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勤管理决策问题的再思考

时间:2019-05-12 20:0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后勤管理决策问题的再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后勤管理决策问题的再思考》。

第一篇:对后勤管理决策问题的再思考

对后勤管理决策问题的再思考

-------------------------

编辑整理: 会计网上学习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摘 要】目前在部队后勤管理决策中存在着凭主观随意拍板、缺乏群众基础、决策信息不足、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等问题。加强与改善后勤管理决策,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决策观;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做到决策科学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实现决策民主化;加强学习,提高决策者素质;加强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管理决策理论研究。

第二篇:对不良贷款的再思考

对不良贷款的再思考

作者: 魏国雄 / 时间: 2011年 1月号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贷款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已达到了比较优良的水平,大规模处置问题贷款的时期基本结束了,而且随着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违约贷款也在不断减少,每年贷款的劣变额、劣变率都在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深入认识和把控不良贷款,管理好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就成为人们需要关注的新问题了。

现行对不良贷款的有关规定

世界银行在2003年公布了对巴塞尔核心原则联络组国家的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做法进行的一次调查报告,其中提到,在许多贷款分类制度中使用的一个词是“不良贷款”(NPL),然而这个词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在有些国家,不良贷款是指受到损失的贷款,而在另一些国家,则是指逾期的贷款,但是超过期限多少天才算逾期贷款,各国的情况差别较大。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美国监管当局把次级、可疑、损失三类统称为“分类贷款”(classified loans),在此基础上,加上关注类贷款,合并称为“受批评贷款”(criticized loans)。受批评贷款或分类贷款主要供银行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内部使用,公众注意的主要是不良贷款(即分类贷款)。

中国银行业在信贷风险管理中,习惯用不良贷款(NPL)来反映和评价贷款的质量。根据《贷款通则》(1996年)第三十四条规定:“不良贷款系指呆账贷款、呆滞贷款、逾期贷款。”银监会2007年发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规定:“商业银行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并规定“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要划为次级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要划为可疑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要划为损失贷款。该文件还规定,“逾期天数是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贷款的期限管理”。并明确“下列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逾期(含展期后)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银监会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中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次级类:?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1天至90天。”同时,对于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分类标准为:“次级类: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4~6次,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180天以内;可疑类: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7次以上,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此文件中明确给出逾期天数与分类结果的对应关系,但只适用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在《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1998年4月)的附件《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说明》中对于住房按揭贷款给出了参考依据,即“对于住房按揭贷款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分类:如果贷款本金或利息拖欠还款6次或180天以上,至少分为次级;拖欠还款12次或360天以上,至少分为损失类”;“对于信用卡透支,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分类:如果贷款本金或利息拖欠还款3次或90天以上,至少分为次级类;拖欠还款6次或180天以上,至少分为损失类”。

对不良贷款的定义在现行的一些规范性文件中都给出了一个定性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各家银行至少都是把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或预期本息有损失的贷款划为不良贷款。

由于各家银行的风险偏好及具体经营目标的差异,将逾期多少天的贷款划归为不良的标准还是有些区别,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原则,每家银行对划入不良贷款的期限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如有的银行在贷款合约或贷款协议中约定,贷款到期后还可以有一个还款宽限期,过了宽限期的贷款才是逾期贷款;有的银行对逾期贷款还有一个容忍度,寄希望借款人能在这个容忍期内继续履约,偿还贷款本息,没有把它计入不良贷款,如有的银行对个人贷款逾期90天后还给10天的宽限期,然后才归入不良贷款;有的银行则规定比较严,对逾期欠息的贷款容忍度很低,如工商银行从2007年开始把逾期或欠息30天以上的公司贷款划定为不良贷款。

