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寺庙事件—付秀清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2009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为“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可见佛教是高举和谐旗帜、倡导和谐理念的。佛教作为我国宗教组织之一一贯遵守国家法律,强调信仰者首先要做个守法公民。慈悲和睦,利人无私,不杀不偷,不盗不淫,不争不贪,不怒不嗔,孝亲爱国……更是佛教对信仰者的基本要求。作为终身信奉和膜拜佛教的我寺主持和僧侣怎么可能违背佛教教义去侵占他人的土地和合法权利呢?
这起个别分子为一己私利教唆民众伤害佛教和僧侣的事件,已经不是简单的民事赔偿案件,它已经上升为宗教事件。而宗教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民族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就宗教而论,单靠宗教事务部门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党、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社会各个方面都来关心和支持宗教工作。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五大关系,其中第三种关系为宗教关系。我们希望相关政府和部门充分重视此事件,规范和制止XX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不当行为,合理彻底的解决此事件,以体现我国《宪法》及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尊重和保护的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以确保宗教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正常活动的开展;以发挥宗教在促进推动社会进步、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作用,以鼓励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篇:福建寺庙建筑艺术初探
福建寺庙建筑艺术初探
摘要:福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环境成为我国拥有最多寺庙建筑的省份之一。其寺庙建筑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相比较其他其他地区的寺庙建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可变性,这是由具体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所以表现出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本文试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归纳其主要建筑艺术特色,并举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福建
一、概述 寺庙建筑 建筑艺术 主要特色
福建是我国古代建造各种寺庙最多的地区之一,由于福建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寺庙得以保存。如莆田在唐、宋时全县就有大小寺院庵堂六百多座,经历代修建保存到今天的仍有近百座。福建这些保存下来的古代寺庙,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两个方面价值:第一,门类齐全,年代悠久,无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都有最古老的寺庙保存。如福州的华林寺不仅是现存江南最古老的木构佛寺,也是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莆田玄妙观的三清殿,是现存最早的木构道观,泉州的清净寺,是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清真寺建筑,泉州的草庵是世界上唯一的摩尼教寺遗址。这些建筑对于研究我国建筑史,特别是研究宗教建筑史,是极为珍贵的实物。第二,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中国的寺观建筑特别是佛教寺院建筑,一般以殿堂为主体,代代沿袭,最后因高度程式化、规范化而显得板滞。而福建的寺院建筑却别有特色,在继承古制上有所创新,较为灵活,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宗教建筑艺术。
二、福建寺庙建筑艺术的主要特色
首先,依据山川地势,巧妙布局,是福建寺庙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代寺院的主要建筑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次要建筑安排在轴线两侧,如僧房、斋堂、职事堂、茶室、云会堂等附属建筑对称排在东西。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神佛教义对庄严肃穆的需要。给人一种“超凡入圣”、“洁净无碍”的感受。福建一些寺院却不拘泥于我国寺院的常规布局,而是讲究因地制宜,就地造景造境。如始建于公元908年的福州鼓山涌泉寺,至今基本保持明嘉靖年间的布局夕二十五座殿堂巧妙地分布在山泉古树、层峦叠嶂之中。进了山门后,并不直达天王殿,而是要经过兰花 圃、岁寒寮、回龙阁、罗汉泉、千佛陶塔,以石道蜿蜒伸向寺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主建筑依偎山谷山坡而逐渐升高,将岩山石巧妙地结合到布局之中夕使人有着“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感。
始建于公元558年的莆田凤凰山广化寺几经兴废,现存主要建筑是清光绪年间依旧制重建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特点是中轴线不是座朝北,而是座西朝东,沿山势高低,由海拔二十五米趋升至海拔六十三米,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祖堂为中轴线,两侧翼建有宽敞的廊屋,把整个建筑群有机地联成一休。始建于公元931年,明万历年间又重新修复的福州北峰林阳寺坐在落翠谷之中,山门正对平坦之地,故视线开阔,夏日无论如何炎热,山门口总有阵阵凉风袭来,令人无比惬意。此寺次要建筑并不对衬地摆在主建筑的左右,而是在寺左衬以禅堂、僧室、客厅、香积厨等。布局上左重右轻。始建于558年,重建于1369年的建瓯城南建溪之滨的光孝寺,其布局颇有特色,它由殿堂建筑群和西厢建筑
群组成,似不太协调。西厢建筑群外看瓦栋联贯,杂乱无章,内部却各成系统,秩序井然。始建于唐初的福鼎姥山白云寺布局更别具一格:分前后两厅,外形颇象居家的大院落。始建于唐朝、重修于清末的位于平和九层岩峡的三坪寺,是典型的依山而筑寺院,建筑群体一条中轴线倚山而建,依次递高,主次分明。大雄宝殿地势比山站高一米多,祖殿又高于大雄宝殿,错落有致。
其次,巧借山岩筑寺,与山川大地融为一体,是福建寺庙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二。因福建多山之故,所以许多寺庙将寺藏于岩中,洞中建寺,正如旧志云:“僧庐于中,不用片瓦,可以避雨。”这种建筑被称为“岩寺”。但这种岩雕与我国西部的“石窟寺”截然不同。石窟寺是在山寺上开凿洞窟供养佛像的一种寺院,而福建的“岩寺”则不需开凿,而是借洞藏寺,与山岩极为协调地浑然一体。位于罗源岭头山的碧岩寺藏于高数十丈的巨岩之下。岩下天然洞室高二十余米,广六百平方米,碧岩寺就筑构在其中,宏敞幽藏。始建于北宋历年间(1041-1.048年),后又在明中叶扩建的永泰葛岭山腰的方广岩雕建在方广岩下的石洞中,巨岩为瓦,依岩藏洞,洞内殿堂与洞前的天泉阁均以大石夸为顶,构筑奇异,故称“一片瓦”。寺前的天泉阁座落于百余根硕大的杉木支架上,宛如空中楼阁。它背靠千协之岩,面临百丈深壑,酷似山西的悬空寺。位于平和县大峰山的灵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之中,寺前筑有石栏,上有盘石复盖,下有悬崖绝壁,唯一小径可攀登。始建于1131年,重修于公元1743年的圆通寺依然石窟而建,一三座递升,连成一体,左右依架在石崖间,前殿因山势凭借石洞启出山汀。后坂石奇寺的殿顶是以一块岩石为瓦,可容几十个和尚参禅,方形的山门藏在数棵古树之中,入门才知寺是以洞为口。随洞中石阶蛇行而上,豁然开朗处便是前殿。沿两房郎庞拾阶而上,便是大雄宝殿。始建于宋代,重修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潭浦金岗山的海月岩,以石作顶,以洞为寺,造型奇妙。寺顶是一整块花岗岩大石板,长约五十米,宽二十米,厚约三至五米,前低后高,向前倾斜夕形成一定坡度,两边有岩石支撑,形成一个敞开一面的大石洞,殿堂就修筑在洞中,气势磅礴,殿门正好对着远处茫茫苍海,真是天造地设。也有灼寺庙并不完全藏于岩中,如创建于清乾隆间的福州乌石山的弥陀寺,依岩而建,大殿半掩在舒啸岩后,为重檐九脊顶,殿后为霸石,殿东为台地。
再次,形态各异的外观造型,是福建寺院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三。福建不少寺庙因其独特原因而在外观造型上不拘一格,样式奇异。始建于唐朝的仙游鸣峰寺,其殿宇恢宏,但外观形态如一条船,前后殿堂是船的首尾舱,中间长方形的天井,铺连着两条长廊,犹如船身,两旁侧舍犹如船的左右舷。据源此处过去是海底海磁,后海沉陆浮始为峰峦,峰上留有一古航船遗迹,后人就依船址建寺。始建于唐大顺元年(890年),元明又重修过的邵武宝严雕造型别具一格,大殿平面呈正方形,而宽、进深各五间,计四百平方米,这与传统的一长方形寺庙外观迥然不同。始建于唐代的仙游内垅山的龙纪寺,主体建筑为六角形,谷称六角亭,这是因为内垅山形为盘龙,寺内修筑成六角殿状才似龙头。始建于南末绍兴十六年(1146年)、位于泰宁金沏山间的甘露寺,建筑奇特夕依坎坷岩石顺势架造夕基底仅用一根粗大木柱撑托,有“正殿”、“唇阁”、“观音阁”、“南安阁”等木结构庙宇,外观犹如一个繁写的“叶”字。始建于宋元丰六年(1083年)、位地安溪蓬莱山的清水岩背山面壑,作楼阁式,分三层,整个外观呈“帝”字形。
最后,将精美的雕饰与寺庙建筑融为一体,是福建寺院建筑的主要特色之四。福建寺庙的雕饰工艺精湛,比比皆是,有其独特韵昧,有的历经千年仍灼灼生辉。闽南寺庙的雕饰以石雕为多,闽西北寺庙的雕饰以木雕为多。始建于隋朝、修重于清同治十二年(1793年)的龙山寺位于晋江安海镇北面,寺周围墙壁精工细琢着一个个浮雕,盘旋于青山柱扫介悬雕.青龙张牙舞爪,俯身盘旋直下,头部却昂然翻腾而上;一双鳞甲相间的龙爪,分别捧出一磬鼓,用细铁条轻轻敲打,磐显磐声,鼓传鼓声,造形传声真是巧夺天工。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的安溪文庙,是集木、石雕艺术于一体的一座古建筑艺术,如八根翔龙蟠柱、陛石的云龙戏珠等石雕,丹娜三面基石上的双狮抛球,鲤鱼戏珠,八骏马、云龙吐雾、麒麟牡丹等十六幅虫鸟禽兽、山水花卉的浮雕均精雕细琢,精态优美;柱头上游龙贴角。弯杭的狮座等木雕都栩栩如生,屋脊的装饰、垂注的透雕。地口有独到之处。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位于福清新厝乡的灵溪宫,正是以其不凡的雕饰而驰名。宫宇为硬山顶木构建筑,上梁、斗拱、构架均为镂空的龙凤、牡丹等装饰木刻;宫门前两厢石壁上浮雕的“空城计”和“文王求贤”故事,形象逼真;尤为称奇的是前后殿的两对盘龙石柱,刻得栩栩如生:一条巨龙盘柱环旋,只有小部分附于柱上,大部分龙体掏空离柱,似乎即将腾空而去。龙口里隐含着一颗可以转动的石珠,龙的下方,雕刻着海水衬托的一条跃跃欲试的鲤鱼。整个灵溪宫的其它石雕、楼刻也都极为精细,整个建筑相互衬托,荟萃木石雕刻艺术一堂。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永定金谷寺为砖木结构,其屋栋镌有燕尾和超蛾,一飞檐雕有花鸟、飞禽等,柱及悬梁有龙凤及民间流传的“水漫金山”等故事图画,尤为传神。
