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分析大纲基础写作课程教

时间:2019-05-12 18:3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学分析大纲基础写作课程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学分析大纲基础写作课程教》。

第一篇:分析学分析大纲基础写作课程教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BasicWritting

学 时 数:96学 分 数:

5适用专业:新闻学专业、播音主持专业

执 笔 者:汪莉

编辑日期:2006年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该课程是新闻学专业、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体探讨文章的构成元素和文体规范;探讨在写作行为过程中感知、运思、行文的衔接和转换的规律;探讨写作的方式、技巧;探讨各类文体的内在、外在的特点及写作的现代性的技巧、方法。并通过理论的系统阐释与范文的欣赏、学生的训练的结合,力求体现受体对写作的操作性的把握,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寓于教学的有机过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让学生认识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文体规范,认识写作过程中的相关规律。

(二)认识各类文体的内在、外在特点,了解有关现代性写作的技巧、方法。

(三)通过对范文的学习和对习作的解析,进一步认识不同文体的写作方式、技巧,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绪论

一、写作及其规律

写作的含义及“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

二、写作与人生、与社会的关系

三、作者的写作素养

第一章 储材与选材

一、材料的意义和种类

(一)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材料的意义、种类

二、储材的途径与方式

(一)储材的概念

(二)储材的途径(观察感受、调查采访、博览精读、广闻博见)

(三)储材的方式(观察记录、生活札记、调查和采访笔记、读书笔记、报刊剪辑、资料卡片)

三、鉴别材料的方法(鉴别材料的真与假、大与小、奇与平、鲜与腐)

四、选材的原则与要求

(一)选材的原则

(二)选材的要求(真实、典型、新颖)

第二章 确立中心与提炼主题

一、中心与主题的地位

中心与主题的含义、作用(与材料、结构、语言之间的关系)。

二、确立中心的方法

(一)中心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可行性)

(二)中心的确立(可从与写作意图、材料、读者之间的关系来考虑)

(三)确立中心的要求

三、主题的孕育与提炼

(一)主题的孕育和形成

(二)主题的提炼

四、确立主题的要求(深刻、集中、新颖、含蓄)

五、审题与标题

(一)审题的主要任务

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

一、思路与结构的辩证关系

思路与结构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理清思路的步骤

讲求顺序、区分材料的主次、注意逻辑关系、理清线索、编写提纲。

三、结构的具体内容

(一)层次和段落

(二)过渡和照应

(三)开头和结尾

四、结构的类型

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时空交错结构、心理结构、逻辑结构(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结构)

五、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第四章 表达技巧的选用

一、常用表达技巧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含义、作用、类型、方式

二、辩证表达技巧

动静法、虚实法、庄谐法、点面法

三、现代表达技巧

第五章 语言素养与语言表达

一、语言表达的意义、作用

二、提高语言素养

三、反复锤炼语言的字、词、句

四、学习语言的途径

第六章 修改与润饰

一、修改与润饰的意义

二、修改与润饰的范围

三、修改与润饰的方法

四、方面要求与修改符号

第七章 小说的写作

一、小说的含义、特征、种类

二、小说的的人物塑造

三、小说的情节的构思

四、小说的环境的描写

五、当代小说创作的常见技巧

六、微型小说的创作

七、范文评析

第八章 散文的写作

一、散文的含义、分类

二、散文的特征

三、散文的构思

四、散文的意境

五、散文的语言

第九章 杂文的写作

一、杂文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杂文的艺术构思

三、杂文的表现技巧

四、杂文的“杂味”

五、范文评析

第十章 新闻文体的写作

一、新闻文体概述(概念、特性)

二、消息(含义、特点、分类、写作要素及结构、写作注意事项、例文评析)

三、通讯(含义、特点、分类、写作注意事项、例文评析)

四.新闻特写(含义、特点、类型、写作注意事项、例文评析)

五、新闻专访(含义、特点、类别、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例文评析)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外习作进行课堂讨论、课后答疑。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课外习作、课堂讨论、课后答疑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并促进学生写作基础水平的提升。

