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宣传在提升公民意识和责任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2019-05-12 17:5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制宣传在提升公民意识和责任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制宣传在提升公民意识和责任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篇:法制宣传在提升公民意识和责任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法制宣传在提升公民意识与素质方面意义深远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了许多方面,但一个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人是灵长目人科直立行走的一种生命体,与其他动物相比,人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具有抽象思维、语言、自我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本质即人的根本是人格,在当今社会,人格的标志就是公民应具有现代化的公民意识与素质。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它表现为人们把自己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又体现为保障与促进公民权利、合理配置国家权力资源的各种理论和思想。具体体现为视自己和他人为享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这种意识还包含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即强调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公民意识是国家法治的基础、市场经济的保障,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始发地。

公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等总体水平。它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的价值观念、科学文化水平与认知能力、道德规范行为能力、法律规范行为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实践能力等。它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其思想观念、知识、能力三者的综合统一,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实践活动的综合统一。它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 ——陈弘毅”。培养人民群众公民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公民素质是我们时代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也是我国宪法的一个根本内容,而法制宣传教育在这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利于公民培养法律思维

法律其实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维,只有培养社会公众的法律思维,才能使法律真正进入民众的生活中。国家的法律制度只有转变成公民思维方式才能变为人意识与素质的组成部分。

法律思维主要是指用法律原则、规范、概念、理念和方法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也就是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法律思维强调法律的普遍性、裁判的同一性,追求着普遍正义,即同样问题同样对待,相似问题相似处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法律思维考虑的是法律事实,也就是说法律裁判所依据的事实必须是当事人在特定时间内能够用有效证据证明的事实。显然法律事实不同于自然真实,时间的一维性、不可逆转性,导致事后肯定无法回复到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况,两者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距,更何况当事人如果证据意识不强或者证据的自然湮灭,法律事实与自然真实可能会有很大差距,这时,依据法律事实所作的裁判,在朴素的大众面前遭遇到不理解也是非常自然的了。而公民证据意识提高,将会有效地缩小法律事实与自然真实的差距,将会使法律事实越来越接近于自然真实。所谓证据意识,即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对证据(显示)作用和价值的一种觉醒和知晓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面对纠纷或处理争议时重视证据并自觉运用证据的心理觉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强化对民众证据意识的培养,并把它作为法制宣传的一个重点非常必要。

权利义务观念、程序意识、公平正义观念等是法律思维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也是培育公民意识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中法律思维方式的缺位,使得我们一方面漠视自己的权利存在;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有时候我们有了权利却不知道珍惜。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法律对公民权利义务都有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法律对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等的规定也已经很具体,从这些规定中还可以推导出许多的权利和义务,一般的道德和正义等在法律中都有规定和体现(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法律对民众利益的保护是双向的,即不仅有权利的设定,而且有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一致的。但我们的公民并没有认真地对待这些权利,我们在许多领域对权利、义务的概括和理解力还较低。所以,在法治教育过程中,注重民众法律思维意识的培养,能积极促进利益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和谐。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既对培养公众法律思维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公众法律思维提供了良好条件。另外,法律思维从价值的角度看是一种探寻正义的思维,公民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必将有助于其人格的提升与完善,同时,对民众拥有普遍法律信仰的实现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运用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要理解法律的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也有其特殊之处。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三,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在法制宣传教育中,让大家理解明白这一点十分重要。

二、利于公民培养公众事务理性参与意识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融入了来自国家、社会、公民诸多力量的结果。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公民意识到自己是独立自由的行使权力并参与立法等社会活动的人,同时承认并尊重其他公民享有同样的、平等的权利。没有这种公民意识,一个人就不会有相应的权利意识,也不可能履行好一个公民参与社会事务活动的相关义务。只有当公民意识到自己的公民角色,意识到自己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时候,才能积极地参与社会建设,公民作为国家的成员, 在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共权力运行中,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公众事务理性参与意识。

