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话题作文的再思考
对话题作文的再思考
思考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我们不能不关注要产生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考作文不受审题及文体的限制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话题作文的出现正好适应了这一形势的需要,它更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次对学生思想的松绑,因此,我们说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作文,角度自己选择,立意自己确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有些人喜欢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这两个概念之间打笔墨官司,这完全是徒劳的,广义地讲,话题作文也是一种材料作文,它的确给学生以“材料”,只不过这材料已不同于传统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其特殊性罢了,我们不必死揪着两个概念作文章。讲区别更不能只是从概念上教学生“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那是一篇话题作文”云云。关键还是要教会学生审题,弄清不同写作题目的要求。而我们教师认识到这种变化,看清作文题的发展趋势,做到心里有谱,泾渭自在胸中流淌罢了。
思考二:话题作文的特点。
上文已经谈到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式的作文,开放性就是它最大的特点。它以提倡创新、展示个性为原则,讲究取材的新颖,立意的独特,不拘一格的结构模式等。我们不妨把它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作一番比较,具体谈谈它的特点。
1、命题的特点:
话题作文的题目虽也是“材料”,但作文要求已不同于以前的材料作文,它的题目中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拓展视野而举出的实例,例如2000年秋季高考上海卷中关于世博会主题的举例,今年高考上海卷中关于文化遗产的举例,2000年秋季高考全国卷中关于四个图形符号的举例等。第二个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举例”。激活其思维、引起学生丰富联想的阐释或引导语,例如在2000年秋季高考全国卷的题目中出现了这样的引导语:“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再例如,在今年秋季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中,也有“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除了世界级的,还有各级各类的„„”等类似的引导语。题目的最后一个内容是较宽泛的、不求惟一性、但求多向性的写作要求,这样的要求往往允许且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特色。而传统的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是一个故事,一首小诗,一则寓言或一幅漫画等。它是有待写作者进行思想加工的原始材料,这明显不同于话题作文中“举例”式的材料,其作用和隐含的写作要求已大相径庭。
2、立意的特点:
在传统的材料作文中,材料对写作者审题立意或立论都有很大的限制或暗示性,写作者的立意或立论必须从材料中来,材料成为文章主旨的出发点,这好比如来佛的手掌,纵然你孙悟空如何翻跟斗,总也逃不脱我的掌握之中,强迫写作者思想就范。而话题作文则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不再在解读材料上为难写作者,它只是交待出一个叙事论理的“由头”,把立意立论的自由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开自己思想的翅膀任意翱翔,真可谓“匹夫不可夺其志”,而文章不可夺其旨也。我认为这一点是话题作文较传统的材料作文来讲进步最大的革新,难怪有人认为2000年秋季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是一道伪话题作文题,大概就是因为它限定了学生立意的自由吧。
3、取材的特点:
传统的材料作文由于无形之手钳制了写作者的立意,因此,它同时也就限制了写作者的取材,在它所形成的“叙——议——联——结”的新八股模式中,首先要求写作者转述题目中的材料,进而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一番,甚至直接把材料作为文中的论据来实用,在联系现实展开论证时,创作者要时时注意所选材料是否与文题的材料保持高度一致,至文章结束时还强调再次提及材料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在材料选择上的自由几乎被剥夺,创新思维无法体现,而话题作文不强调甚至尽量避免提及文题的材料,写作者可以在所给的“由头”之下,调动自己所有的大脑储存,或作一番生动的记叙,内容可真实亦可想象;或针砭时弊发议论,阐明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只要符合规定的写作规围就行。材料作文好比射箭,箭箭都不能离开靶心,而话题作文则如击剑,只要刺中有效部位就能得分。因此后者取材宽泛自由。
4、文体的特点: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往往暗含写作者必须写议论文体这一要求,这就使得不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吃了哑巴亏,造成不公平的竞争,而话题作文则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甚至有意打破不同文体的界限,淡化文体这一概念,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最适合自己写作的文体,正是这一变革,使近年的高考作文呈百花齐放之势,各种表达方式可谓是异彩纷呈。有写记叙文的有写散文的,也有写议论文的,甚至还有小说戏剧等,遗憾的是,仍然有些考生感受不到话题作文文体要求上的变化,写出一些“穿靴戴帽”式的完全不符合话题要求的文章,使我们教育者深切感到,要彻底地解放学生的思想,还需要我们作一番努力。
思考三:话题作文的写作辅导。
俗话说:“文无定法。”我理解这句话,是说作文有“法”,只是“无定法”罢了。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写规范文,也就是强调要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规则,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灵活变通的境地,古人说:“死法为定位,活法为虚名,虚名不可以为有,定位不可以为无。”(清人叶燮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话题作文肯定是没有什么定法可言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多种多样,话题作文从内
容到形式也就不可能单一化,我们不需要针对话题作文再建立一种作文的套路或模式,当然也不可能建立这种套路或模式。笔者只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关于话题作文的审题:
前文我们说到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作文,还学生以写作的自由,但这并不是说没有一定的写作限制;降低审题的难度并不是没有审题的难度,如果学生忽视了题目的内容和要求,结果往往是作文的失败。同样会造成“失足之恨”。