六、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本课程新闻学专业、播音主持专业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应用写作学》一起,构筑起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课程培养体系,同时,它与该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逻辑学》等课程关系密切。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写作基础教程》傅德岷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目:

1、《现代阅读学教程》王继坤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现代写作学引论》陈果安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马正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电脑写作:方法与技巧》金振邦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当代写作教程》 曾焕鹏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7、《写作与文选》(上、中、下)蒲永川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路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第二篇:市场营销数据分析课程大纲

市场营销数据分析课程大纲

一、营销分析的组织框架和技术框架

如何更好的进行企业积累的大量营销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挖掘工作?通过解析不同企业的数据应用实践,本节与您分享营销数据分析的总体框架应如何搭建...1.从现有的数据能分析什么?

2.现存的报告机制存在哪些问题

3.数据分析的技术架构和组织架构

4.实施营销数据分析思路和步骤

5.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简介

二、指标分析

指标分析是一种快速的企业绩效分析手段,是衡量企业健康状况的健康指标,本节介绍如何通过指标构建数据分析模型。

1.从一个绩效考核表说起

2.KPI的局限

3.搭建分析模型分析公司经营状况

4.基于市场营销指标的矩阵分析

5.利润分析矩阵

6.新产品分析矩阵

7.案例分析

三、数据规划和数据收集

没有数据,营销分析就成了空中楼阁。本节介绍数据搜集的思路和方法,为营销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1.思考:应该采集哪些数据

2.数据来源和收集途径

3.构建有效的数据采集系统

4.数据表的规划和设计

5.低成本的数据收集手段

6.利用新技术手段简化数据收集

四、常用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不是空洞理论,还需要有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本节演练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1.对比分析

2.多维分析和统计

3.时间序列分析

4.数据分布分析

5.方差分析

五、竞争分析

企业总是在竞争中壮大,如果能提前预知竞争对手的信息和策略,企业更容易成功。

1.如何界定竞争对手

2.市场竞争的四个层次

3.需求的交叉弹性

4.品牌转换矩阵

5.行业竞争力分析

6.竞争分析矩阵

7.竞争对手数据收集

六、市场调查与置信度分析

市场调研是合法获取数据的重要来源,也是快速了解市场反应的途径,本节讨论市场调查的策划和统计方法。

1.如何策划一次市场调查

2.常规调查方法和网上调查方法

3.如何进行统计学上有效的抽样调查

4.理解误差的来源分析

5.如何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

6.通过置信度分析计算调查误差

七、客户细分与精确营销

无差别的大众媒体营销已经无法满足零和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要求。精确营销是现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客户细分是精确营销的基础。

1.精确营销与客户细分

2.客户细分的价值

3.基于数据驱动的细分

4.客户数据库分析的RFM指标

5.基于聚类细分方法的案例解析

6.细分结果的应用

八、商业预测技术

预测是企业重要的决策依据,企业通过预测技术可以估计下一季度、的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销售量等。

1.预测责任者与支持者

2.预测的组织流程

3.不同的预测模型各自的优缺点

4.多元回归分析:如何分析多个因素对目标值的影响程度,包含

i.如何建立多变量业务预测模型

ii.如何评估业务模型的有效性

iii.企业外部变量(例如经济宏观数据)的选择和过滤

5.回归分析演练:如何量化分析广告的效果

第三篇:基础写作背诵大纲

1.文章:能反映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主题,有完整结构,可以独立成篇的书面语言。

2.广义的文章,既包括各类文学作品,又包括各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3.狭义的文章,指文学作品以外的各类记叙 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4.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

5.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社会信息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6..写作智慧: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为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写作意图,实现最佳传播效果,实现文章的写作功能,对具体时空处境、各种控制因素的思维应对策略、技巧的选择。

7.审美价值:指自然界的对象和现象或者人类劳动的产品,由于具备某种属性,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能够引起人的审美感受。

8.写作主体:指写作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或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就是文章的作者。

9..写作客体:指相对于写作主体的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指写作对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客观世界。