现阶段,影响公民理性参与意识确立的因素很多。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管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中来的目的,首要的前提是参与者对于要参与的活动能够切实发挥作用有足够的信心。其信心来源于实践,来自于效果,来源于宣传,而法制宣传是关键部分之一。同时,法律的内容主要是由逻辑形式来表达的,逻辑的同一律表现在法律的确定性,逻辑的矛盾律表现在法律的融贯性(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逻辑的排中律表现在法律的明确性,逻辑的充足理由律表现在法律的论证性。法律知识宣传利于公民养成逻辑性思维习惯。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进步与发展。只有通过公民依法参与公众事务意识的培养,人民才能真正地、主动地关心国家事务;只有通过公民依法参与公众事务意识的培养,人民才能具有理性的政治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具有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能力;只有通过公民依法参与公众事务意识的培养,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机制。

我国进行的政治运行机制改革,建设阳光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其实质就是一种政治转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政治上的转变之外,还同时伴随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转变。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公民依法参与公众事务意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意义深远。

三、利于公民培养有效的监督意识

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的权利。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式。

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行使者本身就是人民的一份子,干部本应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把权力委托给干部来行使,干部作为人民的代表,代表着包括自己在内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着实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权力。国家权力受到人民的监督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所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全体人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全体人民构成权力监督的主体之和,而公民的监督意识正是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思想保障。人民勇于充分利用各种监督渠道,通过社会舆论和公众媒体监督效力,对执政党和政府进行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申诉罢免等,利于党委和政府改进工作方式,保障人民利益,进行现代化建设。

公民监督作为众多监督类型的一种,有其特殊的优越性,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根本途径是使其制度化、法律化,而当前,就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公民的监督意识,只有公民具有有效的监督意识,才能使公民监督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经验告诉我们,在完善民主制度建设、促进公民权利实施这个永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民主经验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基于本国国情,充分运用监督权,持续地、和谐地和循序渐进地发展我国的民主制度和促进我国的公民权利,才是对国家、对人民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正确选择。公民有效的监督意识培养离不开国家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利于公民培养明确的责任意识

公民责任意识是个体对公民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强调人们对于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它是指公民在遇到有关国家政治和社会利益的问题时,必须自觉维护公共利益,自觉克服个别自我或本集团的利益与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即要求公民能够公正、客观地处理社会成员的相互利益关系,注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利益与责任的统一。

人人都有着良好的公民意识,充满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处处呈现维护和尊重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这个社会也一定是和谐安康富裕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求人类具有生态文明观并赋予自然以道德关怀。建设和谐社会,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选择。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公民教育,没有普遍责任意识和生态意识的形成是不可能开创生态文明时代的,而责任意识和生态意识的培养与国家的法制宣传教育是紧密相连的。

五、利于公民培养简明的规则意识

公民规则意识应是公民人格中的最基本或核心的要素。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保证社会生活、工作、行为有序,也是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当然这个行为规范和准则应是不抑制、不约束人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

规则意识就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拿排队作个比方:排队的次序是法治,每个人都可以排队是民主,那么每个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没有这个意识,民主和法治难以实现。人首先要有关于规则的知识。比如说,不偷不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纪律等等;其次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再次遵守规则成为其内在需要。从规范向素质转变,意味着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同时它也能降低执行规则的社会成本。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志,从整个社会来说,只有当社会成员普遍具有高度的规则意识的时候,规则才能既维护社会的秩序,也保证个人的自由。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遵守规则,会使生活变得愉快、和谐和安定。

规则是普遍的,一个规则对于某个特定的情境,到底是不是相关、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规则本身不可能做出明确的规定,因为具体的情境是千差万别的。在普遍的规则和之间具体的情境需要过渡和连接。这个任务是由规则的解释来完成的,法制宣传就是对法律规则的解释。

法律规则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规则。法律语言既是规范的简洁的语言,又是逻辑的语言,所以加强法制宣传必将利于公民培养简明的规则意识。

法律是一种秩序、方法和策略,体现人类文明和进步。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他们养成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珍惜生命、珍爱环境的良好习惯。

法制宣传教育不单纯是让人们知道法律的内容,最终的目的是人们运用法律,参与社会实践。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研究把握其内涵与规律;需要整合社会资源,走社会化道路;需要把提升公民意识与素质、培育法治环境、促进法治文明建设,作为其重要目标和价值追求。

