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特色养殖,走出我县养殖业新路
发展特色养殖,走出我县乡镇养殖业新路
鱼泉镇陈云泽
云阳县是养殖业大县,从传统来看,云阳的名产山羊板皮自明代以来在全国享有盛名,解放前本地的猪鬃还作为战略物资出口到美国,为打败法西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云阳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业发展成规模化,配置产业也发展齐全,但是当2008年的金融危机涉及到养殖业的时候,我们发现应为养殖业寻找新的出路,现以鱼泉镇特色养殖业的发展为例,探讨我县乡镇养殖业的新路。
一、我县养殖业的兴起
1、从丁磊养猪说起
2007年下半年,网络红人,网易公司的CEO丁磊杨言要投资养猪,一时间网络对此事进行了热评,“丁磊养猪”成为一种热门现象,用丁磊的话来说,“养猪可以3-5年回本,养猪或比搞房地产还来钱”。网易可不是说说,网易为此还成立了农业事业部,计划在2010年生猪可以上市。接着人民又发现,投资银行高盛、量子基金等纷纷拥入到中国投资养猪。这是因为2000年以后,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沿海一带务工,农村缺乏劳动力。再加上传统的养殖方法使养殖不但不赚钱,反而在赔钱。猪 1
肉的供需失衡使猪肉价格大涨,国家对发展养殖业提供补贴,用网易的话来说,“投资1亿可获补贴2000万”,这样的好事当然让投资者欢迎。地方为吸引投资和务工青年回流,也提供了政策优惠。再加上这2年,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引发农副产品地震。中国由于国家控制得当,粮价没有上涨,国外投资商盯上了粮价这块低地,但粮食是国家控制物资,直接出口粮食不行,怎么办,发展养殖业,变向出口。这样国内外众多的投资者将眼光瞄向了养殖业,从而使生猪养殖为首的众多养殖业迎来了规模化养殖的春天。
2、云阳县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发展
云阳县在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发展“牛羊大县”,“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山羊重点乡镇25个、肉牛重点乡镇20个,山羊饲养量100万只、肉牛饲养量20万头,牛羊产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为发展养殖配套产业。县里引进了黄石镇的中韵牧业等种繁企业,引进以亿口鲜为首的加工企业,还有猪鬃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再加工企业。可以说云阳的养殖业发展集从繁殖、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为一体的立体养殖模式。通过县里的政策支持,乡镇迅速发展起了一大批养殖企业,云阳养殖业发展迎来了规模化的春天。
3、鱼泉镇养殖业的异军突起
鱼泉镇位于云阳县北部,是一个偏远乡镇,缺乏区位优势,交通也不大方便。不能向其它乡镇一样把工业作为本镇的重心来抓,不能一听到工业强县就头脑发热去一味的盲从,再加上鱼泉“面条经济”的发展,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本镇土地大量闲置,在外开面房人员大量的资金也缺乏投资项目。资金和土地这两项优势决定了鱼泉发展养殖业前量广阔,于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鱼泉镇党委决定发展重心放在发展养殖业上面,招商引次注重向养殖业引导,政府也加强对发展养殖业提供服务和政策优惠。经过一年的发展到2008年底,鱼泉已经拥有了2家年产肉牛300头以上、1家年产山羊200头以上、3户年产生猪300头以上的企业,养殖产业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并有19户养猪大户成立了华农养殖合作社。2009年1月,我镇获得重庆市科委与市农业局联合颁发的科学养殖与种繁基地镇的光荣称号。
二、金融危机带来养殖业的寒冬
正当我县养殖业兴盛的时候,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引发了养殖业的一个寒冬。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消费降低,肉价大幅下跌,养殖户担心亏得更多,猪儿还没有长大就拖到屠宰场卖了,更多的养殖户由于边卖边养,滚动发展。肉价下跌后,出售价达不到预期,连带养殖场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不少养殖户不得不中止了扩大规模的计划,有的连饲料钱都靠借贷过日。据了
解,2008年下半年,众多的养殖户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但由于银行怕养殖行情不好,真正通过的贷款为极少数。
三、发展特色养殖,走出乡镇养殖业新路
1、摆脱困境,走特色养殖之路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养殖业寒冬给我们以警示,传统的养殖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抵抗风险能力弱。乡镇发展养殖业规模相对较小,在面临这种情况时资金链更容易断裂。怎样为养殖业发展走出一条新路,鱼泉镇党委经过调研后认为,养殖业受市场供求波动影响大,如果发展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的特种养殖将解决这一难题。