10.写作载体:指写作主体将其写作构思转化为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传播的文本时所使用的物质媒介系统。指写作主体对写作客体认识和反映的物质形式。

写作受体,写作成品的接受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者。

11.灵感:是创造者在求索过程中达到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相遇合的产物。

12.素质:通常指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素养。

13.写作素质:是写作主体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14.心理素质:指表现在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等。

15.性格:即个性的核心,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是一些最本质、最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16.兴趣: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

17.修养:指人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和积累,在阅读、学识、思想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18.学识,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结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写作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概念及其思维程序、规则方面的知识。

19.思想修养的内涵: 指建立在阅历修养和学识修养基础之上的人的精神修养。主要内容包括人们的世界观、政治观、历史观、道德观、哲学观、审美观、科学观、文化观等,概括地说,就是人们认识或对待一切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0.能力: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21.观察的含义: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它运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摄取信息,并且调动了人的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几乎所有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在获得有关观察对象的主观映象的同时,也对它作出一定的理性判断或情感评价。

22.有意观察,指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作者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地对某一对象进行周密、系统的观察,仔细体味事物的形态、特征,以获取更多的写作信息。

23.无意观察,指无目的的观察,作者并未带有某种意图,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不自觉地进行观察。它不受人的意识的特别控制,与记忆、情感紧密结合。

24.科学观察,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的观察,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这种观察的主体是科学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文秘人员。

25.艺术观察,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审美意义上给予观察。主体多是文学艺术工作者。

26.观察角度,就是观察事物时所站的特定位置,也叫立足点或观察点。

27.方位观察点,有人称之为“身体观察点”,指置身特定的空间位置进行观察。它体现出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空间关系。主要用于科学观察。

28.心理观察点,在观察时持有一定的感情和态度,能动地富有创造性地面对被观察对象。它体现观察者和观察对象的情感关系。主要用于艺术观察。

29.感受的含义:指写作主体对客体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即通过感觉知道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再进一步了解、综合,形成事物的整体形象。

30.阅读的含义:是借助视觉感官,通过思考来理解书面文字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

31.思维的含义:是人脑借助语言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

32.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借助概念,通过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

33.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是一种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在思维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的感性形象,并在感知和表象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它自始至终伴随着作者的情感活动。

34.灵感思维,又叫顿悟思维。在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不期而至的顿悟或理解。它的特点是采用突如其来的思维方式,具有顿悟性。

35.灵感,指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专注、紧张的思考中,偶然因有关事物的启迪,使思考者思路顿通,豁然开朗,于是迅速捕捉到一个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或最佳的构思。

36.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经过分析抓住它们共同的东西,概括出一般原则的思维方法。

37.演绎,从一般到个别,即从一般的原则出发对个别事物的认识的思维方法。

38.分析,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要素,逐个加以研究的方法。

39.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种因素联结起来,组成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40.创造性思维的含义:指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与方法,在揭示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提供崭新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思维活动。

41.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人们根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去求得某一问题的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的思维。

42.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指那种依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以求得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的思维。

43.发散思维,是主体因外界信息的刺激而引起的向外放射扩散的思维活动。

44.逆向思维,“逆向发明法”或“反面求索发明法”。就是对已成定论或司空见惯的观点、事物“反过来想一想”,以求得新的知识。

45.想象的含义 :是人们对自己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46.无意想象,是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初级阶段的想象往往如此。

47.有意想象,即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

48.再造想象,是根据图片、语言文字或别人对某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的形象的过程。

49.创造想象,是不以现成的描述为依据,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全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50.幻想性想象,是在意愿支配下不与现实生活直接相结合的想象。

51.材料 —— 各类文体

就是作者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诸如人 物、事件、情理、景物、数据、例证、名言等。

52.素材 —— 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

指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那些未经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它一般是凌乱的、不完整的。

53.题材 ——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

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改制并写入作品中,用来表现主题的材料。

54.资料 —— 论文

多指撰写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其他科技文章(如文摘、年鉴、便鉴、综述、评述等)时用来参考和引用的各种书面材料。