在贷款本息预期损失率的确定上,由于人的主观判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利益不同、对信息理解不同等,也会产生差异,有时差异还会比较大。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规定:“金融企业可参照以下比例计提专项准备:关注类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资产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据此中国银行业基本都是把预期损失在25%左右的贷款划为次级类贷款,把预期有50%左右损失的贷款划为可疑类贷款,把预期无法收回本息的贷款划为损失类贷款,并都是按这个标准来计提专项准备。银行的内部审计、外部监管、外部审计也主要据此来检查对贷款质量分类的偏离情况。

不良贷款与违约贷款的关系

对不良贷款与违约贷款是否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不良贷款的含义。

不良贷款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是监管规定的含义,其界定得比较窄,也可以说是狭义的不良贷款,如上面所表述的不良贷款。二是银行自行定义的不良贷款,含义要宽泛些,即从广义上讲,不良贷款是与优良贷款相对应的,银行可以把贷款质量分为优良与不良两大类。优良贷款就是指那些借款人没有违约、风险可承受又可控且收益较高的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违约或风险损失已暴露或预期收益较低的贷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实力的增强和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中国银行业的贷款质量也实现了根本好转,现在所面临的是资本的约束、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约束。银行经营只能通过由资源粗放向资源节约、提高资本回报的方式转型,尽可能地提高经营效益。单位资源的效益、单位资本的回报将成为银行信贷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因此对贷款质量的评价要求也应由狭义的以违约损失为主转向更广义的以风险增效为主。只要是低于平均收益的贷款就不是优良贷款;低于经营成本的贷款就是不良贷款。那些收益高、不违约的贷款就应是优良贷款,即使风险大一些,只要是在预期之内,即属于可控、可接受的风险;而那些收益低、风险低的贷款也不能算是优良贷款。

这种广义的贷款质量评价标准也反映了银行的本质特性,银行是信用的中介,是经营贷款的金融机构,其经营的目的是要获取盈利。银行为了获取尽可能高的盈利,就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利息)来获得资金所有者的暂时让渡,并以尽可能高的价格把它贷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在这个过程中利差就是银行的收益。如银行经营贷款的收益达不到预期的平均利润,也就失去了竞争力;如果连经营成本都覆盖不了,那么银行就无法经营下去。

贷款违约与不违约相对应,是一个法律范畴的概念,是借款人未能履行与贷款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的责任、义务的贷款。根据巴塞尔Ⅱ,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的规定,违约贷款是指“

(一)逾期90天以上;

(二)商业银行认定,除非采取变现抵质押品等追索措施,债务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的信贷债务。”违约贷款是否会有本息损失是一种预期,只有当实际处置时,才会成为现实的损失。尽管违约贷款不一定都是有本息损失的贷款,也不一定都是没有收益,甚至有些违约贷款的收益还可能比不违约的正常贷款高,如可以收取较高的罚息,但违约贷款至少不能算是优良贷款,即使它的实际收益可能高于其他正常贷款,也是问题贷款的一种。因为对银行来说,最重要的是贷款本息能按期收回,借款人违约就增加了不确定性,超出了预期的风险,有可能造成贷款本息的损失,最终实际没有形成损失是银行经过保全等措施而取得的。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在贷款发放出去后,银行就要根据借款人是否履约,违约了是否会有本息的损失,是否有代偿等保全措施等情况定期进行质量分类。巴塞尔Ⅱ中所定义的贷款违约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与我们所说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是有区别的。巴塞尔委员会没有用不良贷款,而是用了违约贷款,用贷款违约率来替代不良贷款率,但违约贷款并不一定都会损失,而其中又肯定会有损失,所以在巴塞尔Ⅱ中又有贷款违约损失率,与不良贷款损失率较接近,只不过我们很少用贷款损失率这个指标。

正常贷款与不正常贷款主要是从借款人是否违约为标准来判断的,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借款人没有违约,不论本息是否有损失,贷款都是正常的,违约了就是不正常贷款;二是借款人没有违约,如贷款的预期收益低于经营成本,即本息实际会有损失,虽仍可划为正常贷款,但也不能算作是优良贷款。