2、规模化发展娃娃鱼养殖,初探特色养殖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鱼泉镇党委决定发展特色养殖之后,审视自身发展优势,鱼泉镇位于汤溪河边,汤溪河是地下河,水质好,河里盛产当地特色鱼种洋鱼,早年间汤溪河流域娃娃鱼众多。镇党委决定从这两点着手开展招商活动。认准发展方向后,我们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招商组也有意识将向特色养殖招商。今年,镇长刘卫宁在广东遇到了开电缆厂的秦雄英,秦雄英对我镇发展特色养殖的思路大为赞赏,进行考察后决定在我镇开办一个近期投资规模1000万元,远期投资达2000万元的特色养殖基地。为加快养殖基地的建设,秦雄英决定购买娃娃鱼小鱼10000万
尾,基地边建设边发展。这样加上鱼泉原有的福润娃娃鱼养殖基地,鱼泉镇年产娃娃鱼将达1500尾,产值达1500万元。
为将鱼泉镇打造成我县特色养殖第一镇,我们计划以两个娃娃鱼养殖基地为龙头,引进眼镜蛇养殖、洋鱼养殖,进一步发展成为特色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休的立体式养殖基地,带动鱼泉、甚至是云阳县特色养殖的发展,冲出一条乡镇养殖发展的新模式。
第二篇: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我校办学优势:1.台塑集团投资,硬件建设达标;2.师资力量雄厚,学历职称合格;3.老中青年结合,分配比例均衡。学校特色:在学科均衡发展提高的同时,努力打造英语教学特色。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这是适应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需要的紧迫任务,也是我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为此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我校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保驾护航
为了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基地校的建设,我校构建了以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研网络体系。
1、加强领导,发挥校长室在校本教研中的领导作用。
2、健全制度,发挥教务处在校本教研中的中枢作用
3、凸显骨干,推动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带动作用二、三维培训,夯实理论基础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决定了课改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及时地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上的理论指导,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保证。对此,我校从各个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证对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培训。
1、理论培训,更新观念
根据学校实际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教育、新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及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培训等,使老师在观念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2、专家引领,提升素养
为此,我们邀请教研室领导来校做专题讲座,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使教师们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提高了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观学习,拓宽视野
我们先后派出多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石家庄、高阳、武邑等地接受培训和参观学习,相互交流,拓宽视野。
三、多种举措,实施有效教研
为实施有效教研,我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发展需要,采取了多种举措。现举例如下:
1、有效开展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2、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3、确立与同行“对话”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鼓舞了我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实践的热情,促使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总之,当我们真正走进校本教研,就会发现,路其实就在脚下,只要去实践,相信清秀小学的明天会在以校为本的基地学校建设中更加美好!