55.鉴别材料的含义:就是比较材料的优劣,分析材料的性质,辨识材料的真伪,掂量材料的轻重,估价材料的意义等。就是解决对材料的认识问题。

56.选择的含义 :指对经过鉴别的材料进行取舍。

57.典型材料:那些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说服力的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它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58.使用的含义 : 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梳理、组织和运用,将其合理地安排在文章之中。

59.主题,指作者在反映生活现象、发表主张或说明事物时,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与主要意向。

60.课题 —— 科学论文和说明文,文章写作中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

61.论题 :议论文中的论证对象,有时也指作者要论证的基本观点。

62.标题的含义:也叫题目,是文章的名称。它是一篇文章的旗帜、眼睛。是一篇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63.最佳角度,指准确巧妙而新颖的角度。

64.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

65.开头的含义 : 指文章的开端(与小说、戏剧情节的开端不是一回事),是作者的立言之始。

66.主体的含义 : 指文章的主要部分,即开头与结尾以外的中间部分。

67.结尾的含义 : 是文章的收笔,是正文的自然延伸和内容的必然结果。

68.层次的含义 : 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又称意义段、逻辑段、结构段或部分。

69.段落的含义 : 在内容上相对完整而独立的结构单位,是体现层次的外部形式,也是写作主体在表达思想内容时,由于转折、间歇、强调、过渡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上的分隔和停顿。它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又称自然段。

70.纵式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延续或承接的先后关系。

71.横式结构,以空间转换为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是依次展开的并列关系。

72.纵横交叉式组合,在时间的推移中展开事物的不同方面或空间位置的转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纵向的追溯或发展。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73.交待,上文启下,对后面内容的预先提出或暗示。

74.照应,下文承上,是一种有意的重复或再现。通俗地说,就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

75.过渡,承上启下的中介,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76.文章的语言就其平面说,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选择、加工而成的书面语言符号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字、词、句。

77.内语言的含义 :表现在头脑中的思想、意识。

78.外语言的含义 :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79.口头语言,以音义结合的有声语言符号作为媒介,通过说与听之间的联系进行交际和交流。

80.书面语言含义:以文字符号为媒介,通过解读来接收有关内容。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视觉语言。

81.清晰语言的含义:指内涵确切、意思明了的语言。

82.模糊语言的含义:内涵宽泛,意思含混的语言。

83.文学语言的含义:文学作品中用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语言。

84.非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相对的就是非文学语言,它主要指除文学作品外用在其他体裁中的书面语言。

85.语体,指语言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所形成的体式特征。

第四篇:《电子商务及案例分析》课程论文大纲

《电子商务及案例分析》课程论文大纲

一、适用班级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电子商务及案例分析》公选课

二、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学时:33学时(理论2学分)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公选课

三、课程论文要求:

1.每个人一个选题,独立完成

2.可在选题基础上进行微调或自行拟定选题,如需调换题目,请在授课时间和老师沟通 3.如论文有抄袭行为则后果自负,论文将采用查重系统进行查重。4.时间及内容安排如下:

《电子商务及案例分析》课程论文,时间进度分4次完成

1.选题下发及微调

第九周周二(4.30)

2.论文书写答疑

第十周周二(5.7)

3.论文一稿提交(电子版,在课堂上提交)

第十一周周二(5.14)

老师会针对第一稿,抽取部分给予评语

4.论文二稿提交(电子版及打印版)

第十二周周二(5.21)

四、论文评阅表要求

课程论文评阅表中,课程名、学生的学号、姓名以及论文题目,均需要打印,不得手写。

六、课程论文的要求

1.对课程论文的理解。从学术角度的分析,需要有相关理论支撑。

2.要自成一体,论文要有引言、主要内容、总结、参考文献(不能都是URL,需要有研究性论文)

