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双强”型村支书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打造“双强”型村支书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湖南省**县在新农村建设中,以打造“双强”型村支书队伍为突破口,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目前,全县680个村党支部书记中达到“双强”要求的有355个,占总数的52.2。“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所在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人均纯收入
每年均以25以上的速度递增;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湖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建设“双强”型村支书队伍的浓厚氛围
一是深入调研,明确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县委组织专门力量,成立课题调研组,对“能人治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县委明确提出,新时期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由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担任,打造“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各项工作的总揽。根据我县实际,确定了“在五年内,全县80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到‘双强’标准,90的村党支部达到‘五好’要求”的工作目标。
二是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县委把近年来全县涌现出的“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的典型事迹编印成册,免费发放到农村基层。精心挑选了15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深入各乡镇进行巡回演讲,感召广大农村党支部书记争先创优。同时,在农村基层干部、党员、群众中召开座谈会,使打造“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意识深入人心。
三是加强领导,大力推动。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双强”型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农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办法》,把“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县委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建立了县委牵头抓总、县直部门协调配合、乡镇党委具体实施的三级责任体系,完善了督查、通报、评议、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
二、注重培养选拔,着力打造”双强”型村支书群体
一是由定向培养到引导培养。前些年,县委针对农村人才大量外流、村党支部书记职位对优秀人才缺少吸引力的实际,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和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上,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定向培养。通过把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经济能人,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等措施,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大批外出务工经济能人回乡创业,不少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在我县农村安家落户,建设新农村的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县委因势利导,出台了引导培养政策。通过摸底建档、走访联系、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激发他们回报家乡、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村党支部书记职位的竞选。近两年来,全县有65名有产业、有企业的经济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二是由组织任命到群众直选。县委在深入调研中了解到,农村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是部分党员年龄老化、思想僵化,部分年老的村党支部书记不愿让位,部分乡镇党委拉不下面子、怕出乱子。近年来,县委制定了农村党支部书记退职补偿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大民主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力度,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实施了“两推一选”、“群众直推党员直选”。实践证明,自身致富能力不强、思想保守僵化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都会在民主选举中落选。全县355名“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都经受了民主选举的考验。为了消除民主选举工作受派性、家族势力的影响,防止选举中的非组织活动,县委督促各乡镇党委加强对民主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并对非组织活动进行了严肃查处,确保了党委意图和党员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
三是由行政集训到选学培训。为了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素质,县财政每年拿出80多万元资金培训村党支部书记。在县委党校举办主体培训班,确保村党支部书记三年培训一次;县委分期分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短期培训考察,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近年来,县委针对村党支部书记结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和不同需求的现状,实施了选学式培训。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和农村党支部书记电脑操作培训,便于农村党支部书记在网上学习知识;成立专家咨询机构和巡回讲师团,让农村党支部书记自选学习内容;根据经济能人缺乏党务知识和农村工作经验的实际,让他们与农村老党员、老支部书记结对互学,下派政治辅导员帮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双强”型村支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定期评议考核。县委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村党支部书记考核办法,细化量化了考核标准。对村党支部书记考核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各乡镇党委组织实施,半年组织一次评议,全年进行一次综合评定。县委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年度工作公开承诺制度、村党支部书记向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述职制度等,增强了考核工作的实效。依据评议考核结果,对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实施了县乡两级评选表彰。县委在各乡镇党委评选推荐的基础上,每年表彰10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并对其先进事迹汇编成册、拍摄电视专题片,广泛进行宣传。同时,对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一次性奖励1000元,对连续三年评选为全县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通过评选表彰,激发了“双强”型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创业热情,使他们更加坚定了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在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形成了“比贡献、谋发展、争优秀”的喜人局面。