第三篇:扬体育特色创发展新路
扬体育特色
创发展新路
常熟市商城小学
我校原名常熟市琴南中心小学,创办于1978年。2004年9月,在上级政府、教育局、商城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四千万的新校顺利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2006年5月,学校更名为常熟市商城小学。2006年9月,学校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07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了“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的验收。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树人为本、质量为根、特色为翼”的办学策略,全力营造“美丽花园”、“温馨家园”、“快乐学园”,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提高,让学校每一年都有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创出了享有较高声誉的软式排球特色教育,并成为苏州市软式排球特色学校、苏州市十佳特色体育项目学校、江苏省软式排球实验学校。
一、牢固确立品牌意识,特色鲜明。
1、强化特色育人的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办学要特色,学生要特长是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要改变育人的盲从,就必须有本校的教育发展目标与方向,这种目标、方向便是个性化的育人方向的具体体现,改变千人一面,千人一式的大统一格面。
2、强化特色兴校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各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惟有特色鲜明的学校,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强化特色资源意识:办学特色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教育资源,特色建设是通过开发潜质资源,让潜在优势向显性优势转化的过程。
4、强化特色创新意识:“特色化”的本质是个性化,个性化的关键在于实现创新,没有教育创新,就没有特色的学校。
二、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管理规范。
历年来,市局领导和学校领导都高度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特别是市领导对我校进行的由教育局教研室刘建平老师创立的基于拓展课堂教学、符合教改精神的软式排球运动,更给予了高度关注,这种重视更增加了我们商小教师的干劲。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每学期必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形成由校长分管、教导主任主管,到体育教研组长负责、体育老师具体实施、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大力协助的管理网络,同时形成了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良好氛围。
自从2002年开始,我校就确定了“以排球为龙头,促体育全面发展”的体育发展方针。在体育局、教育局业余训练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排球课,每周落实2次以排球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还开设了中年级和高年级两个年级段的排球兴趣小组,保证学生平均每天有20分钟左右的排球活动时间。学校还成立了男子、女子排球队,利用早晨和放学的时间以及周六坚持训练,每天的训练有计划、有记载。另外有十几支以班级为主的排球小队,经常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开展班级间的比赛交流活动,为校队选拔人才打下了基础,也切实做好了人才的梯队建设和衔接工作,并向苏州市排球队
学校不仅在学生中积极推广排球运动,还在教师队伍中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普及群众性排球运动,丰富教职员工的业余体育活动,营造了全体师生开展排球体育活动的浓郁氛围,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在校领导、全体教师重视和支持的基础上,在保证排球训练正常的前提下,体育组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方式和方案,使学校的田径队、篮球队、冬锻队等都相继开展训练,使学校的业余训练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切实改善硬件设施,配备齐全。
学校非常重视体育硬件建设,在有限的体育经费中优先添置排球等体育器材,并加强保管。我校现有标准牛皮排球100只左右,其它软式排球100多只,非标准小排球800只,确保学生在上课和做排球操时人手一只。另外,由于原来我们学校面积小、设施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质量。2004年搬迁新校时,学校更重视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有意识地加强了排球活动场地的建设。目前,我校已拥有一座室内排球训练馆,两块室外的标准训练比赛场,确保了训练的正常开展。另外,学校还利用较好的硬件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行定期对外开放,吸引排球爱好者经常来校训练、比赛,增强了学校的排球运动氛围和知名度。
四、全力打造教师队伍,素养提升。
要抓好特色体育项目的建设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团结战斗、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为此,我校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打造素养全面的教师队伍。
学校在重视体育硬件建设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打造素养全面的教师队伍。课堂教学是特色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互相交流切磋,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在教学中既突出体育学科的独特性,又重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补性,将特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去。在实践中,老师们还及时总结反思,积累资料,进行个案研究,撰写论文,提升了综合素养,促进了专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除了不断引进具有排球特长的教师外,经常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听课,特别是听有关排球教学的实践课,还组织体育教师聆听专家的讲座,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班,学习有关排球的新知识、新规则,了解排球教学的新动态,还不定期地请省里有关排球专家到校进行现场指导等等。这些举措,提高了我校体育教师的排球教学水平,提升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从而不断提高了我校排球运动的整体水平。
五、积极创新训练形式,技艺提高。
排球的训练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对排球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也正因为这种执着,我校的体育老师积极创新训练形式,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大胆地将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活动引入到排球训练中,让学生在轻松中学到技术,在愉悦中得到提高。另外,在训练中我们还建立了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对队员们始终坚持多指导、多费心、多鼓励,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训练氛围。形式的创新,使排球训练技术突飞猛进,从单纯的发球、接球,到有基本的进攻,最后到目前的有简单的战术,甚至出现了简单的背交叉和背快。阵型配备也全面开花.我们重视软式排球的普及和训练,使此活动成为了学校集体性运动项目。学校编印了软排校本教材,通过分年级分阶段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成立了“排球学校”,通过举行讲座、分期培训等方法,给学生传授软排运动的由来、发展、现状及未来等知识;学校还以班级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以软排为龙头,开设了“排球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排球活动。我们根据“高质量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得到长足发展”的认识,正确对待软排特色的普及和提高,依据学生兴趣和自愿原则,开展多样的特色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六、严格执行三项规定,活动丰富。