不良贷款是与优良贷款相对应的,是银行根据其自身经营的要求来确定的,尽管对狭义的不良贷款已有明确的外部监管标准,且在这个标准之内银行还可以有更严格、更细化的规定,但对广义的不良贷款尚没有明确的监管方面的规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把不良贷款与违约贷款的关系概括为,违约贷款不一定都是收益低或有损失的贷款,不良贷款也不一定都是违约的贷款,但一定是收益低的贷款或本息有损失的贷款,只要预期收益不能覆盖风险敞口或成本的贷款,就应视为不良贷款。

市场风险对贷款质量的影响

现在我们对广义的不良贷款再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借款人按合同约定还本付息,也可能实际是有部分本息损失的贷款,如固定利率贷款、外汇贷款等因受到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的影响使得贷款本息受到损失。按现行的规定,这类贷款没有违约,就应当是正常贷款,不应纳入不良贷款。但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经营要求上来看,这类贷款的本息已经有预期损失,应当把隐性的问题显现出来。只有把这种没违约却有预期本息损失的贷款划为不良贷款,才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贷款质量,才可能引起管理层对此类贷款更多的关注。这既是全面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信贷风险管理深化的一个具体体现。

我们知道,信贷风险不都是信用风险,信贷风险与信用风险的含义有较大区别,信用风险只是信贷风险中的一部分风险,贷款的操作风险最终是通过客户的违约反映出来的,在违约贷款或不良贷款中,已经包含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但是市场风险没有含在内,这部分信贷的剩余风险对银行贷款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需要引起关注。

在完全市场条件下,银行贷款利率主要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当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资金的价格就低,银行贷款的利率就会降低;当市场上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资金价格就会上涨。国内现阶段银行的盈利是由利差大小决定的,由于在以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中国银行业,筹资的成本在发放贷款时已知,关键是贷款的利率怎么定。

银行贷款的利率=资金成本+营运成本(费、税)+风险成本+目标收益

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风险成本=经营成本(如图1)

贷款利率不仅要覆盖包括资金成本在内的全部经营成本,还要有合理的经营收益,这是贷款定价的基本原则。贷款的基准利率就相当于市场平均利率,就是可覆盖全部经营成本并获得平均利润的利率。由于在同一时间内资金成本、营运成本是一定的,如果贷款的风险小于市场的平均风险水平,那么利率就可以低于这个基准利率水平,即给予优惠利率,银行仍可取得平均利润。由于对客户的经营结果判断失误、客户没有达到预期要求,或由于银行在内部管理中把业务量及其同业市场占比作为对分支机构业绩评价和考核的要求,导致只顾业务总量指标、市场同业占比指标,而不顾成本、不顾收益回报、不顾资源占用,结果形成不少的低收益、没收益,甚至负收益贷款,也有盲目竞争等原因,对一些不该下浮利率的贷款也下浮了。对此目前还有一个政策限制,利率下浮最低不能超过10%。一旦国家放开这个政策底线,利率完全市场化了,那么对银行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一笔贷款的利率低于银行的资金成本,假定不考虑其他的业务收益或相关派生收益,那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如高于资金成本,低于银行经营成本,也会有损失,只是损失小一点;如果贷款利息收入低于平均贷款利息收入高于银行经营成本,那就没有损失,只是少盈利了。(如图2)

对银行贷款收益影响较大的是固定利率,一些有实力的客户对银行贷款定价往往会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要下浮贷款利率,还要在利率下浮的基础上再实行固定利率,锁定贷款利率。对这种利率的贷款,在市场利率或基准利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银行还可以承受,但是当利率预期进入上升通道时,市场(基准)利率持续上升,就会使银行的利差收窄,当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平均利率时,银行就得不到平均收益。如果这类贷款的数量比较多,那么就会影响银行的资产收益率(ROA)、资本收益率(ROE),对银行的市场形象、市场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当固定贷款利率等于银行经营成本时,那就只是一笔保本贷款了,这样的贷款对银行就没有经济意义了;如果固定利率低于银行经营成本,那么这笔贷款的损失就比较大了,不仅要损失利息,甚至还有可能要损失本金。(如图3)