二是拓宽创业舞台。为了给“双强”型农村党支部书记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县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太平、罗坪、子良三个乡镇实行了合村并组试点。通过适度合村并组,不仅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村党支部书记待遇,而且让“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有了更为广阔的创业空间。县委在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的同时,注重发挥村级班子的整体功能,通过交叉任职、分工负责等措施,打造了强有力的村支部班子,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了充分发挥“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各级党组织注重将他们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三是实施重点帮扶。为了使想干事的村党支部书记有事干,能干事的村党支部书记有资金、项目支持,我们建立了“三点合一”的重点帮扶机制,将建整扶贫点、党建示范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统一起来,放在“双强”型农村党支部书记所在的村进行实施,不仅激发了“双强”型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创业热情,还发挥了资金和项目的综合效益。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县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复进行论证,科学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建设重点。为了建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县委明确县级领导和乡镇党委成员进行指导、县直部门进行帮扶,做到了点村建设与村支部班子建设齐头并进。我县壶瓶山镇平洞村原来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党员建筑大户王立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该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三年来,王立军争取各种项目资金200多万,硬化村级主干道4公里,兴办了人畜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全村实现了“五通”,发展有机茶530亩,使该村成为茶叶专业村,为全县建设小康新村树立了样板。
《打造“双强”型村支书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打造“双强”型村支书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于进一步深化“双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案
于进一步深化“双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案
关于进一步深化“双强”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双强”工程,促进农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我村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以建设高标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结合本地实际,以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培养选拔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加大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双强”工作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勇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干部队伍,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通过培养教育,农村干部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进一步加强。力争通过5年的时间,我村农村“双强”村干部的比例达到70%以上,每个村都建立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双强”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双强”干部选拔和使用,使新农村建设任务更明确、思路更清晰、组织更有力、效果更明显,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目标实施的步伐。
三、工作重点
培养选拔“双强”干部,特别是“双强”党支部书记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中,重点抓好“四个培养”:
一是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发展成党员。把申请入党的致富能手作为发展党员的培养重点,着重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路线方针政策和宗旨意识教育,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改善年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二是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乡、村两级建立党员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的作用,在对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进行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三是把“双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每个村确定一定数量的“双强”后备干部,着力提高其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和带富能力,交任务、压担子,条件成熟的及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
四是把优秀“双强”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乡镇党委对“双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实行“一帮一”跟踪帮带,教育和引导他们增强政策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掌握必备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使其尽快成长为农村党支部书记。
在选拔工作中,要注意拓宽选拔途径,注意从本村种养能手、致富能人、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外出打工经商回乡的优秀党员中进行广泛选拔。
四、推进措施
培养选拔“双强”农村党支部书记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工作扎实开展,取得明显实效。
1、切实加强工作领导。乡里和村中签订“双强”干部队伍建设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
2、切实加大培训力度。要加大农村干部、后备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和回乡创业青年的培训力度,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对现任农村干部、后备干部和一般党员,依托乡镇党校、示范基地、远程教育平台,重点进行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致富带富能力;对致富能手和回乡创业青年,重点开展党的理论、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进一步提以提升,为新农村建设积蓄优秀组织人才。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优势,积极开展政策理论、实用技术等培训,使农村干部足不出户就能接受高质量的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3、切实搞好帮扶工作。开展以村党委成员联系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和双强”后备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双联系”活动,帮助其选好自富、带富项目,协调有关部门在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双强”干部解决一些在发展生产、带民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4、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利用“七一”和年底总结表彰的机会,对成绩显著的“双强”干部,特别是“双强”党支部书记及时进行表彰;对优秀“双强”干部要给予政治上的肯定,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优先推荐;对特别突出的“双强”党支部书记,可以提拔重用;要注意发现和树立一批“双强”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中树立追赶的标杆,形成“比、学、赶、争”的良好氛围。