我校严格贯彻《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定》,遵循《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方案,每天课间以及大课间活动中,结合学校的软式排球特色,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并坚持做到组织到位、过程到位、管理到位,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娱乐身心、健体强身、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综合素质。
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各年级学生按照指定的活动区域,有秩序地进行着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和学生课外集体体育锻炼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集体舞活动,成立了集体舞教学任务组,对各班精心挑选的舞蹈骨干学生进行培训,还动员班主任、家长共学共辅导。学校参加了常熟市组织的小学生校园集体舞大赛,荣获一等奖,并作为集体舞代表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了表演。同时,我校把冬季三项纳入到校历中的常规项目,利用“体育节”组织了跳绳、踢毽比赛。组织师生每天早晨进行长跑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又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长跑成为大课间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奏响了生命的旋律。
七、充分开拓交流平台,成绩突出。
学校体育工作离开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是难于顺利开展的。尽管由于我们的学生85%来自外地,排球队员参赛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我们总是同舟共济,努力把不利因素化作有力条件,每年参加全市的中小学排球比赛,有计划地参加和兄弟学校组织的友谊赛,既加强了各支球队的技术切磋,又有利于我校体育工作的交流。
今年的全市排球比赛在我校举行。虽然时间紧、任务重、组织工作繁重,但全体师生克服困难,团结一致,从场地布置到领导机构确立,从报名接待到秩序手册编制,从工作流程表出台到专人负责签字完成情况描述„„所有工作都周密布置,井然有序,无一疏漏。整个比赛过程中,我校参赛队能和谐相处,团结在一起,教练和队员都能自觉遵守比赛规程,听从指挥,服从裁判,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同时,我们坚持胜不骄,败不馁,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更深化了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排球精神和“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由于前期的精心准备,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终我校排球队又一次夺得冠军,也使2008年常熟市中小学生排球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扎实的教育科研,使商小体育获得了累累成果。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中央教科所体育实验学校”、“江苏省软式排球实验学校”、“苏州市排球特色项目学校”、“常熟市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常熟市小学生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四名”等荣誉称号。排球训练成绩也是蒸蒸日上,近几年来,先后获得了“苏州市小学生男子排球第二名、第三名”、“苏州市小学生女子排球第三名、第四名”。在常熟市比赛中连续4年获得常熟市小学生软式排球比赛冠军。
翻飞的排球,优美的弧线,灵活的身姿,娴熟的技艺„„这是我校特色体育项目运动中最常见的剪影,令人欣慰,更令人欣喜、振奋。成绩是过去的句号,挑战蕴藏着再造辉煌的机遇。我们相信,在体育局、教育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商小全体师生的努力下,软式排球这一特色体育项目将使我们商城小学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成为昆承湖畔常熟教育中一艘特色教育的旗舰。
秉承传统谱新曲,继往开来创辉煌。让我们期待,商城小学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更加辉煌。
2008-12-16
第四篇:人民时评:保护秦岭,走出绿色发展新路
保护秦岭,走出绿色发展新路
秦岭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是重要生态屏障。然而,一些人在秦岭北麓私建上百套别墅,破坏山体,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甚至削平山坡,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近日,陕西召开大会,部署开展秦岭北麓违规建别墅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这一问题,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批示,展现出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从秦岭北麓的违规别墅,到洞庭湖畔的超级矮围;从千岛湖饮水保护区违规填湖,到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坏植被,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突出矛盾,之所以常常演化为顽瘴痼疾,就在于山水草木、林田湖海的背后,往往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总想着赚快钱,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那就是在为短期利益透支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换句话讲,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更远的将来,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不是非此即彼、二选其一,而是一枚硬币不可切割的两面。同样是秦岭北麓,在浅山区有一座天留村,曾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然而一度发展滞后。近年来,当地大力开发天留景区,打造森林公园、薰衣草园、农家休闲体验园,打响了“山水桥南,天然氧吧”的名号,当地人说,“没想到金钥匙就藏在山上的林子里、溪流中”。这说明,要把生态理念转变为绿色发展的思路,还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只要肯下心思、善找门路,就能搭上绿色发展的快车,避免走牺牲环境的老路,蹚出兼顾生态与发展的新路。
于山水之间发现新的出路并不难,难就难在斩断陈旧发展模式的利益链条,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落在实处。近年来,在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报告中,“主体责任”“政治责任”成为高频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到河长制、湖长制的建立和完善,压实主体责任、悬起追责利剑,成为推动地方践行环保政策的有效制度保障。去年7月,中央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严厉追责,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也为各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敲响警钟。方此之时,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前所未有,关键是地方在执行时要扛起主体责任,确保政令贯通、实现上下对称。
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因个体破坏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消极后果,会被社会中的每个人所分担,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正因如此,无论是一个地方还是某家企业,都不应该抱有“收益是我的,污染大家担”的侥幸想法,也不应该产生“让别人保护,自己坐享其成”的搭便车心理。正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真正把环境保护当成全局的事来办,并承担起自己在全局中的那一份责任,才能用每个地方的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明代画家仇英曾作《辋川十景图》,描绘了秦岭脚下秀美的风光、诗意的生活。保护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峻岭,既是为中国保留一个天然的氧吧,也是在传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保护秦岭、守卫自然,以时不我待、间不容发的紧迫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才能离美丽中国的目标越来越近。
第五篇: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过去五年的工作