一般来说,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其语言表层的要求和语言深层的隐含要求,学生对表层的要求一般不会忽略,而对深层的隐含要求则往往不能觉察到。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辅导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透视的眼光,具体地说,就是要把握“举例”(前文已讲),领会“引导语”,明确写作要求,例如在2001年秋考上海卷的作文题中,卷中列举了“泰山”“长城”“苏州园林”等文化遗产,有学生就把“黄山”、“长江”等自然的景象作为文化遗产而写入自己的作文中,没有意识到客观外物一定要是人类文化等活动的载体这一隐含要求,还有学生把中共一大会址作为文化遗产来写,文章中大量回顾党的发展史,让阅卷教师总有隔靴搔痒之感,把某一党派的活动遗址作为民族的文化遗产来写,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写作的材料一定要是自己能把握住的。还有同学把民歌作为文化遗产来写,于是就提到《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没有考虑到所谓文化遗产一定要与今天的现实生活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距离才行,简简单单“文化遗产”四个字所包含的隐性要求,要学生能作准确的“透视”并选择适合且易把握的写作对象,看来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经过一番训练才行。
严格地说开放性的作文命题,是针对所有考生而言的,它提供考生多种选择的可能,一旦学生确定了自己作文的主旨和选择材料的对象,写作过程就应朝单一的方向发展,再没有开放性可言,这一点,教师辅导作文时也是特别要注意的。
2、关于话题作文的样式:
以往传统的材料作文,我们根据提供材料的不同内容和形式,往往把它分为漫画式,童话寓言式,时事新闻式等不同样式来加以指导,话题作文出现已有两年多,名种模拟题也不少,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已经出现的命题,尝试着探究其中的不同样式,做到瞻前而顾后。第一种是假设联想,想象型。如1999年秋季高考全国卷“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个题目,与之相类似的题目如:“有人说,电脑的普及与推广,将导致人类历史上延续数千年的‘手稿’形式逐渐消亡,这将给人类的文化带来莫大的变革,要求以其内容为话题写篇文章。”根据学生写作实践的情况看,这种形式的作文题,切忌不加限制地胡思乱想,一定要做到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不能脱离理性的思考;还须注意对假设情景的描述不能代替文章的立意。对前瞻的描述是为文章主旨服务的;最后还须注意对事物利弊的辩证分析,不可犯“一好百好”式的片面性错误。
第二种是实际应用、设计型。如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高考上海卷与之相应的题目如:“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使广大青年深受鼓舞。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请以西部大开发为内容写一篇作文”,这一类文章一定要做到主题鲜明突出,设计科学合理,陈述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因为这类文章的表述具有说明描述而兼有说理的特点,甚至运用辅助式的小标题或序号来显示文章的结构也未尝不可。
第三种是生活感悟型。如20000年秋季高考全国卷度试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与之类似的题目如:“‘网’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有有益的,有有害的„„,请以‘网’为话题作文„„”这类题目可议理,也可叙事,一般来讲,叙述类更易于上手,或寓言,或童话,或一般的记叙文;或真实,或虚构,但感悟点一定应来自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还须在文章中作适时的画龙点睛以体现情节故事的内涵,做到“举类迩而见义远”,“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以上所分的三种样式,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话题作文,有利于我们教师的辅导,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往往是一个题目可作多种样式的构思,多种文体的尝试,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类型,当然,有时也有一些单一作文样式的题目出现。
3、关于话题作文的构思:
话题作文怎么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构思的训练,说到构思,就一定涉及文体要求,无论什么作文,都有相当严格的文体要求,写什么必须像什么,不能杂乱无章,因此,在构思之前,要确定好文体,而且在写作过程中要一以贯之,使之成为充分具备该文体特色的文章。第一种构思:把一个话题演绎成一个动人的故事,用这一故事体现与话题有关的主旨。例如1999年全国卷“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题目,大多数考生多陈述记忆可移植后的利与弊,表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点等,而江苏省的一位考生却以《伤心儿女》为题,作了如下构思: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重病卧床时纷纷想摸清家底,于是她们争着移植了母亲的记忆,可是在母亲的记忆里,有的只是为他们所历尽的艰辛,是生活中的忍辱负重,是伟大的母爱,最后,“母亲的记忆涤荡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他们的灵魂也获得升华。”(教师评语)这位考生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深刻的主旨获得当年众多阅卷教师的好评。
第二种构思:把一个较大的话题转化为一个小话题,在小话题中确立文章观点,同时把思维引向深入,逐层论述。例如前文中提到的以“网”为话题的作文题,在辅导学生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发散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于是学生会由“网”想到父母对子女的溺爱,想到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关系网,想到应试教育,等等,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作集中性思考,化大为小,同时确立文章的中心观点,探讨不同的“网”形成的原因,它对社会的影响、利弊,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和努力的方向。这种构思就是先发散,后集中,力求小角度有所突破。
以上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应该说是一种肤浅的经验之谈吧。其中还有
许多的不科学的地方,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探究。
第二篇:对不良贷款的再思考
对不良贷款的再思考
作者: 魏国雄 / 时间: 2011年 1月号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贷款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已达到了比较优良的水平,大规模处置问题贷款的时期基本结束了,而且随着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违约贷款也在不断减少,每年贷款的劣变额、劣变率都在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深入认识和把控不良贷款,管理好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就成为人们需要关注的新问题了。
现行对不良贷款的有关规定
世界银行在2003年公布了对巴塞尔核心原则联络组国家的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做法进行的一次调查报告,其中提到,在许多贷款分类制度中使用的一个词是“不良贷款”(NPL),然而这个词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在有些国家,不良贷款是指受到损失的贷款,而在另一些国家,则是指逾期的贷款,但是超过期限多少天才算逾期贷款,各国的情况差别较大。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美国监管当局把次级、可疑、损失三类统称为“分类贷款”(classified loans),在此基础上,加上关注类贷款,合并称为“受批评贷款”(criticized loans)。受批评贷款或分类贷款主要供银行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内部使用,公众注意的主要是不良贷款(即分类贷款)。
