文明服务助腾飞
青山绿水高速路文明服务助腾飞
——伊春高速公路管理处工作标准化创建纪实
伊春高速公路管理处座落在风景秀丽、享有“红松故乡”、“林都明珠”美誉的伊春市北山脚下,伊春河畔,伊春市开发新区内,东与伊春市委、市政府毗邻,南靠伊绥高速公路。前身为黑龙江省鹤伊公路管理处,成立于2000年,十年多的发展,注定成为伊春处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打开成长的厚重历史,展现人们面前的是:用思想凝聚力量,实现了班子建设上的新提高;用培训提升素质,实现了人才建设上的新突破;用制度强化管理,实现了队伍建设上的新面貌。一面面锦旗、一座座奖杯、一幅幅的奖状、一段段佳话,彰显了全体伊春人勇于吃苦、善于拼搏、敢为人先的时代风范,谱写了高速人在收费、养护、路政、经营、服务领域大有作为的新篇章。
全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胜利结束后,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志杰提出的“更加注重管理、更加注重服务、更加注重安全、更加注重效益”要求和省局提出的“五大目标,八项任务”的工作部署,伊春处以争创工作标准化创建活动为载体,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用标准化创建活动充实到全处各项工作之中,有效地推动了全处各项工作的开展,圆满完成了省厅、省局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把创建标准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走上高速公路管理岗位之后,我们就把标准化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持久、系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做到了“四个到位”。
(一)准确把握创建实质,从认识上到位。随着全省收费公路实行区域化管理步伐的加快,为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各项工作快速发展,处党委把标准化创建活动摆上重要日程,提出了“一张白纸书写最美的图画”的口号,全面开展“标准化创建大讨论”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收费人员从业标准》、《路政人员执法规范》以及争创文明示范窗口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活动,使干部职工对全处规章制度等内容熟记于心。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简报、板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标准化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及知识,通过学习教育,使全处上下对标准化创建工作的认识更加明确,创建思路更加清晰,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二)建立完善领导机构,从组织上到位。成立了由处党委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标准化创建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基层单位也都建立起一把手责任机制和目标管理机制。处、站两级班子坚持标准化创建与具体业务工作“三个定期”和“四个同步”(“三个定期”,即定期讨论研究创建工作,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定期督促、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四个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奖惩)。把标准化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有效促进了标准化创建工作的落实。
(三)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从宣传上到位。宣传上做到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形成人人主动参与的局面,推进了创建活动的开展。伊绥高速开通运营收费以来,伊春处在省厅、省局和伊春市当地的主流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稿件,展现了标准化服务窗口形象。在省厅和省局刊物上发表信息180余篇,在《伊春日报》上刊登8篇,在省局网站和我处内部网站分别上传信息270余条,在厅交通简报上刊登信息30余条,在《黑龙江日报》刊登了《解开心结增干劲、全员转岗无杂音》的报导,为我处高速公路管理标准化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确保活动深入开展,从制度上到位。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按照创建标准化工作的需要,我们集中人员对全处各项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了梳理和修订,在修订过程中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项管理制度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工作,出台《管理制度》、《 岗位职责》两部汇编(试行本),共制定出安全职责43项,岗位职责59项,工作流程程序46项,并对各部 1
分汇编内容进行了详细充实。随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不断变化,很多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随着形势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些制度还需要重新制定,我们将密切关注省局近期出台的相关制度,避免我们制定的制度与省局出台的制度相抵触,同时对我单位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力求形成用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良性机制。
二、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努力建设一支标准化的干部职工队伍
我们通过开展半军事化管理活动,打造良好的收费服务窗口为载体,大力地提升优质化服务水平,同时以业务培训为依托,以理论辅导和岗位练兵为手段,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标准化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标准化创建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是认真理顺和处理党委会、党委扩大会和行政办公会的关系,党政班子做到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形成了合力。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和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二是班子成员坚持每月抽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通过现场办公、专题推进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及时了解和解决基层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三是抓好廉政建设,认真学习和落实《廉政准则》,每年年初都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向职工公开廉政承诺,设立投诉、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接受职工监督。