参考文献:
1、田尚.中国的寺庙.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8
2、段玉明.寺庙与中国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
3、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寺庙与民间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下.编者,1995
4、林从华.台闽文庙建筑形制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3.1
5、林从华.闽南与台湾传统建筑匠艺探析.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2
第三篇:福建寺庙汇总 福建各地的寺庙介绍
福建寺庙汇总 福建各地的寺庙介绍
提起福建,人们就想到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海上花圆城市的厦门,海上丝路各城泉州,海滨城市福州。作为中国东南部最热的旅游线路之一,福建之旅令人难忘。八闽大地不但有山川之胜,又有圆林之美,更有寺、塔、桥、土楼等古代建筑。其佛像雕刻制作工艺也堪称世界之最,座落在仙游的木雕铜雕佛像及高档仿古家具起古至今让诗人墨客,吟咏舒怀,留下了许多瑰丽的篇章。只要游客有时间和心情慢慢品味,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佛教是福建境内最有影响的宗教。东汉末年以降,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信徒多,香火鼎盛。境内现有全国重点佛教寺院142座,位居全国前列。著名的有福州涌泉寺和西禅寺、崇福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莆田广化寺等。
福建有代表性的大寺庙普遍离市区不远,坐落之地环境清幽,是闹市参祥拜佛的绝佳之地。寺院建筑普遍经过仿古修葺,完整而不失岁月沧桑之美.1.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厦门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妙相庄严,海内外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千手观音工艺精绝,千手千眼,金光闪耀。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登临远眺,山风海涛,尽收眼底。
2.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福州雪峰崇圣寺
雪峰寺全称雪峰崇圣禅寺,位于闽侯大湖乡雪峰山南麓,雪峰山本名象骨峰,山脉绵亘60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77公里。雪峰山与鼓山、旗山三山鼎峙,环抱福州,合称福州“三绝”。
雪峰寺开山祖师是高僧义存(822-902年),精通佛理,从者遍布全国,德高望重。禅门五宗(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中的法眼、云门二宗即出其派下。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曾问义存:“师住象骨峰有何异?”义存答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是山可名雪峰。”由此改名为雪峰。山势峭拔,风景绮丽,绝顶峰海拔800米,享有“闽越神秀”、“琼瑶第一峰”之美称。古人有诗赞曰:太华凝结素芙蓉/隔崦流云淡复浓/夏入伏中微觉暑/时移秋半便如冬/银锄错落千重岭/玉砌嵯峨百丈松/几度雨花台上望/光摇楼阁起霜钟。
作为当今福州五大禅林(鼓山涌泉寺、西门西禅寺、雪峰崇圣寺、北峰石牌林阳寺、象峰山崇福寺)之一的雪峰寺始建于乾符二年(875年),原名应天雪峰禅院。该寺比鼓山涌泉寺还早建三十余年,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乃义存的高徒。乾宁元年(894年)移址陈洋(今址),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为今名。该寺屡经兴废,鼎盛时有殿堂房屋千余间,僧众1500多人。现存庙宇多为清光绪年间建造,规模宏大,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法堂、禅堂、客堂、藏经阁、方丈室等。寺内藏有《碛沙藏经》、印度梵文《贝叶经》和整部《频迦藏》8000余卷等珍贵经典。全寺及其周围流传雪峰二十四景,有首七律古诗概括景名,浑然天成,录缀如下:雪峰(山)宝所(亭)近兰田(庄)/枯木(庵)三球(堂)一洞天(岩)/半岭(亭)化城(亭)无字石(碑)/万松(关)雪峤(路)有龙眠(坊)/文殊(台)古镜(台)金鳌畔(桥)/罗汉(岩)梯云(岭)象骨巅(峰)/香石(磨)放生(池)池蘸月(泉)/望州(亭)卓锡(泉)应潮泉(泉)。3.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泉州开元寺
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曾名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今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宋、元代有支院百二十所,“食指常万”。现存十分之一、二,面积尚有百余亩。开元寺中轴自南至,建筑群依次为:照墙“紫云屏”、山门即天王殿、大雄宝殿(又名百柱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西塔。大雄宝殿始建于垂拱二年,名紫云大殿。屡圮屡修,现存为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0米,面宽9间,进深6间,原应为石柱百根,故别称百柱殿。庭中有唐至明历代所建各种小型石塔13座。其中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建造的金涂式小石塔一对,最为重要。大殿后为甘露式坛。据载,明末清初泉州甘露戒坛与此京戒坛寺,杭州昭庆寺为全国仅存三大戒坛。寺两厢有长廊。东侧有檀樾祠、准提寺(俗称小开元)、东璧寺,西侧有功德堂、尊胜院(又称阿弥院殿),后改为水陆寺,现改建为泓一法师纪念馆。西长廊外侧有唐植古桑树一株。两廊外草坪上有东西双塔凌空对峙。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是泉州侨乡的徽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塔名镇国塔,始 建于唐 咸 通元年至六年(860—865),原为九级木塔。南宋宝庆三年(1277)重建为七级砖塔。南宋嘉熙二年 至 淳 佑十年(1238--1250)改建为今之五级石塔。西塔名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初为七级木塔。南宋宝庆三年(1227)重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现存的八角五层仿木楼阁攒顶式建筑,东塔高48.27米、西塔 45.05 米。双塔项弥座、塔身、塔盖内外全用白色花岗石构筑。塔刹铁铸、从刹座到鎏金葫芦,高度分别为11.10米和10.65米,各系八条大铁链于刹顶与檐角间。翘檐角系金属铃铛共80只。双塔壁上分布160尊人物浮雕。双塔檐间雕有80尊守望神将。其须弥座雕有佛传图37 方,龙凤狮鸟花卉 48 图,负塔侏儒16尊。台阶两侧象眼板有浮雕。4.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福州西禅寺
西禅寺又名长庆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为福建五大禅林之一。据《三山志》记载,南朝梁时有一个名叫王霸的方士渡江入闽,宿栖怡山练丹修仙,每遇饥荒岁月,便“金运米食贫者”后得道成仙。唐贞元间观察使李若,在其居住处修建冲虚观表示纪念。唐成通八年观察使李景温和延大安禅师来居首开法席,定名为清禅寺,住僧三千人,后改名延寿寺。五代后唐长兴年间,闽王王延钧更名长庆寺。西禅寺殿宇巍峨壮观,拥有大雄宝殿、明远阁、念佛堂、无尽藏、放生园、大方堂、钟鼓楼、库房等一套完整的建筑物,占地百余亩,廊庑相通庭院广阔、红梅翠竹、清松古荔环绕其间。其中大雄宝殿规模比鼓山涌泉寺更大,正中三尊巨佛,衬垫石雕莲花座,旁列十八罗汉,造型洒脱。屏墙后背绘有大型壁画,门外有铁塔长灯。藏经阁后新建玉佛楼,内藏华侨捐献的缅甸大玉佛两尊,一坐一卧,坐佛高2.95米,卧佛长3.7米,为全国最大的玉佛。
西禅寺还以盛产荔枝驰誉遐迩,每逢荔红季节,省城文人名士,多携侣邀友前来相聚,品尝佳果,吟诗题字。历代名人如宋端明殿学土蔡襄、抗金名相李纲,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曹学全等都在此留下足迹。
西禅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如新加坡的双林寺,为光绪年间微妙禅师之徒贤慧、性慧所创建,其规模与西禅寺略同,为海外最大寺庙。另外,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普陀寺等都是西禅寺的厩院,并派僧师常住管理。西禅寺现存数座建筑物中,有不少清代台湾同胞所留的遗迹 5.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漳州南山寺
南山寺——在漳州市南郊的丹霞山麓,原名延福禅寺,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闽南著名古刹之一。“南山寺”三个大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黄道周手书。
据《漳州府志》记载,该寺原是唐太子太傅忠顺王陈邕的住宅,因建筑规模过于宏大,有人密告其犯有僭越之罪,朝庭派钦差大臣前来查办。祸将及身,其女金花急中生智,劝父献宅为寺,自己则削发为尼。钦差见寺释疑,陈邕方幸免于难。宋乾德六年(968年)和绍兴八年(1138年),陈邕的裔孙刺史陈文灏及状元陈俊卿先后重修南山寺,并分别改名报劬院、崇福寺。明代,郡守章大任题匾曰“南山法窟”,遂称南山寺。清光绪元年(1875年),该寺住持僧佛乘又募捐修缮。现存的建筑群为清末重修,保留一定的唐代风格。近年当地政府又拨款整修。6.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晋江龙山寺
龙山寺位于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镇五里桥旁,又称“天竺寺”、“观音殿”,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在东南亚及台湾也有一定的影响,为闽南名刹。