第二篇:以精品意识提升素质

以精品意识提升素质

“三治三提”专项活动以来、通过学习讨论,对我思想感触很大,“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就是要求我们提高综合素质,作为机关干部、就要强化精品意识,以精品意识不断优化自身、提升素养,在工作中追求和创造精品。

高标准是个事业心问题,只要把本职工作当作事业干,把每天的工作当作事业干,把每件工作当成事业干,干起工作就会始终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工作质量自然就会不一样:高标准是个工作习惯问题,平时习惯于应付差事,关键时就很难顶上去。工作标准高。抓得细,就会出精品;高标准也是一个人的品牌问题,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干不了或者干不好。就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就会可能砸了自己的牌子、作为党员干部,保持高标准的工作姿态要注重在提高思考质量上下功夫;一是要角度正、考虑问题一定要着眼根本。看是否符合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指示,决不能发生政治上的偏差,一定要着眼长远,始终把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科学发展、长远发展作为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不能一叶障目、只顾眼前,一定要着眼求实,思考问题,谋划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决不能虚假漂浮。二是要视野宽。想问题、办事情要象下棋一样,“走一看二想三”,眼光要放长、视野要宽广、尤其要注意延伸领导意途,对某项工作怎么干,领导只能提一些原则和要求。但作为机关干部不能领导讲到什

么层度就干到什么程度,没有讲的一点都不干,这样肯定干不好工作,要在领导的意途上延伸发展,根繁叶茂,工作堪尽更好、更完美。三是重积累。执行领导的指示和批示;多想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即使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矛盾问题。由于已经想在前,心中有了底、有了谱。往往会变被动为主动,久而久之,随着脑子里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思想水平便会水涨船高。“三人行必有吾师”注重学习他人的经验和长处,向别人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丰富和提高自己思维层次的过程。要注意向周围的同事学,向领导同志学,学习他们好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作风。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修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经常回过头来、检查反思一下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对提高自己很有益处。机关干部每打完“一仗”,都要坚持静下心来、回顾思考一下,把干过的工作“拿”回来,认真进行回头看和“对表”。看看那些完成得好、那些还存在差距、那些值得保持、那些需要摒弃。这样对于干好下步工作,还是对提高思考能力,都很有帮助。

现在由于精成整编,人才越来越紧、而工作领域越来越宽、担负的任务更加繁重。紧张的节奏,是磨砺人的时候,也是“出活”的好时机,在干好繁重的工作中出精品,要做到“四戒”:一戒不诚实,掌握和了解情况。要迈开双脚,到一线去,深入实际,认真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给领导出主意,提建议,不能信口开河,以个人感情和想象为出发点,不能出“馊主意”,更不能“一言堂”,拍脑袋决策。二戒浮躁之风,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自责、专心致志、把每一项任务完成好。学习就要学出点成绩。越是工作繁忙,心情越不能浮躁,越不能降低标准。三戒埋怨情绪。埋怨是一种缺乏进取精神的消极情绪。如果任其滋生蔓延,不仅影响工作。还将极大地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戒除埋怨情绪,关键是要树立以事业为重的奉献精神。每个机关干部都要多一份责任感、少一份吃亏感;多一份奉献心,少一份索取心,要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工作负责的精神,精心研究和把握本职工作的特点、规律,积极面对,主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四戒斤斤计较,在机关里,大家一起供事,各种性格差异,观念分歧,意见分歧会逐渐暴露出来,甚至会发生冲突,这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机关干部要树立“共利”、“共赢”的相处观念。在工作中多替他人着想,搞好互相协作,当看到有的同志忙不过来时,要在完成好份内工作的前提下及时上前靠上帮一下;当发现有的同事出了差错时,要及时拉拉袖子提醒一下,要有了临时性的工作时,争着干、抢着干,不能你、我、他,斤斤计较。同时,自己也要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以学习提高自己、以实际工作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结合“三治三提”专项活动,给自己的工作多出“精品”!