3.论文的图和表要按要求标有序号。4.同专业、同年级学生不得选同一个选题 5.每个选题控制的二人 6.论文字数为不少于6000字。

五、课程论文格式规范

1、课程论文的编辑与排版

1).论文一律用Word编辑、排版,A4纸、纵向横排、单面打印; 2).页面设置:上方2.5cm,下方2.2cm,左侧2.7cm,右侧2.2cm;

3).一级标题采用4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容一律用小4号宋体;文中图、表采用5号宋体;注释、参考文献采用5号宋体;

1.5倍行距;

4).小标题序号按“一”、“

(一)”、“1”、“(1)”, 理工类专业也可按(1、1.1、1.1.1„„)格式编写。“一”后加“、”号,“1”后加“.”。

(一)、(1)不加任何标点。

5).正文中的图与表

需要注明图序(序号)与图题(图的名称)、表序(序号)与表题(表的名称)。图、表中文字用5号字。图表标号采用如下方式:

表序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序号为“表1.1”,依次为表1.2,„„表6.1,表6.2, „„(标在表上方左上角处);表名与表序同行,排在表的正上方,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

图要求使用用visio软件作图,并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图序为“图1.1”,依次为图1.2,„„图6.1,图6.2, „„(标在图的下方);图的名称与图的序号同行,排在图的下方,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标识并置于分图之下。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采用5号字。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基本要求如下:

(1)参考文献放在文章末尾,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就全篇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

参考文献列于正文之后,与正文间隔两行。(2)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格式: A.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B.专著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3] 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示例:[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I.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例:[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J.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六、课程论文选题指南 1.电子商务中的交易安全技术 2.电子商务网站的策划和推广 3.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性分析 4.经贸企业电子商务模式探析 5.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管理研究 6.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及其战略的比较 7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分析

8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9.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10.电子商务与企业发展 11.解决电子商务信用瓶颈的方法

12.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环节中的失信原因分析 13.我国电子商务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14.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5.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架构 1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17.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供应链 18.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诚信探讨 19.试论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管理 20.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

21.网上购物带来的新竞争

22.中国交易类电子商务网站存在的问题

23.XML技术在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的具体应用 24.关于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思考 25.电子商务平台中的身份认证 26.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管理模式探讨

27.网络经济时代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法宝——SCM ERP CRM 28.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实施CRM 29.网上支付的问题与对策 30.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关键问题 31.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探讨

32.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3.移动商务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34.企业电子商务赢利策略探析 35.企业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浅析

36.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若干政策问题 37.电子商务对未来商业的影响 38.电子商务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39.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40.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 41.电子商务对网络安全的要求

42.电子商务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分析 43.电子商务时代的政务管理探析 44.中国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所需条件分析 45.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46.电子商务中的风险及其对策

47.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对网上银行发展的影响 48.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价值链选择

49.电子商务环境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50.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加强审计

51.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电子商务网站研究 52.对网络环境中信息共享的思考

53.当前中国连锁零售业的电子商务与物流模式的选择 54.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分析 55.电子商务的绩效分析 56.电子商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57.政府在电子商务中的职能定位 58.电子商务对行业竞争结构的影响 59.论电子商务产品的定价策略与方法 60.论电子商务信用保障机制的建立 61.论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62.适应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63.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一体化 64.Email营销的现状和问题

65.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的挑战与对策 66.电子商务对企业传统运作的冲击与对策 67.电子商务发展及经济金融安全对策 68.如何增强网络广告效果

69.谈我国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及其法律问题 70.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71.WTO条件下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72.电子商务话动中的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 73.网络营销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74.新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经济模式 75.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 76.由戴尔看供应链的战略管理 77.ERP系统---企业管理创新的平台 78.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的影响及对策 79.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问题分析 80.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 81.对电子商务中物流“瓶颈”的探讨 82.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探讨 83.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运作设计 84.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85.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 86.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管理 87.电子商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 88.信息化与组织结构变革的探讨

89.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文化管理 90.电子商务与企业竞争优势 91.电子商务与企业协同运作 92.虚拟企业的组织管理问题初探 93.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变革 94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资金流管理