再从外汇贷款的汇率上分析。由于汇率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不仅贷款利息会受到影响,而且连贷款的本金也会同时受到损失。如当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8.27时发放的1亿美元贷款,客户没有任何违约,信用等级保持优良,借贷双方都在按合同履约,是一笔正常贷款。但是现在对这笔贷款进行市值评估,就会发现这是一笔本息损失较大的问题贷款,因为汇率已经从1∶8.27上升到了1∶6.62了,原先用8.27亿元人民币兑换的1亿美元本金,按现行汇率只能兑6.62亿元人民币了,损失了贷款本金(8.27-6.62=1.65)1.65亿元人民币,加上美元利息的损失就更大了。(如图4)

按信用风险分析,借款人没有违约,当然也就没有相应的违约损失;按市场风险分析,则市值浮亏很大,到期收回后就会成为实际的损失。按现行的贷款质量分类规定,客户没有出现违约,就应是正常贷款。但这笔贷款已经出现浮亏,如收回后计入汇兑损失,在损益表中反映为损失。显然这种贷款分类管理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贷款的真实质量,还会误导人们对这类贷款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由此可见,我们对贷款的质量分类,不仅要从信用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也要从市场风险的方面来分析,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风险对银行贷款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必须重视这个问题,要关注这类不是由客户违约形成的广义不良贷款。

对不良贷款再思考的意义

通过对不良贷款定义内涵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明晰和细化银行贷款质量的分类及其标准,对推进精细化的信贷风险管理十分必要。虽然目前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汇率的形成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但市场风险已经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收益,对银行贷款构成了现实的风险。所以我们不仅要从狭义上,更要从广义上来认识不良贷款,其意义主要有:

一是提高员工的盈利意识,改变信贷人员消极的风险防范。对不良贷款的严格分类实际就是要提高员工对银行经营贷款目的的认识。银行是企业,发放贷款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获取尽可能高的收益才是贷款的目的;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也是为了保障预期收益的实现;贷款的分类管理就是要看贷款的预期收益情况。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而不是拒绝任何风险。我们不能总是在追求低风险、零风险,低风险、零风险也同时意味着低收益、低回报;也不能总是在政策的保护下维持生存。要倡导推进积极的风险管理,要积极地走进市场,感受市场。不仅要敢于,更要学会善于做高风险的业务,要在经营风险的实践中来提高自身对风险的识别能力、风险定价能力、风险掌控能力。不仅要审查贷款的信用风险,用担保等风险防范的措施来做好保全,用第二还贷来源作风险化解的保障条件这种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还要关注贷款的市场风险,善于利用收益覆盖风险的途径,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风险敞口管理工具,通过风险补偿、风险对价等方式来覆盖风险,使实际的利息收益大于风险承担,大于市场平均风险,大于普遍可承受的风险。

二是统一人们对不良贷款的认识,提高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不良贷款不都是违约贷款,既包括借款人违约了,不论本息是否有损失,都应要纳入不良贷款,也包括贷款本息有损失了,不论借款人是否违约,就应纳入不良贷款。从广义来认识衡量贷款质量的标准,可以使我们在信贷风险管理中更加关注贷款的市场风险,努力提高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并研究出一套信贷业务市场风险的防范措施,如对贷款定期进行市值评估,分析是否有浮亏损失。又如要强化对市场上贷款转让出售行情的分析,如果能溢价转让的贷款就是优良贷款;如果能不受损失转让出去的贷款也应当是好的,至少不能算是不良贷款;如果转让不出去或需折价转让的,那就是不良贷款。所以对客户信用风险小市场风险大的贷款、预期收益低于平均收益的贷款也应当如同控制客户信用风险一样,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办法。