(二)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以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中心,以夯基础、保稳定、促和谐和提高工作水平为切入点,继续保持昂扬的士气,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进一步提高全处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品行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职工队伍。二是健全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宏观管理。积极服从服务于全省交通改革大局,加大对《公路法》、《行政许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公路养护、路政执法等业务理论培训力度。密切结合职工岗位的变化,本着学有所用的原则,建立培训教育制度,严肃学习纪律,把职工培训教育作为对优秀职工的一种奖励,引导职工积极工作,参加培训,实现进步,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培训机制。三是通过培训选拔人才。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高速公路收费、路政、养护等业务理论知识,对综合素质、工作成效表现比较好的,在安排工作上要给予优先考虑,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三、开拓进取、务实高效,推动标准化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一)立足于中心工作,开拓通行费征收崭新局面
充分借鉴了其他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尽最大努力,挖最大潜能,重点封好、看管好可逃费道口,控制好免费车,人情车,保证应收尽收。通过下发了《收费稽查管理办法》,用制度管理收费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强化了内部稽查力度。发挥处、站监控中心的职能,加大稽查频率和力度,推行了稽查连带制度,严防“跑、冒、漏”现象的发生,减少费源流失。根据设定的收费目标,将收费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到每个收费站,再具体落实到收费班组和每一名收费员,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人员予以奖励。同时抓住伊春地区黄金旅游季节适时组织收费会战,保持通行费征收稳步增长,密切关注收费系统的运行情况,对易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确保收费系统运转正常。
(二)树立全处“一盘棋”思想,全面提高养护工作规范化水平
针对林区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我们在入冬前就成立了除雪保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除雪保通预案,提前做好除雪机械的维修、保养,合理配备了除雪人员和应急除雪物资的储备。2011年冬季全处克服了林区降雪量大、次数频繁、机械操作手新和人员不足等困难,共清除暴雪2场,大雪4场,中雪6场,小雪16场,确保了公路畅通无阻。在做好除雪保通工作的同时,我们密切关注公路沿线冰壶对伊绥高速通行造成的影响,及时采取人工设置围堰堵截、浇注冰坝与刨冰运输的方式,有效地遏制了冰湖的蔓延发展,确保了冰湖附近桥涵等构造物及行车安全。今年春季,按照省局的安排,我们对沿线设施的损坏情况和路基、路面、桥涵病害情况进行全面的徒步调查,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对沿线损坏的设施进行及时维修,保证公路设施的完好,达到公路养护标准。我们还注重养护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强和重视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手的选拔、培训工作的同时,做到以老带新,相互切磋,提高操作水平,切实提高养护质量。
(三)规范路政执法程序,有效保护公路建设成果
按照厅党组和局党委的要求组建了全处路政管理机构,配置了标准化的路政执法装备,路政管理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一是加大路政巡查力度,对重点路段加大巡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处置损坏路政行为和不安全行车隐患。二是开展了高速公路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向司乘人员发放了《致伊绥高速公路沿线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的公开信》1000余份、“便民服务卡”2000余张,提高了路政执法的影响力。在各收费站设立宣传台、悬挂宣传横幅20余条,还利用桥体、可变电子情报板等广泛宣传,使宣传工作扎实有效。三是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了“铁锤”清拆行动。对管辖段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各种违法建筑、非公路标志以及影响行车安全和公路美观的各种设施,分阶段集中开展清拆行动。四是加强路政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通过强化相关人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杜绝了路政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不文明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四)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为切实为社会提供良好的通行环境,我们在创新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推动了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通过收费站“星级” 评比来促进服务工作。我们成立了考核评比领导小组,依据省局下发的《收费站、收费员考核评比办法》,进一步细化“星级”收费站和收费人员考核办法,制定全方位涵盖收费站管理和服务的考核评比细则,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确保管理有提升、服务有提升、形象有提升。二是在各收费站开展文明服务的“12345”工程活动。即一个目标,打造“伊春高速服务品牌”;两个一流,语言形象争一流、环境建设争一流;三个声音,车来有迎声、询问有回声、车走有送声;四个心,努力学习持恒心、工作繁重有耐心、热忱服务献爱心、遇到困难增信心;五个一样,白天晚上一个样、大车小车一个样、忙与不忙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心情好与不好一个样。三是开展“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新方式的实践活动,强化文明礼仪知识学习,促使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蔚然成风。