中国银行业在信贷风险管理中,习惯用不良贷款(NPL)来反映和评价贷款的质量。根据《贷款通则》(1996年)第三十四条规定:“不良贷款系指呆账贷款、呆滞贷款、逾期贷款。”银监会2007年发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规定:“商业银行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并规定“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要划为次级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要划为可疑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要划为损失贷款。该文件还规定,“逾期天数是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贷款的期限管理”。并明确“下列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逾期(含展期后)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银监会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中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次级类:?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1天至90天。”同时,对于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分类标准为:“次级类: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4~6次,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180天以内;可疑类: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7次以上,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此文件中明确给出逾期天数与分类结果的对应关系,但只适用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在《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1998年4月)的附件《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说明》中对于住房按揭贷款给出了参考依据,即“对于住房按揭贷款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分类:如果贷款本金或利息拖欠还款6次或180天以上,至少分为次级;拖欠还款12次或360天以上,至少分为损失类”;“对于信用卡透支,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分类:如果贷款本金或利息拖欠还款3次或90天以上,至少分为次级类;拖欠还款6次或180天以上,至少分为损失类”。
对不良贷款的定义在现行的一些规范性文件中都给出了一个定性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各家银行至少都是把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或预期本息有损失的贷款划为不良贷款。
由于各家银行的风险偏好及具体经营目标的差异,将逾期多少天的贷款划归为不良的标准还是有些区别,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原则,每家银行对划入不良贷款的期限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如有的银行在贷款合约或贷款协议中约定,贷款到期后还可以有一个还款宽限期,过了宽限期的贷款才是逾期贷款;有的银行对逾期贷款还有一个容忍度,寄希望借款人能在这个容忍期内继续履约,偿还贷款本息,没有把它计入不良贷款,如有的银行对个人贷款逾期90天后还给10天的宽限期,然后才归入不良贷款;有的银行则规定比较严,对逾期欠息的贷款容忍度很低,如工商银行从2007年开始把逾期或欠息30天以上的公司贷款划定为不良贷款。
在贷款本息预期损失率的确定上,由于人的主观判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利益不同、对信息理解不同等,也会产生差异,有时差异还会比较大。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规定:“金融企业可参照以下比例计提专项准备:关注类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资产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据此中国银行业基本都是把预期损失在25%左右的贷款划为次级类贷款,把预期有50%左右损失的贷款划为可疑类贷款,把预期无法收回本息的贷款划为损失类贷款,并都是按这个标准来计提专项准备。银行的内部审计、外部监管、外部审计也主要据此来检查对贷款质量分类的偏离情况。
不良贷款与违约贷款的关系
对不良贷款与违约贷款是否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不良贷款的含义。
不良贷款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是监管规定的含义,其界定得比较窄,也可以说是狭义的不良贷款,如上面所表述的不良贷款。二是银行自行定义的不良贷款,含义要宽泛些,即从广义上讲,不良贷款是与优良贷款相对应的,银行可以把贷款质量分为优良与不良两大类。优良贷款就是指那些借款人没有违约、风险可承受又可控且收益较高的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违约或风险损失已暴露或预期收益较低的贷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实力的增强和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中国银行业的贷款质量也实现了根本好转,现在所面临的是资本的约束、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约束。银行经营只能通过由资源粗放向资源节约、提高资本回报的方式转型,尽可能地提高经营效益。单位资源的效益、单位资本的回报将成为银行信贷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因此对贷款质量的评价要求也应由狭义的以违约损失为主转向更广义的以风险增效为主。只要是低于平均收益的贷款就不是优良贷款;低于经营成本的贷款就是不良贷款。那些收益高、不违约的贷款就应是优良贷款,即使风险大一些,只要是在预期之内,即属于可控、可接受的风险;而那些收益低、风险低的贷款也不能算是优良贷款。
这种广义的贷款质量评价标准也反映了银行的本质特性,银行是信用的中介,是经营贷款的金融机构,其经营的目的是要获取盈利。银行为了获取尽可能高的盈利,就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利息)来获得资金所有者的暂时让渡,并以尽可能高的价格把它贷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在这个过程中利差就是银行的收益。如银行经营贷款的收益达不到预期的平均利润,也就失去了竞争力;如果连经营成本都覆盖不了,那么银行就无法经营下去。
贷款违约与不违约相对应,是一个法律范畴的概念,是借款人未能履行与贷款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的责任、义务的贷款。根据巴塞尔Ⅱ,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的规定,违约贷款是指“
(一)逾期90天以上;