袁纯清在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省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先后召开十三次全体会议,就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省委作出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部署,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描绘了科学发展新蓝图,全省呈现出人心思上、干事创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工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城镇化稳步推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9%。今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已成定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主导产业效益大幅提升,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新兴产业逐步壮大。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山西结束“小煤窑”历史,进入集约、高效、安全开发煤炭资源的新阶段。以有力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启动。成功举办中博会和能博会,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果。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高速公路今年将突破4000公里。电力装机接近5000万千瓦。建成一批应急水源工程,引黄北干线工程胜利通水,山西“大水网”开工建设。省城十大公益建筑全面建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实现村级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饮水安全全覆盖,新的“五个全覆盖”推进顺利。扶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法治山西”建设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全面加强。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完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重要位置,信访工作成效突出,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富有成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创先争优活动扎实进行。市县乡三级党委换届圆满完成。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党务公开全面实施。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右玉精神,整肃纪律作风,部署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包村,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明显加强。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成效突出。五年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切认识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强省之要、富民之本,必须把解决发展不足问题摆在工作首位,紧紧扭住不放;科学发展观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从资源型地区实际出发,走山西特色科学发展之路;解放思想是先导,必须不停歇地推动观念创新,通过打开思想的大门,进而打开发展的大门;改革开放是活力之源,必须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大开放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民生为本是我们党的宗旨之要,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热忱关心群众,全力造福群众,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兼顾是科学方法,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是必备品格,必须弘扬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精神,在顽强拼搏中加快改变山西面貌;党的建设是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用党的建设新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新发展。坚定转型跨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本报讯 袁纯清在报告中说,我们所有的努力,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全部追求,都是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不能尽快缩小发展差距,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现实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全省人民面前。我们要凝心聚力,奋勇前行,唱响转型跨越主旋律,打好实现全面小康攻坚战。在解放思想中打开视野。必须摆脱煤炭依赖、政府依赖、路径依赖的思维惯性,开辟多元发展、全民创业的新天地;必须丢弃自以为是、自我满足、自我封闭的狭隘意识;必须改变坐而论道、空泛议论、眼高手低的行为习惯,勇于破解现实课题和棘手难题;必须摒弃不敢担当、缺乏闯劲、怕当出头鸟的保守思想,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跳出求稳守成、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心理局囿,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历史巨变。在坚定信心中激发动力。我省具有较好产业基础,一大批转型项目陆续建设,发展后劲和协调性增强。中央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确定山西为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建设试点省尤其是转型综改试验区,政策效应进入深度显现期和集中释放期。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在奋力赶超中争先进位。要以勇于超越的闯劲,敢与发达地区比肩,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以新的理念和机制,激发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的活力,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跳起来摘桃子,实现超常规发展,每年追赶一个百分点,到2016年有一批市县实现全面小康,全省总体实现程度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要实现经济总量有新提升,产业发展有新体系,区域发展有新格局,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社会管理有新作为,生态环保有新局面,发展环境有新气象。“四化”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本报讯 袁纯清在报告中说,推进工业新型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一要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努力实现全省新增煤炭一半左右就地加工转化。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努力建设1亿千瓦级电力强省,外送电装机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巩固不锈钢产业的全球领军地位,打造国家级不锈钢及铝镁合金制品基地。二要提升传统产业循环率。把循环经济作为工业新型化的基本路径,在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基础上,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机制,使循环经济成为我省产业的基本模式,五年内基本完成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三要提升新兴产业占比率。打造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煤机制造基地,创建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品牌,发展特色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水平。四要提升节能减排率。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财税、价格、金融等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五要提升科技贡献率。实施一批对转型发展有引领作用的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一倍以上。规划发展一批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山西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太(原)榆(次)科技创新城,打造以科技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一是把确保农民收入翻番作为核心任务。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重点解决6000余个低收入村的农民收入翻番问题。