张传军

2011年8月

第三篇:公民意识在心中(最终版)

“公民意识在心中”主题宣传

怎样做合格的小公民首先,在家里做孝顺父母、关系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其次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小标兵”;接着在社会和公共场所做,省资源、节水电、爱清洁、讲卫生、有垃圾、不乱扔、爱护公物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学习中,讲方法、德智体美都做好,争做文明好学生,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经纬小学校

一年八班

遇 琪 然

第四篇:强化责任提升素质

学生工作简报

2010年第1期(总第13期)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团委编2010年3月26日

强化责任提升素质 切实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

2010年3月23日,学工处组织召开了辅导员工作会议,副院长刘自斌、学工处处长刘罗仁、思政科相关同志以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报了09级学生心理普测情况。为了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全面了解2009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学生,并给予心理援助和治疗,学工处心理咨询室于去年年底全面启动了2009级学生心理普查活动,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全院2009级学生应测人数为3021人,实测人数2903人,正常人数2203人,占76%;有心理问题倾向人数480人,占17%,有心理问题的179人,占6%;有严重心理问题的41人,占1%。从总体上看,我院09级学生的症状自评因子分得分较高的依次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抑郁、精神病性等。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心理 1

咨询室将有针对性地通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予以解决;对于有心理疾病倾向的一般学生,通过与辅导员协调,共同予以关注,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对于症状明显、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由心理咨询室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个别交流,并进行长期观察,定期回访。

针对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学工处处长刘罗仁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一是要从辅导员自身做起,按照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并积极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提高专业水平。二是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充分利用社团组织这个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在学生当中开展读书活动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切实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以宿舍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同时要实行挂牌制度,发挥班团干部、学生党员、文明标兵等学生群体的的示范带头作用。四是要切实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学生以班会的形式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评估和修订,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五是要切实加强辅导员的工作交流,每个人要按要求撰写工作案例1篇以上,同时要积极参加省级、院级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课题研究,对于优秀辅导员还将组织到兄弟院校进行考察交流。六是要切实加强常规管理,开好主题班会,建好个人博客和班级QQ群,并以学期为单位做好工作笔记。

会议最后,副院长刘自斌就辅导员工作强调了三点:一是要强化责任。责任是对一个合格辅导员的基本要求。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关爱学生,从大处

着眼,从细节做起,认真落实好辅导员的岗位工作职责。对于不负责任的辅导员,经考核不合格,坚决换岗或辞退。二是要提高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要重新学、加强学。作为辅导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地提高自己,争先创优、勇于开拓,有效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保持自己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的竞争力。三是要加强研究。研究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过去,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有些辅导员根本就没有去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辅导员工作的创新。今后,我们要着力建立一支研究团队,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争取在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中有重大突破,打造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品牌。

(思政科撰稿)

报:院领导

送:各处室系部

第五篇:公民法律意识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法律意识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从当代中国的语言实践来看,法律意识通常是指对法律的肯定的态度、心理、观点和思想。法律意识在法治建设中的意义,历来为学术界关注。经过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法理学的繁荣和指导思法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当从当代中国的语言实践来看,法律意识通常是指对法律的肯定的态度、心理、观点和思想。法律意识在法治建设中的意义,历来为学术界关注。经过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法理学的繁荣和指导思法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当我们静下心来理智思考这一问题时就会发现这一问题的研究说法或观点,很抽象而不具体。任何一种理论或科学当它不能圆满解决相关的问题时,修正或完善就在所难免。

一、法律意识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包括

(一)法律意识是立法的思想和心理基础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立法是广大人民通过自己的国家机关,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进行的活动。具有广泛的民主性。立法是对个人行为自由与行为限制的界定。个体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最优化统一。立法权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制度、修改、废止法律等规范性文件的权力,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权力。享有立法权是立法的前提,立法是行使立法权的过程和表现。要想立一部法,首先要意识到立此法的作用、目的、任务。立法是一项非常严格的程序,必须经过起草、修改、表决、通过等各项程序。也就是说,要起草一部法律。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和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与一个普通的案件取证一样,取一个证据,第一要意识到取此证据与案件是否有利害关系,证据在案件中起什么作用。能够证明什么问题。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使国家之间有了分别,公共行政作为一种由行政机关这个特定的主体从事的活动从国家活动中分离出来,行政法上的这种职能分工后的公共行政具有从属性质;行政机关从属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活动从属于法律。公共行政的从属性为行政法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因为在国家职能未分工之前,根本不存在制定约束国王、皇帝及其所统属的国家机关活动的法律的机制。没有一种法律能够约束封建皇帝和国王。这就难以避免行政的专横与任性。