(二)商业银行认定,除非采取变现抵质押品等追索措施,债务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的信贷债务。”违约贷款是否会有本息损失是一种预期,只有当实际处置时,才会成为现实的损失。尽管违约贷款不一定都是有本息损失的贷款,也不一定都是没有收益,甚至有些违约贷款的收益还可能比不违约的正常贷款高,如可以收取较高的罚息,但违约贷款至少不能算是优良贷款,即使它的实际收益可能高于其他正常贷款,也是问题贷款的一种。因为对银行来说,最重要的是贷款本息能按期收回,借款人违约就增加了不确定性,超出了预期的风险,有可能造成贷款本息的损失,最终实际没有形成损失是银行经过保全等措施而取得的。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在贷款发放出去后,银行就要根据借款人是否履约,违约了是否会有本息的损失,是否有代偿等保全措施等情况定期进行质量分类。巴塞尔Ⅱ中所定义的贷款违约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与我们所说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是有区别的。巴塞尔委员会没有用不良贷款,而是用了违约贷款,用贷款违约率来替代不良贷款率,但违约贷款并不一定都会损失,而其中又肯定会有损失,所以在巴塞尔Ⅱ中又有贷款违约损失率,与不良贷款损失率较接近,只不过我们很少用贷款损失率这个指标。
正常贷款与不正常贷款主要是从借款人是否违约为标准来判断的,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借款人没有违约,不论本息是否有损失,贷款都是正常的,违约了就是不正常贷款;二是借款人没有违约,如贷款的预期收益低于经营成本,即本息实际会有损失,虽仍可划为正常贷款,但也不能算作是优良贷款。
不良贷款是与优良贷款相对应的,是银行根据其自身经营的要求来确定的,尽管对狭义的不良贷款已有明确的外部监管标准,且在这个标准之内银行还可以有更严格、更细化的规定,但对广义的不良贷款尚没有明确的监管方面的规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把不良贷款与违约贷款的关系概括为,违约贷款不一定都是收益低或有损失的贷款,不良贷款也不一定都是违约的贷款,但一定是收益低的贷款或本息有损失的贷款,只要预期收益不能覆盖风险敞口或成本的贷款,就应视为不良贷款。
市场风险对贷款质量的影响
现在我们对广义的不良贷款再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借款人按合同约定还本付息,也可能实际是有部分本息损失的贷款,如固定利率贷款、外汇贷款等因受到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的影响使得贷款本息受到损失。按现行的规定,这类贷款没有违约,就应当是正常贷款,不应纳入不良贷款。但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经营要求上来看,这类贷款的本息已经有预期损失,应当把隐性的问题显现出来。只有把这种没违约却有预期本息损失的贷款划为不良贷款,才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贷款质量,才可能引起管理层对此类贷款更多的关注。这既是全面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信贷风险管理深化的一个具体体现。
我们知道,信贷风险不都是信用风险,信贷风险与信用风险的含义有较大区别,信用风险只是信贷风险中的一部分风险,贷款的操作风险最终是通过客户的违约反映出来的,在违约贷款或不良贷款中,已经包含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但是市场风险没有含在内,这部分信贷的剩余风险对银行贷款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需要引起关注。
在完全市场条件下,银行贷款利率主要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当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资金的价格就低,银行贷款的利率就会降低;当市场上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资金价格就会上涨。国内现阶段银行的盈利是由利差大小决定的,由于在以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中国银行业,筹资的成本在发放贷款时已知,关键是贷款的利率怎么定。
银行贷款的利率=资金成本+营运成本(费、税)+风险成本+目标收益
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风险成本=经营成本(如图1)
贷款利率不仅要覆盖包括资金成本在内的全部经营成本,还要有合理的经营收益,这是贷款定价的基本原则。贷款的基准利率就相当于市场平均利率,就是可覆盖全部经营成本并获得平均利润的利率。由于在同一时间内资金成本、营运成本是一定的,如果贷款的风险小于市场的平均风险水平,那么利率就可以低于这个基准利率水平,即给予优惠利率,银行仍可取得平均利润。由于对客户的经营结果判断失误、客户没有达到预期要求,或由于银行在内部管理中把业务量及其同业市场占比作为对分支机构业绩评价和考核的要求,导致只顾业务总量指标、市场同业占比指标,而不顾成本、不顾收益回报、不顾资源占用,结果形成不少的低收益、没收益,甚至负收益贷款,也有盲目竞争等原因,对一些不该下浮利率的贷款也下浮了。对此目前还有一个政策限制,利率下浮最低不能超过10%。一旦国家放开这个政策底线,利率完全市场化了,那么对银行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一笔贷款的利率低于银行的资金成本,假定不考虑其他的业务收益或相关派生收益,那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如高于资金成本,低于银行经营成本,也会有损失,只是损失小一点;如果贷款利息收入低于平均贷款利息收入高于银行经营成本,那就没有损失,只是少盈利了。(如图2)
对银行贷款收益影响较大的是固定利率,一些有实力的客户对银行贷款定价往往会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要下浮贷款利率,还要在利率下浮的基础上再实行固定利率,锁定贷款利率。对这种利率的贷款,在市场利率或基准利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银行还可以承受,但是当利率预期进入上升通道时,市场(基准)利率持续上升,就会使银行的利差收窄,当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平均利率时,银行就得不到平均收益。如果这类贷款的数量比较多,那么就会影响银行的资产收益率(ROA)、资本收益率(ROE),对银行的市场形象、市场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当固定贷款利率等于银行经营成本时,那就只是一笔保本贷款了,这样的贷款对银行就没有经济意义了;如果固定利率低于银行经营成本,那么这笔贷款的损失就比较大了,不仅要损失利息,甚至还有可能要损失本金。(如图3)
再从外汇贷款的汇率上分析。由于汇率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不仅贷款利息会受到影响,而且连贷款的本金也会同时受到损失。如当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8.27时发放的1亿美元贷款,客户没有任何违约,信用等级保持优良,借贷双方都在按合同履约,是一笔正常贷款。但是现在对这笔贷款进行市值评估,就会发现这是一笔本息损失较大的问题贷款,因为汇率已经从1∶8.27上升到了1∶6.62了,原先用8.27亿元人民币兑换的1亿美元本金,按现行汇率只能兑6.62亿元人民币了,损失了贷款本金(8.27-6.62=1.65)1.65亿元人民币,加上美元利息的损失就更大了。(如图4)
按信用风险分析,借款人没有违约,当然也就没有相应的违约损失;按市场风险分析,则市值浮亏很大,到期收回后就会成为实际的损失。按现行的贷款质量分类规定,客户没有出现违约,就应是正常贷款。但这笔贷款已经出现浮亏,如收回后计入汇兑损失,在损益表中反映为损失。显然这种贷款分类管理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贷款的真实质量,还会误导人们对这类贷款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由此可见,我们对贷款的质量分类,不仅要从信用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也要从市场风险的方面来分析,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风险对银行贷款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必须重视这个问题,要关注这类不是由客户违约形成的广义不良贷款。