日月的积累蓄积着伊春人对收费公路不变的情怀,随着全省高速公路区域化管理工作的部署,伊春人将担负起更加艰巨的重任。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对此,全处广大员工将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努力开创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收费规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优质化”的管理新局面。
天道酬勤、只争朝夕,全处广大党员干部在省厅党组和省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崭新的姿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大发展,携手奔向高速公路管理的新天地,谱写出更加绚烂、更加动人的华彩乐章。
(黑龙江省伊春高速公路管理处党委办公室 葛照玉)
第二篇:以科技文献服务助农业技术腾飞
以科技文献服务助农业技术腾飞
摘 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我国推动基层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农技人员是该体系的实施者与推动者。农技推广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及知识更新对农技推广能效十分重要,及时获取新技术及农业信息可帮助农业推广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本文就农技推广人员如何利用贵州省科技文献服务平台获取专业技术文献资料,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作介绍。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科技文献服务平台;文献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农技人员获取技术渠道现状
1.1 农技人员获取新技术渠道
除了坚持常规的集中培训及专家指导外还注意技术人员自身的知识更新及业务素质提高,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出国培训、出省参观考察,并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各类博览会,举办农业技术人员参加高新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培训会及发放技术资料等。除以上方式还可通过广播电视、订阅期刊报纸、浏览农业技术网站等获取新技术。
1.2 农技人员获取新技术渠道的不利之处
政府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活动需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农技推广人员需离开工作地点,投入专项资金和时间,对于缺乏资金的落后地区能参加的机会较少。订阅报纸期刊虽能直接送到技术人员手中,但因为纸质资料不便保存,且订阅刊物种类有限。农业技术网方便浏览,但其面较宽不具针对性,技术人员不一定能获得最需要的信息,且专业性不强,无法获取深入的前沿技术。以上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均无法查阅其他类型文献,如学位论文、专利、标准等;不能提供检索功能,技术人员无法按需获取资料;无法查看外文资料。贵州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
2.1平台及资源简介
贵州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贵州省科技厅在“十一五”期间以重大专项形式立项的,为贵州省科技创新、科研生产提供科技文献保障,是贵州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台建立了包括基础文献、辅助文献和贵州重点产业专题文献等3大类资源体系,包括科技期刊、专利、标准、图书、报纸、会议资料、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检索工具、政策法规、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市场动态、机构与产品。目前,整个资源体系拥有科技文献超过9000万篇,全文超过2000万篇,可提供服务的数据库及相关信息资源已达到70多个,数据储存量达15TB。平台资源除国内目前常用的维普数据库系统、万方数据库系统、CNKI数据库3大数据库外还拥有电子版标准全文数据库、FAJS外文期刊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全领域专利数据库。
2.2 贵州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服务项目
2.2.1 文献检索及全文传递
向用户提供各类型科技文献题录文摘、全文等2次文献的查询服务。
2.2.2 委托检索服务
用户无需自己检索可直接根据自己掌握的文献信息填写表单、委托检索平台工作人员查找全文。
2.2.3 定题服务
根据用户事先确定的需求,由文献中心工作人员跟踪最新文献为用户定期或不定期提供信息服务。
2.2.4 科技查新
为用户提供科研立题、成果鉴定、申请专利、项目引进以及各项奖励前的国内或国内外查新服务。农技推广技术人员如何利用贵州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登陆平台进行检索,查询所需文献,包括文摘、全文等。技术人员对自己研究及所需专业资料比较了解,通过检索可从平台的大量文献资料中找到所需的期刊、论文、专利等,甚至可以找到便于向服务农户进行农业科技普及的文献资料,如报刊、农技小常识等。
一些偏远地区不具备上网条件,基层农技人员电脑知识缺乏,甚至不会使用电脑,这时可通过“平台”委托检索及定题服务功能获取所需文献资料,与平台工作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把“平台”变为身边的资料库、小秘书;农技推广人员除为农户服务外还要兼顾自身知识更新,一些技术人员还兼顾管理任务,各方面事务繁忙没有时间登陆“平台”查询所需资料,也可通过委托检索及定题服务功能获取所需文献资料,节约检索时间,及时获取新技术信息;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对自己研究领域比较精通,但一些技术人员文献检索知识欠缺,所提检索词不准,出现查全率、查准率低的问题,利用平台中委托检索服务、定题服务功能,通过与“平台”专业检索技术人员沟通及时、准确的获得所需文献资料。