5、切实加强督导和指导。村两委要搞好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双强”工程深入开展;我村定期对“双强”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不断完善“双强”工程措施;村党委领导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和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联系对象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及时采取措施帮助进行解决。
Xx乡xx村党支部
xxxx年x月x日
第三篇:打造经纪人队伍推进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打造经纪人队伍推进新农村建设
**县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按照“先扶持、促发展,边发展、边规范”的指导思想,提出“抓示范、注重服务,抓培训、注重提高,抓宣传、注重典型,抓制度、注重建设,抓载体、注重实效”的“五抓五注重”工作思路,加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一、抓示范、注重服务,着力培育农村经纪领头人
根据农村主要经济产业分布情况,**县确立了东部辣椒、油菜子、生猪,西部果蔬、茶叶、中药材,中部果蔬、畜禽及综合服务的农村经纪“领头人”扶持重点。在实行“绿色通道”特别服务的同时,实施了农村经纪“领头人”示范工程。对选定的“领头人”,经营上进行专项指导、生产上给予重点帮扶。培育出了以雷强、温邦贤、袁依定、周忠惠等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带动能力的优秀农村经纪人为代表的经营、科技、生产“领头人”。通过培育农村经纪领头人,为中小规模经纪人提供了经营示范,带动了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壮大,大大拓宽了农畜产品的市场门路,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为农村经纪人服务方面,通过放宽农村经纪人注册登记的核准条件、建立农村经纪人登记备案制度,免费发给农村经纪人工商登记证明书方便他们开展经营活动,以及对其它需要增加“农村经纪”经营项目的个体工商户实行免费变更登记和一个工作日内办结等便民措施,在为依法从事农村经纪活动的经纪人撑起法律保护“红色盾牌”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大批农村经纪人长期游离于管理视线之外的老大难问题。截止目前,全县已有2253户农村经纪人根据经营需要领取了免于登记证明,349户个体工商户增加了“农村经纪”经营项目,为农村经纪人减免行政性收费近5万元。
二、抓培训、注重提高,强化农村经纪人队伍素质建设
在农村经纪人队伍的迅猛发展过程中,也伴生了违规经纪、欺诈经纪、坑农害农等等不良现象,为此,**县乡加大对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培养教育力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在岗学的办法,努力提高农村经纪人队伍的经纪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早在2002年10月,就在安底镇举办了“**县农村经纪人培训班暨现场办证会”,对来自全县26个乡镇的250多名乡镇分管领导和农村经纪人进行了培训,并现场颁发了经省工商局验印的“农村经纪人资格证”150本。2006年5月,又外出邀请了国内研究农村经纪人问题的著名专家、苏州大学的朱学新教授和省工商局刘忠华副调研员到**作专题讲座,参训人员有各个乡镇分管党务的副书记和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党支部书记和农村经纪“领头人”和各基层工商所长,共计206人。此外,县内有关乡镇和单位还先后组织了200多名农村经纪人到广西、云南和省内的罗甸、乌当、都匀等地参观学习,向农村经纪人传授有关业务知识和相关技能。
三、抓宣传、注重典型,大力营造“经纪人”发展氛围
**县通过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宣传,大力营造了“经纪光荣、经纪有为、经纪致富”的良好发展氛围。一是通过地、县媒体和工商系统的12315网络以及市场巡查等形式宣传中央、省、地、县对农村经纪人开展经纪业务的优惠政策;二是将农村经纪人示范工作纳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首批设立了示范村5个、示范企业10户、示范个体工商户50户,使农村经纪人从“低三下四”做生意、讨生活变为“昂首挺胸”抓经营、谋发展;三是将农村经纪领头人经纪致富的典型事迹汇编成《发展中的**农村经纪人》,广为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广大经纪人学有榜样、干有奔头、钱有赚头。
四、抓制度、注重建设,建立农村经纪人监管体系
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的同时,及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纪人队伍的规范化管理。一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农村经纪人备案登记管理制度》、《农村经纪人基本情况明示制度》等;二是由工商部门对所属辖区内的农村经纪人进行全面摸底排队,按照经纪类别分类,建立农村经纪人个人档案,实施农村经纪人信用分类监管台帐式管理。与此同时,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了乡镇党委为主导、工商部门为指导,“领头人”牵头负责的乡(镇)、村农村经纪人协会自律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经纪人监管体系。
五、抓载体、注重实效,“四轮驱动”“经纪活农”
按照“组织发动、部门联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的载体建设工作思路,县委组织部将“组建农村经纪人协会”工作列为了乡镇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目标,县人事劳动局把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列入了农村乡土人才建设工作,县、乡、村三级都有人管、有人抓,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发展局势;部门联动方面,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
下,形成了各职能部门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工作联动机制;利益驱动方面,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导向机制,指导农民干、帮助农民算、教会农民赚。如**康星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需油菜子生产原料10万吨以上,遍布县内各地的油菜子经纪人充当了康星公司的“编外员工”,既保障了企业原材料的供给问题,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农户油菜籽自销难的问题,由此
稳定了近10万农户、20多万亩油菜籽的大田生产规模。农村经纪人在农产品市场方面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在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上,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依托20万亩油菜,**县除**康星公司外,还发展了油脂加工厂5家;依托10万亩辣椒,培育出了冠香坊公司和富甲公司等辣椒系列产品生产企业。示范带动方面,通过树立依靠从事农村经纪经营活动奔小康的示范样板,促进了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壮大。
目前,**县已有2万左右有头脑、会经营的农民“洗脚上坎”,活跃在山里山外,奔走在大小集镇。全县26个乡镇均成立了农村经纪人协会,此外还建立了100多个村级经纪人分会,重点培育的“领头人”经纪企业10户、个体经纪人300余户,遍布城乡的农村经纪人网络已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县新农村建设。