对不良贷款再思考的意义
通过对不良贷款定义内涵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明晰和细化银行贷款质量的分类及其标准,对推进精细化的信贷风险管理十分必要。虽然目前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汇率的形成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但市场风险已经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收益,对银行贷款构成了现实的风险。所以我们不仅要从狭义上,更要从广义上来认识不良贷款,其意义主要有:
一是提高员工的盈利意识,改变信贷人员消极的风险防范。对不良贷款的严格分类实际就是要提高员工对银行经营贷款目的的认识。银行是企业,发放贷款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获取尽可能高的收益才是贷款的目的;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也是为了保障预期收益的实现;贷款的分类管理就是要看贷款的预期收益情况。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而不是拒绝任何风险。我们不能总是在追求低风险、零风险,低风险、零风险也同时意味着低收益、低回报;也不能总是在政策的保护下维持生存。要倡导推进积极的风险管理,要积极地走进市场,感受市场。不仅要敢于,更要学会善于做高风险的业务,要在经营风险的实践中来提高自身对风险的识别能力、风险定价能力、风险掌控能力。不仅要审查贷款的信用风险,用担保等风险防范的措施来做好保全,用第二还贷来源作风险化解的保障条件这种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还要关注贷款的市场风险,善于利用收益覆盖风险的途径,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风险敞口管理工具,通过风险补偿、风险对价等方式来覆盖风险,使实际的利息收益大于风险承担,大于市场平均风险,大于普遍可承受的风险。
二是统一人们对不良贷款的认识,提高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不良贷款不都是违约贷款,既包括借款人违约了,不论本息是否有损失,都应要纳入不良贷款,也包括贷款本息有损失了,不论借款人是否违约,就应纳入不良贷款。从广义来认识衡量贷款质量的标准,可以使我们在信贷风险管理中更加关注贷款的市场风险,努力提高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并研究出一套信贷业务市场风险的防范措施,如对贷款定期进行市值评估,分析是否有浮亏损失。又如要强化对市场上贷款转让出售行情的分析,如果能溢价转让的贷款就是优良贷款;如果能不受损失转让出去的贷款也应当是好的,至少不能算是不良贷款;如果转让不出去或需折价转让的,那就是不良贷款。所以对客户信用风险小市场风险大的贷款、预期收益低于平均收益的贷款也应当如同控制客户信用风险一样,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办法。
三是进一步细分不良贷款,可在分类原则、分类口径、分类方法上能有个统一的标准。要对现行不良贷款分类标准进行调整,按照广义的不良贷款把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再细分为:违约和没违约的关注贷款;违约损失和没违约损失的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并按有关规定计提风险拨备、计算资本占用,以便使同一时期不同银行间或同一银行不同时期的不良贷款可以进行真正的比较。
把不良贷款分为狭义的不良贷款和广义的不良贷款,使得我们可以把狭义的不良贷款率用来对外披露,进行同业的比较,并满足监管的要求,使国内外的同业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来比较贷款的质量水平。而广义的不良贷款率则主要用于银行内部的信贷风险管理和贷款质量评价,不仅要考虑借款人的资信、借款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掌控管理能力,还要考虑资源配置的效率,资源使用的回报率。这样既能满足内部管理的要求,又能与境内外的同业进行比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同业的狭义和广义不良贷款的比较。
要避免在信息披露中出现既有不良贷款率,又有贷款违约率,又要注意不要把不良贷款视为损失贷款,把不良贷款率视为不良贷款损失率。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银行业通常是不用不良贷款损失率这个概念,因为不良贷款的损失时点很难说清楚,当贷款出现违约后银行就一直在清收,直到最后实在无法清收的部分才会列入损失贷款,等待核销处理。这个过程有时会很长,甚至几年都完不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贷款还会不断地被重组。但不良贷款损失的大小,在不同的银行金融机构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管理比较好的银行,损失会小一点,管理差一些的银行损失会大一点,我们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按统一标准对贷款损失率进行披露。
四是对不同风险类型的贷款进行不同的管理,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对策措施。一要严格控制在利率上升预期时的固定利率贷款总额,除非已经有了一个有效的对冲方案或风险补偿按排;二要严格控制利率下浮贷款的数额,努力提高贷款议价的能力,对优良客户的优惠利率要根据客户的综合贡献来合理确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银行要学会利差收窄后的经营转型;三要改变现行的只有总量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办法,对银行账户中的外汇贷款要定期逐笔进行市值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是浮盈还是浮亏及其程度来确定分类,可每月做一次;四要在计算剔除风险后的收益(RAROC)中,要把汇率风险考虑进去。尤其是随着国家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进程加快,将会加剧银行外汇贷款的风险,汇率的不稳定会使更多的外汇贷款出现问题,当然银行可以通过外汇市场的运作来锁定风险、控制风险,以降低汇率风险的敞口和损失。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
第三篇:对给材料作文的再思考(上)
对给材料作文题目的再思考(上)
——兼谈“最佳角度”和“最佳立意”
文/王大绩
遵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高考语文试题,正在全国范围稳步推广。为了落实“课程标准”对作文题目“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考试中心率先垂范,在2006年推出新型给材料作文。六年来,考试中心共拟出了十九个同类型的高考作文题目,这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尝试——它促使我们对作文命题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年来,围绕新型给材料作文,语文界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争论,也始终纠结。
一、作文题目的要求不断调整。2006年作文题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2007年、2008年作文题目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2009年、2010年作文题目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011年作文题目要求:“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六年三变,主要针对的是立意角度。