技术人员在申报科研项目、成果鉴定、申报奖励时需出具科技查新报告;如需了解某项技术目前的研究水平时可进行科技查新。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已在贵州省形成一定规模及相关的体系、制度、法规及管理模式,农技推广人员队伍也逐渐壮大、稳定,在农技推广人员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及面向农户的农业技术科技普中引入贵州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必能更好地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供文献服务及支持。
参考文献
[1] 宋启道,梁伟红,李玉萍,温春生.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61-68.
第三篇:科协年会 助滇腾飞
科协年会
助滇腾飞
入刊理由: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历届中国科协年会的成功举办,都为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决策咨询和建议,同时又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及人才成长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举办地城市的新形象。2014年5月24日,云南终于迎来了举办中国科协年会的盛大机遇,4000余位科技工作者齐聚昆明,参加了本届年会五大板块的397项活动,云南跨越发展的东风自兹劲吹。
中国科协年会是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本届年会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按照中国科协“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精神,立足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目标,以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为服务对象,搭建学术交流、科普活动、决策咨询三大平台,广聚科技资源、广纳真知灼见、广交科技英才、广搭合作平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迎盛会汇聚真知
2014年昆明的初夏格外炎热,骄阳灼噬着大地,尽管5月的每一天都热浪滚滚,高温沸腾,但是市民们期盼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的心情是如此迫切。
2014年5月24日上午,以“开放、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在昆明海埂会堂隆重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出席会议并致辞。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同志,云南省相关领导,解放军相关领导同志,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来自科研、生产、教学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知名科学家、海外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知名科技组织的代表共2000余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勤主持。开幕式前,赵乐际会见了出席年会国际科学大师论坛的4位世界级科学大奖获奖者。
本届年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开放、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主题,立足于“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聚焦云南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凝聚了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旨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云南“两强一堡”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
赵乐际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勇于超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彰显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展示科技人生的无限精彩。
赵乐际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开辟了科技事业发展的新空间,科技工作者施展才能、建功立业,机遇前所未有、舞台无比宽广。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技术研究中勇攀高峰,在多学科、多领域交流融合中群体跃进,在推进大科普事业中积极作为。
赵乐际强调,科协要抓住改革机遇、服务国家战略,努力打造高端、前沿、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切实加强科研诚信和科学道德建设,大力宣传举荐优秀科技团队和人才,进一步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协年会广聚科技资源,广纳真知灼见,广交科技英才,广搭合作平台,为云南与海内外科技界扩大交流、加强合作、共促创新、共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民本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一系列重点工作稳步开展,云南自然资源变经济资源、弱质产业变支柱产业,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的每一点进步,都闪耀着科技的光芒。当前,云岭大地正海纳百川、蓄势待发,一个多姿多彩的云南一定能够给广大科技工作者、创业者带来更多的灵感、更多的希望、更多的收获;海内外科技英才和团队可以在这里施展才华,共谋发展,共创辉煌。希望以本次年会召开为契机,提升云南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云南各民族科学素质,展示云南新形象。
开幕式上颁发了第七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和第十七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等奖项。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大会特邀报告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台湾珏创科技董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卢超群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
本届年会大会开幕式和特邀报告外,还举办了“中国南方天文集群研究和技术发展论坛”“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国际论坛”等17项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了“藏医藏药发展论坛暨西部民族医药论坛”“中国―东南亚、南亚国际农业科技合作论坛”等8个专题论坛活动;开展了“彩云科普网络传播行动”等8个系列科普活动;此外,还举办了“国际科学大师论坛”“两岸四地科技论坛”等11项专项活动。