龙山寺创建于随大业十四年(618年),以后历代都有修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龙山寺派僧人祖派、智渊等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县水头镇之间营造石桥,“后因工程浩大,未完成。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泉州郡守赵今续建,经一年完成”(据《泉州府志》)。这座由僧人倡建的石桥长五华里,称五里桥。经过八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但这座用花岗石建造的大桥仍横跨田间,成为晋江一景,桥上水心亭中有一石刻对联曰:“天下无桥长此桥,世间有佛宗斯佛。”
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龙山寺得以重修香火并分传台湾及东南亚。寺僧肇善法师至台湾鹿港修建龙山寺,此寺采用闽南石料修筑。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少移居台湾的闽南人士在台湾宝岛上创建龙山寺,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至今,台湾全岛竟有四百九十多座龙山寺,这是台湾人民与大陆佛教因缘的历史见证。近年来,不少台湾同胞来晋江龙山寺参拜。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等捐资修建了山门、华表、殿堂门、钟鼓楼。道光、同治、光绪年间数次修葺,蔚为壮观。7.龙岩莲山寺
莲山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创建于宋朝,法脉属曹洞宗。《龙岩州志》载,此处怪石“有若莲瓣》,故名“莲山招提”。寺内供养观世音菩萨,香客如云,屡现灵异,清朝龙岩知县王有容礼大士有验,即捐金置香灯田,并立碑记其事,此碑至今矗立于寺前。
历代以来,此寺屡废屡建,但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所以规模不大。只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殿堂,两间平房,历代法师只能照顾殿堂香火,维持生计,自己修持而已。清初此寺有法师教拳,拳法至今尚流传民间。
1987年,龙岩市统战部延请闽南佛学院光炳法师住持莲山寺,并划拨三十亩土地扩建寺院,莲山寺寺名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现已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阁、回廊、素食部、法物流通处,尚在施工的有藏经楼、法堂、地藏殿、僧舍、客房、接待处、停车场、放生池等。按丛林规格设计,木石结构,大殿三个门墙上刻有释迦牟尼传,天王殿、大悲阁、钟鼓楼前全部用石雕龙柱,屋檐翘角,龙凤花鸟栩栩如生。龙岩地区书协副主席林坚隶书题写”天王殿“匾额。殿塑有三世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工艺精湛。最有特色的是一尊滴水观音,大雄宝殿后面挡墙上,有一天然石顶,泉水下滴,即在此因地制宜塑造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使清泉从大士手中的净瓶中流出,滋润众生,信众惊叹不已。
莲山寺现任方丈光炳法师,毕业于闽南佛学院。8.莆田仙游九座寺
九座寺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凤山乡,距县城43公里,有大路直达寺门。寺处九座山,故名九座寺。唐朝智广上人创建咸通六年(865年)。智广上人系仙游县度尾镇人,咸通十年(869年)奉诏进京,参加唐懿宗迎奉佛骨盛典,敕封本寺为“九座山太平禅院”,并钦命智广禅师为太平禅院方丈。智广禅师圆寂于光启二年(886年),谥正觉禅师,荼毗后,获舍利四千余粒,晶莹似冰雪。宋元佑六年(1091年)加封慈应禅师,隆兴元年(1163年)又加封普济禅师。禅师的舍利一半为泉州、建州二太守请去供养,一半塔葬于溪西双峰之下,宋崇宁年间敕封“无尘塔”。1996年,该塔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福州连江宝林禅寺
宝林禅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镇东平村,独觉禅师始建于唐大中六年,著名方丈有宏净法师、妙有法师等,法系临济宗。现有法堂、西归祠、齐堂、僧寮等。重要文物有唐朝石佛、石柱、独觉禅师塔、普同塔及石碑二通。
宝林禅寺现任住持明通法师。74岁,福建省罗源县人,1974年出家,师从悟慧法师 10.居士家乡的寺庙——连江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福建省连江县东岱镇山堂村云居山之巅,又名上庵寺,云居山位于闽江与鳌江之间,距县城7.5公里。唐代即建寺于此,宋元屡修,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建,到民国年间,年久失修,损坏严重,部分倒塌。民国六年(1917年)圆庆上人和明性法师驻锡于此,着手修缮寺宇,开荒种地,初创业基。
1981年明性法师圆寂后,由理通法师继任住持,扩建大雄宝殿,修七星井和生活用房。1988年理通法师圆寂后,由比丘尼理顺法师任住持,理实法师任监院,1993年开始对总体布局进行全面调整,将原有殿宇全部拆除,重新设计仿古结构,屋顶有琉璃瓦面,殿内1989年重塑的释迦牟尼第三尊佛像,高3.4米,肩宽1.2米,全面用金粉装饰,鲜艳夺目。塔井浮雕九龙八凤心,工艺精巧。大雄宝殿廊前换上九根浮雕青石龙柱,殿堂高度从原来8.3米加高为13.8米,深度增加4.3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大雄宝殿前方留有一块575平方米正方形广场,内建七星井和千佛塔。广场前面是天王殿,建筑面积135平方米,殿前为月爿池。在大雄宝殿和广场两旁建有齐堂、祖师殿、伽蓝殿、西归堂及生活用房等建筑面积1562平方米。大雄宝殿后座为法堂、藏经楼、僧房等,建筑面积441平方米,殿宇围墙长300米,高2.8米。近数年来的修缮总计耗资五百多万元,全部都是信徒捐献,其中胡雪金家族一百六十多万元,郑玉英家族五十多万元。现拥有殿堂5座,大小厅室56间,总建筑面积2818平方米。
云居山是连江县内四大名山之一,青山堆翠,碧岫绕云,兀峦幽谷,奇岩怪石,松树萧森,绿茵馥郁,正如云居寺前崖刻有所言“天上云居,人间仙境”。西北向有仙人迹,传说仙人曾到云居山,岩壁尚留一尺多长的脚印。北面有金猫戏鼠、尼姑洗脸、和尚貌台诸胜。云居寺左边有大字“彤云碧海”的刻石。附近有流米岩。寺侧有一小冈,首尾昂起,形好马鞍,叫马鞍山。每届秋日,游者多宿云居寺,以待翌晨登普光塔以观日出。普光塔又称云居塔,在云居山顶,游人在此极目东海,气象万千。高僧海筏法师有联云:“海自混茫能蓄日,山无古今独居云”,生动概括了“云居观日”的独特景色。“云居观日”是鳌江十二景之首。塔旁有一巨石,呈半笏状,底部附着贝壳,上刻“海上飞来”四字,称飞来石,对考察云居山地形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满山怪石,知名者还有“美女梳妆”、“莲花台”、“杜鹃岩”等诸胜。
云居寺虽处群山峻岭之中,现有一条石面公路接通连晓公路而进入104国道,交通十分方便,四方信士来朝拜者络绎不绝。11.连江青芝寺
青芝寺位于福建省连江县城南约10公里的青芝山。青芝山在连江县官司头镇,原名“百洞山”。山上多奇石怪洞,因产灵芝得名青芝山。前人有诗赞:“寺产灵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此山开辟于明万历天启年间(1621-1627年)。经历代修建已成一大名胜风景区。山中的松、岩、峰、峦、泉、洞,天然成趣。山水秀丽,有“一百零八景”之称,其中较著者有五峰、十洞、十六岩、三十五石及一湖、三泉、三台、三室。山中青芝寺,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朝廷董尚书主持兴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后殿,1934年林森重修前殿。外观似西式楼房,内部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殿宇,风格别致。四周有梅花楼、松风阁、啸余庐、藏骨塔、第一亭、半山腰、栩园、慕园、观光亭、同乐亭等亭台楼阁十余处;并有数十处古代崖刻,有篆、隶、楷、行、草等字体,以明朝万历年间宰辅叶向高的草书诗刻最为著名。
青芝寺著名的祖师为觉非禅师,传承法系为临济宗。寺院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大雄宝殿、大悲楼、观音大士殿、玉佛洞、三圣殿等。该寺最重要的文物是由一整棵楠木雕刻的佛像及九世**送给林森先生供奉的白玉佛,均被寺僧视为镇山之宝。
本寺自明朝建寺以来,一直只有一二僧人住持。光绪年间,兴福禅师兴建大士殿,僧人多至十五人,后渐衰落。至1984年10月,界修法师从中国佛学院毕业后住持青芝寺,兴建东西两客堂,住僧十五人,1990年,界贤法师应界修法师之邀前来住持青芝寺,先后盖起大悲阁、选贤楼、玉佛阁等,住众二十人。
青芝寺现任方丈界贤法师,40岁,浙江人,1982年出家,师从世孝法师,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兼任福建省连江县佛教协会副会长,连江县政协委员。现任监院门辉法师,28岁,福建人,1985年出家,师从界修法师,毕业于灵岩山佛学院。12.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漳州平和三平寺
平寺是闽南一所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唐代高僧广济大师曾卓锡于此,后又圆寂于此。因而成为闽南佛教圣地,每年海内外香客朝山进香达数十万人之多。
三平寺距漳州市区约60华里,从前香客朝山进香须从塔潭登山,其间“岩谷深邃,结曲奇危”。据《漳州府志》记载:“登者必历三险三平,乃至岩顶”,故名为“九层岩”,苟非心诚志坚者不能至焉。寺院建在大柏山两峰对峙一处昂起的蛇头上,叫做“下水蛇”,溪的下游处有一“上水龟”,龟蛇相对。群山环抱,清溪回映,茂林修木。
三平寺与一般寺庙制格局不同,少建了座天王殿,所以说只建“两殿半”。一进山门便是大雄宝殿,后进就是祖殿,最后半殿是塔殿。
三平寺历史悠久,蜚声海外,长期以来吸引了海外广大的僧众和香客。1979年以来,国际友人和各地的佛门弟子、宗教团体,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盛况空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宗教信仰虔诚,年年来朝拜,岁岁来访问。他们目睹大陆寺院在迅速修复,宗教活动开展正常,十分高兴。纷纷捐资,表示愿为修建工程作奉献。三平寺就像一座通向海外的桥梁,为沟通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断地作出贡献。13.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福州鼓山涌泉寺