二、考试中心的解释也在调整。
就2008年海宁卷的作文题目,考试中心做出了如下解释: 这则生活故事可以看成是由母女三次接触小鸟的三个小故事组成,这三个小故事各自可以成为选择的角度。这样,无论从三个小故事来看,还是从总体故事来看,这则材料是有比较多的立意的选择点。不仅如此,在材料的结尾,还埋藏一个细节,‘放生活动’使‘鸟的需求量大增’,捉鸟要‘起早摸黑’,这几个发人深思的语句使这个生活故事生出了异样的尾巴。正是这个尾巴使这个生活故事材料的复杂性明显地加大了。自然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复杂的。这则生活故事材料复杂一点,会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社会和贴近人生;作文材料复杂一些,这有利于选择角度的增加,有利于高考作文的多样化。
(余闻《近两年高考作文题解析》《试题与研究》2010年第10期)
就2009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考试中心做出了取向相反的解释:
材料角度的层级性。材料的丰富性产生含意的多元性,也就必然导致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新材料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本是个优点,但过去有些地方过于强调各种角度的一视同仁,忽略了角度选择有忧有劣的层级性,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为了提升角度选择的层级性功能,2009年高考在作文试题要求上提出‚选准角度‛,同时在‚评分标准‛中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评分标准的修改集中在对‚基础等级‛‚题意‛项的说明上。在判断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时,增加了‚主要看选择角度‛,这就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在审题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的层级性。修改后,材料选择的角度粗分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并列为‚属于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留给评卷场掌握。
作文试题材料是关于教育的动物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情节曲折起伏、饶有风趣,动物形象鲜明生动、很有代表性。故事的结尾令人深思。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含意深刻。寓言说的虽然是动物成长的故事,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代的教育现象。其中的弥补弱点与发展特长、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热门问题,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深有感触的问题。试题的难度适中,导向很好。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学生可以就上述中心角度立意,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例如兔子、野鸭、青蛙、仙鹤)、一个情节或一种观点作为重要角度来写作。例如,兔子如何弥补弱项和发展强项、评野鸭教练的教育思想、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有矛盾吗?等等。试题在防止套作方面的性能很好。假如有考生撇开教育问题,谈论挫折、弱点、特长,或者撇开教育问题,续写小动物的故事,均可视为沾边角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理科试题分析(2010年版)》)
三、各地阅卷的标准各不相同。例如,华北J省的高考阅卷《作文评分细则》规定:
凡准确围绕材料的整体含意即乌鸦行为或父子评价的两面性(合理性与盲目性或言之片面性)立意行文的,无论从何种角度引发开去,命题立意均可视为‚切合题意‛;凡能够围绕材料的整体含意即乌鸦行为或父子评价的两面性立意行文的,视为‚符合题意‛;凡未能全面把握材料含意,仅就乌鸦行为或父子评价的单方面这一局部立意行文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凡脱离了材料的整体或局部含意,仅仅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立意行文的,视为‚偏离题意‛。
华北Y省的高考阅卷《作文评分细则》规定:
根据牧羊人的评论这一局部,可从‚盲目模仿必败‛、‚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我‛、‚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想和现实‛等方面立意或将两人的评论结合起来,立足于材料的整体含意可从‚既要勇于尝试,又要讲究实际‛等方面立意,都属于‚切合题意‛;根据孩子的评论这一局部,从‚勇于尝试‛、‚勇于挑战自我‛、‚勇于拼搏‛、‚正视失败‛等方面立意和其他立意均‚不符合题意‛。
阅卷中又调整《细则》,肯定孩子的评论也可以认为“符合题意”。
西南G省的高考阅卷《作文评分细则》规定:
写作时只要符合题意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不论是局部信息还是整体信息都算‚切合题意‛——从乌鸦的角度来写,可以立意为‚模仿与创新‛、‚自我认知‛、‚认识自己与他人‛、‚聪明的代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如果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来写,可以立意为‚给乌鸦练习本领的机会‛、‚善待弱者‛、‚向强者学习,应该鼓励‛、‚向乌鸦致敬‛等;从小男孩和牧羊人的角度来写,可以立意为‚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多用欣赏、宽容的眼光看人‛等。
作文题目一再调整,所谓“最佳立意”“中心角度”的人为圈定,完全与“课程标准”的精神背道而驰,把作文题目变成了阅读题目,不但不鼓励学生表达的自由、个性和创意,反而加以禁锢;不但不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反而横加束缚;不但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反而压缩思维与写作的空间。而且完全走到了新型给材料作文初衷的反面。
再退一步讲,就算真有所谓的“最佳立意”“中心角度”,会是考试中心和某些地方阅卷规定的“最佳立意”“中心角度”吗?
回顾一下2000年考试中心命制的一则高考作文题目: [2000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图形符号略),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对生活真是洞若观火。我们以这种明澈的目光重新审视一下十九个作文题目所给出材料的“最佳立意”和“中心角度”。