开幕式的前一天,由中国科协和中共云南省委共同主办的“弘扬科学道德、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报告会暨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讲座第79讲在昆明举行。钱学森之子、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高级工程师钱永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神舟飞船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分别作题为《钱学森的科学报国精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载人航天精神》和《青藏铁路――世界工程建设的伟大壮举》的主题演讲。
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勤出席并致辞。云南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培主持会议。云南省直机关干部、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省级学会、省科协及昆明市科协机关干部共计700余人在主会场参加报告会。云南省16个州(市)设视频分会场,副处级以上干部均参加报告会。
第四篇:青山绿水铸文明——XXX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纪实
山,青翠高峻,连绵不绝!
水,微波荡漾,婉约文静!
在这山水相隔、自然和谐的世界里,一支年轻的队伍正踏着前人从未走过的步伐,建立起雄伟壮观的大坝、碧波荡漾的水库,让万方洪水变害为宝,让万伏电流穿山而出,用青春、辛勤和汗水开拓出了一条水电建设的康庄大道。
从局办公楼到食堂到招待所到宿舍,这里都是一条条干净整齐,两侧绿树成荫的道路,路旁,错落有致的是一个个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的花坛。透过这层层美丽的绿树红花,代表着XXX人精神的“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八个大字昂然而立。就是在这个离城区30多公里的山旮旯里,XXX人用自己的忠诚和奉献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
十多年来,该局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先导,以“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自身的优势条件出发,抓住企业核心产品,强化产业发展战略、品牌经营战略、市场发展战略、资本经营战略,带动了整个XXX的发展,企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十三年实现累计产值1.3亿元,上交国家利税1070万元。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局下辖3个公司和3个管理所,基本形成了电力生产、水电安装、物业管理、化工生产等以电力为主、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企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企业先后荣获“省园林式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省模范职工之家”、“省级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成为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产业发展篇——高瞻远瞩
1986年10月,XXX水电站工程正式动工,1992年5月三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电站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7260万kwh。1996年前,由于贷款建站,负债重,电价低,XXX一直过着贷款还息、连年亏损的日子,为了摆脱困境,谋求发展,多年来,XXX人始终没有停止过探索和开拓。1997年,通过与市化工厂联合组建“市电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及以后与电力部门的一系列合作,做活了电力产业文章,提高了电价,实现了还息不贷款,还本新起步。从此之后XXX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业中去,积极发展其它产业。
1999年,XXX凭借自己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成立了水利水电工程公司。积极向外开拓水电站安装工程和房建水电安装业务。2002年,实现产值180余万元。
1999年7月,经过半年多的考察论证,投资100多万元引进一条年产300吨的三氮唑生产线,成立了长沙金本化工公司。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经验,当年仅实现产值38万元。经过几年市场考验和竞争的磨砺,XXX人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成功将“价低质高”的三氮唑产品打入市场,并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产值年年攀升,至2002年年产值达300万元,2003年上半年就实现产值300多万元。
2001年,全国大小城市掀起一股物业管理之风,面对浏阳市物业管理的广阔前景,XXX人抢占先机,于当年10月,成立了XXX物业管理公司。XXX人凭着“敢想、敢干、敢担风险”的创业精神,遵循“忠于业主、坚守诚信”的方针,成功地对外承接了市委机关大院、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人民医院等20多个物业小区,物业管理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占浏阳市场的70%,创经营产值近200万元。同时,该公司还为社会安排下岗职工近200余人,创造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是XXX人生命的精神脊梁。任何时候,他们都不会停止追求和奋进的脚步。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对中国的入世,为了促进XXX的腾飞和发展壮大,XXX局党委、局务会反复研究,深思熟虑,花近三个月时间,制定了XXX第一个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做强发电业,做大化工、物业、水电安装业,做好供水业”的产业发展战略。从1999年开始,XXX组织有关专家,着手研究XXX——长沙供水工程项目,经过几年来的全面考察和综合研究,国家计委于2001年11月14日批准该项目正式立项。该项目是造福于长沙市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将为XXX跨越式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经过XXX人五年来的艰苦创业和开拓进取,XXX基本形成了一个电力生产、水电安装、物业管理、精细化工供水等产业于一体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为实现XXX的大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创新篇——追求卓越