95.电子商务下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模式与策略 96.价值链分析与电子商务 97.电子商务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分析 98.电子商务价值链与企业竞争 99.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管理模式创新

100.核心能力与传统企业应对电子商务挑战的对策分析 101.电子商务网络价值评估问题探讨 102.虚拟企业的知识学习与知识共享

103.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104.企业信息交流机制创新与企业管理变革 105.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服务

106.网络环境下的营销创新和客户关系管理

107.电子商务环境中虚拟社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108.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109.电子商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110.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交易模式研究 111.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转型 112.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113.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的比较分析 114.论网络营销的理论创新与优势 115.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

116.我国网络营销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17.企业网络营销与客户信息管理研究

118.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及其对网络营销的影响

119.网络营销产品与传统营销产品的比较研究 120.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网络营销渠道分析 121.我国B2C网络营销的市场需求分析 122.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123.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124.电子政务与政府的知识管理 125.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26.网络经济时代的价格体系 127.电子商务企业的定价行为分析 128.论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价格歧视” 129.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30.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联动发展 131.电子商务技术前沿 132.电子商务与物流关系研究

133.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134.电子商务中的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135.电子商务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136.电子商务中的供应链管理

137.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138.企业物流模式探讨 139.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模型研究 140.数据仓库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141.信息技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142.论网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43.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研究 144.电子商务面临的法律障碍 145.全球电子商务法制建设探讨

146.论电子商务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147.论电子商务带来的管理创新 148.网络时代的法律服务模式探索 149.电子商务格式合同的法律问题探析 150.网络自由与隐私保护问题的探讨 151.网络拍卖的法律风险及对策 152.网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153.电子商务法发展进程及方向研究 154.电子签名与认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 155.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战略研究 156.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商业模式分析 157.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探讨 158.网络营销中搜索引擎优化的分析

159.基于电子商务的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160.第三方物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 161.论电子商务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影响及对策 162.物流企业如何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163.电子商务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分析 164.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发展研究 165.电子商务对物流及其管理的影响 166.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167.某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研究(有背景分析、发展过程分析、盈利模式分析、发展战略分析等,一定自己的分析内容,不能直接从网上下载,需要有理论支撑,最多20人选此题)

168.电子商务企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

第五篇:《专题片写作》课程大纲

××××大学 戏剧影视文学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专题片写作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ART143841L 中文名称: 专题片写作

英文名称: screenwriting of special topic 课程类型: 必修课 适用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 开课学期: 秋

预修课程(编号): 导演艺术基础(ART142863L)、类型电影研究(ART143820L).戏剧编剧理论与技巧(ART142864L)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要求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导演艺术基础、类型电影研究、戏剧编剧理论与技巧、影视剧作法等知识,通过在课堂上传授专题片写作的方法、技巧、行业现状、艺术价值等,阅读典型的专题片剧本,并观看典型的专题片作品,使学生掌握专题片写作的基本技能、参与专题片的撰写与制作等能力。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全方位掌握各类影视题材的写作基础,缓解影视人才的供需矛盾。

二、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四年制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主干课,也可作为表演专业的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专题片的概念,理解专题片的分类、特点等基础知识,掌握专题片写作的步骤、方法与技巧,培养与提高学生 撰写专题片的能力。

(三)教学总时数:51课时。

学分数:

学分。

(四)对教学方式的指导性建议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应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启发式教授方法,在向学生传授专题片基础知识、写作技能的同时,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研读代表性的专题片剧本、观看代表性的专题片作品、请著名专题片编导给学生做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专题片写作的基本技巧,并安排一定的课堂练习、相互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教学方式及课时安排

1.课堂教学:37课时。

2.课堂讨论:10次(10课时)。3.课外作业:10次。

4.课后看片:不少于10部。5.复习考试:4课时。

6.课堂教学要精讲多问,运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教学相长。

7.课后看片、争议影片时,教师要随时指导,看前有提示,看中有点评。8.坚持质疑、答疑,每学期至少质疑学生一次。9.要求并检查学生写的看片笔记。

10.鼓励学生开展结合本课程教学的课外活动,如影评小组、小品创作小组等,让学生多参加各种专业性比赛,多向报刊投稿。

11.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手段,针对重点、难点制作或使用课件。12.对观摩、参观、听讲座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