(二)法律意识是正确适用法律的思想保证

法律本身反映了立法者通过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愿望与方法,反映了立法者的价值追求,法的适用是实现立法者的目的。实现法律的作用的前提,是实现法的价值的必由之路。以此。有学者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在人治社会下,法律的效力来源于掌权者的个人权威;是否适用法律,如何适用法律,不是依照通过民主协商制度的规则决定,而且凭少数掌权者的个人意志。这种社会没有一个保证全面。严格地实施法律的有效机制。法治国家的意义在于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的权威,是依法而治,而不是依人而治。

执法也属于法的适用范围,执法,顾名思义是指掌管法律,手持法律做事、传布、实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在广义与狭义两种涵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广义的执法或法的执行,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如人们在讲到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时,就是讲的广义的执法。狭义的执法或法的执行,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人们把行政机关称为执法机关,就是在狭义上使用执法的。

(三)法律意识是公民守法的心理基础

守法即法的遵守,有广义与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法的遵守,就是法的实施。狭义的法的遵守,专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在通常人们所讲的“奉公守法”中守法的涵义,大多限于不违法,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这是消极的、被动的。我们所说的守法,当然包括这种消极、被动的守法,但还包括根据授权性法律规范,积极主动的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实行法律。

守法的主体,即要求谁守法,与法律的本质,政体的性质,社会力量对比关系,历史及文化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君主是制定法律者,本身不受法律约束,法律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君主专制的个人工具,主要由服务于专制统治的封建官僚机器中的所有官吏来遵守。广大民从被法律所统治,当然也必须遵守法律。中国共产常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体现了党在人治与法治问题上的认识飞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了实现这个方略。不仅普通公民要守法,依法办事。给其他公民起模范领导带头号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手中握有一定的公共权力。另一方面,他们的行为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具有一种示范或榜样的作用。如果他们不守法,不仅会以权谋私,以权代法,以权废法,而且会极大地破坏法律的权威,动摇人们对法治的信念;如果他们严格依法办事,就会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认真守法,在全社会形成守法、用法、护法、宗尚法治的新风尚,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创造重要条件。

会计112 陈伟

下载法制宣传在提升公民意识和责任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制宣传在提升公民意识和责任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在各族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关于在各族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推进依法治塔工作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地区顺利实施了法制宣传教育和推进依法治塔工作的第五个五年规划......

    公民意识在心中主题宣传员范文合集

    公民意识在心中主题宣传员 经纬小学四年五班王一涵 公民意识是每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主要是强调每个人在社......

    宝安区现代公民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深圳市宝安区素质工程领导小组文件深宝素质组[2012]4号 关于成立宝安区素质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 的通知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区直各单位,驻区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

    “公民素质提升之必要性”演讲稿(5篇范文)

    关于“公民素质提升之必要性”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晚上好,我是来自xx级xx班的xx,我演讲的题目是公民素质提升之必要性。公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提升公民素质

    用行动装扮我们的家园 十堰历经数十载的风雨历程,从泥泞和坎坷中走来,群山在绵亘中诉说着它的伟岸,江河在奔腾中书写着它的恢宏,岁月就在悄然中见证着它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号......

    创建生态化绿色学校,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的公民★

    创建生态化绿色学校,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的公民 考察人类的文化史可以发现,人类已走过了太古时代的自然文化,迈过了古代社会的人文文化,正在经历工业文明时代的科学文化。当科学技......

    “公民意识在心中”主题宣传(推荐5篇)

    “公民意识在心中”主题宣传 ——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公民基本素养 小学生公民基本素养:是指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具备“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

    文明出游,其实不难(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定稿)

    文明出游,其实不难(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 在大皇宫,认真听导游讲解历史;在黎明寺,仔细欣赏壁画;在三头神象博物馆,把鞋子整齐摆放在殿堂外;在古城微缩景观公园,把饮料瓶投入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