能否有效地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XXX没有在体制的泥坑里挣扎,而是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和创新成为了XXX实现企业腾飞的又一重大举措。
观念创新激活生产力。1997年以前,由于企业多年亏损,职工中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XXX及时开展“创造条件、敢为人先”和“不找市长找市场”等市场观念教育,提出了“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的生存理念。提出了“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XXX精神,很快振奋了职工精神。当企业取得较好效益时,一部分干部职工产生了“自我感觉良好”、“小进则满”的盲目乐观思想和自满松劲情绪,局长HHH提出“跳出XXX看XXX”、“对照先进找差距”的口号,开展深入的反骄破满、不断进取的思想教育。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思想开放、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干部员工队伍。
管理创新解放生产力。近几年,XXX在严格管理堵漏洞的同时,不断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管理创新。一是精简机构,减员增效。从2000年开始改革,每年都要组织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上岗考试,逐步形成了中层干部“凡进必考”和员工岗位“凡聘必竞”的用人新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报酬分配新机制。作为一个国有企业,XXX一直按事业单位管理,档案工资一直沿袭了十多年,严重阻碍了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为此,全局提出“等级差别”分配理念,打破了档案工资制,实行了岗位工资制、岗位年薪制、考核效益工资制等多种工资制形式,待遇逐步向管理者、风险承担者倾斜,大大提高了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全面推进目标管理考核,将全局总目标任务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进行量化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基本做到了分工明确、权责清晰、赏罚分明。同时,还积极引进海尔的OEC管理模式、日清月结制及50/50原则,加大员工考核力度,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为进一步提高化工公司、工程公司、物业公司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增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在三个公司及局机关积极推行了ISO9001体系认证工作,并顺利取得了ISO9001质量认证书。从而为打造XXX品牌提供了可靠保证。
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自1992年,三台机组投产后,在发电运行中多次出现机组定子烧坏等事故,严重影响了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为此,XXX组织专门技术力量积极研讨技术改造方案,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1998年投资300万元,成功地对1#、2#机组进行技术改造,效果明显。为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步伐,1999年,职代会讨论通过《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定》,相继建立了水情自报和洪水调度系统。2001年,成功实现了自动化元件改造和计算机监控系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化工公司通过积极与科研院所和专家教授合作,实现了产品工艺、三氮唑母液脱色的科技攻关项目,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企业文化篇——塑造企业之魂
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竞争。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的新挑战,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近几年来,XXX人一直精心培育XXX企业文化,确立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局长XXX说:“企业的本质是人,企业是由拥有希望和梦想的人组成的集合体,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又与企业远大目标息息相关,为每个员工创造事业成功的条件,才能产生群体的活力和动力”。在“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共同价值观和“诚信、创新、敬业、团队”的企业精神的引导下,在商品价值之外,赋予XXX品牌和产品更多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充实进更为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在人本管理思想的指导下,XXX狠抓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管理,建立了一套能够推进企业发展的吸引人才、开发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建立起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三年来,XXX共引进电力、企业管理、化工、财务、文秘等10多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共选派27名干部员工到湘潭大学、湖南大学、河海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脱产培训,共举办理英语培训班、理论读书班、电脑培训班、文秘培训班、电力业务知识培训班等10多期。同时邀请教授专家来XXX授课5次,切实提高了干部员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XXX人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局党、工青妇组织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以企业文化为主线,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共产党员示范岗、模范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五好文明家庭等各项创建活动,推动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提升了XXX企业形象。同时,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完善文化娱乐设施,修建了功能齐全的舞厅,完善了健身房、娱乐室、运动场等设施。工、青、妇各组织经常开展排球赛、乒乓球赛、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大大丰富了干部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汪水。XXX,这只振翅高飞的雄鹰,将孜孜以求,与时俱进,从产业、管理、品牌、效益上加快XXX的建设步伐,力争把XXX建设成为一个集发电、供水、水利水电安装、物业管理、精细化工于一体的高起点、多元化、外向型的现代化企业。毋容置疑,XXX的前景将更加灿烂,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他山之石可攻玉,教育报刊助腾飞