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部的鼓山,海拔925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每逢风雨大作,颠簸激荡有声而得名。位于山腰海拔455米处的涌泉寺,前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风景秀美。为福州五大禅寺之首。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填潭建寺。因寺前曾有一壑泉水如涌,故名涌泉寺。宋咸平二年(999),真宗赐额“鼓山白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成祖赐名“涌泉寺”。永乐六年(140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两次毁于大火,寺内建筑所剩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天启七年(1627)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间又经修缮扩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御书“涌泉寺”匾额。至今高悬寺门上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佛教古建筑的保护和维修工作,多次拨款维修涌泉寺,以后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僧人们在这里潜心修行,晨钟暮鼓,时时不掇。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14.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莆田广化寺
广化寺座落在市区西南郊2公里许的凤凰山(又名南山)之麓,是著名的闽中古刹,也是福建佛教大丛林之一。最近又被评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一。寺初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始名“金仙庵”。后扩建为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睿宗皇帝赐名“灵岩寺”,由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额,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宋太宗皇帝改名“广化寺”。
宋代是广化寺的鼎盛时期,当时有10院,下辖120庵,僧众达千余人。“檐楹相摩,轩宇层出”,山门若市,香客如云。现建筑群是清光绪初年依旧重修的。近年来,在海外侨胞热心赞助下,广化寺又进行全面的整修扩建。总面积三万二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已达一万六千多平方米,整个布局以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祖堂(上为卧佛阁)为中轴线,坐北向南,全长385米,气势磅礴。两侧翼建有宽敞的百柱廊庑,把整个建筑群紧密地连成一体。左厢依次为卧佛阁帝的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上为库房、后为香积厨)至钟楼;右厢依次为卧佛阁旁的般若堂、看山楼、方丈、烟霞窟、净行堂、祖师殿、学戒堂至鼓楼。左上方新建了一座宏伟的观音阁,内供一身高达八米的观音像;右上方新建小南山地藏殿。在放生池左右两侧。新建了四座五百罗汉堂。寺的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表现出闽南古寺院建筑传统风格。主殿大雄宝殿建在高2.7米的基台上,为抬梁式殿堂结构。殿高22米,面积达837平方米。天王殿前有两座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所建的石径幢,高约3米,其中一座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这是研究梵文汉译与本地方言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在寺前左侧普门庵前,还有宋乾道元年(1165年)前建成的仿木楼阁式释迦文佛塔,五级八角形,高30米。塔室空心,内壁嵌有石级,供人登援,可至各层塔门外。外壁和迭涩间浮雕佛像、双头羽人、飞天乐伎和花卉鸟兽等图案,精致美观。塔檐仿砖瓦雕刻,有凌风飘举之势,其建筑艺术,为八闽少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有赵朴初亲笔题写的“万德庄严”匾额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个大字。
广化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香火鼎盛,朝圣者络绎不绝。市区有公路直通山门。15.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福州五大禅林之林阳寺
林阳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区瑞峰之麓,系唐朝古刹。1983年,林阳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也是福州市“五大丛林”之一。林阳寺古称“林洋院”、“瑞峰院”。据《三山志》记载:后唐长兴二年(931年)置林洋院,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创寺。开山祖师是志端禅师。志端(891-969年),福州人,开创林阳寺并住持。除志端禅师外,该寺著名方丈还有隐山、慧观、广贤等。该寺法系为曹洞宗。
明朝初年,林阳寺废圮。明末谢肇浙过时赋诗一首,描述了它的荒凉景象:“丛林一片掩垂藤,败铁生衣石阙崩。夜雨孤村闻断磬,春畦隔水见归僧。山荒荆棘无邻近,岭隔桃枝少客登。寂寞茅茨余四壁,霜风时打佛前灯。”
明朝末年,大渊法师在这里重建佛堂。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予以修复。迄现代,古月禅师弟子净缘、悟正等到南洋及北京募缘,重修殿宇,迎请《大藏经》,并在方丈室建塔,安奉古月大师灵骨,1930年,圆瑛法师任林阳寺住持。
1981年,林阳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1981至1985年,僧人对整个寺院都进行了重修。现殿堂雄伟壮观,佛像庄严肃穆。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两侧有钟楼、鼓楼、禅堂、僧房等。林阳寺周围有朱熹讲学处等许多古迹,另有九峰、芙蓉、寿山诸胜景。群山环合,竹林松坞,风景颇佳,是游览观胜、拜佛诵经的理想场所。
林荫道现任方丈广贤法师,74岁,福建车山人,17岁出家,毕业于北京佛学院,师从慧定法师,现任监院修性法师,72岁,福建即武人,1983年出家,师从广贤法师.16.古田极乐寺
年古刹“极乐寺”座落在翠屏湖畔,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中国第一任佛教协会主席圆瑛法师曾在此潜心钻研。这里曾经是历史上“福建兵变”十九路军抵御蒋军的指挥部,1932年毁于战火,1937年,由圆瑛法师组织重建。极乐寺现存有镇寺三宝:第一是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极乐寺”,圆瑛法师所题“得到此间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和现任国家佛教协会主席,大书法家赵朴初50年前和50年后的两幅题字:“大雄宝殿”和"圆瑛法师纪 念堂。第二是雕刻精美,工艺精湛,佛门中罕见的三尊古铜佛像。第三是由缅甸佛教届领袖于本世纪初赠送给圆瑛法师的玉释伽佛。17.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莆田光孝寺
梅峰光孝寺,坐落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雷山左旁。昔时其地爽垲,遍植梅树,故名梅峰。隋唐之际,峰巅建有一座观音亭。宋初亭周匝地百余亩,系李家之祖业。志载元丰八年,黄太安人感异梦而生制干李公子诚。黄氏为酬夙愿,乃尽舍亭周之地,将小亭扩建为寺。
梅峰光孝寺宇初具规模之时,峰右建有『望海亭』与『卧云轩』各一座,李公子时授读于轩。北宋崇宁二年,徽宗御书赐匾『梅林佛国』;翌年,又奉敕赐额改名『崇宁禅寺』;政和元年,敕改为『天宁万寿寺』;绍兴七年,敕赐『报恩光孝寺』巨匾;越五年,去掉『报恩』二字,单名『光孝寺』。尔后大约八百多年来,一直沿称不易。方志记载,寺内旧有『神钟』一口,亦为绍兴乙亥年龟洋二圣僧驻锡寺中,令名匠蔡通铸成,声响能传数十里之遥。宋代梅寺,仰仗李公大力护持,朝廷多次赐额,名重一时,且寺宇屡经扩建,规模俨然大于前时,成为当年莆阳境内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寺僧惠深、惠泽感李公之德,乃建李公祠于法堂之左,以志纪念。
元代,朝廷在梅峰光孝寺内设『官讲』,故曾别称『讲寺』。后因年久失修,日就倾颓。逮及明永乐六年,僧规永领众重修,始复旧观。嘉靖四十一年,寺遭倭患,仅存大殿与钟鼓楼。万历六年,邑人礼部尚书陈经邦,助僧月珍募建中殿,知县周澜应命护助。竣工时朝廷敕书『明皇万岁』为主额,挂于大殿中粱之上。万历廿七年,月珍再建香积堂,四年后又同檀信萧志文修建法堂、大士阁,翌年重建山门及两庑,并修葺大殿与瞻拜亭等。清康熙四十年,提督吴英捐俸赀修建大殿;越九年重修山门。雍正五年,居士沈廉明发心为功德主,修建中殿、法堂、山门等。其后邑人名宦林扬祖重修瞻拜亭。不久渐趋败落,徒侣零丁。光绪十三年,官军进驻本寺,夜间失火,钟楼焚为平地,宋铸『神钟』亦被熔毁。未几,法运复启,仙籍名僧微嘉和尚由南洋回国,发愿重兴。时为全面修复,财力不足,邑人新疆道监察御史江春霖为撰募缘序。微嘉还从仙游枫亭塔斗会元寺招来廿四人徒众,充实僧才力量。当时历经多年募建,殿宇次第修复,再现旧观;且重铸洪钟,其声响传程虽不如宋钟之远,但音色清朗,亦较一般铜钟为佳,未失其为莆阳二十四景之一:『梅寺晨钟』。微嘉和尚一边修建寺宇,继绝兴废,一边剃度徒子多人,奕叶相承于海内外;而今仅新、马、印三邦,各有其僧尼徒裔近百人,国内之数更多。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梅峰寺进行了保护。但『文革』期间,又横遭一场祸劫,寺没僧散,佛像、文物、法器荡然,唯清铸之洪钟幸存。一九七九年,人民政府拨乱反正,恢复、落实宗教政策,僧众陆续回寺。继而梅峰光孝寺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海外徒侣闻讯,欢欣鼓舞,同发宏愿,重建祖寺。旋由宗义、宗圣、达贤、贤崇、贤悟、妙清、性悟等海外法师,在星洲成立『梅峰寺海外筹备重建基金委员会』,大力资助修建。国内亦成立『莆田市城厢区梅峰寺修建委员会』,擘划全面修建工程。在市、区人民政府和统战、宗教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十年重建,现在主要工程业已完竣。18.福州五大禅林之崇福寺
崇福寺,地处福州北郊象峰山麓,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远肇于唐朝,续修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几经兴废,至光绪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五年)古月和尚重修,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大悲阁、念佛堂、方丈室、客堂、库房、大寮等建筑都已有百年历史。自****年原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传常法师升座为该寺尼方丈后的十多年里,不仅重新修葺了原有殿堂,重塑了菩萨金身,并增建了福建佛学院女众部教学楼和师生宿舍、骨灰寄存室等,使古老的崇福寺焕然一新。