二是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大同、晋中、运城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建设1万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深入推进“513工程”。三是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战略举措。打造20个以上中部和全国百强县。四是把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每年推进100个新农村连片示范区、30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力争到2016年全省农村都达到重点村建设标准。五是把扶持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作为突破重点。推进市域城镇化,让“人”字型城镇框架更加富有活力。要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实质性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要加快区域性城市群的建设和融合。全面建设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城镇群。加快上党等城镇群建设步伐。要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步伐,提高产业和人口吸纳承载力,扩大对农村的辐射力。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历史文化名镇和旅游大镇。要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通达性、功能性、服务性、安全性。加快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促进“城”“矿”互动融合,支持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推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推进城乡生态化,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致力于建设绿化山西,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年完成营造林400万亩以上。建设晋北晋西北防风固沙、吕梁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太行山土石山区水源涵养和平川盆地防护经济林等生态屏障。致力于建设气化山西,建立“四气”合一体制机制,完善输气管网,推进市、县、重点镇及工业园区气化全覆盖。大力发展农村沼气。致力于建设净化山西,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和污染减排“4+2工程”,以汾河为龙头的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实现每个县城有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供热设施和生态公园。致力于建设健康山西,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以 大 开 放 推 动 大 发 展 本报讯 袁纯清在报告中说,开放即发展、发现即发展,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外向度,将山西发展主动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中,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招商引资引智是首要任务。形成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机制,“四位一体”抓好项目的储备、签约、落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主体作用,推动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大力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和世界500强,发挥好驻地央企作用,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地区)的交流合作,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打造开放平台是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内陆口岸和综合保税区,扶持发展具有复合功能的大型物流园区,以优惠的政策、齐全的功能、便捷的通关吸引战略投资者。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要理顺体制机制,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引领作用。发展服务贸易,建设服务外包基地。扩大区域合作是重要突破口。加强与京津冀和中部省份的协作发展,引深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有重点地参与港口建设。加强与呼包鄂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互联互动,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完成援疆任务,开拓与西北乃至欧亚地区的合作领域。营造良好环境是制胜砝码。开通项目审批 “绿色通道”,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创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推进“阳光司法”,创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建立健全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创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要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协调化发展。抢抓机遇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本报讯 袁纯清在报告中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我省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山西转型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们要用好这个大平台、大政策、大机遇,在生产力层面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生产关系层面深化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使山西经济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发生显著变化。核心在转型。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拓展山西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在发展形态上,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在发展定位上,实现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在发展方向上,实现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在发展动力上,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根本在改革。创新产业转型促进机制,理顺煤炭等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建立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制定切合山西实际的资源税税率,完善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节能节水降耗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创新土地管理机制,拓展转型和民生项目用地空间。建立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加快构建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加快实施十大企业“双千亿工程”,支持优势大型国有企业尽快跨入世界500强。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关键在实践。要在重大转型项目上先行先试。实施煤层气综合利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矸石发电及粉煤灰开发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工程。要在政策创新上先行先试。切实用好现有政策,积极争取新政策,在实践中探索创造性政策,移植推广其他综改区的好政策,学习借鉴国际上资源型地区转型的成功经验,清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形成一系列推动山西发展的“晋”字牌政策。要在板块突破上先行先试。推进“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转型综改试点,加快扩权强县步伐。要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先行先试。