他山之石可攻玉 教育报刊助腾飞
---莱芜二中教育宣传及报刊学评用工作汇报
教育报刊是党和国家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喉舌,发出的是教育教学最前沿的声音,吹出的是教育改革最先锋的号角,代表着教育最为科学和最为先进的经验和成果,是广大教师最为广阔的平台,通过教育报刊的“学用评”,可以使教师得到最为广泛的交流,使教师的素养和专业水平得到最快的提升。近年来,结合省、市、区教育报刊 “学用评”活动有关精神,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育名师、建名校、创名牌”的学校工作目标,从教育报刊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感受先进人物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提高认识,营造氛围,搭建教师学习的平台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教育报刊作为一种传统的学术载体,是传递科技信息和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渠道,也是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振兴教育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它所包含的丰富优秀的教育资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养精蓄锐、尽情挥洒、塑造自我的良好平台。为此,我校把教育报刊“学用评”活动作为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契机,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规划。通过定期召开了专题会议,利用校园网、橱窗栏,加强宣传力度,坚持正面引导,通过教育报刊的“学评用”,把教师从狭隘思想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二是将研读 教育报刊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校本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追求知识更新,以适应教育发展、时代更新的需要,而教育报刊恰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是加强业务学习的第一手好材料。因此,我校将校本培训与研读教育报刊统筹起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博采众长,学以致用,并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把备课写教案和阅读教育报刊结合起来;把业务学习与阅读教育报刊结合起来;把个人爱好和读书活动结合起来。博采众长,将新知识、新理念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成为教师自主学习、利用教育报刊的原动力。
2、做好教育报刊征订管理诸项工作
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创新思路,更新观念,树立主动为师生服务、为教学及教研服务的思想,切实加强教育报刊的管理工作,努力做到“五有”: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收发,保管、收藏教育报刊杂志,为教师阅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固定阅览活动场所,教师阅览室、学校图书馆全天开放,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有固定的开放时间,确保教师的阅读富有规律性;有足够的活动经费,确保阅读活动卓然有效,我校每年拿出数万元用为广大师生订阅《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等专业教育报刊杂志,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也更好地营造了建设“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有阅读制度,使每一位读者自觉遵守阅读纪律,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开展“三结合”活动 学校将教育报刊学习和使用融入教师日常教育工作中,在结合上作文章,使得学用教育报刊与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我校学用教育报刊重点突出了“四结合”:
1、与读书工程相结合,倾力打造书香校园
为打造“书香校园”,我校启动读书工程,并制定了《莱芜二中书香校园读书工程实施方案》,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一是倡导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订阅一份教育报刊或杂志,读一本教育专著。作为福利,学校每学期都为教师订阅购买大量教育报刊杂志及教育专著。适时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每学期举行一届读书节,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抓手,开展了教师读教育报刊征文和读书演讲活动、读书报告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沙龙等各种形式的研读活动,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报刊和有关书籍,汲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督促教师把学习教育报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一种精神追求,营造了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山东教育》、《山东教育导报》等报刊杂志是我们的首选必读教育刊物,其中的“教师文苑”、“读书茶社”、“教育广场”等栏目,每每让老师们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二是鼓励教师在教育报刊杂志中展示自我。教育报刊杂志是展示教师自我形象的优良平台,学校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及时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撰写论文、随笔等,积极向业务报刊杂志投稿,对发表的稿件予以一定奖励,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激情。组织开展“读教育报刊,促教育改革”教育报刊“学用评”心得体会、论文征集评选等活动,教师可以展示自己阅读教育报刊的做法、感受和经验,也可以 针对报刊的整体内容或某一篇文章、某一个栏目进行评论,畅谈教育报刊对自己的帮助,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之下,评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仅上学期,学校就评出优秀论文66篇,优秀心得体会120余篇。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学校读书活动已蔚然成风。