今年八十三岁的传常法师因年高退隐,由如妙法师荣膺升座为尼方丈。在今天的升座大典上,由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福建省佛协顾问、福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传常老法师亲自为如妙法师送座。之后,崇福寺礼请传常法师为法主和尚。
如今福州崇福寺住众农禅并重,寺办制香组、缝纫组及骨灰寄存等,服务社会善信,同时又作为福建佛学院二部僧传戒场所。寺内现有女众二百余人,全寺上下,依六和敬,共住同修。崇福寺饮誉海内外,成为四方尼众所向往的修学胜地。19.法弘世孝——福鼎桐山普光寺
普光寺位于福建省福鼎市桐山镇,世孝法师创建于1983年,有大雄宝殿、佛塔等建筑。
普光寺现任住持世敏法师,36岁,福建省福鼎市人,1981年7月出家,师从青竟法师,毕业于福州崇福寺佛学院,兼任福建省福鼎市佛教协会会长,市佛教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市政协委员。退居方丈世孝法师,61岁,福建省福鼎市人。20.梅亭放鹤——福鼎硖门瑞云寺
瑞云寺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硖门乡瑞云村,为太姥山六大游览区之一,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历代迭有修葺。1919年高僧智水法师重建。寺院布局结构为园林式,打破了中轴线对称常规。有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梅亭、葫芦阁、赏花楼、观鱼台、半月湖、荷花池等,布局精巧。院中长廊相接,长达五十余米,游人在院内有空灵、深幽之感。建筑物的斗拱、梁栋精雕细刻,有人物、飞禽、走兽、花卉等,造形生动,花窗图案结构精美,体现出南方建筑精巧的艺术风格。寺中尚存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的石斛一个,《重修雏山瑞云寺碑记》等。寺有感触树一株,入手一触,所有树叶都会颤动,蔚为奇观。寺后有银杏、千年苏铁等名贵树木。周围有平岗松涛、寿塔眠云、葫芦沽酒、钟楼啸月、梅亭放鹤、花开掏泉、月湖垂钓、层峦烟云等十六景。1989年1月公布为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歌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云聚于此进行盘歌、跳舞等活动。
瑞云寺现任住持介利法师,60岁,福建省福鼎县人,1972年出家,师从世行法师,兼任福建省福鼎市佛教协会理事,硖门乡人大代表。退居方丈世行法师,72岁,福建省福鼎县人,兼任市人大代表。
21.倦鸟梅溪——福鼎栖林寺
栖林寺位于福建省福鼎市西郊2.5公里的鳌峰山下,又称“栖林禅院”、“栖林院”。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重修。布局典雅,规模壮观,大雄宝殿、观音楼、放生池等均清朝所建。殿内罗汉金刚,法相庄严。寺内有宋宣和《县仪案》碑记一方和宋宣和水井一口,保存完好。南宋状元王十朋曾于寓此,留题:“我和倦鸟欲栖林,喜见禅僧栖处深。家住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文化大革命”后文管部门拨款维修,后又重建天王殿、法堂等,1989年1月公布为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林寺现任住持立化法师,59岁,福建省福鼎县人,1967年出家,师从深日法师,兼任福建省福鼎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现任监院悟荣法师,82岁,浙江人,师从立化法师。22.岩洞观音——长乐灵峰寺
灵峰寺位于福建省长乐市江田镇友爱村,唐初始建,名“龙龛寺”。明永乐二年重建,永乐皇帝赐额“灵峰禅寺”,明嘉靖二年第二次重修。现有大雄宝殿、观音阁、一片瓦观音岩等建筑。观音阁建在岩洞,巧就洞势,令人赞叹。
退居方丈宽霖法师,82岁,福建人,1948年出家,师从清音法师。现任住持普田法师,46岁,山东人,1965年出家,师从宽霖法师,毕业于福建省佛学院,兼任福建省长乐市佛教协会副会长。23.南朝古刹——福鼎鳌峰昭明寺
昭明寺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城西3.5公里的鳌峰山顶,建于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历史。相传为昭明太子萧统所建,故名。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修。寺内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法堂、禅堂、藏经楼、净土堂、玉佛楼、白衣阁和六角砖塔等。塔基面积47平方米,塔身高25.6米,七层,为楼阁式仿木结构空心砖塔。塔内有扶梯,登塔顶可鸟瞰桐城全景。1982年再次重修。1989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供有释迦牟尼佛舍利一粒,迎自斯里兰卡,为镇寺之宝。
昭明寺现任方丈界奇法师,37岁,福建省福鼎市人,1978年出家,师从世乐法师,毕业于鼓山佛学院,兼任湖北省武汉市宝通寺方丈、武汉市政协委员。现任监院界让法师,41岁,福建省福鼎市人,毕业于苏州灵岩山佛学院,兼任福建省福鼎市佛教协会副会长。24.璇玑观音——太姥山国兴寺
国兴寺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秦屿镇太姥山。太姥山旧名“才山”,海拔917米,方圆20公里。相传尧时有老母种兰山中,晚逢道士羽化仙去,故以太母名之,后又改为太姥。太姥山东省佛刹兴盛唐宋,山南山北共有36个寺院。国兴寺始建于唐乾符四年(877年),废于宋。据志书记载尚存石柱360根,占地面积为二千五百平方米,三面环水,一面背山,有七根大石柱立于地面,基座为覆盘莲花础,中轴通道旁有唐、宋石雕,内容有花草、神兽等。有宋石斛四个,残缺碑刻多方。1989年1月公布为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年间重修。现在大雄宝殿、太姥殿、僧舍等建筑。
国兴寺所处的太姥山,风景名胜甚多,有五十四峰、四十五石、二十四洞、十岩、九泉、三溪、二岭、一谷。主峰摩霄峰,巍峨秀拔,高耸入云,睛日可在山顶观海上日出。怪石嵯峨,形态万端,比较著名的有二佛谈经、仙人锯板、云标石、一片瓦、七星河等。有一玉湖庵,相传为宋朱熹草堂遗址,又传说朱熹曾在璇玑洞(今观音洞)注疏《中庸》。多宋、元、明摩崖石刻。
国兴寺现任住持步禅法师,75岁,福建人,1943年出家,兼任福建省福鼎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25.连江广应寺
广应寺位于福建省连江县长龙镇茶垅村莲花巅。此地峰峦起伏,竹林葱郁,“庐峰雄视各群山,青龙飞转马鞍山。莲花光镇水牛口,广应古刹存此间。”唐贞观元年(627年)了翁法师建,寺区殿宇多达13座,香火鼎盛,高僧辈出。宋崇宁年间、明嘉靖年间两次重修。后因战乱破坏,年久失修,至民国末年,仅存大雄宝殿一座,而且破损严重,频临倒塌,佛像无存。1958年被炼铁厂占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改作茶叶加工场、牛栏等,历经沧桑,面目全非。1978年以后,先的曾有数位僧人来此驻寺,恢复香火,都因经济无着,生计艰难,中途离开。
1981年9月,开平居士决心重振梵宇,在当地信士支持下主持寺务,坚持农禅并重方针,一方面重塑佛像,重修殿宇,恢复佛事活动,香火日盛一日;另一方面,在当地党政干部支持下,带领居士,开荒造地,生产自给,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共开恳水田2.5亩,菜地4亩,茶园6亩,竹林20亩,种植果树170株,培育竹荪、磨茹等真茵类食品,累计年收入在一万元左右。开平居士带头节衣缩食,连同香火所得和信士捐献,把大雄宝殿修葺一所,并新建天王殿、厢房、钟鼓楼、厨房、宿舍、餐厅、放生池、道路等,总建筑面积950.94平方米,耗资一百八十多万元,古刹重光,深得群众赞善。1997年被福州市宗教事务局评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先进集体。
寺院前方广场,植树种花,环境优美,门亭横额为石刻“广应寺”三字,又石刻楹联一副:“广结善缘迎香客,应施佛法渡众生”。一进为天王殿、单层混合结构,仿古建筑,殿内中供弥勒菩萨,两侧四大天王,高2.8米,居县内各寺前列,背为韦驮菩萨;二进的两旁为钟鼓楼和厢房,二层混合结构,中间拱桥一座,横跨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厢房和拱桥底下为放生池,长方形面积107平方米,三进是大雄宝殿,单层木结构,进深16米,瓷砖铺地,供奉释迦牟尼等佛像。
广应寺现任住持开平法师,67岁,福建省连江县人。26.长乐龙泉寺
位于福建省长乐市沙京之莲花山麓,始建于萧梁承圣三年(554年),道远禅师开山,始名“西山寺”。
唐开元、天宝年间,百丈怀海禅师祝发于此,礼慧照和尚为师。相传当时有二龙嬉戏于寺井中,唐懿宗时,赐名“龙泉禅寺”,沿用至今。百丈禅师系长乐市沙京人,俗姓王,参马祖于江西南康,大彻大悟,马祖圆寂后,百丈禅师往新吴大雄山,又称“百丈山”,四方禅者云集,遂成丛林,订《禅门规式》垂训千秋,这就是著名的“百丈清规”。他“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高风,对后代影响极深。本寺系千年古刹,虽屡经兴废,尚存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如大殿的16根大石柱系百丈祖师时代的遗物,高6米,围3米,重约4.5吨,石柱础旁,刻有施者姓名。当年的龙井,至今犹存,泉水清冽,依然可以钦用。还有“出米佛”一尊,在大殿后面,相传当时石佛脐部,每天流出白米,适敷寺众食用。有人希图多出米,凿大佛脐,自此不复出来。
龙泉寺现任住持广禅法师,1996年春创办农禅学院,继承和发扬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的传统;学员已由最初的十余名发展到三十余名,有电脑、复印机各一台,师资五人,图书馆一座,一派生机勃勃 27.长乐葫芦山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福建省长乐市吴航镇西关村葫芦山。1997年11月新建,主持者华清法师,法脉系临济宗,已建成观音阁、法堂、藏经楼。将继续投资二千万元,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齐堂、功德堂、养老院、图书室、占地一百亩。
普济寺现任住持华清法师,32岁,福建省福安县人,1984年2月出家。28.连城法云寺
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冠豸山。冠豸山又称“莲花山”,在连城东1.5公里处,平地突兀,不连冈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柱石林立,奇险而幽秀,有“平湖腾蛟”、“翠岛撞钟”、“大象戏水”、“童子牵马”等数十奇景,引人入胜。
法云寺始建于宋朝,历代屡有废兴。1987年重修。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僧舍等建筑。
法云寺现任住持普明法师,69岁,福建省连城县人,师从本焕法师。现任监院曾正法师,72岁,福建省连城县人。1986年出家。29.长汀卧龙山金沙寺