《打造经纪人队伍推进新农村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打造经纪人队伍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浅谈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加快解决“三农”的一个难题。多年来,政府通过大力实施“农业农村经济”战略,探索出一条农林牧有机相结合,多路并举推进结构调整,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关键词:农村经济建设 新农村 循环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表现出严重的地区不平衡性,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之发达地区较为缓慢。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本地区,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目标的实现。在推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农村市场是一个根本性的因素,但地方政府的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较之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更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是基础的意识,以防止对农业领导、农业投资及农业科技的弱化
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轨变型,是农业内部产品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的调整。实现途径是:
(一)市场农业。外部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方向;内部要强化市场核算功能,淘汰在比较成本上的劣势产品和项目。
(二)科技农业。科技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活动投入和产出逐步向科技倾斜,提高农业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增大农业科技成果中的科技含量。科技农业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新方式的引进和推广。当前,发展科技农业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应该将各地的典型经验加以总结,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推广,将循环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实事求是.地分析农业的现状及其综合生产能力,是认识和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第一靠政策,解放生产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二靠投入,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收定购粮资金问题;第三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的水资源、耕地资源、草场资源的严重不足,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节约资源的集约增长转变,可以起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改进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的作用,可以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节约农业生产资源,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1、发展农业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保护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留、要建立健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体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完备的资金支持体系。政府要尽力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2、建设资金要保障:黑龙江省农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困难多。因此,要广泛筹措、集中使用、加强管理、跟踪问效。资金实行多渠道筹措:一是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二是农业重点工程资金、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贫困农村建设资金等给予倾斜;三是农业贴息贷款;四是各级政府和财政投入;五是主管部门和农民商户自身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为此,一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要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投资投劳。保持新林区建设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一套政府引导和群众参与紧密结合的投入机制。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村群众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新林区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四是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公共和半公共性质项目,农民投资投劳主要用于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建设。五是要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银行提供信贷、群众自筹,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在农业经济的推广发展阶段,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应以低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农业经济的技术引进及推广体系的建设
1.加强对农业经济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农业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农村培训一批能够掌握农业经济实用技术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农业经济的技术人才,培养一批技能型农业经济致富带头人,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远程教育网,通过广播电视等载体,解决农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技术困乏等问题。三是要采取集中培训与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广大农民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成熟的、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潜力,将粗放、原始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知识型、技术型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者。
2、要提高行业协会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技术创新与推广作用:各级政府要在组织、资金、人员等方面为各行业协会的创建与发展提供支持,使行业协会能够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实践主体、技术推广主体的作用,依托行业协会做好示范区、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并做好相关技术的培训、指导与咨询,将农业经济的技术推广落到实处。
第五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
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保障。为此,该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市场取向、因地制宜、效益优先、适度规模”的原则,重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业,使全县农村经济呈现出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把不断优化结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坚定地推进“一调五兴”工程的深入实施。在粮食生产上,积极推广良种、良法等先进的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今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3.6亿斤,接近历史最好水平。在果业生产上,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全县果业由北向南依次形成了以苹果梨、酿酒葡萄和矮化苹果为主的三大果业生产基地,果树发展到530万株,年水果产量2300万公斤。在蔬菜生产上,坚持规模化经营和园区化发展,目前全县温室大棚累计发展到12580栋,年蔬菜产量在45万吨左右。二是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畜牧业是上连加工业下连种植业的中轴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狠抓“兴牛”、“兴鹿”和“兴禽”工程的深入实施。到目前,全县规模养殖牧业