[2006年全国一卷]乌鸦该不该模仿鹰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牧羊人和孩子的话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6年全国二卷]读书阅读率下降,网上阅读率提高,应该怎么看待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认为好或不好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7年全国一卷]孩子在马路上摔了一跤,应该怎么对待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认为应该对他关爱或应当让他自立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7年全国二卷]对著名歌手丛飞和华农大学生小李的助学,相关大学生和小学生的态度,应该怎么评价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赞扬、理解、批评或反思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7年海宁卷]创造是更需要执著地追求,还是并不像我们相像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任何联想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8年全国一卷]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对于爱心的表达方式怎么看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8年全国二卷]好心的游客究竟应不应该为了保护海龟赶走老鹰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8年海宁卷]对小兰和妈妈养鸟、放鸟的行为有什么看法?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任何评价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8年辽宁卷]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任何评价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9年全国一卷]小兔子该不该学游泳?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所有看法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9年全国二卷]对道尔顿、安藤百福和乔利的成功有什么评价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任何评价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9年全国课标卷]究竟应不应该帮助女孩子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任何做法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9年辽宁卷]对明星代言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任何做法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10年全国一卷]猫应该吃鱼还是捕鼠?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任何看法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10年全国二卷]浅阅读到底好不好?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任何评价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10年辽宁卷]对托尼三次不同的表现,有什么看法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任何看法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11年全国大纲卷]中奖彩票应该怎么处置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任何看法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11年全国课标卷]对中国崛起有什么感受和评价呢?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任何感受和评价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如果一定要追究覆盖整个材料,切中材料核心的“最佳立意”“中心角度”,那无疑应该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它面前,其他所有人为圈定的“最佳立意”“中心角度”都是边边角角,充其量是“沾边角度”。考试中心十年前的“提示语”多么精彩,多么雄辩:“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如果再深入一层思考,那么,这“最佳立意”“中心角度”也可以是2001年考试中心给出的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因为无论在丰富多彩的答案中选择哪一个,都是“心灵的选择”。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给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就是一种生活场景,而生活是运动的、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的生活当然是广阔无边,丰富多彩的。如果一定要人为地设置“最佳立意”“中心角度”,那便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便是“心灵的选择”。十九个作文题目中,只有“2010年全国课标卷”有所不同。[2010年全国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它不同在哪里呢?因为材料的最后一句“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把原本的给材料作文演化成了“给话题作文”——作文题目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思维原点。
第四篇: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再思考
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再思考
本文对个人和集体时关系作了历史性探讨,发现两者往往是对立和冲突的。但是,从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共产主义三大社会形态来看,文章认为:个人自我实现的形式也相应表现为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一种超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局限的新形式。从哲学看,个人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它适应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这种适应性体现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如下主张:(1)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2)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3)一切个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平等的。长期来,我国理论出版物对于个人主义持全盘否定态度,反映出一种个人虚无主义的心态。这种极端态度和片面观点无疑成了极“左”政策的根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注意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协调问题,避免两者走向极端的形式。
个人价值
个人价值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它常常引起不尽的纷争与思虑。因而,对个人价值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作出理论上的科学研讨便不是毫无意义的了。企图弄清个人价值的本质、结构、实现方式,首先会碰到一个前提性问题:什么是价值?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对此马克思作出了精致而科学的说明:“„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
第五篇:对加强干部理论学习的再思考
文章标题:对加强干部理论学习的再思考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唐代魏征说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学理论就是抓根本、浚