金沙寺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城北部汀州镇卧龙山之巅。四面平川,一峰孤耸,形如九龙分卧,故称“卧龙山”,又名“九龙天境”。尚有唐朝城垣遗迹,系汀州北门城楼,名“玄武楼”,清末毁,1935年复建,改为“吕仙楼”,与金沙寺连为一体。寺内有大雄宝殿、圆通殿、吕仙楼、雄辉楼、观音堂、藏经楼等主要殿堂。
登寺远眺,汀城尽收眼底,高楼毗连,田园似锦,汀江如带,令人心旷神怡。与卧龙山苍松挺拔、白云缭绕的奇景相得益彰。名“卧龙山金沙寺”,为汀州八景之一。
金沙寺现任住持定殿法师,47岁,福建省长汀县人,1982年出家,师从常发法师,兼任福建省长汀县佛教协会常务理事。30.晋江安海龙山寺
古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店。位于晋江市安海型厝村北的龙山之麓,故名龙山寺。建于隋·大业四年(608年),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被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1991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传承
相传东汉·高僧一粒沙云游到此,时已暮色,四野苍茫,忽见前面有株樟树,从井长出,宽数围,高数丈,瑞光环绕,香霭氤氲,他顿然憬悟,发誓化缘,建一小庵,并将此樟树躯干雕刻成千手千眼观音供奉,寺名“天竺寺”,又名“普现殿”。
隋·越王皇泰年间(618—619年)始建寺奉祀,工程持续唐初,至今圆通宝殿中梁尚有块记载“大唐·贞观十三年(639年)鲁国公程咬金知节捐捧一千两督修”的牌匾。
史载明·天启三年(1623年),万历御史苏琰重修。
现存建筑物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靖海侯施琅等捐资修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又扩建,以后历有修葺。近年又再增修扩建。31.罗源莲花山圣水寺
圣水寺位于福建省罗源县莲花山,离县城半里许,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开山祖师为谏二头陀,历代祖师和兴寺大德有元黄湘、明徐德奎等。传承法系为临济宗。现存殿宇为明、清和近代所建。寺三楹依山而筑,渐次升高,沿中轴线为山门、天王殿、莲池、钟鼓楼、大殿,侧后有游廊、石阶通连上下。大殿右侧为们房、香积厨;左侧为栖云洞,是天然石洞,巨大岩石覆盖如瓦,洞前一泓清泉,终年不涸。洞内有宋淳熙八年(1248年)雕刻的十八尊罗汉石坐像,为该寺镇山之宝。罗汉高0.75-0.82米,足部刻施舍者姓氏,其中一尊有“淳熙八年”的纪年题记。寺、洞之外,林木扶疏,尚有明、清摩崖题刻和笔砚石等胜迹。
寺内还有树龄已达七百多年的古樟树;有僧舍利塔四座,其中有“谏二头陀祖师塔”,距今已有千年。寺内珍藏各类碑刻45块,比较重要的有《陈记碑》、《圣立建寺九百年志》等,是重要的寺史研究资料。
圣水寺现任监院界嵘法师,50岁,福建连江人,1988年出家,师从世通法师,兼任福建省罗源县佛教协会副会长。32.福安狮峰寺
狮峰寺位于福建省福安市东南方柏柱洋狮峰山麓。后由明正德皇帝钦赐。又称“广化禅林”。始创于唐景福元年(892年),为闽东佛教千年古刹,大殿建筑风格独特,历史价值极高,属国内罕见,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观音阁和两序配殿,面积达五千多平方米。属闽东佛教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此外,寺中还留有大量丰富的历代文人墨客的名作佳句。1991年又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题寺名“狮峰寺”三字。
狮峰寺四周环境幽静,群山环抱,树木葱郁,整体恰似两只狮子,前有笔架山、“飞鹅来朝”、“锦鲤上浮”诸景,左右两边层峦叠嶂,全景如万兽朝仰,蔚为奇观,是一片不可多得的佛教修学净土。
本寺重要植物有红豆树、檀香树,均为唐朝年间栽种。树木葱茏,遮天蔽日,堪为本寺镇寺之宝。传说檀香树下的鹿泉,因有一只鹿跳入,故钦此井水能使人变得聪明,有人将其称为“聪明井”。寺中供奉有佛舍利,来源于西藏和广东;僧舍利三粒,现今都保藏良好。寺中珍藏佛经160部。
寺院住持本焕老和尚发起维修破烂不堪的殿堂,并进一步扩建此寺,得到教内外有识之士的赞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无偿地在原有的面积上又赠给本寺五万五千多平方米,作为兴建闽东佛教教育事业和禅修田地,并拟定和开展了一系列整修和扩建工程,目前经过初步修整。寺院景观蔚为一新,吸引了大量中外来客。
狮峰寺现任方丈本焕法师,90岁,现任监院印觉法师,39岁,福建福安人。33.罗源双贵山碧岩寺
碧岩寺位于福建省罗源县碧里乡的贵山上。在山腰石缝的缺口,豁然见一壁巍峨悬崖,广百余米。在崖底有一天然洞窟,建碧岩寺。史载,碧岩寺初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开山祖师为秀目禅师,传承法系为临济宗。历史上,碧岩寺的较大修整兴建有四次,分别是: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明崇祯年间;清乾隆十三年(1778年);清同治二年(1863年)。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
碧岩寺由于设在半封闭的巨石之下,因而其殿堂不必建楼阁。这是该寺的独特风格。更令香客游人奇异者是在洞顶有一株千年古藤,民间称为“千叶宝莲花”,四季常青,秋季开出点点白花。崖顶有清泉如珠玉撒下,名为“碧岩飞雪”,为“罗源八景”之冠。洞顶上有“回仙岩”三个大字,洞壁上刻有石人游诗,正中“戛云喷雪”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洞内有留米岩、金鸡笼等神话传说遗迹。从洞内外望,山势险峻,或如猛虎蹲伏,或似巨象吸水。登洞之封面山上观碧岩,犹如雄狮张口怒吼,寺恰在狮嘴中,故碧岩又称“狮岩”。寺内现存碑刻三块,其中有乾隆皇帝撰文诗碑、寺志碑和“石壁飞泉”摩崖石刻等。
碧岩寺现任监院世通法师,50岁,福建罗源人,1975年出家,师从青根法师,兼任福建省罗源县佛教协会名誉会长。34.福安栖云寺
栖云寺位于福建省福安县城关西郊仙岫岭下,与阳头隔溪相望,风景秀丽。开山祖师平泥大和尚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41年)来此兴建,为福安诸寺之先。
明朝县令孟充登高到此,韪《栖云寺诗》于寺壁:“雅兴爱林泉,时来结佛缘。山明知过雨,松暗不存烟。鹿骇烧畲火,钟随过渡船。一声何处雁,飞不旱秋天。檐铎响琅璫,溪云一路凉。玉龙临沼吐,金兽过桥香。竹蜜秋生笋,莲疏晚露房。明朝须载酒,来此问重阳。”
据传宋朝绍兴十六年(1115年),一次洪灾淹没福安,唯留龟山之巅,拥住百万灾民,尸骸遍野。栖云寺僧众尽力收埋无主尸体,并立塔、碑于寺之左侧。栖云寺曾在明清期间一度荒废,由于阳头李登坡居士热心扶持,于民国已巳年间修复,现摘录李兆祥居士遗著《栖云寺碑志》草稿为证:“从此以后,历经千古,沧桑变化,盛衰兴亡。末识何时,荒废旷间,化作田园,莫明寺庵。迄至民国,已巳年间,察阳李氏,登波居士,夙世因缘,善根熟至。菩萨应化,指示齐期,日食数枣,心灵时机。一日亲游,天堂禅寺,塑像师傅,自送百金。定他中秋,塑他肉身。师傅含笑,戏盲成真,时间忽到,载道碑声。始信其言,果真佛陀,称南无妙,色声**。菩萨指示,佛家胜地,以此田园,立刻挖基,显出条石,石佛石碑。各户田主,拥送归依,从此开荒,建立殿间,始祖**,古寺开端。”
民国三十年(1941年),瑞亮老和尚率门徒广慧祝发于此。十方善信、诸山长老,慷慨捐资修寺。诸僧艰苦创业,建有大雄宝殿、观音阁和天王殿等,继任栖云寺住持后,率寺内众僧自食其力,自耕自养,努力弘扬正法,于1953年被选为乡人民代表。1956年被选为政协常委,并当选为福安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1959年,受极左思潮影响,原福安县精神病院一举强占栖云寺,佛像法器一切文物被毁,僧人被逐。广慧法师流落湖口渡船头村,在一棵古榕树下的破茅房中,艰辛度日近三十载。他心中装着佛陀,在那极其艰苦的年代里,用一条小木凳迎着晨星礼拜佛陀。他坚信总有一天,佛光会普照大地。35.连城法云寺
法云寺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冠豸山。冠豸山又称“莲花山”,在连城东1.5公里处,平地突兀,不连冈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柱石林立,奇险而幽秀,有“平湖腾蛟”、“翠岛撞钟”、“大象戏水”、“童子牵马”等数十奇景,引人入胜。
法云寺始建于宋朝,历代屡有废兴。1987年重修。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僧舍等建筑。
法云寺现任住持普明法师,69岁,福建省连城县人,师从本焕法师。现任监院曾正法师,72岁,福建省连城县人。1986年出家。36.晋江庆莲寺
庆莲寺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赖素姑创建于清朝,宏船法师重修。除寺院建筑外,尚供奉舍利14粒,存碑四块。
庆莲寺现任住持向愿法师,34岁,福建省泉州市人,1980年出家,师从广平法师,毕业于厦门万石岩佛学院,兼任福建省晋江市佛教协会会长,市人大代表 37.长汀卧龙山金沙寺
金沙寺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城北部汀州镇卧龙山之巅。四面平川,一峰孤耸,形如九龙分卧,故称“卧龙山”,又名“九龙天境”。尚有唐朝城垣遗迹,系汀州北门城楼,名“玄武楼”,清末毁,1935年复建,改为“吕仙楼”,与金沙寺连为一体。寺内有大雄宝殿、圆通殿、吕仙楼、雄辉楼、观音堂、藏经楼等主要殿堂。
登寺远眺,汀城尽收眼底,高楼毗连,田园似锦,汀江如带,令人心旷神怡。与卧龙山苍松挺拔、白云缭绕的奇景相得益彰。名“卧龙山金沙寺”,为汀州八景之一。
金沙寺现任住持定殿法师,47岁,福建省长汀县人,1982年出家,师从常发法师,兼任福建省长汀县佛教协会常务理事。38.柘荣广福寺
广福寺位于福建省柘荣县,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唐普惠和尚重建,系临济宗法脉。最后一次修整是1990年,现有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贵宾楼建筑。寺里有精美铜佛一座,十分珍贵。又有一颗罗汉松,树龄已有一千多年。塔林一座,碑刻一块,佛经三百多部。
广福寺现任方丈世乐法师,66岁,福建省福鼎市人,师从青志法师。现任监院奇法师,37岁,福建省福鼎市人,1973年出家,师从世乐法师,毕业于福州佛学院。39.莆田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南门,智公禅师始建于唐末,1986年至1998年由定发法师、智泉法师主持重修,占地18亩,有大雄宝殿、观音殿、阿弥陀佛殿、地藏殿、念佛堂、塔墓、藏灵室等,其中念佛堂十分宽大,可同时容纳五百人念佛。
崇福寺现任住持志泉法师,73岁,福建省莆田县人,1979年出家,师从定发法师。40.仙游会元寺
会元寺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湄洲湾枫亭旅游区塔斗山。创建于唐永徽、开元年间。1984年重建大雄宝殿,在拆除旧殿清基时,从一丈深处挖出了12颗唐朝石珠。会元寺的属寺观音亭,至今尚保存一尊唐朝樟木雕刻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千多年来,会元寺屡废屡兴,几易其名,唐、宋、元朝名“东禅院”,明朝易名“东林寺”,清朝迄今名“会元寺”。