三是进一步细分不良贷款,可在分类原则、分类口径、分类方法上能有个统一的标准。要对现行不良贷款分类标准进行调整,按照广义的不良贷款把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再细分为:违约和没违约的关注贷款;违约损失和没违约损失的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并按有关规定计提风险拨备、计算资本占用,以便使同一时期不同银行间或同一银行不同时期的不良贷款可以进行真正的比较。

把不良贷款分为狭义的不良贷款和广义的不良贷款,使得我们可以把狭义的不良贷款率用来对外披露,进行同业的比较,并满足监管的要求,使国内外的同业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来比较贷款的质量水平。而广义的不良贷款率则主要用于银行内部的信贷风险管理和贷款质量评价,不仅要考虑借款人的资信、借款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掌控管理能力,还要考虑资源配置的效率,资源使用的回报率。这样既能满足内部管理的要求,又能与境内外的同业进行比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同业的狭义和广义不良贷款的比较。

要避免在信息披露中出现既有不良贷款率,又有贷款违约率,又要注意不要把不良贷款视为损失贷款,把不良贷款率视为不良贷款损失率。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银行业通常是不用不良贷款损失率这个概念,因为不良贷款的损失时点很难说清楚,当贷款出现违约后银行就一直在清收,直到最后实在无法清收的部分才会列入损失贷款,等待核销处理。这个过程有时会很长,甚至几年都完不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贷款还会不断地被重组。但不良贷款损失的大小,在不同的银行金融机构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管理比较好的银行,损失会小一点,管理差一些的银行损失会大一点,我们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按统一标准对贷款损失率进行披露。

四是对不同风险类型的贷款进行不同的管理,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对策措施。一要严格控制在利率上升预期时的固定利率贷款总额,除非已经有了一个有效的对冲方案或风险补偿按排;二要严格控制利率下浮贷款的数额,努力提高贷款议价的能力,对优良客户的优惠利率要根据客户的综合贡献来合理确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银行要学会利差收窄后的经营转型;三要改变现行的只有总量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办法,对银行账户中的外汇贷款要定期逐笔进行市值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是浮盈还是浮亏及其程度来确定分类,可每月做一次;四要在计算剔除风险后的收益(RAROC)中,要把汇率风险考虑进去。尤其是随着国家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进程加快,将会加剧银行外汇贷款的风险,汇率的不稳定会使更多的外汇贷款出现问题,当然银行可以通过外汇市场的运作来锁定风险、控制风险,以降低汇率风险的敞口和损失。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

第三篇:对我校实施军事化管理的再思考

对我校实施军事化管理的再思考

济源市五龙口镇实验小学

任顺谦

我校自2007年始,每学期都对学生进行军训,旨在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生活自理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今年3月份,学校正式启动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大半个学期下来,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不可否认,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使得军事化管理工作有些停滞,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引人深思。

一、管理现状分析: 成效:

1、学校领导和广大老师都很重视准军事化管理,积极性较高,能够按照管理方案和评估细则进行管理,具备了一定的管理水平。

2、学校呈现出明显的准军事化管理痕迹: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纪律性,集合整队较以往快了很多,队列队形较整齐,口号宏亮。就餐、就寝速度快,秩序井然。室内外卫生打扫和保持也较好。尤其在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的第一个月,学生精神风貌和一日常规有明显的改观。

3、评估方案得以推行,以较为科学的评估细则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规范实施监督,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问题:

1、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知疲劳,准军事化管理进入了倦怠期。

2、注重层面上的管理,忽视了细节的管理。注重整体效果,忽视了个体的发展。我们每天要求学生要这样不要那样,孩子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学校没有更好的进行研究。

3、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家长对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认同度低,对管理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对准军事管理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仅仅是从行为层面上的管理。认为对孩子太严格,“孩子太小,不可能什么都要求那么严”。

4、学生当初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学校要求每天穿军服,每天管的死死的,我们不自由”等思想开始滋生。学生一日常规和精神风貌已经不如学期初。