源泉。高度重视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科学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对提高干部队伍基本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础性工程之一。
一、用理论成熟感催促理论学习责任感
无论对党员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一个领导干部担负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重任,能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自觉把学习当成第一责任,事关重大。从国际国内形势观察,都需要加强干部的理论武装,江泽民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条件下,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中,能不能及时识别和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些年来,大多数干部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学习,经受磨练,不断进步,成长很快;也有些领导干部不求进取,无所作为,在不断发展的形势面前落后了;还有极少领导干部在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袭和政治风浪的冲击下,垮掉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原因不尽相同,但不重视理论学习,头脑里缺乏甚至没有马克思主义是共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的各级领导同志,务必站在发展大局、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理论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领导者。
从工作实际情况看,领导干部尤其要加强理论学习。干工作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一个好的工作思路、好的办法、好的观点、好的决策,必须靠深厚的理论功底作基础。我们的岗位光荣,责任重大,其自身的地位和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是理论上的成熟者,政治上的坚定者。这样,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理论学习是提高素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履行职责的本质要求。
二、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学习与时俱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既然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就得与时俱进地学习。理论学习并不是一种功利,而是时代更新的活法。事业无穷期,学习无止境。一个人在某个学校或培训班学习,总会有毕业的时候,但在科学理论的学习上,却永远也不可能拿到“毕业证”。因此,要防止和克服“学过了”、“差不多”的思想,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学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现在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弄清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弄清为什么说其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要从理论基石、理论纲领、理论品格和政治立场等弄清“承”的所在;要以思想路线、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进”的内容。同时,要学习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以武装头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近几年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头脑。对于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都要努力学习,务求真正理解其精神实质。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从根本上提高自己,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有了一支理论素质较高的领导干部队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才有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一正确方法。有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人都懂得,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是由人所创立的,也只有当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以优良的学风来研究它、运用它、发展它,才能为这种理论的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的境界,提供可靠保障。要达到开拓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应在三点上下功夫。一要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要处理好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使两者并行不悖,在学习中,多动脑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十分必要的。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既学且思,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反之“学而不化,非学也”。二要学以致用。学与用是个辩证关系,要想达到学习的预期目的,不把学用统一起来是绝对不行的。不能为学而学,只学不用,学用两张皮。“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古人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知了就要行,学习中,必须联系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这样,可以理解深,效果好,能解决问题。不能“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应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懂得“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的道理。三要自觉地学。所谓自觉学就是对理论“好学”、“乐学”,没有持久的理论学习兴奋,就没有持久的创新冲动。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专心致志,不心浮气躁。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有韧劲、钻劲,不怕苦、不畏难。有了学习自觉性,便能反复学、持久学、深入学。总之,学习科学理论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对加强干部理论学习的再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加强干部理论学习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