唐末黄巢起义期间,曾进入福建,寺院焚毁无遗,东禅院亦在劫难逃。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保境安民29年,东禅院得以重建,但规模比原来要小。宋朝,东禅院香火旺盛。至元,此院隶属于龙华寺,为全县86个属寺之一。明易名东林寺,至清咸丰九年(1859年),心宽和尚重建寺院,取名会元寺。心宽和尚俗姓丘,是一位秀才,屡考举人不第,遂出家为僧,在鼓山涌泉寺大殿掌香灯,数十年如一日。一日,不慎失手撞破琉璃长明灯,当下大悟,遂自动离寺,跋山涉水,来到枫亭梅岭头,遥望不远的塔斗山,就地而居。此时本地富翁陈五老择地修祖墓,看中原东林寺寺址下面一块地方,为“三元穴地,贵不可言”。心里有疑,又去听卦,结论是“到梅岭头去问和尚”。信卦而行,恰遇以宽和尚,连问三次,心宽和尚都回答“阿弥陀佛”。陈氏遂打消修墓念头。心宽和尚即在此地艰苦努力,于咸丰九年(1859年)盖起寺院,根据“三元”之义,改寺为“会元寺”。光绪庚子年(1900年),住持德永法师重建大殿。民国甲戌年(1934年),监院清香法师、清来法师重建法堂。民国丁丑年(1937年),住持丹守法师重建护厝楼。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中,农场进驻寺中,僧人四散。1979年落实宗教政策,僧人陆续回寺。
山门花岗石横匾上“会元禅寺”四字,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题写;山门正面楹联“慧日破诸暗,慈眼视众生”,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撰写。寺院附近尚有塔斗山、万寿塔、会心书院等名胜古迹,与会元寺相得益彰。
会元寺现任住持清亮法师,福建省仙游县人,1924年生,12岁出家,在会元寺苦修12年,1948年出国,现侨居马来西亚华玲白云岩。除了主持重建会元寺,尚扩建了继源庵、慈云庵,并送给枫亭华侨医院一部救护车。现任监院净宏法师,1934年出生,福建省仙游县人,22岁出家于会元寺,为重建会元寺自始至终恪尽职责。41.仙游广化堂
广化堂位于福建省仙游城西郊10公里处的大济文殊村北侧。寺外群山拱卫,田畴交错,林木繁茂,溪水潺潺;寺内楼阁耸立,殿宇静穆,钟鼓悦耳,梵呗修扬。如诗如画的美景佛韵,使人舒心惬意,流连忘返。
42.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福州开元寺
位于福州鼓楼开元路的芝山开元寺,在林林总总的闽都福州现存寺院中,历史最古老,对外影响深远。
具有近1500年历史的福州开元寺,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唐武宗淘汰天下寺院时,福州仅留该寺一座。闽王王审知在寺中建戒坛,度僧三千,铸大铜佛供奉寺中,其子继位后更设戒坛,度僧两万。金兵进犯,宋廷南撤,赵氏皇族将祖宗御像奉安于福州开元寺,视之临时宗庙和皇家寺院。清朝康熙大帝御赐“开元寺”匾额。
福州开元寺对日本佛教产生深刻影响,唐朝日本高僧空海、智证都到福州开元寺修学弘法,空海在日本创立真言宗,现拥有千万追随者。近年来,日本僧人、学者纷纷到开元寺朝拜礼佛。
风雨沧桑,福州市开元寺尚存的文物古迹有:铸造于宋代,高5米、宽4米、重逾10万斤的巨型铁佛,以其古而大,号称中华第一铁佛;建于宋代的石塔石槽、明代的灵源阁、清代的铁佛殿,1991年该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20年来在海内外信众支持下,兴建山门、毗卢藏经阁、观音阁、宝松和尚纪念堂。负笈南亚归来的硕士、接法于中国佛协副会长明旸大和尚的释本性法师2002年升任住持,全面启动大计中兴福州开元寺。43.莆田石室岩寺
石室岩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唐大中六年(852年)妙应禅师始建,属曹洞宗。现有大雄宝殿、灵云别殿、古砖塔等建筑,古砖塔属于市级保护文物。本寺所在的石室岩,据说妙应禅师曾在此处坐禅,出入常骑两只驯虎,故又称“伏虎岩”,是莆田市主要游览区之一,岩上有巨石,长十余米,形状如舌,人呼为龙舌,其下广如一室。旁有海印洞、涅盘台,下有古砖塔,七级方形,用巨砖砌叠,中留通心孔,天井状,各能亦有窗口状空格,原有木栏瓦檐,现仅存塔身。山路上杜松有二人合抱之巨,松石夹立如门,晨曦暮霭,云雾缭绕,“绿树迷离古刹前,缥缈云山深莫辨”,故称“石室松门”、又称“石室藏烟”。还有仙迹、虎源、卓锡泉、曲永池、空观台诸景及宋、明、清的摩崖题刻。岩上还有大士堂、玉皇殿,玉皇殿前有一对透雕盘龙八仙石柱,雕技精湛,形象逼真,为石雕艺术珍品。
石室岩寺现任方丈妙敬法师,40岁,福建省仙游县人。44.莆田梅峰寺
梅峰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梅峰山麓。因山上遍植梅树,故称“梅峰”。本寺创建于宋元丰八年(1085年),占地百余亩。宋崇宁二年(1103年)赐额“梅林佛国”,故称“梅峰寺”。
绍兴七年(1137年)赐名“报恩光孝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冠犯莆,寺被焚毁,万历年间重建。80年代开始,大规模扩建,以山门、石牌坊、天王殿、拜亭、大雄殿、法堂、大悲殿等为中轴,两旁以长廊和僧房鼓楼连成整体。寺宇傍山而起,鳞次栉比,飞檐红瓦,错落有序。拜亭尚完整保存明朝原式。钟楼第三层原悬有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名匠蔡通铸造铜钟一口,声音洪亮,可传音20公里远,惜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火毁。现在的钟为民国初年仿宋钟模式重新铸造,高164厘米,名径104厘米,唇厚5厘米,重1500公斤,钟身铸《大悲咒》和《钟咒》文543字,保存完好,每当晨光微熹,钟声悠扬,浑厚悦耳,有“梅寺晨钟”之雅称。45.仙游慈善堂
慈善堂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民主路,始建年代不详,智静法师1981年重修。现有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观音阁、地藏殿、客堂、僧寮等。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和地藏殿是三层串建而成,风格独特。有寺碑一块,简介重建此寺的智静法师事迹。
慈善堂现任住持智能法师,80岁,福建省仙游县人,1947年出家,师从弘志法师。46.泉州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境内,始建于宋朝,初名“千佛庵”,宋元佑六年改为今名,系泉州大丛林之一。
近代妙月老和尚重兴崇福寺,树立“医武济世、禅农并重”的宗风。太虚大师曾有一联相赠“双拳铁罗汉,十亩老农禅”。
妙月老和尚门人中不少杰出的僧才,其徒孙中有元镇法师及香港的元果法师,元镇法师精通医、武,素有“绵罗汉”之誉。其弟子中新加坡的常凯、台湾的常觉二长老皆是颇有作为之人。
80年代初,崇福寺仍被荒废,寺内大量土地被二药厂及周围民房占用,大雄宝殿、天王殿等亦成为二药厂生产场地。后常凯法师圆寂后,常觉法师携其弟子宗本法师续建。元果法师亦大力协助祖庭重建工作。经数年努力,二药厂现已基本迁出,寺内新增大悲殿、地藏阁、法堂、讲经堂、檀越楼等殿堂,其它工程仍在继续规划、实施之中。不久崇福寺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人面前,重新成为泉州市弘法利生的重要道场。
崇福寺现任住持福欣法师,80岁,师从妙月法师。47.霞浦建善寺
建善寺位于福建省霞浦县县城东郊华峰山麓,是福建省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始建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原名“建福齐”。建在温麻县安东乡安民里大葛洪岭之北(今沙江镇古县村之南),唐朝置长溪县,景云二年(711年)随县治迁徙今址,更名“建善寺”。贞元元年(785年),灵佑禅师(霞浦南乡人)依此寺法恒律师披剃出家,后在江西百丈山怀海处得法,往湖南潭州沩山开创“沩仰宗”。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僧人空海大师随十七次遣唐使乘船涉海入唐求法,途遇飓风,漂至本邑赤岸,逗留期间,曾到本寺参拜,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寺遂废。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大千法师奏请恢复,御赐“大中建善”为额。同年开坛传戒,度僧三十人,宋建隆四年(963年),武威军节度馆驿巡官儒林郎吴慎辞撰写碑铭,今犹存。乾兴元年(1022年)改教寺为禅刹,称“建善禅寺”。元丰六年(1078年)进士陈襄重建。现寺内还遗存有宋时覆莲式柱石础十四个,用在新建大雄宝殿中。元佑二年(1087年),县令马康侯移县文庙于寺内,至大观年间(1107-1110年)迁出,明洪武十九年(1368年)设僧正司署于寺,统管福宁本州及辖下的宁德、福安等县佛教寺院。嘉靖已末年(1563年)倭寇侵州城,县令徐甫宰恐寺为倭营及其蹂躏,不是已而令军民举火焚之,古物尽毁,惟宋时殿版《华严经》近百卷贮这朱盒,完好无损。隆庆元年(1567年)复建。清康熙十年(1671年)总兵吴万福、知州黄鼎扩建。雍正十二年(1734年)僧正司署随州升府而升格为僧纲司。乾隆九年(1744年)僧纲司云庵法师重修。二十八年(1763年)若贤法师、若义法师等续建,民国六年(1917年)碧松法师重修。民国三十年(1941年)二月,值闽海战事紧张,霞浦县立中学迁徙至本寺,历时半载有余。
于1951年始,本寺先后被县政府借用为儿童教养院、县纺织厂、农具厂、酱油厂、工艺具雕厂和驻军某部所用。至1983年县人民政府落实寺产政策,归还佛教协会,重新塑佛住僧,恢复佛事活动。1984年列为本县开放寺院,嗣后由省人民政府下拨专款十万元人民币修葺殿宇。1985年8月,霞浦县佛教协会迁址于内,会长青光法师兼主本寺。1988年,县人民政府拨三万元人民币及地方檀越信士热心捐助续修寺院。48.福鼎资国寺
国寺位于福建省福鼎市郊东南桐城镇莲花峰上,距市约五公里,始建于唐咸通元年(公元首60年),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莲花峰顶宽阔平坦,山峦环拱,林壑幽美,形如莲瓣环抱。每逢董江朔涨潮,山影映现水面,酷似莲花。每当黎明东方泛白,远眺莲花峰,又似一朵浴水而出、蓓蕾初开、亭亭玉立于江波之上的碧莲,莲花峰因此得名。月朗风清之夜,又仿佛可以窥见蟾宫,故素有“莲花曙月”之雅称,正是“玉轮扎露湿团光,老兔寒蟾接桂陌”。后被推为“桐城八景”之一,为福鼎近郊一大景观。
资国寺为唐朝叶庞、叶宠兄弟所建,并施舍周围所有山场。开山祖师大全禅师,谨随师道,戒行清高,道风远播。鼎盛于宋朝,明朝中兴。清朝福钦老和尚之徒孙博忠上人为当山住持,又兼僧会司司长,戒行精严,道风大振,众赠匾曰:“法门领袖”,深得各方敬仰,上人圆寂三年,肉身不坏,移入棺。道行之深,可见一斑。
资国寺历来与名人高僧有缘,清朝宰相孙锵鸣为寺题咏“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状元王寿彭题联“清香满室佛入定,明月出海天为高”;近代高僧圆瑛老法师为寺题写“无法向人说,将心与汝安”。天台山耆宿谛闲老法师曾来寺讲经,弘扬圣教。49.福清南少林寺
1993年6月4日,福清市文史工作者经过一一番努力,在东张镇少林村找到南少林遗址。此后三年多时间,经考古工作者调查、考证和考古发掘,取得得各种资料证实:位于福清市东张镇少林村的少林遗址是与史籍记载相符的福建少林寺,即历史上俗称的南少林。这个重大成果,已在1996年11月15日的“福清南少林寺遗址发掘和研究成果报告会”上,得到全国各地二十多名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第四篇: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付凤秀)2011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