小区累计发展到34个,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累计发展到430户,牛、鹿、猪、羊、禽已分别发展到47.7万头、11万只、52.1万头、12.9万只和2710万只,牧业总产值实现16.8亿元。三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搞好产业上工业的发展思路,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化农业发展,紧紧依托粮、畜、果、蔬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着力点,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要补充,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到去年末,形成了以吉云鹿业、伊通河米业、领鲜食品、育强种业为骨干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积蓄了更大的内在活力,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200户,每年可转化粮食16万吨,加工畜禽产品9043吨,可转移富余劳动力2468人,务工人员年可收入3500元,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纽带的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四是不断优化劳动力结构。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服务,促进了农业内部分工分业,促进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今年全县劳务输出8.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亿元。通过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4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710元。
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编制规划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和长远发展。去年以来,该县立足全县实际,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并研究制定出《2006年-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各乡镇、各村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本地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规划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有内容、有措施,切实可行。在此基础上,他们本着规划先行,试点带动的原则,认真抓了省、市、县三级试点的启动工作。去年,伊通镇新四村、小营城子村被确定为省级试点村,景台镇赵家村、大孤山镇大孤山村、伊丹镇毯子村被确定为市级试点村,另外,其他11个乡镇也分别确定一个村作为县级试点村。省级试点村新四村投资400多万元,建设满族四合院30栋,依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小营城子村投资300万元,实现水泥路、上下水、有线电视户户通,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市县试点村在上级政策和项目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帮扶,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今年,景台镇被列为省级试点镇,二道
镇宏明村、黄岭子镇迎风村被列为省级试点村,马鞍镇前进村被列为市级试点村,全县新农村建设正在扎实稳步地推进。
发挥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教育和引导农民在继承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诚信意识、公德意识和仁爱意识,全面规范农民的思想道德行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为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科技素质和法律素质,提高农民自主发展能力,该县积极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作用,通过职教中心、就业中心、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集中培训学习,利用电视远程教育、组织农业专家巡回讲课、举办科技大集等有效形式,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使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人具备一技之长、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成立了合同契约、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济组织近百个,经纪人队伍达到8700人,提高了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加强公约性法制教育,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组织开展平安村屯、平安乡镇、平安农村创建活动,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新农村建设环境。
构筑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牢固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对此,该县一是不断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突出满族特色,做好农牧型、商贸型、旅游型等多样发展的小城镇文章,逐步提高城镇发展水平。二是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全县农村油路(水泥路)总里程达530公里,村村通率已经达到80%。计划到2008年,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同时逐步推进“屯屯通”建设,景台镇赵家村、黄岭子镇迎风村、大孤镇杨树村实现了“屯屯通”水泥路。三是不断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到200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71657户,移动、联通用户达到46000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1部,宽带用户达到3936户,小灵通用户达到6230户,各乡镇都能收看到有线电视节目,有线电视节目达到45套。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188个行政村已通59个村,占31.2%。四是不断加强村屯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推进生态林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搞好退耕
还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全县加大村屯环境整治力度,清理村屯垃圾粪便、边沟污泥、围墙院落、乱堆乱建,认真解决脏、乱、差问题,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逐步抓了农村改水改厕,全县农村自来水覆盖面已经达到11.1%,已有41737人用上了自来水,修建卫生厕所1250个。五是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同时,加快农机技术推广进程。通过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让良好的乡风随之而来。
通过积极努力,该县新农村建设正呈现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和谐安定的局面。今后,该县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统筹兼顾,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