2、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大力开展教学研究
每周利用我校吐丝讲坛、周末讲堂及业务学习时间,根据理论学习要求,结合课程改革的需要,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精选《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等教育报刊杂志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材料,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做好记录,提高了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教育视窗”、“教改风景线”、“教育讲座”等栏目的学习让广大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了我省教育最前沿的动向,有利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学校自2009年初开始大力推进高效课堂研究为切入点的课堂改革,以评价激励为导向,不断探索教育教学途径和方法,稳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但在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遇到诸多困惑无法解决。此时《山东教育》等教育报刊作为具体的、动态的鲜活的培训资源,“教学版”中的“课改探索”“教学与教法”、“教学设计”、“教海拾贝”等栏目,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组织广大教师认真研究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成果,很多的教育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稿件等,每每都能引发教师的共鸣和思考。这些凝聚了教师心血的成型模式与成果,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如“久旱逢甘霖”一样,老师们信手拈来,稍加改造即可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快好省,而且效果佳,成果显。目前,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正开展的如火如荼,“三五一高效课堂” 的探索与研究初见成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可以说,这与我校教育报刊“学用评”的常抓不懈是分不开的。而此项活动更是带动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2009年的区级教学能手的评选我校有13人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在莱城区是比例最大的学校。区优质课评选在13个学科中,我校有7个学科是第一。2010年的市教学能手评选中我校8人参加,6人获市教学能手称号,在全市各高中学校是人数最多的学校。在去年的市、区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校有53人次荣获市区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等荣誉。大批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3、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开展德育系列化活动
活动是德育工作的生命,近年来,围绕“六学会”的学生培养目标,学校不断探索促进学生素质优良化的有效途径。学校组织德工处、团委认真学习《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教育报刊每一期德育教育专栏,如“他山之石”、“新论语”、“雕塑心灵”等,总结其中的先进德育经验与做法,结合学校实际,每月确立一个德育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品牌系列活动,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学用教育报刊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规范指导、环境熏陶、活动渗透、榜样激励”四位一体的培养思路,开展德育系列化教育,实现了常规教育日常化,品德教育校本化,礼仪教育综合化,情感教育人文化,心理教育常态化。
2011年9月,《山东教育》在头版用13700字、六个整版刊出了题为《一所终身难忘的学校---莱芜市第二中学发展纪实》的文章,以翔实的文字,全方位报道了我校近年来教育发展历程与成果,在齐鲁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这一方面是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成绩的肯定,更对我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山之石攻我璞玉,教育报刊助校腾飞”。回首过去几年来的工作,我校用切身的实践体会到学好用好教育报刊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校质量腾飞的巨大推动作用。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育报刊引领学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很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我们坚信孔子说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总之,我们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倾注更大的热情,积极做好教育报刊的征订工作,继续以饱满的精神学好、用好《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等教育报刊,更加深入地开展教育报刊学用评活动,进一步优化阅读学习环境,提高使用效率,做好活动拓展工作,积极构建教育报刊学用评工作的长效机制,让教师在学用教育报刊中快速进步成长,学以致用,最大限度地助推我校教育教学事业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