——记相思乡中毛村女支部书记付凤秀 在湘北著名的相思山脚下,座落着一个1300多人的村庄---中毛村,是相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997年3月,高中文化水平、三十岁的付凤秀当上了中毛村妇女主任,兼任村计划生育专干和村会计。在连续担任7年村妇女主任后,2004年,她被任命为中毛村村支部书记,2011年支部换届,她再次高票当选。2009年11月其夫因病辞世,但她忍辱负重,以扎实工作、乐于奉献为出发点,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全面改善中毛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理顺村级财务,大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想方设法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使中毛村由过去的班子软弱、财务混乱、上访不断的瘫痪村,一跃成为班子团结、管理有序、民风纯朴的社会主义和谐新村。
一是坚持以理顺村级财务为突破口,迅速恢复了党员和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
中毛村地处乡政府所在集镇附近,是全乡人口最多的一个村,由于几年前村级班子变动比较频繁、班子责任心不强、村级负债沉重、村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该村一度成为全乡有名的瘫痪村。2004年9月,乡党委让付凤秀担任中毛村支部书记,可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受敢作敢为、强烈不服输的斗志鼓舞,付凤秀义不容辞地接过了支部书记这副担子。可是,要当好一名落后村的女支书实在是难上加难,作为撤区并乡以 来相思乡唯
一、全县也少有的女支部书记,付凤秀感到压力不小,但是既然干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来。上任伊始,付凤秀多次召开村两委成员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治村方案和村庄发展的长远规划。她上任干的第一件难事是清理财务,当时,村集体财务管理非常混乱,村欠户、户欠村,三角帐,剪不断、理还乱,往来帐有几十万元。在清理中,付凤秀组织部分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现场监督,并把清理后的账务经他们审查后张榜公布。经过多次查账、对账,最终把所有的账理得一清二楚,顺利地移交到乡经管站代管,随着村级财务的理顺,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关系也被理顺了。几年下来,她通过制订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全力招商引资,充分盘活固定资产,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定期清理公布,严格控制各项开支,从不乱花一分钱,带头遵守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化解了村里的债务,中毛村成为全乡少有的几个不欠一分内、外债的村之一。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富民政策,严格兑现好各种涉农资金,乡亲们开始对她另眼相看,她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二是坚持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虽然中毛村是政府所在地,但各种基础都非常落后,几口骨干山塘都在带病运行,几条灌溉水渠全部毁坏,用电条件也非常差,全村除了县道杨白线经过外,没有一厘米的水泥路……。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付书记多次找 中毛村在外工作的领导汇报,在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后,她组织和带领干部群众,先后拓宽并硬化村级公路2.5公里,组织劳力对全村的几座骨干山塘进行了全面整修,恢复引水渠300米。在修路时,她创造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从全村选了三位威望高的老人来负责工程建设,其中一位是县直部门领导岗位退休干部,具体负责修路资金的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她和村主任全力以赴到外面找资金,在全村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公路硬化竣工的同时,工程款也已全部结算清了。这些建设工程共投入了50多万元经费,除了国家补贴的25万元外,其它所需的经费全部由村里通过招商引资解决,没有向群众筹一分钱,在全乡甚至全县都是一个特例,并先后建设了村级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村级篮球场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群众的增收,她还充分利用本村土地资源丰富和剩余劳动力多的优势,全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林果产业和养殖业,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并推荐部分劳力到在外承包工程的丈夫那里做事,想方设法增加全村人民的收入。
三是坚持以扎实工作、乐于奉献为出发点,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付凤秀一心扑在工作上,上级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她从不打半点折扣,还在她任计划生育专干时,她坚持勤学习钻研业务、勤跑腿宣传法律法规、勤磨嘴皮做对象思想工作、勤服务提升生育质量,把全村的计划生育工 作搞得有声有色。在她的任期内,全村有八对纯女户落实了结扎手术,中毛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多次被评为全乡的先进。乡里部署的每一项工作,她都身先士卒,积极主动高标准地完成好,就连森林扑火等体力活她也冲在全面。她积极主动支持乡里的重点工程建设,由于中毛村地处集镇所在地,乡里的一些重点工程建设就落户在中毛和其它周边村里,横贯全乡的杨白线在中毛村境内有两公里多长,相思大道建设工程也大部分位于中毛境内,由于占田占地比较多,群众意见非常大,纠纷不断。为配合乡里的工作,她苦口婆心地做沿线群众的工作,帮助各组调整土地,帮被占用耕地的群众争取补偿费用,经常深夜还在外面组织开会与协调,及时化解了各种矛盾与纠纷,既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保证了乡里重点工程建设的进度,干部群众都对她的工作作风赞叹有加。任村干部13年来,她家虽然住在集镇上,接待的客人很多,但所报的招待费全部加起来不超过3000元,外出引资,从不报一分钱的差旅费,引来了几十万元资金,村里没有一分引资开支,相反,为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她垫出了上万元钱。她乐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群众一有事,她随喊随到,任支部书记六年来,经她调处的矛盾与纠纷不下于100起,全村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确保了该村的社会稳定。
四是坚持以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最高要求,全力搞好抗洪救灾工作。
6月10日凌晨,相思乡遭遇3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 击,在接到乡防指的紧急命令后,她马上带着村干部、党员组长,冒着倾盆大雨,挨家挨户通知安排地势较低,房屋危险的群众紧急转移,当发现还有一位有精神障碍的老人房屋被洪水包围后,她不顾其他人的阻拦,系着绳索,顶着齐胸口深的洪水,冒着生命危险,将老人救出,等到所有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天已经亮了,她也已经累倒在地上,当时离她刚做完鼻腔手术仅3天。10日一早,刚拔掉输液针头的她,又马上组织村组党员干部安臵受灾群众,帮助几户房屋被冲毁的群众安排解决住宿、吃饭问题。对全村的山塘水库进行泄洪检查,对出现险情的山塘马上组织了劳力进行除险加固。整个10多天的防讯期间,她是时时刻刻坚守在水库堤上,分分秒秒行走在群众中间,帮助群众解决安臵、救济问题,顾不上回家看一眼,其实家里已经被滑坡的沙石淹埋到了二楼窗户。整个抗洪救灾期间,全村尽管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没有出现一起人员伤亡事件,没有垮塌一堤一坝,将损失降到了最低,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工作十多年,她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并被选为湖南省第十一次妇代会代表、岳阳县第十一届党代表、岳阳县妇联第十三届执委委员。她所在的村也先后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省妇联“省级巾帼创业示范村”、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中毛村的群众和集镇上的人们经常看到她来去匆匆的身影,她说过:只要全村人民需要,我会一直尽职尽责地干下去,尽心尽力地为全村人民服好 务,在党的基层工作岗位上干上一辈子。
第五篇:岳阳县妇联报优秀党员材料(付凤秀)2011
岳阳县相思乡中毛村女支部书记付凤秀
付凤秀,女,1965年12月出生,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3月至2004年,先后任村妇代会主任、计划生专干、会计,2004年起担任村支部书记。2009年11月其夫因病辞世,但她忍辱负重,以扎实工作、乐于奉献为出发点,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一是理顺了村级财务,实行了村帐站代管;二是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拓宽和硬化村级公路4.5公里;对全村的几座骨干山塘进行了全面整修,恢复引水渠300米;先后建设了村级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村级篮球场等;三是扎实做好村级其他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多次被评为全乡的先进;高度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照顾;全力搞好稳控工作,确保了该村的社会稳定。
工作十多年,先后被选为湖南省第十一次妇代会代表、岳阳县第五届党代表、全县优秀共产党党员,她所在的村也先后获得“省级巾帼示范村”、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2011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