5、整个管理和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严谨。

6、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力度远远不够。

二、改进措施

1、需要再认识。

准军事化管理赋予学生的是“人的发展”,是从行为到品质的内化。只有先从行为上规范并形成习惯,才能内化为品质的提升。

2、改进管理和评价体系。根据前一段出现的问题,推行符合学校实际,可操作性更强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弱化扣分制,以引导和宣传正面典型为主。

3、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变化。不断鼓励引导,优化激励机制。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弱化“军事化”一词给人造成的严格和残酷概念。推行更赋予“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充分保护和关注孩子的天性发展。应认识到“管理服务于人”,而不是“人服从于管理”。

5、大力营造“军事文化”,挖掘其中的趣味性、知识性。从校园、教室、宿舍等方面营造军事文化氛围,构建“美丽军营”、“魅力军营”。

6、重视《我是小军人》校本课程的开发,花大功夫研究教材编排和内容。

7、大力进行班风学风建设,进行礼仪培训,开展诸如“学习之星,文明之星”等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守纪、明礼、爱学、合作的人。

我相信,只要不断更新理念,调整思路,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我校一定会探索出一个“军事管理和人文发展完美结合”,具有实小特色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还是那句话: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附:从网上获取的有关信息——各界对学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反应褒贬不一。

贬:

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勇会上表示,学校全封闭军事化管理模式不科学,不可取。“少数学校搞所谓的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割裂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天然纽带。”他认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中,学校教育是主渠道。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对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等影响非常重大,对生活、学习、劳动等各项习惯的养成有直接作用。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广泛,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影响越来越大。“三者谁也不能代替谁。”

而在采访家长时,记者发现,多数家长表示不会将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全封闭军事化管理有可能会限制孩子个性的发展。我想,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反而对孩子有好处。”一位张姓家长说。

褒:

首先有利于快速营造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提高适应能力。

学生在入学前,学校组织学生军训,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校园环境当中来,这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军事化管理有利于快速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加强纪律性、提高自制能力。

第三,军事化管理有利于快速构建新的集体和团队,增强凝聚力。第四,军事化管理有利于快速培养孩子的坚强毅力。第五:军事化管理利于预防突发事件和应急自然灾害。

5.12大地震后,全国各大军事化管理式学校,进行了相关“地震演习”,学校在军事式演习当中,再次证明学生纪律性和应急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军事化管理很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能不紧张、冷静机智、安全有序的予以应对各种困难,这是军事化管理效果的最佳体现。

网上对学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褒贬不一,是因为出发点不同的缘故。我认为学校要根据学校特点,尤其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拟定合理的方案和步骤,不做人云亦云之事。

实施军事化管理过程中,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我们紧紧遵循“学生为本”的原则实施管理。同时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准军事化管理。做出最强的实小!

第四篇: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再思考

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再思考

本文对个人和集体时关系作了历史性探讨,发现两者往往是对立和冲突的。但是,从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共产主义三大社会形态来看,文章认为:个人自我实现的形式也相应表现为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一种超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局限的新形式。从哲学看,个人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它适应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这种适应性体现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如下主张:(1)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2)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3)一切个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平等的。长期来,我国理论出版物对于个人主义持全盘否定态度,反映出一种个人虚无主义的心态。这种极端态度和片面观点无疑成了极“左”政策的根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注意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协调问题,避免两者走向极端的形式。

个人价值

个人价值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它常常引起不尽的纷争与思虑。因而,对个人价值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作出理论上的科学研讨便不是毫无意义的了。企图弄清个人价值的本质、结构、实现方式,首先会碰到一个前提性问题:什么是价值?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对此马克思作出了精致而科学的说明:“„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

第五篇:对加强干部理论学习的再思考

文章标题:对加强干部理论学习的再思考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唐代魏征说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学理论就是抓根本、浚

源泉。高度重视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科学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对提高干部队伍基本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础性工程之一。