着力破解生产要素过度向资源型产业集中的难题,努力改变一煤独大、结构畸重的产业格局;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导致生态大规模破坏的顽症,加快生态修复治理;着力破解环境保护约束机制和利益导向落实难的问题,持续全面改善环境;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伴生的社会矛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本报讯 袁纯清在报告中说,建设文化强国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宏伟目标。三晋文化是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建设文化强省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重点学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领舆论的重要作用,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管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更多更好地出精品。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养引进一大批文化领军人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抓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建设和完善市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推动文化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优势企业和品牌。实施“大作品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战略。按照做大在文化、拓展在旅游的思路,做好做活山西“地上”这篇灿烂的大文章。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资源型企业和资本进军文化产业。鼓励各地发挥优势推动文化振兴,建设文化强市、强县。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省属重点文化企业。未来五年,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跃居中西部领先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本报讯 袁纯清在报告中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活力,充分调动全省人民群众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凝聚各方力量。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完善地方法规,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切实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办理和成果转化工作。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扩大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加快依法治省进程,建设 “法治山西”。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扩大司法民主,强化监督制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问题,提升公正廉洁执法水平。抓好“六五”普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法治廉洁效能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实行流程再造,推行电子政务。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不作为追究制。完善统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强化绩效考核。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支持国防和驻晋部队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工作。以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本报讯 袁纯清在报告中说,要以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县)创建活动,大力扶持微小型企业发展。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完善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机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城乡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遏制和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两年内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人民,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妇女儿童工作和老龄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扶持对我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优势学科。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引导社会资金兴教助学。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全省人民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全面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筑牢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化解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做好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不懈狠抓安全生产,树立安全发展新形象。落实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全面推行机械化生产、信息化管理,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深入开展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可靠安全保障。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本报讯 袁纯清在报告中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引深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实施“党员干部读书工程”,发挥党校和行政学院主渠道作用,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党性教育,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转型跨越的积极推进者。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完善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实行常委会和全委会票决制。加强市县乡党委书记培养选拔和能力建设。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健全党内信息公布制度和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探索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打造一支在转型跨越发展上有激情、有能力、有思路、有作为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重视选用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重在“赛场选马”。推进干部交流,加大培养和选用年轻干部力度,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引深创先争优活动和三级联创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科学发展之先、争转型跨越之优。注重在生产一线培养发展党员,实施村村都有新党员工程、社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扩容工程。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不断引向深入。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提倡求真务实之风、真抓实干之为,狠刹不良风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文风会风。提高反腐倡廉水平,构建山西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转型跨越发展、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重大民生工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廉政教育,建设廉政文化。深入推进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完善巡视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