(六)课程考核

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50%;具体有:

课堂提问、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测验、笔记检查、参赛获奖(加分)、报刊发表文章(加分)等。

期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50%;

考卷由教研室统一命题、题库命题和任课教师命题相结合。

评分规则与标准以及试卷分析要规范。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限:120分钟。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高鑫、周文,《电视专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 1.徐舫舟,《电视解说词写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方方,《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3.梅冰、朱靖江,《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四、本文

一、绪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专题片的概念; 理解专题片的类别与分类标准;掌握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对常见的电视节目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能力。

(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向学生传授专题片的定义、类别、分类标准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就常见的电视节目发表自己的看法,组织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运用DVD机为学生播放纪实型专题片《毛泽东》、政论型专题片《天职》等

各一集,总时长不超过60分钟,指导他们边看边体会专题片的基本特点与分类情况等,加深学生对专题片类型的理解。

(4)教学时数:4课时(含看片与课堂讨论)。(5)教学内容: 1.专题片的分类 2.分类标准

3.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关系:这两个概念具有一致性,是从两种角度、以两种标准对同一节目形态的两种认识。专题片称谓偏重于节目题材、主题的集中,纪录片称谓偏重于节目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本教材不对专题片和纪录片作区别。

二、专题片的创作观念(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是专题片的灵魂,情感是专题片的核心;理解专题片是高品位电视文化的代表,其中的文化品位受创作主体的制约;掌握思辨意识使专题片有分量,但思辨必须与情感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创作专题片时应具有审美意识,并将“真”上升到“美” 的能力。(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将专题片创作观念的几个方面集中向学生展示,再用DVD机播放几个代表性的专题片,让学生充分体会创作主体的创作观念对专题片写作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听讲、提问、互动等教学活动。(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用DVD机播放几个代表性的专题片各一集,总时长不超过120分钟,边看边组织讨论,让学生理解专题片的创作观念,并体会专题片与电视剧、电影等艺术形式的不同。

(4)教学时数:10课时(含课堂讨论)。(5)教学内容: 1.人的主题 2.世俗化 3.情感 4.风格化 5.文化意识 6.思辨意识 7.审美意识

三、如何保持专题片的纪实风格?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纪实风格是专题片的主流;理解专题片的纪实风格表现出纪录过程、纪录真实时空、纪录细节等叙事特征;掌握专题片的长镜头、同期声、人物述说等主要叙事手段;培养学生立足真实、超越真实的专题片写作 的能力。(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及幻灯、投影等其它课件对专题片的纪实风格和理论特性进行讲解,积极组织学生对课堂播放的专题片片断进行讨论等活动。(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运用DVD机播放两至三部、纪实性专题片各一集,总时长不超过120分钟,提示学生对各个专题片的纪实风格进行理解,增强对纪实风格的感性认识,体会“真实是专题片的生命”的含义。

(4)教学时数:8课时(含课堂讨论)。(5)教学内容:

1.本体追求 2.叙事特征 3.叙事手段

4.关于真实

四、专题片内容的构思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专题片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结构等方面;理解专题片的题材来自于社会生活,专题片的主题是从题材中提炼出来的,必须以屏幕形象、事件、社会形态等加以具体表现。掌握专题片的时间、空间、时空交叉等不同的结构线索方式;培养学生刻画专题片的细节,把握专题片的结构的能力。(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投影等其它课件展示专题片(含纪录片)的题材、主题、结构、细节、节奏等概念的含义,组织学生对有关概念进行辨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动笔练习等活动。(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用DVD机播放根据大型丛书《中国反贪调查》改编的专题片《天职》前两集,时长60分钟左右,边播放边提示,让学生在观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纪录,并就《天职》的题材(反腐倡廉)、主题(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结构(时空交叉)等问题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掌握的专题片写作能力。(4)教学时数:10课时(含课堂讨论)。(5)教学内容: 1.题材 2.主题 3.结构 4.细节 5.节奏