一、用理论成熟感催促理论学习责任感

无论对党员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一个领导干部担负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重任,能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自觉把学习当成第一责任,事关重大。从国际国内形势观察,都需要加强干部的理论武装,江泽民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条件下,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中,能不能及时识别和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些年来,大多数干部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学习,经受磨练,不断进步,成长很快;也有些领导干部不求进取,无所作为,在不断发展的形势面前落后了;还有极少领导干部在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袭和政治风浪的冲击下,垮掉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原因不尽相同,但不重视理论学习,头脑里缺乏甚至没有马克思主义是共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的各级领导同志,务必站在发展大局、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理论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领导者。

从工作实际情况看,领导干部尤其要加强理论学习。干工作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一个好的工作思路、好的办法、好的观点、好的决策,必须靠深厚的理论功底作基础。我们的岗位光荣,责任重大,其自身的地位和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是理论上的成熟者,政治上的坚定者。这样,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理论学习是提高素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履行职责的本质要求。

二、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学习与时俱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既然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就得与时俱进地学习。理论学习并不是一种功利,而是时代更新的活法。事业无穷期,学习无止境。一个人在某个学校或培训班学习,总会有毕业的时候,但在科学理论的学习上,却永远也不可能拿到“毕业证”。因此,要防止和克服“学过了”、“差不多”的思想,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学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现在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弄清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弄清为什么说其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要从理论基石、理论纲领、理论品格和政治立场等弄清“承”的所在;要以思想路线、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进”的内容。同时,要学习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以武装头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近几年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头脑。对于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都要努力学习,务求真正理解其精神实质。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从根本上提高自己,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有了一支理论素质较高的领导干部队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才有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一正确方法。有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人都懂得,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是由人所创立的,也只有当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以优良的学风来研究它、运用它、发展它,才能为这种理论的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的境界,提供可靠保障。要达到开拓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应在三点上下功夫。一要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要处理好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使两者并行不悖,在学习中,多动脑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十分必要的。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既学且思,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反之“学而不化,非学也”。二要学以致用。学与用是个辩证关系,要想达到学习的预期目的,不把学用统一起来是绝对不行的。不能为学而学,只学不用,学用两张皮。“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古人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知了就要行,学习中,必须联系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这样,可以理解深,效果好,能解决问题。不能“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应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懂得“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的道理。三要自觉地学。所谓自觉学就是对理论“好学”、“乐学”,没有持久的理论学习兴奋,就没有持久的创新冲动。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专心致志,不心浮气躁。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有韧劲、钻劲,不怕苦、不畏难。有了学习自觉性,便能反复学、持久学、深入学。总之,学习科学理论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对加强干部理论学习的再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加强干部理论学习的再思考。

下载对后勤管理决策问题的再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后勤管理决策问题的再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教后反思的再思考(精选合集)

    对教后反思的再思考内容摘要: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教学都有可能留下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如果能积极反思,认真面对,那么他一定会在教学与反思中逐渐调整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

    对珠心算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对“珠心算”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从1980年开展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三算结合”开始至今,作为全国最大单科实验的“三算结合”经历了20年的实践检验。实验中儿童通过动手拨珠,把算......

    对工科大学课堂教学的再思考(精选)

    对工科大学课堂教学的再思考——以工程图学课为例 吴巨龙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本文结合工程图学课对工科大学的课堂教学......

    对项羽和勾践的再思考(本站推荐)

    对勾践和项羽的再思考 把勾践和项羽摆在一起进行思考,古已有之,例如晚唐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又如清代......

    对军队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军队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了后勤管理的意义,并对当前我军在后勤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提出了信息条件下解决军队后勤管理矛盾的主要对策。关......

    对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李学明 当前,我校正热烈开展新一轮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其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搞好下一步工作,解决思想观念问......

    (杨再深)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思考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思考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基本上每个乡镇都建起了寄宿制学校,这一“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