五、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专题片解说词的作用; 理解专题片解说词的形式风格;掌握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写作专题解说词的能力。(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通过荷马眼睛盲、贝多芬耳朵聋等例子,运用PPT、电子教案等向学生介绍专题片解说词的作用,如补充画面背景、介绍知识信息、整合画面、表现细节、调动想象和联想等,结合《让历史告诉未来》、《话说长江》中的解说词,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

(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运用DVD机、计算机网络等播放不同专题片的解说词,让学生一边收看一边思考不同专题片中解说词的不同语言特色,同时组织课堂讨论,增加学生的专题片解说词写作的能力。

(4)教学时数:8课时(含课堂讨论)。(5)教学内容:

1.专题片解说词的作用

2.专题片解说词的形式风格 3.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4.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

六、专题片的发展——系列片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视系列节目是电视专题节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理解系列片的概念及其与专题片的关系;掌握系列片的优越性及特征表现在:时间长,内容含量大,形式、风格多样,可以充分与观众交流,具有连续性和固定性等;培养学生把握系列片艺术特征的能力。(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及电子文稿展示以下内容:《丝绸之路》开我国电视系列节目先河,《话说长江》辉煌一时,《让历史告诉未来》影响巨大,《再说长江》2006年7月15日起在中央电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每天一集。让看过《再说长江》的学生分析系列片与专题片在外部形式上的不同,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运用DVD机或多媒体计算机播放系列片《再说长江》前两集,总时长不超过100分钟,边看片边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该系列片的题材、主题、结构等及艺术特点,增加他们对系列片基础知识的了解。(4)教学时数:8课时(含看片与课堂讨论)。(5)教学内容:

1.系列片的历史回顾 2.系列片的本体特征 3.系列片的题材类型 4.系列片的结构形态

七、专题类新闻节目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专题类新闻节目与专题片的关系;理解专题类新闻节目可以进行专题报道、专题调查、专题访问、专题系列节目等分类;掌握专题类新闻节目的特征;培养学生写作专题类新闻稿件的能力。(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

运用PPT、电子教案等向学生介绍我国专题类新闻节目的分类、特征等,并通过幻灯或投影向学生展示专题类新闻的写作要领与注意事项,组织看片、课堂讨论等活动。(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运用DVD机、计算机网络等播放不同类型专题类新闻片断,同时组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专题类新闻节目的认识。(4)教学时数:8课时(含课堂讨论)。(5)教学内容: 1.专题报道 2.专题调查 3.专题访问

4.专题系列节目

下载分析学分析大纲基础写作课程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学分析大纲基础写作课程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作分析

    写作分析 1、补充题目。 这是安徽省2013年中考作文题,该题的原要求是从所给的四个词语“温暖、快乐、自由、烦心”中任选一词语来写作,这里为了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可让其任意......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学生用辅导材料 北京交通大学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电路教学组 2009.3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学生用辅导材料 目 录 一. 为什么要进行专......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案分析(大全五篇)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谈过程性写作的应用 重庆市云阳双江中学校王昌福 写作是学习外语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它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近年来......

    电子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复试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复试大纲 1、电路的基础知识: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功率。 基尔霍夫定律,电阻元件,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源。 两类约束与电路方......

    2014湖南师范大学药物化学及分析基础大纲(本站推荐)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30] 考试科目名称:药物化学及分析基础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

    财务分析大纲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财务分析(Financial Analysis)课程编号:017003总学时数:8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自学5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教材:......

    《问题分析与决策》培训课程大纲

    《问题分析与决策》课程介绍 主讲:孙军正老师 一、课程背景 工作需要动脑子吗?大多数时候是不用动脑子。为什么?因为成天在做的事情已经形成惯性,凭经验、靠下意识就能“顺”下......

    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摘 要:教师既是教授方法的实施者,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要合理分配教学任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机械基础课程......